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角色朗读指导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情境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教师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思考和运用知识。
而“分角色朗读”作为情境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角色朗读”是指将文章中的不同人物角色根据情节需要分配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分配到的角色进行朗读。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分角色朗读”可以增加学生对文本情节的理解。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每个人物角色的特点和情绪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不同人物角色的感受和思考,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分角色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含义,还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所扮演的角色相结合,通过声音、语速和语调等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分角色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角色分配,并与其他同学进行配合和协作,共同完成整个故事的朗读。
学生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协商分配角色,并根据情节需要进行合作。
通过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共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分角色朗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决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来分配角色,并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进行朗读。
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朗读中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
第一学段不同文体分角色朗读教学策略初探
第一学段不同文体分角色朗读教学策略初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板块明确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H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同时,在第一学段"学业质量描述”板块指出,“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可见,朗读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
分角色朗读是第一学段朗读的主要要求,它指学生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角色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赋予角色以灵魂的一种朗读形式。
分角色朗读旨在让学生通过代入文本角色,充分发挥想象,进而熏陶情感,涵养情趣,发展思维。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
他们的语言储备将更加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由此,分角色朗读不仅是一项朗读能力,还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升语感、促进理解、陶治情操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从“编排意图解析”和“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编排意图解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将分角色朗读作为第一学段重要的语言实践方法,共有八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笔者经过梳理,发现其要求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文本特点第一学段提出分角色朗读要求的课文文体多样,有散文、童话和寓言,大多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形象鲜明活泼,有时还蕴含一定的哲理。
文本角色形象及其心理活动、说话方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接近,非常适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这些文本中往往会出现两个及以上的角色形象,角色的脾气秉性各异。
文本中对话占据比重较大,通过对话来塑造角色形象、展开故事情节、凸显作品主题。
(二)遵循发展规律分角色朗读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欲。
小学中年级分角色朗读训练
小学中年级分角色朗读训练城关希望小学孙秀珍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容量最大的教学内容,“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朗读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年级朗读更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因此,加强中年级的朗读训练,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朗读要求中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已能很好地接受和领会老师的要求,能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朗读时,老师必须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使学生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和怎样读。
比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少字,不多字,读通句子,读后就应根据读前提出的要求进行检查,组织学生评定,帮助纠正字音和理顺句子,然后换人再读,再评,力求读得符合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阅读能力,发展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老师要能把这一目的化作每次朗读的具体要求,如第五册《三袋麦子》一课,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读出小猪、小猴和小牛的不同语气,学生就必须在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弄清小猪、小猴和小牛的特点后,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再指名读。
如果读的不符合要求,老师就要利用各种手段加强训练,如讲解示范读、播放录音、个别指导读等,力求达到要求,以便更好地领悟角色表达的情感。
二、重视朗读形式朗读是表达情意的手段,课堂上,朗读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它通过声音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内容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需要一个过程,读到一定时间,一定数量,就能“悟”出一些道理来。
因此,阅读教学强调多读书。
但多读并不是机械的,无目的地,一遍又一遍“有口无心”的读。
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常用的朗读形式有:○1齐读○2范读○3指名读○4引读○5自由读○6分角色读○7串读○8分合读○9互读○10创设情境读○11欣赏读。
通常情况下,阅读要做到三读:初读、细读、精读。
在这三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朗读形式。
初读时一般适用范读、自由读等形式;细读时一般适用分角色读、指导读、串读、分合读、创设情境读等;精读时可采用互读、齐读、欣赏读等方式。
教一年级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一年级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今天我到一年级和学生共同上了一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领学生读《有什么不一样》,读的时候感觉学生已经学得很不错,非常高兴。
读着读着,我想“这篇课文,分角色读一定挺好”,于是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和我一起找到燕子妈妈说的话、小燕子说的话,同学们很努力很大胆。
在他们找不准的地方我帮助找,一会都完成了。
下面我就大胆提出这个设想“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我班的女同学扮演燕子妈妈,男同学扮演小燕子,老师读旁白,我们一起合作读这篇文章,你们看怎么样?”生说:“好”。
接下来我就有声有色的读起了课文,可是轮到燕子妈妈说话了,班里十分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我看看“燕子妈妈”,他们也很无辜的看看我。
没办法,我又教了他们一遍,接着我再次把课文从头读起,这次又三分之二的学生读了,可是到了“小燕子”的时候,班内又是一片静悄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我又一次抬起头来看看他们,他们很诧异的看着我,好像是在问我“你怎么不读了”。
没办法,于是我又一次耐心的教“小燕子”读书。
真篇文章读下来,我自己就读了五遍,真不易呀,要想教学生一点新知识太难了。
但收获还是有的,我终于教会了他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想孩子们也会深深地记住这节课——分角色朗读课文的。
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事项
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事项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鸟蛋,让其孩子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色彩非常到位.二、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
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
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
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
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
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
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
指导朗读的十大技巧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针对学生读书拿腔拿调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讲了应怎样读,读通读顺。
告诉学生读书时不要拖腔拖调,要用说话的方式来读。
即把作者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语气和情感来读。
根据文章的特点,先确定朗读训练的重点,可采用老师指导,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进行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二、朗读时始终贯穿着“读”字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边读边思考。
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词句来读,并在这个环节进行必要的品词析句,做好笔记和板书的补充和归纳小结工作。
复习时也要以朗读为主线。
该说的说,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写的写。
只有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朗读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并不是要学生漫无目的地机械重复,而是要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文章中关键的字词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中感情表达最鲜明、最精炼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难忘的一课》一课时,先让学生理解“光复”的意思。
“光复”是“收复失地”的意思,文中指台湾被收复了。
学生联系词语所在的前后句子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后明确:“我是中国人”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强调了“我”是台湾人。
“我的民族是炎黄子孙。
”“这里原来是一位总督教我们的小老师在教我们……心中充满了悲哀和感伤”,体现出失去台湾是多么的悲痛与无奈!但台湾光复后,“我”与老师一起学习“我是中国人”,表现出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之情。
理解了句子意思后,学生自然就读出了句子的感情来。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能千篇一律的使用上述步骤与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大家应当灵活机动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1. 引言1.1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情境教学具有生动直观性。
通过情境设置,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应用场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情境教学注重实践性。
学生在情境中扮演特定角色,积极参与言语互动,从而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境教学强调合作性。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情境教学注重综合性。
通过情境设定,可以涉及到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在于生动直观、实践性强、合作性强和综合性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
1.2 分角色朗读的定义分角色朗读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或文章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朗读文本,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情境搭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强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
2. 正文2.1 浅谈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角色朗读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阅读、表达和演绎的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角色朗读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找准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文本中的含义。
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朗读方式,分角色朗读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中年级小学语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
中年级小学语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作者:杨薏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1年第10期分角色朗读是指学生按照课文中不同的角色来分别朗读不同部分的一种朗读方法。
这种朗读方法经常会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语句的朗读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汇聚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他们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游走在纸张上,演绎着故事,讲述着道理,传递着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书中角色,认真品读,再尝试扮演,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让角色发声,赋予他们生命。
但由于中年级课本中角色间的对话较多,而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事物或问题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故而难以在分角色朗读中把握角色、读出情感、领悟本质。
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从而更好地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
适当的道具运用有利于学生对角色的把握和演绎。
但分角色朗读不应过于注重形式,道具只起辅助作用。
需牢记的是,课堂的教学重点仍是课文,而非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同时进行想象,拓展角色,但不能脱离课文。
下面,笔者以《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为例,分享分角色朗读的实施策略。
了解文本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泛泛而读,不知所云,则一无所获。
在进行分角色朗读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习课文,知道文章的主要角色及描述内容,重点把握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对于《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学生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故事的主人公,并大致讲述出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师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青头和红头都是小蟋蟀,但名字相近,容易混淆;二是在本文中藏有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主要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能真正实现消化,而且牛吃食物具有反刍现象。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那对角色所做之事以及旅行路线就会混乱不清,阻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分角色朗读,不妨试试这几招
当下 ,各种形 式 的聊 天 、交往 软件 层 出不穷 , 该 书还 指 出 :学 生戴 上 头饰 ,穿 上戏 服 ,配置道 具 ,
已然成 为人们信息交换 、情感 分享的重要载体。 就可 以有 效地 帮 助 学 生快 速 走进 角 色 。基 于这 种
当没有重音 、语气 、节奏等音律层面信息的辅助 , “角 色扮 演 ”的 方式 ,学生 已经不 再是 他 自己 ,而
角色朗读课文”,两篇有 “默读”的要求 ,其他课
美国作家坦柯斯利在 《教会学生阅读 》中指
文 也都 提 出 “朗读 ” 的要 求 。不 难看 出部 编 版 教 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常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将
材仍旧将 “读”作为低年级重要 的阅读策略 。为 自己看成是文本 中的人物 ,以一种角色体验的方
76 <~一 一一一 ~ 一一一一 ~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之 前 ,教 师 可以 与美 术 老师 一 起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课 堂 教 学 是 一 种 开 放 、
7 7
利 用 美 术课 时 间 ,指 导学 生制 作 动 态 、多 元 化 的 对 话 和 交 流 ,在 人 与人 的 交
的奸笑 ,脸上呈现出来的是 图 1的大笑。只有分 通过拨动手指展现人物之间的言行和关 系,借 以
角色 朗读 时 ,将 这 种表 里不 一 的 “笑 ” 展现 出来 , 提升 学生 分角 色 朗读课 文 的积极性 。
才 能真 正触 摸到 人物 内在 的心 理状 态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诵方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诵方法(*)一、表演式朗读(一)分角色表演式朗读。
即先让学生读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演一演,让他们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
《狼和小羊》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是非常有利于采用这种方式朗读。
可以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
分角色表演式朗读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
(二)动作表演式朗读。
即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使很多简单易懂的课文不需教师过多地讲就能理解;一些难理解的课文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也变得好理解了。
如《鹿角和鹿脚》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续用“撒腿逃命”“飞快地蹬地”“拐弯”“奔跑”等动词,把小鹿看见一只狼后拼命逃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形象。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段的理解,特别是针对“撒腿”“蹬地”这两个词,我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
在做做读渎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也很容易就领悟了“撒腿”“蹬地”这两个词。
二、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
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谁是朗读大王”的比赛活动。
我先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朗读的内容,然后提出要求:声音响亮,有感情,加上适当的动作,态度大方、自然。
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赛时,我将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然后放给他们听,让全班同学当评委打分,评出“朗读大王”。
、在准备、比赛、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
这种活动也可以在每堂课的朗读教学中即时进行。
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意读的学生站起来读;告诉学生,如果你要挑战别人,你就站起来读一读;最后再没有人来挑战,剩下的一个就是“朗读大王”。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对话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对话语气提示:列宁的话要读出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以及灰雀回来后高兴的语气,小男孩的话要读出他的不安和惭愧。
(1)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2)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
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3)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2、朗读课文。
说说“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朗读课文。
说说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朗读课文略。
参考答案:我为夏天画了个绿绿的太阳,为秋天画了个金黄的太阳,为冬天画了个红红的太阳,为春天画了个彩色的太阳3、我多想去看看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朗读课文略。
提示: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要读出迫切的心情来。
4、朗读课文秋天,下面“一”的读音有何不同朗读课文秋天,下面一的读音有何不同答:①一片片、一会儿:读二声。
②一群:读四声。
③一(单个字):读一声。
5、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背诵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二首》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背诵课文。
点拨: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天,一群孩子在放风筝;春风吹拂下的柳树,伸展着嫩绿的枝叶在风中舞蹈。
6、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参考答案: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小学二年级品读教案经典童话故事的分角色朗读
小学二年级品读教案经典童话故事的分角色朗读(请注意,由于文字为机器生成,以下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小学二年级品读教案经典童话故事的分角色朗读尊敬的小学二年级家长和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学二年级课堂活动,即品读教案经典童话故事的分角色朗读。
这种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一活动的准备步骤和实施方法。
一、准备阶段在开始这一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作为品读的素材,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其次,将故事文本根据人物不同,分成不同的角色。
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数量来确定分角色的数目。
每个角色的台词需要做好标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朗读。
二、活动实施1. 角色分配: 在开始阅读故事之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长和兴趣,将他们分为小组,并分配不同的角色给每个小组。
每个小组可以包括一个主角和若干配角。
2. 预习台词: 学生们在开始朗读之前,应该先预习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台词。
他们可以借助课本等资料,了解自己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他们可以自行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以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3. 角色朗读: 在学生完成预习之后,可以进行角色朗读。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次朗读自己分配的台词。
同时,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扮演旁白,帮助串联故事情节。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演技巧。
4. 交流分享: 各小组朗读完毕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可以介绍自己所负责的角色以及遇到的挑战和收获。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鼓励和赞赏。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三、活动效果通过这种分角色朗读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经典童话故事。
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角色”朗读教学的一点认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异常活跃。
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
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故事性比较强,人物角色分明,对话内容较多的课文,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教师常常找几个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角色”朗读,读者有进入角色之情,听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深化对文章内容和字词句的理解。
首先,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分角色朗读既然作为一个教学过程出现,那么就应当认真对待,给予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充分讨论。
反复推敲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试读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读促情,以情揭义,声情并茂。
反之,敷衍了事、无敌放矢,走形式的进行角色朗读,教者无意,学者也无心,故然收效甚微。
因此,我认为分角色朗读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才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应的表情,伴之相应的动作。
台上学生自然地朗读、自然地表演,自然地流露。
其次,要帮助学生寻找角色感。
分角色朗读,一般是在讲读之后,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范读,字词句的讲解去启发学生理解人物所处环境的迥异,揣摩文中人物内心情感。
例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我也清楚提出:“哪些人都谈论了花生的好处?”学生很容易也能找出有哥哥、姐姐和我。
教师可及时提醒:还有父亲,共四个人。
”并进一步点拨:“我们”是指哪些人?这样学生对角色有了整体印象,能更好的分析角色,从而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
最后“角色”朗读教学成败还在于学生是否进入角色。
让读者进入角色才能对语言有深刻的理解,透彻的领悟,才会有高层次水平的朗读出现,从而达到角色朗读的巅峰。
这时读者情感会自然流露,随情入境,或融汇形象而生动的表演,或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入手势、动作与朗读有机结合,达到忘我境界。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
浅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摘要】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角色分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情境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然后详细探讨了分角色朗读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还提供了分角色朗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分角色朗读”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分角色朗读、定义、作用、方法、技巧、效果评价、实践意义、研究方向、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是一个难点。
面对课文中的对话场景,学生常常会感到拘谨和难以表达,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在被动接收知识的情况下学习语文,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而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分角色朗读作为情境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各自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分角色朗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研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下的“分角色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运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分角色朗读的指导感悟
分角色朗读的指导感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操,从而受到熏陶、感染,以致提高学生听、说和写作水平,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很有趣,角色之间的对话比较多,角色的性格分明,很适合指导分角色朗读。
做好分角色朗读的指导,教师要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品味和体会。
一、教师范读,加强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
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
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教师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界。
教师指导的重点应落在体会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上。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在利用“分角色朗读”进行阅读之前,要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角色”的心里活动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从描写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想,挖掘角色的个性。
在学生对“角色”定位准确后再组织并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与作者产生同感,使语言训练和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如在上《坐井观天》这一课时,“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一句怎么读?这是反问句,在低年级是还没讲到的。
而且朗读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小鸟的诚恳,青蛙的自大,那么在朗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性格的不同来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才是通过朗读来理解、体会,通过体会角色的性格来提升朗读。
如果让学生再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接着问:“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是个怎样的小动物?”学生通过思考,觉得青蛙不相信朋友,有学生觉得青蛙自以为是,紧接着问“那么,一只不相信朋友的、自以为是的青蛙,是怎样说话的?谁来读?”这下,学生就读出了一只自大的青蛙,这是通过理解来读好文章,而非通过技巧来读。
怎样分角色朗读课文
怎样指导小学生分角色朗读李兰英纵观整个小语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要涉及多角色对话的课文,课后多数做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
可见,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小语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反思我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具有如下特点:一、指导学生明确角色对象每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的数量和对象均不同,教师都应先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
我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角色,我这样提问指导:“棉花姑娘请了几位动物医生给她治病?他们是一一”几乎全体学生都能答出:“有三位医生,他们是燕子、啄木鸟、青蛙。
”这时相机在黑板上贴出三种动物的图片,让角色在学生眼前明确而鲜活。
教学〈〈落花生》一课,我也清楚提出:“哪些人都谈论了花生的好处?”学生很容易也能找出有哥哥、姐姐和我,教师可及时提醒:“还有父亲,共4个人。
”并进一步点拨:“'我们’是指哪些人?”这样,学生对角色有了整体印象,能更好地分清角色,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从而找准相应的角色语言。
二、指导学生分清角色语言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语言,同一角色在不同地方,语言也不相同。
找出角色后,为了分清角色语言,可用不同符号勾画语言。
如二年级上册〈〈看雪》一文中,只有老师和孩子们两个角色,老师的语言用“一一”勾出,孩子们的语言用“〜〜”勾出,这样,学生区分角色语言就一目了然。
对于有多个角色的课文,如〈〈酸的和甜的》,可以用“——”勾出重点角色小猴子的语言,用" ------ ”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狐狸、小松鼠或小兔)的语言,为下面朗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语言做下铺垫。
另外,教者在引导学生勾画角色语言时,遇到人物说话的特殊形式,还要做出重点提示,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中的角色语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再如〈〈陶罐和铁罐》中的角色语言“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这些说话的人在后面,语言在前面,或说话的人在中间,语言在前后,都应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和勾画。
分角色朗读的技巧
分角色朗读的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分角色朗读的技巧:
1. 要先熟悉角色呀!你想想,要是连角色都不了解,咋能读得精彩呢?就好比你要演个大侠,总得知道大侠的性格特点吧。
比如读《白雪公主》,不了解白雪公主的善良怎么能把她读得活灵活现呢!
2. 注意语气和语调哇!不同的角色要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呀,这可太重要啦。
就像演公主得有公主的范儿,演小矮人就得有小矮人的那种活泼。
读《小红帽》,小红帽得是天真可爱的语调,大灰狼就得是阴险凶狠的呀!
3. 把握节奏也不能忽视哦!慢悠悠的和急匆匆的感觉可完全不一样。
读《龟兔赛跑》,兔子就得读出那种轻快着急的节奏,乌龟就是慢吞吞但又很坚持的节奏嘛。
4. 声音得有变化呀!总不能每个角色都一个声音吧,那多没意思。
想想如果孙悟空和唐僧一个声音,那还有啥趣味。
比如读《三国演义》,张飞就得是粗声粗气,诸葛亮就得沉稳睿智的声音呀!
5. 加上适当的动作更好啦!边读边做点小幅度的动作,会让整个朗读生动起来的。
读《小熊维尼》,可以模仿小熊维尼憨态可掬的动作呀!
6. 注意角色之间的互动哇!不能各读各的,要有交流感。
就像两个人在对话一样。
读《灰姑娘》,灰姑娘和王子的对话就得有种情感的互动呀!
7. 要投入感情去读呀!没有感情的朗读多苍白呀。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得把小女孩的可怜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读出来呀!
8. 多多练习才是王道嘞!只有不断练,才能读得越来越好嘛。
难道不是吗?就像运动员,不天天训练能出好成绩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分角色朗读可不简单,这些技巧都得掌握好,才能读得精彩绝伦呀!。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朗读材料筛选,推出一些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中建立学习体验。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比较经典,非常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即使是非叙事性文本,也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这需要教师做创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
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后,其学习心理会自然贴近,其思维会顺利启动,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一、精选内容,创设分角色朗读情境教材文本内容大多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设计,教师要对内容做出必要的筛选,以提升训练的效果,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分角色朗读学习环节,在多重感官参与下建立学科认知。
1.素材整合。
语文教材内容多种多样,哪些内容最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呢?带有故事性特点的内容自然成为首选,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对其他内容做巧妙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分角色朗读机会。
如写景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可以安排学生分段、分句朗读,也能组成分角色朗读活动。
如诗歌,利用“接龙”式朗读,安排几个学生做展示,同样能够收到分角色朗读训练效果。
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出观赏荷花的过程,虽然没有更多角色出现,但同样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对作者行踪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推出朗读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好分角色朗读分工。
可以将作者位移行踪、观看荷花的角度等因素做划分考量,设定几个角色。
作者观赏荷花的心情在不断变化,其角色感比较强,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关注作者情绪的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开始阅读思考和分工组织,分角色朗读训练顺利展开。
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小品文,没有诸多角色和故事情节,但教师做出创意设计,推出分角色朗读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形成多点激发,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2.范读引导。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熟悉,教师不妨推出多种范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角色朗读指导
本册第四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有趣,角色之间的对话比较多,角色的性格分明,很适合指导分角色朗读。
在这之前,指导学生朗读通常就几种:优美的句子抓关键的词语,读出高低起伏,陈述句读得平淡一些,疑问句声调要上扬,感叹句声音提高,情感充沛。
而在引导朗读时,通常也是问:“你觉得这时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什么感情读?”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在理解文章人物感情时多数是高兴、难过、兴奋、激动等,像深情、沉重,就只有个别的小朋友能体会。
我想,这可能是我在平时的引导中引得不好,让学生脱离了文本的人物性格和文章的基调,有点千篇一律了。
比如在上《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这一句怎么读?学生说:读出问号,疑问的感觉,感叹句要读出感情。
但问题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反问句。
在低年级是还没讲到的。
而且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小鸟的诚恳,青蛙的自大,那么在朗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性格的不同来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才是通过朗读来理解、体会,通过体会角色的性格来提升朗读。
但我的引导却没有达到这一效果。
当我发现学生的多次回答都没有说出应该读出青蛙的自大、自以为是时,我马上让学生再读这两句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完后,我并没有评价,而是接着问:“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是个怎样的小动物?”学生通过思考,觉得青蛙不相信朋友,有学生觉得青蛙自以为是,当然也有学生脱离文本觉得青蛙很可爱。
我紧接着问“那么,一只不相信朋友的、自以为是的青蛙,
是怎样说话的?谁来读?”这下,学生就读出了一只自大的青蛙,这是通过理解来读好文章,而非通过技巧来读。
这一节课的朗读指导,引起我对于分角色朗读的思考。
在一篇角色众多的文章中,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口吻跟其性格和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很大关系的,正是基于此,才会有“分角色”。
如果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还是像处理一般的问句、感叹句等来指导朗读,那仅仅是技巧上的指导,并非“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以读代讲”。
我想,在低年段的朗读指导中,基本的技巧固然需要,但不同的文章侧重也有所不同。
像这一单元的《我要的是葫芦》、《小枣树和小柳树》、《酸的和甜的》,都可以进行分角色来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就应该引导理解角色的心理和性格,读出角色的不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