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监狱制度

合集下载

监狱文化

监狱文化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中国监狱制度史结课论文题目:浅析汉代刑罚制度院系:警察管理系专业:行政管理学生姓名:朱万隆学号: 29浅析汉代刑罚制度摘要;刑罚制度是一个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我国古代汉朝的刑罚制度同样在整个法律制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卧轨汉朝的刑罚制度做简要概括与分析,对其特点与内容重点进行描述。

关键词;刑罚制度,法律制度,刑罚体系一;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汉初沿用了秦朝以肉刑为主、广泛适用死刑以及连坐的刑罚制度。

随着国内局势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些刑罚遭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增加朝廷和中央威望,汉文帝统治时期开始对刑罚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汉文帝时期的刑制改革汉文帝登基当年(前179年)就宣布废除“夷三族”以及“收孥”等残酷刑罚。

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因淳于提萦的上书,而宣布废除肉刑:改黥刑为髡钳城旦舂五年,改斩左趾刑为笞五百;其他如犯斩右趾、杀人而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等罪名,在判决确定后又犯笞刑以上之罪者,皆弃市处死。

同时明确规定了劳役刑的刑期:完城旦舂三年后转鬼薪白粲一年、再转隶臣妾一年,即可释放为民;鬼薪白粲三年后转隶臣妾一年,即可释放为民;隶臣妾两年后转司寇一年,然后可以释放为民;髡钳城旦舂一年后,转为完城旦舂,以后按照完城旦舂处理。

2.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汉景帝时期,在文帝改革的基础上再次改革刑罚制度。

其主要改革内容是:先后两次减少笞刑的数目,将斩左趾的笞500下减为200下,鼻刑的笞300下减为笞100下;颁布《菙令》,具体规定了执行笞刑的刑具的尺寸、重量、规格,并且明确规定只能由一个人行刑,不准中途换人;废除石桀刑,改为弃市,规定被判死刑者可以选择改为执行宫刑,将宫刑作为死刑的替代刑。

3.汉代刑制改革的历史意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尤其是肉刑的改革,开辟了犯肉刑之人改过自新之路,使罪犯有可能重新回归社会,顺应了历史潮流和刑罚发展的规律,适应了汉代文、景时期农业与手工业恢复和发展的要求,使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从此摆脱了比较原始的形态,为封建社会以劳役刑为主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五节 汉代的司法制度

第五节 汉代的司法制度

第五节汉代的司法制度
汉代的司法制度主要包括刑罚制度、诉讼制度和刑狱管理制度。

一、刑罚制度
汉代的刑罚制度相对较为严厉,主要有五种刑罚,即死刑、杖刑、徒刑、贬谪和罚金。

死刑通常采用斩首、阉割、鞭毙等方式,而杖刑主要指用竹杖、棍棒等进行鞭打,徒刑则是指弃市或者流放。

贬谪则是将犯人降级并迁徙到边远地区,而罚金则是指罚款。

二、诉讼制度
汉代的诉讼制度较为完善,主要包括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两个方面。

民事诉讼主要处理合同纠纷、土地争议等民间纠纷,而刑事诉讼则是处理犯罪案件。

汉代设立了各级法院,如太常、吏部、廷尉等,负责审理案件。

同时,还设立了控告官、出庭律师等专门的职位参与司法活动。

三、刑狱管理制度
汉代的刑狱管理制度十分严格,主要由廷尉司负责。

廷尉司设有监狱,对犯人进行收押、审讯和刑罚执行等工作。

监狱内有狱卒负责看守,并设有刑具和刑场用具。

此外,汉代还设立了一些特殊的刑罚场所,如剐刑场,用于执行特殊的刑罚。

汉代的司法制度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完善,使司法活动更加规范和正当化。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刑罚过重、刑狱管理不善等,这些问题对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汉代的录囚名词解释

汉代的录囚名词解释

汉代的录囚名词解释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有一个与犯罪相关的名词叫做“录囚”,本文将对这个名词进行解释与探讨。

“录囚”一词源于古代司法制度,指的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拘留或关押等过程中的登记和记录。

在汉代,由于国家治安的需要,录囚制度逐渐完善并广泛应用。

这一制度的核心目的是确保司法程序的合法性,保护被告人的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汉代的录囚制度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是逮捕,也就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在逮捕前,司法官员会进行调查和侦查,确保逮捕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其次是拘留,意味着被逮捕的嫌疑人将被关押在特定的地点,等待进一步的审讯。

拘留期间,司法机关需要对被拘留者的身份、犯罪事实等进行登记和记录,以作为后续审判的重要依据。

最后是公审,也就是将嫌疑人公开审判,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判决,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案。

相比于其他时期的司法制度,汉代的录囚制度更加注重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汉代的法律观念较为先进,坚持“公诛私戮”的原则,重视证据的确凿性和刑罚的合理性。

录囚制度的引入,为确保司法实践的公正和规范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同时,录囚制度也有助于减少司法错误和不公正判决的发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除了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外,汉代的录囚制度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治安管理领域。

在战争时期,军队大规模抓捕俘虏也需要进行录囚登记,以便后续管理和处置。

而在治安管理方面,录囚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尽管汉代的录囚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录囚制度的记录和管理常常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或丢失的情况。

此外,一些地区和人员可能滥用录囚制度,进行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

因此,汉代的录囚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制度约束,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汉代皇帝录囚制度评析

汉代皇帝录囚制度评析

征着 上天 的意思 ,皂帝 是至 高无 I 二 的 ,皇帝 既是最 高 的立法 者 , 录 囚一 词最早 出现 于西 周 , 在《 礼记 ・ 月令 》中有 此记 载 “ 仲 又足 最 高 的执 法 者 ,也 足 最 高 的审 判 官 和典 狱 官 ,掌 握 着 全 同 存之月 ,命有 司,省囹固,去桎梏,毋肆掠 ,止狱讼。”当时 最 高 的审判 权 和 行 刑 权 所 以 皇帝 亲 自录 [ ^ ] 行 为 的 号 召 力远 远 录『 人 ] 只是 一种 顺 应 天 时 而行 事 的理 论 ,还未 成 为 一种 正 式 的 诉 超 过 了只是 单单 颁布 录 囚规定 的 书面法 律条 文 的号 召力 。如 《 后 讼制 度 。 汉书 ・ 方术列传 》注引谢承 《 后汉书 》,叙章帝与荆州刺史谢 夷吾 比赛 录 囚云 : 皇帝录囚在汉代的体现 皇帝 录 囚 出现 于东 汉 ,但 是 皇 帝 录 凶并 没 有 在法 律 上 体 现 夷 吾雅 性 明远 ,能决 断罪疑 。行部 始 到南 阳县 , 遄 孝 章帝 , m米 ,也 没有 其 他 的任 何 规 定 来 管理 或 者 规 范它 ,它有 极 大 的 驾幸鲁 阳 ,有诏敕 荆州 刺史 人传 录见 囚徒 ,戒 长吏 “ 勿 废 旧仪 , 随意 性 ,所 以我 们并 不 能 从 书 面 的条 文 中得 出对 皇帝 录 囚 的基 朕 将 览 焉 ” 。 上临 西厢 南 面 ,夷 吾 处 东 乡 ,分 帷 隔 中央 。夷 吾 本 规定 ,只能从 有 限 的史 料 中来看 它 的具体 内容 。 所 决 正 一 县 三百 余 事 ,事 与 上 合 。而 朝 廷 叹息 日 : “ 诸 州刺 史 ( 一 )皇 帝 录 囚的 时 间 尽如此 者 ,朕不 忧 天下 。” 常 以励 群 臣 。 公元 7 0年 ,即东 汉 永平 十 二年 ,一 个 名 叫燕 广 的男子 状 告 所 以皇 帝 亲 自录 闪平 反冤 案 ,办 理滞 狱 ,使 下级 官 吏 形 成 楚王 刘 英 与 渔 阳王 平 、颜 忠 等 造 作 图 书 ,有谋 逆 ,该 案 被 受 理 上 行 下 效 的 良好 社 会 风气 ,才 能够 更 好 的带 领 下 级 官员 积 极 平 后 由 司法 官 吏 审验 , “ 楚 狱 遂 至 累年 ,其辞 语 相 连 , 自京 师 亲 反 冤案 、督 办滞 狱 ,树立 法律 权威 。 戚诸 侯 、州郡 豪 桀及 考案 吏 ,阿 附相 陷 ,坐死 徒 者 以千数 。_ l 1 I ’ 第 二 皇 帝 录 囚能 够 加 强对 下级 官 吏 的检 查 、监 督 与 管 理 , 时任 侍 御 史 的寒 郎心 伤 其冤 ,急 谏显 宗 ,显 宗 感 悟 , “ 车驾 自 同时 有 利 于整 顿 吏 治 。封 建社 会 制 度 的腐 败 和 黑 暗 ,产 生 了一 幸 洛阳狱 录 囚徒 ,理 出千余人 。嘲 ”从 上文 史 料 中就 能看 出皇 帝 批 又一 批 的贪 官污吏 , 皇帝 录囚在 定 程度 上惩戒 了贪 官 污吏 , 录 囚通 常 是根 据 大 臣劝谏 或 气 象 灾 害降 临 ,在 不 定期 的时 间 内 为整 肃 吏 治起 到 了一 定 的作 用 。 比如 笔者 在 上 文 中提 道 的 东汉 进行 。 安 帝 年 间 ,邓 太 后 亲 自驾 临 洛 阳寺 监 狱 录 囚徒 ,当 时有 人被 冤 ( 二 )皇 帝 录 囚的 地 点 枉 但 因惧 怕污 吏 ,而有 口不敢 言 ,还是 太 后 看 见后 察 觉 主 动 问 皇帝 录 囚的 范 围非 常 有 限 ,通 常 是 在京 畿 地 区。 如 《 后 汉 起 才 平 反冤 案 ,同 时也 严 惩 污 吏让 司隶 校尉 、河 南尹 均 降 职 , 书・ 虞延 传 》记 载 ,光 武帝 建 武二 十 四年 ( 即公元 4 9年 ),虞 其 他官 吏也 受到 震恐 。 延任 洛 阳县 令 时 , “ 阴 氏有 客 马 成 者 ,常 为奸 盗 , ( 虞 )延 收 ( 二 )汉代 皇 帝 录 囚的局 限 考之。阴氏屡请 , 获一书辄加旁二百。信阳候阴就乃诉帝 ,( 虞) 第一汉代皇帝 录区 J 没有任何的法律或者规定来规范其行使 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 道之馆 ,亲录囚徒。 ( 虞) 延陈其狱状 权 利 的内 容 ,并 且具 有 地 域 的局 限 性 ,加 上 还 不是 由皇 帝 主 动 町论 者 在 东 ,无 理 者 居 西 。 ( 马 )成 乃 回欲趋 东 , ( 虞 )延 前 去 监 狱 录 囚 ,而 是在 有 特 殊情 况 下 才会 被 动 的去 监狱 录 囚 ,如 执之 , 谓 日 :”尔 人之 巨蠢 , 久 依城 社 。不畏 熏烧 。今 考实 未竞 , 本 文 上 文 中提 到 的 大 臣 的劝谏 或者 是 气 象异 常 ,其 行 为 通 常 只 宦 当尽 法 ! ( 马) 成 大 呼 称 枉 ,陛 戟 郎 以戟 刺 延 ,叱使 置 之 。 是 局 限 于京 畿 地 区 ,所 以并未 被 普 及化 和经 常 化 ,具 有 巨大 的 帝知 ( 虞 )延不 私 ,谓 ( 马) 成臼: “ 汝犯 王法 ,身 自取 之 !” 随意性 和被 动性 。 呵使 速去 ,后 数 日伏 诛 。[ 3 『 l ‘ 又如 显宗 在位 时 ,一 次亲 自到洛 阳 第 二 皇 权监 督 的不 现 实 。皇 帝 录 是 在 为 追求 司法 公 的 监狱 录 囚徒 ,理 出 千余 人 。 其 东汉 和 帝 、安 帝 、顺 帝 都 曾 亲 幸 下 级 官 吏做 榜 样 ,为 了更 好地 实 现 对 一 J 法 的监 督 。但 是 在封 建 洛 阳狱 录 囚 ,在 本文 上下 文之 间 皆有其 引用 。 社 会 中,皇 权 至 上 ,一 切权 利 都 是 在 皇帝 的 支 配 下进 行 的 ,皇 ( 三 )皇 帝 录 囚的 主体 帝 录 囚也 是 随 着 皇帝 的意 志在 进 行 的 ,皇 帝 录 因也 只在 维护 其 皇 帝 录囚不 仅仅 是指 录 囚人是 皇帝 ,它还 包括 皇后 。如 《 安 统 治 的前 提 下 进 行 ,凡 是一 切 推 翻其 统 治 或 者危 害 其 统 治 的行 帝纪 》 永初 六年 五月 戊辰 “ 皇 太后 幸洛 阳寺 , 录 囚徒 , 理冤 狱 。” 为 ,不 管什 么原 因全部 都会 被镇 压 。 又如 《 皇后 纪 上 ・ 和 熹邓 皇后 》: “( 元兴 ) 二 年夏 ,京 师旱 , 但 是 不 管 怎 么说 ,皇帝 录 网的作 用 和 功绩 远 远 大 于 它 的局 亲幸洛阳寺录冤狱 ,有 囚实不杀人而被考 自诬 ,赢困与见 ,畏 限性 , 它 开启 了一种 新 的诉讼 制度 , 并 为后 世 的各个 朝代 所沿 用 , 吏不敢 言 ,将 去 , 举 头 若欲 自诉 。太后 察视 觉之 ,即呼还 问状 , 被不 断 完善 ,为 人 民谋 福利 。 具 得 枉 实 , 即时 收 洛 阳令 下 狱 抵罪 。行 未还 宫 ,澎雨 大 降 。永 参 考文 献 : 初 三年 ( 公元 1 0 9年 ),久 旱 ,太 后 比三 日幸 洛 阳 , 录 囚徒 , [ 1 】 《 后 汉 书 楚王 英传 5 5【 M ] . 上 海 : 中国人 民大 学出版社 ,1 9 9 8 . 理 出死 罪 三十六 人 , 耐罪 八 十人 , 其余 减 罪死 、 右 趾 已下 至司寇 。 [ 2 1《后汉 书 寒朗传》 [ MI . 上 海 中国人 民 大学 出版社 ,1 9 9 8

汉代后宫的监狱

汉代后宫的监狱

汉代后宫的监狱宋杰论文关键词永巷/掖庭/暴室/钟下/请室/诏狱/汉代论文来源中国史研究论文网 /paper_16219021/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王朝的确立和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封建政权组建了遍及京师郡县的各级监狱机构,借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甚至在皇帝妃妾居住的后宫(永巷及后来的掖庭)也建立了一些特殊的囚室或秘密监狱。

笔者拟对其设臵情况、起源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希望能得到诸位师友的指正。

一、西汉前期的永巷囚室(一)“永巷”的初义汉代典籍中的‚永巷‛一称,本义是指帝王宫内联结殿舍的长巷。

颜师古注《汉书〃高后纪》‚永巷‛一词曰:‚永,长也,本谓宫中之长巷。

‛此种建筑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诗〃小雅》有《巷伯》一首,《诗序》云:‚巷伯,刺幽王也。

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孔颖达疏曰:《释宫》云:‚宫中巷谓之壶。

‛孙炎曰:‚巷,舍间道也。

‛……伯,长也,主宫内道官之长。

人主于群臣贵者亲近,贱者疏远。

主宫内者皆奄人,奄人之中,此官最近人主,故谓之巷伯也。

是讲周代宫中居舍之间的狭窄道路称为‚巷‛,有宦者把守。

清儒顾栋高在《毛诗类释》卷一二《释宫室》中对此考证道:‚谨案天子有六寝,路寝一,在前;小寝五,在后。

路寝以听政,小寝以燕息。

六寝之北有六宫,后、夫人与嫔御居之。

从后宫达寝有永巷,宫中之长巷也。

后、夫人由此以进御于君,质明告去。

众妾则见星而往,见星而还。

寺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

《诗》所称巷伯,是寺人之长。

伯,长也。

‛顾氏认为后宫和天子寝所之间有长巷相连。

西周‚六寝‛、‚六宫‛之制,见于《周礼》和《礼记》等晚出的著作,其实际情况已难以详考。

西汉刘向《列女传》曾提到周代天子、诸侯宫内有‚永巷‛,例如卷四《楚平伯赢》讲吴王阖闾在伯莒(柏举)之战中打败楚国,攻入郢(yǐng)都,‚尽妻其后宫‛,但是遭到楚昭王母后伯赢的坚决拒绝,甚至以死相抗。

‚于是吴王惭,遂退舍。

伯赢与其保阿闭永巷之门,皆不释兵。

三旬,秦救至,昭王乃复矣。

汉朝的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刑法体系

汉朝的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刑法体系

汉朝的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刑法体系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朝的刑法体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来的刑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汉朝法律制度的特点汉朝的法律制度相对于前秦和逃亡政权的混乱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汉朝的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 面向大众:汉朝承袭了秦朝的法律文化,但与秦朝不同的是,汉朝的法律更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法律的适用对象更加广泛。

2. 分类清晰:汉朝的法律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刑法条文。

这种分类清晰的特点体现了对于罪行的界定和刑罚的合理性。

3. 严明清晰:汉朝的法律体系注重“法者,功罪之序也”,法律条文中对于罪行的界定十分严明,使人民能够清楚地了解何谓罪行、何谓违法。

4. 重视法律的公平性:汉朝注重依法治国,不以私心私意来制定和执行法律。

汉朝法律的初衷是以实现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这也是汉代法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汉朝刑法体系的构建汉朝的刑法体系主要包括刑律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和刑罚恢复制度。

1. 刑律制度刑律制度是刑法的核心,也是汉代刑法体系的基石。

汉朝制定了一系列刑律,例如《律历》等,对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在刑律制度中,汉朝主要采取的是“杀、徒、宥、罚”等惩罚方式。

杀,即死刑,是对于重大罪行的惩罚。

徒,即流放,将犯人流放远地,进行劳役。

宥,即减轻刑罚,对于情节较轻的犯罪或者一些可被法律宽恕的犯罪行为,可予以宽恕。

罚,即罚款、责罚等方式,对于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2. 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制度是指对于犯人进行刑罚执行的规定和程序。

汉朝设立了专门的刑罚执行机构,例如刑罚监狱和执行官等,用来负责对犯人进行刑罚的执行。

刑罚执行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刑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也确保对犯人的人权和尊严得到尊重。

此外,汉朝还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例如关于刑罚的执行时间、执行地点和执行方式等。

汉朝春秋决狱及司法制度的特点。

汉朝春秋决狱及司法制度的特点。

汉朝春秋决狱及司法制度的特点。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王朝,其春秋时期的决狱及司法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 决狱方式多样:汉朝采用了多种决狱方式,如审讯、判决与赏罚相结合的方案,让被告人接受各种证据形式的审查,包括辩论、口供、物证等。

2. 基于案件状况的刑法量刑:汉朝的刑法量刑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状况而定。

在量刑时,考虑到犯罪的轻重和事实的严重程度,采取了不同的刑罚方式,如笞刑、徒刑、流刑和死刑等。

3. 强调事实证据:汉朝司法制度强调事实证据的重要性,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同时,为了确保司法公正,汉朝也鼓励律师代表被告人,供其陈述案情和辩护。

4. 设置法官职位:汉朝设立了吏部尚书和御史大夫等职位,负责管理司法事务,包括案件调查、审判和监督等。

法官职位的设立加强了司法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5. 重视司法程序和审判公正:汉朝注重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审判的公正性,保护被告人的权益。

司法程序包括审理前的问询、案件的调查、证人的出庭作证以及判决后的申诉制度,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权益的保护。

6. 设置监狱制度:汉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狱制度,用于羁押、管理犯人和执行刑罚。

监狱设有监察人员负责监督犯人,同时对犯人进行改造和教育,以便其后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汉朝还制定了刑罚执行的具体细则和程序。

以上是汉朝春秋决狱及司法制度的一些特点。

该时期的司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司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监狱制度

汉代监狱制度

汉代监狱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汉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监狱制度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探讨汉代监狱制度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变革,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汉代监狱制度的基本情况汉代监狱制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监狱的设立和监狱制度的运作。

根据史书记载,汉代监狱主要设在京城和州县中,用于关押犯人和执行刑罚。

监狱的具体设施和管理规定则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监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犯人被关押在其中,接受官府的审判和执行。

汉代监狱制度的运作主要由监狱官员负责。

监狱官员拥有一定的职权,可以逮捕犯人、审查案件、执行判决等。

他们负责监狱的管理和维护秩序,确保犯人的安全和生活需求。

同时,监狱官员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报告,以确保监狱的正常运作。

二、汉代监狱制度的重要变革在汉代,监狱制度经历了一些重要的改革和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是司法制度的改革。

汉代以前,中国的司法制度主要采用私刑和宗法制度,执行方式较为残酷和不公平。

而到了汉代,司法制度开始迈向了规范化和公正化的方向。

在汉代,设立了律令制度,制定了具体的刑罚和司法程序。

监狱作为执行判决的重要场所,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加强和规范。

犯人被关押在监狱中,接受由官员负责的审判和刑罚执行。

这种改革使得刑罚更加合理和公正,为后来的司法制度奠定了基础。

此外,汉代监狱制度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变革。

例如,为了提高监狱管理的效率,汉代开始引入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和工具。

比如,监狱官员使用记录犯人信息的册籍、提供牢房和食物等生活设施。

这些变革使得监狱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

三、汉代监狱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汉代监狱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监狱制度的改革使得司法制度更加公正和规范,为后来的法治社会奠定了基础。

这种改革也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司法人员,提高了判案和执行的质量。

另外,汉代监狱制度的改革也改变了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观念。

人们开始更加重视法律和秩序,对犯罪行为产生了更强烈的抑制力。

汉朝的法律制度刑罚土地制度与奴隶制度

汉朝的法律制度刑罚土地制度与奴隶制度

汉朝的法律制度刑罚土地制度与奴隶制度汉朝的法律制度、刑罚制度、土地制度与奴隶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朝,其法律制度、刑罚制度、土地制度与奴隶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汉朝时期这几个方面的特点与演变。

一、法律制度汉朝是一个法制完备的朝代,其法律制度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法律文书。

其中最重要的是《汉律》和《汉官律》。

《汉律》是一部法典,内容详尽,包括了刑法、民法、婚姻法等方面的规定。

《汉官律》则是面向官员的法律,规定了官员的行为准则和责任。

汉朝的法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注重实际情况的考量。

法律文书的制定过程往往会征求各方面意见,以保证公正与合理。

此外,汉朝法律还注重以德治国,强调尊重人伦关系和道德风尚。

二、刑罚制度汉朝的刑罚制度多样,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剐刑、烹刑等。

刑罚的轻重取决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

刑罚执行的关键原则是“刑不上大夫”,即高级官员不受普通刑法制裁。

汉朝的刑罚制度也有一些演进与改革。

汉武帝时期,刑罚更加重视惩罚犯罪,加强了对反政府罪行的打击。

而后汉光武帝实施轻刑政策,强调法律的人道性和尊重个体权益。

三、土地制度汉朝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基于封建制度,并受到封建礼法的约束。

高祖刘邦时期,实行了均田制,旨在实现平均分配土地,减轻负担。

西汉的土地制度逐渐演变为“流民典籍制度”,通过典籍以及户籍的调整,实现土地的合理分配和收回。

此外,汉朝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耕作、灌溉和水利设施等的法律法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四、奴隶制度汉朝时期,奴隶制度仍然存在,但相对于夏商周时期,奴隶地位有所上升。

一方面,汉朝的奴隶数量相对有限,奴隶身份在社会地位上已经不如从前了。

另一方面,汉代采用“辞赋”制度,即通过诗词等方式表达对主人的不满,以寻求解放的可能。

在汉朝的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压制力度的增强,奴隶制度逐渐式微。

汉武帝时期废除了奴隶制度中对主人有损害的规定,并实行了减租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春秋诀狱

春秋诀狱

春秋诀狱春秋决狱:春秋决狱是汉代的一种司法制度。

汉代以董仲书为代表儒家学派为了改变法家思想主宰司法领域的现状,通过皇权的力量要求司法官在遇到律无正文或虽有条文但不符合儒家道德的案子时,根据《春秋》经义断案,实际上赋予《春秋》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

春秋决狱一、推行春秋决狱的历史背景汉王朝建立政权以后,面临着战乱后社会生产被严重破坏、经济凋敝、国库枯竭的局面。

为了巩固胜利、发展生产,汉统治者在吸取秦灭亡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策略,轻徭薄役,约法省刑,缓和社会矛盾。

经过“文景之治”等几十年的发展,汉王朝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政权得以巩固。

随着“无为而治”的推行,也使得各诸侯王国和地方豪强的财力得到积累,实力不断增强,竭力想要摆脱中央的控制;边疆地区,匈奴频频入侵,“无为而治”的策略很难适应新的形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维护封建大一统和专制王权的儒学,法律指导思想开始转型,春秋决狱制度的确立就是典型表现。

二、春秋决狱的推行及其原则春秋决狱,又称“引经断狱”,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解释和适用法律。

《春秋》是孔子晚年修订的一部编年史,是社会大动荡时期的产物,是为稳定固有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道,挽救礼崩乐坏,维护尊尊、亲亲男女有别的礼制而作的。

汉朝统治者根据儒家思想对立法思想作了重大修正以后,儒家学说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向法律渗透,在西汉的成文法并为能够全面引礼入律之前,特别是经义与法律发生冲突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解释法律权变形成了,二者逐渐走向融合。

《春秋》决狱在弥补法律不足的同时,也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其原则主要有:(一)原心定罪由于《春秋》特别强调礼的作用和规范,强调“礼禁于未然之前”,所以,儒家学说的推行者们特别重视支配行为的动机是否符合礼的道德准则,认为“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一)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一)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一)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
特点
•春秋决狱制度
–在汉朝时期,实行了春秋决狱制度,即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特定的审判事
项和审判程序。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司法过程更具有规范性和可预测性,确保案件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得到解决。

•严格的司法程序
–汉朝的司法制度注重程序公正和审查严谨。

–在审判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传唤当事人、举证、质证等步骤。

–审判过程中,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进行充分的审查和考量,以确保判决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轻重犯罪分类
–汉朝的司法制度将犯罪行为分为轻重不同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犯罪实施不同的处罚措施。

–对于轻罪,通常采用治罪而不是极刑的方式进行惩处。

而对于重罪,如谋反、叛乱等,采用严厉的极刑,如诛杀、
车裂等。

•对民众的司法保障
–汉朝的司法制度注重保护民众的权益。

–当民众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有冤案时,可以直接向皇帝申诉,以获得公正的裁决。

–司法制度中设立了监察官,负责检查和监督官员是否执行公正,确保司法制度的公平性。

总结
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
制度在司法程序、轻重犯罪分类以及保障民众权益等方面都有明显的
特点。

通过对春秋决狱的实施,汉朝确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司法制度,为后世的司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狱政制度的演变

我国狱政制度的演变

我国狱政制度的演变一、监狱设置–(一)奴隶社会夏、商、周的监狱设置•据《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所谓“圜土”,即用土构筑的圆形的围墙,夏代即以此为监狱,拘押囚犯。

有人认为“夏台”为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

•商承夏,仍称监狱为“圜土”。

商代还把监狱称之为“囹圄”。

•西周时期,监狱仍称“圜土”或“囹圄”。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监狱设置•秦朝的监狱分中央与地方两类监狱:中央设廷尉狱;地方郡、县则分别设关押其所属管辖的一般案犯的监狱。

•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廷尉狱,武帝后又在中都洛阳设置二十六所中央监狱,汉朝地方普遍设狱,史称当时“天下狱二千余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监狱机构设置有所发展,其表现:–一是曹魏时在军中设狱。

–二是西晋在其都洛阳设两狱,从而开中央设两狱制度之先河。

•唐朝的监狱设置已成体系:在中央设大理寺狱;在京师设京兆狱和河南狱;在地方,“凡州县皆有狱”。

•宋朝初年,将大理寺狱移至御史台,称“台狱”。

后又恢复大理寺狱,但仍保留台狱。

•元朝监狱设置与唐宋不同的是,首次在刑部设立监狱。

当然这与元取消大理寺不无关系。

另外,元实行司法机构多元化,因此其监狱机构也相应多元。

•明朝监狱设置可分为中央、地方和特务组织厂卫监狱三大类,厂卫监狱主要监禁政治犯。

•清代监狱设置与明代基本相同,但由于清朝司法机构多元,相应地设有一些专门监狱。

•(三)清末及民国时期的监狱设–清末仿资本主义国家监狱,改旧式为新式监狱,促进了中国监狱设施的现代化。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继续清末进行监狱改良,并着手筹建各类“新式监狱”,但据记载,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全国共设置监狱一千七百余所,直到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的统计,全国新式监狱也仅建六十三所,其余仍为旧式监狱。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监狱设置分几类:•第一,普通监狱。

分新式与旧式两种。

•第二,军人监狱。

关押了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

•第三,少年监狱。

西汉的中都官狱

西汉的中都官狱

西汉的中都官狱宋 杰《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2期内容提要:西汉的中都官狱是朝廷列卿属下的监狱,与三辅、郡国狱分属不同的行政、司法系统。

中都官狱或泛指中央机构的监狱,或专指武帝以降的特设“诏狱”、即某种司法审判组织,有权接受起诉文书,奏请立案,传捕、拘禁罪犯和证人,审讯及拟罪上报,包括对部分囚犯的处决。

中都官狱的具体名称除了沈家本考证出的19处,还有蚕室、光禄外部、大匠官司空和旅贲狱。

中都官狱和朝内多种审判机构有隶属关系,其收容的“诏狱”案犯分别由使者、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审理,本部门和专管领域的罪犯则由监狱所属官署的行政长官处治。

关键词:中都官 中都官狱 诏狱 使者 廷尉 西汉秦汉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社会秩序,政府设立了遍及各地的监狱设施,对犯罪者实行囚禁和惩罚。

《汉书》卷二三《刑法志》曰:“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余所。

”在众多监狱当中,西汉武帝以降的“中都官狱”名目繁杂,但是存在的时间不长,到东汉初年几乎全被废除,因此引起了历代学者们的关注。

如南宋洪迈在《容斋续笔》卷一《汉狱名》中提到:汉以廷尉主刑狱,而中都他狱亦不一。

宗正属官有左右都司空,鸿胪有别火令丞、郡邸狱,少府有若卢狱令、考工、共工狱,执金吾有寺互、都船狱,又有上林诏狱、水司空、掖庭秘狱,暴室、请室、居室、徒官之名。

《张汤传》苏林曰:“《汉仪注》狱二十六所。

”《东汉志》云:“孝武帝所置,世祖皆省之。

”东汉洎唐,虽鞫囚非一处,然不至如是其多。

①此后,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卷一六三《刑考二》、清代纪昀等撰《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一三《刑部》均对西汉中都官狱有所考证,然而集狱制探究之大成者则为清末的沈家本。

沈氏在其《历代刑法考》之《狱考》、《汉律摭遗》卷六中对两汉监狱设置与相关律令做了详细研究,直到今天,沈氏著作的成就仍然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被作为研究汉代监狱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

由于岁月久远,史料阙如,西汉中都官狱的许多情况或隐或显,给学界的探讨带来很多困难,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争议。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汉朝的春秋决狱是指汉朝时期的刑事审判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 石刑与狱讼相结合:春秋决狱是将遗言与石刑相结合的一种审判方式。

起初,当事人会把事件的经过记录在石头上,然后由审判官根据石刑和石状的形态来判断当事人的罪行与无辜。

后来,这种制度逐渐发展成为记录法庭词语的石刑,以及使用石状来预先判定当事人的决断。

2. 以罚代罪:春秋决狱中,石刑被视为对罪犯的一种替代惩罚,被认为能够代替实际的刑罚。

因此,在春秋决狱中,只要当事人自愿承认有罪,并愿意接受相应的石刑,就可以作为对罪行的惩罚。

3. 强调全民参与:春秋决狱鼓励全民参与进行司法制度的监督。

当事人在石刑前可以由公众展示自己的辩护技巧,并请求公众有关的证人或律师作证。

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当事人的无辜,那么他将被释放。

4. 受到质疑与批评:春秋决狱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对石刑的判断主观性较大,容易受到操纵和误判。

此外,春秋决狱中的许多审判官也存在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进一步削弱了这一制度的公正性。

总体而言,春秋决狱是汉朝司法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代表了当时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和变革。

汉代监狱制度

汉代监狱制度

汉代监狱制度作者:李总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4期李总(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摘要:我国狱制源远流长,汉代是狱制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承袭了前朝的成分,更不断发展,使得汉代狱制得到极大完善。

笔者从汉代监狱制度的源起、种类、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代;监狱制度;种类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2-0255-01一、汉代监狱制度的源起关于狱的起源,存在两种观点。

一说认为狱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帝舜命皋陶制定刑法,并创制监狱。

在《急救篇》中记载,“皋陶造狱,法律存也”。

根据后世法学家沈家本在其《历代刑法考》中记载,“狱为皋陶所造,故首录之”。

另一说则认为,监狱创始于夏王朝,汉代应勋认为“自三王制肉刑始有狱”。

从确考的史料中可知夏朝的监狱已初具原始监狱的功能。

据记载,夏朝还未出现类似于现代徒刑的处罚形式,仅仅是犯人等待判决的场所。

到了商朝,监狱增加了囚禁犯人以及强制劳动的功能。

《墨子》中载:“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戴索,庸筑于传险之城。

”周朝监狱名目趋多,主要采用“嘉石制”和“圜土制”的形式,还增加了惩罚与教育相融合的功能。

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广泛置狱,监狱的种类不断增加,还有关押麻风病犯人的专门监狱。

同时,对囚犯的惩罚、生活、劳动等作出了细致的规定,使监狱制度体系化,为汉代监狱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监狱的种类汉代实行郡县制,监狱有不同的级别,在中央有中央级别的中都官狱,在地方有各郡县的地方级监狱。

从设置上来看西汉和东汉略有不同。

1. 西汉监狱系统在中央设置的监狱,多数是奉召关押要犯的监狱,亦称“诏狱”。

最主要的就是中都官狱。

中都官狱根据功能的不同,有奉皇帝诏令关押犯罪的朝内大臣和郡国守相的廷尉狱;有关押皇家内部及皇家亲属犯罪的内官狱;有专门惩治大臣在朝见或上书中悖逆皇帝的北军狱等。

西汉的地方监狱大多以地方的郡守或者县令为长官。

汉代监狱制度的历史特点

汉代监狱制度的历史特点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son System in
Han Dynasty
作者: 宋杰[1]
作者机构: [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史学集刊
页码: 28-3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狱;圄;司空;狱司空;诏狱
摘要:秦汉时期中国建立了专制集权的统一国家,监狱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新的面貌出现,又保留了某些旧时代的痕迹。

汉代狱制的特点,首先是监狱在中央到地方郡县府寺的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设置;其次是狱所的种类相当复杂,不仅名目繁多,而且在府寺牢狱之外另设了“司空”囚禁与劳役机构;再次是“狱”的功能相当混杂,既是监牢,又是法庭。

另外,朝廷除了在京师设有专门拘审重案要案犯人的“诏狱”,还往往临时指定各地的某些普通监狱来收审特殊案犯,将其暂时升级,事后通常予以撤销。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其创造了许多文化和政治制度。

其中,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是汉朝的重要特点之一。

本文将生动地介绍汉朝的春秋决狱和司法制度,并指出其对后世的指导意义。

春秋决狱是汉朝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它以适应人民需求和法治要求为出发点。

春秋,是对中国古代的一个时期的称谓,相传是古代圣人所创。

汉朝以春秋决狱为基础,使司法制度更加完善。

汉朝的决狱制度有几个特点。

首先,它追求公正和公平。

汉朝重视证据和事实的调查,注重查明真相,确保公正的裁决。

其次,它满足了人民的正当权益。

决狱过程中,人们有机会陈述自己的案情,尊重人权,使人民感受到公平和尊严。

第三,它注重司法程序的严密性。

汉朝设立了许多司法官员和机构,确保案件的审理有序、规范,减少司法失误的可能。

汉朝的司法制度也有一些特点。

首先,它注重司法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汉朝对司法官员有严格的选拔制度,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能力,使其具有公正的司法意识。

其次,汉朝重视司法程序的统一和稳定。

它规定了一套完整的司法程序,使司法决定能够得到全面、公正的执行。

第三,汉朝司法制度具有审问犯人、排除冤假错案的功能。

司法官员对犯人进行审问,旨在查明案情,并排除可能的冤假错案,保证了司法的公正和准确。

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对后世的司法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在法治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可公平、公正的司法是法治的基石。

春秋决狱强调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汉朝的司法制度重视司法程序的严密性和司法人员的素质,这也给后世的司法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最后,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强调了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指导着后世司法制度的发展,使司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汉朝的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特点。

它们注重公平正义、尊重人权,严密的程序和司法人员素质要求,对后世司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监狱,皆称囹圄。其从 中央到地方,从腹地到边区,都设有监狱。 秦统子六国后,建都于咸阳,因此中央监狱 又称咸阳狱。《太平广记》引《王子年拾遣 记》: “子婴即疑赵高,因囚予咸阳狱。”京师 咸阳不仅有囚禁各种罪犯的监狱,而且有 监管服役刑徒的监狱即劳役监。重要政治 人物,拘系于中央监狱。秦朝地方监狱,按
古代监狱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
期— ——夏商周的奴隶制时期 我国古代监狱的正式产生是随着我国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 建 立 而 产 生 的,据《风俗通义》载:“三王始有狱”“夏曰 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另外,需要说 明的是,夏商周三代的监狱可通称为圜土。
今本《竹书纪年》谓:“夏帝芬三十六 年 作 圜 土 ”,按《尔 雅·释 名·释 宫 室》的 解 释:“狱……又谓之圜土,筑其表墙,其形圆 也。”因此,夏朝的监狱多为圆形的土围墙, 用以拘押囚犯,是一种很原始的监狱。《竹 书纪年?帝癸》载:“癸二十二年,商侯履来 朝,命囚履于夏台。”夏台(在今河南省禹县 境内) 是夏桀设置监狱囚禁商族首领汤的 地方。此外,《易经·坎上六》又载:“系用微 纆,窴于从棘。”即把犯人用绳索捆缚起来 固守在荆棘丛生的地方,这可能是夏朝监 狱的又一种形式。据古籍载,夏朝还没有出 现徒刑或类似徒刑的形式,因此,夏朝监狱 一般不作为执行刑罚场所,只是作为待讯、 待质、待决的场所。
古代监狱的继承发展和日益没
落时期— ——宋元明清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
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日渐黑暗的时期,在狱 制上也更加强化、改期高度的集权。
宋代监狱即承袭唐制,有受到五代狱 制的深刻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既在中央 司法机构下设置监狱,还在有关官署设置 专门性监狱。御吏狱成为常设狱。各地方狱 也普设在各府、州、县,归各地行政机构管 辖。另外,宋代监狱管理制度在继承唐代狱 制的基础上,加强了封建皇帝对全国狱政 的监督管理。

汉代的监狱管理制度

汉代的监狱管理制度

汉代的监狱管理制度一、监狱制度的来源和发展汉代监狱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早在人类社会才发展之初,人们就已经开始采取一定的监禁措施来处置违法犯罪行为。

而在汉代以前,监狱管理制度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没有专门规定和制度。

直到汉代,监狱管理制度才逐渐得到完善和规范。

汉代一开始,监狱主要是作为一个暂时的羁押场所使用,没有专门的监狱法规和管理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制度的完善,汉武帝时期开始建立监狱制度,明确规定监狱的用途和管理程序,建立了专门的监狱法律规范和管理机构。

在汉代监狱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制度确立阶段和制度完善阶段。

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监狱制度的初步探索,为后来的监狱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制度确立阶段主要是在汉宣帝时期,监狱管理制度正式确立,建立了监狱法规和管理机构。

制度完善阶段主要是在后来的汉代,监狱管理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内涵和规范。

二、监狱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监狱的设立和建造汉代监狱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国家监狱,一种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地方监狱。

国家监狱一般设在京师,主要负责重大罪犯和政治犯的关押;地方监狱则根据地方情况设立在各地,主要用来关押一般罪犯和小案件犯人。

汉代监狱的建造主要是根据监狱的用途和规模来确定,一般采取砖石结构,围墙高大,设置了警卫塔和武器仓库,以保障监狱的安全。

监狱内部设有监狱长官、狱吏和看守员等相关管理人员,负责监狱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秩序。

2.关押程序和规定汉代监狱对于关押程序和规定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约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逮捕程序:逮捕嫌犯需要经过审讯、调查和证据确凿等程序,确保逮捕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2)关押程序:被判决关押的犯人需要经过正规程序,由监狱管理人员予以安排,保障关押程序的顺利进行;(3)问题解决:监狱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解决犯人在监狱中遇到的问题,保障犯人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4)监狱守则:监狱内部设有一系列的监狱守则,规定犯人在监狱中的行为准则,禁止暴力、淫乱和逃脱等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的监狱制度
监狱,古人称为“囹圄”,顾名思义,是专门囚禁犯人的地方。

作为衙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中央司法机关设立的监狱外,地方各级衙门,尤其是州(包括府、郡)县衙门也都设有监狱。

“监狱”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但是与现代所谓监狱一词的含义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的监狱最早出现在夏朝,古代典籍中就有“皋陶造狱”的传说。

皋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法官,也是监狱的发明者,可见在古人的观念中,监狱与司法产生于同一时代。

古代的监狱,一般被称为“狱”,也有“圜土”、“囹圄”、“犴”等等名称。

根据《说文》的考证,所谓“狱”,是以两条狗——“犭”和“犬”,来看押一人犯而已。

至于“监”与“狱”通用,则是在明代以后的事。

监狱的管理
古代监狱一般设在大堂口右角,对整个县衙而言,是西南方位。

这种设计不仅仅方便随时提审犯人,也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有关。

狱门上有龙子“狴犴”之像。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子狴犴,生性好打抱不平,且能断狱,所以在古代监狱的大门上,都会有狴犴镇守,有勿枉勿纵之意。

明清两季监狱之内分为外监、女监、内监。

纵使是囚犯,礼数也不可废弛,男女必须分别关押。

所以监狱内的构造一般是一入监门,便是外监。

两排相对而设的低矮的监房,关押流刑以下的罪犯;里面的内监则是专门关押死刑重犯。

而女犯则不分罪行,统一关押在独立的女监。

而每到行刑之日,死囚犯身穿赭色囚衣,穿越狭长的甬道,被拉扯出仪门西侧的“鬼门”,在众人的目送中走向死亡。

监狱的管理也有一套完备的制度。

犯人一旦入狱,除了老幼废疾之人,将会根据所犯罪行轻重,佩戴相应刑具。

为防止消息传递与越狱,纸、笔和刀刃、棍棒等物严禁带入监狱。

法律也明确禁止狱政管理者与囚犯私相授受。

如果因管理不善发生问题,则要追究主事者的责任。

这套管理制度从隋唐一直至清末,相沿不改
形形色色的监狱
汉代的监狱名目、种类繁多。

据《汉书•刑法志》等记载,汉代全国共有二千余所监狱,仅京城长安就有监狱二十几种:有专门关押高级官员和皇室成员的若卢狱、左右都司空狱、居室狱等;有关押女性囚犯的掖庭狱;以及囚禁官署吏卒的上林狱、都船狱、内官狱等。

此外,京城有京兆狱,长安县有长安狱,都属于京城的地方监狱。

汉代著名的酷吏尹赏任长安县令时,曾在监狱里修造了名为“虎穴”的地牢,挖地数丈深,四面砌墙,用大石板盖在出口。

他曾命长安县里的乡吏及邻里检举地方的恶霸无赖,然后将这些人统统抓起来,以百人为一批,依次关进虎穴中,用大石板盖住。

几日后再打开,只见里面的人都死在一起,先后死了数百人。

自东汉以后,在形式上,基本上改变了监狱名目种类繁多的状况,实行地方州县各置监狱,京城洛阳只设廷尉狱及洛阳狱二所。

这种监狱体制也为后世所继承。

隋唐以大理寺为中央司法机关,设大理狱;明清以刑部为中央司法机关,改设刑部监狱,同时对监狱的管理也作了明确规定。

但事实上,监狱形式及管理混乱的状况却是普遍存在。

例如,宋朝法律对监狱管理制度曾作了严格的规定,但各地方衙门却大多是我行我素。

当时曾有“门留”和“寄收”的做法,这本是一种临时拘留的措施,但衙门官吏常常将那些无辜的证人及有关人员一概
收禁,并借机向他们敲诈勒索,不满足这些官吏的要求便不予释放,以致于监狱里常常人满为患。

还有一种名为“拘锁”的监禁措施,本来是一种短期监禁,但常常成为地方衙门任意残害犯人的手段。

衙门官吏对那些被拘锁的人不给口粮,让他们活活饿死;或者擅自对犯人严刑拷打,将他们折磨至死。

甚至有的地方豪强勾结衙门官吏,罗织罪名,拘锁无辜的平民,然后将他们弄死。

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监狱中的“人物”
1、催命的狱卒:由于古代监狱奉行的是侮辱摧残犯人的威吓主义,所以,尽管封建法律在形式上对狱吏凌辱、虐待犯人的行为严厉禁止,但事实上,这些规定往往是一纸空文。

《水浒传》里的一个管监狱的差役就公开宣称,“你(指囚犯)这把贱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身碎骨。

”好一副“判官爷”的口气! 狱卒凌虐囚犯,主要目的无非向囚犯敲诈勒索。

五代时有一个名叫申贵的眉州刺史,他曾公开指着监狱的大门说,这是我家的钱穴。

宋代的监狱官吏也公开受贿索贿,以狱为市。

如果囚犯不给钱,就让他们睡在潮湿的地方,还不给他们饭吃。

遇到那些没有钱的囚犯,干脆把他们像猪狗一样对待。

囚犯生病后不医治,也不报告,直到病重甚至死后才报告上司。

在《大明律•慎刑说》里,也披露了明朝监狱里狱吏们横行不法、凌虐囚犯、苛刻索贿的黑暗现实。

狱卒向囚犯要索不遂的,甚至将囚犯凌虐致死。

从国家行政体制上来说,除了监狱的主管官员大小还算是个“宫”外,其余的狱卒牢子等都是被视为最低下、最卑贱的“贱役”。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贱役”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

如果把监狱比作地狱,那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催命判官”。

2、肆意的狱霸:监狱里的狱吏是“催命判官”,而监狱里的狱霸则是牛头马面的小鬼。

狱霸虽然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在监狱里关押的年月长久,熟悉狱中情况,以他们的“资格”,自然而然成了犯人们的“首领”;加上他们和狱吏、牢子熟识,关系密切,同时又和犯人居住一起,狱吏也利用他们来管理囚犯。

因此,他们虽身为囚犯,却有着一般囚犯所没有的特权、自由和“威望”,俨然是狱中的霸主。

新来的囚犯,除了要向狱吏行贿外,同样也必须“孝敬”这些狱霸,听从他们的指令。

狱霸们利用他们与狱吏的特殊关系,相互勾结,凌虐、欺压囚犯,肆意横行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