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1
高中数学选修一综合测试题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一综合测试题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左焦点为F,点F到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12a,则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A.y=±12x B.y=±2xC.y=±4x D.y=±14x 答案:A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d=√b2+a2=b=12a,从而得到ba=12,即可得到答案.由题知:设F(−c,0),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bax,即bx−ay=0.因为d=√b2+a2=b=12a,所以ba=12,故渐近线方程为y=±12x.故选:A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则平面AB1D1与平面BDC1的距离为()A.√2a B.√3a C.√23a D.√33a答案:D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求解由正方体的性质,AB1∥DC1,D1B1∥DB,AB1∩D1B1=B1,DC1∩DB=D,易得平面AB1D1∥平面BDC1,则两平面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点B到平面AB1D1的距离.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a,0,0),B (a,a,0),A 1(a,0,a ),C (0,a,0),B 1(a,a,a ),D 1(0,0,a ) 所以CA 1⃑⃑⃑⃑⃑⃑⃑ =(a,−a,a ),BA ⃑⃑⃑⃑⃑ =(0,−a,0),AB 1⃑⃑⃑⃑⃑⃑⃑ =(0,a,a ),B 1D 1⃑⃑⃑⃑⃑⃑⃑⃑⃑ =(−a,−a,0).连接A 1C ,由CA 1⃑⃑⃑⃑⃑⃑⃑ ⋅AB 1⃑⃑⃑⃑⃑⃑⃑ =(a,−a,a )⋅(0,a,a )=0,CA 1⃑⃑⃑⃑⃑⃑⃑ ⋅B 1D 1⃑⃑⃑⃑⃑⃑⃑⃑⃑ =(a,−a,a )⋅(−a,−a,0)=0,且AB 1∩B 1D 1=B 1,可知A 1C ⊥平面AB 1D 1,得平面AB 1D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 =(1,−1,1), 则两平面间的距离d =|BA ⃑⃑⃑⃑⃑ ⋅n⃑ |n ⃑ ||=√3=√33a . 故选:D3、已知两圆分别为圆C 1:x 2+y 2=49和圆C 2:x 2+y 2−6x −8y +9=0,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B .相交C .内切D .外切 答案:B分析:先求出两圆圆心和半径,再由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和两圆半径和及半径差比较大小即可求解. 由题意得,圆C 1圆心(0,0),半径为7;圆C 2:(x −3)2+(y −4)2=16,圆心(3,4),半径为4, 两圆心之间的距离为√32+42=5,因为7−4<5<7+4,故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故选:B.4、已知直线斜率为k ,且−1≤k ≤√3,那么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3]∪[π2,3π4)B .[0,π3]∪[3π4,π)C.[0,π6]∪[π2,3π4)D.[0,π6]∪[3π4,π)答案:B分析:根据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以及斜率和倾斜角的对应关系,求得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解:直线l的斜率为k,且−1≤k≤√3,∴−1≤tanα≤√3,α∈[0,π).∴α∈[0,π3]∪[3π4,π).故选:B.5、过点P(√3,−2√3)且倾斜角为135∘的直线方程为()A.3x−y−4√3=0B.x−y−√3=0C.x+y−√3=0D.x+y+√3=0答案:D分析:由倾斜角为135∘求出直线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可求出直线方程解: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135∘,所以直线的斜率为k=tan135°=−1,所以直线方程为y+2√3=−(x−√3),即x+y+√3=0,故选:D6、如图,下列各正方体中,O为下底面的中心,M,N为顶点,P为所在棱的中点,则满足MN∥OP的是()A.B.C.D.答案:A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对每一个选项逐一分析,利用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证明推理作答.在正方体中,对各选项建立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正方体棱长为2,点O (1,1,0), 对于A ,M (0,0,2),N (2,0,0),P (2,0,1),MN ⃑⃑⃑⃑⃑⃑⃑ =(2,0,-2),OP ⃑⃑⃑⃑⃑ =(1,-1,1),MN ⃑⃑⃑⃑⃑⃑⃑ ∥OP ⃑⃑⃑⃑⃑ =0,MN ∥OP ,A 是;对于B ,M (2,0,2),N (0,2,2),P (0,2,1),MN ⃑⃑⃑⃑⃑⃑⃑ =(-2,2,0),OP ⃑⃑⃑⃑⃑ =(-1,1,1),MN ⃑⃑⃑⃑⃑⃑⃑ ∥OP ⃑⃑⃑⃑⃑ =4≠0,MN 与OP 不垂直,B 不是;对于C ,M (0,2,2),N (0,0,0),P (2,1,2),MN →=(0,-2,-2),OP →=(1,0,2),MN ⃑⃑⃑⃑⃑⃑⃑ ∥OP ⃑⃑⃑⃑⃑ =-4≠0,MN 与OP 不垂直,C 不是;对于D ,M (2,2,2),N (0,2,0),P (0,0,1),MN⃑⃑⃑⃑⃑⃑⃑ =(-2,0,-2),OP ⃑⃑⃑⃑⃑ =(1,0,1),MN ⃑⃑⃑⃑⃑⃑⃑ ∥OP ⃑⃑⃑⃑⃑ =-4≠0,MN 与OP 不垂直,D 不是.故选:A7、已知直线l 经过点P(1,3),且l 与圆x 2+y 2=10相切,则l 的方程为( ) A .x +3y −10=0B .x −3y +8=0C .3x +y −6=0D .2x +3y −11=0 答案:A分析:直线l 经过点P(1,3),且l 与圆x 2+y 2=10相切可知k l =−1k op,再使用点斜式即可.直线l 经过点P(1,3),且l 与圆x 2+y 2=10相切,则k l =−1k op=−13−01−0=−13,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3=−13(x −1),即x +3y −10=0. 故选:A.8、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D 是平面ABC 内一点,且满足DB:DC =2:1,则三角形ABD 面积的最小值是( )A .43(√3−1)B .43(√3+1)C .4√33D .√33答案:A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设D(x,y),写出A,B,C 的坐标,利用DB:DC =2:1列式得关于x,y 的等式,可得点D 的轨迹为以(53,0)为圆心,以43为半径的圆,写出直线AB 的方程,计算|AB |和点D 距离直线AB 的最小距离d −r ,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以BC 的中点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0,√3),B (−1,0),C (1,0), 设D (x,y ),因为DB:DC =2:1,所以(x +1)2+y 2=4(x −1)2+4y 2,得(x −53)2+y 2=169,所以点D 的轨迹为以(53,0)为圆心,以43为半径的圆,当点D 距离直线AB 距离最大时,△ABD 面积最大,已知直线AB 的方程为:√3x −y +√3=0,|AB |=2,点D 距离直线AB 的最小距离为:d −r =|5√33+√3|2−43=4√33−43,所以△ABD 面积的最小值为S △ABD =12×2×(4√33−43)=43(√3−1).故选:A多选题9、对抛物线y =4x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开口向上,准线方程为y =-116B .开口向上,焦点为(0,116) C .开口向右,焦点为(1,0) D .开口向右,准线方程为y =-1 答案:AB分析:根据抛物线方程写出焦点、准线方程,并判断开口方向即可. 由题设,抛物线可化为x 2=y4,∴开口向上,焦点为(0,116),准线方程为y =−116. 故选:AB10、已知直线l 1:x −y −1=0,动直线l 2:(k +1)x +ky +k =0 (k ∈R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存在k ,使得l 2的倾斜角为90∘B .对任意的k ,l 1与l 2都有公共点C.对任意的k,l1与l2都不重合D.对任意的k,l1与l2都不垂直答案:ABD分析:当k=0时可判断A;直线l1与l2均过点(0,−1)可判断B;当k=−12时可判断C,由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等于−1可判断D,进而可得正确选项.对于A:当k=0时,直线l2:x=0,此时直线l2的倾斜角为90∘,故选项A正确;对于B,直线l1与l2均过点(0,−1),所以对任意的k,l1与l2都有公共点,故选项B正确;对于C,当k=−12时,直线l2为12x−12y−12=0,即x−y−1=0与l1重合,故选项C错误;对于D,直线l1的斜率为1,若l2的斜率存在,则斜率为−k+1k≠−1,所以l1与l2不可能垂直,所以对任意的k,l1与l2都不垂直,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BD.11、已知F为椭圆C:x24+y22=1的左焦点,直线l:y=kx(k≠0)与椭圆C交于A,B两点,AE⊥x轴,垂足为E,BE与椭圆C的另一个交点为P,则()A.1|AF|+4|BF|的最小值为2B.△ABE面积的最大值为√2C.直线BE的斜率为12k D.∠PAB为钝角答案:BC分析:A项,先由椭圆与过原点直线的对称性知,|AF|+|BF|=4,再利用1的代换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最小值94,A项错误;B项,由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解得交点坐标,得出面积关于k的函数关系式,再求函数最值;C项,由对称性,可设A(x0,y0),则B(−x0,−y0),E(x0,0),则可得直线BE的斜率与k的关系;D项,先由A、B对称且与点P均在椭圆上,可得k PA⋅k PB=−b2a2=−12,又由C项可知k PB=k BE=12k,得k PA⋅k AB=−1,即∠PAB=90°,排除D项.对于A,设椭圆C的右焦点为F′,连接AF′,BF′,则四边形AF′BF为平行四边形,∴|AF|+|BF|=|AF|+|AF′|=2a=4,∴1|AF|+4|BF|=14(|AF|+|BF|)(1|AF|+4|BF|)=14(5+|BF||AF|+4|AF||BF|)≥94,当且仅当|BF|=2|AF|时等号成立,A 错误;对于B ,由{x 24+y 22=1y =kx 得x =√1+2k 2,∴|y A −y B |√1+2k 2,∴△ABE 的面积S =12|x A ||y A −y B |=4|k|1+2k 2=41|k|+2|k|≤√2,当且仅当k =±√22时等号成立,B 正确;对于C ,设A(x 0,y 0),则B(−x 0,−y 0),E(x 0,0), 故直线BE 的斜率k BE =0+y 0x 0+x 0=12⋅y 0x 0=12k ,C 正确;对于D ,设P(m,n),直线PA 的斜率额为k PA ,直线PB 的斜率为k PB , 则k PA ⋅k PB = n−y 0m−x 0⋅n+y 0m+x 0=n 2−y 02m 2−x 02,又点P 和点A 在椭圆C 上,∴m 24+n 22=1①,x 024+y 022=1②,①−②得n 2−y 02m 2−x 02=−12,易知k PB =k BE =12k ,则k PA ⋅12k =−12,得k PA =−1k ,∴k PA ⋅k AB =(−1k )⋅k =−1,∴∠PAB =90°,D 错误. 故选:BC.小提示:椭圆常用结论: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AB 为椭圆经过原点的一条弦,P 是椭圆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若k PA ,k PB 都存在,则k PA ⋅k PB =−b 2a 2. 填空题12、设a∈R,若直线l经过点A(a,2)、B(a+1,3),则直线l的斜率是___________.答案:1分析:利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求解.解:因为直线l经过点A(a,2)、B(a+1,3),=1,所以直线l的斜率是k=3−2a+1−a所以答案是:113、已知圆x2+y2+2x−4y−5=0与x2+y2+2x−1=0相交于A、B两点,则公共弦AB的长是___________.答案:2分析:两圆方程相减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利用垂径定理即可得解.解:由题意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2+y2+2x−4y−5)−(x2+y2+2x−1)=0,即y=−1,因为圆x2+y2+2x−1=0的圆心O(−1,0),半径为r=√2,所以,圆心O(−1,0)到直线y=−1的距离为1,所以|AB|=2√2−12=2.所以答案是:214、直线y=kx+2(k>0)被圆x2+y2=4截得的弦长为2√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答案:60∘分析:由已知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式求得k,然后利用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求解.∵直线y=kx+2(k>0)被圆x2+y2=4截得的弦长为2√3,所以,圆心O(0,0)到直线kx−y+2=0的距离d=√22−(√3)2=1,=1,解得k=√3(k>0).即√k2+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0∘≤θ<180∘),则tanθ=√3,则θ=60∘.因此,直线y=kx+2(k>0)的倾斜角为60∘.所以答案是:60∘.解答题15、设直线l 的方程为(a +1)x +y −3+a =0(a ∈R ). (1)若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a 的值; (2)若l 不经过第三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0或3 (2)[−1,3]分析:(1)通过讨论−3+a 是否为0,求出a 的值即可; (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a 的范围即可.(1)当直线l 过原点时,该直线l 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零, ∴a =3,方程即为4x +y =0; 若a ≠3,则3−a a+1=3−a ,即a +1=1,∴a =0,方程即为x +y −3=0, ∴a 的值为0或3.(2)若l 不经过第三象限,直线l 的方程化为y =−(a +1)x +3−a , 则{−(a +1)≤03−a ≥0 ,解得−1≤a ≤3,∴a 的取值范围是[−1,3].。
高中数学高频错题总结 (含例题答案)
高一上学期易错陷阱总结1、 对数型函数中,(易忽略真数位置大于0)5.已知y =log a (2-ax )在[0,1]上为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0,1) B .(1,2) C .(0,2) D .[2,+∞) 2、 集合中,空集的特殊性(易忘记讨论空集)13.已知集合A ={x |2a +1≤x ≤3a -5},B ={x |x <-1,或x >16},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A ∩B =∅; (2)A ⊆(A ∩B ). 3、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易忽略导致取值错误)[例2] 已知集合⎩⎨⎧⎭⎬⎫1,a ,b a ={0,a 2,a +b },求a 2 019+b 2 020的值.跟踪探究 2.已知集合A ={2,x ,y },B ={2x,2,y 2}且A =B ,求x ,y 的值.4、集合中,元素的特殊要求(比如:易忽略x等条件)跟踪探究 1.若集合A ={x |1≤x ≤3,x ∈N },B ={x |x ≤2,x ∈N },则A ∩B =( )A.{x |1≤x ≤2} B .{x |x ≥1} C .{2,3}D .{1,2}5、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定义域仅代表x ,括号内取值范围一致)14、函数的定义域为,则的定义域是___;函数的定义域为___.6、 区间中默认a<b14.已知函数f (x )=, x是偶函数,则a+b=7、 换元法求值域类问题(易忽略换元后,t 的取值范围)(1)f (x +1)=x +2x ,求f (x )的值域;8、动轴定区间类问题(分类讨论不重不漏)典型案例:求函数y =x 2-2ax -1在[0,2]上的最值.9同增异减求单调区间问题(对数型时不能忽略真数位置大于0)(多个区间,隔开)跟踪探究 2.求函数y =log 2(x 2-5x +6)的单调区间.10、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
(易忽略结点处)13.已知函数f (x )=⎩⎪⎨⎪⎧x 2-ax +4,(x ≤1),-ax +3a -4,(x >1)且f (x )在R 上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________.11.解分式不等式。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1. 已知集合M={y |y =x 2+1,x∈R },N={y|y =x +1,x∈R },则M∩N=( )解:M={y |y =x 2+1,x∈R }={y |y ≥1}, N={y|y=x +1,x∈R }={y|y∈R }.∴M∩N={y |y ≥1}∩{y|(y∈R)}={y |y ≥1},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y =x 2+1}、{y |y =x 2+1,x ∈R }、{(x ,y )|y =x 2+1,x ∈R },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2 .已知A={x |x 2-3x +2=0},B={x |ax -2=0}且A∪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解:∵A∪B=A ∴B A 又A={x |x 2-3x +2=0}={1,2}∴B=或{}{}21或∴C={0,1,2}3 。
已知m ∈A,n ∈B, 且集合A={}Z a a x x ∈=,2|,B={}Z a a x x ∈+=,12|,又C={}Z a a x x ∈+=,14|,则有:m +n ∈ (填A,B,C 中的一个)解:∵m ∈A, ∴设m =2a 1,a 1∈Z , 又∵n B ∈,∴n =2a 2+1,a 2∈ Z ,∴m +n =2(a 1+a 2)+1,而a 1+a 2∈ Z , ∴m +n ∈B 。
4 已知集合A={x|x 2-3x -10≤0},集合B={x|p +1≤x≤2p-1}.若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解:①当B≠时,即p +1≤2p-1p≥2.由B A 得:-2≤p+1且2p -1≤5. 由-3≤p≤3.∴ 2≤p≤3②当B=时,即p +1>2p -1p <2.由①、②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5 已知集合A={a,a +b,a +2b},B={a,ac,ac 2}.若A=B ,求c 的值.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a +b=ac 且a +2b=ac 2,消去b 得:a +ac 2-2ac=0,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c 2-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a +b=ac 2且a +2b=ac ,消去b 得:2ac 2-ac -a=0,∵a≠0,∴2c 2-c -1=0,即(c -1)(2c +1)=0,又c≠1,故c=-21.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 -11∈A ,1≠a 且1∉A.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⑶若a∈A,证明:1-a 1∈A.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解:⑴2∈A ⇒ -1∈A ⇒ 21∈A ⇒ 2∈A∴ A 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1⑵如果A 为单元素集合,则a =a -11即12+-a a =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⑶a∈A ⇒ a -11∈A ⇒ a--1111∈A ⇒111---a a∈A ,即1-a 1∈A⑷由⑶知a∈A 时,a -11∈A, 1-a 1∈A .现在证明a,1-a 1, a -11三数互不相等.①若a=a -11,即a2-a+1=0 ,方程无解,∴a ≠a -11②若a=1-a 1,即a 2-a+1=0,方程无解∴a ≠1-a 1③若1-a 1 =a -11,即a2-a+1=0,方程无解∴1-a 1≠a -11.综上所述,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7 设M ={a ,b ,c },N ={-2,0,2},求(1)从M 到N 的映射种数;(2)从M 到N 的映射满足 f (a)>f (b)≥f(c),试确定这样的映射f 的种数. 解:(1)由于M ={a ,b ,c },N ={-2,0,2},结合映射的概念,有一共有27个映射(2)符合条件的映射共有4个0222,2,2,0,0,2220a a a ab b b bc c c c →→→→⎧⎧⎧⎧⎪⎪⎪⎪→-→-→→⎨⎨⎨⎨⎪⎪⎪⎪→-→-→-→⎩⎩⎩⎩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1)f x +的定义域解:由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即01x ≤≤∴(1)f x +满足011x ∴≤+≤ 10x -≤≤,∴(1)f x +的定义域是[-1,0]9根据条件求下列各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若(0)0,(1)()1f f x f x x =+=++,求()f x .(2)已知1)f x x x =+,求()f x(3)若()f x 满足1()2(),f x f ax x +=求()f x解:(1)本题知道函数的类型,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设()f x =2(0)ax bx c a ++≠由于(0)0f =得2()f x ax bx =+,又由(1)()1f x f x x +=++,∴22(1)(1)1a x b x ax bx x +++=+++即 22(2)(1)1ax a b x a b ax b x ++++=+++211021a b b a a b a b +=+⎧⎪∴≠∴==⎨⎪+=⎩ 因此:()f x =21122x x +(2)本题属于复合函数解析式问题,可采用换元法求解设22()(1)2(1)1(1)f u u u u u ∴=-+-=-≥∴()f x =21x - (1x ≥)(3)由于()f x 为抽象函数,可以用消参法求解用1x 代x 可得:11()2(),f f x a x x +=与 1()2()f x f ax x +=联列可消去1()f x 得:()f x =233a axx -.点评:求函数解析式(1)若已知函数()f x 的类型,常采用待定系数法;(2)若已知[()]f g x 表达式,常采用换元法或采用凑合法;(3)若为抽象函数,常采用代换后消参法. 10 已知x y x 62322=+,试求22y x +的最大值.分析:要求22y x +的最大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22y x +变为一元二次函数,29)3(21)(2+--=x x f 然后求极值点的x 值,联系到02≥y ,这一条件,既快又准地求出最大值.解 由 x y x 62322=+得.20,0323,0.3232222≤≤∴≥+-∴≥+-=x x x y xx y 又,29)3(2132322222+--=+-=+x x x x y x∴当2=x 时,22y x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29)32(212=+--点评:上述解法观察到了隐蔽条件,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大部分学生的作法如下:由 x y x 62322=+得 ,32322x x y +-=1(0),1(1)u x x x u u =+≥=-≥,29)3(2132322222+--=+-=+∴x x x x y x ∴当3=x 时,22y x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9 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02≥y 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因此,要注意审题,不仅能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其隐蔽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又要注意次要条件,甚至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题.. 11设()f x 是R 上的函数,且满足(0)1,f =并且对任意的实数,x y 都有()()(21)f x y f x y x y -=--+,求()f x 的表达式.解法一:由(0)1,f =()()(21)f x y f x y x y -=--+,设x y =,得(0)()(21)f f x x x x =--+,所以()f x =21x x ++解法二:令0x =,得(0)(0)(1)f y f y y -=--+即()1(1)f y y y -=--+又将y -用x 代换到上式中得()f x =21x x ++点评:所给函数中含有两个变量时,可对这两个变量交替用特殊值代入,或使这两个变量相等代入,再用已知条件,可求出未知的函数.具体取什么特殊值,根据题目特征而定. 12判断函数1()(1)1xf x x x -=++.解:1()(1)1x f x x x -=++有意义时必须满足10111xx x -≥⇒-<≤+即函数的定义域是{x |11x -<≤},由于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该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13 判断22()log (1)f x x x =++的奇偶性.正解:方法一:∵)1(log )1)((log )(2222++-=+-+-=-x x x x x f =11log 22++x x =)1(log22++-x x =-)(x f ∴)(x f 是奇函数方法二:∵)1(log )1(log )()(2222++-+++=-+x x x x x f x f =01log )1()1[(log 2222==++-⋅++x x x x)()(x f x f -=- ∴)(x f 是奇函数14函数y=245x x --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___. 解:y=245x x --的定义域是[5,1]-,又2()54g x x x =--在区间[5,2]--上增函数,在区间[2,1]-是减函数,所以y=245x x --的增区间是[5,2]--15已知奇函数f (x )是定义在(-3,3)上的减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 (x -3)+f (x 2-3)<0,求x 的取值范围.解:由⎩⎨⎧<<-<<⎩⎨⎧<-<-<-<-66603333332x x x x 得,故0<x<6,又∵f (x )是奇函数,∴f (x -3)<-f (x 2-3)=f (3-x 2),又f (x )在(-3,3)上是减函数,∴x -3>3-x 2,即x 2+x -6>0,解得x >2或x <-3,综上得2<x <6,即A ={x |2<x <6}, 16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x-2|(x +1);(2)|lg |10x y =.分析:显然直接用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有些困难,除去对其函数性质分析外,我们还应想到对已知解析式进行等价变形.在变换函数解析式中运用了转化变换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1)当x ≥2时,即x-2≥0时,当x <2时,即x-2<0时,所以⎪⎪⎩⎪⎪⎨⎧<+--≥--=)2(49)21()2(49)21(22x x x x y这是分段函数,每段函数图像可根据二次函数图像作出(见图)(2)当x ≥1时,lgx ≥0,y =10lgx=x ;当0<x <1时,lgx <0,所以这是分段函数,每段函数可根据正比例函数或反比例函数作出.(见图)点评:作不熟悉的函数图像,可以变形成基本函数再作图,但要注意变形过程是否等价,要特别注意x ,y 的变化范围.因此必须熟记基本函数的图像.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图像.17若f(x)= 21++x ax 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解:设12121212112,()()22ax ax x x f x f x x x ++-<<-=-++12211212121221121122121212(1)(2)(1)(2)(2)(2)(22)(22)(2)(2)22(21)()(2)(2)(2)(2)ax x ax x x x ax x ax x ax x ax x x x ax x ax x a x xx x x x ++-++=+++++-+++=++--+--==++++由f (x )=21++x ax 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得12()()0f x f x -<210a ∴-> ∴a >21点评:有关于单调性的问题,当我们感觉陌生,不熟悉或走投无路时,回到单调性的定义上去,往往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18已知函数f (x )在(-1,1)上有定义,f (21)=-1,当且仅当0<x <1时f (x )<0,且对任意x 、y ∈(-1,1)都有f (x )+f (y )=f (xy yx ++1),试证明:(1)f (x )为奇函数;(2)f (x )在(-1,1)上单调递减解:证明:(1)由f (x )+f (y )=f (xy yx ++1),令x =y =0,得f (0)=0,令y =-x ,得f (x )+f (-x )=f (21x xx --)=f (0)=0.∴f (x )=-f (-x ).∴f (x )为奇函数.(2)先证f (x )在(0,1)上单调递减.令0<x 1<x 2<1,则f (x 2)-f (x 1)=f (x 2)+f (-x 1)=f (21121x x x x --)∵0<x 1<x 2<1,∴x 2-x 1>0,1-x 1x 2>0,∴21121x x x x -->0,又(x 2-x 1)-(1-x 2x 1)=(x 2-1)(x 1+1)<0∴x 2-x 1<1-x 2x 1,∴0<12121x x x x --<1,由题意知f (21121x x x x --)<0,即f (x 2)<f (x 1).∴f (x )在(0,1)上为减函数,又f (x )为奇函数且f (0)=0.∴f (x )在(-1,1)上为减函数.点评:本题知识依托:奇偶性及单调性定义及判定、赋值法及转化思想.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判定以及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如果“赋值”不够准确,运算技能不过关,结果很难获得. 对于(1),获得f (0)的值进而取x =-y 是解题关键;对于(2),判定21121x x x x --的范围是解题的焦点.19已知18log 9,185,ba ==求36log 45解:∵185,b =∴18log 5b =∴1818183621818181818log 45log 5log 9log 451818log 36log 4log 92log ()2log ()99b ab a b a aa a++++=====+-++20知)2(log ax y a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解:∵)2(log ax y a -=是由u y a log =,ax u -=2复合而成,又a >0∴ax u -=2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由复合函数关系知u y a log =应为增函数,∴a >1又由于x 在[0,1]上时 )2(log ax y a -=有意义,ax u -=2又是减函数,∴x =1时,ax u -=2取最小值是a u -=2min >0即可, ∴a <2综上可知所求的取值范围是1<a <221已知函数()log (3)a f x ax =-.(1)当[0,2]x ∈时()f x 恒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得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并且最大值为1,如果存在,试求出a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函数()f x 为复合函数,且含参数,要结合对数函数的性质具体分析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否存在性问题,分析时一般先假设存在后再证明.解:(1)由假设,ax -3>0,对一切[0,2]x ∈恒成立,0,1a a >≠显然,函数g(x)= ax -3在[0,2]上为减函数,从而g(2)=32a ->0得到a <32∴a 的取值范围是(0,1)∪(1,32)(2)假设存在这样的实数a ,由题设知(1)1f =,即(1)log (3)a f a =-=1∴a =32此时3()log (3)2a f x x =-当2x =时,()f x 没有意义,故这样的实数不存在.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问题,应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存在性问题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先假设存在,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等价转化,若推出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反之没有矛盾,则问题解决.22已知函数f (x )=1421lg 2+-⋅++a a ax x , 其中a 为常数,若当x ∈(-∞, 1]时, f (x )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分析:参数深含在一个复杂的复合函数的表达式中,欲直接建立关于a 的不等式(组)非常困难,故应转换思维角度,设法从原式中把a 分离出来,重新认识a 与其它变元(x )的依存关系,利用新的函数关系,常可使原问题“柳暗花明”. 解:14212+-⋅++a a ax x >0, 且a 2-a +1=(a -21)2+43>0,∴ 1+2x +4x ·a >0, a >)2141(x x +-,当x ∈(-∞, 1]时, y =x 41与y =x 21都是减函数,∴ y =)2141(x x +-在(-∞, 1]上是增函数,)2141(x x +-max =-43,∴ a >-43, 故a 的取值范围是(-43, +∞).点评:发掘、提炼多变元问题中变元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反客为主,主客换位,创设新的函数,并利用新函数的性质创造性地使原问题获解,是解题人思维品质高的表现.本题主客换位后,利用新建函数y =)2141(x x +-的单调性转换为函数最值巧妙地求出了实数a 的取值范围.此法也叫主元法.23若1133(1)(32)a a --+<-,试求a 的取值范围.解:∵幂函数13y x -=有两个单调区间,∴根据1a +和32a -的正、负情况,有以下关系10320.132a a a a +>⎧⎪->⎨⎪+>-⎩① 10320.132a a a a +<⎧⎪-<⎨⎪+>-⎩② 10.320a a +<⎧⎨->⎩③解三个不等式组:①得23<a <32,②无解,③a <-1∴a 的取值范围是(-∞,-1)∪(23,32)点评:幂函数13y x -=有两个单调区间,在本题中相当重要,不少学生可能在解题中误认为132a a +>-,从而导致解题错误.24 已知a>0 且a ≠1 ,f (log a x ) = 12-a a(x -x 1)(1)求f(x);(2)判断f(x)的奇偶性与单调性;(3)对于f(x) ,当x ∈(-1 , 1)时 , 有f( 1-m ) +f (1- m 2 ) < 0 ,求m 的集合M . 分析:先用换元法求出f(x)的表达式;再利用有关函数的性质判断其奇偶性和单调性;然后利用以上结论解第三问.解:(1)令t=log a x(t ∈R),则).(),(1)(),(1)(,22R x a a a a x f a a a a t f a x xx t t t ∈--=∴--==--,101,.)(,10,)(,01,1.)(,),()(1)()2(22<<><<-=>->∴∈-=--=---a a x f a a a x u a aa x f R x x f a a a a x f x x x x 或无论综上为增函数类似可判断时当为增函数时当为奇函数且f(x)在R 上都是增函数.)1,1().1()1(,)(,0)1()1()3(22-∈-<-∴<-+-x m f m f R x f m f m f 又上是增函数是奇函数且在.211111111122<<⇒⎪⎩⎪⎨⎧-<-<-<-<-<-∴m m m m m点评:对含字母指数的单调性,要对字母进行讨论.对本例的③不需要代入f (x )的表达式可求出m 的取值范围,请同学们细心体会.25已知函数2()3f x x ax a =++-若[2,2]x ∈-时,()f x ≥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设()f x 的最小值为()g a(1)当22a-<-即a >4时,()g a =(2)f -=7-3a ≥0,得73a ≤故此时a 不存在;(2) 当[2,2]2a-∈-即-4≤a ≤4时,()g a =3-a -24a ≥0,得-6≤a ≤2又-4≤a ≤4,故-4≤a ≤2;(3)22a->即a <-4时,()g a =(2)f =7+a ≥0,得a ≥-7,又a <-4故-7≤a <-4综上,得-7≤a ≤226已知210mx x ++=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求m 的取值范围. 解:设2()1f x mx x =++,(1)当m =0时方程的根为-1,不满足条件.(2)当m ≠0∵210mx x ++=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又(0)f =1>0∴有两种可能情形①(1)0f <得m <-2 或者②1(1)02f m =-且0<<1得m 不存在综上所得,m <-227.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 ,使得关于x 的方程x 2+(2k -3)x -(3k -1)=0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都在0与2之间?如果有,试确定k 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有,试说明理由.解:令2()(23)(31)f x x k x k =+---那么由条件得到2(23)4(31)0(0)130(2)42(23)(31)023022k k f k f k k k ⎧∆=-+-≥⎪=->⎪⎪⎨=+--->⎪-⎪<<⎪⎩即24501313722k k k k ⎧+≥⎪⎪<⎪⎨>⎪⎪<<⎪⎩即此不等式无解即不存在满足条件的k 值.28已知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对于x 1、x 2∈R ,且x 1<x 2时12()()f x f x ≠,求证:方程()f x =121[()()]2f x f x +有不等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x 1,x 2).解:设F (x )=()f x -121[()()]2f x f x +,则方程 ()f x =121[()()]2f x f x + ①与方程 F (x )=0 ② 等价 ∵F (x 1)=1()f x -121[()()]2f x f x +=121[()()]2f x f x - F (x 2)=2()f x -121[()()]2f x f x +=121[()()]2f x f x -+∴ F (x 1)·F (x 2)=-2121[()()]4f x f x -,又12()()f x f x ≠∴F (x 1)·F (x 2)<0故方程②必有一根在区间(x 1,x 2)内.由于抛物线y =F (x )在x 轴上、下方均有分布,所以此抛物线与x 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交点,即方程②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从而方程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x 1,x 2).点评:本题由于方程是()f x =121[()()]2f x f x +,其中因为有()f x 表达式,所以解题中有的学生不理解函数图像与方程的根的联系,误认为证明()f x 的图像与x 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从而证题中着眼于证1()f x 2()f x <0,使本题没法解决. 本题中将问题转化为F (x )=()f x -121[()()]2f x f x +的图像与x 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两点是解题的关健所在. 29试确定方程322420x x x --+=最小根所在的区间,并使区间两个端点是两个连续的整数.分析:只要构造函数()f x =32242x x x --+,计算()f x 的自变量x 取整数值时的函数值,根据其符号,确定方程根的个数及根的分布. 解:令()f x =32242x x x --+∵(3)f -=-54-9+12+2=-49<0 (2)f -=-16-4+8+2=-10<0 (1)f -=-2-1+4+2=3>0,,(0)f =0-0-0+2=2>0 (1)f =2-1-4+2=-1<0, (2)f =16-4-8+2=6>0根据(2)f -·(1)f -<0,(0)f ·(1)f <0,(1)f ·(2)f <0 可知()f x 的零点分别在区间(-2,-1),(0,1),(1,2)内.因为方程是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所以它最多有三个根,所以原方程的最小根在区间(-2,-1)内.点评:计算一元高次函数值可借助于计算器来完成,在实数范围内一元n 次方程最多有n 个实根,当然本题也可以用因式分解方法来解.32242x x x --+221(21)2(21)2()(2)212()(2)(2)2x x x x x x x x =---=--=-所以32242x x x --+=0有三个根:12,22-30设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方程0)(=-x x f 的两个根21,x x ,满足0<21x x <a1<. (1)当),0(1x x ∈时,证明1)(x x f x <<;(2)设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像关于直线0x x =对称,证明:210x x <. 分析:(1)用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1)(x x f x <<;(2)函数2()(0),f x ax bx c a =++>图像关于直线0x x =对称,实际直线0x x =就是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即abx 20-=,然后用已知条件证明不等式即可. 证明:(1)依题意,设))(()()(21x x x x a x x f x F --=-= 当),0(1x x ∈时,由于21x x <,∴0))((21>--x x x x ,又0>a ∴))(()()(21x x x x a x x f x F --=-=>0即)(x f x <)1)(()1)(()()]([)(2121111ax x x ax ax x x x F x x x F x x x f x -->-+-=--=+-=-∵0<21x x x <<a1<.∴01,021>->-ax x x ∴0)(1>-x f x 综合得1)(x x f x << (2)依题意知a b x 20-=,又ab x x 121--=+ ∴aax ax a x x a a bx 2121)(221210-+=-+=-=∵,012<-ax ∴22110x a ax x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健有三:一是用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二是正确选择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即本题选用两根式表示;三要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此直线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即ab x 20-= 31已知函数0)1(),1(2)(2=<<++=f b c c bx x x f ,且方程01)(=+x f 有实根. (1)求证:-3<c ≤-1,b ≥0.(2)若m 是方程01)(=+x f 的一个实根,判断)4(-m f 的正负并加以证明 分析:(1)题中条件涉及不等关系的有1<<b c 和方程01)(=+x f 有实根.及一个等式0)1(=f ,通过适当代换及不等式性质可解得;(2)本小题只要判断)4(-m f 的符号,因而只要研究出4-m 值的范围即可定出)4(-m f 符号. (1)证明:由0)1(=f ,得1+2b+c=0,解得21+-=c b ,又1<<b c , 1c c >+->21解得313-<<-c , 又由于方程01)(=+x f 有实根,即0122=+++c bx x 有实根, 故0)1(442≥+-=∆c b 即0)1(4)1(2≥+-+c c 解得3≥c 或1-≤c ∴13≤<-c ,由21+-=c b ,得b ≥0. (2)c bx x x f ++=2)(2=)1)(()1(2--=++-x c x c x c x ∵01)(<-=m f ,∴c<m<1(如图) ∴c —4<m —4<—3<c. ∴)4(-m f 的符号为正.点评:二次函数值的符号,可以求出其值判断,也可以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题.32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实数,m n ,总有()()()f m n f m f n +=⋅,且当0x >时,()01f x <<.(1)试求()0f 的值;(2)判断()f x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22,1,,21,A x y f x f y f B x y f ax y a R =⋅>=-=∈,若A B ⋂=∅,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4)试举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f x .解:(1)在()()()f m n f m f n +=⋅中,令1,0m n ==.得:()()()110f f f =⋅.因为()10f ≠,所以,()01f =.(2)要判断()f x 的单调性,可任取12,x x R ∈,且设12x x <.在已知条件()()()f m n f m f n +=⋅中,若取21,m n x m x +==,则已知条件可化为:()()()2121f x f x f x x =⋅-.由于210x x ->,所以()2110f x x >->.为比较()()21f x f x 、的大小,只需考虑()1f x 的正负即可.在()()()f m n f m f n +=⋅中,令m x =,n x =-,则得()()1f x f x ⋅-=. ∵ 0x >时,()01f x <<, ∴ 当0x <时,()()110f x f x =>>-.又()01f =,所以,综上,可知,对于任意1x R ∈,均有()10f x >. ∴ ()()()()2112110f x f x f x f x x -=--<⎡⎤⎣⎦. ∴ 函数()f x 在R 上单调递减.(3)首先利用()f x 的单调性,将有关函数值的不等式转化为不含f 的式子.()()()222211f x f y f x y ⋅>+<即,(()210f ax y f -==,即20ax y -+=.由A B ⋂=∅,所以,直线20ax y -+=与圆面221x y +<无公共点.所以,2211a ≥+.解得 11a -≤≤.(4)如()12xf x ⎛⎫= ⎪⎝⎭.点评:根据题意,将一般问题特殊化,也即选取适当的特值(如本题中令1,0m n ==;以及21,m n x m x +==等)是解决有关抽象函数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另外,如果能找到一个适合题目条件的函数,则有助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33设a 为实数,函数1||)(2+-+=a x x x f ,R x ∈ (1)讨论)(x f 的奇偶性; (2)求)(x f 的最小值.解:(1)当0=a 时,函数)(1||)()(2x f x x x f =+-+-=- 此时,)(x f 为偶函数当0≠a 时,1)(2+=a a f ,1||2)(2++=-a a a f ,)()(a f a f -≠,)()(a f a f --≠此时)(x f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i )当a x ≤时,43)21(1)(22++-=++-=a x a x x x f 当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减,从而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2+=a a f .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a f +=43)21(,且)()21(a f f ≤. (ii )当a x ≥时,函数43)21(1)(22+-+=+-+=a x a x x x f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a f -=-43)21(,且)()21(a f f ≤-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2+=a a f .综上,当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a -43当21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12+a当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a +43.点评:(1)探索函数的奇偶性,可依据定义,通过)()(x f x f =-代入有1||1||)(22+-+=+--+-a x x a x x ,即||||a x a x -=+可得,当0=a 时,||||a x a x -=+,函数)()(x f x f =-函数为偶函数. 通过)()(x f x f -=-可得 1||1||)(22----=+--+-a x x a x x 化得 ||||222a x a x x -++=+此式不管0=a 还是0≠a 都不恒成立,所以函数不可能是奇函数.(2)由于本题中含有绝对值,需要去掉,故分类讨论,既要对二次函数值域的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又要将结论综合,对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及数学思想作了较好的考查.34某公司为帮助尚有26.8万元无息贷款没有偿还的残疾人商店,借出20万元将该商店改建成经营状况良好的某种消费品专卖店,并约定用该店经营的利润逐步偿还债务(所有债务均不计利息).已知该种消费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该店每月销售量q (百件)与销售价p (元/件)之间的关系用右图中的一条折线(实线)表示;职工每人每月工资为600元,该店应交付的其它费用为每月130元. (1)若当销售价p 为52元/件时,该店正好收支平衡,求该店的职工人数; (2)若该店只安排40名职工,则该店最早可在几年后还清所有债务,此时每件消费品的价格定为多少元?分析:本题题目的篇幅较长,所给条件零散杂乱,为此,不仅需要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每一层次独立的含义和相互间的关系,更需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由题目的问题找到关键词——“收支平衡”、“还清所有债务”,不难想到,均与“利润”相关.从阅读和以上分析,可以达成我们对题目的整体理解,明确这是一道函数型应用题.为此,首先应该建立利润与职工人数、月销售量q 、单位商品的销售价p 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研究解析式,来对问题作出解答.由于销售量和各种支出均以月为单位计量,所以,先考虑月利润. 解:(1)设该店的月利润为S 元,有职工m 名.则()4010060013200S q p m =-⨯--.124584060q p81又由图可知:()()2140, 405882 5881p p q p p -+≤≤⎧⎪=⎨-+<≤⎪⎩. 所以,()()()()()()21404010060013200 4058824010060013200 58<81p p m p S p p m p -+-⨯--≤≤⎧⎪=⎨-+-⨯--≤⎪⎩ 由已知,当52p =时,0S =,即()()214040100600132000p p m -+-⨯--=,解得50m =.即此时该店有50名职工.(2)若该店只安排40名职工,则月利润()()()()()()21404010037200 4058824010037200 58<81p p p S p p p -+-⨯-≤≤⎧⎪=⎨-+-⨯-≤⎪⎩. 当4058p ≤≤时,求得55p =时,S 取最大值7800元. 当5881p <≤时,求得61p =时,S 取最大值6900元. 综上,当55p =时,S 有最大值7800元.设该店最早可在n 年后还清债务,依题意,有 1278002680002000000n ⨯--≥. 解得5n ≥.所以,该店最早可在5年后还清债务,此时消费品的单价定为55元.点评:求解数学应用题必须突破三关:(1)阅读理解关:一般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阅读量都比较大,要通过阅读审题,找出关键词、句,理解其意义.(2)建模关:即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3)数理关: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去解决已建立的数学模型.。
高三数学错题整理与解析
高三数学错题整理与解析在高三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错题。
对于这些错题,我们需要进行仔细的整理与解析,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错题进行整理分类,并给出详细的解答和解析。
一、代数与函数1. 题目:已知函数$f(x) = \frac{1}{x}$,求函数$f(f(x))$的表达式。
解析:将$f(x) = \frac{1}{x}$代入$f(f(x))$中,得到$f(f(x)) =\frac{1}{f(x)} = \frac{1}{\frac{1}{x}} = x$。
2.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的图像关于$x$轴对称,且顶点在直线$y = 2x + 1$上。
求$a$、$b$、$c$的值。
解析:由于图像关于$x$轴对称,所以顶点的纵坐标为0。
将顶点的横坐标代入直线方程$y = 2x + 1$中,得到$0 = 2x_0 + 1$,解得$x_0 = -\frac{1}{2}$。
将$x_0 = -\frac{1}{2}$代入二次函数$f(x)$中的横坐标,得到$a\left(-\frac{1}{2}\right)^2 + b\left(-\frac{1}{2}\right) + c = 0$。
根据顶点坐标的性质,我们知道顶点的横坐标为$-\frac{b}{2a}$,因此$-\frac{b}{2a} = -\frac{1}{2}$,解得$b = a$。
将$b = a$代入上述方程,得到$a\left(-\frac{1}{2}\right)^2 + a\left(-\frac{1}{2}\right) + c = 0$,整理得$c = \frac{1}{4}$。
综上所述,$a = b$,$c = \frac{1}{4}$。
二、几何与三角学1. 题目:已知$\triangle ABC$中,$AB = 7$,$AC = 9$,$BC = 5$,$D$为边$BC$上一点,且$\angle BAD = \angle CAD$。
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易错题
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易错题数学是一门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逻辑思维的学科,而在高一阶段,学生们会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点。
然而,由于新知识的涌入以及知识点的复杂性,易错题也相应增多。
以下是一些高一数学知识点大全易错题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1. 二次函数易错点:判断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位置例题: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像经过点(1, 5),并且在x轴上的截距为4。
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由于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 5),代入得到一个方程:a + b + c = 5。
又因为函数在x轴上的截距为4,所以另一个方程为c = 4。
将c代入前一个方程得到 a + b = 1。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组:a + b = 1,a + b + c = 5,c = 4。
解该方程组,得到a = -2,b = 3,c = 4。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 = -2x^2 + 3x + 4。
2. 概率易错点:计算概率时的漏算或重算例题:一个袋子里有8个红球和4个蓝球。
从袋子中先后取两个球,不放回,求取出的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解析:首先计算取出两个红球的概率。
第一次取到红球的概率为8/12,第二次取到红球的概率为7/11。
因为两个事件是独立的,所以将两个概率相乘,得到取出两个红球的概率为(8/12) * (7/11) = 14/33。
同理,计算取出两个蓝球的概率为(4/12) * (3/11) = 1/11。
所以,取出的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14/33 + 1/11 = 17/33。
3. 平面向量易错点:向量的方向和数量运算的错误例题:已知向量a = (2, -3),向量b = (-1, 4),求向量a和向量b 的数量积和向量积。
解析:首先计算向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计算公式为a·b = |a| * |b| * cosθ,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θ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高中数学易错点(附配套例题与答案)
高中数学各章节关注点1.4 否定形式命题可考虑用逆否命题来研究.例1.4 已知R b a ∈,,则条件"21≠≠b a 或"是"2≠ab "的 条件.1.5 “且”与“或”的区分.例1.5.1 判断真假:(1) 10232≠⇔≠+-x x x 或2≠x ;(2)33≥.例1.5.2 已知 013:1=+-y ax l ,01)21(:2=---ay x a l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a 的取值范围.(1) 21l l 与相交;(2) 21l l ⊥.2、函数2.1求函数关系式时必须包含定义域;对数问题也应注意定义域.例2.1 (1)在ABC ∆中,BC AC BC x AB ,3,4,===边上的中线长y AM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函数x x y ln 22-=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2.2 函数的零点问题通常利用函数图像.例2.2 (1)若函数m x x x y -+-=4423在区间),(251-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2) 若函数m x x x y -+-=4423在区间),(251-至少有一个零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例2.5.2 已知函数)(x f 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当20≤<x 时,13)(2+-=x x x f ,求当75<<x 时,函数)(x f 的表达式.2.6 关注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注意∆、开口、对称轴与特殊值四要素.例2.6 (1)已知方程0)3(42=++-a x ax 有两个大于1的不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 已知方程0)3(42=++-a x ax 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7 指对数的运算法则.例2.7 (1)已知02ln =+x ,求x ;(2)已知)00(02≠>=-a a a x且,求x ; (3)解不等式)10(2log <<->a x a ;(4)已知()1,12log 2log >>>b a b a ,求b a , 的大小关系.3、数列3.1 注意题中n 取值,如:⎩⎨⎧≥-==-2n ,S S 1,n ,S a 1n n1n 的公式应用.例3.1 (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n n n S n 132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若),2(0321+-∈≥=+N n n a S S n n n ,又31=a ,求n a ;(3)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若,)(31++∈=N n a S n n 又31=a ,求n a .3.2 等比数列求和注意对q=1与q ≠1的分类;等比数列证明注意首项0a 1≠的说明.例3.2 (1) 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公比1-≠q .求证:n n n n n S S S S S 232,,--也成等比;(2) 若数列{}n a 中,)(23,411++∈-==N n a a a n n .求证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3.3 求和:观察通项、 注意首项、 点清项数,并注意结果的验证.例3.3 求和nn S )2(8421-++-+-= .3.4 应用性问题:逐步列式,保留原始数据,便于观察规律.例3.4 小王2012年5月向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于购房,年利率7.8%,2013年5月开始偿还,每年还a 万元,2032年5月全部还清,求每年还款额a (其中2078.110≈).3.5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常用定义、公式或性质解决.例3.5.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42,293==S S .(1)若数列{}n a 成等差,求12S ; (2) 若数列{}n a 成等比,求12S .例3.5.2 已知等差数列{}n a 与{}n b 的前n 项的和分别为n n T S , , 若1423--=n n T S n n , 求2020b a .3.6 数列与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研究的方法“区别”.例3.6 (1) 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nnn C a )31(2012⋅=,求数列{}n a 的最大项;(2)已知函数xex x f 2012)(-=,求函数)(x f 在区间),0(∞+上的最大值.3.7 熟练掌握利用错位相减法或裂项法进行数列求和. 例3.7 (1) 求和:n n n S )21)(12()21(7)21(5)21(321432--++-+-+-+-= ;(2) 求和:)12(753197531753153131++++++++++++++++=n S n .(3) 求数列⎭⎬⎫⎩⎨⎧+++)23(3522n n n n 的前n 项的和n T .3.8 通常递推关系转化为“新数列”的思想运用. 例3.8 已知数列{}n a 中,311=a ,根据下列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 131-=+n n a a ;(2)131+=+n nn a a a ;(3)()112++-=n n n n a a a a ;(4)nn n a a 331=+-.5.4 三角形问题应注意内角的判断一个或两个解.例5.4 (1) 在ABC ∆中,若32cos ,36sin ==B A , 求C sin ;(2) 在ABC ∆中,若3,31cos ,33sin ===a B A , 求边c 的长.5.5 熟练掌握正弦、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例5.5.1 在ABC ∆中, 面积32=S ,,6,600=+=c b A (1)求边a 的长; (2)求)(sin C B -.例5.5.2 在ABC ∆中, 三内角C B A ,,成等差数列 , 角C B A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c b a ,,, 外接圆半径为2 , 求22c a +的取值范围.6.5 熟练掌握不等式应用的两种题型.例6.5 (1) 已知+∈R y x ,,212=+yx ,求y x +的最小值;(2)已知c ax x f +=2)(,1)1(2≤≤-f ,4)2(0≤≤f ,求)3(f 的取值范围.7、直线和圆7.1 求直线问题注意斜率存在与不存在,掌握斜率变化与倾斜角变化的规律.例7.1 (1) 已知过点(0,1)的直线l 与圆)0()1(222>=++R R y x 交于B A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52<⋅<-OB OA ,求半径R 的取值范围;(2) 已知过点(-2,0)的直线l 与圆16)1(22=++y x 交于B A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1213-<⋅<-OB OA ,求直线l 的倾斜角取值范围.高中数学各章节关注点答案3.1解:(1) ⎩⎨⎧≥== 2.n ,5-4n ,1n ,0a n (2) ,0)(3211=-+--n n n n S S S S 32111=--n n S S , 数列⎭⎬⎫⎩⎨⎧n S 1是首项为31,公差为32的等差数列,所以3121-=n S n ,即123-=n S n ,从而得⎪⎩⎪⎨⎧≥---==.2,)32)(12(61,3n n n n a n , (3) ,43111n n n n n n S S S S a S =⇒-==+++数列{}n S 是公比为4 , 首相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143-⋅=n n S , 从而⎩⎨⎧≥⋅==-.2,49,1,32n n a n n 3.2解:(1)当公比1=q 时,,,,0123121na S S na S S na S n n n n n =-=-≠=结论成立;当公比1≠q 时,222212131123)1()1()1)1(1)1((1)1()(q q q a q q a q q a q q a S S S nn n n n n n n --=-----⋅--=-, 22221212122)1()1(1)1(1)1()(q q q a q q a q q a S S n n n n n n--=⎥⎦⎤⎢⎣⎡-----=-, 1,0,01±≠≠≠q q a ,0)()(2322≠-=-∴n n n n n S S S S S ,结论成立.(2),)1(311-=-+n n a a 又0311≠=-a ,所以数列{}1-n a 是以3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3.3解: []11)2(131)2(1)2(1++--=----=n n n S . 3.4解:201819%)8.71(100%)8.71(%)8.71(%)8.71(+=+++++++a a a a ,2020%)8.71(100%)8.71(1%)8.71(1+=+-+-⋅a , 4.103078.0400=⨯≈a (万元).3.5.1解:(1)由91269363,,,S S S S S S S ---成等差,得,)42(2)2(266S S -+=-166=S ,所以38912=-S S ,8012=∴S .(2) 由91269363,,,S S S S S S S ---成等比,得,)42(2)2(626S S -=-86-=S 或106=S ,从而128912=-S S 或250912-=-S S ,所以17012=S 或20812-=S .3.5.2解: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n n a n S )12(12-=-得312315511539392020===T S b a . 3.6解:(1)1)1(3201231!)2011(!)1(!2012!)2012(!!2012312012120121≥+-=⋅-+-=⋅=++n nn n n n C C a a n n n n ,得25.502≤n ,即12502503a a a a >>>> , >>>505504503a a a ,所以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5035032012503)31(C a =.(2)2013,02013)('==-=x exx f x得,函数↑∞+↑),(,),)在((201320130x f . 所以函数)(x f 在区间),0(∞+上的最大值是2013)2013-=ef (.3.7解:(1) 运用错位相减法,15432)21)(12()21)(32()21(7)21(5)21(3)21(21+--+--++-+-+-+-=-n n n n n S15432)21)(12(])21()21()21()21()21[(22123+----++-+-+-+-+-=n n n n S 1111)(12()21(13121)21)(12()21(1)21(141221+-+---⎥⎦⎤⎢⎣⎡--+-=---⎥⎦⎤⎢⎣⎡----⋅+-=n n n n n n n n )21(61661-++-=, nn n S )21(91691-++-=∴.(2) )211(21)2(1)12(7531+-=+=+++++n n n n n,⎥⎦⎤⎢⎣⎡+-++--++-+-+-+-=∴)211()1111()6141()5131()4121()311(21n n n n S n )2)(1(23243211121121+++-=⎥⎦⎤⎢⎣⎡+-+-+=n n n n n . (3) )2(31)1(31)23(35212+-+=+++-n n n n n n n n,))2(31)1(31()531431()431331()33121(1322+-+++⨯-⨯+⨯-⨯+⨯-=∴-n n T n n n)2(3121+-=n n .4.9解:y x y x 32cos 2sin -=+,22)32()2(1y y -≥+,031252≤+-y y ,52165216+≤≤-y , ∴值域为⎥⎦⎤⎢⎣⎡+-5216,5216. 4.10解:321sin 121,21sin 23,1sin 21,326<+≤≤+<≤<∴≤<x x x x ππ, 所以1sin 43+-=x y 的值域为⎥⎦⎤ ⎝⎛1,31.4.11解: 2tan 11tan )4tan(=-+=+x x x π, 得31tan =x . (1)原式671tan 32tan =++=x x .(2)原式7201tan tan )1(tan 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222222-=--+=+-+=x x x x x x x x x . 5.1 (1)51- 解析:CB AB AC AB CB BC AB CB AM ⋅-+=⋅+=⋅)](32[)32( 51)2716236(31231)()2(3122-=--=⎥⎦⎤⎢⎣⎡⋅+-=-⋅+=AC AB AC AB AC AB AC AB .(2)42- 解析: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C 所在直线为x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A (0,0),B (6,0),C (0,9),M (2,6),425412),9,6(,)6,2(-=-=⋅-==CB AM CB AM .5.2解:(1)213,0372)2(1)1)(23(2-=-==++⇒-⋅=++x x x x x x x 或得. (2) 26,03201)23()1)(2(2±==-⇒=⋅+++-x x x x x 得. 5.3解:(1)错 解析:0应该为0.(2)错 解析:c b a )(⋅与向量c 共线 , )(c b a ⋅与向量a 共线. (3)错 解析:正确形式为AC BC AB =+;(4) 错 解析:正确形式为CB AC AB =-.5.4解:(1),,sin 35sin A B A B <∴<=33cos ±=∴A , B A B A B A C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 9156235)33(3236±=±+⋅=. (2) 36cos ,,sin 322sin =∴>∴>=A A AB A B ,必为锐角角 ,935322363133sin cos cos sin )(sin sin =+⋅=+=+=B A B A B A C ; 由正弦定理得539353sin sin =⋅⋅==A C a c .5.5.1解:(1) 83260sin 210=⇒==bc bc S , 又,或22,4,6===∴=+b c b c b 4=c ,32,12cos 2222==-+=a A bc c b a . (2) 当4,2==c b 时,由正弦定理,C B sin 4sin 260sin 320==,得1sin ,21sin ==C B ,23)sin(,90,3000-=-==C B C B ,同理当2,4==c b 时,23)sin(=-C B . 5.5.2解:三角C B A ,,成等差060=⇔B , 由正弦定理42sin sin ===R CcA a , 所以[][])2240cos(2cos 28)120(sin sin 1602222A A A A c a ---=-+=+)602cos(8160+-=A , 由于001200<<A , 00030060260<+<A ,所以21)602cos(10<+≤-A , 从而241222≤+<c a . 5.6.1 解: (1)真. (2)假.(3)假. 解析:正确的应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5.6.2 (1) 若角A 为锐角, 则A A cos sin +的取值范围是 ; (2)若角A 为钝角, 则A A cos sin +的取值范围是 .5.6.2 (1)(]2,1 解析:)45sin(2cos sin +=+A A A ,A 为锐角,900<<∴A , 1354545<+<∴A ,1)45sin(22≤+<∴A ,即有2cos sin 1≤+<A A .. (2)()1,1- 解析: A 为钝角,即18090<<A ,22545135<+<∴A ,22)45sin(22<+<-∴ A ,即有1cos sin 1<+<-A A . 6.1解:(1)027322132≥--=---x x x x x , 由此得解集[)⎪⎭⎫⎢⎣⎡∞+,372,0 .6.4 1024或 解析:)52()(1+=-⋅x x x ,得0=x 或3-=x ,44224)42(222++=++=-x x x x ,40=-=x ;1023=--=x .6.5 解:(1))223(21)2(321)12)((21+≥⎥⎦⎤⎢⎣⎡++=++=+y x x y y x y x y x , 即y x +的最小值为)223(21+. (2))1(35)2(389)3(,4)2(,)1(f f c a f c a f c a f -=+=+=+=;332)2(380≤≤f ,310)1(3535≤-≤-f ,14)3(35≤≤-∴f .则当1=t 时,1=k ,当1≠t 时,0)3)(1(44,0)3(2)1(2≥---=∆=-+--t t t k k t ,得;2222+≤≤-t ,所以24322-<<-R .综上所述,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24,0.(2) 当x l ⊥轴时,)15,2(-A ,)15,2(--B ,11-=⋅OB OA ,不合, 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2(:+=x k y l 代入圆方程,得0154)12(2)1(2222=-++++k x k x k ,由韦达定理,222122211154,1)12(2kk x x k k x x +-=++-=+, 2212212212214)(2)1()2)(2(k x x k x x k x x k x x OB OA ++++=+++=⋅)12,13(1151141)12(41542222222--∈++-=+++--=kk k k k k k ,得312<<k , 13-<<-k 或31<<k ,所以直线l 倾斜角的范围是⎪⎭⎫⎝⎛⎪⎭⎫ ⎝⎛43,323,4ππππ .7.2解:圆心(-1,0)到直线的距离53=d ,所以5109235322=⎪⎭⎫ ⎝⎛+⎪⎪⎭⎫ ⎝⎛=R . 8.1.1解:(1)513解析:因为02=+FQ PF ,所以点Q 为线段PF 的中点, O 为原点,椭圆另一焦点为'F ,则OQ PF //', 4'=PF , 由椭圆定义:42-=a PF ,'PF PF PF OQ ⊥⇒⊥,由勾股定理;52)42(162=-+a , 得5=a ,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513=e . (2) 228- 解析:如图,椭圆左焦点)0,2(-F , 右焦点即为B ,如图,由椭圆的定义得2288)(8-=-≥--=+AF PA PF PB PA .8.1.2解: (1) 1622=+y x 解析:不妨设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设直线1与2PF 交于点Q ,O 为坐标原点,4221)(21)(21212122==⋅=-=-==a a PF PF PF PQ Q F OM ,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1622=+y x .(2) 2 解析:抛物线的焦点()1,0F ,准线1:-=y l ,连AF 、BF ,设A 、B 、M 到准线l 的距离分别为1d 、2d 、d 则322221=≥+=+=AB BF AF d d d , ∴点M 到x 轴的最近距离为2.8.2解:(1)9或964解析:当焦点在x轴上时,3181=-m ,得9=m ;当焦点在y轴上时,3181=-m ,得964=m . (2) 3171--或 解析:当焦点在x 轴上时,7)28(2=+++n n ,得1-=n ;当焦点在y 轴上时,7)2()82(=--+--n n ,得317-=n .(3) )161,0(a 解析:抛物线方程的标准式为y ax 412=.8.3解:(1)(基本轨迹法) 设)0,5(,)0,5(21F F -,动圆半径为R ,则31+=R PF ,12+=R PF ,221=-PF PF ,由双曲线定义,点P 的轨迹是以1F 、2F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1=a ,24,52==b c ,它的轨迹方程是)1(12422≥=-y x y . (2) (转移法) 设),(),,(00y x C y x G ,则3,300yy x x ==,即y y x x 3,300==,代入椭圆得1144)3(324)3(22=+y x ,又三角形中三点不共线,0≠∴x , 所以重心G 的轨迹方程是)0(1163622≠=+x y x .8.4 解: )0,2()0,2(21F F -,当x PQ ⊥轴时, )3,2(,)3,2(-Q P ,12=S ;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 设直线)0)(2(:≠-=k x k y PQ ,代入椭圆方程得0481616)43(2222=-+-+k x k x k ,设),(11y x P ,),(22y x Q , 则22212221434816,4316kk x x k k x x +-=+=+, 2222243)1(24431241k k k k k PQ ++=+++= , 点1F 到直线PQ 的距离 214kk d +=,由此得222222)43()1(484314821k k k k k k d PQ S ++=++== , 设t k =+243,其中3>t ,则232112t t 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120<<S , 所以PQ F 1∆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12,0.(2)设直线2)1(:+-=x k y l , 代入双曲线方程4422=-y x 得[]01)2(4)2(8)41(222=+-----k x k k x k ,[]0)543(161)2()41(16)2(6422222=+--=+--+-=∆k k k k k k ,得3192±-=k , 双曲线的渐近线斜率为21±,如图,可知直线l 的斜率范围是)21,3192(---. 8.6解:)0,2(-F ,当x l ⊥轴时,)214,1(P ,)214,1(-Q ,不合. 设直线)1(:-=x k y l ,代入椭圆得0824)21(2222=-+-+k x k x k ,设),(11y x P ,),(22y x Q , 则 ,2142221kk x x +=+22212182k k x x +-=, 2212212212214))(1()1()1)(2()2)(2(k x x k x x k x x k x x FQ FP +++-++=--+++=⋅=2222222421)2(421)82)(1(k k k k k k k +++-++-+=02141122=+-k k ,得112±=k ,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1(112-±=x y .9.1解:(1) 373)4242(433122=⋅⨯++=V . (2)表面积ππππ425)41(4122=⋅++⋅+⋅=S ,体积ππ284)4161(31=⋅++=V . 9.2解:(1)取AB 中点O ,连OC ,则AB PO ⊥,ABC PAB 面面⊥ ,ABC PO 面⊥∴, ABC PC PCO 与面就是∠∴所成的角,103010232tan 10232==∠==PCO OC PO ,,, 所以所求角的正切值为1030.。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第一部分高考函数考点易错题【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设,,若,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易知,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值产生漏解现象。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其中,若求r的取值范围。
将集合所表达的数学语言向自然语言进行转化就是:集合A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2的半径的圆,集合B表示以(3,4)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当两圆无公共点即两圆相离或内含时,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
思维马上就可利用两圆的位置关系来解答。
此外如不等式的解集等也要注意集合语言的应用。
【练1】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易错点2】求解函数值域或单调区间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例2、已知,求的取值范围【易错点分析】此题学生很容易只是利用消元的思路将问题转化为关于x的函数最值求解,但极易忽略x、y满足这个条件中的两个变量的约束关系而造成定义域范围的扩大。
【知识点归类点拔】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理解条件对x、y的限制,显然方程表示以(-2,0)为中心的椭圆,则易知-3≤x≤-1,。
此外本题还可通过三角换元转化为三角最值求解。
【练2】(05高考重庆卷)若动点(x,y)在曲线上变化,则的最大值为()(A)(B)(C)(D)【易错点3】求解函数的反函数易漏掉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
例3. 是R上的奇函数,(1)求a的值(2)求的反函数【易错点分析】求解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求解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而出错。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分析高中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别情况的议论,却很简单被忽视。
也就是在转变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变的等价性,会常常出现错误。
本文经过几个例子,分析致错原由,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增强思想的严实性训练。
●忽视等价性变形,以致错误。
x>0x +y>0x>1x +y>3y>0xy>0,但y>2与xy>2不等价。
【例 1】已知 f(x) =a x +x3 f (1)0, 3 f (2) 6, 求 f (3) 的范围。
b ,若3 a b0①错误会法由条件得32a b6②2②× 2-①6a15③①× 2-②得8b2④333③+④得103a b43,即10 f (3)43.33333x 错误会析采纳这类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知足条件的函数 f ( x) ax,b 其值是同时受 a和b 限制的。
当a取最大(小)值时, b 不必定取最大(小)值,因此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f (1) a b正确解法由题意有f ( 2)b,解得:2a2a1[ 2 f (2) f (1)], b2[ 2 f (1)f (2)],33f (3)3a b16f (2)5f (1).把 f (1) 和 f (2) 的范围代入得39916 f (3)37.33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表现了思想拥有反省性。
只有坚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省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以致结果错误。
【例 2】(1)设、是方程 x 22kx k 6 0 的两个实根,则 (1) 2(1) 2的最小值是( A )49(B)8(C) 18(D)不存在4思路分析 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 个圈套,很简单受骗。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2k,k6,( 1) 2(1) 222 1 2 21( ) 2 22() 24( k3) 2 49 .44有的学生一看到49,常受选择答案( A )的迷惑,盲从附和。
高一数学错题集锦与讲解
高一数学错题集锦与讲解1. 周长与面积题目: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16cm,求它的面积。
解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周长可以表示为4a,根据题目可得4a=16cm,解方程得到a=4cm。
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a²,代入已知的边长得到面积为4²=16cm²。
所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
2. 相似三角形题目: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45°和90°,它们的两边分别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已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45°和90°,则第三个内角为180°-45°-90°=45°。
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45°和90°,则第三个内角也为45°。
因此,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完全相同,所以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3. 平行线与相交线题目:如图,AB//CD,AD是两平行线AB和CD的相交线段。
已知∠ABC=80°,求∠CDA的度数。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AB和CD之间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所以∠ABC=∠CDA。
已知∠ABC=80°,代入已知条件可得∠CDA=80°。
4. 三角函数的计算题目:已知cosθ=1/2,求sinθ的值。
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sinθ=√(1-cos²θ)。
已知cosθ=1/2,代入公式可得sinθ=√(1-(1/2)²)=√(1-1/4)=√(3/4)=√3/2。
所以,sinθ的值为√3/2。
5. 数列的求和题目:求等差数列1, 4, 7, 10, …, 100的前n项和Sn。
解析:已知第一项a₁=1,公差d=3(等差数列的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n(a₁+an)/2。
高中数学必修一易错题、好题、难题梳理
数学必修一易错题、好题、难题前言:本人为衡水中学毕业生,高中三年记了很多错题本、积累本,高考之后不会再看了,但扔了可惜,所以现将当年积累的错题一点点整理出来,希望对各位学弟学妹有帮助。
如有错误,望告知。
⒈ 已知a ∈Z ,A={(x ,y ) | ax -y ≤3}且(2,1)∈A ,(1,-4)∉A ,则满足条件的a 的值为0或1或2. 解:∵(2,1)∈A ,∴2a -1≤3,∴a ≤2;∵(1,-4)∉A ,∴a +4>3,a >-1。
∵a ∈Z ,∴a 为0,1,2. ⒉ 已知集合A={x ∈R | ax 2-3x +2=0}.⑴若A=∅,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⑵若A 是单元素集,求a 得值及集合A ;⑶求集合P={a ∈R | a 使得A≠∅ }.解:⑴∵A=∅ ∴{a ≠0∆=9−8a <0,解得a >98. ⑵ ①当a =0时,-3x +2=0,解得x =23,∴A={23}.②{a ≠0∆=9−8a =0,解得a =89,∴A={43}. 综上所述,当a =0时,A={23};当a =98时,A={43}.⑶由⑴可知,a ≤98.⒊ 已知集合A={x ∈R|mx 2−2x +3=0,m ∈R },若A 重元素至多有一个,求m 的取值范围.解:①当m =0时,-2x +3=0,∴x =32. ②{m ≠0∆=4−12m ≤0,解得m ≥13. 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为m ≥13或m =0. ⒋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a 9−x ∈N|x ∈N}.解:B={1,3,9}.⒌ 设B={1,2},A={x|x ⊆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B ∈A .解析:∵x ⊆B ,∴x ={{1},{2},{1,2},∅},∴B ∈A.⒍ 已知集合A={x|x 2−2x −3=0},B={x|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1,0,13}.解析:此题容易落掉B=∅的情况,当B=∅时,a =0.7 若{x|2x −a =0,a ∈N }⊆{x|−1<x <3},则a 的所有取值组成的集合为{0,1,2,3,4,5}. 解析:x =a 2,∴-1<a 2<3,即-2<a <6,又∵a ∈N ,∴a =0,1,2,3,4,5.⒏ 设集合A={1,a,b },B={a,a 2,ab },且A=B ,实数a 的值为 -1 .解析:①{a 2=1ab =b,解得a =±1,∵a ≠1,∴a =-1,此时b =0. ②{a 2=b ab =1,此种情况不成立. ⒐ 已知集合A={x|0<x <3},B={x|m <x <4−m },且B ⊆A ,则实数m 满足的条件是 m ≥1.解析:当B=∅时,m ≥4-m ,m ≥2;当B ≠∅时{m ≥04−m ≤3m <4−m ,解得{m ≥0m ≥1m <2,综上所述,m ≥1.⒑ 设集合A={−1,1},试用列举法写出下列集合.⑴ B={(x,y )|x,y ∈A } ⑵ C={x|x ⊆A }解:B={(−1,−1),(1,1),(−1,1),(1,−1)}. C={∅,{−1},{1},{(−1,1)}}.⒒ 已知三元素集合A={x,xy,x −y },B={0,|x |,y },且A=B ,求x 与y 的值.解:∵x ≠0,y ≠0,∴xy ≠0,∴x -y =0,∴{x =yx −y =0xy =|x|,解得x =y =±1. 当x =1时,A={1,1,0}(舍去);当x =-1时,A={-1,1,0},B={0,1,-1}.综上所述,x 与y 的值均为-1.⒓ A={x|x 2+4x =0},B={x|x 2+2(a +1)x +a 2−1=0}.⑴ 若A ⊆B ,求a 的值; ⑵ 若B ⊆A ,求a 的值.解:A={0,-4}.⑴ ∵A ⊆B ,∴B={0,-4},∴{−4=−2(a +1)0=a 2−1,解得a =1. ⑵ ∵B ⊆A ,∴①若B=∅,∆=8a +8<0,∴a <-1.②若B 为单元素集,即B={0}或{-4},∴∆=8a +8=0,a =-1,∴x 2=0,x =0,B={0}.③若A=B ,则a =1.综上所述,a ≤-1或a =1.⒔ 已知集合A={x|−2≤x ≤5},非空集合B={x|m +1≤x ≤2m −1},且B ⊆A ,求m 的取值集合.解:∵B ⊆A 且B 为非空集合,∴{m +1≥−22m −1≤5m +1≤2m −1,解得2≤m ≤3,即m 的取值集合为{m|2≤m ≤3}.⒕ 已知集合A={x|ax 2−3x −4=0,x ∈R }.⑴若A 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⑵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⑴∵A 中有两个元素,∴{a ≠0∆=9+16a >0,∴a >-916且a ≠0. ⑵当a =0时,-3x -4=0,∴x =-43;当a ≠0时,∆=9+16a ≤0,∴a ≤-916.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a ≤-916或a =0.⒖ 设集合A={2, a },B={a 2-2, 2},若A=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解析:∵A=B ,∴a 2-2=a ,∴a 1=-1,a 2=2. ∵a ≠2,∴a =-1.⒗ 已知A ⊆B ,其中A={x|ax −1=0,a ∈R },若A=B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1,0,1}. 解析:因为A ⊆B ,∴①当A=∅时,a =0;②当A ≠∅时,a =±1. ∴a 为{-1,0,1}.⒘ 已知全集U=R ,A={x|−2≤x ≤3},B={x|x −a >0},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a <-2.⒙ 设全集I={(x,y )|x,y ∈R },集合M={(x,y )|y−3x−2=1},N={(x,y )|y ≠x +1},那么(∁I M )∩(∁I N)等于{(2,3)}.解析:M={(x,y )|y =x +1,x ≠2,y ≠3},∴M ∪ N={(x,y )|x ≠2,y ≠3},∴∁I (M ∪N )={(2,3)}.⒚ 设数集M={x|m ≤x ≤m +34},N={x|n −13≤x ≤n},且M ,N 都是集合{x|0≤x ≤1}的子集,如果把b -a 叫做集合{x|a ≤x ≤b }的“长度”,那么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112). 解析:∵M ⊆{x|0≤x ≤1},∴0≤m ≤34,∵N ⊆{x|0≤x ≤1},∴23≤n ≤1,∴M ∩N={x|23≤x ≤34},∴长度为112.⒛ 若{x ∈R|x 2+2(a +1)x +a 2−1=0}⊆{x|x 2=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 解析:① ∆=4(a 2+2a +1)-4(a 2-1)<0,∴a <-1;② ∆=4(a 2+2a +1)-4(a 2-1)=0,∴a =-1.综上所述,a ≤-1.。
高考数学高频易错题举例解析,DOC
高考数学高频易错题举例解析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
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但与不等价。
【例1时受a 和)3(f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有的学生一看到449-,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
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
如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0)6k (4k 42≥+-=∆?.3k 2k ≥-≤或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已知(x+2)2+=1,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分析从而当 【例错解∴分析21,第二 由ab ≤(2b a +)2=41得:1-2ab ≥1-21=21,且221b a ≥16,1+221ba ≥17, ∴原式≥21×17+4=225(当且仅当a=b=21时,等号成立), ∴(a+a 1)2+(b+b1)2的最小值是。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例4】(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错误解法.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错误分析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高二数学中常见的错题整理与总结
高二数学中常见的错题整理与总结在高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有些题目容易出错,而这些错题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扰。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下面将对高二数学中常见的错题进行整理与总结。
一、函数与方程1. 错题:求函数的定义域时未考虑到分母为零的情况。
解析:在求函数的定义域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分母不能为零的情况。
例如对于函数$f(x) = \frac{1}{x}$,我们需要考虑$x \neq 0$的限制条件。
2. 错题:未正确运用反函数的概念。
解析:在解题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运用到函数的反函数。
反函数是指将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对调得到的新函数。
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反函数的相关性质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
3. 错题:未正确运用函数复合的定义。
解析:函数复合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
在运用函数复合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审题,注意变量的替换和运算的顺序。
二、几何1. 错题:未正确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解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们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我们需要注意各个边和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设置等式并解方程,避免混淆。
2. 错题:误将两条直线的交点记错。
解析:在求解几何问题时,有时我们需要找到两条直线的交点。
这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题目中直线的方程,运用代数方法求解交点的坐标,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三、概率与统计1. 错题:在计算概率时未正确列出样本空间。
解析:计算概率时,我们需要先确定样本空间,即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
未正确列出样本空间会导致后续计算的错误。
2. 错题:未正确理解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念。
解析: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发生与否不会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根据题目的要求判断事件之间的关系,正确计算概率。
四、导数与微分1. 错题:计算导数时未正确应用基本求导公式。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学生版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学生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
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xy >0 ,但 ⎩⎪⎨⎪⎧ x >1y >2 与 ⎩⎪⎨⎪⎧ x + y >3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b,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不存在)D (18)C (8)B (449)A (-(2) 已知(x+2)2+ y 24 =1, 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忽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3】已知:a>0 , b>0 , a+b=1,求(a+ 1a )2+(b+ 1b)2的最小值。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例4】(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 (2)实数a 为何值时,圆012222=-+-+a ax y x 与抛物线x y 212=有两个公共点。
●以偏概全,导致错误以偏概全是指思考不全面,遗漏特殊情况,致使解答不完全,不能给出问题的全部答案,从而表现出思维的不严密性。
【例5】(1)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632S S S =+,求数列的公比q .(2)求过点)1,0(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x y 22=仅有一个交点。
(完整版)高中数学易错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易错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已知在△ABC中,∠ACB=90°,BC=4,AC=3,P是AB上一点,则点P到AC,BC的距离乘积的最大值是()A.2B.3C.4D.52.在△ABC中,边AB=,它所对的角为15°,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为()A.缺条件,不能求出B.C.D.3.在△ABC中,边a,b,c分别为3、4、5,P为△ABC内任一点,点P到三边距离之和为d,则d的取值范围是()A.3<d<4 B.C.D.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6,0)和C(6,0),顶点B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则等于()A.B.C.D.5.(2009•闸北区二模)过点A(1,﹣2),且与向量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是()A.4x﹣3y﹣10=0 B.4x+3y+10=0 C.3x+4y+5=0 D.3x﹣4y+5=06.(2011•江西模拟)下面命题:①当x>0时,的最小值为2;②过定点P(2,3)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3,这样的直线有四条;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④已知△ABC,∠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④B.②④C.②③D.③④二.填空题(共10小题)7.Rt△ABC中,AB为斜边,•=9,S△ABC=6,设P是△ABC(含边界)内一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8.(2011•武进区模拟)在△ABC中,,且△ABC的面积S=asinC,则a+c的值=_________.9.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长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则c边的长是_________.10.已知在△ABC中,,M为BC边的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1.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_.12.三角形ABC中,若2,且b=2,一个内角为300,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13.△ABC中,AB=AC,,则cosA的值是_________.14.(2010•湖南模拟)已知点P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它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 所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15.(2013•东莞二模)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D在OC的延长线上,AD切⊙O于A,若∠ABC=30°,AC=2,则AD的长为_________.16.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B,A,C成等差数列,∠B=30°,三角形面积为,则b=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2小题)17.在△ABC中,AC=b,BC=a,a<b,D是△ABC内一点,且AD=a,∠ADB+∠C=π,问∠C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18.(2010•福建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1)求sinC;(2)若c=2,sinB=2sinA,求△ABC的面积.19.已知外接圆半径为6的△ABC的边长为a、b、c,角B、C和面积S满足条件:S=a2﹣(b﹣c)2和sinB+sinC=(a,b,c为角A,B,C所对的边)(1)求sinA;(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20.(2010•东城区模拟)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是三个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b2+c2﹣a2=bc.(1)求角A的大小;(2)若sin2B+sin2C=2sin2A,且a=1,求△ABC的面积.21.小迪身高1.6m,一天晚上回家走到两路灯之间,如图所示,他发现自己的身影的顶部正好在A路灯的底部,他又向前走了5m,又发现身影的顶部正好在B路灯的底部,已知两路灯之间的距离为10m,(两路灯的高度是一样的)求:(1)路灯的高度.(2)当小迪走到B路灯下,他在A路灯下的身影有多长?22.(2008•徐汇区二模)在△ABC中,已知.(1)求AB;(2)求△ABC的面积.23.在△ABC中,已知.(1)求出角C和A;(2)求△ABC的面积S;(3)将以上结果填入下表.C A S情况①情况②24.(2007•上海)通常用a、b、c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边长,R表示△ABC外接圆半径.(1)如图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O中,BC和BA是⊙O的弦,其中BC=2,∠ABC=45°,求弦AB 的长;(2)在△ABC中,若∠C是钝角,求证:a2+b2<4R2;(3)给定三个正实数a、b、R,其中b≤a,问:a、b、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以a、b为边长,R为外接圆半径的△ABC 不存在,存在一个或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在△ABC存在的情况下,用a、b、R表示c.25.(2010•郑州二模)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2b﹣c,cosC),=(a,cosA),且∥.(Ⅰ)求角A的大小;(Ⅱ)求2cos2B+sin(A﹣2B)的最小值.26.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内角,a、b、c是三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1)求∠A;(2)求△ABC的面积S.27.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2a+c)cosB+bcosC=0.(Ⅰ)求角B的值;(Ⅱ)若a+c=4,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28.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向量,,且.(1)求∠C的大小;(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高中数学易错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已知在△ABC中,∠ACB=90°,BC=4,AC=3,P是AB上一点,则点P到AC,BC的距离乘积的最大值是()A.2B.3C.4D.5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点P到AC,BC的距离分别是x和y,最上方小三角形和最大的那个三角形相似,它们对应的边有此比例关系,进而求得x和y的关系式,进而表示出xy的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xy的最大值.解答:解:如图,设点P到AC,BC的距离分别是x和y,最上方小三角形和最大的那个三角形相似,它们对应的边有此比例关系,即=4,所以4x=12﹣3y,y=,求xy最大,也就是那个矩形面积最大.xy=x•=﹣•(x2﹣3x),∴当x=时,xy有最大值3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几何计算.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问题的答案.2.在△ABC中,边AB=,它所对的角为15°,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为()A.缺条件,不能求出B.C.D.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正弦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即可求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即可.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可知:====.故选D.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的求法,正弦定理与两角差的正弦函数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3.在△ABC中,边a,b,c分别为3、4、5,P为△ABC内任一点,点P到三边距离之和为d,则d的取值范围是()A.3<d<4 B.C.D.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分析:画出图形,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出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答:解:由题意△ABC中,边a,b,c分别为3、4、5,P为△ABC内任一点,点P到三边距离之和为d,在图(1)中,d=CE+PE+PF>CD==,在图(2)中,d=CE+EP+FP<CE+EG<AC=4;∴d的取值范围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逻辑推理能力,注意,P为△ABC内任一点,不包含边界.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6,0)和C(6,0),顶点B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则等于()A.B.C.D.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坐标就是A,B,利用正弦定理以及双曲线的定义化简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坐标就是A,B,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BC﹣AB=2a=10,c=6,===;故选D.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正弦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常考题型.5.(2009•闸北区二模)过点A(1,﹣2),且与向量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是()A.4x﹣3y﹣10=0 B.4x+3y+10=0 C.3x+4y+5=0 D.3x﹣4y+5=0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通过向量求出直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出最新的方程即可.解答:解:过点A(1,﹣2),且与向量平行的直线的斜率为﹣,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2=﹣(x﹣1),即:3x+4y+5=0.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注意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的关系,考查计算能力.6.(2011•江西模拟)下面命题:①当x>0时,的最小值为2;②过定点P(2,3)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3,这样的直线有四条;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④已知△ABC,∠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④B.②④C.②③D.③④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恒过定点的直线.专题:应用题.分析:①由于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不具备,故的最小值大于2,故①不正确.②设过定点P(2,3)的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根据条件可得4k2+14k+9=0,或4k2﹣38k+9=0.而这两个方程的判别式都大于0,故每个方程都有两个解,故满足条件的直线有四条.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故③不正确.④若△ABC中,∠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此时,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①∵≥2=2,(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故当x>0时,的最小值大于2,故①不正确.②设过定点P(2,3)的直线的方程为y﹣3=k(x﹣2),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2﹣,0),(0,3﹣2k),根据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3=,化简可得4k2+14k+9=0,或4k2﹣38k+9=0.而这两个方程的判别式都大于0,故每个方程都有两个解,故满足条件的直线有四条,故②正确.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cos2(x﹣)=sin[﹣(2x﹣)]=sin()=﹣sin(2x﹣)的图象,故③不正确.④已知△ABC,∠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此时,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基本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过定点的直线,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诱导公式的应用,检验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解题的易错点.二.填空题(共10小题)7.Rt△ABC中,AB为斜边,•=9,S△ABC=6,设P是△ABC(含边界)内一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的取值范围是[,4].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综合题.分析:设三边分别为a,b,c,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结合向量条件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三边长.欲求x+y+z的取值范围,利用坐标法,将三角形ABC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将求x+y+z的范围转化为,然后结合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求出范围即可.解答:解:△ABC为Rt△ABC,且∠C=90°,设三角形三内角A、B、C对应的三边分别为a,b,c,∵(1)÷(2),得,令a=4k,b=3k(k>0)则∴三边长分别为3,4,5.以C为坐标原点,射线CA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B坐标为(3,0),(0,4),直线AB方程为4x+3y﹣12=0.设P点坐标为(m,n),则由P到三边AB、BC、AB的距离为x,y,z.可知,且,故,令d=m+2n,由线性规划知识可知,如图:当直线分别经过点A、O时,x+y+z取得最大、最小值.故0≤d≤8,故x+y+z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简单线性规划思想方法的应用,综合性强,难度大,易出错.8.(2011•武进区模拟)在△ABC中,,且△ABC的面积S=asinC,则a+c的值=4.考点:二倍角的余弦;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的值,然后将所给的式子写成+=3进而得到acosC+ccosA+a+c=6,再根据在三角形中acosC+ccosA=b=2,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S=absinC=asinC∴b=2∴acos2+ccos2=3∴+=3即a(cosC+1)+c(cosA+1)=6∴acosC+ccosA+a+c=6∵acosC+ccosA=b=2∴2+a+c=6∴a+c=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倍角的余弦以及三角形中的几何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巧妙的将所给的式子写成+=3的形式,属于中档题.9.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长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则c边的长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求得sin(A+B)的值,进而求得sinC的值,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cosC,根据韦达定理求得a+b和ab的值,进而求得a2+b2,最后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的值.解答:解:∵,∴sin(A+B)=∴sinC=sin(π﹣A﹣B)=sin(A+B)=∴cosC==∵a,b是方程的两根∴a+b=2,ab=2,∴a2+b2=(a+b)2﹣2ab=8∴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余弦定理的应用,韦达定理的应用.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0.已知在△ABC中,,M为BC边的中点,则|AM|的取值范围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专题:计算题;解三角形.分析:构造以BC为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如图满足,即可观察推出|A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构造以BC为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如图,显然满足题意,由图可知红A处,|AM|值最大为,A与B(C)接近时|AM|最小,所以|A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构造法的应用,也可以利用A的轨迹方程,两点减距离公式求解.11.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考点:棱柱的结构特征;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正三棱柱的底面ABC为等边三角形,我们把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结合图形的对称性可得,该三角形的斜边EF上的中线DG的长等于底面三角形的高,从而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中线长,最后得到该三角形的斜边长即可.解答: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EDF=90°,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B=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EF上的中线DG=,∴斜边EF的长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棱柱的结构特征、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力.属于基础题.12.三角形ABC中,若2,且b=2,一个内角为300,则△ABC的面积为1或.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2,转化得到2acosB=c;再借助于余弦定理得a=b=2;再分∠A=30°以及∠C=30°两种情况分别求出对应的面积.解答:解:因为2,转化为边长和角所以有2acosB=c可得:cosB==⇒a2=b2⇒a=b=2.当∠A=30°=∠B时,∠C=120°,此时S△ABC=×2×2×sinC=;当∠C=30°时,∠A=∠B=75°,此时S△ABC=×2×2×sinC=1.故答案为:或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2,转化得到2acosB=c;再借助于余弦定理得a=b=2.13.△ABC中,AB=AC,,则cosA的值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AB=AC可推断出B=C,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知cosA=cos(π﹣2B)利用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化简整理,把cosB的值代入即可.解答:解:∵AB=AC,∴B=C∴cosA=cos(π﹣2B)=cos2B=2cos2B﹣1=﹣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二倍角公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能力.14.(2010•湖南模拟)已知点P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它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 所满足的关系式为x+y+z=3.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高为h将P与三角形的各顶点连接,进而分别表示出三角形三部分的面积,相加应等于总的面积建立等式求得x+y+z的值.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高为h将P与三角形的各顶点连接根据面积那么:ax+ay+az=ah所以x+y+z=h因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所以高为h=3所以x.y.z所满足的关系是为:x+y+z=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转化和化归的思想.15.(2013•东莞二模)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D在OC的延长线上,AD切⊙O于A,若∠ABC=30°,AC=2,则AD的长为.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已知可得△AO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OA=AC=2,则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解答:解:(2)∵OA=OC,∠AOC=60°,∴△AOC是等边三角形,∴OA=AC=2,∵∠OAD=90°,∠D=30°,∴AD=•AO=.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考查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弦切角,本题在数据运算中主要应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本题是一个基础题.16.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B,A,C成等差数列,∠B=30°,三角形面积为,则b=.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求得A,根据,∠B=30°求得C,然后利用tan30°=表示出a,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b.解答:解: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A+B+C=3A=180°∴∠A=60°∵∠A=30°,∴C=90S=ab=∵tan30°=∴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几何计算.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三.解答题(共12小题)17.在△ABC中,AC=b,BC=a,a<b,D是△ABC内一点,且AD=a,∠ADB+∠C=π,问∠C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出BD,利用余弦定理分别在△ABC,△ABD中表示出AB,进而建立等式求得b﹣x=2acosC代入四边形ABCD的面积表达式中,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问题的答案.解答:解:设BD=x,则由余弦定理可知b2+a2﹣2abcosC=AB2=a2+x2+2axcosC∴b﹣x=2acosC.∵S=(absinC)﹣(axsinC)=a(b﹣x)sinC=a2•sin2C,∴当C=时,S有最大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几何计算.注意灵活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以及其变形公式.18.(2010•福建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1)求sinC;(2)若c=2,sinB=2sinA,求△ABC的面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二倍角的正弦.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三角形内角的范围可求;(2)利用正弦定理可知b=2a,再利用余弦定理,从而求出a、b的值,进而可求面积.解答:解:(1)由题意,,∴(2)由sinB=2sinA可知b=2a,又22=a2+b2﹣2abcosC,∴a=1,b=2,∴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灵活运用正弦、余弦定理求值,是一道基础题题.19.已知外接圆半径为6的△ABC的边长为a、b、c,角B、C和面积S满足条件:S=a2﹣(b﹣c)2和sinB+sinC=(a,b,c为角A,B,C所对的边)(1)求sinA;(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分析:(1)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余弦定理求出的值,进而有sinA=.(2)利用,结合正弦定理,求出b+c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基本不等式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1)得进而有(2)∵,∴即所以故当b=c=8时,S最大=.点评: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0.(2010•东城区模拟)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是三个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b2+c2﹣a2=bc.(1)求角A的大小;(2)若sin2B+sin2C=2sin2A,且a=1,求△ABC的面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和题设等式求得cosA的值,进而求得A.(2)利用正弦定理把题设中的正弦转化成边的关系,进而求得bc的值,最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1)因为b2+c2﹣a2=2bccosA=bc所以所以(2)因为sin2B+sin2C=2sin2A所以b2+c2=2a2=2因为b2+c2﹣a2=bc所以bc=1所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注意挖掘题设中关于边,角问题的联系.21.小迪身高1.6m,一天晚上回家走到两路灯之间,如图所示,他发现自己的身影的顶部正好在A路灯的底部,他又向前走了5m,又发现身影的顶部正好在B路灯的底部,已知两路灯之间的距离为10m,(两路灯的高度是一样的)求:(1)路灯的高度.(2)当小迪走到B路灯下,他在A路灯下的身影有多长?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综合题.分析:(1)由题意画出简图,设CN=x,则QD=5﹣x,路灯高BD为h,利用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解德;(2)由题意当小迪移到BD所在线上(设为DH),连接AH交地面于E,则DE长即为所求的影长,利用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设A、B为两路灯,小迪从MN移到PQ,并设C、D分别为A、B灯的底部.由题中已知得MN=PQ=1.6m,NQ=5m,CD=10m(1)设CN=x,则QD=5﹣x,路灯高BD为h∵△CMN∽△CBD,即⇒又△PQD∽△ACD即⇒由①②式得x=2.5m,h=6.4m,即路灯高为6.4m.(2)当小迪移到BD所在线上(设为DH),连接AH交地面于E.则DE长即为所求的影长.∵△DEH∽△CEA⇒⇒解得DE=m,即他在A路灯下的身影长为m.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还考查了利用三角形相似及方程思想求解变量及学生的计算能力.22.(2008•徐汇区二模)在△ABC中,已知.(1)求AB;(2)求△ABC的面积.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求AB长,关键是求sinB,sinC,利用已知条件可求;(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故关键是求sinA的值,利用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可求解答:解:(1)设AB、BC、CA的长分别为c、a、b,,∴,∴.﹣﹣﹣﹣﹣﹣﹣﹣﹣﹣﹣﹣﹣﹣﹣﹣﹣﹣﹣(6分)(2)因为.∴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12分)故所求面积﹣﹣﹣﹣﹣﹣﹣﹣﹣﹣﹣﹣﹣﹣﹣﹣﹣﹣﹣﹣﹣(14分)点评:本题的考点是三角形的几何计算,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得应用,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关键是正确记忆公式,合理化简.23.在△ABC中,已知.(1)求出角C和A;(2)求△ABC的面积S;(3)将以上结果填入下表.C A S情况①情况②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1)先根据正弦定理以及大角对大边求出角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出角A.(2)分情况分别代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答案;(3)直接根据前两问的结论填写即可.解答:解:(1)∵,…(2分)∵c>b,C>B,∴C=60°,此时A=90°,或者C=120°,此时A=30°…(2分)(2)∵S=bcsinA∴A=90°,S=bcsinA=;A=30°,S=bcsinA=.…(2分)(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正弦定理以及大角对大边求出角C.24.(2007•上海)通常用a、b、c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边长,R表示△ABC外接圆半径.(1)如图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O中,BC和BA是⊙O的弦,其中BC=2,∠ABC=45°,求弦AB 的长;(2)在△ABC中,若∠C是钝角,求证:a2+b2<4R2;(3)给定三个正实数a、b、R,其中b≤a,问:a、b、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以a、b为边长,R为外接圆半径的△ABC 不存在,存在一个或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在△ABC存在的情况下,用a、b、R表示c.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1)由正弦定理知===2R,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不难得出弦AB的长;(2)若∠C是钝角,故其余弦值小于0,由余弦定理得到a2+b2<c2<(2R)2,即可证得结果;(3)根据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与两边a,b的关系,以及与直径的大小的比较,分成三类讨论即可.解答:解:(1)在△ABC中,BC=2,∠ABC=45°===2R⇒b=2sinA=∵A为锐角∴A=30°,B=45°∴C=75°∴AB=2Rsin75°=4sin75°=;(2)∠C为钝角,∴cosC<0,且cosC≠1cosC=<0∴a2+b2<c2<(2R)2即a2+b2<4R2(8分)(3)a>2R或a=b=2R时,△ABC不存在当时,A=90,△ABC存在且只有一个∴c=当时,∠A=∠B且都是锐角sinA=sinB=时,△ABC存在且只有一个∴c=2RsinC=2Rsin2AC=当时,∠B总是锐角,∠A可以是钝角,可是锐角∴△ABC存在两个∠A<90°时,c=∠A>90°时,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形状的判断,解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等知识,综合性很强,尤其是第三问需要根据a,b两边以及直径的大小比较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再在这种情况下求第三边的表达式,本解法主观性较强.难度较大.25.(2010•郑州二模)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2b﹣c,cosC),=(a,cosA),且∥.(Ⅰ)求角A的大小;(Ⅱ)求2cos2B+sin(A﹣2B)的最小值.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Ⅰ)根据∥和两向量的坐标可求得,利用正弦定理把边转化成角的正弦,然后利用两角和公式化简整理求得cosA的值,进而求得A(Ⅱ)把A的值代入,利用两角和公式整理后,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2cos2B+sin(A﹣2B)的最小值.解答:解:(Ⅰ)由得.由正弦定理得,.∴.∵A,B∈(0,π),∴sinB≠0,,∴.(Ⅱ)解:∵∴2cos2B+sin(A﹣2B)==,.2cos2B+sin(A﹣2B)的最小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正弦定理的应用和两角和公式的化简求值.注意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的基础公式,灵活解决三角形的计算问题.26.在△ABC中,A、B、C是三角形的内角,a、b、c是三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1)求∠A;(2)求△ABC的面积S.考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已知结合正弦与余弦定理=化简可求b,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代入可求cosA,及A(2)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答:解:(1)∵∵∴=化简可得,b2﹣2b﹣8=0∴b=4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工具: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2a+c)cosB+bcosC=0.(Ⅰ)求角B的值;(Ⅱ)若a+c=4,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Ⅰ)利用正弦定理化简(2a+c)cosB+bcosC=0,得到三角形的角的关系,通过两角和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的值;(Ⅱ)通过S=,利用B=以及a+c=4,推出△ABC面积S的表达式,通过平方法结合a的范围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Ⅰ)由正弦定理得(2sinA+sinC)cosB+sinBcosC=0,即2sinAcosB+sinCcosB+cosCsinB=0得2sinACcosB+sin(C+B)=0,因为A+B+C=π,所以sin(B+C)=sinA,得2sinAcosB+sinA=0,因为sinA≠0,所以cosB=﹣,又B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B=.(Ⅱ)因为S=,由B=及a+c=4得S===,又0<a<4,所以当a=2时,S取最大值…(3分)点评: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最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公式的灵活应用,考查计算能力.28.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向量,,且.(1)求∠C的大小;(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考点: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综合题.分析:(1)由,推出,利用坐标表示化简表达式,结合余弦定理求角C;(2)利用(1)中c2=a2+b2﹣ab,应用正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求三角形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解答:解答:解:(1)∵∴且,由正弦定理得:化简得:c2=a2+b2﹣ab由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0<C<π,∴(2)∵a2+b2﹣ab=c2=(2RsinC)2=6,∴6=a2+b2﹣ab≥2ab﹣ab=ab(当且仅当a=b时取“=”),所以,.点评:本题考查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档题.。
高中数学 选考易错题 分类解析 1 .集合易错题 含答案
高中数学易错题分类解析姓名:*** 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易错题分类解析考点1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性质集合与不等式集合的应用简易逻辑充要条件集合的运算逻辑在集合中的运用集合的工具性真假命题的判断充要条件的应用教学反馈教师评价本周作业建议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1 集合的概念与性质1.(典型例题)设全集U=R,集合M={x|x>1},P={x|x2>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M=P B.P⊂MC.M⊂P D.C UM P=ø[考场错解] D[专家把脉] 忽视集合P中,x<-1部分.[对症下药] C ∵x2>1 ∴x>1或x<-1.故M⊂P.2.(典型例题)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a∈P,b∈Q},若P{0,2,5},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A.9 B.8C.7 D.6[考场错解] A P中元素与Q中元素之和共有9个.[专家把脉]忽视元素的互异性,即和相等的只能算一个.[对症下药] B P中元素分别与Q中元素相加和分别为1,2,3,4,6,7,8,11共8个.3.(典型例题)设f(n)=2n+1(n∈N),P={l,2,3,4,5},Q={3,4,5,6,7},记Pˆ={n∈N|f(n) ∈P},Qˆ={n∈N|f(n) ∈则(Pˆ C N Qˆ) (Qˆ C N Pˆ)等于 ( )A.{0,3} B.{1,7}C.{3,4,5} D.{1,2,6,7}[考场错解] D P C N Q={6,7}.Q C N P={1,2}.故选D.[专家把脉]未理解集合Pˆ的意义.[对症下药] B ∵Pˆ ={1,3,5}.Qˆ={3,5,7}.∴Pˆ C N Qˆ={1}. Pˆ C N Qˆ={7}.故选B.4.(典型例题)设A、B为两个集合,下列四个命题:①A B⇔对任意x∈A,有x ∉B;②A B⇔ A B=ø;③A B ⇔ A B;④A B⇔存在x∈A, 使得x∉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考场错解]∵A B,即A不是B的子集,对于x ∈A,有x∉ B;A B=ø,故①②④正确.[专家把脉]对集合的概念理解不清.∵A B,即A不是B的子集,但是A,B可以有公共部分,即存在x∈ A,使得x∉ B.不是对任意x ∈A,有x ∉B,故④正确.“A B”是“任意x ∈A,有x∉B”的必要非充分条件.②同①.[对症下药]画出集合A,B的文氏图或举例A={1,2},B={2,3,4},故①、②均不成立,③A{1,2,3},B={1,2},∴A B但B⊆A,故也错.只有④正确,符合集合定义.故填④5.(典型例题Ⅰ)设A、B、I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B⊆I,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C I A ) B=IB .(C I A) (C I B)=I C .A (C I B)=øD .(C I A) (C I B)= C I B[考场错解] 因为集合A 与B 的补集的交集为A ,B 的交集的补集.故选D . [专家把脉] 对集合A ,B ,I 满足A ⊆B ⊆I 的条件,即集合之间包含关系理解不清.[对症下药] 如图是符合题意的韦恩图.从图中可观察A 、C 、D 均正确,只有B 不成立.或运用特例法,如A={1,2,3},B={1,2,3.4},I={1,2,3,4,5}.逐个检验只有B 错误. 专家会诊1.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 ∈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 ;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数轴,坐标系,文氏图)或特例法解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问题,直观地解决问题.2.注意空集ø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ø或A ≠ø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考场思维训练1 全集U=R ,集合M={1,2,3,4},集合N=⎭⎬⎫⎩⎨⎧-≤121|x x ,则M (C U N)等于 ( ) A .{4} B .{3,4} C .{2,3,4} D . {1,2,3,4} 答案:B 解析:由N={},12|,121|+≤=⎭⎬⎫⎩⎨⎧-≤x x N x x 得C U N={}{}4,3)(,12|=⋂∴+N C M x x U 2 设集合M={x|x=3m+1,m ∈Z},N=y|y{=3n+2,n ∈Z},若x 0∈M,y 0∈N ,则x 0y 0与集合M,N 的关系是 ( )A.x 0y 0∈M B .x 0y 0∉M MM C.x 0y 0∈N D .x 0y 0∉N 答案: C 解析:∵x o..2)23(32369)23)(13(,23,,130C N n m mn n m mn n m y x n y N y m x M o o o o 故选∈+++=+++=++=∴+=∴∈+=∴∈3 设M={x|x4a ,a ∈R},N={y|y=3x,x ∈R},则 ( ) A .M ∩N=Ø B .M=NC. M ⊃ND. M ⊂N 答案:B 解析:M={}{}{}B N y y x x M R a x x a 选.0|0|,4|=>=>==∈=4 已知集合A={0,2,3},B={x|x=ab,a 、b ∈A 且a ≠b},则B 的子集的个数是 ( ) A .4 B .8 C .16 D .15答案:解析:{},6,0=B 它的子集的个数为22=4。
高中数学例题错题详解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题详解【例1】设M={1、2、3},N={e、g、h},从M至N的四种对应方式,其中是从M到N的映射是M NA M NBM NCM ND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是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一个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函数的概念:一般的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函数的本质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映射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而映射是建立在两个任意集合上的特殊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数集到数集的映射,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扩展,映射不一定是函数,映射与函数都是特殊的对应;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共同特点:错误!可以是“一对一”;错误!可以是“多对一”;错误!不能“一对多”;错误!A中不能有剩余元素;错误!B中可以有剩余元素;映射的特点:1多元性:映射中的两个非空集合A、B,可以是点集、数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2方向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3映射中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的象,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4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中的象都是唯一的;5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方向性上题答案应选C分析根据映射的特点错误!不能“一对多”,所以A、B、D都错误;只有C完全满足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全部5个特点;本题是考查映射的概念和特点,应在完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变型题;【例2】已知集合A=R,B={x、y︱x、y∈R},f是从A到B的映射fx:→x+1、x2,1求2在B中的对应元素;22、1在A中的对应元素分析1将x=2代入对应关系,可得其在B中的对应元素为2+1、1;2由题意得:x+1=2,x2=1 得出x=1, 即2、1在A中的对应元素为1【例3】设集合A={a、b},B={c、d、e},求:1可建立从A到B的映射个数;2可建立从B到A的映射个数分析如果集合A中有m个元素,集合B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共有n m 个;集合B到集合A的映射共有m n个,所以答案为23=9;32=8例4 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当x﹥0时,fx=x-1,则当x﹤0时,有A、fx ﹥0B、fx ﹤0C、fx·f-x≤0D、fx-f-x ﹥0奇函数性质:1、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满足f-x = - fx;3、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4、如果奇函数在x=0上有定义,那么有f0=0;5、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函数共有的偶函数性质:1、 图象关于y 轴对称;2、满足f-x = fx ;3、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4、如果一个函数既是奇函数有是偶函数,那么有fx=0;5、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函数共有的 基本性质:唯一一个同时为奇函数及偶函数的函数为其值为0的常数函数即对所有x,fx=0; 通常,一个偶函数和一个奇函数的相加不会是奇函数也不会是偶函数;如x + x 2; 两个偶函数的相加为偶函数,且一个偶函数的任意常数倍亦为偶函数; 两个奇函数的相加为奇函数,且一个奇函数的任意常数倍亦为奇函数; 两个偶函数的乘积为一个偶函数; 两个奇函数的乘积为一个偶函数;一个偶函数和一个奇函数的乘积为一个奇函数; 两个偶函数的商为一个偶函数; 两个奇函数的商为一个偶函数;一个偶函数和一个奇函数的商为一个奇函数; 一个偶函数的导数为一个奇函数; 一个奇函数的导数为一个偶函数;两个奇函数的复合为一个奇函数,而两个偶函数的复合为一个偶函数; 一个偶函数和一个奇函数的复合为一个偶函数分析 fx 为奇函数,则f-x = -fx,当X ﹤0时,fx = -f-x = ---x – 1 = -x+1>0,所以A 正确,B 错误; fx·f-x=x-1-x+1﹤0,故C 错误; fx-f-x= x-1--x+1﹤0,故D 错误例5 已知函数fx 是偶函数,且x ≤0时,fx=xx-+11,求:1f5的值; 2fx=0时x 的值;3当x >0时,fx 的解析式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及解答1根据题意,由偶函数的性质fx= f-x,可得f5= f-5=)()(5--15-1+=—322当x ≤0时,fx=0 可求x,然后结合fx= f-x,即可求解满足条件的x, 即当x ≤0时,xx-+11=0 可得x=—1;又f1= f-1,所以当fx=0时,x=±1 3当x >0时,根据偶函数性质fx= f-x=)(1)(1x x ---+=xx+-11例6 若fx=e x +ae -x 为偶函数,则fx-1<ee 12+的解集为A.2,+∞B.0,2C.-∞,2D.-∞,0∪2,+∞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及解答根据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先求出a 值,结合函数单调性的性质求解即可∵fx=e x +ae -x 为偶函数,∴f-x=e -x +ae x = fx= e x +ae -x ,∴a=1, ∴fx=e x +e -x 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则由fx-1<ee 12+=e+e 1, ∴ -1 <x-1<1, 求得 0 <x <2 故B 正确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根据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先求出a 值是解题关键 例7 函数fx=21xb a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 21=52,1确定函数fx 的解析式;2证明fx 在-1,1上为增函数;3解不等式f2x-1+ fx <0考点 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及解答(1) 因为fx 为-1,1上的奇函数,所以f0=0,可得b=0,由f 21=52,所以2)21(121+a=52,得出a=1,所以fx= 21x x + (2) 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即可证明任取-1 <x 1<x 2<1,fx 1—fx 2=2111x x +—2221x x +=)1)(1()1)((22212121x x x x x x ++--因为-1 <x 1<x 2<1,所以x 1-x 2<0,1—x 1x 2>0,所以fx 1—fx 2 <0, 得出fx 1 <fx 2,即fx 在-1,1上为增函数(3)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可去掉不等式中的符号“f ”,再考虑到定义域可得一不等式组,解出即可:f2x-1+ fx= <0,f2x-1 <—fx,由于fx 为奇函数,所以f2x-1 <f —x,因为fx 在-1,1上为增函数,所以2x-1<—x 错误!, 因为-1 <2x-1<1错误!,-1 <x <1错误!,联立错误!错误!错误!得0 < x <31,所以解不等式f2x-1+ fx <0的解集为0,31 点评 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及抽象不等式的求解,定义是解决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常用方法,而抽象不等式常利用性质转化为具体不等式处理;例8 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 在0,+∞上是增函数, 又f-3=0,则不等式x fx <0的解集为 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专题综合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及解答 易判断fx 在-∞,0上的单调性及fx 图像所过特殊点,作出fx 草图,根据图像可解不等式; 解:∵ fx 在R 上是奇函数,且fx 在0,+∞上是增函数,∴ fx 在-∞,0上也是增函数,由f-3=0,可得- f3=0,即f3=0,由f-0=-f0,得f0=0 作出fx 的草图,如图所示:由图像得:x fx <0⇔⎩⎨⎧〈〉0)(0x f x 或⎩⎨⎧〉〈0)(0x f x ⇔0﹤x ﹤3或-3﹤x ﹤0,∴ x fx <0的解集为:-3,0∪0,3,故答案为:-3,0∪0,3点评 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综合应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灵活作出函数的草图是解题关键; 例9 已知fx+1的定义域为-2,3,则f2x+1的定义域为抽象函数定义域求法总结:1函数y=fgx 的定义域是a,b,求fx 的定义域:利用a <x <b,求得gx 的范围就是fx 的定义域;2函数y=fx 的定义域是a,b,求y=fgx 的定义域:利用a <gx <b,求得x 的范围就是y=fgx 的定义域;考点 函数定义域极其求法分析及解答 由fx+1的定义域为-2,3,求出 fx 的定义域,再由2x+1在函数fx 的定义域内求解x 的取值集合,得到函数f2x+1的定义域;解:由fx+1的定义域是-2,3,得-1≤x+1≤4 ;再由-1≤2x+1≤4 0≤x ≤25 ∴ f2x+1的定义域是0,25,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给出函数fgx 的定义域是a,b,求函数fx 的定义域,就是求x ∈a,b 内的gx 的值域;给出函数fx 的定义域是a,b,只需由a <gx <b,求解x 的取值集合即可; 例10 已知函数fx=x 7+ax 5+bx-5,且f-3= 5,则f3=A. -15B. 15 考点 函数的值;奇函数分析及解答 令gx= x 75当时,函数图像如图,由图知:只有当时,函数的图像在x 轴上方,即时,因为函数收偶函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所以时,函数的图像在x 轴上方时,只有则不等式的解集为故选D 18、如果函数fx=x2+2a-1x+2在区间-∞,4行单调递减,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3 ≧-3 ≦5 ≧519、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实数a,b,总有ba b f a f --)()(>0成立,则必有_______ A. )(x f 在R 上是增函数 B. )(x f 在R 上是减函数 C.函数)(x f 是先增加,后减少 D.函数)(x f 是先减少,后增加解: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在定义域上任取x 1,x 2∈R,且x 1<x 2,因为ba b f a f --)()(>0 所以fa-fb<0,所以)(x f 在R 上是增函数;20、对于定义域R 上的函数fx,有下列命题:1若fx 满足f2>f1,则fx 在R 上时减函数;2若fx 满足f-2=f2,则函数fx 不是奇函数;3若函数f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区间0,+∞也是减函数,则fx在R 上也是减函数;4若fx 满足f-2=f2,则函数fx 不是偶函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1、函数fx=x ∣x-2∣,1求作函数Y=fx 的图象;2写出函数fx 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在各区间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不必证明3已知fx=1,求x 的值22、函数F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x ≧0 时,fx=x2-x,1画出函数fx 的图象不列表;2求函数fx的解析式;3讨论方程fx-k=0的根的情况23、已知fx 的定义域为-2,3,则f2x-1的定义域为A.0,5/2B.-4,4C.-5,5D.-3,724、已知函数⎪⎩⎪⎨⎧〉-≤++=)0(10)0(63)(2x x x x a x f 且fa=10,则a= 或125、已知函数fx=x7+ax 5+bx-5,则f3=26、若函数fx=4x 2-kx-8在区间5,8上是单调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A.-∞,0B.40,64C.- ∞,40∪64,+∞D.64,+ ∞27、已知二次函数fx=x 2+x+aa>0,若fm<0,则fm+1的值为A.正数B.负数C.零D.符号与a 有关 28、函数fx=∣x 2-2x ∣-m 有两个零点,m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29、已知函数fx 和gx 均为奇函数,hx=afx+bgx+2,在区间0,+∞有最大值5,那么hx 在区间0,+∞的最小值为________30、对于每个实数x,设fx 取y=x+1,y=2x+1,y=-2x 三个函数中的最大值,用分段函数的形式写出fx 的解析式,求出fx 的最小值由方程组y=x+1,y=2x+1,解得x=0,y=1,得到交点A0,1;由方程组y=x+1,y=-2x,解得x=-1/3,y=2/3,得到交点B-1/3,2/3;由方程组y=2x+1,y=-2x,解得x=-1/4,y=1/2,得到交点C-1/4,1/2.由图像容易看出:1x <-1/3时,三直线的最大值是y=-2x,所以在此时fx=-2x;2-1/3≤x ≤0时,三直线的最大值是y=x+1,所以此时的fx=x+1;3x >0时,三直线中最大值是y=2x+1,所以此时的fx=2x+1.所以fx=-2x ;x <-1/3,x+1;-1/3≤x ≤0,2x+1.x >01考察函数的图像由射线—线段—射线组成的折线可以看出函数的最小值是x=1/3时的y=2/3.31、已知函数fx=x 2+ax+3,1当X ∈R 时,f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2当X ∈-2,2时,f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3若对一切a ∈-3,3,不等式fx ≥a 恒成立,那么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fx ≥a 即x 2+ax+3-a ≥0,要使x ∈R 时,x 2+ax+3-a ≥0恒成立,应有△=a 2-43-a ≤0,即a 2+4a-12≤0,解得-6≤a ≤2;2当x ∈-2,2时,令gx=x 2+ax+3-a,当x ∈-2,2时,fx ≥a 恒成立,转化为gx min ≥a,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2≤-2,即a ≥4时,gx 在-2,2上是增函数,∴gx 在-2,2上的最小值为g-2=7-3a,∴a ≤4 7-3a ≥0,解得a 无解②当-a/2≥-2,即a ≤4时,gx 在-2,2上是递减函数,∴gx 在-2,2上的最小值为g2=7+a,∴a ≤-4 7+a ≥0 解得-7≤a ≤-4③当-2<a/2<2时,即-4<a <4时,gx 在-2,2上的最小值为34)2(22+--=a a a g ⇒ ⇒⎪⎩⎪⎨⎧〈〈-+-4434a -2a a -4<a ≤2,解得-4<a ≤2,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7≤a ≤2;3不等式fx ≥a 即x 2+ax+3-a ≥0.令ha=x-1a+x 2+3,要使ha ≥0在-3,3上恒成立,只需⎩⎨⎧≥≥-0)3(0)3(h h 即⎩⎨⎧≥+≥+-030632x x x x 解得:x ≥0或x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
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b,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622303b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①×2-②得 32338-≤≤-b ④ ③+④得 .343)3(310,34333310≤≤≤+≤f b a 即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xax x f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
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22)2()1(b a f b a f , 解得:)],2()1(2[32)],1()2(2[31f f b f f a -=-=).1(95)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337)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
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不存在)D (18)C (8)B (449)A (-思路分析 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449)43(42)(22)(1212)1()1(222222--=++--+=+-++-=-+-∴k βααββαββααβα有的学生一看到449-,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
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
如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0)6k (4k 42≥+-=∆ ⇒.3k 2k ≥-≤或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 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 已知(x+2)2+y 24=1, 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 由已知得 y 2=-4x 2-16x -12,因此 x 2+y 2=-3x 2-16x -12=-3(x+38)2+328, ∴当x=-83 时,x 2+y 2有最大值283 ,即x 2+y 2的取值范围是(-∞, 283 ]。
分析 没有注意x 的取值范围要受已知条件的限制,丢掉了最小值。
事实上,由于(x+2)2+y 24=1 ⇒ (x+2)2=1-y 24≤1 ⇒ -3≤x ≤-1,从而当x=-1时x 2+y 2有最小值1。
∴ x 2+y 2的取值范围是[1,283]。
注意有界性:偶次方x 2≥0,三角函数-1≤sinx ≤1,指数函数a x>0,圆锥曲线有界性等。
●忽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3】已知:a>0 , b>0 , a+b=1,求(a+ 1a )2+(b+ 1b)2的最小值。
错解 (a+a 1)2+(b+b 1)2=a 2+b 2+21a +21b +4≥2ab+ab 2+4≥4ab ab 1•+4=8,∴(a+a 1)2+(b+b1)2的最小值是8. 分析 上面的解答中,两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a 2+b 2≥2ab ,第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21,第二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ab1,显然,这两个条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
因此,8不是最小值。
事实上,原式= a 2+b 2+21a +21b +4=( a 2+b 2)+(21a +21b )+4=[(a+b)2-2ab]+[(a 1+b 1)2-ab2]+4= (1-2ab)(1+221ba )+4, 由ab ≤(2b a +)2=41 得:1-2ab ≥1-21=21, 且221b a ≥16,1+221b a ≥17, ∴原式≥21×17+4=225 (当且仅当a=b=21时,等号成立),∴(a + a 1)2 + (b + b1)2的最小值是252 。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例4】(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n S ,求.n a错误解法 .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 错误分析 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公式1--=n n n S S a 成立的条件是。
因此在运用1--=n n n S S a 时,必须检验1=n 时的情形。
即:⎩⎨⎧∈≥==),2()1(1N n n S n S a nn 。
(2)实数a 为何值时,圆012222=-+-+a ax y x 与抛物线x y 212=有两个公共点。
错误解法 将圆012222=-+-+a ax y x 与抛物线 x y 212=联立,消去y , 得 ).0(01)212(22≥=-+--x a x a x ①因为有两个公共点,所以方程①有两个相等正根,得⎪⎪⎩⎪⎪⎨⎧>->-=∆.01021202a a , 解之得.817=a 错误分析 (如图2-2-1;2-2-2)显然,当0=a 时,圆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
要使圆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①有一正根、一负根;或有两个相等正根。
当方程①有一正根、一负根时,得⎩⎨⎧<->∆.0102a 解之,得.11<<-ax y O 图2-2x y O 图2-2因此,当817=a 或11<<-a 时,圆012222=-+-+a ax y x 与抛物线x y 212=有两个公共点。
思考题:实数a 为何值时,圆012222=-+-+a ax y x 与抛物线x y 212=, (1)有一个公共点;(2)有三个公共点;(3)有四个公共点;(4)没有公共点。
●以偏概全,导致错误以偏概全是指思考不全面,遗漏特殊情况,致使解答不完全,不能给出问题的全部答案,从而表现出思维的不严密性。
【例5】(1)设等比数列{}n a 的全n 项和为n S .若9632S S S =+,求数列的公比q .错误解法 ,2963S S S =+ q q a q q a q q a --⋅=--+--∴1)1(21)1(1)1(916131,.012(363)=整理得--q q q1q 24q ,0)1q )(1q 2(.01q q 20q 33336=-=∴=-+∴=--≠或得方程由。
错误分析 在错解中,由qq a q q a q q a --⋅=--+--1)1(21)1(1)1(916131,01q q 2(q 363)=整理得--时,应有1q 0a 1≠≠和。
在等比数列中,01≠a 是显然的,但公比q 完全可能为1,因此,在解题时应先讨论公比1=q 的情况,再在1≠q 的情况下,对式子进行整理变形。
正确解法 若1=q ,则有.9,6,3191613a S a S a S ===但01≠a ,即得,2963S S S ≠+与题设矛盾,故1≠q .又依题意 963S 2S S =+ ⇒ qq a q q a q q a --⋅=--+--1)1(21)1(1)1(916131 ⇒01q q 2(q 363)=--,即,0)1)(12(33=-+q q 因为1≠q ,所以,013≠-q 所以.0123=+q 解得 .243-=q 说明 此题为1996年全国高考文史类数学试题第(21)题,不少考生的解法同错误解法,根据评分标准而痛失2分。
(2)求过点)1,0(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x y 22=仅有一个交点。
错误解法 设所求的过点)1,0(的直线为1+=kx y ,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为⎩⎨⎧=+=xy kx y 212,消去y 得.02)1(2=-+x kx 整理得 .01)22(22=+-+x k x k 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0=∆∴解得∴=.21k 所求直线为.121+=x y 错误分析 此处解法共有三处错误:第一,设所求直线为1+=kx y 时,没有考虑0=k 与斜率不存在的情形,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该直线的斜率是存在的,且不为零,这是不严密的。
第二,题中要求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它包含相交和相切两种情况,而上述解法没有考虑相切的情况,只考虑相交的情况。
原因是对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和“只有一个交点”的关系理解不透。
第三,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后得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要考虑它的判别式,所以它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即,0≠k 而上述解法没作考虑,表现出思维不严密。
正确解法 ①当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即直线垂直x 轴,因为过点)1,0(,所以,0=x 即y 轴,它正好与抛物线x y 22=相切。
②当所求直线斜率为零时,直线为y = 1平行x 轴,它正好与抛物线x y 22=只有一个交点。
③一般地,设所求的过点)1,0(的直线为1+=kx y )0(≠k ,则⎩⎨⎧=+=xy kx y 212,∴.01)22(22=+-+x k x k 令,0=∆解得k = 12,∴ 所求直线为.121+=x y综上,满足条件的直线为:.121,0,1+===x y x y《章节易错训练题》1、已知集合M = {直线} ,N = {圆} ,则M ∩N 中元素个数是 A(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A) 0 (B) 0或1 (C) 0或2 (D) 0或1或22、已知A = {}x | x 2+ tx + 1 = 0 ,若A ∩R *= Φ ,则实数t 集合T = ___。
{}2t t ->(空集)3、如果kx 2+2kx -(k+2)<0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C(等号)(A) -1≤k ≤0 (B) -1≤k<0 (C) -1<k ≤0 (D) -1<k<0 4、命题:1A x -<3,命题:(2)()B x x a ++<0,若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C(等号)(A )(4,)+∞ (B )[)4,+∞ (C )(,4)-∞- (D )(],4-∞- 5、若不等式x 2-log a x<0在(0, 12 )内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等号)(A) [116,1) (B) (1, + ∞) (C) (116 ,1) (D) (12,1)∪(1,2)6、若不等式(-1)na < 2 + (-1)n + 1n对于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等号) (A) [-2,32)(B) (-2,32)(C) [-3,32)(D) (-3,32) 7、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f x 满足:(1)1f =;当0x <时,()0f x <;对于任意的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