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地位不断地提升,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
教育也迎来了它从未有的春天,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学校建筑设计的任务。
现在就学校建筑设计引发的一些思考,结合自己工作的一些实际工程安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校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思考1学校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及实际情况分析1.1中小学校建筑的规模及布点一般小学为六年学制,正常情况下分为12班、18班、24班等。
中学分为18班、24班、30班等。
学校的布点应根据各区、居民点及小区规划人口数量,均匀合理布点。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
选择学校校址应考虑周围环境安静、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有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学校用地由校舍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实验及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明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校舍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
教学用房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几部分组成。
普通教室是教学用房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教室的设计不仅要有足够铁面积,而且座位布置排列应合理。
教室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教室应有良好的声环境,避免外界噪声的影响。
教室还应有良好的室内温度要求,夏天有良好的通风,冬季有采暖和换气设施。
中小学建筑的实验室和各种专业教室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功能使用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平面及各种设备。
1.2高等学校建筑高等学校有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等三类。
高等学校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应考虑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优美,且要考虑发展用地。
高等学校分为教学中心区、科学研究区、体育活动区、实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六大部分。
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校区核心。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思考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思考摘要:当下,集约用地是建筑行业的大趋势,共享、高效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科学建设、精细设计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主推目标。
因此,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如何在有限用地条件下,发挥项目的最大社会价值;如何在满足中小学建筑的各项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为师生提供更多样的活动空间;如何在符合各项规范及使用便利性的前提下,更集约地利用空间。
基于此,本文就中小学建筑设计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设计;思考1 引言素质教育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重点,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在发展中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求知、做人、健体、生活、审美以及创造,强调教育的开放性。
如注重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学在实施时注重阳光体育的实现,增加了体育教师的配备以及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加强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2 中小学建设设计内容中小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重要规范要求:其功能由普通教室、各类辅助教室、室内体育设施、室外运动场地、教师办公、宿舍、餐厅等部分组成;空间可归纳为教学部分的单廊条状空间,室内运动场、食堂、多功能教室等空间的大型空间两种模式。
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的层数不得超过 5 层,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则不超过 4 层;教学楼之间的防噪间距为25m,教学用房冬至日照要求为 2h。
3 中小学建筑设计原则(1)文化性原则。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
尊重地域文化,尊重校史,可以避免校园建筑同质化严重,保持学校自身的个性和差异。
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在原有建筑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更新,这样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又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例如,对学校大门的设计,可以从传统建筑中寻找历史设计元素,丰富入口建筑的外在造型;在材质的表达上,可以用石材、红砖等传统建筑材料,表现学校历史的底蕴[1]。
(2)秩序性原则。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所好的学校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场所,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教育的载体。
因此,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需要充分考虑教育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环境。
首先,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符合教育的需求。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场所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教室的布局要合理,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教室的采光、通风等环境要保证良好。
同时,学校建筑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功能需求,比如食堂、体育馆、多功能活动室等场所的设计要符合学校的日常运行。
其次,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因此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校园的绿化、景观设计要美观大方,让学生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
此外,学校建筑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比如在设计中要考虑到防火、防盗等安全因素,同时要保证学校的通风、采光等环境符合健康标准。
最后,学校建筑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环保材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学校建筑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保证学校建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总的来说,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教育需求为导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学校建筑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育的殿堂。
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创建一个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几点问题来进行探究,总结对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内容以及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旨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
关键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
在这种人口增长,教育数量增加的形势下,各地中小学校建筑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教育建筑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因此,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及独特的校园空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在进行中小学建筑设计时,我们需要掌握中小学主要为中小学生服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到学校功能和校园环境的变化。
在现代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学校不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更多地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以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去完成挑战。
此外,学生每天要有1 / 4~1 / 3的时间待在学校,学校教育中的课外活动成为了学生能力提高的一部分,学校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到学生课堂之外角色的扮演。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也从传统的教师授课向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开放教育转变,学校建筑也从单一教室转变为多功能教室。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2.1总平面布置在先进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们必须以合理的功能布局、高效的教学场所和舒适的绿色环境为基础。
根据规划用地,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使整个校园功能合理,流线顺畅便捷。
此外,还要具有前瞻性设计理念,考虑预留土地的未来发展。
确保学校在保持标准的教学水平同时,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发展,从而在功能使用方面实现现代教学模式。
在总平面设计中,建设场地出入口的确定是首要任务。
浅谈中小学建筑设计
浅谈中小学建筑设计摘要:通过一两个项目案例来谈谈笔者对目前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一点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设计理念项目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建构式学习在中国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也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时期。
中国的教育建筑也随之蓬勃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教育建筑。
最近几年笔者也有幸参与了一些教育建筑的设计工作,从中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增加了对现代教育建筑的认知。
在此笔者想通过自己所做的案例来概括谈一谈自己对不同校园项目的设计感想。
第一个案例位于中国东部城市主城区。
基地呈不规则体形,南北向总长度约为270m;东西向最宽处约为140米,最窄处约为40米,基地南北高差近5米。
总用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6轨36班6年制公办小学。
一、设计理念:1、面向多元学习的教育建筑综合体:学校教育活动从传统“收受式教学”向“建构式学习”转型,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学校空间规划日益捉襟见肘。
“教育建筑综合体”模式,日益成为新学校建筑规划设计的新探索方向。
2、合作和共创空间:不论是普通教室、实验室等正式学习空间,还是是学校走廊、门厅、图书馆等非正式学习空间,皆需要重新思考空间的布局、功能、设施与资源的提供是否具有共享性的合作学习区,是否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与对话。
3、舒适富有吸引力的场所:空间富有吸引力,学校立面富有表现力和空间吸引力,成为创新学校建筑形象。
4、绿色可持续校园:最大化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并减少冬天及夏天的冷热负荷等被动式节能策略。
尽量采用本地建材、太阳能光热、“海绵”地面铺装、中水利用等策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5、空间富有人性关怀:学校人行通路、车位、主要出入、楼电梯、报告厅、厕所、门等均设置无障碍措施。
6、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接到此项目后,我们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一基地用地面积十分狭小;二形状不规则,最窄的地方仅40米。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舒适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场所;同时我们还希望他是现代、简约且能与周边文化氛围相融合的一个现代建筑产物。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实用性的课题。
在设计中小学建筑空间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一些思考。
首先,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特点。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与成人存在差异。
因此,在设计中小学建筑空间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尺寸、身体活动的需求以及他们的感觉和感知特点。
例如,教室可以设置可调节高度的桌椅,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同时,在教室内设置充足的自然光和通风设施,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学习环境。
其次,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和社交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情感体验和社交互动的需求较高。
因此,设计师可以在建筑空间中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性的环境。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多功能的休闲场所,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交交流;在教室内设置灵活的空间布局,以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和合作。
另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中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具有积极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小学建筑空间时,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以及自然景观,为学生提供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大型落地窗和阳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风景和日光浴;在校园内布置绿色植物和花坛,以创造一个自然的氛围。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中小学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室和学习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因此,设计师可以采用灵活和可变的空间设计,以满足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科需求。
例如,可以设计可拆分和合并的教室,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校园中设置多功能的活动室,以便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等多种活动。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学校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该以提供良好
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在设计学校建筑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
首先,学校建筑应该注重安全。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安全是最基
本的需求。
因此,学校建筑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消防设施、紧急疏散通道等。
此外,学校建筑还应该考虑到孩子们的活动特点,比如在设计操场时,应该考虑到防止孩子受伤的因素,比如铺设软质材料的地面,设置安全护栏等。
其次,学校建筑应该注重舒适性。
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
身心健康。
因此,在学校建筑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采光、通风、温度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休息和活动空间,比如设置休息区、绿化带等,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此外,学校建筑还应该具有启发性。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建筑设
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设计教室和图书馆时,可以考虑到采用多样化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元素,比如色彩、装饰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启发和激励。
总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以提供安全、舒适、具有启发性的学习
环境为核心。
只有这样,学校建筑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助力。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地位不断地提升,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
教育也迎来了它从未有的春天,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学校建筑设计的任务。
现在就学校建筑设计引发的一些思考,结合自己工作的一些实际工程安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校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思考1学校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及实际情况分析1.1中小学校建筑的规模及布点一般小学为六年学制,正常情况下分为12班、18班、24班等。
中学分为18班、24班、30班等。
学校的布点应根据各区、居民点及小区规划人口数量,均匀合理布点。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
选择学校校址应考虑周围环境安静、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有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学校用地由校舍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实验及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明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校舍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
教学用房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几部分组成。
普通教室是教学用房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教室的设计不仅要有足够铁面积,而且座位布置排列应合理。
教室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教室应有良好的声环境,避免外界噪声的影响。
教室还应有良好的室内温度要求,夏天有良好的通风,冬季有采暖和换气设施。
中小学建筑的实验室和各种专业教室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功能使用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平面及各种设备。
1.2高等学校建筑高等学校有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等三类。
高等学校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应考虑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优美,且要考虑发展用地。
高等学校分为教学中心区、科学研究区、体育活动区、实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六大部分。
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校区核心。
关于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当前社会进步的脚步飞快,经济、科技水平都在飞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中小学建筑的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就需要建筑师加强学习和探索,为校园的规划布局设计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大量的中小學生要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好多年,校园是他们的成长基地,一个规划得当使用合理舒适的学校,对孩子们的求学阶段乃至一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尤为重要。
校园建筑的设计,除应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观赏性外,还要兼顾实用、舒适,并结合学校文化特色,设计出符合学校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让学生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标签:规划设计;建筑工程;中小学;思考作为城市规划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规划布局受到了教育、城建和规划等多个部门的重视。
本文对中小学建筑布局的设计要求进行阐述,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中小学建筑布局设计提供参考性意见。
1、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概论在当前我国共九年制的中学和小学教育结构当中,每个年级都不止一个班,多个年级多个班级的学生在校园内共同学习,人口密度很大。
所以,中小学学校建筑应当选择在相对安静、单一、空气新鲜的环境中建造。
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对校园建筑平面布局可以分为体育活动用地、校舍建筑用地和试验绿化用地这三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使用范围,相互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免互相干扰。
教学用房和办公用房以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了学校的校舍;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和体育活动室等几部分组成了教学用房。
教室的设计,除了要保证足够的面积,还需要合理的位置布局。
2、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标准2.1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整体设计理念的越来越重要。
该理念之下,校园规划就成为了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将所有独立因素归纳融合到统一的校园整体规划与设计中。
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涉及人文、文化、现代、生态和中式等几种设计主题,而主题的选择,需要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而定,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等因素,设计出整体和谐,又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02
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 核心概念
空间构成与功能分区
空间构成
中小学建筑空间应合理规划,满足教学、 活动、休息等不同功能需求,同时注重空 间的有效利用和视觉效果。
功能分区
中小学建筑空间应分为教学区、实验区、 办公区、活动区等不同区域,各区域之间 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和良好的相互关系。
流线设计与疏散策略
要素
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需求、空间功能、流线组织、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和环境质量等 。
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 小学建筑的空间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也在向更 加多元化、灵活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将更加注重 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空间融合
中小学建筑空间应将教育功能与建筑空间有机融合,创造一个舒适、实用、有特 色的教学环境。
室内环境与绿色设计
室内环境
中小学建筑空间的室内环境应舒适宜人,减少噪音和污染, 提高空气质量,同时注重采光和照明效果。
绿色设计
中小学建筑空间应采用绿色设计理念,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环 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营造一个健康、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 设计研究的思考》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概述 • 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核心概念 • 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实践方法 • 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挑战与对策 • 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案例分析
01
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概 述
现代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思考
现代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中小学建筑设计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
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
其设计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息息相关,学校设施、环境状况等会对周边环境、交通方式及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等产生长效的影响。
本文分别对建筑专业、机电设计、室内专业、智能化专业、景观专业等来分析现代中小学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智能化;景观;室内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义务教育进度有待推进,各地教育投入都在加大。
每年都有新的学校开启建设。
在参与多所中小学建设后,笔者总结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多专业的思考。
一、建筑专业1、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紧张,学校用地局促,一般36个班用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3万平米,容积率0.9-1.2。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
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
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用地影响运动场地及教学楼布置。
运动场地与教学用房的间距,车行道与教学建筑的间距必须注意。
2、出行方式改变后,学校对停车车位需要急剧增多。
学校内设置地下停车场及学生上下车空间已成必然。
学校设置地下停车库必须遵守以下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中明确车库与中小学组合建造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完全分隔;且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建议:地下室疏散楼梯尽量独立在一层设置。
地上、地下楼梯位置相同时,一般分别设置独立安全出口。
合理布置车辆出入口位置。
合理布置接送车辆的行驶路线。
3、中小学建筑一般采用单廊式布局,会出现大量的半室外空间。
南方地区,夏季多雨。
半室外的空间的防潮防水就必须考虑周全。
教学用房及学生公共活动区的墙面宜设置墙裙。
走廊等半室外地面结构面应低于室内地面80-100mm,应考虑做地面水泥基防水涂料防水层。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
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优秀人才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就应当重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也逐渐上心,尤其是对于学校的规划和学校建筑的整体设计形态都有了较高的关注度。
所以说,相关学校方面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将校园建筑中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保证学校整体规划是达到一定水平的。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学校建筑设计建议前言时代的变迁,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教书育人,给国家发展提供各个方面的人才。
学校建筑的设计和规划,都是能够显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和经济实力,如果一个学校中的人文气息是非常浓厚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有着正面的影响,是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
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学校建筑设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学校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1、注重给教育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重要地位学校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然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但要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而且还会受到较为良好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从而能够保证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丰富,而且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说,在进行学校建筑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应当将多种种类的文化元素充分的考虑在内,与此同时,对于学校中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也要体现出人文情怀,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交流情感的地方,所以就更加应当重视保证学校要拥有一定的人文气息,使得学生的情操方面得到陶冶。
除此之外,在对学校建筑中教学设施的设计工作,要将学校中的主要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
2、空间布局注重灵活分散而且整体具有关联性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也逐渐变得现代化,这样一来,广大群众的监督管理作用得到了放大,这也就显现出当前学校建筑教学空间逐渐变得灵活。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文章对学校设计的选址、平面布局、自然通风、交通组织、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设计;建筑物;自然通风随着教育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的投入。
单就硬件而言,我们建筑师接手的学校建筑比以往要多出许多。
笔者近几年先后参与了几个学校的设计,这期间既有好的经验也有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具体工程系统地漫谈一下,为同行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还请同行及专家给予指正。
1.学校设计的选址和总平面布局1.1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1.2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学校建筑设计可从建筑高度符合理念、趣味化理念、空间设计融合理念等理念着手。
为了提高学校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可从做好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要点、节能环保设计、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等方面着手,促进学校建筑设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要点选年代教育发展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对建筑服务功能的重视度较高。
以学校建筑设计特点为基础创新学校建筑设计,让学校建筑教育的服务功能逐步丰富。
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校建筑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很有必要对学校建筑设计进行创新。
因此,设计人员应从师生的特点着手,提高建筑设计的安全性,让其人文生态要求得到满足,保证学校建筑的质量。
1学校建筑设计理念1.1建筑高度符合理念学校建筑设计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比如详细设计、总体规划,二者的联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
因此,设计人员应把握二者的联系,突出总体设计理念。
比如,校园交通网络的组织设计需要结合效果环境,以未来动态发展的特点为切入点,引入高度复合化的设计理念,凸显学校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1]。
在同一空间中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或者达到空间交叠与空间并置的效果。
以该理念为基础,在同一个空间领域中完成多种层次交叉,促进二者或多者共存。
如此,在不同的使用空间中达到互相制约与互相作用的关系,保证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
1.2趣味化理念学校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结合校园发展的特点,并在设计的过程中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着手,让学校建筑功能需要得到满足,凸显审美特点,满足新时期的教学特点,突出设计的趣味性与时代性,满足师生的要求。
比如,学校建筑设计的主要理念比较和谐、紧凑,强化各年级与各班级的联系,拥有更多绿化用地,保证学校绿化率的同时改善校园环境。
以简约型设计理念为基础,顺畅地设计学校建筑物,确保与校园建设风格相符,突出造型感与明快感。
1.3空间设计融合理念建筑设计的开展应以当地用地规范为标准,对学校地理环境进行分析,明确整体的规划方向,准确地划分功能分区,比如教学区、辅助区、运动区等。
浅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浅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摘要:本文以滨城区第六中学为例,从中小学校的规模,总体规划设计,单体设计,以及绿色设计方面对学校建筑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优化中小学校园设计。
关键字: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单体设计绿色校园我国对中小学基础教育一直很重视,政府和社会不断加大对教育软硬件的投入。
单就硬件而言,建筑师接手的学校建筑比以往要多出许多。
以滨城区第六中学为例,这里浅谈一下对中小学校园设计的认识。
学校自产生2000 多年以来,逐渐形成了以“班级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该模式的不足在于学生的立体交往太少,给学生潜意识的培养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而现代教育应更加注重交往,出现了以“年级”为中心的新模式,更有美国佩里社区教育村的例子(除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共享外,高中低年级的学生还能共享教育课程)。
滨城区第六中学是一所包括小学部、初中部、行政办公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校。
在设计之初,就本着力求和谐的规划布局与功能关系,校区应尽可能多置绿地、学习园地,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并且不同性质空间要形成沟通和过渡,营建尺度适宜的庭院空间与孩子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整合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追求的是整体优化,具体到滨城区第六中学的总体和单体设计,主要一下几个要点考虑:1 明确学校的类别与规模按照我国的教育模式,学校一般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及大专院校等四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建筑的意义都有所不同。
滨城区第六中学新校建设规模为72个班,中学24个,小学48个,中学每班50人,每间教室70㎡;小学每班45人,每间教室65㎡。
中学部建筑面积为7617㎡,小学部为10427㎡,办公楼为10243㎡,中小学公用的报告厅为1756㎡,餐厅为1680㎡。
学校总规划面积100000㎡,总建筑面积32292㎡,容积率为0.32,绿地率达52.5%,符合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
2 总体规划设计1.1建筑用地大小及所处的周边环境适宜的人文环境或良好自然景观的生态环境是建校园的最佳选择;若处于闹市之中,则应采用相应的设计来阻隔噪音的影响;一个好的学校设计必须成功地解决与周边环境的各种矛盾。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对于孩子们的学习
和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学校建筑设计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安全、舒适和教育环境,同时也应该体现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承。
首先,学校建筑设计应注重孩子们的安全。
建筑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学校的防火、防盗、防灾等方面,确保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同时,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在楼梯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身高和行走习惯,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次,学校建筑设计应注重孩子们的舒适。
一个好的学校建筑应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隔音设计,确保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舒适感。
此外,学校建筑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孩子们的体能活动和休息需求,提供良好的体育场地和休息空间。
另外,学校建筑设计也应该体现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承。
学校建筑应该是一个能
够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场所,设计上应该考虑到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设计。
同时,学校建筑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环境特点,让学校建筑成为一个能够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的载体。
总的来说,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安全、舒适和教育环境,同时也应该体现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承。
一个好的学校建筑设计将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并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学校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学活动的进行方式,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首先,学校建筑需要注重安全。
建筑结构要符合建筑安全标准,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此外,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应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其次,学校建筑要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充足的自然光线、通风良好的教室、宽敞的活动场地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内感到舒适。
此外,学校建筑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休息和娱乐需求,设计一些休息区和娱乐设施,让学生在学校内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外,学校建筑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现代教育注重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建筑需要提供灵活的教室布局、多功能的活动空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需求。
总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能够更加贴近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如何做学校建筑方案设计思考
学校建筑方案设计思考首先,在设计学校建筑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教学和学习的需求。
学校是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因此建筑的布局和功能设置必须符合教育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学楼的设计应该侧重于教室的布局和大小,确保每个教室都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方便师生的互动和学习。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教室应该区分为理科实验室、语言实验室、艺术室等不同功能的房间。
此外,学校还需要提供图书馆、电脑室、体育馆等其他辅助功能的建筑,以辅助师生的学习和活动。
其次,在设计学校建筑方案时,需要考虑环境条件。
学校的位置、周围环境、气候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产生影响。
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应该考虑到遮阳和通风问题,保证师生在夏季也能够舒适地学习;在寒冷地区,建筑应该具备良好的保温和采光性能,确保师生在冬季也能够保持温暖。
同时,学校周围的环境和交通条件也需要考虑到,以确保师生的安全和便利。
再次,在设计学校建筑方案时,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和教育理念。
学校建筑应该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通过建筑语言和装饰等方式来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个性。
例如,一所强调自然教育的学校可以在建筑中加入大量绿色植物和自然元素,强调环保和生态教育;一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可以在建筑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强调传统价值和文化传承。
总之,设计学校建筑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需求、环境条件、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
只有全面思考并综合利用这些因素,才能够设计出一座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的优秀学校建筑。
希望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能够更加注重教育意义,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学习空间。
浅析中小学建筑中的设计问题
浅析中小学建筑中的设计问题摘要:我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但其实在学校的建设方面上,也具有相当大的学问。
本文通过设计原则出发,详细的探讨了总体规划设计和校舍单体设计,全面的诠释了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则;规划;布局设计一、中小学建筑设计原则1) 功能布局合理。
根据学校的使用功能,中小学校用地由建筑用地、体育活动场地、绿化用地等组成。
各部分内容布置应满足功能使用要求,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的要求。
2) 交通流线简便。
学校内部流线的特点是: 人流活动集中,有规律性,静与动有间歇性。
如何有效地疏散人流是设计的重点。
同时考虑遇到如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学生的安全疏散问题。
3) 结合教育模式,满足师生交往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交流与人际交往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学生需要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渴望沟通与交流。
因此,本方案将突出各种交往空间的创造。
4)学校“以人为本”应满足的功能要求: 满足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各种活动; 满足师生相互交流的需要; 满足师生生活的空间需要; 提供人文、艺术文化氛围的环境。
二、中小学建筑总体规划设计2.1 总平面布置校园总体平面布置可以采用两轴,四区的规划形式。
当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就针对该种形式进行布局和优点的介绍。
两轴: 校园景观轴———由教学区南向主入口为起点,经校园前广场,行政楼,教师公寓,终止于校园后公园。
学生上课活动轴线———由西向东依次为宿舍前广场,教学楼,实验楼。
四区: 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公寓区。
1)教学区应位于基地中部,靠近校园主入口。
教学区由校园广场,行政楼,图书楼,实验楼,教学楼,艺术楼组成。
一进主入口为校园广场,开阔的广场空间体现出柳林新高中的气势,并且满足学生的集会和疏散要求。
另外应设置了行政楼,图书馆,实验楼。
主教学区,位于基地的正中心,同生活区,运动区既联系紧密又方便学生的休息和活动。
主教学区分别为艺术楼和教学楼,教学楼按年级分别布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办公区域位于教学楼里面,便于联系和管理。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加大投入、制定规划、加强研究、构建支持体系等方面促进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和应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问题;对策引言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变化,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试图分析当下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意义与问题,并提出促进空间模式设计和应用的对策,为推动中小学建筑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意义(一)关系师生健康和教学质量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健康与教学质量。
合理舒适的空间设计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在欣赏空间之余主动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反,环境拥挤、采光不良的空间不仅影响师生情绪,也不利于展开互动式教学活动。
此外,空间模式设计中的通风采光、颜色应用、智能化设备配置等都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因此,要注重从教育功效学和环境心理学角度,营造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空间环境,使之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1]。
(二)体现时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空间模式作为学校建筑的主要载体,其设计应当体现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如质量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等理念。
与填鸭式教学相适应的封闭教室已不再适应需求,相反,需要打造鼓励交流互动、支持分组讨论和个性化学习的开放空间。
空间模式的演变也反映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和方针,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
因此,空间模式的设计必须顺应教育理论发展的趋势,支撑学校实现自身的办学定位。
(三)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需要当前中小学教育已深入信息技术环境,教与学的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基于自主探究的学习、远程视频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等需要空间模式作出重大调整,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室空间格局。
同时,先进的显示、通信、控制技术与建筑空间的深度融合也在不断拓展教与学的可能性。
因此,充分考虑未来技术条件和应用是当前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必然要面临的新课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11-09T17:33:30.1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朱晓琳1 周莹2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
1.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100142;
2.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42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创建一个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几点问题来进行探究,总结对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内容以及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旨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
关键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
在这种人口增长,教育数量增加的形势下,各地中小学校建筑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教育建筑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因此,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及独特的校园空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
在进行中小学建筑设计时,我们需要掌握中小学主要为中小学生服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到学校功能和校园环境的变化。
在现代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学校不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更多地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以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去完成挑战。
此外,学生每天要有1 / 4~1 / 3的时间待在学校,学校教育中的课外活动成为了学生能力提高的一部分,学校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到学生课堂之外角色的扮演。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也从传统的教师授课向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开放教育转变,学校建筑也从单一教室转变为多功能教室。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
2.1总平面布置
在先进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们必须以合理的功能布局、高效的教学场所和舒适的绿色环境为基础。
根据规划用地,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使整个校园功能合理,流线顺畅便捷。
此外,还要具有前瞻性设计理念,考虑预留土地的未来发展。
确保学校在保持标准的教学水平同时,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发展,从而在功能使用方面实现现代教学模式。
在总平面设计中,建设场地出入口的确定是首要任务。
中小学校园出入口应遵循校园人流、车流疏散特点和现状进行设置,保证出入口与城市交通衔接,避免人流、车流相互交叉。
上学和放学时是中小学校出入口人员疏散密集的时段,加之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校园出口前必须要预留不小于10 m 的缓冲场地,为了避免交通事故和危险发生,校园出入口应设在城市次要道路上,并保证与道路交叉点距离大于70 m,与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大于30 m,与其他建设场地出入口距离大于20 m的设置要求。
同时,在总平面布置中还应充分考虑场地内建筑朝向、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和隔声间距等问题。
2.2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设计
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设计是中小学校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避免教室采光不均匀,容易形成照射暗角的问题,教室、实验室等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 m。
在设计中,常为使立面窗间距一致,达到协调统一的立面效果,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过小而形成黑板眩光,为防止太阳光的照射引起的眩光,黑板所在一侧窗户距离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m,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考虑到孩子们喜欢攀爬,上人屋面、室外的走廊、楼梯、平台、阳台等孩子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的栏杆必须牢固、安全,栏杆的高度不应低于1.10 m。
防护栏杆所能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 kN/m,安全起见,学生们经常进出的门不能使用弹簧门、旋转门、推拉门、大玻璃门等。
考虑到下课后孩子们会一起冲向门口,教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 个。
中小学生如厕的集中时段是课间10 分钟,卫生间作为重要的辅助用房,对于课间10分钟的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其位置、数量和卫生洁具布置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中,最远端教室到卫生间距离不超过35 m。
数量上若按常规设计必然会造成如厕拥挤和无法如厕的现象,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弱,由于无法及时如厕,常会出现尿裤子的尴尬现象,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极为不利。
鉴于这种情况对卫生器具数量方面要特别注意。
同时,无障碍设计是卫生间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人员应按照现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对中小学建筑内卫生间进行无障碍设计。
2.3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2011版规范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建筑环境安全和在救援疏散时疏散条件与避难条件的安全。
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防护措施的设计、安全出口的设计、疏散通道的设计和走道楼梯的设计4个方面。
严格执行规范条文能有效保证中小学建筑具备必要的安全使用环境。
在设计中,我们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为了确保能够进行安全疏散,要求小学教学楼不得超过4层,中学不应超过五层。
对于栏杆的选择,其材料必须足够坚固,以满足装载标准。
3 中小学校的绿色建筑设计
世界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受到全球重视,改善环境有多种方法,但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改善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绿色建筑,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环保。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大家对绿色建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现在中小学校绿色建筑更多的体现的是以老师和学生的亲身感受为主体的校园,从而提供给他们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
4 对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我国新的学校建筑应摆脱千篇一律、同质化的学校建筑设计规律。
学校建筑设计应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其年龄和心理特征,空间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
首先,学校的建筑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下,也适用于灵活、自由、多样化的教学空间设计,应注意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情感的潜藏影响。
其次,学校的建筑设计应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快乐的学习、交流和生活的地方,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满足“高情感”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地方。
要提高校园网站的功能价值,充分利用网站的新功能,使其具有多功能性,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空间。
要注重服务理念,提高学生对学校建筑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使学校充满“自豪
感”。
第三,在学校建筑设计中,需要重视学校建筑的环境设计,并在学校建筑设计中体现学生的环境教育,要重视历史的传承,体现学校的文化,坚持传统,开拓未来,整合学校的过去与现实,使学校建筑成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小学建筑的功能要求很多,所以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只有坚持以人本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建筑的各个方面,才能设计出满足中小学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优秀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廖剑锋,曾晓茜.浅析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建筑设计知识,2016(06).
[2]刘茜,黄虹,王军.中小学建筑消防设计思考[J].现代装饰设计(理论),2016(08).
[3]李琮.城市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方法分析[J].建筑设计,2016(22).
[4]刘远霞.BIM 在建筑设计应用探讨[J].建筑设计知识,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