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

合集下载

工笔画的基本技法讲解

工笔画的基本技法讲解

工笔画的基本技法讲解示范图课堂临摹图通过这幅作品详细讲解工笔画所用的的基础技法。

墨分五色1、清墨(墨和水的比例大概是3:8)2、淡墨(墨和水的比例大概8:5)3.中墨(墨和水的比例大概5:5)4、深墨(墨和的比例大概8:3)5.焦墨(墨倒出瓶外,水分蒸发了几个小时,墨很浓稠.)墨分五色,这里的五不是一个数量词,它在这里表示无穷尽的意思。

我们的墨汁根据加入水的比例不同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阶,不只是这五种墨色的变化。

墨分五色,就像我们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样。

这里的三是表示无穷尽的意思,这里的五也同理。

墨汁加入水的比例不同,可以得到很多墨色变化。

而不只限于这五种色阶.根据每个画面的不同,画面的墨色变化很丰富,每个画家心里都有自己的黑白灰,每个画家调出的色阶变化都不尽相同。

根据画面的需要,调自己眼里不同色阶的变化。

1,游丝描:游丝描顾名思义,就是线条灵动自由,线条极细像蚕丝一样。

它的特点是起笔虚收笔也虚,自由灵动,两头收笔时稍有粗细的变化。

我们画人物时,肌肤,头发,胡须,丝绸衣服都是游丝描。

在花卉里,花瓣用到游丝描的比较多,游丝描体现花瓣薄而且轻灵的质感。

它是一种虚起虚收的一种线条。

2,铁线描:铁线描顾名思义,线条比较硬朗,像铁丝一样非常有硬。

它的特点是,两头粗钝,像写软笔一,起笔实起实收。

起笔藏锋,收笔回锋。

线条没有粗细的变化,线条劲挺。

铁线描在人物画中,一般表现衣服厚质的部位,像古代人物的衣服襽边都是用铁线描。

古代壁画,为了表现雕像的肃穆庄重,也多用铁线表现。

在花卉里,铁线一般表现枝干和叶柄,因为它们在一幅画中起支撑的作用,铁线描能更好的表达它们的质感。

铁线有粗铁线,细铁线,中铁线之分。

牡丹茎,暗部中铁线,亮部细铁线,线条的粗细表现物象的明暗。

叶柄三条线表现,基本是细铁线表现。

荷花的茎,很长,因为是双线表现也不能粗,粗了显得笨拙难看。

细铁线,甚至像蚕丝一样细。

但是我们不能叫它游丝描,因为用笔方法不同,虽然细,但是有筋骨。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中国画常用的墨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使用墨汁的技法和方法。

墨法在中国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粗细变化以及纹理的变化等。

中国画常用的墨法包括:
1. 点染法:用笔尖蘸取墨汁,轻轻点在纸上,形成墨点,通过控制点的大小和距离来表现各种不同的细节和纹理。

2. 洒墨法:将水墨稀释后,用毛笔在纸上洒墨,形成随机的墨迹或墨斑,通过墨迹的分布和形状来表现意境和氛围。

3. 破墨法:将浓墨直接涂抹在纸上,然后用湿毛笔或用手指轻轻将墨汁推动,使其在纸上扩散和破裂,形成独特的墨迹效果。

4. 泼墨法:将墨汁放在笔尖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笔柄,使墨汁从笔尖上喷出,形成墨点、墨线或墨块,通过控制力度和方向来表现不同的形态和纹理。

5. 线条法:用毛笔蘸取适量的墨汁,通过控制笔尖的角度、压力和速度来画出不同粗细、长短和曲直的线条,线条的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纹理和动态。

这些墨法在中国画中常常结合运用,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和纹理的变化来表现出画作的意境和特点。

墨法的运用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国画用墨方法和技巧

国画用墨方法和技巧

国画用墨方法和技巧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而墨是国画创作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墨可以创造出浓淡不一的线条和阴影,表现出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

在国画创作中,墨的运用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国画用墨方法和技巧。

国画用墨的方法包括点、线、面的运用。

点是墨的最基本的运用形式,可以用来描绘花朵的蕊、树叶的纹理等细节部分。

线是国画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来描绘物体的轮廓和纹理。

线条的粗细、长短和用墨的干湿程度都会影响线条的效果。

面是指用墨填充空白部分,可以用来描绘山水、花鸟等大面积的物体。

在运用墨的过程中,点、线、面的结合使用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墨的运用技巧也是国画创作中的关键。

首先是干、湿的掌握。

墨可以分为干墨和湿墨两种状态,干墨用于描绘细节和轮廓,湿墨用于描绘大面积的背景和阴影。

掌握好干湿程度的转换,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其次是厚、薄的运用。

墨的浓淡程度可以通过用墨的多少和厚薄程度来控制。

运用厚墨可以使线条更加饱满有力,运用薄墨可以使线条更加轻盈细腻。

再次是轻、重的运用。

墨的轻重程度可以通过手腕的力度来控制。

运用轻墨可以描绘出柔和细腻的线条,运用重墨可以描绘出粗犷有力的线条。

最后是快、慢的运用。

墨的快慢程度可以通过手的速度来控制。

运用快墨可以描绘出流畅的线条,运用慢墨可以描绘出细腻的线条。

除了以上的方法和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墨的运用技巧也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是勾、点、染的运用。

在国画创作中,勾线是重要的技法之一,用墨的尖端勾勒出线条的形状和纹理。

点染是指用墨点状或块状描绘出物体的轮廓和纹理。

其次是浓、淡的运用。

墨的浓淡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墨的稠度来控制,浓墨可以描绘出明暗对比强烈的效果,淡墨可以描绘出柔和细腻的效果。

再次是骨、肉的运用。

墨的骨是指线条的主干部分,用墨的边缘描绘出线条的形状和纹理。

墨的肉是指线条的补充部分,用墨的中央填充线条的形状和纹理。

最后是虚、实的运用。

墨的虚实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墨的湿度和用墨的厚度来控制,虚墨可以描绘出物体的透明感和虚幻感,实墨可以描绘出物体的实在感和质感。

中国画用墨的五种方法

中国画用墨的五种方法

中国画用墨的五种方法
中国画用墨的五种方法
中国画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画中使用墨来勾勒出美丽细腻、多样变化的艺术脉络,常常具有一种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叙说。

首先,沾取墨是最基本的画法,它借助画笔沾上适量的墨,淡抹于纸上,轻重自如,灵巧跃动,并以细腻的线条勾写出生动的轮廓,渲染纹理,表现形态。

一般在勾勒初稿时,尤其易采用沾取墨画法。

其次,倒墨是常用的画法,它以明暗精致的度来绘制普通空间的表现,强调光影交错,以及大自然中不可思议的魅力。

倒墨采用画笔沾取墨干湿略有不同,干墨可以直接画出无限深浅的效果,它根据情境不同而灵活变化,通道灵动。

另一种画法是抹墨,它利用祛墨棉垫或者毛拭与画刷,轻抹的抹出的一些轻飘的面。

抹墨的运用一般用来绘制背景,以辅助抽象主义作用。

它也地借助蒙脸的画法可以将意象表达得更加生动具象。

此外,另外一种绘画方法叫毛划墨,把墨同刷子共用,以半透明的技法表现自然视觉。

它采用笔刷挥洒墨以及毛笔划水技法,有自己独特的运用语言,一旦得墨能令画作性情凝重,墨底苍深、调和端庄,质感更有质地。

最后一种画法算是最古老的画法,也是最有表现力的,叫大自然影像。

采取药材、各种零星的碎物和混合,淘匀水取明暗,借助天然的自然物质来代表自然上的景象,以此来达到审美上的境界,抒发内心的丰富情感。

总之,画用墨的五种方法是沾取墨、倒墨、抹墨、毛划墨和大自然影像,它们拥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意象深刻,也是中国画绘画人物、山水、花鸟等自然风景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画常用的用墨方法

中国画常用的用墨方法

中国画常用的用墨方法
中国画通常有湿墨法、干墨法、洗墨法、冲墨法四种用墨方法:
一、湿墨法即浓墨实彩。

把墨水倒入瓷瓶中,研成稠粘的深黑色,沾尺取墨沾入竹签上,在纸上揉出若干大小不同的墨饼,在绘画过程中用它们熟练地比配使用。

用湿墨多点画,细腻深沉,即得画面深邃浑厚,晕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二、干墨法使用熟墨,品种多样,配色多种,以大小不等的毛笔沾取墨涂抹在纸上,注明墨的颜色和光影。

三、洗墨法是以湿墨从绘画着墨到刕墨,有抹痕或去灰、抹点,画面整体感一目了然,透出灵动,可人性化。

四、冲墨法通常使用孤彩、横笔画,可以见出纱线、格印、涤纶等,运用墨洴表现出艺术形象,使墨色更细腻、深厚、灵动,色彩绚丽。

中国画基础知识——基本墨法

中国画基础知识——基本墨法

中国画基础知识——基本墨法中国画的基本墨法包括了用墨和用色,实际上就是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从而完美的表现物象。

笔墨二字是中国绘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本质特征。

墨经水调节可分为焦、浓、重、淡、轻五色。

墨分五色也产生了干、湿、浓、淡、焦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就这五种效果做个讲解,大家可以加深理解。

一、干墨:干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二、湿墨:湿墨中加水较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

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三、淡墨: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四、浓墨:浓黑色,多用来表现近处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五:焦墨:比浓墨黑,常用来突出画面的最浓黑处。

接下来我们说说用墨之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

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现在我们主要介绍常用的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冲墨法、渍墨法,而泼墨法、浓墨法、淡墨法很容易理解,就不一一介绍了。

首先说破墨法。

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处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破墨法又可分为四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各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胸部分时,先画淡墨,趁墨色未干时,再在淡墨上画浓墨,用墨的自然渗画来表现虾身体半透明的质感。

其次是积墨法。

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层层加墨,可反复皴擦点染多次。

甚至上了颜色之后,还可再皴、再勾,直到画足为止。

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再次是焦墨法。

浓墨之极为焦墨。

一幅画完成时,在急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缀,能起开醒提神的作用。

当一幅画全用焦墨画出时,会格外显得苍劲有力。

例如当代中国画宗师黄宾虹的部分山水画,就是全用浓墨焦画而成,表现出了山体黑、密、重、厚的独特面目。

用墨的方法和技巧

用墨的方法和技巧

用墨的方法和技巧一、用墨分类:1、淡墨:水多墨少,浓墨加水调之。

淡墨描远山景2、浓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干而近燥者。

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

4、宿墨:隔夜之墨。

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

5、泼墨:全用湿墨泼纸画成,单层墨色变化,苍茫淋漓,而无笔痕。

6、破墨:在画末干之际,以浓墨或淡墨补笔;不同墨色互相渗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韵味。

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

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

”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

”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7、积墨:由淡墨开始,层层积叠,但明暗不同层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杂,而是层次分明。

8、飞墨:在轮廓内部皴后,用浓淡墨烘染绢背。

9、搭墨:毛笔调淡墨后,以笔尖复沾浓墨,下笔即有浓淡效10、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11、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二.五色六彩:1、五色:干、黑、浓、淡、湿。

2、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3、浓、淡、干、湿、枯、涩。

墨分五色是指用笔方面的墨色变化,五色即:浓、淡、干、湿、燥。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

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墨是黑的。

可有人说:墨分五色。

尤其好墨,落纸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

甚至有人讲: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中国画基本墨法

中国画基本墨法

中国画基本墨法:
1、淡墨:水多墨少,浓墨加水调之。

2、浓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干而近燥者。

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

4、宿墨:隔夜之墨。

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

5、泼墨:全用湿墨泼纸画成,单层墨色变化,苍茫淋漓,而无笔痕。

6、破墨:在画末干之际,以浓墨或淡墨补笔;不同墨色互相渗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韵味。

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

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

”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

”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7、积墨:由淡墨开始,层层积迭,但明暗不同层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杂,而是层次分明。

8、飞墨:在轮廓内部皴后,用浓淡墨烘染绢背。

9、搭墨:毛笔调淡墨后,以笔尖复沾浓墨,下笔即有浓淡效
10、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11、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国画怎么运用墨色

国画怎么运用墨色

国画怎么运用墨色用墨总体之意是指使用水墨的方法和技巧,用墨之法有蘸墨法、调墨法和运墨法。

下面为大家介绍潘天寿先生墨色运用方法。

一、蘸墨法是指作画前用笔蘸墨的方法和技法。

蘸墨的方法有先蘸水后蘸墨或先蘸墨后蘸水之说,也有干蘸(枯笔蘸)、湿蘸(笔中带水蘸)或先色后墨,先墨后色不同方法。

蘸墨法看似简单,但对用水用墨用色量的控制和先后蘸法程序的安排及用笔尖蘸墨还是用侧锋笔肚蘸墨其方法不同,用量不同,绘画的效果就大不相同,蘸墨方法是决定创作中国山水画效果的第一道关键工序,必须认真对待。

二、调墨法是指对墨色和墨的浓度进行调制的方法。

墨在砚台中研好或用瓶中的原墨汁倒在瓷盘中后,做画都因太黑太稠不能直接使用,首先对墨汁进行调制,其方法有四种:第一是在原墨汁中少加点水调制一下,使墨色和墨的浓度降低,达到作画可用为止;第二种方法是将原墨汁等量分别倒入几个瓷盘之中,然后在各盘中加入不同量的水,调成具有不同墨色的汁,作画时按墨色需要直接蘸用即可(此法称为浑墨法或间墨法);第三种方法是在笔头上调墨,即事先将笔头蘸上少量清水,然后用笔尖蘸浓墨,再将笔卧倒在瓷盘中来回进行滚拉,略等一会,在笔头上的墨与水混合渗化形成具有渐变的效果之后,可卧笔用顺逆锋法来使用(此法称笔头融墨法);第四种方法是纸上调墨法,即首先在纸上泼染局部或大部淡墨淡色,然后在半干的墨上用不同浓墨或色进行积破并分多次渲染,求得需要的不同墨色效果。

纸上调墨和调色法在创作山水画时经常使用,效果极好。

三、运墨法它是将墨或色在纸上进行运作,求得墨形墨态和水墨效果的一种运墨方法。

平时讲用墨其主要意思就是指运墨这种方法。

运墨法与纸上调色法有似相同,但不是一回事,一个求色,一个求韵。

运墨法包括“单运法”“互运法”和渲染法“三种。

1、单运法是将浓、淡、干、湿、焦、宿、各种墨或各种色中的每一种墨色都作为独立的单体,每种单体再经用水调解运作形成具有多种变化的墨韵,这种单体用墨、用色并对其求韵的方法就叫单运法(用色就叫单色法)。

中国画用墨技法之墨分五色

中国画用墨技法之墨分五色

中国画用墨技法之墨分五色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

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墨是黑的。

可有人说:墨分五色。

尤其好墨,落纸浓而不滞,淡而不灰,清而有韵,层次分明。

甚至有人讲: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这自然指的是画家,在他们眼里,墨不仅斑斓五彩,而且绚丽有情。

这当然说的是松烟墨或油烟墨。

我们常用的一得阁就属于油烟墨。

所谓“五墨”和“六墨”则是说整体的墨色变化,五墨法将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

这是指墨色由深、厚、干的焦墨向淡、薄、湿的几近清水的过渡,形成不同层次的墨色的变化,一般由浓到淡是画面的主调。

焦墨较为少用,仅用在提神醒目和调整画面轻重关系的地方。

清墨,主要是参加墨韵和层次,使画面既丰富变化又调和统一,而“六墨”将墨色分为墨、白、浓、淡、干、湿。

它既讲了墨的黑白浓淡的过渡变化,又讲了运墨时干到湿的水分控制,也就是说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相互作用,才出现了干浓墨和干淡墨,湿浓墨到湿墨的多种变化。

国画产颜料的重要性不及于墨,但对表现层次和画面气氛大有益处。

一、五色六彩:1、五色:焦、浓、重、淡、清。

(乾、濃、黑、淡、濕。

)2、六彩:黑、白、乾、濕、濃、淡。

3、濃、淡、乾、濕、枯、澀。

墨分五色是指用笔方面的墨色变化,五色即:焦、浓、重、淡、清。

“焦” 比浓墨更黑,黑墨乾而近燥者。

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

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以及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浓” 为浓黑色,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国画用墨基础教学:不会用墨怎么办?分步骤讲解墨分五色,快学习

国画用墨基础教学:不会用墨怎么办?分步骤讲解墨分五色,快学习

国画用墨基础教学:不会用墨怎么办?分步骤讲解墨分五色,快学习用墨方法【用墨时水分的控制】墨汁一般都需要和水调和后才能作画,就是我们所谓的“水墨”,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的比例来控制的,水多则“润”,水少则“焦”。

首先将笔头浸泡在水里,浸至笔头的根部。

然后将笔提起(图①),顺势在笔洗边缘刮去多余的水分(图② )。

这样便可以控制笔中含水量的多少。

【墨分五色】墨分五色:清、淡、浓、墨、焦,而决定这五种墨色的关键是这五种墨色的比例。

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

浓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

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

淡墨的含水量较多,色相更浅。

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甚至全是水。

焦焦墨又称为枯笔、渴笔或竭墨,指的是不加水稀释,直接用墨汁作画。

焦墨浑厚、深沉而浓黑,但是较难控制,建议初学者少用。

浓将焦墨加少量清水即得到浓墨,浓墨适合表现近处的物象或者物体的阴面,用浓墨作画要画得“薄”,这样才能“透气”。

重将浓墨加清水稀释即得到重墨。

较之浓墨,重墨透明度稍高,用重墨作画,画面较为通透,但是重墨用不好会使画面发“灰”,所以实际作画时应增强对比。

淡淡墨中水的含量较高,淡墨在宣纸上变化丰富,适合表现远处的物象或者物体的明亮面。

清清墨中墨的含量极少,常用于表现烟、雾、霞等模糊的形象。

【墨法技巧】积墨法积墨法是指待前面墨色干后,再累加不同墨色的方法。

用淡墨染后,再用稍重的墨加上去,连染带擦,层层积染,以达到层次丰富、墨韵深厚的效果。

积累时,每一层笔触的复叠要在前一层笔触完全干时才可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须既具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

泼墨法泼墨法指将毛笔饱蘸水墨,随意挥洒,此法笔墨酣畅,追求画面墨色淋漓的艺术效果。

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量感,但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结合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

泼墨和泼彩可以兼用,多在大写意或山水画中运用。

破墨法破墨法指作画时,在前一笔墨迹未干之际,复加另一笔墨色而求得浓淡墨相互渗透的艺术效果。

常见的用墨方法

常见的用墨方法

国画中的用墨技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平涂:均匀涂抹墨色,是最基本的用墨方法。

2. 积墨:通过叠加不同层次的墨色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和质感。

3. 破墨:在墨色未干时叠加不同浓度的墨,使墨色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

4. 泼墨:随意泼洒墨水于纸上,形成自然而有力的纹理和形象,常用来表现山水云雾等。

5. 冲墨:用清水或淡墨冲击浓墨,使之产生自然的晕染效果。

6. 吸墨:利用吸水纸等工具吸去画面上某部分的墨色,产生明暗对比。

7. 让水法:先在纸上施水,再以墨落纸上,借水的流动性来达到预期的墨迹效果。

8. 赶墨法:迅速用干笔赶墨,常用于描绘急流、狂风等动态场景。

9. 胶结法:利用胶水调墨,使墨色固着于纸上,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10. 排结法:通过有序排列墨点或墨线,形成具有节奏感和结构美的图案。

11. 晕结法:通过晕染的方式使墨色由深到浅或由浅入深,形成渐变效果。

12. 焦墨:使用较浓的墨进行点睛,调整画面的轻重关系。

13. 宿墨:使用隔夜的墨作画,易产生枯润和苍茫的效果。

这些用墨技法可以根据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绘画风格灵活运用,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掌握好这些技巧,需要艺术家对墨的性质和水墨的运用有深刻的理解和大量的实践。

在实际创作中,艺术家往往会结合多种技法,以达到更为丰富和深邃的艺术表现力。

工笔画教程: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

工笔画教程: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

工笔画教程: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单用墨作的国画,最讲究“墨分五色”,实际并不止于五个色阶。

特别讲求一笔下去,就能表达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渐变关系,极为自然。

一般的用墨方法有浓、淡、干、湿、破五种,说明如下:浓墨:浓墨的标准是,研墨的时候,砚台里出现合不拢的路子,就达到浓的水准了。

具体使用的时候,还有个妙处,就是一笔下去,表现得“死活”的问题,假如你把浓墨蘸在笔上,于砚池翻来覆去调得过火了,在笔上看起来是很均匀,不过画下去,待干了再看,就有死气了,如根据这个笔的需要,事先考虑到蘸墨多少,基本上不用把笔头在砚池或调色盘内调来调去,漫不经意的蘸一蘸,墨好象也漫不经意的画下去,就表现活的味道,墨色既有神韵又有光华。

其实,并非漫不经意,而是落笔之前,早就心中有数了。

用浓墨的主要关键,在于防死,防死的主要办法,在于蘸墨就用,不可调弄过甚,特别是和写字一样,不能重复涂改,也不能先用铅笔起稿,必须做到成熟,而后才能落笔自如,用墨灵活。

淡墨:国画中用墨问题,浓较易,淡较难,淡到所谓“无墨求染”则更难。

用墨之深与浅,轻与重,浓与淡,皆相对来说,也是对比作用。

完全用浓墨则气霸,完全用淡墨则失神。

一幅画中淡墨少了亦复无神。

所以,若能于浓淡配合,浓中有淡,才能表现出一幅画的空间概念和虚实关系。

处理得好则神气十足。

至于浓和淡的面积比例,一般地浓部占三分之一左右,好象人的瞳孔一般,重墨只占小部分,才有神态,而淡墨淡到捉摸不透的水准,才有韵味。

我见过有的绘画理论作品上说:“西画重外光,中国画只重视固有色”。

其实这问题,我的看法不尽然,我国广大群众,欣赏一幅国画,往往说:“画得真好,简直是离纸了”。

这就是说有立体感,有空间概念,有明暗部。

怎能说中国画不重视外光呢?譬如画一棵竹子,在用笔上先把笔洗净,再以笔的一面本着压下笔头的一半入墨,下笔时以另一面落纸,一笔画出来,线的两边深,中间浅,很显出竹干是立体的,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再如大写意,用浓淡不同的墨或色点出叶子来,不等干时勾叶筋,不能局限在点的范围,必须有的线勾到点外去。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

简述中国画常用的墨法一:浓墨法即墨中掺水较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景物。

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

黄宾虹引用东坡言“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

要使其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儿目睛。

”二: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景。

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不浮薄”。

宾翁举例,李成、董北苑是善用淡墨的高手,用以表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岚色郁苍,咸由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等。

三:破墨法即以不同水量、墨色,先后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

通常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墨色互破等。

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

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四:积墨法一种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的方法。

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元气淋漓、浑厚华滋。

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

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以看得出笔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

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

宾翁认为,积墨法以米元章为最备,浑点丛树,自淡增浓,墨气爽朗。

勾云,以积墨辅其云气。

作水墨画,墨不碍墨;作没骨法,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

在所有墨法中,积墨法是黄宾虹最常用的,也是其作品之最大特点。

五:泼墨法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绘制方法。

这种方法墨足笔饱,水色淹润,虽干犹湿,有一种自然感和力度,但却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画好国画的要点之一:如何用墨

画好国画的要点之一:如何用墨

画好国画的要点之一:如何用墨
常说的五墨六彩就是指的墨色要丰富而有变化,浓墨中有干湿的变化,淡墨中也要有干湿的变化。

墨法有以下几种:1.泼墨法:这种墨法是根据画面物象的需要,将黑色的干湿、浓淡效果一次完成的用墨方法。

在实际作画时,如果泼墨的效果不理想,则可以用破墨法或积墨法再加以调整。

2.破墨法:这种墨法是两次性的用墨方法。

即在第一道墨未干时进行第二道墨,用第二道墨来破开第一道墨的效果,从而产生更生动,理想的墨色。

这种方法在写意画中经常使用。

常用的有“浓破淡”法、“淡破浓”法、“墨破色”法、“色破墨”法、“水破墨”法等。

3.积墨法:积墨法是两次以上的用墨法。

在作画时,要在第一道墨干后,再进行第二道墨,第二道墨干后,再进行第三道墨,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

用这种墨法作画,画面厚重、华滋。

4.宿墨法:“宿墨”原是指隔夜的墨,实际上凡是未用完而又干了的墨都可称宿墨。

这种墨由于脱胶而导致在纸上不太渗化,纸上容易保留行笔的痕迹,尤其淡墨更为突出。

宿墨法就是要利用宿墨的这种特点来表现一些画面所需的效果。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用色彩表现的物象。

要掌握中国画的创造方法和基本技法,首先要解决造型问题,其次是笔墨等问题。

在处理造型时,人物和翎毛则要求“形”与“理”俱在,而山水和花卉
则有常“理”而无常“形”,允许充分发挥,只要感到合理,舒服就可以了。

解决造型首先要解决“理”,“理”就是抽象的规律。

其次则是具体的形。

国画中物象的形,由于作者主观意识成份掺入较多,因此处理手法各有不同。

其学习途径则可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方式来解决。

国画用墨技法

国画用墨技法

国画用墨技法一.用墨: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燥者。

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

焦墨写生4.宿墨:隔夜之墨。

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

宿墨山水5.潑墨:全用濕墨潑紙畫成,單層墨色變化,蒼茫淋漓,而無筆痕。

泼墨山水6.破墨:在畫末乾之際,以濃墨或淡墨補筆;不同墨色互相滲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

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

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

”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

”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7.積墨:由淡墨開始,層層積疊,但明暗不同層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雜,而是層次分明。

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8.飛墨:在輪廓內部皴後,用濃淡墨烘染絹背。

9.搭墨:毛筆調淡墨後,以筆尖復沾濃墨,下筆即有濃淡效10 . 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11 . 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二.五色六彩:1.五色:乾、黑、濃、淡、濕。

2.六彩:黑、白、乾、濕、濃、淡。

3.濃、淡、乾、濕、枯、澀。

墨分五色是指用笔方面的墨色变化,五色即:浓、淡、干、湿、燥。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

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墨是黑的。

可有人说:墨分五色。

尤其好墨,落纸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

墨分五色调色方法

墨分五色调色方法

墨分五色调色方法
墨分五色调色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常用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和工笔画。

这种调色方法通过运用不同比例的墨汁来表现不同色调的效果,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

下面将介绍墨分五色调色方法的基本步骤。

首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墨块和水。

第一步是用水调墨。

将适量的墨块放入墨砚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墨杵慢慢研磨,直到墨汁浓稠均匀。

第二步是墨分五色。

在调好的墨汁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形成不同浓度的墨汁。

这五种浓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灰度,从浅灰到深灰,逐渐加深。

这样可以在绘画中表现出不同明暗的效果。

第三步是运用墨汁进行调色。

将调好的墨汁用毛笔取出,再在宣纸或其他纸上试验,掌握不同墨汁的颜色深浅。

第四步是运用不同墨汁的表现。

根据画作需要表现的效果,运用不同浓度的墨汁绘制出不同明暗的部分。

可以运用干笔、湿笔、浸笔、点笔等技巧,在画作中形成层次感。

最后,根据画面整体效果进行修饰和调整。

在墨分五色调色方法中,需要不断地观察和调整画作的明暗关系,使画面更加平衡、协调。

总的来说,墨分五色调色方法是一种能够表现出明暗层次的绘画技法。

通过掌握不同比例的墨汁,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给作品增添深度与立体感。

这种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绘画风格进行相应的改良和创新。

墨分五色及用墨方法

墨分五色及用墨方法

墨分五色及用墨方法墨分五色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

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黑”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

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黑”,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干墨”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墨”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墨”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墨”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黑墨”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擦,可收提神醒目的功效。

常用墨法:破墨法——唐代王维、张燥等人的山水画,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当时称为“破墨山水”。

后世说的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破墨法又可分为四法(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各有不同的特点。

泼墨法——泼墨法创始于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唐代名画录》、《历代名画记》都有记载。

王洽喜豪饮,醉后解衣磅礴,激清迸发,用墨泼在绢上,然后根据墨迹的形态,画成山石林泉,云雨迷茫,浑然一体,时人称他为“王泼墨”。

后世所谓泼墨法,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

行此法,毛笔要大一些。

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山石的形体。

运笔要胸有成竹,轻重得宜,可以重笔,也可有飞白,随物形而变化,自然可获得墨色丰富、滋润生动的效果。

(见图例)积墨法——积墨,即层层加墨。

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国画用墨,怎样才能使墨显得发亮?

国画用墨,怎样才能使墨显得发亮?

国画用墨,怎样才能使墨显得发亮?一国画用墨用到黑得发亮,这个跟墨有关。

古代主要是用墨块来研磨成为墨水,这个墨黑的发亮,主要是因为它使用的是油烟墨。

因为油烟墨里面的含油量比较大,所以他经过反复研磨以后,产生的焦墨,也就是说墨浓度比较高,密度比较大,写出来的字就会产生发亮发光的效果,关于用墨,不一定非要是浓墨焦墨,甚至发亮,像这种得发亮的墨一般会更适用于书法当中,在绘画当中用墨是非常讲究的,不会只追求一种效果。

二关于国画的用墨墨可以分五色。

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枯;在绘画的时候会用到一是淡墨,弹幕一般就是说水多墨少,这样画出来的东西要比较润一些;二是浓墨,是墨多水少,大概就是墨占八分水占两分写出来的字是润黑;第三是焦墨,一般都是反复研磨磨到一种浓度较高的状态,这个时候一般在绘画的时候作为点眼睛、协调画面、点苔点等;第四是宿墨,一般就是隔了夜的墨,这样的墨,其实使用的时候对毛笔伤害比较大,但是它可以达到非常苍茫枯润的效果;第五泼墨,泼墨一般就是用湿墨泼在纸上而形成的一种痕迹,泼墨一般可以用来做山水,或者是掺色以后形成泼彩;第六是破墨,破墨一般是在画未干的时候,以浓墨或者是淡墨进行补笔,不不同的墨色进行相互的渗透,形成五彩墨色之韵味;第七是积墨,积墨一般就是由淡墨开始一层层叠加,但是明暗不同的墨色相互进行混杂,这样就会产生层次分明,又只给画面显得比较厚重。

三用磨的方式很多,关键是看如何搭配。

对于墨色和用墨用到极致的人物黄宾虹算是其中一位,他的特点是善用宿墨,他在墨法上面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同时他在积墨上面让画显得很黑,但是不死又透,这个是他功力的一种展现,所以在用墨的时候还要注意用笔,笔和墨墨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有笔墨才能够有变化,有墨笔才能够显现,绘画的时候关键要见笔,不能够画一遍,画两遍越涂越黑,没有留下痕迹,必须要保留这种笔痕,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够达到所追求的的笔墨趣味。

中国画的用墨方法

中国画的用墨方法

中国画的用墨方法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用墨方法。

用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技巧之一,它是通过运用墨色、调墨、控墨等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线条、形式和氛围。

在中国画中,用墨主要分为晕染、点染和泼墨三种方法。

晕染是一种运用水和墨进行渐变或均匀渲染的技法。

画家先将墨汁调至不同深浅的浓度,再用毛笔蘸墨后轻轻晕开,通过水的浸润作用,墨色呈现出渐变的效果。

晕染可用来表现山水、云霞、水波等自然景物的深浅、起伏和变幻。

点染是一种通过点缀和渗透的方法来塑造形态和气氛的技法。

画家可以使用笔尖、毛笔等工具,蘸取适量的墨汁,并以不同大小、间距、浓度的点状组合描绘出各种对象的形态、纹理和质感。

点染的效果常常呈现出细腻、多样的视觉效果,使画面充满生动与韵味。

泼墨是一种以墨汁水分散和飞溅的方式创作的技法。

画家可以使用毛笔、鹅毛、牙刷等工具蘸取墨汁,在画纸上运用力量和角度的变化,使墨汁呈现出飞溅、飞花、洒落等效果。

泼墨的意向性较强,常用于描绘大自然或人物表情与情感的一瞬间,具有一种独特的神秘和意象的魅力。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用墨方法,中国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干笔」和「湿笔」。

干笔是一种运用干燥的笔尖在画纸上进行快速、简练勾勒的技法。

画家可以将笔尖蘸入适量的墨汁,待其失去水分后进行作画,通过快速、敏捷的笔触勾勒出形象的轮廓和特征,形成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湿笔是一种在湿润的画纸上使用浸湿笔尖的技法。

湿笔可以使墨汁渗透到画纸的深层,形成柔和、温润的笔触和浓墨的纹理。

通过湿笔技法,画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画面的透明度、层次和空间感。

总的来说,中国画用墨方法的运用非常灵活多样,通过调墨、控墨、积墨等手法,结合画家的意境和表现主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线条、色彩和表现力。

通过用墨,中国画能够表现出自然和人物的神韵、意境和情感,并传达出一种深邃、凝重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极其重视用墨,我们中华民族也极为善于用墨。

古今不少人,单独用墨作画,或以墨为主。

总之,中国画没有不用墨的。

以墨为主,成为中国画的特点之一。

而画油画和水彩中基本上没有专用的墨色,即使用炭条铅笔作的素描,也不象我们国画,水墨互起作用,大有润湿之味,运用得好,好象欣赏京剧一样,“韵味十足”颇为感人。

单用墨作的国画,最讲究“墨分五色”,实际并不止于五个色阶。

特别讲求一笔下去,就能表达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渐变关系,极为自然。

一般的用墨方法有浓、淡、干、湿、破五种,说明如下:
浓墨:浓墨的标准是,研墨的时候,砚台里出现合不拢的路子,就达到浓的程度了。

具体运用的时候,还有个妙处,就是一笔下去,表现得“死活”的问题,假如你把浓墨蘸在笔上,于砚池翻来覆去调得过火了,在笔上看起来是很均匀,可是画下去,待干了再看,就有死气
了,如根据这一笔的需要,事先考虑到蘸墨多少,基本上不用把笔头在砚池或调色盘内调来调去,漫不经意的蘸一蘸,墨好象也漫不经意的画下去,就呈现活的味道,墨色既有神韵又有光华。

其实,并非漫不经意,而是落笔之前,早就心中有数了。

用浓墨的主要关键,在于防死,防死的主要办法,在于蘸墨就用,不可调弄过甚,特别是和写字一样,不能重复涂改,也不能先用铅笔起稿,必须做到成熟,而后才能落笔自如,用墨灵活。

淡墨:国画中用墨问题,浓较易,淡较难,淡到所谓“无墨求染”则更难。

用墨之深与浅,轻与重,浓与淡,皆相对而言,也是对比作用。

完全用浓墨则气霸,完全用淡墨则失神。

一幅画中淡墨少了亦复无神。

因此,若能于浓淡配合,浓中有淡,才能表现出一幅画的空间概念和虚实关系。

处理得好则神气十足。

至于浓和淡的面积比例,一般地浓部占三分之一左右,好象人的瞳孔一般,重墨只占小部分,才有神态,而淡墨淡到捉摸不透的程度,才有韵味。

我见过有的绘画理论作品上说:“西画重外光,中国画只重视固有色”。

其实这问题,我的看法不尽然,我国广大群众,欣赏一幅国画,往往说:“画得真好,简直是离纸了”。

这就是说有立体感,有空间概念,有明暗部。

怎能说中国画不重视外光呢?譬如画一棵竹子,在用笔上先把笔洗净,再以笔的一面本着压下笔头的一半入墨,下笔时以另一面落纸,一笔画出来,线的两边深,中间浅,很显出竹干是立体的,
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再如大写意,用浓淡不同的墨或色点出叶子来,不等干时勾叶筋,不能局限在点的范围,必须有的线勾到点外去。

这样便很自然地显出高光部,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中国画这类的表现方法很多,不一一举例了。

中国画用笔的“分水法”,其实就是表现外光。

浓和淡其实就是光的暗和明。

干墨:顾名思义,就是笔上所含的水分极少。

其实不完全这样。

干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笔上的水分并不很少,就是下笔行笔如风驰电掣,并且笔法不是平拖,而是用狼毫旋转窝笔前进。

一笔下去,这样画出来是“湿中有干”。

另一种是笔上的水分,确乎很少,由于行笔很慢,使墨色徐徐地渗透到纸里去,出现一种“干而不枯”的味道。

如画小写意羽毛第一次披毛,最好用此法。

湿墨:不管用墨用色,笔上的水分是饱满的,利用生宣纸跑色跑水的性能,齐白石以这种湿笔画虾,画雏鸡,画大螃,效果都极妙。

有工笔画法不能达到的效果。

具体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连水带墨跑出,有绒绒的感觉,既真实,又自然;另一种是:前一笔下去周围跑点水,再压第二笔,那么前一笔边线水纹就不沾墨色了,呈现出一种透明的味道,如齐白石画的大虾,便是很好的例子。

再就是在熟宣纸和绢上用湿笔,不能使水分外跑,干后起边线,很自然,起到勾线所不能达到效果。

在生宣上用湿墨,全在对水分的控制,运用得好,其妙无穷;运用不好,一团糟糕。

预防的办法是,作画前
准备一张废宣纸,画到湿墨不好控制时,压上废宣纸,用手拍一拍,也就止住水分乱跑了。

但墨和色的光泽就差一些了。

工夫深了,便能控制水分,不用纸压。

破墨:大致分两种,一叫“浓破淡”,二叫“淡破浓”,又有“笔上破”与“分层破”两种方法。

“浓破淡”:就是先调淡墨或浓淡色,临落笔前,笔端蘸深墨或深色,一笔下去,呈现由深到浅的渐变关系,这是笔上破的方法。

再一种是,在纸上先画浅的,不等干或半干的时候,加重色,由于第一笔浅色尚未干,故第二次压的重色,就要向未干的第一笔渗开,极为自然,大小写意勾叶筋都该这样,齐白石画的虾,头顶一笔重色,破得特别妙,就是最典型的这个方法。

淡破浓:就是笔上先调重墨或重色,落笔前蘸水或蘸浅色,迅速画去,有时需要笔笔画去,其效果是,每一笔,都呈现由浅到深的形象,并且周围跑出水纹,下一笔墨色,就压不住前一笔周围跑出的水纹了。

这是“笔上破”的方法。

用此法点葡萄及点重色花头,千瓣花头等等效果尚好。

在生宣上作画,淡破浓“分次破”的方法是,先着一笔重色,不等干以水或淡色润进,让其自然溶化,效果甚佳。

潘天寿的点苔往往用此法。

再一种是于熟的纸绢上,先点重色,不等干,马上用水或淡色冲之,
冲出浓淡来,极为自然。

此法用于小写意及工笔中。

除以上五种用墨之外,在山水画中,还有用宿墨、积墨、余墨、焦墨等等。

花鸟画中一般不需要。

墨有兰烟、松烟。

这两种墨不宜于画花鸟画,作花鸟画最好用油烟(又叫顶烟、漆烟、超漆烟、全烟)效果比较明快。

用墨方法,虽说五种但主要讲究一个“活”字,只要能做到“活”,那么方法问题,都可以自己创造,而不是五种方法所能限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