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单位:隆德县隆德中学
姓名:杨媛媛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07版).《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全民族的抗战(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国全面抗战的形成,国共两党领导的正面和敌后战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对抗。);日军的滔天罪行(用三个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细菌部队来揭示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抗战的胜利(用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例子说明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我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于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事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教材特点:初中教材用一个单元(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分三课《难忘九一八》,《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学习抗日战争,但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只用一节课的内容,信息量比较少,所以在备课与授课的时候,需有效处理教材内容,设计严密的思路,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增加信息量,增加
趣味性,提高课堂价值。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但思维逻辑能力还是稍差一些。这个班的高一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初级中学,农村的初级中学,对于历史等副科不是太重视,没有系统的历史教学,学生对于历史课不太重视,没有很大的兴趣,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思维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虽然具备一定程度的历史知识,但是很不系统,只是一些历史知识的碎片。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文理分科的感念,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同学认为理科前途很大,倾向与理科,历史就成了“副科”学生的兴趣不大,终极目标只是通过会考,而且附加条件已经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汲取了会考易于通过的错误导向,因此对于历史课的兴趣被多方面的“画外音”间接的扼杀,被世俗化,多数对历史持肯定态度的也是被应试教育,传统的功名观所影响,把它作为登天梯的一个辅助的不得不辅助的工具,所以不是真正的投身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大。
因此兴趣是教学的中心,历史思维是主旨,历史史实是补充,所以在选择教法上,教学用具上要围绕这个关键。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启发法,讲述法,情境教学法,
四、学法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五、教学用具:powerpoint,播放多媒体课件,纪录片资料剪辑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潘家峪惨案,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经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高于一切的;不同的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
结合时事思考讨论“在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呢?”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了卓越斗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是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抗日民族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
七、教学重难点:
1、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