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选修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的不朽的精神和艺术魅力。

体味伟人给我们的震撼。

2、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研读文本,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难点: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过程】大师写大师的文章,某种程度上往往是洞察深邃,见解精当,品评上高人一筹,这就使我们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合理的高水平的认知平台。

高的起点势必也会给问题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能更好地对文本加以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资料,找一些贝多芬的著名乐曲来欣赏,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细致地研读课文,从品味词语入手,走进大师,了解他的品格精神和在音乐方面的伟大成就,同时,透过语言也要学生来品味探究萧伯纳的艺术特色,从中受到感染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眼睛去寻找,用心灵去感受,真正与伟人全方位接触,形成共鸣。

供学生研读课文中思考参与的几个问题:1、本篇文章中所写的人物贝多芬在萧伯纳的眼中是怎样一个人?他是一个丰满的个性化的人物吗?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入手,细细分析品味、感悟,并且找出能表现人物品格的关键句子,讨论分析。

开篇作者从贝多芬逝去的情景入手,“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多么地与众不同,多么的大气磅礴,又是多么的震撼心灵,这就是贝多芬。

“他是反抗性的化身”这一句又把我们引入到大师的灵魂深处,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人格特性——反抗性。

缘何贝多芬有着鲜明的反抗性,可以结合学生课前对资料的搜集,来简略谈一下贝多芬的生平,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贝多芬的一生是在孤独和不幸的痛苦中度过的,生活的艰难和噩运历炼了贝多芬的精神和意志,在这种生活的重压下,贝多芬没有逃避,而且直面人生,与生活抗争,与命运抗争,完全可以说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性格人物。

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贝多芬百年祭》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时写的一篇祭文!那么,语文教师在讲解上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事迹,把握贝多芬音乐中所体现的精神,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

2、找出中心语句,写出内容提要,整体把握文意。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二、本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1、背景介绍:一百多年前,一位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逝去了。

他,就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贝多芬。

他艰难坎坷的一生,坚韧超凡的毅力,同他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

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贝多芬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

“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称贝多芬为“反抗的化身”。

萧伯纳不但是位出色的剧作家,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青年时,他就希望成为男中音,工作之余,他为《明星报》撰写了不少音乐评论。

音乐拉近了贝多芬与萧伯纳的心灵距离。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萧伯纳发现了贝多芬钢琴曲与众不同的个性,那撞击、咆哮、怒吼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他。

在贝多芬逝世100年后的1927年,萧伯纳为自己崇拜的音乐家写下了这篇文章。

2、作者介绍:乔治•萧伯纳(1856—1950),英国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圣女贞德》《苹果车》等,它是“易卜生主义”的继承人,英国“新戏剧”的创始人,作品具有高度的社会性,语言机智雄辩,以幽默讽刺著称。

三、批注: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是把段落要旨、心得体会、疑难注释等随手批写在书上,有旁批、眉批、尾批等形式。

旁批是在句子旁边批注,眉批是在书上方批注,为批是在段、篇或回的末尾批注。

批注可以是对语句表达技巧的评价,也可以写对语句内涵的挖掘,还可以写出自己的个性感受。

京版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京版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京版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征文课题:《贝多芬百年祭》作者姓名:庞秀卿所在单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通讯地址:朝阳望京科技园北京第八十中学《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本文在预习、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上述三个目标。

但在一篇文章中对这三个目标不能平均对待,否则无法体现文章重点。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维敏捷,又要求人们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能力,因此本文在设计中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这篇文章初读感觉较难,因为语言习惯不同、知识背景生疏。

再读感觉文章结构严谨而清晰,阅读难度降低。

再读感觉文章内容丰厚而有深度,阅读难度又增加。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的理解文章的精髓,需要老师设计问题精炼而又有整体性,还要体现出层次感,使问题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内涵。

同时还要避免在讲课过程中泛泛而谈,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抓几个关键句,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积累、整合有关贝多芬的知识。

2、学习采用对比和衬托方法刻画人物。

3、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文本。

抓住几个关键句进行讨论、探究,拓宽学生知识面,挖掘教学深度。

三、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文本的分析,阐释人物特点和音乐的特点。

文中人物的性格比较明晰,经过反复阅读,学生可以分析出来。

但是为什么说“在贝多芬和莫扎特、海顿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也就是贝多芬的个性与时代的关系,学生很难分析出来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最具表现力的语句认真品味,并结合贝多芬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以较为准确的把握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

2、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理解贝多芬音乐的时代意义。

经过阅读分析,概括贝多芬音乐的特点,对学生来讲应该不会太难,但是贝多芬的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文章表现的比较含蓄。

《贝多芬百年祭》说课稿

《贝多芬百年祭》说课稿

《贝多芬百年祭》说课稿一、说教材《贝多芬百年祭》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时写的一篇祭文,课文选自《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文章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为我们所熟知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简要提及他的双耳失聪、终身未娶。

本课内容重点是从他的精神品格与音乐创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伟大灵魂与不朽成就。

所以我在解读课文时通过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的理论,抓住课文后半部分,即从音乐创作史的角度分析贝多芬音乐的深刻思想内涵,解读贝多芬的深沉孤独感,那种隐藏在贝多芬不羁个性后的人的孤独感。

二、说学情对大多数高二学生来说,文中诸多专业名词可能不太好理解,而作者从音乐史角度评价贝多芬就更不易读懂。

所以我重点从写人散文一般的阅读规律方面引导他们探究,听其言观其行,对比中见特征,探究人物性格特征。

相信学生在高一练习了一系列写人记事散文阅读和写作,现在把握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人物精神应该没有太多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特别注意了阅读目标与写作目标的统一,读写不分离。

1.知识与能力(1)了解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音乐特征及性格特点,并认识两者之间的关联。

(2)体会写人散文描写手法的丰富与细致生动,并借鉴这些写人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钩玄提要,细读文本,通过自主阅读与分组合作,探究与领悟贝多芬其人其乐的特征与价值。

(2)学会分析复杂句子,自觉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丰富自己的语感图式,提高语文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贝多芬的奔放不羁与热情狂野,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2)领悟贝多芬的深刻思想与深沉孤独,思考人生。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准确把握贝多芬的人物精神。

训练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钩玄提要,并通过长难句子的分析认识贝多芬的音乐与性格特点。

这节课的难点,我认为,应该不是通常所说的领悟贝多芬的反抗精神,这一点显而易见。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一、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 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二、学习要点1. 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 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4. 学习文章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作者生平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

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

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四、作者作品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

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的教案

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的教案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时刻以教育引导学生为己任。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更好地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知识,使学生真正吸收和体会到其中的精髓,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的文章中,我将对此进行讨论。

为了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我们需要了解并理解这个主题的内涵和背景。

百年祭是为了纪念作曲家贝多芬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文艺庆祝活动。

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贝多芬的杰出贡献,而且也是为了展示整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我们需要把主题的文化内涵、社会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人生经历等因素统筹起来,才能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讲解、问答、讨论、演示、实践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等方面全面接触和了解贝多芬百年祭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讲解或讨论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文化载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文化的内在蕴含。

在演示和实践中,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合唱、乐器演奏、舞蹈等有趣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和积极性。

为了确保贝多芬百年祭教案的导向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全局规划和连贯性。

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估等具体内容,确保教学进程的条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补充和问题评价,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的空间。

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是保证贝多芬百年祭教案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达到学习目标。

评估标准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不同设置,例如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不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2《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2《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不朽的精神和艺术魅力,体味伟人给我们的震撼;2、学习借鉴文章刻画人物时运用的对比、衬托手法;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以及蕴藏在其中的丰富情感重点难点: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感受一代音乐大师不朽的精神和艺术魅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贝多芬介绍(略)萧伯纳介绍(略)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评述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及其音乐的总的特色。

第二部分:阐述了贝多芬音乐的独创之处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 问题探究a.在萧伯纳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从文中找到下列语句,并逐句进行赏析。

1.唐突神灵,蔑视天地2.遇到大公和随从时,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直穿而过。

3.他是反抗性的化身4.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

5.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

6.除了贝多芬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

7.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

8.他有着奔腾澎湃的伟大灵魂。

9.清教徒性格b.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从中找到答案。

音乐的特点和他本人的精神品质有无对应联系?学生从文中找到下列语句,并逐句进行赏析。

1.奔腾澎湃,有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

2.有意的散乱无章3.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4.有嘲讽的意味5.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6.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c.请思考:贝多芬音乐为什么会有惊人的活力和激情?明确:贝多芬深深的同情和悲悯下层苦难的民众,他是用音乐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表达他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执着追求!希望他们振作起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以坚强的意志和残酷的命运抗争和那个黑暗的时代抗争!他的奔腾澎湃的灵魂正是源于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源自于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

d.萧伯纳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贝多芬是用音乐传达思想,他的思想不但具有时代性,而且引领了时代,超越了时代,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价值,对于贝多芬,不应该仅是纪念,而是要传承他的思想和精神,他的思想和精神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盈和充实,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承受住任何的风霜雨雪!以不屈的意志面对人生的困境!他的思想和精神的光芒将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获得永恒!由此可以分析出贝多芬的精神品质,学生对贝多芬及其音乐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作者:萧伯纳一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

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竞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竞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汉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负为灵魂比巴哈的还伟大呢?但是说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膨湃的那可没有一点问题。

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谈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

毛头小伙子们现在一提起切分音就好像是一种使音乐节奏成为最强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听过的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像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最后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跟家拼了命地跳下去,而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溶化在缠绵诽侧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地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

除了贝多并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而疯劲上来之后,他总有意不去管住白己,于是也就成为管不住的了。

贝多芬故居:这样奔腾澎湃,这种有意的散乱文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

他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

《贝多芬百年祭》精品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精品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个性及其音乐特点,感受一代音乐大师的精神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表现技艺。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表现技艺,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班级:合肥北城中学高一(10)班(重点班)教学过程:导入:(课件示贝多芬铜像)师: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这个角落,一百八十年前的3月,曾举行过一场盛大的葬礼。

尽管送葬的人对死者还充满非议和不解,但他们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个巨人从他们身边逝去了。

50多年后,雕塑家塑了这尊铜像,雕像的背面,刻着一个简单的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雕像座底的九个小天使正象征他的九部杰出的交响曲。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第五交响乐《命运》。

(播放《命运》)大家听完有什么感受?预设:震撼、激昂……师:他的九部交响曲,都宏大而充满力量。

但是,其实在贝多芬生活的17、18世纪的欧洲,仍然是封建君主制的天下。

一个音乐家如果不迎合皇室和贵族的口味就没有饭吃。

那么贵族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件示宫庭演奏场面图)预设:高雅、温柔、浪漫……师:贵族们需要优美的舞曲,不太刺耳的,不让人震动的,总之,不影响他们喝酒跳舞、谈情说爱的那种音乐。

可以想像,当年那些贵族们会有多么惊讶和不满。

不光是当时,即使是一百年后,许多人对贝多芬音乐和他的为人仍不能充分理解,所以萧伯纳才写了这篇祭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去走进那个时代,走近贝多芬。

(板书:《贝多芬百年祭》)一、世俗人眼中的贝多芬快速浏览课文,在世俗眼中,贝多芬在世俗人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疯人(第六段)“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板书:疯子)二、作家眼中的贝多芬1、面对众人的不解,作者笔下贝多芬的所谓“疯”表现在哪些方面?(勾画圈点具体语句并分析)预设:第1段:唐突神灵,蔑视天地,反抗性,不听话的风度,不讲究的穿着,奔腾澎湃的灵魂,狂风怒号般的力量。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鲁教版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鲁教版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课文解读】年月日,一声震彻寰宇的响雷,送一位音乐大师走到人生总谱的终止——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没有终止符的生命交响曲是从来没有过的。

没有句号的雄伟的史诗是从来不存在的。

永远的躯壳只是炼丹术士和昏庸君王的梦想,死去,并不意味着失去。

他虽然离去了,却留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音响艺术宫殿。

生前,贝多芬是一个人在创造,熬尽最后一滴心血;死后,贝多芬把他的艺术创造送到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

贝多芬的一生是孤独的、苦难的。

正是这种孤独,能使他直面真正的艺术,正是这种苦难,练就了他“硬汉”的品格,他不仅是作曲家,也是艺术家、思想家,他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把音乐视为“纯粹精神”的音乐观,他认为音乐作为启蒙思想的载体,应该能开启更高知识世界的大门,他本人也要把整个生命奉献给艺术,这一信念趋使他陷入到疯狂的情结中,抗拒着人生的重负,接受着命运的磨砺(如本身身体的残疾)。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来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而是来完成伟大的工作的。

”他的生涯中充溢着与命运抗争的力量、讴歌欢乐的热情,他用毕生心血铸就了非凡的音乐建筑,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为“乐圣”。

这——就是贝多芬,就是贝多芬之魂。

正如罗曼罗兰所评价的那样:“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用那句豪语说明的——用痛苦换来欢乐。

”百年之后,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散文家,萧伯纳为伦敦《广播时报》写了一篇音乐评论——《贝多芬百年祭》,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文章是纪念贝多芬的,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于贝多芬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字里行间,透着大师的独特的感受——他把贝多芬视作“反抗性的化身”。

文章围绕如何解开“贝多芬之谜”,追记了贝多芬思想和创作的各个侧面,揭示了贝多芬音乐的本质——“惊人的活力和激情”。

这篇文章在文笔上矫健、酣畅、激荡人心,爱因斯坦说:萧伯纳作品中的一个字,就像古典音乐大师乐谱里的一个音符——这就是大师的语言魅力,需要我们潜心地去体味。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2024年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各地文化机构纷纷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学校也不能落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我们学校也将举办以“探寻贝多芬的音乐之旅”为主题的百年祭教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人生、音乐创作、音乐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内容,探讨贝多芬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1.学习录像片段,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在班级内放映介绍贝多芬生平和创作的录像片断,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贝多芬的成长经历、个性、贡献和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2.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聆听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等,让学生感受和领略贝多芬的音乐语言、风格和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展开课堂讨论,探讨几部代表作品的特点和背后的音乐故事在课堂上,让学生就贝多芬的几部代表作品,如《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展开课堂讨论,探讨它们的音乐特点和背后的音乐故事,同时发现他们和贝多芬的人生和思想之间的联系。

4.参加音乐会,体验和感受现场音乐的情感魅力安排学生参加贝多芬音乐会,体验和感受现场音乐的情感魅力。

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贝多芬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从而更有感受地理解和认识贝多芬音乐的精神内核。

5.成果展示和分享,提升学生的表现和交流能力通过学生的自选小型贝多芬创意作品展示和口述分享,提升学生的表现和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效果评价和总结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贝多芬的人生、音乐创作、音乐语言和风格,并从中发现他们与贝多芬的思想和精神内涵之间的联系。

评估教学效果,既要看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和听课反馈,也要看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贝多芬百年祭 精品课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 精品课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重点】1.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经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二、作者介绍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

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

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三、课文内容分析《贝多芬百年祭》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1.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

萧伯纳书写贝多芬的时候,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出关键词句分析。

)1 / 3(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奔腾澎湃、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清教徒性格。

(2)萧伯纳围绕的核心: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

(4)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贝多芬的事迹,把握贝多芬音乐中所体现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找出中心语句,写出内容提要,整体把握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第一段,作者在列举具体事例以后得出结论,即“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

第二段,作者把首句作为本段中心句,通过将贝多芬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来证明贝多芬的与众不同。

“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引出第三
段的内容。

第三段,具体说明贝多芬与别的音乐家的不同,“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

第四段,是一个过渡段,由评论贝多芬的个性过渡到评论其音乐特色,“……不但是一种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的音乐,而且有时候简直听不出这些杂乱音响是有管弦乐器发出来的音乐”。

第五段,“音乐的作用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从另一方面说明贝多芬与同时代音乐家的不同。

第六段,“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注意“以上”一词所指的内容。

第七段,“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大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大步”,注意“这个”具体指哪个?
五、体味语言:
一篇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散文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鲁教版必修四《贝多芬百年祭》word教案

鲁教版必修四《贝多芬百年祭》word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一、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感受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性格及其音乐的特征,进而领悟“反抗性”是贝多芬性格的核心,也是他音乐的性格;2、理解贝多芬反抗性的性格成就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3、拓展延伸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贝多芬性格中的“反抗精神”,并能认识到这种性格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2、以理解贝多芬性格及其音乐之间关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结合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贝多芬反抗性的性格成就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

2、初步理解课文,总结每段意义,并理清课文结构。

六、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大体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同时也知道了他主要的音乐作品,现在,我们先欣赏一段贝多芬的音乐。

请大家用心体会,一会儿来谈谈这段音乐给你留下的最直接的感受。

[播放乐曲]选取大概一组同学谈感受大家的感受很丰富,刚才不少同学的说法就是你对贝多芬音乐的见解,我们已经熟读了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那么以这样激越昂扬的文字来解读的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2、研讨:贝多芬其人性格以及其乐特征活动:(1)速读课文,迅速找出文中描述刻画贝多芬性格的语句和点明贝多芬音乐特征的语句。

(2)就近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提炼概括贝多芬性格特征及其音乐特征。

贝多芬性格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是一个倔强高傲、狂放不羁、蔑视权贵、不屈合世俗、不受传统拘束、保有正直真诚的本性,极具反抗意识的人。

贝多芬音乐的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的音乐满含激情,奔腾澎湃,充满情感,让人激动让人警醒,极具反抗性的特点。

[在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当中,萧伯纳最想突现的一条以一贯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萧伯纳认为贝多芬音乐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3)这样,大家是否可以看出贝多芬个性特征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了呢?[铺垫问题:是否发现他的音乐特点中有一处矛盾之处?(贝多芬之谜)]3、由“谜”而“迷”(1)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萧伯纳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2)萧伯纳认为解开这个谜的意义和价值何在?4、拓展延伸:由贝多芬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往往和他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价值有密可分的关系。

最新-《贝多芬百年祭》学案 精品

最新-《贝多芬百年祭》学案 精品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篇一:贝多芬百年祭教案贝多芬百年祭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二、学习要点1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4学习文章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作者生平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

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

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四、作者作品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

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贝多芬的事迹,把握贝多芬音乐中所体现的精神,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

找出中心语句,写出内容提要,整体把握文意。

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二、本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背景介绍:一百多年前,一位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逝去了。

他,就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贝多芬。

他艰难坎坷的一生,坚韧超凡的毅力,同他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

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贝多芬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

“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称贝多芬为“反抗的化身”。

萧伯纳不但是位出色的剧作家,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青年时,他就希望成为男中音,工作之余,他为《明星报》撰写了不少音乐评论。

音乐拉近了贝多芬与萧伯纳的心灵距离。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萧伯纳发现了贝多芬钢琴曲与众不同的个性,那撞击、咆哮、怒吼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他。

在贝多芬逝世100年后的1927年,萧伯纳为自己崇拜的音乐家写下了这篇。

作者介绍:乔治•萧伯纳,英国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圣女贞德》《苹果车》等,它是“易卜生主义”的继承人,英国“新戏剧”的创始人,作品具有高度的社会性,语言机智雄辩,以幽默讽刺著称。

三、批注: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是把段落要旨、心得体会、疑难注释等随手批写在书上,有旁批、眉批、尾批等形式。

旁批是在句子旁边批注,眉批是在书上方批注,为批是在段、篇或回的末尾批注。

批注可以是对语句表达技巧的评价,也可以写对语句内涵的挖掘,还可以写出自己的个性感受。

以下为本文部分语言的批注,仅供参考:原句: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韩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

批注:谁的灵魂更伟大,这是无法评价的,这句话非常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的谦逊品性和伟大灵魂的礼赞。

大学语文 贝多芬百年祭 教学课件PPT

大学语文 贝多芬百年祭 教学课件PPT
人称的运用。作者在不少地方多次运用了第 二人称“你”。 “你”即读者代词的反复出现, 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犹如作者正在与 “你”进行着一场炉边谈话,面对面,眼睛看着 眼睛,这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艺 术效果。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在作者的笔下,贝多芬是什么样的 一种性格?作者对贝多芬这一性格的谈论使用 了哪些文学手法?作者为什么对贝多芬的性格 做那么多的分析谈论?
落二拓、不文羁章、在孤接傲近倔末强尾。时有这么一句话: “贝比多喻芬、的对音比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 独自从一贝人多安芬静的一人会格儿特,征那说你起就,怕展听示他贝的多音芬乐在 性了格。上”的请反就抗这特一征句,话作谈者谈的贝目多的芬是音希乐望的通意过义比所
较行在因、 的。为对 一贝照 面和 ,多分 真芬析正的批突音评破乐,传能将统使贝,多为人芬音激的乐情真 注澎正 入湃特 新立 的独 内
作者逸事
肖伯纳在他的剧作中经常无情地揭露资本家的 贪婪和愚蠢。那些大富翁们又气又恨,总想找机会 报复,一天,某富翁在大庭广众之下,挥舞手臂, 指桑骂槐:“什么戏剧家?我看伟大的戏剧家都是 白痴!”他的话音刚落,肖伯纳便哈哈大笑,随即 回敬道:“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此话激起一阵哄堂大笑。富翁气得鼻子直歪,却又 无可奈何。
作者介绍
乐观是长寿的重要心理要素。肖伯纳是一位 典型的乐天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善于恢谐的作 家,豁达的胸襟,温和的性格,高度的涵养,构 成了肖伯纳乐观的性格,在家庭生活中,肖伯纳 与妻子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对朋友,肖伯纳待 之以诚,乐于助人。对友人的困难完全当成自己 的闲难,有时达到体贴入微的程度。而对待朋友 的误解和论敌的攻击,他持超脱和镇静的态度。 他从不发脾气,总是以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的 语言去解释或回击。

2.贝多芬百年祭-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2.贝多芬百年祭-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2.贝多芬百年祭-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贝多芬百年祭的背景;2.学生掌握欣赏外国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技能;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外国诗歌和散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外国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技能;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外国诗歌和散文。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课时: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内容:1.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2.贝多芬百年祭的背景和意义。

#### 学时分配:3.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30分钟);4.贝多芬百年祭的背景和意义(30分钟)。

第二、三课时:外国诗歌欣赏教学内容:1.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2.G·B·雪莱的《西风颂》;3.柯林斯的《动物园之夜》。

#### 学时分配:4.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30分钟);5.G·B·雪莱的《西风颂》(40分钟);6.柯林斯的《动物园之夜》(40分钟)。

第四、五课时:外国散文欣赏教学内容:1.散文的特点和类型;2.卢梭的《忏悔录》;3.维多利亚女王的《我对我的爱犬的哀悼》。

#### 学时分配:4.散文的特点和类型(30分钟);5.卢梭的《忏悔录》(40分钟);6.维多利亚女王的《我对我的爱犬的哀悼》(40分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讨论法;3.听力训练法。

五、教学评价1.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考试进行知识评价;2.能力评价:通过学生欣赏外国诗歌和散文的实际表现进行能力评价;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人教版选修教材;2.外国诗歌和散文的原文及翻译;3.音频资料。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对贝多芬百年祭和外国诗歌散文的欣赏,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倾听和感受外国诗歌和散文的语言之美,同时通过互动讨论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检查和考试的测试,教师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教学思路】
本文是大师写大师的一篇文章,就审视和赞赏的角度而言,往往是独特的,具有平凡人所没有的认知高度,同时离我们时代比较久远,又有对音乐艺术的独到的赏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或网络来查找相关人物的介绍评价信息,找一些贝多芬著名的音乐来欣赏,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其次引导学生细心地研读课文,做整体的感知,然后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也就抓住了文本的主体。

最后,文本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尤其像本篇这样有着诗一样精美语言的文章,则更要紧紧抓住它,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进行品味,选取些关键句,更好地分析到位,理解透彻,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难点:
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也许知道大师名字的同学不少,但真正了解大师的同学一定不多。

现在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年轻的贝多芬闯荡维也纳时,他的崇拜者,也是朋友兼房东——李希诺夫斯基亲王一家对他关怀备至,贝多芬心存感激。

但后来贝多芬发现,亲王企图通过爵位的尊严,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

贝多芬勃然大怒,当下搬出亲王的宅邸,并宣布与之绝交。

他在致亲王的绝交信里写道: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

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二、作者介绍
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

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

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三、课文内容分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百年祭》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
1、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

萧伯纳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分析。


(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第一段第三行)、奔腾澎湃(第一段第十行)、激进的共和主义者(第二段第一行和十行)、清教徒性格(第一段第七行)。

(2)萧伯纳围绕的核心:
文章的首句,作者就大气磅礴的写出了贝多芬抗争式的辉煌,这也正是作者眼中“贝多芬”的显现。

接着作者写到“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的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

”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
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

(4)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这些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能把人物的反抗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当时的社会,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达官贵人无疑是人们尊崇追随的对象,能为达官贵人效劳是普通人的荣耀。

贝多芬能这样的不调和,不恭顺,不献媚讨好,这正是他反抗社会,投入到真正艺术之中的具体的显现。

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个真实的、真正为艺术而献身的艺术大师风范。

2、写贝多芬离不开写他的音乐。

阅读课文4至7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音乐的特点。

在萧伯纳眼中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提示:同学们应该先抓关键句去理解,先找关键句,然后加以讨论、分析、归纳,形成一定的共识。


(1)贝多芬音乐的特点:
a.杂乱音响,不对称(第四段第五行)。

b.“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第六段第二行)
C.活力与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

(第六段第四、五行)
d.“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

”“是使你清醒的音乐。

”(第七段第四、五和第七行)
(2)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惊人的活力与激情。

(3)音乐与个性内在的联系:
①贝多芬是“反抗性化身”,反抗性使得他突破乐式陈规。

他的音乐是杂乱的、不对称的。

“他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

“奔腾澎湃”的灵魂使贝多芬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这种活力和激情也一样体现在音乐之中,“贝多芬加给音乐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了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


②激进的共和主义者和清教徒性格使得贝多芬嘲讽传统,无所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风尚。

这种鄙视流俗的气质使得他的音乐中有与时代不协调音。

“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这也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特点。

但贝多芬就是贝多芬,“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发现新东西……”
总之,贝多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缘于他的音乐充满着活力与激情。

音乐中的活力与激情,来源于他不屈的反抗性的个性品格,可以说他的个性魅力与他的音乐成就是相辅相成的,是协调统一的。

3、分析“贝多芬之谜”。

(解题提示:第七段首句“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

”)
四、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诗化,饱含着作者浓重的情感。

举例说明:①(第一段第五行)“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在轧路机前面再加上修饰语“不听话”就可见贝多芬的个性了。

②(第一段第十四行)“但是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

”“最狂热的爵士乐”是何等的疯狂,“少女的祈祷”是何等的温柔,在贝多芬的音乐面前,两者的等同突显的是贝多芬音乐的激情。

艺术手法:
文章为纪念贝多芬而作,却以大量的篇幅写到莫扎特等其他音乐家,为什么这样写?
贝多芬性格的独特性在文中是通过与其他音乐家,尤其是莫扎特等人的对比突现出来的。

举例说明:①谈到贝多芬的灵魂是奔腾澎湃时,与韩德尔巴哈相比较,突出贝多芬的活力与热情。

②从服饰上把贝多芬等人穿的“散腿裤”与莫扎特等人穿的“紧腿裤”作比较,形象地写出了不同身份的两种人,突出了贝多芬的鲜明个性。

③莫扎特、海顿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但在这里,都是为了衬托贝多芬的。

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个性的显现;没有衬托,也就没有伟大的灵魂。

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妙处,感受作家艺术手法的高超,更能透彻地理解课文。

其次,文章还大量运用生动具体的描绘和比喻手法:像开头第一句“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就运用了具体的描绘,生动地刻画出了贝多芬桀骜不驯的性格。

其他像“轧路机”“稻草人”等比喻使贝多芬的形象鲜明,使语言幽默风趣。

回顾今天上的内容:
五、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贝多芬百年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贝多芬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更因为他是一个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是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只有勇敢的面对生活,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才能唱响生命的赞歌。

那你将怎样谱写你生命的赞歌呢?
六、作业
1、如何理解“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这句话?
2、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更多地了解贝多芬,让贝多芬那种不屈于命运,敢和世俗、平庸、传统挑战,敢于和病魔、困窘、寂寞搏斗的精神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