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力》①基本定义: 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就像你推桌子,你对桌子施加了力;或者地球吸引苹果,这也是一种力。

反正一个东西要是对另一个东西使了劲,那就是有力的作用了。

②重要程度: 在初中物理里,力可是个超级重要的概念。

它是电学、热学之外力学体系的基础。

很多其他知识都跟力有关系,像压强、浮力啥的。

要是力没学明白,后面那些就更迷糊了。

③前置知识: 那肯定得知道啥是物体吧,最起码得能分清不同的东西。

再就是得有一点距离、方向这些简单的概念。

④应用价值: 生活中到处都有力。

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能让汽车跑起来,这就有力在起作用。

盖房子的时候,起重机吊起建筑材料,也是力的功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初中物理的力学板块里面,力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好多力学知识是在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像后面讲的摩擦力、重力等,它们都是具体类型的力。

②关联知识: 跟力关系最近的,重力、弹力、摩擦力就不用说了,而且力还跟运动学紧密相关,知道力才能明白物体为啥会做加速、减速或者匀速运动。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在于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概念有点抽象。

有时候很难确切指出力到底是从哪到哪,谁给谁施加的。

关键的点就是得紧扣物体对物体这个含义。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力这个知识点是必考的。

考查方式有各种各样的,比如直接让你判断物体有没有受力,或者给出一些情景,要你分析受力情况。

也会有一些填空题、选择题专门靠这个概念。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互动。

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是两个物体。

比如说,你拿球扔墙,球对墙有力的作用,墙对球也有力的作用。

不存在单独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这种事。

②特征分析: 力有三个主要特征,就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大小就好比你用力推桌子,用力大就是力的大小数值大;方向呢,如果往前推,方向就是朝前;作用点就是你手挨着桌子的那个地方。

这就跟射箭一样,箭的力量大小、射出的方向还有箭与弓接触的发射点都很重要。

物理初中力学部分总结归纳

物理初中力学部分总结归纳

物理初中力学部分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力学特性与力的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力学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中学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常用符号为F。

力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

重力是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弹力是物体在伸长或压缩后所产生的力,具有恢复原状的特性。

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的阻碍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二、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产生形变。

力的效果有很多,比如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使物体保持静止等。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力可能会合成或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三、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力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规定了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四、力的计算与图示力的计算可以利用公式F=ma,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力的图示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几何法则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向量图形可以直观地描述多个力的作用效果。

五、摩擦力与斜面运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对于沿斜面运动的物体,重力可以被分解成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其中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即为摩擦力。

斜面运动中,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斜面的倾角等有关。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条定律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2)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个定律指出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都必然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条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改变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用于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它是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不平整程度和粗糙程度导致的。

摩擦力不仅会使物体受到阻挠,还会使物体加速度减小或变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成力是指代替这些力的一个力,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力的合成原理可以通过向量或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相关知识。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以及物体本身所施加的反作用力。

2.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满足的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矢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该为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是利用力矩平衡来达到工程目的的一种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

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推门时,推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门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常见的力1、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 = mg,其中 g =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这一特点,可以制成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初中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重力、弹簧弹力、动量和能量等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相关知识。

一、力的概念1. 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一种相互作用。

2.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二、力的作用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受力分析:分解力的合成,通过向量的方法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为零,合力矢量合成为零。

4. 杠杆原理:力臂相等时,力矩相等;力矩相等时,力臂成反比。

5. 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摩擦力、重力等。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产生: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不平滑的表面之间存在微观凹凸,产生的分子间相互阻挡,出现摩擦力。

2. 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

3. 摩擦系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积有关,通常用摩擦系数μ表示。

4.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开始运动前,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变小,称为动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产生: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大小:F=mg,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 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1.速度和加速度:-物体的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距离,t为时间。

-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a为加速度,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 F 为力,m 为物体质量,a 为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3.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公式 F = mg 计算,其中 F 为重力,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²)。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三角函数计算。

5.力的图示法:-力的图示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6.动量与冲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量的计算公式为p = mv,其中 p 为动量,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冲量是力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物体的总量。

冲量的计算公式为J=FΔt,其中J为冲量,F为力,Δt为时间间隔。

7.机械能与功:-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 Ek =1/2mv²,其中 Ek 为动能,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计算公式为 Ep = mgh,其中 Ep 为势能,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高度。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规律。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主要包括质点和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效果、平衡力、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

下面将详细归纳这些知识点。

1、质点和力的概念:质点是指体积小、形状可忽略不计但具有质量的物体。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产生运动的原因,有方向和大小。

2、力的作用和效果:力的作用:力只能通过物体之间发生接触的方式进行传递,力的作用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情况。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当两个或多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其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这些分力在其中一方向上合成为原力。

4、平衡力:平衡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力分为平行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的平衡两种情况。

5、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简述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6、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简述为: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作用于该物体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在与外力方向相同的方向上。

公式表达为 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7、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简述为: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这个定律也叫做作用-反作用定律。

8、力的测量和计算:力的测量采用弹簧测力计或动量计等仪器进行。

力的计算通常使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物体质量和加速度进行计算。

9、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情况。

10、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当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时,会产生与形状改变相反方向的弹力。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初中物理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其他物理学分支的基础。

在初三学习物理力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

位置是物体所在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位移 per 单位时间,加速度是速度 per 单位时间。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它由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物体对物体的反作用力组成,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物体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对应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它们的合力。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分解为多个分力。

分力的合成可以得到原始力。

三、平衡和不平衡1. 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不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即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四、摩擦力1.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2.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的摩擦力。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3.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b。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c。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分类:a。

曲线运动b。

直线运动i。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ii。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iii。

计算公式:c。

变速运动i。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a。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c。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5.力的测量:a。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b。

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a。

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a。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b。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部分,它涵盖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推或拉的作用,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 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2. 力的测量与表示- 测量工具:弹簧秤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常用工具。

- 力的图示: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分力的合理选择可以使问题简化。

# 4. 重力- 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计算公式:重力 \( F = m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 5. 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 6. 摩擦力- 定义: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 7.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 8. 力的平衡- 概念:当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条件:对于任何物体,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 9.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附近的硬棒,可以绕固定点转动,利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力的计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3.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平动、转动和形变。

4.力的合成:合力是指多个力的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结果。

5.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粗糙程度有关。

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物体在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与力的性质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地球的质量有关,计量单位是牛顿。

2.弹力: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

4.正常力:是支撑着物体的力,垂直于支撑面。

五、压力和压强1.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压力的计量单位:帕斯卡(Pa)或牛顿/平方米(N/m²)。

3.压力的计算公式:P=F/A(压力=力/面积)。

4.压强:是指物体受到的外界力导致的单位面积上的承压程度。

六、力的简单机械应用1.斜面:可以将负重分成横向的水平力和纵向的垂直力。

2.杠杆:可以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将力转化为力矩。

4.力的传递:应用滑轮、传动带、齿轮等方式将力传递给其他物体。

七、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当力作用于物体使其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余弦值。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和外力对物体的作用关系,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学科之一、初中物理力学主要包括机械平衡、运动学、动力学等知识点。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机械平衡机械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都为零。

其中,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合力矩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矩的矢量和。

机械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合力矩为零,即转动力矩平衡条件。

2.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等于位移的轨迹长度,方向与轨迹有关。

-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

-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平均加速度可以用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加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²。

3.动力学动力学研究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相互接触且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主要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不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与汇总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与汇总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与汇总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初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基础性的模块,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汇总。

1.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相等的、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等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三定律中的第一个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的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变化。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三定律中的第二个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意味着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三定律中的第三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指出:所有的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相互的,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5.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而根据动量定理,力与物体的运动变化率成正比。

6.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体现,它等于物体的动量平方除以两倍的质量。

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功是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是由力对物体做的功。

功的表达式为W=Fs,其中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7. 摩擦力摩擦力是由物体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它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根据经验,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指的是在物体尚未开始运动之前起作用的力,而动摩擦力指的是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的阻力。

8. 弹力弹力是由物体的形变产生的一种力,它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牛顿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若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者相对空间恒定速度运动
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实现加速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施加在物体上的加速力大小等
于外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3、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存在定义的互相作用,两
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是互相等值而又相互作用的。

4、慣性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处于运动平面上,难以改变其运动
状态,物体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在其上。

5、力学,力的定义及特性:力是能够引起物体变形或者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一种作用。

二、动能
1、动能的定义:任何物体都带有一定动能,其动能大小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平方数除以2
2、动能守恒:动能大小不受物体的影响,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
能改变动能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大小。

3、势能守恒:势能大小由力量外力、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能改变势能的大小,而不能改变位置。

三、热力学
1、热力学定律:在宏观尺度上,物体转换热能和动能是有定律的,这就是热力学的定律,它包括热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及热平衡定律。

2、热守恒定律:热能在宏观尺度上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1. 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力或拉力。

-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速度和方向,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时产生的阻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有关。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 拉力:绳子、弹簧等物体对其他物体的拉伸作用力。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矢量和等于原力。

- 平行四边形法则:二维平面上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 三角形法则:三维空间中力的合成分解遵循三角形法则。

# 4.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达到平衡。

- 二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三力平衡: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 5.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6. 动量与冲量- 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

- 冲量: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也是矢量量。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或形变的原因。

2. 力的性质(1)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力的作用对象是物体,具有特定的作用点。

(3)力可以相互抵消,称为力的合成。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牛顿的力是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米每平方秒的力。

二、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不在运动方向上,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接触面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物体产生运动阻力。

2.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静摩擦系数μs来计算。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动摩擦系数μk来计算。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法向压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引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它涵盖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换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初中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机械运动-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的标准物体。

- 运动和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速率和方向两部分组成。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 2. 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外力相互抵消,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3. 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受到的基本力之一。

-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 F = m \cdot g \),其中 \( g \) 为重力加速度。

-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竖直向下。

# 4. 弹力和摩擦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其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一致。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5.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固定不动的硬棒,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 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力和改变力的大小。

# 6. 浮力- 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动或拉动作用-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力学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4. 摩擦力- 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5. 压强-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P = F/A(P为压强,F为压力,A为面积)6.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浮力的计算:F_b = ρVg(F_b为浮力,ρ为流体密度,V为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7.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的量度,W = Fd(W为功,F为力,d为位移)- 动能:运动物体的能量,K = 1/2mv^2(m为质量,v为速度)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P = W/t(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度2. 热传递方式-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宏观流动传递-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3. 热膨胀- 定义: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线膨胀:物体长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4.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温度成正比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速度和传播方向改变-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n为折射率,θ为入射角和折射角)3. 光的色散- 定义: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速不同,导致光分散成不同颜色4.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衍射:光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物质带电的量度- 库仑定律:两电荷间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的流动,I = Q/t(I为电流,Q为电荷量,t为时间) - 电压:电势差,V = W/Q(V为电压,W为功,Q为电荷量)-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R = V/I(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3. 欧姆定律- 定义:在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4. 电能和电功率- 电能:电流做功的能量,W = VIt(W为电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归纳一、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米是长度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4、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5、刻度尺的使用:(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6、读数——有效数字读法(1)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2)读出长度末端前的刻线读数;(3)多余部分自己估读;(4)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速度、路程和时间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运动),简称运动。

(微观运动在热学部分复习)2、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匀速直线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7、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1)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2)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8、速度值的物理意义:例:7.2米/秒: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2米。

变速运动定义: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它等于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平均速度10、路程和时间的计算(1)计算路程、时间、速度。

(2)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比值。

(3)多段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

(4)过桥及往返问题。

三、质量和密度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 mg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质量测量: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4、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5、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量筒与量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2)固体密度的测量:(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2)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固体的体积;(3)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3)液体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倒入一部分液体到量筒或量杯中,测出倒入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并计算出倒入量筒或量杯中液体的质量;计算出倒入量筒或量杯中液体的密度,也就是整个液体的密度。

四、力和运动1、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力①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③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3)摩擦力:①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就叫摩擦力②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③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

3、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5、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2)受力平衡的物体的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五、压强1、压力(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式SF P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4)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gh P ρ=3、液体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3)液体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③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计算公式: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5)规律F=G F<G F>G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gh P ρ=(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PS F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容器液G G F +='(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SF P '=' 在处理液体问题时一般先求压强,再求压力;在处理固体问题时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

5、大气压(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①实验证明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 水银柱所产生的液体压强。

即:1标准大气压=760mmHg = 76cmHg=1.01×105Pa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②将实验用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5)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6)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得地方压强大。

(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六、浮力1、浮力(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产生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计算方法:①称量法(示重法):F 浮=G -F用于密度比液体密度大的物体②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F 向下③漂浮、悬浮时,F 浮=G④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 或F 浮=ρ液V 排g(5)浮沉条件若物体沉底,则F 浮<G ,液物ρρ>若物体漂浮,则F 浮=G ,液物ρρ<若物体悬浮,则F 浮=G ,液物ρρ=若物体上浮,则F 浮>G ,液物ρρ<2、浮力应用(1)轮船: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七、简单机械1、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 /F 2=L 2 /L 1。

2、滑轮(1)定滑轮:①实质:等臂杠杆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绳子自由端移动S F =距离S G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 F =动滑轮移动v G(2)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绳子自由端拉力)(21动物G G F += 距离S F =2S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 F =2v 动3、滑轮组①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②绳子自由端拉力)(1动物G G nF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动绳nS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动绳nV V =4、功(W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单位:焦耳,1J=1N ·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J(3)功的计算:W=FS5、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4)单位:主单位W ;常用单位kW MW1kW=103W 1mW=106 W6、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计算公式 斜面: 竖直滑轮组: 当忽略绳子重和摩擦时:7、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