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与道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新闻最早出处为网络恶搞帖子,后来变成评论 题材继而被当作新闻转载,联合早报、文汇报、 凤凰网等均有刊载。由于诸多网站已经删文处理, 此处仅以尚留存的11月28日人民网的内容为例分 析。该处文章“来源”写着“新华网发展论坛”, 论坛的帖子本来不是新闻,也谈不上“假新闻”, 但是人民网以新闻频道进行转载,便使他人误解 为新闻,这是一种低级的技术过错,稍加注意便 不会造成,也就是我们说的“重大过失”。
对于新闻内容,如果网站依托报刊社提供稿件, 对于新闻内容,如果网站依托报刊社提供稿件,则由纸媒体负责 审查稿件并对存有疑问的稿件与记者沟通, 审查稿件并对存有疑问的稿件与记者沟通,核实消息来源以及采访过 经过这一级审核之后,稿件将传给报刊社新闻总监接受再次审核。 程,经过这一级审核之后,稿件将传给报刊社新闻总监接受再次审核。 如遇到批评类报道,除经过前两级审核之外, 如遇到批评类报道,除经过前两级审核之外,稿件还要通过总编辑审 而对于网络内容的重头——转载内容,如果是可能产生轰动效应 转载内容, 核。而对于网络内容的重头 转载内容 或突发的重大社会新闻,网站值班主编会上报网站新闻总监进行把关, 或突发的重大社会新闻,网站值班主编会上报网站新闻总监进行把关, 其他新闻大多普通编辑可以直接编发。 其他新闻大多普通编辑可以直接编发。 据了解,对于新闻内容的发布,网站一般都会有相应的采编审核机制, 据了解,对于新闻内容的发布,网站一般都会有相应的采编审核机制, 比如,时政类内容需要经过二至三审。 比如,时政类内容需要经过二至三审。但由于内容更新要体现网络的 快捷和时效性,一般的非时政类新闻普通编辑可以直接审核编发, 快捷和时效性,一般的非时政类新闻普通编辑可以直接审核编发,因 社会新闻的把关在网站更加薄弱。对此,一些业界专家表示, 此,社会新闻的把关在网站更加薄弱。对此,一些业界专家表示,网 站如何在审核过程与时效性间找到平衡点很关键, 站如何在审核过程与时效性间找到平衡点很关键,这也是网站在发展 中需要不断总结的。 中需要不断总结的。虚假新闻的出现反映出包括网站在内所有媒体的 一种错误思维模式, 一种错误思维模式,即付出很多工作可能到头来审查出的虚假新闻只 是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因此渐渐放松了警惕性, 是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因此渐渐放松了警惕性,但这种错误思维无 形中也为虚假新闻传播埋下了隐患。 形中也为虚假新闻传播埋下了隐患。
让我们再回到“白领工资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中。队伍建设和 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也是近年来新闻媒体接二连三出现恶性假新闻 事件的一个关键原因。人聘进来之后究竟该如何管理、如何培养才 是新闻媒体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不是能写、能采访就可以了, 用人单位必须首先想一想,你聘用的这个人出去采访能不能代表你 这个媒体,会不会影响你这个媒体的形象。因此说,媒体必须在用 人、管人、育人方面多下些功夫。” 目前,很多招聘来的记者都是不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由于非正式 员工的身份,使得他们没有忠实地为这个媒体服务的思想,媒体不 对他负责,他也不会对媒体负责,双方的责任感都很低,假新闻做 了就做了,他可以随时走人,这无疑给报道的真实带来隐患。 目前部分媒体的考核机制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它不仅不能很好 地激励记者多出精品,还逼得一些记者为完成发稿量把网上的东西 东拼西凑,更有甚者还会道听途说、笔下生花,炮制假新闻。“新 闻报道不是文艺创作,不能凭借合理想象。”李存厚坦言,实施绩 效考核、从严格管理是对的,但不能仅仅发展成一种单纯的、粗放 型的考核办法。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媒体的稿件审核制度一般都能够有效遏制导向偏差的 稿件外流,但在社会新闻方面,要想真正杜绝虚假新闻却并不容易。 据了解,目前一些媒体每周都会召开编前会,大报、子报均须上报选题, 有些把握不准的内容,要在编前会上进行讨论,多方把关,稿件在使用时还会 进行逐级三审制。但由于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很多内容无 法实现逐一研究讨论。在遇到疑问时,审稿人多数情况也只是和记者进行口头 核实,而这就为报道的真实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李存厚认为,审稿的一 些环节出现疏漏,致使审稿人把关不严,审核机制没有真正深入新闻内部、落 到实处也是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对此,一些业界人士表示,作为把关者必须时刻敲响警钟,面对疑问冷静 处理,将审核落到实处,不能把时效性简单地放在首位,更不能为图省事而抛 开制度放弃深入核查。此外,尹韵公表示,新闻更正制度的落实也有待进一步 加强。“任何工业产品的质量都好检查,出了问题还有召回制度。相比较之下, 新闻单位生产的内容产品的质量是最不好检查的,新闻产品发出去了也没有召 回制度,就是已有的更正制度力度也非常小,再加上新闻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 因此,要挽回假新闻花一分力气产生的恶劣影响,至少需要费十分力气才能抵 消。” “惩罚力度不够也使得造假者无所顾忌,有了可乘之机。”尹韵公介绍说, 美国有句俚语是“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逃避的”,是说只要发现谁有偷税漏 税行为,就会立即对其实施重罚,有时甚至会罚得当事人倾家荡产,从这一点 来看,重罚往往会使得违规者在下手时有所顾忌;在日本,如果一个人在一家 媒体违反了游戏规则,绝对不会有另一家媒体接受他,他会遭到整个行业的拒 绝。 “但在中国,我们却做不到这一点。”尹韵公表示,尽管早在几年前,新 闻出版总署就针对虚假新闻专门出台了一项惩处假新闻制造者的规定。但由于 惩罚力度不大,规定不具体且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被惩处的造假者非常少。即 便假新闻被揭露,除了媒体曝光、扣发稿酬或暂时封杀外,对假新闻的作者、 编辑以及媒体领导人往往没有实质性的惩处。有的造假者被这家媒体解雇了, 很快又会被另一家媒体聘用。
任的编辑没有抱着负责任的心态好好审查新闻来源和新闻的真实性,完全的
我国《宪法》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规 定…….而由国家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这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方向,是我国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方针……一切 违背这个方向的新闻报道都是错误的。” ①而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 年全国主要城市 白领工资标准这一假新闻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有悖于新闻从业 白领工资标准 者职业道德的 ,听风就是雨”这样的主观错误尤其不能发生在新闻 的传承者身上 在这些新兴媒体造成的诸多传播失实中,有很多或许就是源于一 个玩笑,而当传播由点到线再变成面,这个玩笑可能就会被误认为 事实加以传播,进而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新闻冷漠,它是指新闻界对自身应负责任的故意放弃,其中最为 严重的就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漠视。”②有人说,媒体假新闻事件不 应该被无限的放大甚至被上升到道德谴责的地步,只是群众事件无 小事,媒体没有高人一等的造假豁免权,亦应对自己失实负责。尚 且记得《蝴蝶效应》开篇有这么一句话,“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 翅的小事,能够引起横扫整个地球的风暴。”在这个以传媒引导世 界的时代,媒体每一个微小的信息报道都可能对受众产生相当程度 的影响。 ①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P30 ②高平平黄富峰著,《传播与道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P17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什么会产生虚假新闻,因为它有市场。”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 存厚分析说,激烈的媒介竞争是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新闻事业得到蓬 勃发展,各种媒体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为了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争抢独家报道和首发权,以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收听率以及更多的 发行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看得很轻, 往往不管那些精彩的“新闻”是否准确可靠,有没有经过认真核实, 会不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就着急抢先发表,有些媒体的记者甚至捕 风捉影、道听途说,凭空捏造新闻。 这次 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的假新闻就是由于一些不负责 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凭空捏造的一责假新闻。
对于新闻内容,如果网站依托报刊社提供稿件, 对于新闻内容,如果网站依托报刊社提供稿件,则由纸媒体负责 审查稿件并对存有疑问的稿件与记者沟通, 审查稿件并对存有疑问的稿件与记者沟通,核实消息来源以及采访过 经过这一级审核之后,稿件将传给报刊社新闻总监接受再次审核。 程,经过这一级审核之后,稿件将传给报刊社新闻总监接受再次审核。 如遇到批评类报道,除经过前两级审核之外, 如遇到批评类报道,除经过前两级审核之外,稿件还要通过总编辑审 而对于网络内容的重头——转载内容,如果是可能产生轰动效应 转载内容, 核。而对于网络内容的重头 转载内容 或突发的重大社会新闻,网站值班主编会上报网站新闻总监进行把关, 或突发的重大社会新闻,网站值班主编会上报网站新闻总监进行把关, 其他新闻大多普通编辑可以直接编发。 其他新闻大多普通编辑可以直接编发。 据了解,对于新闻内容的发布,网站一般都会有相应的采编审核机制, 据了解,对于新闻内容的发布,网站一般都会有相应的采编审核机制, 比如,时政类内容需要经过二至三审。 比如,时政类内容需要经过二至三审。但由于内容更新要体现网络的 快捷和时效性,一般的非时政类新闻普通编辑可以直接审核编发, 快捷和时效性,一般的非时政类新闻普通编辑可以直接审核编发,因 社会新闻的把关在网站更加薄弱。对此,一些业界专家表示, 此,社会新闻的把关在网站更加薄弱。对此,一些业界专家表示,网 站如何在审核过程与时效性间找到平衡点很关键, 站如何在审核过程与时效性间找到平衡点很关键,这也是网站在发展 中需要不断总结的。 中需要不断总结的。虚假新闻的出现反映出包括网站在内所有媒体的 一种错误思维模式, 一种错误思维模式,即付出很多工作可能到头来审查出的虚假新闻只 是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因此渐渐放松了警惕性, 是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因此渐渐放松了警惕性,但这种错误思维无 形中也为虚假新闻传播埋下了隐患。 形中也为虚假新闻传播埋下了隐患。
让我们再回到“白领工资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中。队伍建设和 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也是近年来新闻媒体接二连三出现恶性假新闻 事件的一个关键原因。人聘进来之后究竟该如何管理、如何培养才 是新闻媒体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不是能写、能采访就可以了, 用人单位必须首先想一想,你聘用的这个人出去采访能不能代表你 这个媒体,会不会影响你这个媒体的形象。因此说,媒体必须在用 人、管人、育人方面多下些功夫。” 目前,很多招聘来的记者都是不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由于非正式 员工的身份,使得他们没有忠实地为这个媒体服务的思想,媒体不 对他负责,他也不会对媒体负责,双方的责任感都很低,假新闻做 了就做了,他可以随时走人,这无疑给报道的真实带来隐患。 目前部分媒体的考核机制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它不仅不能很好 地激励记者多出精品,还逼得一些记者为完成发稿量把网上的东西 东拼西凑,更有甚者还会道听途说、笔下生花,炮制假新闻。“新 闻报道不是文艺创作,不能凭借合理想象。”李存厚坦言,实施绩 效考核、从严格管理是对的,但不能仅仅发展成一种单纯的、粗放 型的考核办法。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媒体的稿件审核制度一般都能够有效遏制导向偏差的 稿件外流,但在社会新闻方面,要想真正杜绝虚假新闻却并不容易。 据了解,目前一些媒体每周都会召开编前会,大报、子报均须上报选题, 有些把握不准的内容,要在编前会上进行讨论,多方把关,稿件在使用时还会 进行逐级三审制。但由于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很多内容无 法实现逐一研究讨论。在遇到疑问时,审稿人多数情况也只是和记者进行口头 核实,而这就为报道的真实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李存厚认为,审稿的一 些环节出现疏漏,致使审稿人把关不严,审核机制没有真正深入新闻内部、落 到实处也是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对此,一些业界人士表示,作为把关者必须时刻敲响警钟,面对疑问冷静 处理,将审核落到实处,不能把时效性简单地放在首位,更不能为图省事而抛 开制度放弃深入核查。此外,尹韵公表示,新闻更正制度的落实也有待进一步 加强。“任何工业产品的质量都好检查,出了问题还有召回制度。相比较之下, 新闻单位生产的内容产品的质量是最不好检查的,新闻产品发出去了也没有召 回制度,就是已有的更正制度力度也非常小,再加上新闻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 因此,要挽回假新闻花一分力气产生的恶劣影响,至少需要费十分力气才能抵 消。” “惩罚力度不够也使得造假者无所顾忌,有了可乘之机。”尹韵公介绍说, 美国有句俚语是“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逃避的”,是说只要发现谁有偷税漏 税行为,就会立即对其实施重罚,有时甚至会罚得当事人倾家荡产,从这一点 来看,重罚往往会使得违规者在下手时有所顾忌;在日本,如果一个人在一家 媒体违反了游戏规则,绝对不会有另一家媒体接受他,他会遭到整个行业的拒 绝。 “但在中国,我们却做不到这一点。”尹韵公表示,尽管早在几年前,新 闻出版总署就针对虚假新闻专门出台了一项惩处假新闻制造者的规定。但由于 惩罚力度不大,规定不具体且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被惩处的造假者非常少。即 便假新闻被揭露,除了媒体曝光、扣发稿酬或暂时封杀外,对假新闻的作者、 编辑以及媒体领导人往往没有实质性的惩处。有的造假者被这家媒体解雇了, 很快又会被另一家媒体聘用。
任的编辑没有抱着负责任的心态好好审查新闻来源和新闻的真实性,完全的
我国《宪法》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规 定…….而由国家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这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方向,是我国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方针……一切 违背这个方向的新闻报道都是错误的。” ①而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 年全国主要城市 白领工资标准这一假新闻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有悖于新闻从业 白领工资标准 者职业道德的 ,听风就是雨”这样的主观错误尤其不能发生在新闻 的传承者身上 在这些新兴媒体造成的诸多传播失实中,有很多或许就是源于一 个玩笑,而当传播由点到线再变成面,这个玩笑可能就会被误认为 事实加以传播,进而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新闻冷漠,它是指新闻界对自身应负责任的故意放弃,其中最为 严重的就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漠视。”②有人说,媒体假新闻事件不 应该被无限的放大甚至被上升到道德谴责的地步,只是群众事件无 小事,媒体没有高人一等的造假豁免权,亦应对自己失实负责。尚 且记得《蝴蝶效应》开篇有这么一句话,“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 翅的小事,能够引起横扫整个地球的风暴。”在这个以传媒引导世 界的时代,媒体每一个微小的信息报道都可能对受众产生相当程度 的影响。 ①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P30 ②高平平黄富峰著,《传播与道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P17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什么会产生虚假新闻,因为它有市场。”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 存厚分析说,激烈的媒介竞争是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新闻事业得到蓬 勃发展,各种媒体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为了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争抢独家报道和首发权,以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收听率以及更多的 发行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看得很轻, 往往不管那些精彩的“新闻”是否准确可靠,有没有经过认真核实, 会不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就着急抢先发表,有些媒体的记者甚至捕 风捉影、道听途说,凭空捏造新闻。 这次 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的假新闻就是由于一些不负责 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 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凭空捏造的一责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