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太原组地层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矿区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地层特征简介

石炭系为本区内主要灰岩局部含薄煤岩系,一般平均厚度为115~125m。

本系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本组顶界划分在顶部第一层灰岩(C31灰岩)的顶界上。本组地层主要由灰岩、页岩、砂岩和薄煤层组成。

据本区八公山~至二道河勘探区的统计,本组中浅海相薄层灰岩总厚

51.60m~75.70m,占太原组总厚的48.9~63.8%。页岩为灰至深灰色,一般位

于煤层下部或夹于灰岩或砂岩中,占本组总厚的20%左右。砂岩为灰色,中细粒,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不稳定,可为砂质页岩所代,分布在中、上部,占总厚度10~20%。含薄煤层7~10层。自上而下分组如下:

矿区内灰岩的名称和代号由上而下的次序排列,顶部的一次灰岩为1灰,代号C31,最底部的一层灰岩为13灰代号C313。

不稳定的灰岩层位及变化如下:C32:0~11.16m ,有时缺失;C34:1.04~11.35m,C35:0.64~7.36 ,有时此二层合并;C36 :1.39~5.59m有时合并;C37:0.63~4.31m,有时缺失;C38:0~3.30m,有时缺失;C312:0~0.80m,有时缺失。

较稳定的灰岩层位及厚度如下:C31:(最大厚度)4.70~2.51m (最小厚度);C33 : 18.40~6.26m;C39 : 5.04~1.00m;C310:6.71~2.90m;C311: 19.80~14.40m;C313: 0.92~0.28m。

自下而上各主要灰岩层特征如下:

1、铝质泥岩或铝土(G层铝土):本层较稳定,颜色多样,含大量黄铁矿结核,有时夹一薄层灰岩(C

3

13),

不稳定,与铝土呈混生状态产出。本层之下有时尚可见到一层不稳定的暗紫色、红褐色赤铁矿层或铁铝岩。

2、(C

3

11):直接顶和底都有薄煤层,含黑色燧石结核较多,层厚大是太原组灰岩中单层厚度最大者,中、中下部有异常密集丰富的蜓类化石。

3、(C

3

9):有时本层富含生物碎屑。本层底板以下连续发现2~3层薄煤为特征。最下面的一层薄煤顶板有时有一层很薄的极不稳定的含泥质灰岩。

4、(C

3

8):全层或其顶、底部富含生物碎屑,其中含为数极多的白色细短丝

状棘屑为特征。C

38和C

3

9

为灰黑色致密粉砂岩,岩性单一。

5、(C

3

5):顶部有泥灰质团块,呈角砾状,有时分界不清呈斑状,如此特征不出现,则多含泥质和生物碎屑。

6、(C

3

4):顶部富含生物碎屑,有时具泥质细层底板有一层银灰、青灰色铝质泥岩,本层有小于0.5㎜的鲕粒或有暗色矿物微粒散布为特征。

7、(C

3

3):厚度大,一般都在10m以上,层间夹有黑色燧石层数层,本层有时分叉为二个分层(岩性相似)。

8、(C

3

2):在多数情况下本层顶面常有一薄层棕色、浅褐色半透明的燧石层。

9、(C

3

1):大多数情况下本层具有浅黄、灰黄的颜色,顶面常有褐铁矿矿冒或铁矿浸染现象,如无矿冒时则顶面含较多的生物碎屑和泥质。

上述主要灰岩地层特征简介摘自《安徽省淮南矿区谢家集——新庄孜区段地质勘探报告(精查)说明书》,仅供现场岩芯鉴定时对太灰作对比时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