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土地税收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讲义一、土地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土地经济学,简单来说,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用、配置以及相关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税收政策,以及土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等。
二、土地的特性与经济价值土地具有多种特性。
首先,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等。
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土地无法像其他商品那样随意移动,这也使得土地的利用具有很强的区位依赖性。
面积的有限性则意味着土地资源是稀缺的,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
质量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块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适宜性和价值有所不同。
土地的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土地的用途多样性以及土地资产的增值性等方面。
土地的供给相对缺乏弹性,而需求则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
土地的用途多样性使得同一地块可以有多种利用方式,但其最优用途往往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土地的自身条件。
土地资产的增值性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增加和基础设施改善等因素导致的。
土地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农业领域,土地是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其价值取决于土地的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
在城市中,土地是工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其价值受到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三、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它包括土地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土地的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的市场。
在我国,国有土地的出让主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
这一市场的运行对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政府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的二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市场。
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反映了土地资源的流转效率和利用效率。
土地市场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地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金融政策、人口流动等。
土地经济学第三编答案
土地经济学第三编答案名词解释1.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和接触点,是土地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土地市场可以依交易的权利类型、交易方式、土地区位、用地类别等不同分为各个特定的市场,如土地所有权市场、土地使用权市场、租赁市场、城镇土地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工业用地市场、住宅用地市场等。
2.土地供给土地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这是一种有效供给。
3.土地需求土地需求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被购买或租出的数量。
土地需求即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4.土地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称为土地的自然供给。
为此,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经被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无弹性的。
5.土地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个变量。
6.地租地租是出租土地获得的经济报酬,或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使用者索取的经济代价。
但就其经济关系的本质来说,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7.垄断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组,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
8.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9.级差地租资本主义极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所以称为极差地租。
土地税收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税制及 其改革
一、现行土地税制 目前,我国直接将房产和地产作为征 税对象的税种,包括土地增值税、城镇土 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等, 共有 14 种税收。以下按 4 个税类分别予以 简介。
(一)所得税类
1.农业税 2.农业特产税 3.牧业税 4.企业所得税中的土地税33% 5.个人所得税中的土地税20%
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缴纳具有强制性 2.税收的征收具有无偿性 3.税收的数额具有固定性 在现代税收理论中,特别关注的 是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税收的合理 负担、税负的转嫁等问题。
税收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
(1)税收经济效率,指尽可能保持税收中性(不 扭曲各个经济主体在生产、投资、消费中的决 策行为),降低税收的额外负担,从而使税收 有利于经济的有效运行;
第十四章 土地税收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地税制及其改革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一、税收的基本原理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点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按预定的标准强制性地从个人和企业向国 家财政的资源转移。 税收不仅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而且日益 成为国家干预或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 工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不可缺少 的经济手段。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税率,指应征税额占征税对象的比例。税率是计 算税额的尺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直接 关系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税率一 般有四种: (1) 比例税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 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2) 累进税率:按征税对 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 额越大,税率越高; (3) 累退税率:与累进税率 相反,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低; (4) 定额 税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税额。
第十章 土地税 《中国税收》PPT课件
第二节 土地增值税
• 四、税收优惠
• 1.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 地增值税。
• 2.对转让旧房作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改造安置住房房源,增值 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人; • (4)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共有各方分别为纳东税北财人经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 二、征税对象、纳税人与纳税义务发 生时间
(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纳税人新征收的土地
• 2.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
• 3.纳税人购置、出租、出借房屋用地
• 4.纳税人因土地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城镇
合作建房出售;(10)纳税人将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
、联营;(11)纳税人代他人建房;(12)房地产的重新
评估。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节 土地增值税
• 二、征税对象、纳税人与纳税义务发 生时间
(二)纳税人
•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属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 个人。
• (2)文化事业的优惠。
• (3)公共用地优惠。
• 2.居民生活优惠
• (1)安全防范用地优惠。
• (2)个人出租住房优惠。
• 3.困难性优惠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 四、税收优惠
(三)政治性优惠 •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 由财政部门拨款的事业单位自用的土地,
• 2.土地增值税的类型
• (3)全额土地增值税与超额土地增值税
土地经济学第七章 土地税收ppt课件
表7-1 地租、地税、土地费的差别
内容 项目 涉及双方
依据
地租
土地所有者与使 用者
土地所有权
地税
国家与土地所有 者或土地使用者
国家政权
土地费
服务的提供者与享 受者
服务协议
相互关系
第七章 土地税收
【内容提要】本章在介绍税收的一般原理基础上,对 土地税收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功能进行了阐述; 全面介绍了中国土地税收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我国 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土地税制以及国外的土地税收制 度。
【重点】1、地租、地税、地费关系界定 2、我国现行土地税制的发展和国外土地税 收制度的建设
【难点】税制及其构成
二、中国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建设
(二)农地税制 1、农业税(已取消)
概念:是国家向一切从事农林牧渔生产取得 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农业用地 的土地税是由农业税来体现的。
征收对象:征税范围内的农业收入 计税依据:常年产量 税制:比例税制
二、中国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建设
2、耕地占用税
二、中国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建设
(四)契税
①概念: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 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 一种财产税。
②特点:属于财产转移税;由财产承受人缴纳 ③征税对象:是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属转移
的土地和房屋。 ④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幅度为3%~5%。 ⑤计税依据:按交易的不同情况确定 ⑥契税的减免:
概念: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 种税。属于资源税。
征税对象:是占用耕地的行为。占用耕 地者为纳税人。
实行定额税率,占用耕地面积为计税依 据。
第七章 土地税收.
第七章 土地税收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第二节 中国土地税制 第三节 中国港台地区现行土地税制
1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一、税收的一般原理 (一) 税收的概按预定 的标 准强制性地从个人和企业向国家财政的资源转移。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二)税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二)土地税收的特点 土地税制以土地制度为基础。土地税的本质是财
产税、收益税或所得税。所谓财产税, 是指凡公民所 有的财产,其价值达到某一数额以上,政府就要依法征 收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公用,不论所有人是否从利用这些 财产中获得收益。
3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四、土地税收的功能
(一) 防止地价上涨过快,抑制土地投机 (二) 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三)调节土地收益分配, 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 (四)保障财政收入,筹集公共设施建设资金
税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由其授权的行政机关 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 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二、土地税收的概念及特点
(一) 土地税收的概念 土地税收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 , 凭借其政
治权力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地、强 制地、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土地税收原理与制度.pptx
2)劳务补偿型费用 它是指对自然资源,如荒滩、旷野没有进 行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开发,例如平整土地作为停 车场、露天仓库、集贸市场等等的劳务费用的补 偿。如摊位费、停车费、以及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收取的各种费用。
3)工本补偿型费用
它是指为了加强
土地的管理,建立各种地籍档案,需要发给土地使用
者各种各样的证明、证件,印制这些证件的费用需要
§12 土地税收 §12.1 土地税收原理
一、税收的一般原理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依靠法律强制手 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形式。
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纳税?
❖ 1、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
服务与被 服务
1)保护公民人身及财产安全,保护公民不受 无端侵扰;2)有广泛的自由和参与权,发达 的教育、文化及其设施等公共产品。
至于如何根据纳税人的经济状况来确定其 税负的份额,又有“利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两种主张。
从政府的服务中享 受的利益的多寡
财富:所得、 支出、财产
2、效率原则
1)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指税收应当有利于经济的有效运行。通过税收将 社会资源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若经济活动 因此受到干扰和阻碍,即形成税收的额外负担,若经 济活动因此而得到促进和发展,即形成税收的额外收 益。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而又额外收益最大,便是 税收效率的基本要求。
❖2、税制与公正的关系?
(二)税收的职能
1、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
——为国家筹集资金是税收首要的和基
本的职能
也可称为财政职能
2、调节经济的职能
也可称为经济职能——派生职能
单一税制
复合税制
不同税种 不同税率 累进税率 累退税率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土地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地问题。
2.土地:土地是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供给:一定时间内,厂商在一定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4.需求: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5.土地的自然供给: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后备土地资源)。
6.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和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7.土地报酬变化的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是递增,但当投入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一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
8.生产函数原理: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组合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用生产函数来反映。
9.土地利用(经营)集约度:每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多少。
10.土地整理: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11.土地利用经营规模: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2.期间配置: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配置,以保证人类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13.区间配置:资源的的空间分布,选择最佳的区位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
14.产业间配置: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旨在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各产业的发展。
15.区位论:又称立地论,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2.实质内涵〔四个层次〕:(1)土地首先是最根底的生态环境要素。
(2)土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人工环境和最根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3)土地作为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国土〞,又称“领土〞、“国土资源〞。
(4)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3.土地资源: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开展的物质根底和来源,它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和效劳,对人类社会开展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土地成为资产的根底。
4.土地资产: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5.土地的特性:(1) 自然特性(原始性、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不可搬动性、质量的差异性、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宜性、多用性〕〔2〕经济特性〔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农业用地和城乡建立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性、集约性、粗放性;土地投资效益的积累性和扩散性;土地和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及土地价值的二元性等。
〕〔3〕人文社会特性〔土地利用的社会性、土地社会经济位置的变动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6土地的功能:〔1〕生产功能〔2〕承载功能〔3〕可耕功能〔4〕资源功能〔5〕其他功能和用途:生态功能;土地用途及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资产积蓄及增值功能;景观功能7.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土地利用中的人及土地的关系〔2〕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及人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1.人地关系〔People and land relationship〕:泛指人及自然的关系。
2.人地关系的实质: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及自然界进展物质变换的关系。
3.人口经济问题的本质内涵:人类〔社会〕的生存及开展,只有而且必须首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劳动过程善待大自然,既保证人及自然界进展对等和协调的物质变换,又使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质量得以不断完善,以实现人及自然的和谐共处。
土地经济学考点总结
★土地: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自然特性: 位置的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经济特性: 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功能: 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名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 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 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另一个侧面)研究方法: 抽象思维、系统分析、微观与宏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土地利用: 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内容: ⑴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⑵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⑶编制土地利用规划;⑷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⑸土地保护基本原则: 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影响因素: (土地能否被利用及利用效率高低):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行政因素\社会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 表现出的作用不同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因素是第一因素, 提高后, 人类具备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较高能力,就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土地利用的方向与方式★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 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工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 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运输费用和劳动成本:原材料系数=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小于1, 设在产品中心消费区;大于1, 设在地方性原材料产区;等于1, 之间的任何一点劳动系数=劳动成本/地域重量★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 A城市规模大, 人流物流剧增, 公共设施不堪重负、工业布局、土地区位利用不合理、交通堵塞B从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调整开始, 借鉴城市布局原理, 优化城市空间各项用地, 特别是各功能区的组合关系。
第十九章土地税收
流转税类。它是以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流转额具体包括两种:一是商品流转额,它是指商 品交换的金额。对销售方来说,是销售收入额;对 购买方来说,是商品的采购金额。二是非商品流转 额,即各种劳务收入或者服务性业务收入的金额。
流转税类都具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即以商品流转额 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在生产经营及销售环 节征收,收入不受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而对价格 变化较为敏感。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个别实行定额 税率。计算税额简便,减轻税务负担。
税收分类是对税种的分类,它是根据每个税种构 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所 有的税种分成若干的类别。
当代世界各国大都实行由多种税组成的复合税制, 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现行的税收种类很多,名称 各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进 行多种形式的分类。
按征税对象进行分类,可将全部税种分为流转税 类、收益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 类和行为税类。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营业税、关税都属于这类税收。
收益税类也称为所得税类,它是以纳税人的各 种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所得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于有无收益和收益的 多少,而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征税 对象是纳税人的真实收入,属于直接税,不易 进行税负转嫁。容易受经济波动、企业管理水 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易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征管工作复杂,很容易出现偷逃税现象。
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课税后,经济体系除负 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例如,若对 污染企业课以轻税,对其他企业课以重税,就 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社会治理污染的费用增加, 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课税便会产生额外损 失。
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而额外收益最大,是税 收效率的基本要求。
当然,也有人提出税收中性原则。
第六章 土地税收与土地经济
第六章土地税收与土地经济第六章土地税收与土地经济429. 土地需求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为了维持其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需对土地需要的总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土地的需求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
原始社会土地仅作为人类的栖身之地;之后出现了农地、放牧地;再后出现了作坊用地、住宅用地。
随着生产力和工业的发展,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相继出现。
现代的用地有增无减,如旅游观光用地、疗养别墅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等等。
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有:①人口数量。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土地,人口数量越多,对土地的需求量就越大。
②土地产品的收益及其需求状况。
土地需求是一种原生需求,如果土地产品收益大或需求增加,则土地需求增加;反之,土地需求则减少。
③人民生活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不但对食品质量和品种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会增加住房和娱乐设施(如公园和风景区)方面的需求,从而增大土地需求的总量。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会减少对某一经济用途的土地的需求,如合成纤维的发展会减少植棉耕地的需求;另一方面,将会拓宽产业发展的范围,增加对土地的需求。
430. 土地供给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经济已经利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以及人类尚未利用和难以利用土地的总和。
土地供给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指地球所能提供给人类社会利用的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
它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数量固定不变,因而是无弹性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受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生产资源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全国可开垦的宜农荒地资源仅约3330多万公顷,其中40%-50%为天然草地,主要宜于种植牧草;另外16%-20%分布在南方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粮油;其余1330多万公顷如全部开垦,仅可得净耕地800万公顷。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
土地经济学-知识点1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类似宗地:宗地所在的区域特性以及影响地价因素与条件相同或者相似的土地。
3土地征用市场:是国家强制性的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并对农民集体实行一定积极补偿的行为。
4征用:为了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集体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地转给国家建设用地农民集体实行一定经济补偿的的行为。
5土地金融:是以土地抵押为担保的土地经济范畴融通等一切信用活动的总称。
6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利从土地所有者或其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地固定生物经济取得的部分土地税收收益的一。
7土地制度:狭义:土地所有使用及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与相应的土地法之权利制度上土地经济制度及土地法制权制度。
组成上分:土地所用制度土地收用制度土司管。
8土地所用制: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拥有的经济形势。
9土地使用制:对土地的使用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10土地管理制度:国家政权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国家或某一区域的土地红火过上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手段的综合11土地所有权:又叫土地权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1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10土地租赁权:土地承担人有占有使用土地并获得收益的权利13土地抵押权:是土地受押权人对抵押的土地所享有的权利14地役权: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为其所阻力的土地所设的权利15地上权:在其他人土地上设立建筑物工作物等的权利16土地发展权:变更土地是使用性质的权利17土地:是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土壤水纹大气和植被等要素够成的自然综合体18土地市场: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挥出来的经济关系的总称19土地自然供给:土地天生的可被人类利用的那部分20土地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共计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可谓人类直接利用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21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22地租:直接生产者在自然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产物北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23级差地租一:由于肥力和土地位置优越而形成的级差地租24级差地租二:在统一块土地上个连续投资劳动者生产率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25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土地的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是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起额利润。
6、绝对地租: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8、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土地的价格。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应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处于报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酬递减的阶段。
1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7、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20、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21、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土地经济学真题答案整理
2012年1.为什么存在土地市场失灵?(2)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
(3)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
(4)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5)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
(6)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2.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口增长,自然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
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一直在减少。
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3.简述城市聚集经济及其表现?(见06年第3题)所谓聚集经济是指,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其表现为:(1)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2)更多的公共服务,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3)企业和人口的聚集,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益。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
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
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
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
(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通过各种计划方式,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进行规范、调节和控制。
这种机制以国家的宏观目标为依据,从而克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但缺乏市场机制所有的灵敏性。
在市场中,计划体制主要是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土地经济学
土地计划利用: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规模: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者讲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利,运用法律手段,从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土地可持续利用: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换句话说,土地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发展。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地价评估:是指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地价评估目的,遵循科学的土地估价原则、程序与方法,对土地市场价格的测定。
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曾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农业经营规模:泛指农业经营单位的规模量,是一切农业经营单位一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一切农业经营单位经营活动规模的数量反映,是普遍的数量表现。
土地使用权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协调土地供需平衡的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金融:以土地为媒介而进行的货币与资金的融通活动,是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方法及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土地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活动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者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土地税收存在 的基础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土地税收是国 家凭借政权的力量,依照法律规定,强制 地、无偿地取得的一部分国民收入;而地 租存在的基础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和土地 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地租是土地所有 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使用者索取的一 种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 不具有强制行为,所反映的是一种等价的 经济关系。
❖ 承受人自转移合同签定之日起10日内办理 纳税申报手续,并在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 内缴纳税款。
(6)减税、免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三)行为税类
1.耕地占用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 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4.印花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1、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 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纳税人:中国境内拥有房屋产权的单 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 矿区的房产。
(3)课税依据: 非出租的房产,以房产原值一次扣除
10-30%后的余值; 出租的房产,以房产租金收入。
土地经济学课件
(4)税率:采用比例税率 按房产余值计征的,税率为1.2%; 按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
增值额高出应扣除项目金额
税率
<50%
30%
50% ~100%
40%
100% ~200%
50%
> = 200%
60%
土地经济学课件
速算公式如下:
❖ 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应纳 税额=土地增值税额×30%;
❖ 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未超过 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税额×40%-扣 除项目×5%;
土地经济学课件
(4)计税依据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 房屋买卖,为成交价格;
❖ 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 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 格核定;
❖ 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为所交换的 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的差额。
土地经济学课件
(5)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 契税的纳税环节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以后, 办理契证或房屋产权证之前。
❖ 课税对象决定税收的课税范围,是区别 征税与不征税的主要界限,也是区别不同 税种的主要标志。
❖ 根据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全部税种分 为5大类: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资源 税和行为目的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3)税基
税基是课税基础的简称,又称计税依 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有实物量和 价值量两种计量单位: ❖ 实物量:如土地的亩数、房屋的间数、 车船的辆数及吨位数等; ❖ 价值量:如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 额, 营业税中的营业额等。
土地经济学课件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 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由低 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 额越大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又可按照计算方法划分 成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税率。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税收概论
一、土地税收的概念及特点 二、土地税收的功能 三、土地税收的分类 四、土地税收的计税依据
土地经济学课件
按具体的计算方法
总收益法 纯收益法 估定收益法 租赁价格法
土地经济学课件
两种税制的比较
从公平原则来讲,所得税式的土地税要优于 财产式的土地税。
以征收难易程度来讲,所得式的土地税较财 产式的土地税的征收更困难。
以征收标准的经久性而言,以土地面积为征 税标准较有经久性,土地价值次之,收益 或所得又次之。
土地经济学课件
(5)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 纳税地点 土地所在的税务机关
❖ 纳税期限 按年计算,分期缴纳 四川省:分两次缴纳 (当年五月一
次、十一月一次)。
(6)减税、免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2、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 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 税。 (1)纳税人
凡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 其他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 的单位和个人 (2)征税范围
土地经济学课件
❖ 两者的分配层次不同。土地税收属于国民 收入的再分配;而地租属于国民收入的初 次分配。
土地经济学课件
2、土地税收的特点
❖ 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中最悠久的 税种
❖ 土地税收以土地制度为基础 ❖ 土地税收税源稳定 ❖ 土地税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转嫁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税收的功能
1. 保障国家财产收入; 2. 抑制土地投机; 3. 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土地资源
国有土地、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不包 括通过继承、赠与等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土地经济学课件
(3)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 课税对象是有偿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土
地增值额。 计税依据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
土地增值额(=转让收入-规定扣除项目 金额)
土地经济学课件
(4)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增值 额高出应扣除项目金额的倍数不同,税率 不同:
(5)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房产所在地 纳税期限:按年计征,分期缴纳,具体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6)减税、免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4、契税:系在土地、房屋权属发生转移时, 当事人签订契约时按交易价格的一定比例对 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
契税带有规费性质,按政策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这是契税不同于其他税收的主要特 点。
1.农业税 (取消) 2.农业特产税 (取消) 3.牧业税 (未统一征收办法) 4.企业所得税中的土地税 5.个人所得税中的土地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4.企业所得税中的土地税
企业所得税的组成部分 (1)纳税对象:纳税人每一年度内房地产
租金所得和转让房地产所得扣除“准予扣 除项目”的金额。 (2)税率和适用税额:33%比例税率
土地经济学课件
(4)适用税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 城镇土地使用税率
级别 人口(万) 税额(元/平米.年) 四川省
❖ 大城市
>=50
0.5~10
0.5~5
❖ 中等城市 20~50
0.4~8
0.4~4
❖ 小城市
<=20
0.3~6
0.3~3
❖ 县城、
_
0.2~4
0.2~2
建制镇、
0.2~1
工矿区
经济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
合理利用; 4. 调节土地收益分配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税收的分类
从计征标准和税种属性划分,可以分成土 地财产税和土地收益税。
1、土地财产税:是将土地看做财产而课
征的一种税。
从量土地财产税 课税方式
从价土地财产税
依面积 依等级 土地原价税 土地增值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 在现代税收中,都以土地的价格作为衡量 土地财产数量的依据和课征土地财产税的 依据。
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 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土地经济学课件
(6)减税、免税 (7)征收管理
❖ 纳税人应于转让房地产合同签订之 日起7日内,到房地产所在地的主 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提供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资料。
土地经济学课件
3、房产税:是向房产的产权所有人征收 的一种税。
1、概念
土地税收:是国家以 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 其政治权力从土地所有 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 偿地、强制地、固定地 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 种税收。
土地税收与地租有何区别 ?
❖ (1)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 (2)两者存在的基础不同。 ❖ (3)两者的分配层次不同。
土地经济学课件
❖ 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土地税收是随国家 的产生而产生的,同时,也随着国家的消 亡而消亡。只要国家存在,为了维持国家 机器运转,就不得不向居民征税。无论是 经济不发达时期,还是经济发达时期,土 地税收都是国家税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租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租佃 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任何社会形态下, 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并与土地使用权相分 离,地租也就存在。
❖ 依据土地的具体存在状态,土地财产税分 为:
1. 土地取得税——包括土地遗产税、土地赠 与税、土地登记税(契税)等;
2. 土地保有税——包括地价税、房产税、房 地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
3. 土地流转税,针对土地流转的所得而课税, 实质是对土地财产价值的实现而课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2、土地所得税:是按土地收益额的 高低而课征的一种税。
第十七章 土地税收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论 第二节 土地税收概论 第三节 中国土地税制
土地经济学课件
税收制度概论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性 二、税收制度及构成要素
土地经济学课件
1、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 按预定的标准进行的非惩罚性地、强 制地从私人部门向公有部门的资源转 移。 本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 律规定程序和标准,无偿地取得财政 收入的一种手段。
❖ 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未超过 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税额×50%-扣 除项目×15%;
❖ 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应纳税 额=土地增值税额×60%-扣除项目金额×35 %。
土地经济学课件
(5)扣除项目
❖ 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 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 ❖ 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
土地经济学课件
(二)财产税类
1.城镇土地使用税 2.土地增值税 3.房产税 4.契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1、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城镇土地为课税 对象,向拥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的一种税。
(1)纳税人 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 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