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业三
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业三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060057课程名称生活中的经济学评阅教师第三次任务共三次任务任务内容:【(98分)参考】期末综合作业作业要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各单元内容之后,我们初步具备了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各种社会经济问题。
下面要求学生用合适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下列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一、古人曰:“人多好种地,人少好过年”。
试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判断“人多好种地”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并再写出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30分)提示:(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判断和理由(3)生活中的例子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着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人多好种地”说法违反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以是不正确的。
因为边际产量是有一个产量最大化的峰值,当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连续等量的追加一种要素时在没有达到峰值最大化时产量是增加的,但当某种要素追加到超过产量最大化峰值时造成了过剩浪费,那么它的边际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个面粉加工厂,最高的产量是可以让8个人去生产面粉,当你只有1个人时面粉的产量是比较低的,当你增加到2个人,那后面1个人的面粉产量就可以当作他的边际产量,当你增加到3个人时,产量是不断的增加的,一直到你有8个人生产时,你的面粉产量即为最大化了,你的生产效率是达到了最高水平。
但当你增加到9个人时,可能就因为你的工厂空间不够大,多余的员工偷懒等情况的出现劳动力资源过剩浪费,造成了边际产量的减少。
二、我国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收入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
你周边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富裕了,而你还相对贫穷。
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简述题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参加《西方经济学》P25)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在增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度会越来越小。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参加《西方经济学》P30)符合理性公理的“标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即如果要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以保证仍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2)不管两种商品是怎样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无差异曲线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
3)无差异曲线向原点成凸状,这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一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者满意程度。
5)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参考《大纲》P172、《西方经济学》P4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
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参加《西方经济学》P78、《大纲》P185)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
它包括:在厂商的成本既定时,使得厂商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或在厂商的产量既定时,使得厂商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参加《西方经济学》P73)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名词解释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
名词解释: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1.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当某一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产出的增加量会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而递减的规律。
2.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在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边际实物报酬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变化量,它是一个对生产效率的衡量。
4.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的理论基础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边际生产力是指生产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量。
当一种生产要素增加,而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时,边际生产力会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而递减。
5.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适用于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同时也适用于各种生产过程,无论是生产商品还是提供服务。
6. 在实际生产中,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的存在告诉我们,增加生产要素并不一定能够无限地增加产出,而是会逐渐减少。
这也意味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成为了企业和经济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7.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的理论意义在于指导生产决策。
在生产中,如果某种生产要素的边际实物报酬持续下降,就意味着增加该生产要素会带来较小的产出增长,此时应该考虑停止增加该生产要素,或者转移到其他生产要素上,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8.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还对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可以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实物报酬来确定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9.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生产要素增加对产出的影响规律,对于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生产和经济管理中,我们应充分理解和运用该法则,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它深刻揭示了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增加对产出的影响规律。
微观经济学重难点_百度文库
微观经济学重难点分析一需求和供给曲线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语可能会考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等,但考试几率较小,不过这些概念都比较基本,所以掌握也比较容易。
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二效用论(重要)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1)如下术语容易出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三个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三个曲线容易出名词解释] 回答时要把曲线画出来,直观清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吉芬物品(2)常见的问答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区别和联系)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论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基数效用论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来推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由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可知,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上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予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预算约束线的含义(画曲线)注:回答名词解释时遇到有曲线的最好把曲线画出来!三生产论本章也比较重要,复习的时候要与下一章成本论结合起来,相互对照,相互比较。
(1 重要概念: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TP, MP, A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注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对照记忆)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比较对照记忆,把类似的概念对比记忆)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斜线,扩展线(考试时最好把曲线画出来,清晰明了)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2)以下重要知识点容易出问答题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利润函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期间)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理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见课本本章结束语)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学会用图表分析,那书本上相联系的曲线都画出来,由曲线再联系到相关的原理,图表曲线可以把所学知识系统的串起来。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资本要素固定不变,劳动、 原材料等可以变动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 关系。由于资本的数量是固定的,所以在短期内产量 是劳动要素投入的函数,并随后者的变动而变动。因 此,短期生产函数通常记做: Q=f (L)
西方经济学
西南科技大学
长期是指时间足够使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可 以任意改变,不仅资本的数量可以随意增减,而且厂 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由于时间长到可以增减资本的数量,因此,长期 生产函数可以记做: Q=f (L, K)
西南科技大学
一、经济学上的短期和长期
西方经济学根据时间因素对供给和生产的影响, 通常将其划分为短期(Short Run)和长期(Long Run)。 短期是指由于时间很短,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 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 变的时间周期。 相应地,在短期内,生产要素分为固定要素和可 变要素。固定生产要素通常是指资本,因为资本形成 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可变生产要素是指厂商可以在短 期内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例如,劳动、 原材料、燃料,等等。
西方经济学
西南科技大学
二、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Total Physical Product,记做TP),是在资 本投入量既定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 量总和。公式为:TP=f (L) 平均产量(Average Physical Product,记做AP),是 指平均每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公式为: AP=TP/L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 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 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 减现象。 边际报酬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 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 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 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
《微观经济学》重点1
《微观经济学》重点1.经济物品:指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价值规律: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3.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答:在市场经济中居民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都要受价格的作用,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要由价格来决定。
生产者厂商生产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厂商看来所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越高,所花费的成本越低,他所赚取的利润就越多。
因此厂商总是选择那些价格高的产品进行生产,这就解决了生产何种产品的问题。
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也要依赖价格。
生产者总是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那种方法,哪种方法成本最低呢显然若在生产中少使用价格高的生产要素,多使用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便能使生产成本降低。
可见,对生产方法的选择最终是因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引起的。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生产出的产品和劳务最终必须分配给消费者予以消费,才能达到最初生产时的目的。
产品该如何在各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每一消费者应分配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并不是直接以实物形式分配,而是按照消费者所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获得的报酬,通过货币购买而实现分配的。
如果购买的商品价格一定,则货币越多的,所分配到的产品也就越多。
而一个人拥有货币的多少,又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如劳动,土地和资本等。
可见产品分配也是围绕价格而进行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
4.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含: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运作、消费者行为、厂商的市场供给、分配理论。
5.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6.需求:需求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某卫生组织宣称食用某种水果可以防癌,在这种情况下,该种水果的销量大增,原因可能在于消费者增加对该水果的偏好。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7.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有何不同?答: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经济学原理问答题、计算题
经济学原理问答题、计算题1.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
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
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那么,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减少了。
“谷贱伤农”的意思是指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
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
由于丰收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了,农民受损失(增产不增收)。
2.解释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相同。
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而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4.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注意:边际报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减少的,而是先增加到一个最大值然后才减少的。
)5.解释垄断产生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
初级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需求规律:又称需求定理,是指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又称供给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6.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7.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9、机会成本:又称替换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0.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1.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2.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13.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潜在收入。
14.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简称为均衡收入。
15.乘数:又称为倍数,是指用来说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适用条件
为什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某些情况下并不
适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表明,如
果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逐渐增加投入,其产出增加量将最终逐渐减少。
这个理论似乎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成立的,但实际上也有许多情况下并
不适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投入的类型和质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通常适用于单一类型的投入,例如劳动力或资本。
然而,在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投入时,该规律可能不适用。
例如,
在农业中,水、肥料和种子都是不同的投入物,每个投入物增加的数
量对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如果增加了某些投入物而减少了另一些投
入物,那么该规律可能不再适用。
2. 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通常假定每个投入物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同。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例如,在工厂中,生产线的每个
工人的技能和经验不同,因此他们对产出的贡献也会不同。
在这种情
况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能不再适用。
3. 投入所在的环境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适用条件还包括投入所在的环境。
如果某项投入量的提高可以以某种方式影响其他因素,如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或竞争状况,那么规律可能不再适用。
综上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理论,但其适用条件是有限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投入的类型和质量、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才能更好地利用该理论指导经济发展。
边际产量和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和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
它指出,当生产者的
生产要素逐步增加时,同等数量的总产量会逐渐增加,但是单位增量的产量会不断减少,
即边际产量会逐渐减少。
同样,当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时,总报酬也会不断减少,即报酬递减。
边际产量和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它反映了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利用。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息息相关,它们在经济学理论中都是重要的规律,也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抉择。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随着生产要素的逐渐增加,总产量会增加,但是单位增量的产量会越来越少,边际产量会逐渐减少,对于生产者来说,它表明在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时,单位产量的增量会不断减少,而且产量的增量越小,所获得的报酬就越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总报酬也会逐渐减少,报酬从增加到
减少的过程就叫做报酬递减。
它表明,随着生产要素增加,所获得的报酬会不断减少,这
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和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规律,它反映了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
中的有效利用。
如果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就必须遵循这两个规律,即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它们对于生产者来说,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判断最佳投入水平,而且还能够指导他们达到最佳生产组合,以使生产成本最低,从而获得最大利润。
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名词解释
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名词解释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解释在生产要素的利用过程中,随着边际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的增加逐渐减少的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进行详细解释。
一、概念解释边际报酬指的是生产的每一单位增加产出所需要的额外投入。
简单来说,它可以理解为单位投入所得到的单位产出。
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某一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边际产出的增加量逐渐减少。
二、理论解析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来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认为,当某种产品或要素得到越多的使用时,它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在生产中,与边际效用递减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
当额外投入一单位的要素时,会面临投入成本的增加,因此,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会导致边际报酬递减。
三、生产领域中的递减规律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在各个生产领域中都普遍存在。
以土地资源的利用为例,一开始,当农民增加用于种植的土地面积时,由于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会相应增加。
然而,随着土地面积的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边际增长趋势将会减缓,最终导致边际产出与边际投入的比率下降,即边际报酬递减。
类似地,在工业生产中,增加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可能会带来初始阶段的边际产出增长。
但随着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增加,生产线的效率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边际效用降低以及边际报酬递减。
四、边际报酬递减的影响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对经济决策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生产者需要合理评估和分配各种资源,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否则,继续增加要素的投入可能并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
此外,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还提醒着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到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过度投入某一要素可能导致边际报酬递减,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的生产过程。
五、结论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普遍适用的原理。
在生产过程中,随着边际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会逐渐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边际报酬递减定律
边际报酬递减定律是描述投资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指出,在一定规模
的基础上,每增加一部份投资,所获得的报酬率会逐步减少。
这个理论得到广泛的运用,用来分析投资的实际效用,比如,当流入国内投资的资金增加时,企业投资者将会利用资金去发展新项目,而这些项目中,部分会有比前期投资收益更低的项目,而这些项目最终也会利用完所有的资金,从而使得整个国家投资的效用降低。
在当今社会,边际报酬递减定律的运用十分广泛。
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时,也
需要考虑这一点。
在形成市场价格结构时,企业也需要考虑到边际报酬递减定律,来推测形成竞争优势的行为,避免投入过多资源,降低投资的收益率。
同时,在进行市场定价时,企业也会根据所处市场结构是单边市场还是双边市场,来决定定价策略是包容策略还是竞争策略。
另外,边际报酬递减定律还被广泛用于企业内部的投资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制定,以避免过份投资以降低收益率,和防止企业过份低价销售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同时,这一定律也被广泛的运用于政府的长期发展规划当中,力图使未来的投资不会过度投入而影响未来的收益。
因此,边际报酬递减定律在当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不仅在投资方
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在决策和规划方面也同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
简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内容
简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是一种经济理论,它表明随着单位资源的增加,它产生的效用会逐渐降低,而这个降低是不断缓慢的。
也就是说,给定一定的使用投入,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单位资源时,它所产生的效用也会随之增加,但它所增加的效用会随之不断降低,至达到最大效用之后会停止增加,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边际效应递减也可以通过另一种认识方式来解释。
也就是,当有一个已知的投入和某一件商品,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它的价格也会随之不断降低,但它的价格降低的速率也将会随之减小,至达到一个最小的值之后就会停止降低,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主要是用于衡量资源的时间和商品的价值,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对于决策者来说极其重要。
人们可以利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来评估不同的投入和价值之间的收益来达到最大效益;也可以使用它来评估单位资源的价值,从而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促进经济效率;监管者可以利用边际效应递减来实现限制市场投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的是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情况下,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这就意味着增加投入的效用会越来越少,最大的效用将达到一定的限度之后就会逐渐减少。
因此,决策者应该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来考虑金融投入,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内容
三、 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
2.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指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 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 劳动密集型 同样产量,可采用劳 动密集型(多用劳动 资本密集型
少用资本),也可采 用资本密集型(多用 资本少用劳动)。
第一节以后研究的都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 的配合比例。
•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所以生产也就是把投入(input)转化为产出(output)的 过程。因此生产过程一头通过要素需求与要素市场相 连,另一头通过产品供给与产品市场相连。 • 投入即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的种类 – 劳动(labour) – 土地(land):农业社会的核心要素 – 资本(capital):工业社会的核心要素 –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
里昂惕夫
Wassily W. Leontief (1906~ ) 美国籍俄裔经济 学家,诺贝尔经 济学奖金的获得 者(1973)。
1.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Q=L/u=K/v 进一步有:K/L=v/u
Q=Min(L/u,K/v)
注意: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中,一般假定生产要素投入量
L、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即:
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
美国 20 世纪初的经验数值
Q=1.01L¾ K¼
产量将增加0.75%; 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 产量将增加0.25%。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3)经济含义
Q AL K
当α+β=1时, α=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劳动的贡献) β=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资本的贡献)
电大《西方经济学》作业1答案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形状在短期,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变化时,要注意区别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影响。
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公式TP=f(L,K)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如果研究劳动因素的平均产量,可用APL表示,如下式:公式AP L=TP L/L或AP=TP/Q这里的Q代表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MP L=△TP L/L,MP=dTP/ dL ,MP= △TP/△Q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第一,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名词解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名词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描述了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逐渐增加时,劳动力或资本的增加对生产产出的边际影响逐渐减小的现象。
边际报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开始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将会增加产出,并带来较大的边际报酬。
然而,当继续增加生产要素时,产出的增加量将会逐渐减少,边际报酬也会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变为负值。
这种递减的边际报酬可以解释为生产要素的有限适应能力。
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下,增加生产要素可以提高产出。
但是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原有的生产条件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素,甚至可能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例如,增加劳动力可能导致工人之间的相互干扰,或者导致更高的工资支出。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边际报酬逐渐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明显的适用性。
以耕种为例,当农民增加一名劳动者到田地上时,该劳动者的边际产出可能是很高的,因为他会在田地上种植更多的作物。
但是当农民不断增加劳动者时,每个劳动者所能贡献的边际产出就会逐渐减少,因为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和资源是有限的,超出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只会导致资源浪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非常重要。
它提醒生产者在追求更高产出时要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率。
当边际报酬递减时,继续增加生产要素可能导致产出增长的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从而降低利润或效益。
因此,生产者需要在边际报酬递减的点停止增加生产要素,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总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出当生产要素逐渐增加时,产出的边际影响将逐渐减小。
这一规律对于理解生产成本和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能够帮助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高的效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名词解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名词解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里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由经济学家杰克逊艾斯曼所提出,它用于说明一个企业在增加生产的同时,生产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也会逐渐升高。
换句话说,边际报酬递减法认为,在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增加输入,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甚至趋于零。
在营利性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边际报酬递减法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决定增加生产继续增加输入,还是减少输入来降低成本,从而取得最大的利润。
基于这一原理,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使其经营更有效率。
边际报酬的概念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收益率递减。
换句话说,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除了边际收益减少外,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收益率(报酬除以投入)也会随之减少。
这表明,随着规模扩大,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的速度要大于收益的增加速度。
有了边际报酬递减的经济理论,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输入和输出的比例,这样就可以持续缩小企业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利润水平,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边际报酬递减的最终结果就是,当输入超出某个数量级时,利润将会减少,企业最终不再能获得利润,也就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应该把握好输入与输出的比例,把握好输出量的大小,从而达到最佳的利润水平。
总的来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及其重要的经济理论,它能够帮
助企业有效估算利润,设计出最有效的经营策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需要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正确判断生产策略,把握输入输出的比例,把握规模的大小,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随着投入的某一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
以此推出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
国企冗员太多,企业的成本曲线都是处于上升阶段。
减员是为了提高边际产量,从而降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作用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冲动,冲动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使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位置。
在劳动力溢散效应助长了员工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劳动力生产力底下,严重滞存。
减员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加市场竞争力。
企业减员增效,一是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即将企业非生产部分和间接辅助部分从企业主体分离出去,面向社会,创收节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是下岗分流、转岗就业,即按合理用工定额,确定主体职工编制,通过竞争上岗,裁减富余人员,使多数下岗职工向非工产业转移。
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同时在市场经济下随着企业的优胜劣汰,经济性裁员也将经常性发生。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减员,一方面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阶段性闲置,造成一定的失业和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相应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
“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企业提高劳动效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实施减员增效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减员增效与企业内部机构改革、行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减员促改革,以改革求效益,并用科学的标准规范减员行为和程序。
(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劳动力
根据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及国家局扩大优势企业生产规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的要求,按照精干、高效、科学的原则,进行战略性企业重组。
要搞好企业的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定薪工作,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用人机制,搞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完善定额定员标准、加大实施力度
加强工业企业定标达标工作的实施,优化工种、岗位,优化定员分布结构,制定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督促企业自觉按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组织生产,以最小的人工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
在调整研究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出台商业企业定额定员标准,改变商业企业因用人无标准而造成的不科学、不规范用人的局面。
同时,避免因工业企业减员分流,
人员盲目转向商业企业,造成商业企业人员无序膨胀的不良循环状况。
(三)引进竞争机制、择优上岗
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组织广大职工加强学习,更新就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通过学习,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岗位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上岗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制定上岗标准。
只要是符合上岗条件,不分干部工人,不论是否在岗,均可公平竞争、择优上岗。
对那些不参加竞争上岗、不符合上岗条件和标准或没有岗位上岗的,即视为下岗人员。
三、行业减员增效的措施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减员,一方面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阶段性闲置,造成一定的失业和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相应增强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
下岗职工同样是一部分重要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重新就业是《劳动法》赋予他们的劳动权利。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
”国家局党组也指出:“现有的多元化经营企业以及今后新开办的项目,都要优先考虑烟草职工的分流问题,特别是要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和条件,使多元化经营为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下岗职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以期尽快重新就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为实现行业持续良性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摸清底数,制定规划,明确任务。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精干主体
1.积极研究、探索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途径,发挥劳动者在就业择岗上的积极性。
鼓励下岗职工或调出、或辞职、或自谋职业。
对由职工本人提出申请,要求自谋职业,同时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可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2.对已医疗期满,符合退职条件的病休及长期不能正常上班的人员,办理退职、退养手续。
3.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的职工,可办理厂内退休手续,待达到退休年龄时,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4.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对不该外聘、可以不聘企业外人员的岗位,要坚持清退外聘人员。
5.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职工队伍整顿力度。
严格按照《劳动法》中有关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规定,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人,坚决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分离辅助
对企业内部具有办社会性质的辅助部门,或具有一定分流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与主体剥离,使其成为立足市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三)理顺管理体制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其它经济实体,对长期存在的全民支援集体企业的职工实行“脱岗”管理,把对集体企业的人力支援纳入人员流动的正常轨道管理。
(四)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力管理中心
办好劳动力管理服务中心,对下岗职工实行托管。
托管期间,要制定相应的职工培训计划,对下岗职工进行各种转业转岗培训;加强职业介绍,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需求信息。
并为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办理社会保险,为下岗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同时,企业要制定相应的上岗、待岗、下岗工资待遇政策和待岗、下岗托管时间期限。
对待岗期间两次不服从分配,或待岗一定时间(一年或两年)通过培训仍不能上岗的,可解除劳动合同。
(五)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发展多种经营企业,兴办第三产业等经济实体,积极主动为下岗职工提供安置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