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是通过圆柱的体积而引出的一个几何图形教学重点,在人教版的小学阶段,重点在于运用圆锥的体积,与理解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题。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案设计中,意图在于通过实验对比,一起跟同学们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即V锥=1/3V柱=1/3Sh=1/3πr2h或V柱=3V锥。

在该课时中,我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

回忆圆柱的特征、体积公式

回忆圆锥的特征

提问圆锥与圆柱间有何共同点与不同点

引出圆锥体积推导的实验(利用等底等高、等地不等高,不等地等高、以及不等地不等高)一共4组模型做实

验,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观察实验结果,提出假设,并验证,一起推导出当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倍,反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推导公式:V锥=1/3Sh=1/3πr2h

课堂练习

总结

此次教学的优点有以下两点:

该班级人数共有42人,本想让每个人都能动手实验,但由于模型不够分配成每人一组,只能分成8组(其中6组5名同学,2组6名同学),每两组同学做同一个模型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网上有一些教案只用三组模型,即等底等高、等地不等高,不等地等高三组模型做实验,我在跟其他老师商量后,都觉得采用四组模型做实验,会让实验结果更加严谨、更具说服力。

故此次教学的其中一个优点是:分组合理,实验较为严谨。

在推导出公式后,我就问大家有没有比较好的记住这个公式的方法,有位同学就说出了一个方法,他说“一只V猪能换3个冰淇淋”,“猪”跟“柱”谐音,冰淇淋的特征接近圆锥,所以这位同学举例的这个方法,也很接近V柱=3V锥,故在这个提问过程中,还能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能够让他们凭借自身的想象来记住一些公式,我觉得这个提问方法,在今后的课堂中,可以经常出现,以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故此次教学的另一个优点是:激发想象力,加强记忆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此次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

在此次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对于圆锥体积的公式,都能记住了,但在做有关于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间的关系判断题与填空题时,易被题目混淆,最后导致判断错误,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是非常的深刻透彻。

故在下节课的时候,我还需给同学们出一些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判断题与填空题,以便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因为现阶段主要考查的是圆锥的体积,所以对于圆锥的表面积,即求扇形的面积,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所以当有同学问到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求时,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准备相应的教具来做介绍,没能当场进行演示,只能大概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所以,只能在下节课时再进行补充演示。因为这个疏忽,也提醒着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考虑到的内容还不够充分。我希望自己在经历此次的疏忽教训后,在今后设计教学方案时,还需多查资料,查看他人的优秀教案,借鉴他人好的方面,尽量保证自己准备的教案内容比较充分。

且此次疏忽,也说明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有待学习,还需多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以便从中学习,提高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

因为本节课时的重点在于做实验和推导公式,所以设计的都是与圆柱和圆锥关系有关的一些简单的课堂练习,或者是直接套公式的简单练习题,但在一些实际应用题中,由于圆柱体积只是作为推导出圆

锥体积的一个前提,所以在做一些有关圆锥的应用题中,圆柱与圆锥并不会放在一起计算,且可能有些同学会出现“为什么这道题里没有提到圆柱,却要我求圆锥的体积呢?”之类的疑问。

但当我们求圆锥体积时,就已经是默认“若要求圆锥体积,则前提肯定是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故圆锥体积可以单独抽离,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是在计算的时候利用了圆柱的公式作为计算内容。

所以在下节课时,还需要给同学们再做一些直接与圆锥有关的应用题。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