洞庭湖治理规划
洞庭湖治理措施
洞庭湖治理措施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物排放和湖泊生态系统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洞庭湖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许多治理措施已经采取。
本文将介绍洞庭湖治理的相关措施。
1. 污染物控制洞庭湖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拟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排污许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控和管理;•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水平;•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污水治理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减少农业污染。
2. 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是洞庭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采取了以下措施:•划定湿地保护红线,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和限制;•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湿地保护的法治水平;•实施湿地恢复工程,重建湿地植被和水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功能和生态效益;•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掌握湿地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湿地退化和破坏。
3. 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洞庭湖湖泊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为了修复和恢复湖泊的生态系统,采取了以下措施:•实施湖岸带植被建设工程,恢复湖岸植被,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种植湖区水生植物,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加强湖区水生植物保护,保护和恢复湖区特有的水生植物群落;•加强湖区植被监测和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湖区植被问题。
4.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洞庭湖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之一,为了合理利用洞庭湖的水资源,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洞庭湖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确保向北方输送水源水量;•提高洞庭湖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完善洞庭湖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简介洞庭湖湿地是中国五大湿地之一,是全球著名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位于湖南省东部,涉及四个市县,总面积约为63,800公顷。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湿地,是多个河流入湖的交汇处,湖区不仅有四季分明的湿地自然景观,而且有着众多特色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现状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严峻,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污染、采矿等问题。
大量的农民开垦湿地用来耕作,导致湿地土地的生态功能遭到了严重破坏。
湖区的良好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水质污染、沿岸沙滩严重退化,湖区底泥也受到了污染,导致湖区水质严重超标,不能生产鱼类等水产品。
除此之外,截流系统的设置等因素也影响着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湿地保护和修复一直是当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
整治管理措施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
常规治理措施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中设置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地面涂料等多种设施,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增加城市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2.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湿地蕨类植物、湿地鸟类、湿地动物等重要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湿地自然的恢复和稳定。
3.湖泊生态治理:对湖泊如洞庭湖进行定期排污、定期扫底清泥、定期杀藻等措施,以稳定湖泊营养的循环。
4.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支持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此外,还有以下具体措施:1.建立湿地保护区:对洞庭湖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建立湿地公园,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居民生活和经济增长。
2.限制开发权利,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专业湿地保护机构,有意见和举报的居民或组织可向机构提交申诉。
3.茶园综合治理:对洞庭湖湿地边缘茶园进行治理,通过工程技术控制地下水位、引入人工降雨等来改善土地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结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其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
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洞庭湖流域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劣,其中之一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湖泊总磷的污染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工业污染等原因,湖泊总磷的浓度不断升高,给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化的推进,洞庭湖流域出现了严峻的污染问题。
据统计,目前洞庭湖的总磷浓度已经超出了水体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洞庭湖流域广泛使用化肥,这些化肥在经过降雨或灌溉水的冲刷下,会被冲刷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形成面源污染。
2、城市污水处理的不完善。
虽然各地政府在城市污水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城镇污水的处理存在不少困难,一些污水的处理工作没有完成或不完整。
3、工业排污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洞庭湖流域内的一些工业企业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企业的废水处理往往存在问题,导致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湖泊中,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的难点要想彻底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需要克服以下几个难点:1、治理难度大。
当地政府在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时需要同时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等,而这些行业之间存在不少利益矛盾,使得治理难度加大。
2、高技术要求。
为了彻底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需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如湖泊生态修复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实施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很高。
3、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但这些资金来源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如环保基金不足、当地经济财政困难等。
三、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为了解决洞庭湖流域总磷污染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强化行政管理。
洞庭湖区淤泥治理措施
洞庭湖区淤泥治理措施一、淤泥危害的认识。
1.1 洞庭湖区的淤泥那可是个大麻烦。
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湖区有点喘不过气来。
淤泥太多,湖水就变浅了,原本能跑大船的地方,现在小船都得小心翼翼的,这对湖区的航运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1.2 而且啊,淤泥里面夹杂着各种污染物,就像一锅大杂烩,把湖水搞得脏脏的。
这湖水脏了,鱼啊虾啊这些水生生物就像住在垃圾场旁边一样,生存环境变得恶劣,数量也开始减少,这对湖区的渔业那可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啊。
二、治理淤泥的传统措施。
2.1 挖泥呗。
这就像是给湖区做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淤泥从湖底挖出来。
可是啊,这挖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就好比是在给一个巨人挠痒痒,得小心翼翼的,不然很容易破坏湖区的生态平衡。
而且挖出来的淤泥往哪放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总不能随便找个地方一丢就了事吧,那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嘛。
2.2 利用水生植物来改善淤泥状况。
种上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就像是湖区的清洁工,它们能吸收淤泥中的营养物质。
不过呢,这也是个慢功夫,就像小火慢炖一样,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而且如果遇上洪水之类的自然灾害,这些植物可能就会被冲得七零八落,那之前的努力就可能“付诸东流”了。
三、创新治理淤泥的措施。
3.1 淤泥资源化利用。
这可是个好点子,把淤泥当成宝贝来对待。
可以把淤泥加工处理,变成建筑材料,这就像是变废为宝一样。
淤泥里的一些成分经过处理后,可以制作成砖块之类的东西,这样既解决了淤泥的去处,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简直是“一举两得”。
3.2 微生物治理法。
在淤泥里投放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像一群小小的战士,它们会分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
不过这就像在培养一支特殊的部队,得精心照料,要控制好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是一不小心放多了或者放错了种类,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但如果成功了,对改善湖区淤泥状况那可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
洞庭湖区的淤泥治理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把传统的措施和创新的方法结合起来,就像两条腿走路一样,才能让洞庭湖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它继续成为我们的“鱼米之乡”,成为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一颗璀璨明珠。
洞庭湖污染整治工程方案
洞庭湖污染整治工程方案为了改善洞庭湖的水质,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污染整治措施。
本文将针对洞庭湖的污染问题,提出一套污染整治工程方案,以期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有效地解决洞庭湖的污染问题,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
一、洞庭湖的污染问题分析洞庭湖的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洞庭湖周围有许多工业园区和化工厂,这些工业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湖中,导致湖水中出现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湖区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破坏。
2. 农业污染:洞庭湖周围是湖南省的农业重要产区,农业活动产生的化肥、农药和农业废水都会流入洞庭湖,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产生水华,对湖区的生态平衡和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城市污染:洞庭湖周边城市的工业和生活废水也会通过排放口排入湖中,导致湖区水质受到污染。
4. 生态破坏:长期以来,洞庭湖周边的湿地和沼泽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了湖区的水质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洞庭湖的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业、农业、城市以及生态破坏等方面,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湖区的生态修复,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二、污染整治工程方案1. 工业污染整治(1)加强监管:对于排放重金属和有机废水超标的工业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达标企业给予奖励,对于不达标企业给予处罚。
(2)建设污水处理厂:在洞庭湖周边的重点工业园区和化工企业,应该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3)推动企业转型:鼓励和扶持传统化工企业向集约化和清洁化的方向转型,减少或者彻底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推动企业实现绿色生产。
2. 农业污染整治(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洞庭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和治理工作,减少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水等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2)推广生态种植:鼓励农户采用生态种植模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水体的农业污染,提高土壤和水体的生态安全。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一、背景概述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四省区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对周边地区人类和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洞庭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环境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洞庭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方案。
二、保护目标1.保护洞庭湖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保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2.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保护洞庭湖景观和文化特色,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三、保护措施1.综合治理水污染通过加强水污染物排放监管,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
2.生态修复与保护采取措施保障湿地、林地、湖泊等自然湿地资源的完好性,防止非法开采、非法觅食、捕猎等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湖区草原、林区、山区的土地保护及森林防火等措施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
3.生态旅游开发发挥洞庭湖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4.促进科技创新加强洞庭湖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完善现有管理和监测体系,通过传统水文数据采集、微生物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形成高效精确的环境监测评估方法和技术。
5.加强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洞庭湖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湖泊环境监管和督查,强化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湖泊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方案1.加强方案宣传加强方案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环保事业,形成全社会环保氛围。
2.制定保护计划根据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保护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切实保障方案实施。
3.加强督导和评估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定期总结和分析方案实施中的成效和问题,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确保方案实施效果。
湖南省一湖四水规划方案
湖南省一湖四水规划方案>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三面环山,一面倚水,水资源丰富。
为了合理规划、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湖南省制定了一湖四水规划方案。
一湖:洞庭湖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洞庭湖的水质和湿地资源,湖南省制定了以下措施:1.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
建立洞庭湖库区水污染监测网络,定期监测并及时发布水质信息。
推行洞庭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控制湖泊面积。
对违法破坏湖泊生态环境的填湖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湖泊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湖滨带建设管理,保护湖岸线完整性。
3. 建设湖泊生态恢复区。
设立湿地保护区和鸟类保护区,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江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江是湖南省四大重要河流,其水资源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这四条河流,湖南省制定了以下方案:1. 实施水资源整合管理。
加强流域水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管理,统筹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2. 加强河道治理和水质保护。
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复河岸,增加河流的水力稳定性。
加强水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废水、农田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3. 加强洪水预防和防治工作。
完善洪水预警系统,加强河道、堤防的修筑和加固。
推行河道治理,增设洪水自然透水区,减小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4. 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种植湿地植物,建设湿地保护区,增加湿地面积。
结语湖南省一湖四水规划方案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湖泊和河流水资源,并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这将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希望湖南省能够全力实施这一规划,使得湖南的水资源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惠及后代。
关于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关于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湖南省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和湘江的水源地。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洞庭湖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湖南省政府制定了“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该项目的治理目标包括:恢复洞庭湖水环境,提高水质,保护湿地生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措施该治理项目包括以下主要措施:1、完善水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
建立洞庭湖水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时监控洞庭湖的水质和环境。
2、加强水污染治理和防治。
采取污水处理、重金属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固定源污染治理等措施,对洞庭湖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
3、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湿地保护,建设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和野生物种。
4、减少洞庭湖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控制水面养殖和捕捞量,保护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
5、建立湖区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奖励机制。
6、推进湖区乱占乱建、违法开采等违法行为整治。
7、加强湖区教育宣传和环保意识普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保护湖区生态环境意识。
三、实施步骤该项目的实施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阶段。
短期阶段的实施重点在于加强湖区污染治理和防治,建立和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开展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和示范。
中期阶段的实施重点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加强湖区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建立湖区生态补偿机制。
长期阶段实施要重点完成的工作包括:完善湖区生态保护体系,提高治理和防治水平,推进湖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湖区生态田园综合体。
四、预期效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预期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洞庭湖水质得到有效提升,水质合格率稳步提高,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
2、湿地生态保护体系得到完善,湿地生态逐步恢复,湖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20__—2025年)1、基本概况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天然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水资总量208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6.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洞庭湖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湖区环境有所改善,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逐步减少,年均浓度不断降低。
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农业面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方案实施范围为洞庭湖流域湖南部分,覆盖湖南省97以上的国土面积,其中洞庭湖区4.64万平方公里,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及望城区(以下简称“三市一区”)。
推进重点区域治理,有效保障洞庭湖区供水安全,加强生活、工业、农业水污染治理,系统保护和修复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环境。
工程项目总投资591.8亿元(表5-1),治理期限为20__年-2025年。
2、主要问题(1)季节性、水质性缺水局部存在,受气候及水文节律变化、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江三口入湖水量减少,洞庭湖枯水期提前且延长,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局部水域夏季水华频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标准低,存在安全隐患。
应急备用水缺乏,已建水工程调节能力差。
城镇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超过16。
(2)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洞庭湖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排放量分别为110.8万吨/年、14.24万吨/年、5.87万吨/年和73.15万吨/年,农业面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024年洞庭清波常态化工作方案
2024年洞庭清波常态化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
1. 湖水清又清。
咱的大目标就是让洞庭湖的水像镜子一样清澈,鱼儿在里面欢快游,水草在湖底美美长。
到2024年底,洞庭湖水质整体要达到[具体水质目标],那些影响水质的污染物含量得大幅下降,特别是氮、磷这些调皮捣蛋的家伙。
2. 生态乐悠悠。
让洞庭湖的生态系统重新变得活力满满。
那些珍稀的鸟儿呀、鱼儿呀,数量都能增加一些。
湿地也要恢复生机,就像给洞庭湖戴上一条漂亮的绿腰带。
二、工作内容。
# (一)污染治理大作战。
1. 污水管控。
沿着洞庭湖周边的城镇和乡村,要好好检查污水排放情况。
那些偷偷往湖里排污水的企业和小作坊,就像抓小偷一样把它们找出来,让它们乖乖整改。
城镇里的污水处理厂要升级,提高处理污水的能力,保证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不能再把脏水往洞庭湖里倒。
农村的污水也不能忽视。
推广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鼓励村民们改变生活习惯,污水不能随便乱倒。
可以搞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谁家污水处理得好,就送点小农具或者生活用品啥的。
2. 垃圾清理。
在洞庭湖周围设置更多的垃圾回收点,而且要分得细一点,像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都要分开。
定期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去湖边清理垃圾,特别是那些被风吹到湖里的塑料瓶、包装袋之类的。
对湖区的船只也得管管。
船上的垃圾不能往湖里扔,要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容器,靠岸的时候统一处理。
要是发现有船乱扔垃圾,就罚他们打扫一段湖岸线,让他们长点记性。
# (二)生态修复魔法。
1. 湿地修复。
找到那些被破坏的湿地,就像给湿地治病一样,根据不同的病情(受损程度)开药方。
种上适合的水生植物,比如芦苇、菖蒲等,让湿地重新成为鸟儿和小动物的乐园。
修建一些小水坝或者沟渠,调节湿地的水位,模拟自然的水文条件,这样湿地里的生物就能更好地生长繁殖。
2. 渔业资源管理。
严格控制洞庭湖的捕鱼活动。
禁渔期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让那些贪心的渔民偷偷捕鱼。
禁渔期过后,也要合理控制捕捞量,不能一网打尽。
洞庭湖保护治理创新实施方案
洞庭湖保护治理创新实施方案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进一步推进洞庭湖的保护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创新实施方案:
1. 建立跨界合作机制:洞庭湖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市,应加强跨界合作,建立流域协同治理机制。
各相关地区政府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制定洞庭湖流域综合保护规划,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
2. 推动农田生态恢复:积极推动农田生态恢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生态功能,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洞庭湖的影响。
3. 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恢复湿地的水文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湿地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管理计划,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洞庭湖的环境压力。
支持发展与洞庭湖生态相适应的产业,如湖区旅游、水产养殖等。
同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项目,推动洞庭湖周边地区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5. 完善监测与执法系统:加强洞庭湖环境的监测与执法,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减少违法排放和污染行为的发生。
6. 加强宣传与教育:开展洞庭湖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洞庭湖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组织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创新实施方案的推行,将能够促进洞庭湖保护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整治管理措施
一.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
1. 公共服务功能
洞庭湖湿地的公共服务功能包括重要的水质改善和水量控制服务,地源航空复合热带雨林作为本地气候保护屏障,关键性渔港湿地及湿地控制、维护潮汐差及回收等工程。
2. 共享生态资源
洞庭湖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资源,其中以水生为主,包括湖泊、河流、湿地和海湾;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也很高,已有多种重要的珍贵陆生动物和水面动物;土地资源主要有林地、草场、田地和承载洞庭湖生态系统中直接和间接的社会经济活动;空气资源包括重要的空气净化及湿地环境调节功能;遗产资源有众多的文化景观和历史体验民族特色。
二.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整治管理措施
1. 科学决策
根据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科学合理制定整治管理方案,结合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持续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系统进行调整。
2. 完善监测管理
加强水土样本抽查,增加水土重要污染指标管理,建立现场水土监测分中心、水质监测网络,实现洞庭湖湿地的有效监测管理。
3. 开展系统治理
完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治理结构及护理技术,建立综合管理坐标系、发展农牧养殖技术,开展综合调控、渔政经济调控、湿地及排涝治理及扼流湖湿地保护等工程。
4. 加强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参与财政投入、政策设想、水域保护、湿地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
参与,建立规范的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系统。
5. 加强研究
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修复研究技术体系,运用有机技术、天然法、生物技术、蔬菜技术等现代技术,进行杰出的基础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湿地整治管理技术,为了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关于系统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的建议
关于系统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的建议
近年来,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治理洞庭湖,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保护与治理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洞庭湖生态保护和治理规划,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二、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需要对洞庭湖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实行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保护洞庭湖的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和减排。
需要对洞庭湖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实施减排和治理措施,防止废水和废气的直接排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保护洞庭湖的水质。
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经济补偿,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和个人参与洞庭湖保护和治理事业。
五、推广环保技术和理念。
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引导广大民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理念,积极参与洞庭湖保护和治理的行动。
总之,洞庭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洞庭湖防洪对策及整治措施
洞庭湖防洪对策及整治措施洞庭湖防洪对策及整治措施洞庭湖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庞大的综合性工程,其治理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的局部利益,还关系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整体体益,洞庭湖又称“长江之肾”每年分泄长江超额洪水,九八年洞庭湖共调蓄洪水160亿M3,大大的减轻了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确保了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洞庭湖治理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上、中、下游的整体利益,做到“拦、蓄、挡、泄”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1、工程方面的措施1.1: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拦蓄上游洪水,拦洪错峰,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现在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上游仅有一座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即澧水上游的江垭水库,在发生如九六、九八年的大洪水时水库调洪削峰力不从心,为了保证洞庭湖区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按照湖南省防指“水库在汛期要把防汛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省防指研究决定应适当降低汛前库水位,将库水位在期前严格控制在汛前控制水位以下,保证留有一定的防洪库容,经调整后洞庭湖水系上游的18座大型水库总防洪库容41.76亿M3,(其中:湘江流域10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万KM2,防洪库容7.53亿M3;资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27万KM2,防洪库容10.23亿M3;沅水流域4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3万KM2,防洪库容16.4亿M3;澧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484KM2,防洪库容7.6亿M3)如重现九六、九八年洪水上游防洪库容明显不足,应在四水上游新建综合性利用的大型水库,增加防洪总库容,提高四水尾闾的防洪能力,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1.2:加固堤防,提高抗洪能力洞庭湖现有一线防洪大堤3500KM,按照重点、一般、蓄洪垸的标准进行加固,提高大堤的抗洪能力,如果一旦堤防溃决,将会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堤防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千里金堤毁于一穴”对于一线防洪大堤的险工险段应加强治理,消除堤防隐患,进一步提高大堤的整体抗洪能力。
【7A文】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根据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主要包括洞庭湖城陵矶水利枢纽工程、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洞庭湖区大型灌区工程4个。
一、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1、工程概况。
湖南省洞庭湖区垸内现有撇洪渠304条长1299.3千米,内湖、哑河122处,水面面积806.7平方公里,靠水闸与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相连。
受泥沙淤积及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垸内内湖、河流淤积萎缩,河湖阻隔,调蓄功能下降,水体交换不足,造成内涝渍灾加剧,灌溉供水困难,垸内水环境容量、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洞庭湖区河、湖及垸内湖泊、哑河、渠系现状,结合区域水资源量状况及地势和地理位置,经初步研究,按分水系分区域的原则,初步拟定实施沅澧河湖水系等13处河湖连通工程。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河湖连通工程,是提高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河湖健康的有效手段;二是中央鼓励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
20XX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当前洞庭湖严峻的水资源、水生态形势要求加快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3、工程建设内容。
主要是挖掘现有水系、渠系、内湖、哑河的优势和潜能,实施清淤疏浚、内湖、撇洪河堤防整治和连通改造治理,配套新建一批引、提、蓄、调水源工程以及河、湖连通渠系、闸站工程,构建蓄泄兼筹、引排自如、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生态健康的河湖水系连通网络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13处工程:沅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松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沅南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松虎藕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华容河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岳阳市四湖水系连通工程;大通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民主垸八湖水系连通工程;烂泥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黄盖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鹤龙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南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珊珀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5年)1、基本概况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天然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208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6.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洞庭湖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湖区环境有所改善,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逐步减少,年均浓度不断降低。
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方案实施范围为洞庭湖流域湖南部分,覆盖湖南省97%以上的国土面积,其中洞庭湖区4.64万平方公里,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及望城区(以下简称“三市一区”)。
推进重点区域治理,有效保障洞庭湖区供水安全,加强生活、工业、农业水污染治理,系统保护和修复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环境。
工程项目总投资591.8亿元(表5-1),治理期限为2018年-2025年。
2、主要问题(1)季节性、水质性缺水局部存在,受气候及水文节律变化、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江三口入湖水量减少,洞庭湖枯水期提前且延长,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局部水域夏季水华频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标准低,存在安全隐患。
应急备用水源缺乏,已建水源工程调节能力差。
城镇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超过16%。
(2)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洞庭湖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排放量分别为110.8万吨/年、14.24万吨/年、5.87万吨/年和73.15万吨/年,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3)由于人类不当活动的影响,洞庭湖区湿地功能有所退化。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6.01•【字号】湘政办发〔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22〕29号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人民政府,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6月1日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加强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和削减总磷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及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二)基本原则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巩固拓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成果,继续推进一批总磷削减标志性战役和重点工程项目,持续攻坚、久久为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加强源头预防和管控,积极推进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严控涉水重污染行业发展,实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治理历史资料—洞庭湖治理规划/zt/ztdthgh/18414.html洞庭湖治理规划的制定,始于20世纪30年代。
1938年提出《划定洞庭湖湖界报告》,1947年提出《整理洞庭湖工程计划》,都没有付诸实施0 50~60年代,曾多次制定洞庭湖整理计划和水利建设规划,有的已经局部实施,但基于江、湖蓄泄关系的复杂性,对外江外湖基本上没有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活动。
湖南省水利部门于1971年11月、1973年8月、197 4年10月、1975年10月、1977年6月及1979年6月前后6次拟制了《洞庭湖区水利建设规划》,报送水利电力部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关于湖区防洪蓄洪的专门性问题,也曾于1970年2月、1972年8月、1973年9月、1978年6月前后4次报送过《洞庭湖区防洪蓄洪建设规划报告》。
1982年4月,根据1980年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议精神,上报了《洞庭湖区防洪蓄洪建设规划》。
水利电力部于1983年12月31日以水电水规字第65号文,对洞庭湖近期治理工程作了批复,同意湖南报送的规划设想。
湖南据此编制了《洞庭湖区近期防洪蓄洪工程初步设计书》,拟从1986年起在8~10年内完成。
几个有代表性的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划定洞庭湖湖界报告该报告系1938年6月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制定,但并未付诸实施。
该报告关于湖界之划定是根据各处之寻常洪水位,并以实地状况之有否阻碍泄洪者作为标准。
湖界分为两种:滨湖依傍山岗之地,其地势高度超出该处之寻常洪水位,为天然湖界,设立永久标志,以资识别;滨湖各垸之干堤或堤外滩地经淤填超过寻常洪水位而均无碍泄洪,经勘定为湖界者为湖堤界线,沿界建筑强固之干堤。
洞庭湖区共划定天然湖界8段,湖堤界线7段。
二整理洞庭湖工程计划该计划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于1935年进行编拟,由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充实,1947年1 0月编制完成。
其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湖界内设蓄拱垦区6处(洞庭东湖与大通湖区、洞庭西湖区、鳝鱼湖区、围堤湖区、目平湖区、南湖及洋淘湖区);二是四口与四水入湖洪道各自独立,互不抵触;三是在四口设调节工程,以扩展荆江断面,增大其泄流量;四是改善老垸沟渠系统与灌溉排水方法;五是改善航道;六是择地放淤。
该计划还提到了荆江北岸放淤和放宽荆江堤线增加泄量问题,最后还提到必须在宜昌以上建筑水库,并着重指出:“宜昌之水量,应该大部或全部由荆河下泄,俾洞庭湖主要供四水调蓄,方符常规。
目前之江湖情形,实出乎常规之外。
故整理该湖应使荆河足以容泄宜昌节制后之最大水量,俾洞庭湖只供四水之调蓄为最终目标。
”三洞庭湖区水利建设规划这个规划是由湖南省水利电力局和湖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在总结1950年以来治湖经验的基础上于1979年6月编制上报的,包括近期(三峡大坝建成前)和远景(三峡大坝建成后)两部分。
近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九项。
(一)积极进行洪道整治,适当堵支并流,缩短防洪堤线。
其原则是在不减少长江三口(三口;指四口中的松滋、太平、藕池三口,下同)入湖流量的现状和不过多抬高湖北境内洪峰水位的前提下,适当堵闭一些分支岔道,挖深或展宽主洪道,缩短防洪堤线;具体提出三点,一是结合航运需要,挖几条主要洪道,逐步扩大泄洪流量。
松滋河中支自治局河起全线清淤扫障,自瓦窖河起至张九台全长29公里,开挖引洪深槽,束水攻沙;虎渡河分支陆家渡河重点移堤展宽,护坡护脚;藕池东支干流梅田湖至注滋口河全长60公里,大力进行砍矾扫障,退堤削坡,炸除仙人洞卡口,拆迁注滋口镇;赤磊洪道的黄土包河是西洞庭湖转泄东洞庭湖的主要洪道,自白沙河至鲇鱼口止全长80公里,结合通航采用大型挖泥船逐年疏挖,以清除壅水阻流影响;草尾河上段搞好护坡护脚,下段适当疏挖清淤。
二是松滋东支大湖口河上下口门建闸控制,设计流量按1974年实际进流1500秒立方米考虑。
当瓦窖河水位达到最高水位39.89米(1968年7月19日的水位)时开闸泄洪,控制瓦窖河水位不超过39.89米为原则。
这仍能起到缩短防洪堤线,减轻防汛负担的作用;西支官垸河维持现状不变。
三是藕池洪道堵支并流。
计划堵闭鲇鱼须河、沱江、陈家岭河、安乡河(官蛸河),保留东支扁担河和中支荷花咀河两条主洪道分泄洪水,堵口后共可缩短防洪堤线324公里。
以上共堵闭三口洪道6条分支,河道全长202公里,可以缩短防洪堤线428公里,其中湖北境内占40公里。
(二)加高加固防洪大堤,提高大堤抗洪能力。
所有防洪大堤根据能防20年一遇的大洪水的需要为标准,进行整修,一般湖堤面宽6米,河堤面宽5米,外坡1: 2.5,内坡1: 3,培修堤线全长1742公里。
.湖堤超当地20年一遇水位2米,河堤超高1.5米。
防洪隔堤或重要间堤共421公里,培修标准与大堤相同。
重要通江涵闸321处需培修加固,风险堤138公里要搞好护坡护脚,当冲堤141公里要以块石护脚。
(三)搞好蓄洪安全建设。
采用民垸蓄洪代价大,效果差,就洞庭湖区本身来说,应立足于防,以泄为主,而不能依靠民垸蓄洪的方式来处理防洪问题。
但为解决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洪水威胁,按照水利电力部1969年1月长江中下游五省防洪会议和1971年11月至1972年1月长江中下游规划座谈会议的决定,在1954年洪水重现的情况下,由湖南洞庭湖区承担160亿立方米的蓄洪任务。
承担蓄洪的堤垸,应积极进行安全建设。
(四)继续进行长江崩岸治理。
下荆江史家垸至楼西湾江堤全长75公里,其崩岸线长27.9公里。
计划再守护史家垸、新沙洲、白洋套、天字一号、车湾新河、洪水港、荆江门等7处,共长14.48公里。
临湘江堤自城陵矾至铁山咀全长60.84公里,崩岸段由上边洲至大清江全长14.8公里。
规划新护岸2.4公里。
以上总计8处崩岸段,共需守护长度16.88公里,可保护洲地52.2万亩,人口21. 4万人。
(五)环湖山丘区撇洪。
规划在环湖山丘涔水北岸、西毛里湖、冲天湖、南湖、烂泥湖、野湖、黄盖湖、汨罗江、,中洲、渐水、华容河等地区采用一撇二挤的方式,大开撇洪渠,加高加固内湖渍堤,共可撤走山区来水面积5483平方公里,保护耕地259万亩,扩耕40.1万亩。
其中已完成撇洪工程7处,尚有毛里湖、黄盖湖、涔北和华容河4处未开工兴建。
(六)电力排灌和电网改造。
分别采取大型电排或小型分散装机方式,增加装机657处、1590台、24.1万千瓦。
其中:小型装机644处、1512台、17.86万千瓦,大型骨干电排站13处、78台、6.24万千瓦。
送变电工程方面,计划新建岳阳22万伏变电站1处、12万千伏安,新架22万伏线路290公里。
新建改建或扩建津市等11万伏变电站14处、14台、25. 15万千伏安,11万伏线路221公里;新建3.5万伏变电站26处、14.88万千伏安,3.5万伏线路495公里:新架1万伏线路4660公里。
(七)血防灭螺与湖洲开发利用。
湖洲高程28~30米之间的共约120万亩,其中芦苇面积105万亩,计划现有基地稳定下来,开沟沥水提高产量,结合消灭钉螺;28米以下的76万亩,因地势低洼,暂不开发;一些泥沙淤积不到的湖汉死角,引洪放淤,再矮围灭螺,发展芦苇效果较好。
计划从注滋口河出口处的新洲附近开挖引河,一支经望君洲出采桑湖,一支往南至舵杆洲,一支向东达君山附近,淤高东洞庭湖各湖场死角。
另外,扩大黄土包河五花洲至廖潭口的进洪量,加快消灭钉螺。
(八)改善航运。
计划兴建一批中小型船闸或升船机,结合洪道整治和田园化建设,疏通外江外湖主要航运干线和垸内渠道系统,方便垸内外运输。
(九)内修配套和进行田园化建设。
挖湖抬田,加高加固渍堤,开挖排灌渠系;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加快建设速度,逐步改善河湖淤积现状。
计划添置大型挖泥船4条,中型挖泥船33条,推土机、铲运机1100台以及其他施工机械等。
远景规划部分,作了如下设想:三峡大坝建成后,如出现荆江100年一遇的大洪水,沙市控制水位可达43.5米,一般洪水三口不分流或少分流。
澧水皂市、江垭、村家岩,沙刀湾、洪家拦等水库建成后,防洪库容11.5亿立方米,折合到三江口有效防洪库容6.8亿立方米,可将50年一遇洪峰流量2.2万秒立方米削减为1.2万秒立方米;资水柘溪水库自19 60年建成以来(预留防洪库容3亿立方米,另加敷溪口防洪库容1.3亿立方米),可将30年一遇洪峰流量1.37万秒立方米降为9000秒立方米;湘水除东江预留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外,无高坝大库拦蓄洪水,尾闾安全泄量为1.8万秒立方米(相当10年一遇)。
四水合计能为洞庭湖区提供的防洪库容40.7亿立方米,可预防一般洪水灾害,如出现1870年特大洪水仍须分洪,但三口四水系统的灌溉水源、航运交通、土地利用、灭螺和缩短防洪粤堤线等将成为主要矛盾。
因此,在三峡大坝建成和四水上游控制以后,洞庭湖区仍有必要进行彻底改造。
初步设想是:澧水从津市起,改道经黄山头南麓、团山寺、鲇鱼须、华容城北直出荆江门,设计流量1.2万秒立方米,沿途拦截三口入湖的全部水量;沅水从白沙河口经黄土包、石湖包、鲇鱼口纳入湘水;资水从毛角口改道经临资口走湘水西支到芦林潭入湘水。
这样,湘、资、沅、澧四水形成一直三横的格局,划分洞庭湖区为四大片,然后进一步围垦目平湖、南洞庭湖,再把东洞庭湖建成蓄洪垦区,控制面积700平方公里,有效蓄洪容量40亿立方米,可以解决重现1904年型洪水时荆江对洞庭湖的蓄洪要求。
该计划估计:实现近期规划后,可以缩短防洪堤线388公里,大堤抗洪能力一律达到20年一遇的大洪水加六级风不漫溃;完成6大片蓄洪堤垸的安全建设,可承担160亿立方米蓄洪任务;旱涝保收农田能达到828万亩;彻底消灭外洲钉螺面积50万亩,占总面积的27%;扩大耕地117万亩,总耕地面积达到945万亩;逐步形成内外都能通航的水运网。
实现远景规划后,三口及澧水洪道缩短,流速增大,有利于束水攻沙,加大和稳定长江三口入湖流量,减轻荆江防洪负扭,腾空洪道总长58上公里,充分利用作为自流排涝干渠,加上围垦天然湖泊1335平方公里,留出内湖蓄纳渍水,配合电力排涝,减轻群众负担;澧水新洪道形成后,可以利用澧水水源,西水东调,北水南流,实现灌溉自流,彻底解决春灌缺水问题:通过湖泊围垦和土地平整,可以继续扩耕100~150万亩,湖区总耕地将可达1000至1100万亩,还有利于发展水运、水产事业,消灭血吸虫危害。
四洞庭湖区防洪蓄洪建设规划这个规划由湖南省水利厅于1982年4月编制上报。
规划的主导思想是:湖区的治理不能等待三峡建坝和四水上游建库拦洪,也不能等待荆江分洪道工程的实施。
从现实情况出发,当务之急主要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证一般年份能够夺丰收、争贡献,在特大洪水来临时,也能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划提出的具体工程措施有四点:一是加高加固大堤。
计划加固大堤1742公里,培修间堤421公里,险堤护坡护脚和填塘固基27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