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师范实践教学基地简介(3篇)
第1篇一、基地概况师范实践教学基地是我国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师范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本基地位于我国某知名师范大学,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师资力量。
自成立以来,基地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主”的原则,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服务。
二、基地建设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优秀师范人才,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加强师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资建设了师范实践教学基地。
三、基地功能与特色1. 功能(1)实践教学:为师范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教师培训:为在职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科研创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平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4)社会服务:为社区、企业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2. 特色(1)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基地设有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的实践教学场所,满足不同年级师范生的实践需求。
(2)师资力量雄厚:基地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师范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3)设施设备先进:基地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产学研结合:基地与多家知名学校、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四、基地建设成果1. 师范生实践教学效果显著:自基地成立以来,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
2. 教师培训成果丰硕:基地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培训课程,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基地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4. 社会服务效果良好:基地为社区、企业等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咨询服务,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
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实习基地建设方案第一篇:实习基地建设方案淮南师院与淮南二十六中(师院附中)标准示范实习、见习基地建设方案实习、见习是我们院校办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师院青年教师见习的重要举措。
实习、见习基地的建设,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及青年教师培养的根本保障,是师院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师院与附中互动促进附中不断发展的需要。
随着两校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彼此加大投入,加强标准示范实习、见习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当前两校合作办学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根据师院教育等专业发展规划和淮南二十六中(师院附中,下文称附中)三年发展规划,把附中建设成为安徽省标准化示范实习、见习基地。
二、建设思路(一)根据师院专业发展规模,制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双方的学科优势、品牌优势、师生优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示范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工作。
(二)根据师院办学需要和社会教育资源状况,实习、见习基地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开展建设:1、以教育实习为主,协助附中建立品牌班主任队伍;2、以教学实习为主,协助附中建立品牌教师队伍;3、以见习实践为主,协助附中建立青年教师及非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基地。
(三)实习、见习基地建设要本着“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双方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完成师院实习、见习任务的同时,帮助附中培养师资、指导服务师生、文化建设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四)建立实训基地工作程序:1、根据师院专业建设的需要,向教务处提出拟建实习、见习基地的申请。
2、经双方审核同意,签订三年一循环的协议书(一式三份,教务处、学院、附中各一份)。
3、经过建设和双方学校评估,条件成熟时,授予“标准示范实习、见习基地”(挂牌)。
(五)标准示范实习、见习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设有相应的接洽部门和专门的兼职负责人;2、为师院师生实习、见习提供场所(建一间实习、见习工作站,配备相应的电脑、图书资料、办公桌椅等;建一间实践活动室,配备数字教学电子设备、课桌椅、相应的图书资料等)。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实施步骤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实施步骤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强我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加快经济和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把我校做大做强。
二、建设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充实、更新、提高实训基地水平。
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计划更新完善现有6个实验室实训设施,扩建200平方米实训场地,新建实训基地6个,把我校建设成黔东南一流职业技术学校。
三、主要措施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通过实践使学生形成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职业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形成初步的技术经验,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一)教学实训基地的组成教学实训基地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组成,其规模、设备设施、技术水平等对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1、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在校内的各种实验室、实训室。
主要功能一是依据符合专业设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证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二是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必备的场地和其他的资源条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生产任务、技能鉴定任务。
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各专业的社会生产机构,包括企业和公司。
它们的主要功能一是完成各自特定的生产任务,保证企业或公司正常的管理、生产、销售、服务等运作流程。
二是承担着为学校学生提供社会生产实习指导、实践的任务以及科研开发的继续生产任务。
校内外实训基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措施。
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原则1. 实用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满足各类实践教学需求。
2. 先进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紧跟时代发展。
3. 开放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向全校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4. 安全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措施1. 制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规划(1)明确建设目标:根据学校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进度。
(2)确定建设内容:根据实践教学需求,确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
(3)制定建设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制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确保建设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教师: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为教学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2)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3)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加强校际、校企间的教师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3. 建设先进的实验设备(1)引进先进设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更新设备:定期更新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设备共享: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共享机制,提高设备利用率。
4.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实践教学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1)制定管理制度:制定教学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和操作流程。
师范学院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师范学院实习基地建设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的推进,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师范学院,建设一个实习基地是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
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教育人才。
二、建设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教育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2.提高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促进师范学院与实践基地之间的合作。
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促进师范学院与实践基地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实践基地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三、建设内容和方式1.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实习基地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教育楼,里面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物品,包括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还要提供具备良好住宿条件的学生宿舍,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居住环境。
2.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与实践基地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
可以为实践基地的优秀教师提供教研和培训机会,通过师范学院的专业指导和支持,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
同时,可以邀请实践基地的教师来师范学院进行讲座和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知识。
3.实习机会的拓展:与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可以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推进策略1.制定详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时间表,确保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就建设方案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3.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金拨款,以确保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4.建立健全实习基地管理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明确实习基地的管理职责和学生的权益保障。
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方案
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机构,学校应该不仅注重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方案。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学校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要确定实训基地的规划目标,包括基地面积、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确保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其次,要明确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
二、基地建设的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应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特点来确定。
可以结合实践需要,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训项目,如工程实训、实验室实训、实习实训等。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设相应的人文艺术实训项目以及创新实训项目。
三、设备与设施建设实训基地的设备与设施是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确保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更新换代。
其次,要完善实训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规划布局、实训场地的功能划分等。
此外,还要提供充足的实训材料和工具,确保学生能够实际操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实践师资队伍。
可以通过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指导实训教学,组织教师参加实训项目的实践培训,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实训教学的管理实训教学的管理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制定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明确实训项目的目标与要求,建立评估和监控体系。
同时,要加强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六、实训资源的利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资源,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实训项目。
通过与实践单位合作,学校可以提供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实训机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院示范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学院示范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学院示范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增强了其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并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因此,学院示范性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在建设该实习基地方面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思路,以全面推进该基地的建设。
二、基地建设总体目标本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集师生共同学习探究、实践操作和服务社会为一体的良好实习平台,创造广泛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地建设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基地建设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应确保学生参与建设,并重视学生的声音和需求。
建设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2.以教学质量为核心。
建设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普及化、质量化和多样化。
因此,建设的目标应是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服务实践机会,有利于提供高质量和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
3.以基地预算为依托。
建立基地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在建设基地的同时需要重视资金的预算和使用。
基地建设预算要合理且透明,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确保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
四、基地建设内容和步骤1.制定基地建设规划。
本阶段的关键是确定目标群体和基地的具体内容,以确定基地的具体规划,并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此后,应根据预算确定基地建设的阶段和目标,并建立基地建设的工作计划,将计划的实施细化到每个阶段。
2.确定基地的运营模式。
基地的运营模式应基于目标群体的不同需求。
基地建设应支持开设实践性课程、或举办课外实践活动。
此外,还应着眼于为基地建设搭建课程教学和师生互动的载体,深化与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的合作,以逐步建立起系统化的基地管理和运营机制。
3.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
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本文为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的介绍,重点关注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流程、管理规范和使用要求等方面内容。
1. 引言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是学院内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学生综合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制定本办法。
2. 建设流程2.1 确定需求与规划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根据学院的教学要求和专业特点进行规划。
建设规划包括实验室的类型、面积、布局以及所需设备、实验材料等的清单。
2.2 设计方案与预算根据需求与规划,编制实验实训室的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布置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编制建设预算,以便后续经费的安排和使用。
2.3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和预算,在招标或询价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进行设备的采购。
采购后,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4 环境整改与装修根据设计方案,对实验实训室的环境进行整改,包括墙面、地面、天花板等方面的装修与改造,以提供一个适合实验实训的环境。
2.5 实验室验收与投入使用实验室建设完成后,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实验室的功能实现、设备运行状况、环境布置等方面。
验收合格后,实验实训室正式投入使用。
3. 管理规范3.1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导书,指导师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药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2 实验器材管理为了保证实验器材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以下是实验器材管理的规范要求:•对实验器材进行分类、编号和标识,建立器材档案;•制定实验器材的借用和归还制度,并建立借用登记制度;•对实验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标准(3篇)
第1篇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二、建设原则1. 科学规划: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教学实践基地的功能和规模。
2. 合理布局:教学实践基地应布局合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功能齐全: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多功能,满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4. 持续发展: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 安全保障:教学实践基地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建设内容1. 基地规划(1)规划面积:教学实践基地规划面积应满足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需求,一般不少于2000平方米。
(2)功能分区:教学实践基地应合理划分教学区、实验实训区、创新创业区、社会服务区等功能区域。
2. 建筑设施(1)教学区:教学区应具备多媒体教室、研讨室、会议室等设施,满足实践教学和教学研讨需求。
(2)实验实训区:实验实训区应具备实验室、实训室、实习车间等设施,满足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需求。
(3)创新创业区:创新创业区应具备创业孵化器、创新实验室、创业工作室等设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4)社会服务区:社会服务区应具备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休息室等,为学生提供便利。
3. 设备配置(1)教学设备:教学设备应满足实践教学和教学研讨需求,包括多媒体设备、实验设备、实训设备等。
(2)实验实训设备:实验实训设备应先进、适用,满足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需求。
(3)创新创业设备:创新创业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4. 软件资源(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应丰富多样,包括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
(2)实验实训资源:实验实训资源应满足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需求,包括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实验设备操作手册等。
教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教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引言教师是社会进步的引领者,而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则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建立教师实训基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实训基地的定位、建设内容、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以期为改善教师培训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实训基地定位教师实训基地是指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和教学实习等活动的特定场所。
其定位应包括两个核心目标:一是提供现实教育环境,让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二是促进教师与学校、教育机构、企业等资源的合作,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建设内容1. 设施设备建设教师实训基地应包括用于实践教学的教室、实验室、多媒体室等,以满足教师在不同领域的培训需求。
同时,还应配备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和资源,如互联网、智能化设备等,让教师能够接触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2. 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实训基地的师资队伍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应聘请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资深教师,担任实训基地的讲师。
此外,还可以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学者等作为客座教授,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学术交流。
3. 课程设置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方向,结合课程设置,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教学评估、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运营管理1. 合作机制建立教师实训基地应积极与学校、教育机构和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各方合作,实训基地可以向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和实践平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 持续改进教师实训基地应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定期组织专家对基地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然后据此优化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以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 信息化管理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教师实训基地的管理平台。
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课程安排、教材资料、学员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和便捷性。
实验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计划
实验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计划建设一个实验教学与实践基地。
该基地将包括多个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教室,为学生实践教学和实验研究的场所。
二、工作环境与部门该计划将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施,涉及到各学院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工作环境将建立在一个独立的校园区域内,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和管理。
三、工作主要内容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设备采购、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
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场地选址、建筑设计、实验室装修等工作。
设备采购将根据实验教学需求,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仪器。
实验教学改革将结合现有课程,增加实践环节和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培训将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四、数据分析通过对现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该计划的实施依据。
同时,通过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施策略实施策略将采用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式,先进行基地建设和设备采购,再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将注重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确保计划的高效实施和顺利推进。
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基地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实验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已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议题。
当前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实验室设施陈旧、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决定建设一个实验教学与实践基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工作内容该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基地建设、设备采购、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
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场地选址、建筑设计、实验室装修等工作。
设备采购将根据实验教学需求,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仪器。
实验教学改革将结合现有课程,增加实践环节和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1. 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4. 为学校相关学科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建设内容1. 实践教学基地规划(1)基地规模: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2)基地布局:分为实验区、实训区、教学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2. 实践教学设施建设(1)实验区:配备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满足各学科实验需求。
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等。
(2)实训区:建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训室,如机械加工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汽车维修实训室等。
(3)教学区:配备多媒体教室、研讨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4)办公区:设立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3. 实践教学课程建设(1)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2)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课程设计等。
(3)编写实践教学教材,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4.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5. 实践教学管理(1)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定期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四、建设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
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习教学的效果,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实习基地的建设第二条实习基地是学院和社会有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协商,共同建立的用于开展实习教学、校企合作的场所。
建立比较完备的实习基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必须重视基地建设。
第三条学院教务处对基地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根据教学需要提出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指导各教学单位开展基地建设。
第四条各教学单位(二级院、部、中心)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具体落实,建立必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第五条实习基地应满足以下条件:1. 能满足相关专业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2. 基地建设双方互惠互利、义务分担;3. 原则上就近就地、相对稳定和节约实习经费;4. 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5. 能开展有效的合作。
第六条建立实习基地的步骤1. 根据实习教学的要求,了解能够提供实习条件的有关企事业单位,确定拟联系的目标单位;2. 与目标单位沟通、协商,在双方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达成建立基地意向;3. 在符合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由学院或各教学单位(二级院、部、中心)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一般包括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协议有效年限等内容;协议书(一式二份),由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单位各执一份。
第三章实习基地的管理第七条建立实习基地后,学院和相关教学单位要加强对基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基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第八条直接与基地单位进行联系的教学单位(二级院、部、中心),要保持与基地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及时将学院实习内容以及实习教学中对基地条件的要求反馈给基地单位,征得基地单位的支持,不断改善实习条件。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教育实训基地是学校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升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基地选址教育实训基地选址应当考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等因素。
同时,要充分考虑基地规模、用地面积和未来发展空间,确保基地能够满足学校教学实践的需求。
三、基地建设1. 基地设施建设在基地建设中,要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
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确保各类设施齐全,能够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
2. 基地设备配备基地设备的配备要与教学实践需求相匹配,包括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多媒体设备等。
同时,要注重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持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好性。
3. 基地环境建设基地的环境建设要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
同时,要关注基地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四、基地管理1. 基地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的基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基地管理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2. 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基地管理行为,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行。
3. 基地管理人员培训对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基地管理的专业化和高效化。
五、基地利用1. 教学实践基地的主要用途是支持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
2. 学生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基地的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社会服务基地也可以向社会开放,为企业提供实训服务,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六、基地评估建立基地评估机制,定期对基地的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七、总结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本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教学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3. 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建设内容1. 基地选址与规划(1)选址: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作为教学实践基地的选址。
(2)规划: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包括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办公区等。
2. 基地设施建设(1)教学区:建设教室、实验室、研讨室等教学场所,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2)生活区:建设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3)实验区:建设各类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
(4)办公区:建设行政办公、教师办公、学生事务等办公场所,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转。
3. 资源整合与共享(1)校内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各类实验室、设备、师资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校外资源整合: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合作,引进校外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4. 产学研结合(1)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2)与科研院所合作:与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对国内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调研,了解先进经验,为本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实践教学基地条件(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基地的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硬件设施1. 实验室建设(1)实验室规模: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需求。
(2)实验设备:实验室应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仪器、实验器材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防尘、防火等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
2. 工作室建设(1)工作室规模:实践教学基地应设立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如创新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研发工作室等。
(2)工作室设备:工作室应配备专业设备和软件,如CAD、CAE、仿真软件等,以满足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需求。
(3)工作室环境:工作室应具备良好的办公环境,为学生提供交流、研讨、创作的场所。
3. 实训基地建设(1)实训基地规模:实训基地应具备一定规模的场地,以满足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的需求。
(2)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应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如生产线、生产线模拟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3)实训环境:实训基地应具备良好的实训环境,如安全、卫生、有序等。
三、软件资源1. 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基地应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包括实验指导书、课件、案例、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在线实验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应搭建在线实验平台,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远程教学。
3. 软件许可:实践教学基地应获取必要的软件许可,如CAD、CAE、仿真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环境。
四、师资队伍1. 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应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团队,包括实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训教师等。
2. 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报告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学校决定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实训基地。
二、建设目标1.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2. 促进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享资源,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3. 增强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4. 打造示范效应:成为同类院校的示范,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三、建设内容1. 实训场所建设:根据专业设置,建设符合实际工作场景的实训室、实验室和车间。
例如,计算机专业建设网络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机械专业建设机械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等。
2. 实训设备配置: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满足实训教学需求。
例如,计算机专业配置服务器、虚拟机、云计算平台等;机械专业配置数控机床、机器人等。
3. 师资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4. 课程体系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5. 信息化建设: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远程教学。
四、建设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推进。
2.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3. 严格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4. 加强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共享资源、共建实训基地。
5.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预期成果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省师范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标准
1.操作台;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及相关用品;
2.多教学环境。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基本技能教学与训练。
9.幼儿生活
模拟馆*
1.台面、幼儿洗手池等生活设施;
2。冰箱、电磁炉等各种家用电器;
3。多教学环境。
幼儿园生活活动区(室)组织与指导能力训练。
序号
实训室
名称
主要装备
实现功能
体育与
特殊教育专业
1。特殊儿童诊断评估实训室
1。多教学环境;
2。特殊儿童诊断评估量表与工具箱;
3。实验与实训操作平台;
4.特殊儿童诊断评估软件系统;
5。装有单向玻璃的观察间;
6。教学桌椅,摄像机、计算机。
特殊儿童障碍类别诊断技能训练,特殊儿童障碍程度评估技能训练,特殊儿童教育评估技能训练,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
1.形体与舞蹈实训室
1.压腿把杆、舞蹈垫、落地镜;
2.钢琴、多教学环境。
形体教学与训练,舞蹈、体操、武术等相关教学与训练.
2.钢琴(含电钢琴)
实训室
1。电钢琴、钢琴;
2。多教学环境。
钢琴集体教学,钢琴演奏技能训练,钢琴弹唱技能训练。
3.音乐教育活动实训室
1.幼儿园常用乐器;
2.多教学环境。
2
书写技能实训室
1.书写多教学环境;
2。书写桌、黑板、资料、工具等;
3.展示柜、洗笔池等。
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书写训练,板书训练,黑板报及纸质板报设计与制作技能训练。
3
现代教育技术
实训室
1.多教学环境;
2.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大屏智能电视;3。多媒体计算机;
实验课程与实践基地建设计划
实验课程与实践基地建设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本次工作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以更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该计划将包括以下关键步骤:1.分析现状:调查和评估当前的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状况,包括设备、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
2.设计方案: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包括设备采购、设施扩建、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
3.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预算、责任分配等方面。
4.监督和评估:对实施计划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计划按进度进行,并及时调整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5.持续改进: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持续改进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更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该计划的目标是为学生和教师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提高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加强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设备陈旧、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本工作计划,以期提高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教育质量。
二、工作内容1.调查和评估当前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状况,包括设备、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
2.设计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包括设备采购、设施扩建、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
3.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预算、责任分配等方面。
4.监督和评估实施计划,确保计划按进度进行,并及时调整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5.持续改进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更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1.目标:为学生和教师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提高实验课程和实践基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1)更新实验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2)扩建实践基地,增加实践教学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Jan.2013Vol.32No.1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3.01.006收稿日期:2012-07-14作者简介:林德力(1984-),男,福建莆田人,助理实验师,从事实验室建设研究。
浅谈师范类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林德力(福州教育学院,福州350108)摘要:师范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强化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扎实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的精神。
同时,师范院校应积极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促进师范类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功能上的互补。
关键词: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范类院校;探究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3)01-0017-03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通过一定的教学制度予以实现的[1]。
作为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师范类院校,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全面的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能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能从事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往的以“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产学研严重脱节”等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
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院校,开始尝试以“理论和实践并举,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
这种新教学模式在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得到了体现。
笔者所在单位,在不降低对理论的要求的条件下,改革被誉为高校教学“半壁江山”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强化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建立与各专业相适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挖掘实训基地对各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促进作用。
一、师范类高校实验室建设新模式的探究以往我国的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模式基本上是遵循前苏联实验室的建设模式,依托教研室而建。
而该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比如常见的有:实验室的重复建设、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资源的分散闲置,实验课程设置的多次重复、实验课的目的只是对理论课的验证,对实验课的要求低、实验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等等。
依据以“理论和实践并举,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与理论课内容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是相对合理的。
由于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中、小学教学资源、设备装配差距较大的客观因素左右着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的手段,从师范类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具体的明确性出发,建议高等师范类院校在基础实验课程设置和考核中,关于各种基础性实验仪器的规范化操作技能和流程(例如:实验仪器的清洁操作和清洁标准的确定,滴定管的滴定的操作等),应该做到从面到点的细致考核,做到人人过关。
相关的实验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应该作为一个着重考核的事项,做到任何时候考核都是满分。
这不仅是表面所见的对仪器的基本认知和保养,扎实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和学术态度的体现。
这是为该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基础性、创新性实验教学做理论和技能上的准备。
同时,高等师范类院校在实验教学中也要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课程,使学生积极地去了解其专业领域或与专业相关领域的课题的一些前沿科学理论和发展方向。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索研究;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
院校和指导教师应该建立起宽松的学术环境,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用于师生间的共同讨论和交流。
高等师范院校在充分利用好传统配备的设备的情况下,根据课题的实际需求,购进各类型精密仪器的情况在重点的院校基本上都得以实现。
这不仅使得在科研立项与国际接轨,在仪器设备的发展方向上也能够与国际接轨。
但各院校负责该类型精密仪器的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掌握仪器规范操作的流程和仪器保养的相关知识,避免出现以往各高校在引进精密仪器之后,无人懂得操作而使得引进的仪器成为摆设,或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引起的仪器损坏或加速仪器—71—老化的情况。
学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对相关仪器管理规定上,应当补上在该方面的缺失。
建立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来监督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以笔者所处单位为例,一般有采购仪器时,均要求仪器供应商在仪器交货后的三年内必须给仪器使用部门培训至少两个以上(且必须至少有一个是单位编制内人员的管理人员)合格的仪器管理人员。
由院、系分管领导直接考核仪器管理人员的实验操作情况。
在相关负责人员完全掌握设备使用的情况下再将其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相关实验中,开阔眼界,增强其动手能力。
祛除社会对大学生“应试”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的批评,培养出更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民教师和人才。
实验室的建设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杜绝实验室污染。
实验室的污染已经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环境污染源头。
实验室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液、废气、固体废弃物三类[2 3]。
污染物的成分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的作用时间和程度又不一样,所以给治理带来巨大的难度。
在国外,实验室废弃物由实验室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管理。
他们的管理规范、严格,环境保护意识极强,严格分区、分类、集中送特殊废品处理厂处理[4]。
而在我国,目前相关管理部门和高校对此问题并没有产生相当的重视。
更多的只是流于表面文章。
笔者认为治理实验室污染的关键在于源头把关,应先从源头考虑减少污染物的使用和如何预防污染物产生[5]。
教师应该时刻从我做起,以身示范,向学生灌输环保的理念和意识,用科学的方法来减少污染的产生。
积极鼓励学生改良、创新实验项目,使得实验目的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新的更为节能、环保的方法。
并将该理念在师范类学生中传承,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影响更为广泛的人群,形成社会力量,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对于实验室的开放模式问题,现在各高校均在作积极的探索。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应用已经相当普及、方便。
特别是近两年各高校均迎来了90后的学生入学。
这为高校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9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受益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网络知识和网络应用的水平相较于现在大部分已经离开大学校园的80后、70后而言有了相当大的区别。
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积极推动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于实验室而言,应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实现实验室信息高度网络化,实现教学计划内必须完成实验的全开放和教学计划外、跨专业实验的预约开放[6]。
现在90后的师范类学生,未来即将面临着比他们更会挑剔的中、小学生,因此只掌握高校各个专业设置课程内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适当的拓展、学习本专业以外的一些知识,特别是当下流行的主流文化、主流技能才能适应将来教育的发展需求。
人是实验室最重要的主体资源,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建设[7]。
以往许多院校对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实验室队伍技术水平低下。
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未有应有的肯定,挫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级领导要充分地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激励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其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思想。
积极地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额外工作应该给予合理的补偿。
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就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
二、实训基地建设对师范类院校学生的促进作用及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高校各专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
作为以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类院校,其实训基地设立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
现在,随着办学成分的多样化,各师范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由原先的单一的公立学校向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学生生源所在地学校扩展。
特别是民办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师范类学生深入地了解民办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运行流程、教育模式等提供了机会,这对学生在毕业后的择业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民办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学人才。
师范类学生在各基地见习、实习期间的锻炼,大大促进了其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的提高,为将来的教学生涯奠定了基础。
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为实习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指导,大大促进了实习学生的成长。
各师范院校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是其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优质基地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
如何维持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除了基地本身的建设外,作为合作方的高校也有一定的义务协助其稳定发展。
笔者所在单位一直将所属地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的建设作为我院为实训基地做好事和头等大事来抓。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聘请实训基地的校长和各个学科的专业带头人为我院的名誉教授、副教授,每个学期来我校为师范类学生做关于基础教育的新的发展动态和对教师新的要求等讲座,强化与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师范类院校实验室对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作用之前我们说过,现在各高校已经迎来90后的学生。
那么现在在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他们面临的学生更加的年轻。
但是对象的年轻不代表面临对象的知识的匮乏。
他们所面临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聪明程度一般比80后、70后的当时同年龄段时期更为丰富。
这对身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技能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也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课题,值得广泛的探讨。
我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该重视其中的问题,积极地探索解决基层教师的再深造的需求问题。
在笔者所在单位就与所属教育局合作,定期、定学科地对基础教育工作者进行在岗培训。
我们聘请全国各地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为他们上课,做讲座。
请参训的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们到各种类型的实验室参观、实践,使—81—其重新认知知识的内涵,接触新事物、新理念、新方法,开拓视野,为其丰富课堂知识体系,提供新的教学素材和方案。
根据各个实训基地反馈回来的信息其促进效果显著。
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参与基层教学改革活动,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基础教育中的各个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由该部门派出相关人员,指导各个实训基地中教师的课改立项和相关重大课题的研究、攻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由此带来的积极效应是我们的实习学生也在实训基地中接受到教学改革的成果,得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
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
笔者所在单位在院心理咨询专业教师队伍中抽出精干力量,为各实训基地的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心理讲座,并将他们带进我院的心理实验室,实地参观、实践心理实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