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告白的哲学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德道德理论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理论

先解释下,何为康德的道德理论: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这部电影的哲学含义,在我看来,甚至远远超越了《沉默的羔羊》对于生命的理解层面。这倒是让我突然想起了哈佛大学Michael Sandel教授的公开课《公平与正义》的第一课《谋杀的道德侧面》。

在感情层面上,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我们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玩起了一个捉摸不定的周旋游戏,引出了结果主义哲学与绝对主义哲学之间意识行为上的矛盾冲突。我们的感情在与道德,利益,仇恨中形成了一个怪圈,让卑鄙成为了善良,让错误成为了正确。颠覆了我们头脑中以为正确的道理。用康德的道德理论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理论,给我们狠狠的上了一课。

在这里,请允许我引用《公平与正义》第一课《谋杀的道德侧面》一文:几种假设情境的哲学思考

1:一个刹车失灵但方向盘可控的电车,前方有五个正在铁轨上的工人,直行

下去,五个工人会被撞死,此时,有一个分轨,而分轨上只有一个工人,作为司机, 是继续开过去压死那五个工人,还是开到另一个铁轨,压死那一

个工人?

A: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即选择开到另一条分轨上,压死那一个人,而挽

回五个人.但问题来了...

2:一个医生,如果有五个病人都等待着不同的器官移植,不然,他们五个就等

死,此时,一个健康人过来体检,如果按上述大多数做法,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或者同意,医生取出这个健康人的五个器官,挽救五个人,而让这个健康的人死去? 3:同样以电车为例,如果你从一座桥上目睹到这个失控的电车,而你旁边,正

好有一个胖子,推他下去,他的吨位足以让电车停下,挽回那六个人的生命,我们可

不可以推一下这个胖子?

答案也很简单,医生不能那么干,作为目击者的我们,也不能推那个无辜的胖子. 但为什么我们同意电车司机为了救五个人而把电车开到另一铁轨而压死那一

个呢?

答案也简单,电车司机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是出于功利主义者的道德,最多

数人的最大化幸福。

边沁是支持他这么干的,而且,如果刹车失灵属实,法庭可能

会判他无罪.甚至于社会道德会赞扬他这种行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歌颂黄继

光或者是董存瑞的道德一样.为了更多数人的不牺牲,而选择少数人的牺牲,所谓,小我和大我.但这种道德真的就是那么理所应当吗?

而如果医生决定干掉那个健康的人,则是谋杀,这引出另一个道德准则,谋

杀就是谋杀.你不能因为所谓的更多数人的幸福而去谋杀---但现实中,我们为

什么又同情为了给母亲治病而去抢劫的抢劫犯?无论如何.谋杀就是谋杀,也因此,谋杀的侧面道德依然是谋杀,谋杀的道德侧面,则是非法.此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行为的道德与否,在于动机.刑法中有所谓的主观要件.

这种功利主义的最大化幸福,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社会行为,但象所有阳光

照不到地方则是阴影一样,在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理论之后,就是上述的自由

主义.个体的自我拥有,人对自我的绝对处置权,在哲学精神上,是个体和集体的

本片把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撕扯的体无完肤,摧残至尽后,又原封不动的还给了你。在被扭曲的价值观背后是生与死,理解与被理解,剥夺与被剥夺,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孤立无助的思想斗争。用尽最残忍的方式表述了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是对你思想的感官最大程度的刺激,在道德的背后施加了超越道德而又违背道德的行为,所有人在渴望被理解的同时又是何等深刻的在理解着别人。每个人都是加害者,每个月却又成为了活生生的受害者,而每个受害者却只是遭到了自己的迫害。中岛哲也的《告白》,其实更准确的话可以翻译为《自白》。虽然仅仅只是用深刻的方式探讨了生存之道,但却将问题延伸至了社会层面,蔓延到了普世价值观的地步。此片中的哲学含义更像是庵野秀明的EVA系列,而每个人物又可以在那动画片中找到相应的映射角色。这片子对于生与死的概念,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能力,超越了正常人思想感悟的界限,超越了社会的道德层面。这活脱脱的就像是在探讨薛定谔的猫

那些人活着又死了,每个人都是边缘人,每个人都行走在道德,罪恶,爱恨,是非,伦理,情仇,人性的最边缘,向前一步便是死,向后一步仍旧是死。他们本来已经死了,而有人决定去碰触那边缘深处的东西,而他们便绝对死了,此片便是对薛定谔之猫的最深刻体现。一切都是如此充满了矛盾,苍白的哭泣,切肤的嘲笑。这就像失去痛觉的人向自己的心脏狠狠的刺去一刀,明知道会死,却在没有任何痛楚的情况下嘲笑自己的卑微,却又在恐惧中无助的死去。我不得不说,导演,你真狠。让人不得不折服于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却可以被升华为如此深邃的道德层面,微笑着却恶狠狠的践踏在我们的价值观之上,推翻了我们看待善恶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这世界上的道德观念。

社会层面

片中重新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中,便是社会道德责任感,与普世价值观中去。这里不光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还有责任与责任之间的,情感与矛盾之间的各种关联。

片中的那些孩子,从侧面映射了日本社会中的诸种因社会飞速发展而失去精神信仰的人,那些被大众精神价值所抛弃的精神层面底层的人群。他们分别代表了A:高度自我,丧失了社会责任心,而只顾在自我内心硬壳中不顾一切的去实现人生目标的人,在他人眼中唯我独尊,只有我才是最尖端的人,对身边的人目空一切,毫不关心,甚至因为功利关系利用别人不择手段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因失去了母爱,却要以杀人来造成影响,换取母亲的关注,违背了人类道德基本准则的人。

B:失去自我的人,在社会中无法找到自己存在的目的,失去了活着的动力,被别人冠以懦夫之名的懦弱胆小之人。一心想要通过成就一件在别人眼里无法做到的事情,而获得别人的认同,最终选择了杀人,用在别人眼中的所谓勇气来掩盖自己内心中的空虚与胆怯心理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