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四大利益集团
中国哪有什么利益集团
中国哪有什么利益集团刘军宁2005 年以来,一个以前只存在于政治学词典的专有名词,开始在中国媒体舆论中频频使用,这就是“利益集团”。
2006年“两会”期间的舆论更是把利益集团当作重点话题。
不仅如此,这个本来流行于美国的中性词,在中国成了贬义词,甚至有点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现在,人们纷纷谴责利益集团影响和操纵公共政策。
“决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口号已经亮出。
有人断言,利益集团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内忧,成为改革的影子杀手。
为此,有人疾呼“叫停改革”,以免改革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
似乎一切都是利益集团惹的祸!一时间,对利益集团说“不”声震天价响!不过,我的看法有所不同。
我以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益集团,那些被人们斥为利益集团的,不是利益集团,而是权势分利集团。
真正的利益集团是市场经济和宪政民主的产物,是权力与商业利益分离的产物;在中国,权势分利集团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是权力与商业利益相结合的产物。
不仅如此,利益集团是公民自由结社的产物,权势分利集团是公民不能自由结社的产物;利益集团是消除行政垄断的产物,权势分利集团是强化行政垄断的产物;利益集团的力量来自于自身,权势利益集团的力量来自于政治权力。
所以,中国当前的许多问题,还不是利益集团造成的,而是缺乏真正的利益集团造成的:一方面,权力与商业利益密切挂钩,另一方面,真正的利益集团发育严重不足,普通民众无权组织起自己的利益集团来参与利益竞争。
许多大型国企就是最典型的权势分利集团。
它们之所以占据强势地位并表现出集团性,是因为它们与党政权力有着密切关系,甚至是牢固的结盟关系。
权势分利集团有组织,以地区、部门为势力范围,以行业利益为纽带;有“执照”,依托党政权力使用和占有经济资源和商业利益,靠权力分利,是权力和纳税人的钱堆起来的巨无霸。
这些权势分利集团具有浓厚的寡头色彩,它们排斥民间力量参与竞争,妨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依托权力无节制地强化其寡头垄断地位。
利益集团的分类
(1)、机构型利益集团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并未彻底消除,中央政府内部原有的产业管理部门逐渐异化为机构型利益集团,成为部门(行业)利益的代言人。
1 (2)、公司型利益集团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计划与市场并存、权力与金钱结盟现象增多,培育出众多以垄断企业和暴利企业为代表的公司型利益集团。
(3)、社团性利益集团在中国的语境下,社团性利益集团包括两类,一是具有显著国家统合主义( state corporatism) 特征的人民群众团体(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与官办行业协会(比如中国科技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等) 。
二是社会新兴中间组织即自治性民间社团(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2(4)、行业性利益集团行业性利益集团主要是指:某些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与本行业的共同利益诉求组成表达与维护本行业利益的组织,例如行业协会、商会等。
(5)、非组织化利益集团非组织化利益集团主要是由弱势群体形成的潜在利益集团,大体包括农民、农民工、蓝领产业工人与雇员、个体工商户、城乡贫困人口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
这一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低下,在与其利益相关的决策制定与实施过程没有发言权。
尽管如,这些群体的活动已经是过去十年里最重要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并对于公共政策的改变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利益政治现象。
有的甚至断言,中国民主政治必然走向协商民主。
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已逐渐显现出协商民主的某些特征和趋势。
1. 人大立法过程中的协商。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积极推行协商。
全国人大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协商民主的形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或举办专家座谈会、论证会听取专家对法律草案的意见,或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法案。
如全国人大在婚姻法、物权法、个人所得税法的起草和修改中,都注重广泛听取、吸收社会公众的意见。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讨论重要法案时也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并进行辩论。
杨帆发表司法部2007年重点课题报告 《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主义法治》
杨帆发表司法部2007年重点课题报告《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主义法治》《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主义法治》第一主持人杨帆第二主持人张弛欧阳光目录一、利益集团理论与历史(一)关于利益集团研究的理论综述:多学科的视角(二)发达国家利益集团及其治理的历史:以美国为例(三)转型国家利益集团形成及其治理的历史:以俄罗斯为例(四)几点结论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利益主体多元化(二)90年代初至今――三大利益集团形成(三)1990年代后期我国利益集团发展的重要趋势:集团博弈(四)进入新世纪以来,特殊利益集团日见雏形(五)我国利益集团发展特征分析三、我国利益集团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影响(一)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影响(二)利益集团对执法的影响(三)利益集团对司法的影响(四)利益集团影响立法、执法与司法的行为方式总结四、社会主义法治下抑制利益集团负面影响的对策:平衡与遏制(一)承认利益集团的存在及其影响,主动把“利益集团”纳入决策话语与决策考量(二)建立起促使不同利益集团平衡发展的机制,使其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三)坚决遏制特殊利益集团寻求特殊利益的活动,尤其是要防止强势资本集团继续向形成成熟的分利联盟方向发展(四)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防止特殊利益集团的干扰主要参考文献附件:1.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综述2.地方政府的利益走向3.民营企业的发展4.外资的发展5.房地产集团的利益6.垄断行业集团利益7.弱势群体与维权8.美国烟草业利益集团前言这是杨帆教授主持的司法部2007年重点课题《利益集团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成果。
总思路是我和卢周来多年以来共同研究结果,卢周来是国防大学教授,对制度经济学有深厚造诣。
我们共同参加了与特殊利益集团代表人物的论战,关于中国利益集团的起源及其恶性发展的可能性与危害,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多次发出警告,并进行了长期的坚决斗争。
对于中国利益集团比较早的实证研究,是姜洪和关山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块块经济学”和中国地方政府的研究,我在1998年《战略与管理》发表中国渐进改革特点与权力资本化的论文,综合性地揭露中国利益集团的起源与内在逻辑,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受到严厉打压,但始终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10年以后,终于为全社会广泛接受,并在决策层面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级或阶层都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波普诺教授认为,这种社会地位是指在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位置,从社会分层的意义上讲,社会地位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它是指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
同时,因为个人的大部分生活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所以识别人的社会地位也就十分重要。
确定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就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决定了阶层的划分?有二种最基本的经典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一是马克思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来界定阶级;二是马克斯?韦伯认为分层体系中除了经济之外,还有二个重要的维度:权力和声望。
当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研究,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1.“十大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的基本判断。
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
十个社会阶层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营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和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四大利益集团概要
垄断国企利益集团带来的问题:
LOGO
(2)我国的垄断行业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垄 断行业,垄断企业。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是靠市场 力量自发形成的垄断,是所谓的大鱼吃小鱼,小 鱼吃虾米的结果。其背后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 我国的垄断行业都有行政背景,一些行业进入标 准的全国性文件都是由垄断企业、垄断行业起草 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国家政策的方式保护自 己行业的利益,把部门利益法制化。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11/17
国企利益集团的案例
• “天价吊灯”
•
LOGO
有网友爆料“中石化大楼一盏1200万的天价吊 灯”,再次把中石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中 石化在回应质疑时,对外公布所谓“天价吊灯” 实为156.16万元。究竟是1200万元还是156万元 已经不再重要,“天价吊灯”照出了社会公众对 一些大型企业的信任危机。国企奢华装修、挥霍 浪费与否,显然不再是企业内部的事、与他人无 关了。当豪奢的消费与所谓的“巨亏”并肩而行 的时候,公众自然就有“愤怒”的理由了。
2018/11/17
我国现存的四大利益集团
LOGO
垄断国企利益集团
政府部门利益集团 官商勾结利益集团 身份血缘利益集团
LOGO
(一)垄断国企利益集团
• 独特的、甚至世袭的、阻 碍社会收入分配科学和公 平的独特的利益群体。
2018/11/17
垄断国企利益集团带来的问题:
一、加大了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异
三、垄断部门的高额利润并没有回馈社会。
LOGO
• 1、造成现状: • 从1994年至2008年,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都没有上缴国家,这意 味着,社会公众并没有分享到国有垄断的好处,同时这也违背了维持 国有垄断部门的初衷。正在试点的“国企分红”,进展相当有限,收 入也未纳入全国人大的实质性审查。 • 2、原因: • (1)在我国、垄断行业和垄断企业是国有的,是全民所有的,例如 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石化、中石油、中国邮政等,不仅实物资本 归国家所有,而且无形资产也归国家所有。按照土地得到地租、资本 得到利润,劳动得到工资的基本原则,国有垄断企业所得红利应当悉 数上缴国家,国家可以再投资,也可以用于全国人民基本福利。但是 在我国目前除了少量分红上缴国家之外,绝大多数红利还是在国企利 益集团内部控制,就渐渐形成了国企利益的内部化规则。
中国目前的利益集团、博弈和新富阶层
中国现有利益集团的产生
• 中国现有的利益集团格局主要是改革开放 后形成的 • 改革开放前不同集团利益差异极小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成分、组织 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新 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发展成 了不同的利益集团。
•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房地产热的发生, 就是几个利益主体合谋的产物。 • 房地产集团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稳定联盟关 系,人们有目共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 据可以表明,一些地方房价扶摇直上,就 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合作的产物。 • 作为博弈的另一个主角的游资与地方政府 的联盟关系则显得相当脆弱和不稳定。虽 然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地方政府在当初对游 资频频招手,但在博弈不能没有牺牲者的 时候,游资就将会成为牺牲的对象。Biblioteka 新富阶层不能代表中国主流力量
• 新富阶层不能代表中国主流力量,只是中 新富阶层不能代表中国主流力量, 国崛起力量的一个补充 • 。代表中国主流力量的应该是正在崛起的 代表中国主流力量的应该是正在崛起的 中产阶级,他们才是中坚力量。 中产阶级,他们才是中坚力量。
中国目前正在形成的利益集团的几个问题
• 利益主体的发育相当不均衡 • 强势集团与弱势群体的裂痕在加深 • 力量失衡的博弈导致的是群体间的财富掠 夺
中国已经进入了利益博弈的时代
• 中国目前房地产中的各方博弈最能充分地 展示利益博弈的内涵 • 在这次房地产博弈中,非常多的博弈主体 卷入了这场利益博弈,其中包括房地产商、 地方政府、国内炒房客、国外投资人、国 内普通投资者、购房自住者、潜在购房者、 已有住房者、中央政府、金融机构、有不 同利益背景或无利益背景的学者等。
政府在这次房地产博弈中的表现
解读中国利益集团
解读中国利益集团承认中国也有利益集团,这本身即是一个社会变革的过程“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曾经,这个口号振奋了无数人。
为什么联合?除了有共同的理想,还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联合起来才有力量。
这是社会利益集团出现的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里,代表“局部”、“狭隘”和“个人”利益的利益集团得不到承认,也不被允许存在和发展。
xx远华走私案使人们从梦中醒来,利益集团并不遥远,它的存在并不会因为“不承认”受到影响。
事实上,人们的表述中早已出现了“既得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出现似乎总是伴随着贬义。
中共xx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力倡“平衡”,在调整利益再分配中坚持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其间就包含着平衡和调控利益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对“利益集团”才有了严肃意义上的解读。
中国有哪些利益集团XX年7月,为声援支持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地高校教授、研究生、大学生代表、医生代表等组织了“原告声援团”。
XX年11月4日,“声援团”还与中国原告团、日本律师辩护团、原告证人、全国各地原告一道,在浙江义乌市崇山村举行“细菌战诉讼二审声援大会”,继续推动细菌战诉讼工作。
研究者认为,“声援团”是常说的~组织、帮会、走私集团、地下传销组织等非法利益集团之外的另一种利益集团。
事实上,人们往往忽视了合法的利益集团,比如常见的村民自治委员会、居委会、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团以及民间自发产生的公民自助组织、兴趣组织等。
中国社会正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程浩认为,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并分化组合成特定的“利益集团”,并不同程度地对地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程浩所说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户、自由职业人员、受聘受雇人员等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甚至还包括驻大陆台商的利益群体和“买办”者利益阶层。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的存在与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利益集团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经济、政治或文化利益的个体或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并参与政策制定和政治决策过程。
在中国政治中,利益集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政治资源,对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及特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可以分为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集团。
这些集团通过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政府利益集团是指政府官员和机构所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政治权力来获取利益。
这些利益集团通常是政府的一部分,如党派、政府机构和军队。
他们通过权力和地位来影响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
企业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企业家和企业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在中国,企业利益集团通常是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组成,他们通过捐款、行贿和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政治资源。
社会团体利益集团是指传媒、学术界、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所形成的集团,他们通过舆论和人际交往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这些团体通常与政府和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在社会舆论中塑造某种利益诉求和意见来推动政策的制定。
地方政府利益集团是指中国各个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利益集团。
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地方经济、资源、投资等手段来获取政治资源。
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在政治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利益集团在中国政治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和组织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参与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其次,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本和资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他们能够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最后,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政治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策略和行动方式,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利益集团的分类
(1)、机构型利益集团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并未彻底消除,中央政府内部原有的产业管理部门逐渐异化为机构型利益集团,成为部门(行业)利益的代言人。
1 (2)、公司型利益集团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计划与市场并存、权力与金钱结盟现象增多,培育出众多以垄断企业和暴利企业为代表的公司型利益集团。
(3)、社团性利益集团在中国的语境下,社团性利益集团包括两类,一是具有显著国家统合主义( state corporatism) 特征的人民群众团体(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与官办行业协会(比如中国科技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等) 。
二是社会新兴中间组织即自治性民间社团(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2(4)、行业性利益集团行业性利益集团主要是指:某些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与本行业的共同利益诉求组成表达与维护本行业利益的组织,例如行业协会、商会等。
(5)、非组织化利益集团非组织化利益集团主要是由弱势群体形成的潜在利益集团,大体包括农民、农民工、蓝领产业工人与雇员、个体工商户、城乡贫困人口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
这一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低下,在与其利益相关的决策制定与实施过程没有发言权。
尽管如,这些群体的活动已经是过去十年里最重要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并对于公共政策的改变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利益政治现象。
有的甚至断言,中国民主政治必然走向协商民主。
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已逐渐显现出协商民主的某些特征和趋势。
1. 人大立法过程中的协商。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积极推行协商。
全国人大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协商民主的形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或举办专家座谈会、论证会听取专家对法律草案的意见,或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法案。
如全国人大在婚姻法、物权法、个人所得税法的起草和修改中,都注重广泛听取、吸收社会公众的意见。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讨论重要法案时也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并进行辩论。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精编资料
第六章 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院外游说集团的含义
1、利益集团指现代政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依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加并影 响公共政策制定、修改和执行过程,以实现其具体、单一、有限的集团利益的社会团体。
2、压力集团就是西方国家中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诸多手段介入政治的政治性利益集团。 3、院外游说集团特指西方国家中主要通过议院的走廊游说议员而介入政治的政治团体,其
②通过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权力进行分权与制衡,规定政治领袖的权限,并对掌握国家最 高行政权的政治领袖实行限期任职制。
③通过宪法和法律对政府具体的组织形式进行规约,从而对政治领袖的宪政职责进行具 体、明确的划分和规范。
④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的违宪审查机构、弹劾机制、国政调查机制等,对政治领袖履行 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和制约,使政治领袖的责任建立在宪政和法律监督体系之下。
政治领袖 微观分类法: 1、职业和行为方式分类:知识型领袖;革命型领袖;改革型领袖;英雄型领袖;舆论型领
袖;群体型领袖;政党型领袖;立法型领袖;行政型领袖。 2、人格分类法:主动-积极型;主动-消极型;被动-积极型;被动-消极型。
六、如何看待政治领袖的责任 1、人格论下的政治领袖的责任:
①树立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造福于民的政治思想。 ②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
四. 政治性利益集团(压力集团)的主要活动方式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直接的院外活动:由集团代表或专职活动人员直接对参与决策者本人进行游说;通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过社会交往和经济资助与政府沟通关系;向决策者提供有关资料和情报,帮助其进 行专题研究,起草法案和报告,在有关听证会上作证,参加顾问委员会等。在接近 立法者的活动中,利益集团扮演了联系人、信息人和监督人的角色;在接近政府行 政部门的活动中,利益集团 一般倾向于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职能 部门;在接近司法机关的或偶的活动中,利益集团通常采用提出司法诉讼和作为“法 院的朋友”两种方式来追求集团目标。 2、间接地院外活动:利益集团不与政府、政党、政府机构及其决策者有直接接触,而 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活动,主要有,参与政治选举;利用新闻媒体 影响公众舆论;进行抗议活动义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动员广大团体成员和选区选民 对决策者进行游说。
利益的集团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指一些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组织,通过互相帮助,共同获取某种利益的组织形式。
这些人或组织之间有共同的利益诉求,通过集中力量,形成利益集团,以求达成目标。
利益集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掌控力,成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合作、协商、斡旋、施压等方式,达成自己的利益。
利益集团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行业和领域都存在各自的利益集团,如工商界、政界、文化界等。
利益集团通过为自己争取利益,影响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下面将从政治利益集团、商业利益集团、文化利益集团等方面,探讨利益集团的形成和作用。
政治利益集团是指在政治领域中聚集起来共同为某种政治目标争取利益的组织形式。
政治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游说议员、制定政策、发表言论等方式,影响国家和政府的决策。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治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了政治运作的标志,他们也被称为利益集团政治。
商业利益集团是指在商业领域中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组成的集团。
商业利益集团的形成是因为商业界中竞争激烈,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就需要寻找共同点,建立组织。
商业利益集团通过制定行业规则、协调价格等手段,影响市场的运作和发展。
文化利益集团是指为了捍卫个人或特定文化价值观而集合的组织。
文化利益集团的形成可以因为某种文化价值被忽视,或者在社会中被排斥。
文化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发表言论、建立文化机构、举办展览等方式,宣扬自己的文化观念。
虽然利益集团对于争取自己的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也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政治利益集团可能会利用政治权力,操纵政策制定和执行,导致公共资源被私有化;商业利益集团可能通过垄断市场、非法商业手段等手段,影响市场正常运作;文化利益集团可能会在对待其他文化时缺乏容忍性,导致文化冲突。
总之,利益集团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他们通过集中力量,为自己争取利益。
政治利益集团、商业利益集团、文化利益集团等类型的利益集团,都对于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几个利益集团的成因及现状(一)
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几个利益集团的成因及现状(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我们知道,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从经济学角度上讲的资源配置最优状态,只要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就可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核心要素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要保证资源配置的严格公平。
为界定资源严格公平配置。
首先要给出经济学中嫉妒的定义。
如果与自己拥有的消费组合相比,经济主体A严格偏好于另外一个经济主体B 所拥有的消费组合,那么就称A嫉妒B。
通俗地讲,嫉妒指经济主体想用自己所拥有的消费组合与B进行交换,以使自己的福利得到严格的提高。
如果在一种资源配置下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嫉妒任何一个其他经济主体,那么该资源配置就是公平的。
严格公平配置是一个比公平配置更强的概念,它是指在该配置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A不能通过用自己的消费组合与任何自己所不隶属集团C中成员的平均消费组合进行交换,而获得严格的福利改进。
此时称在该配置下任何经济主体不嫉妒任何其他集团。
从公平配置和严格公平配置的定义可知,严格公平配置一定是公平配置,但反之并不一定成立。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资源的平均配置一定是公平配置,但资源的公平配置并不必然是资源平均配置。
经济主体的偏好不同。
只要B的消费组合中的所有商品数量不是严格大于A消费组合中商品的数量,即使两个消费组合中的商品数量不同,双方都可能互相不嫉妒对方。
消费组合中的商品不见得都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正效用的商品,也有可能是给经济主体带来负效用的商品,如劳动。
因此即使B所拥有的消费组合中的除劳动之外的商品数量都严格大于A所拥有消费组合中商品的数量。
但如果B拥有消费组合中的劳动比较A消费组合中的劳动大,A也有可能不嫉妒B。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财富都是合法、合理付出劳动且正当手段所得,大家也都能平和的接受,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和谐的,社会也安定和谐。
当代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现况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当代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现况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石枚鑫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利益集团呈现不均衡发展,并且在不断的分化、重组,利益集团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利益分化多元化影响,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积极性较高,高度关注国家各项政策制定过程。
关键词:利益集团政策制定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变时期,中国利益群体逐渐形成和发展。
经济的发展伴随这社会结构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革必然带来群体的分化与重组,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社会群体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经过一定时期的组合形成了各类利益群体。
尤其是政治民主的发展,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发展。
原来整体性的利益结构逐步转化成为多元化的利益结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利益分化,具有特定利益诉求的团体聚集起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过程,影响政策制定。
利益集团的产生一方面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中国利益集团产生的原因(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利益集团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社会利益进一步分化。
市场经济的首要原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主体为追求更多的利益逐步认识到个体力量的局限性,于是开始逐渐的形成团体式合作,以应对潜在风险增强整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竞争进一步造成了社会利益的分化。
在社会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利益差异,由此便造成了矛盾与对立,促使处于同一利益水平上的人们为追求共同利益而结成利益群体,以便运用群体的力量来实现利益。
利益群体形成后,为维护本集团利益更多参与到政治过程中,通过多元化手段影响政策制定进而影响利益分配。
因此,利益群体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政治的发展和改革为利益集团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随着改革开放,政治改革和政府改革逐步推进,政府不再垄断社会利益分配,而是使社会资源能够充分流动,使社会群体公开自由竞争。
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几个利益集团的成因及现状
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几个利益集团的成因及现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我们知道,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从经济学角度上讲的资源配置最优状态,只要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就可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核心要素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要保证资源配置的严格公平。
为界定资源严格公平配置。
首先要给出经济学中嫉妒的定义。
如果与自己拥有的消费组合相比,经济主体A严格偏好于另外一个经济主体B所拥有的消费组合,那么就称A嫉妒B。
通俗地讲,嫉妒指经济主体想用自己所拥有的消费组合与B进行交换,以使自己的福利得到严格的提高。
如果在一种资源配置下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嫉妒任何一个其他经济主体,那么该资源配置就是公平的。
严格公平配置是一个比公平配置更强的概念,它是指在该配置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A不能通过用自己的消费组合与任何自己所不隶属集团C中成员的平均消费组合进行交换,而获得严格的福利改进。
此时称在该配置下任何经济主体不嫉妒任何其他集团。
从公平配置和严格公平配置的定义可知,严格公平配置一定是公平配置,但反之并不一定成立。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资源的平均配置一定是公平配置,但资源的公平配置并不必然是资源平均配置。
经济主体的偏好不同。
只要B的消费组合中的所有商品数量不是严格大于A消费组合中商品的数量,即使两个消费组合中的商品数量不同,双方都可能互相不嫉妒对方。
消费组合中的商品不见得都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正效用的商品,也有可能是给经济主体带来负效用的商品,如劳动。
因此即使B所拥有的消费组合中的除劳动之外的商品数量都严格大于A所拥有消费组合中商品的数量。
但如果B拥有消费组合中的劳动比较A消费组合中的劳动大,A也有可能不嫉妒B。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财富都是合法、合理付出劳动且正当手段所得,大家也都能平和的接受,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和谐的,社会也安定和谐。
我国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主体、影响与治理
我国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主体、影响与治理自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跳跃式发展。
房地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了庞大的房地产利益集团的逐步形成。
这个利益集团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商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媒体等。
随着市场化进程中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房地产利益集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主体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如何有效治理我国房地产利益集团进行了初步探讨。
我国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三大利益主体(一)房地产开发商是推动房地产利益集团形成的核心力量房地产开发商是1998年我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来获利最大的群体之一,大批房地产商进人了各种富豪排行榜。
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推动房价的上涨获取垄断利润,为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形成与固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房地产行业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房地产开发商和一些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与博弈的关系。
房地产开发商组成的利益集团基于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对地方政府的某些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特别是一些二线城市或小城市政府’由于财力不足,为引人房地产资金参与城市建设,通常受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较大,会接受或变相接受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诉求,甚至给予房地产开发商包括土地出让金返还在内的各种优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4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当年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基本是正相关关系并领先10%以上,特别是在2010年、2012年,分别高出16%和11%。
因此,房地产当年完成投资占GDP 比重逐年上升,2004-2012年分别为8.2°/。
、8.6%.9.0%、9.5%,9.9%、10.6%,12.0%.13.1%和13.8%,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收人占我国GDP的比重也不断提升,2004-2012年分别为8.3%、8.0%,8.3%,8.8%、8.5%,10.2%,10.7%,9.4%和13.1%,从1998年至2012年间,我国累计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58490亿元,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19.0%,房地产开发投资从1998年的年投资额4697.5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71803.8亿元,14年间增长14.3倍。
体育社会学——第2章社会流动
案例2:足球选员。 至于球员进入国家队必须“上供”,则更是足球 圈内世人皆知的“秘密”。记者就曾听到这样一个 传闻,说某国足主帅上任后,非常愿意使用一位与 其是老乡,但能力非常一般的球员。原来,这位球 员包了一个20万元的大红包送给主帅,为的就是依 靠国脚的头衔,在与俱乐部签合同时索要高价。 除了球员,各级国字号的国内教练,也是这其 中的主角。细心的球迷应该可以发现,每当一支新 的国字号球队组建时,教练的面孔似乎总是那么几 个人,几乎成了“御用教练”。而且,这些人中的 绝大多数,在进入国字号前,缺少在联赛中执教的 经验,进入国字号球队,给人一种“镀金”的感 觉——在跟媒体和球迷“混了个脸熟”之后,再在 足协的“推荐”下到俱乐部任教,成绩好可以继续 干下去,成绩不好再回国字号,这样的人其实并不 在少数。
当代中国的四大利益集团(2):普通获益者集团
过去的研究证明,这个集团非常大,它包括各个 阶层的人,其中有一般干部、一般工人、农民、 职工等。
1995、1996年以后,普通获益者集团的利益开始受 损,收入增长开始停滞,很大一部分人开始从此集团退 出去。
当代中国的四大利益集团(3):利益相对受损集团
举重冠军邹春兰 退役后当起了搓 澡工,自行车冠 军贾根萍则生活 在被垃圾包围的 简易平房里,而 有的女足队员退 役之后还不如邹 春兰,很多女足 球员都没有工作。 至于下岗、做小 生意谋生、生活 根本没有着落的 事例更是比比皆 是。
职业运动员的社会分层
职业运动员社会分层的解释: 1、项目市场化的解释; 2、运动员保障基金的介绍; 3、自身能力的解释; 4、成绩资本转化的解释。
讨论一:
财富、权力、声望与运动员成绩资本是何 种关系,与其社会阶层的形成是何种关系。 姚明——声望——财富——权利(上海政 协委员)
体育社会学——第2章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的四大利益集团(4):社会底层集团
西南、西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 失业下岗人员中的生活极端困难者、贫困的农民 和居无定所、无正当职业的外出打工者。
底层社会中的某些人带有社会仇恨情绪。由于文化 大革命的政治启发作用,所有的人都懂得基本的政治道 理。这种反社会倾向和社会暴力倾向对改革威胁很大, 已成为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案例2:足球选员。 至于球员进入国家队必须“上供”,则更是足球
圈内世人皆知的“秘密”。记者就曾听到这样一个 传闻,说某国足主帅上任后,非常愿意使用一位与 其是老乡,但能力非常一般的球员。原来,这位球 员包了一个20万元的大红包送给主帅,为的就是依 靠国脚的头衔,在与俱乐部签合同时索要高价。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 阶层
2、李强:四大利益集团
当代中国的四大利益集团(1): 特殊获利者集团
这个集团在改革20年中是获利最大的,比如民营企 业家、老板、经理、各种工程的承包人、市场上的 各种经纪人、歌星影星等明星,以及与外资、外企
概念与背景回顾
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 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 定。
与1978年以前的阶级结构相比,这一新的 社会阶层结构在基本构成成分、结构形态、 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概念与背景回顾
(一)改革前的中国社会分层
再分配体制:将社会中的主要资源集中到国家手 中,然后依据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不同的位置进行 再分配(Polanyi,1957)。
3、孙立平:断裂社会与社会溃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失业下岗问题的严重,普通获益者集团中一个大的群体落入下面第三个集团,其表现之一是在流行语言中,“职工层”“工薪层”成了低收入层的代名词。此种变化也是影响今天市场销售、造成市场不景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80年代中期以前,社会的最主要消费群体是城镇的职工阶层。职工阶层是当时票证制度的主要获益者,他们从城镇或单位获得各种票证,手持票证到市场上积极地购买各种消费品,特别是大件耐用消费品。而今天,这个集团由于经济地位的衰落已经不能积极地消费了,这是很值得忧虑的。
改革开放至今,从社会集团利益角度来看,原来的社会分层结构全都变了。毛泽东时代我们讲“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这些基本社会群体,如果今天还用这个群体结构的框架去分析,肯定有很大问题,因为现在每个群体都大大分化了。比如农民这个群体,里面也有很多百万富翁,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近来分化也很厉害。所以笔者试着从改革以来利益结构变迁的角度,把社会群体分成这样4个利益集团:
1995、1996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通获益者集团的利益开始受损,收入增长开始停滞,很大一部分人开始从此集团退出去。本人1994年的调查还能证明,绝大部分国企职工还是属于普通获益者集团的,但是1995、1996年以后的调查却证明,很大一批国企职工开始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去,进入了下面的一个集团:“利益相对受损集团”。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运行出现危机,经营不景气愈来愈严重,突出的表现就是出现了大批失业下岗职工。
在上述四个利益集团中,第二个集团的人数在减少,第三个集团的人数在迅速增加。如果多数人的利益受损,改革便非常难以推进。所以如何增加第二个集团(中间阶层)的人数是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所以,在目前的经济格局下,45岁以上的国企职工的利益受到了较大的损伤。但既然是一代同龄群体的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一代年轻人,中老年人在家庭内部可以得到补偿,所以它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可能不会太严重。
第四个集团:社会底层集团
1949年以后,中国就打破阶级了。从1949年-1979年,中国并没有底层社会。那时大家生活水平都不高,但也没有明显的“贫民窟"之类的现象。现在倒出现了“富人区”、“穷人区”。
这个利益集团也包括国企的老总们。表面看,国企老总的收入相对是低的。为此老总们的抱怨很多,褚时健的例子比较典型,这个集团本来对改革的贡献很大,但没有得到法律认可的回报。所以这个集团一方面获得了很大利益。另一方面也对现状不满。
第二个集团:普通获益者集团
过去的研究证明,这个集团非常大,它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其中有一般干部、一般工人、农民、职工等。笔者在1996年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让被调查者比较从1986年到1996年的生活水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结果城市居民中83.6%的人填答“上升很多"和“上升一些",农村居民中88.7%的人填答“上升很多”和“上升一些”,填答“下降"和“较大下降”的比例很低。与此同时,在东欧做同样的调查,所得数据却完全相反。可见那时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普通获益者集团。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这个集团的心态还算稳定,但是现在这个集团感到了制度环境对他们的威胁,离散倾向很重,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这个集团在这场体制变迁中获利最大,本应在改革中动力最强,但是他们现在对改革存有很大疑虑,不少人手里都有外国护照,一旦有什么问题,他们马上就出去。
当然这也与产权明晰有关,产权不明晰时,他可能还感到有自己的利益和动力在里面,一旦明晰了,倘若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离散倾向就更严重。
底层社会中的某些人带有社会仇恨情绪。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启发作用,所有的人都懂得基本的政治道理。这种反社会倾向和社会暴力倾向对改革威胁很大,已成为严重的不稳定因素,例如严重的暴力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对社会损害很大,这是比较可怕的。
中国正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该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底层社会的状况。根据全国总工会近年对失业工人的调查发现,只有1.7%的失业工人领到了民政部的救济,25%-35%的人拿到了单位的救济,余下的人就哪儿的救济也没有了。更何况,笔者1998年的调查发现,拿到社会保障金的人不是生活最困难的人,生活最困难的人并没有拿到社会保障金。而且,目前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只是针对城市居民而言。而底层社会不光是城市居民,还有很大部分是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流动人口、民工群体,这部分人对社会的威胁比较大。
但是,在中国的“孝道”文化下,一个特殊年龄段群体的衰落,也可能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威胁。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可以在家庭内部实现经济互补。换句话说,父母这一代失业了,但孩子起来了。
80年代是父母给孩子钱,现在倒过来了,是孩子给父母钱。据调查,中国大城市中,现在是20-35岁的人收入高,45岁以上的人收入低。过去我国是年功制,20岁刚参加工作时收入低,在单位干的时间越长,收入越高,所以那时老人收入高。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中年人收入高,老年人收入低。但在中国目前的场景下,20-35 岁收入高,45岁左右收入反而低。
第三个集团:利益相对受损集团
1995年以前,这个集团的数量不是很大,1995年以后由于大量失业下岗职工进入,这个集团的数量就比较大了。
1998年笔者调查过下岗职工问题,数据证明,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仅占实际失业、下岗总数的1/3 。目前,国家公布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3%。如果以登记失业率乘以3,实际失业率就超过10%了。最近一些单位为了压低下岗人数,又将一些人改称“离岗”,这样报上来的失业下岗人数又被大大压低了。所以对这个集团的人数不可低估。
而且,这个集团的利益受损是比较长期性的。目前的一些调研表明,很多人的失业是长期性的。笔者1998年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调查证明,有66%的被调查者是6个月以上的失业,严重的还有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失业。
最近,笔者在《我国中等阶层的代际更替》一文中写过,这个利益受损集团不是由各个年龄段的人员组成的,它主要是由45岁以上年龄的人组成的,而这个年龄的人下岗以后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所以这个集团利益受损的时间可能是比较长期的。
第一个集团:特殊获利者集团
这个集团在改革20年中是获利最大的,比如民营企业家、老板、经理、各种工程的承包人、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歌星影星等明星,以及与外资、外企结合的外企层等等。
改革早期的那些“万元户"现在已经从这个集团退出去了,现在这个集团里主要是大企业主、外资企业的雇员,都是些获利很大的人,收入水平相当高。
当代中国的四大利益集团
作者:李强 来源:素心学苑 点击:488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普通获益者集团的人数在减少利益受损集团的人数在迅速增加如果多数人的利益受损改革便非常难以推进如何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是关键问题
经济学的核心是解决效率问题,社会学的核心是要解决公平问题。经济学强调提高效率,但效率提高的同时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这样社会学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实现社会公平。公平本身也与效率有关。社会资源分配如果太不公平,就会影响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普通获益者集团应该说是有消费能力的,但他们就是不消费,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前途的忧虑。1995、1996年以后,相对而言,他们的收入明显下降,又加上医疗、住房、养老、教育收费等项制度的改革,他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基本上是三位、四位数字,而将来的每项改革都需要五到六位数的支出,所以他们不再敢消费了。笔者过去的研究将职工层称为中国社会的“类中产集团”,就是说它处在类似于中间阶级的位置上,这个集团的生活水平如果得不到保障的话,整个经济就很难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