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物理学中的弹性和塑性变形
![物理学中的弹性和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6a6ab61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4.png)
物理学中的弹性和塑性变形弹性和塑性变形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材料行为,它们在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弹性和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一、弹性变形弹性是指物体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在外力去除后立即恢复原来的位置,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 线性弹性:当外力较小,物体受到微小变形时,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遵循胡克定律。
即应力等于弹性模量乘以应变。
2. 可逆性:在弹性变形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位移是可逆的,即力去除后物体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
3. 弹性极限:物体受到超过一定限度的力作用时,就会超过其弹性极限,从而产生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弹簧是一种典型的弹性变形材料,可以用于悬挂和缓冲装置。
弹性变形还应用于构造材料、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等领域。
二、塑性变形塑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永久改变形状的性质。
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相比有以下特点:1. 非线性塑性:在塑性变形中,物体的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而呈现非线性关系。
这是因为物体在受到较大变形时原子之间的排列结构发生变化。
2. 不可逆性: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即一旦物体经历塑性变形后,即使力被移除,物体也无法回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
3. 塑性极限:物体受到超过弹性极限的力作用时,就会进入塑性变形,即物体无法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
塑性变形在材料加工、金属加工和工程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塑性变形可以实现金属材料的锻造、挤压和拉伸等工艺。
在建筑工程中,塑性变形可以增加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弹塑性变形除了纯弹性和纯塑性变形外,还存在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称为弹塑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 应力-应变曲线: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呈现弹性和塑性的特点。
在外力较小时,材料表现出线性弹性行为,而在外力较大时则呈现非线性塑性行为。
第二章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第二章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e133e544c850ad02de8041a4.png)
0
a b f = m− n r r
4
弹性变形概述
胡克定律与弹性常数
任意一点的状态 正应力σx,σy,σz 正应变εx,εy,εz 切应力τxy,τyz,τzx 切应变γxy,γyz,γzx G ≈ 2(1 +ν )E
弹性模量与切变模量
单向拉伸
1 εx = σx E
εy = εz = − σx
19
屈服强度
提高途径
点阵阻力 晶格畸变——包括固溶 位错宽度——越小越好 位错交互作用阻力 位错密度越高越好! Gb τ =α = αGb ρ l 细晶强化!
晶界阻力
Hall-Petch公式 第二相强化
σ s = σ 0 + kd −1/ 2
20
屈服强度
其他影响
温度 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
加载速度
7
加载速率 冷变形
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
单晶体 不同晶体学方向弹性模量不同
多晶体 形变织构
宏观显示出各向同性 沿流变方向弹性模量最大
8
弹性极限
比例弹性极限
GB228-63
工程弹性极限 GB6397-86
应力σ
0
应力σ 0
应变ε
应变ε
正切值变化50%
产生0.005%或0.01%或 0.05%残余变形
9
弹性比功
弹性应变能密度
材料吸收变形功而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1 1 σ e2 u = σ eε = 2 2 E
应用实例
E
0
应变ε 应力σ
工艺方法
提高弹性极限
10
弹性不完善性
弹性后效
应力保持不变!
应变ε
物体弹性的概念
![物体弹性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b96ad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5.png)
物体弹性的概念物体的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也就是说,当外力作用结束后,物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物体的弹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后,当外力消失时能够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
而塑性变形则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后,当外力消失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会保留一部分变形。
弹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特性。
一般来说,固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液体和气体则具有较低的弹性。
物体的弹性可以通过弹性模量来描述。
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E表示。
弹性模量越大,物体的变形能力也就越小,相应的物体也更加坚硬。
弹性模量常用于描述材料的刚性,单位是帕斯卡(Pa)。
物体的弹性与两个因素有关:物体的结构和物体的材料。
物体的结构决定了物体的变形方式,不同的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变形方式。
例如,弹簧的弹性来源于其线状结构的原理,而气球的弹性则是由于气体的压力导致的变形。
物体的材料则决定了物体的弹性特性。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因此具有不同的弹性。
物体的弹性还可以通过应力-应变关系来描述。
应力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通常用符号σ表示;应变指的是物体长度或体积相对于原来状态的变化。
应变通常用符号ε表示。
物体的弹性形变可以用应力-应变关系来描述。
弹性形变的特点是有一个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当应力小于一定值时,物体的应变与应力成正比。
这个比例常常称为弹性极限。
物体的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弹簧和橡胶等弹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领域,用于减震和缓冲的作用;同时弹性材料也被应用于体育器材和医疗器械中,如运动鞋的弹性缓冲和人工关节的弹性设计等。
此外,弹性还被用于工程设计中,例如弹性建筑材料可以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提供更好的保护。
总结起来,物体的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6768bf5231b765ce050814a1.png)
一、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可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
根据变形的特点,固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当外力小于某一限值(通常称之为弹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当外力一旦超过弹性极限荷载时,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其中有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被保留下来,这种保留下来的永久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这一阶段称为塑性阶段。
根据上述固体受力变形的特点,所谓弹性,就定义为固体在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而所谓塑性,则定义为在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性(Elastici ty)”和“塑性(Plasticity)”是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属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变形是否可恢复.......:弹性变形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即弹性变形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塑性变形则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单值函数关系,而且通常还假设是线性关系;在塑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通常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是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称为物理非线性)。
工程中,常把脆性和韧性也作为一对概念来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破坏时的变形大小,若变形很小就破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能够经受很大变形才破坏的,称为韧性或延性。
通常,脆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差,而韧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强。
二、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简化模型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
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
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70e72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0.png)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是材料力学中常见的两种变形形式。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它们在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形能力、恢复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在形态和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塑性变形指的是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永久性的变形,例如延长、弯曲、扭转等。
这种变形使得材料的形状和尺寸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并且不会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相比之下,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即当外力作用停止后,材料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弹性变形通常是临时的,不会引起永久性的形变。
其次,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在应力应变关系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塑性变形中,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随着应力的增加,材料的应变增加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而在弹性变形中,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应变与应力成正比。
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刚性会导致应变量的增加相对较小。
此外,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在变形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塑性变形使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具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这是因为当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其分子结构或晶格结构发生了改变,分子之间的距离出现了相对较大的改变,从而使材料发生了可见的形变。
相比之下,弹性变形使材料的形状发生微小的变化,其变形程度有限,这是由于分子或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了微小的位移。
最后,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在恢复能力上也存在差异。
塑性变形造成的形变是永久性的,即使外力停止作用,材料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是因为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发生了定形的内部结构变化,失去了以前的形态和结构。
相反,弹性变形只引起瞬时的形变,当外力停止作用时,材料能够恢复到原始状态,因为其分子或晶格结构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
总之,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变形形式,具有明显的区别。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0f4848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a.png)
2.2 弹性变形
2、固体中一点的应力应变状态
z z z
z x x z
z y y z
x y y x x x
正应力: x 、 y 、 z 正应变: x 、 y 、 z 切应力:x y 、 y z 、 z x y y 切应变:x y 、 y z 、 z x
y
x
2.2 弹性变形 3、虎克定律
Hooke定律:在弹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
2.2 弹性变形 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
2.2 弹性变形 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
2.2 弹性变形 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
弹性性能与特征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宏观体现, 本质上决定于晶体的电子结构,而不依赖于显微组织,
弹性模量是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
2.2 弹性变形 6、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1)纯金属的E(原子半径):E = k / r m (m>1)
★精密仪表中的弹簧、油压表或气压表的测力弹簧,要求弹 簧薄膜的弹性变形能灵敏地反映出油压或气压的变化,因此 不允许材料有显著的滞弹性。
2.4 弹性不完善性
3、包申格效应(Bauschinger效应)
产生了少量塑性变形的材料,再同向加载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 度升高;反向加载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2.2 弹性变形
6、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2)合金元素和第二相
对于金属材料,合金成分对晶格常数的改变不大,因 此其合金化对E改变不大。 在只要求增加抗变形刚度的场合,没必要选择合金, 因此,结构材料只用碳钢即可满足要求。
合金中形成高熔点高弹性模量的第二相质点,可提高弹性模量
2.2 弹性变形
6、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y = z = - / E
金属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金属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15029ad083c4bb4cf6ecd195.png)
1.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弹性变形金属如果受应力较低,金属内原子间的方位与距离只产生微小的变化,当外力去除后原子会自行返回原位,变形随即消失。
塑性变形:当金属所受应力达到和超过某临界值(屈服强度),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会产生卸载后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滑移在外力作用下,晶体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着一定晶面产生相对滑动。
金属最重要的塑性变形机制。
滑移孪生孪生在外力作用下,晶体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着一定晶面产生相对转动。
1)滑移在超过某临界值的切应力下发生。
2)滑移常常沿晶体中最密排面及最密排方向发生。
此时原子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
晶面间距示意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滑移系: 滑移面(密排晶面)+滑移方向(密排晶向)较多的滑移系意味着有较好的塑性实际晶体的滑移机制: 依靠位错滑移。
如果晶体中存在位错,那么塑性变形 依靠位错的滑移进行,比依靠滑移面两侧晶体的整体滑动,阻力小得多。
塑性变形的位错滑移机制示意图3)滑移在晶体表面形成滑移线和滑移带滑移线和滑移带示意图滑移带金相照片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2. 单晶体塑性变形:孪生机制孪生孪生面孪晶密排立方和体心立方的金属容易发生孪生变形;一般金属在低温和冲击载荷下容易发生孪生变形。
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各晶粒在变形过程中相互约束;•大量晶界的存在对位错运动形成障碍。
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软取向晶粒在一定的外加应力下能够滑移变形的晶粒;•硬取向晶粒在一定的外加应力下不能滑移变形的晶粒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存在很大的微观不均匀性,并且变形抗力明显高于单晶体。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细晶强化(晶界强化)晶界阻碍位错的通过,产生强化效果。
晶界越多,即晶粒越细小,不仅材料强度越高,而且由于增加晶粒数量,使得软取向晶粒更多,分布更均匀,改善微观变形的不均匀性,从而改善材料的塑性。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76438711524de518974b7d88.png)
一.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可变形固体在外力感化下将产生变形.依据变形的特色,固体在受力进程中的力学行动可分为两个显著不合的阶段:当外力小于某一限值(平日称之为弹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完整恢回复复兴来的外形,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当外力一旦超出弹性极限荷载时,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也不克不及恢回复复兴状,个中有一部分不克不及消掉的变形被保存下来,这种保存下来的永远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这一阶段称为塑性阶段.依据上述固体受力变形的特色,所谓弹性,就界说为固体在去掉落外力后恢回复复兴来外形的性质;而所谓塑性,则界说为在去掉落外力后不克不及恢回复复兴来外形的性质.“弹性(Elasticity)”和“塑性(Plasticit y)”是可变形固体的根本属性,两者的重要差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变形是否可恢复.......:弹性变形是可以完整恢复的,即弹性变形进程是一个可逆的进程;塑性变形则是不成恢复的,塑性变形进程是一个不成逆的进程.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消失一一对应的单值函数关系,并且平日还假设是线性关系;在塑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平日不消失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长短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称为物理非线性).工程中,常把脆性和韧性也作为一对概念来讲,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固体损坏时的变形大小,若变形很小就损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可以或许经受很大变形才损坏的,称为韧性或延性.平日,脆性固体的塑性变形才能差,而韧性固体的塑性变形才能强.二.弹塑性力学的研讨对象及其简化模子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构成.弹性理论研讨幻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讨经由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是以,弹塑性力学就是研讨经由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损坏的全部进程的力学问题.构成现实固体的材料种类很多,它们的性质各有差别,为便于研讨,往往依据材料的重要性质做出某些假设,疏忽一些次要身分,将它抽象为幻想的“模子”.在弹性理论中,现实固体即被抽象为所谓的“幻想弹性体”,它是一个近似于真实固体的简化模子.“幻想弹性”的特点是:在必定的温度下,应力和应变之间消失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与加载进程无关,与时光无关.在塑性理论中,因为现实固体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过于庞杂,若采取它进行理论研讨和盘算都异常庞杂,是以,同样须要进行简化处理.经常运用的简化模子可分为两类,即幻想塑性模子和强化模子.1.幻想塑性模子在单向应力状况下,幻想塑性模子的特点如图所示.幻想塑性模子又分为幻想弹塑性模子和幻想刚塑性模子.当所研讨的问题具有显著的弹性变形时,常采取幻想弹塑性模子.在总变形较大.并且弹性变形部分远小于塑性变形部分时,为简化盘算,经常疏忽弹性变形部分,而采取幻想刚塑性模子;别的,在盘算构造塑性极限荷载时,也常采取幻想刚塑性模子.2.强化模子在单向应力状况下,强化模子的特点如图所示.强化模子又分为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子.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子和幂次强化模子三种.以上介绍的塑性简化模子仅仅是材料在单向应力状况下的情形,在二维和三维庞杂应力状况下,塑性模子就要庞杂得多了,有关这方面的概念,将在第三章中介绍.因为在土木匠程实践中,幻想塑性模子运用较多,所以,本书在介绍与塑性理论相干的内容时,根本都采取了这个简化模子.三.根本假定弹塑性力学是一门力学学科,所以,由牛顿最早总结出,厥后又由拉格朗日(Lagrange)和哈米尔顿(Hamilton)等成长了的力学的一般道理在这里仍然有用,并且是构成它的理论体系的基石.但除此而外,它还包含有新的内容,这主如果以下几个根本假定:1.持续性假定所谓持续性假定,是指将可变形固体视为持续密实的物体,即构成固体的质点无闲暇地充满全部物体空间.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对于固体来讲,还因为全部固体由很多结晶颗粒构成,从而更增长了固体的不持续性.所以,细心斟酌起来,这个假设与现实情形是不相相符的.但假如研讨的是固体的宏不雅力学性态,则所研讨的每个渺小单位现实上不但包含有相当多的原子.分子,并且还包含有相当多的晶体,这时物体即可以以为是“持续的”了.可见,持续性假定是在必定前提下对客不雅事物的一个近似.从这一假定动身进行的力学剖析,得到的成果已被普遍的试验和工程实践证实是精确的.依据持续性假定,固体内部任何一点的力学性质都是持续的,例如密度.应力.位移和应变等,就可以用坐标的持续函数来暗示(因而响应地被称为密度场.应力场.位移场和应变场等),并且变形后物体上的质点与变形前物体上的质点是一一对应的.有了持续性假定,在进行弹塑性力学剖析时,就可以运用基于持续函数的一系列数学对象,防止了数学上的极大艰苦.2.平均性假定所谓平均性假定,即以为所研讨的可变形固体是由统一类型的平均材料所构成的,是以,其各部分的物理性质都是雷同的,其实不因坐标地位的变更而变更.例如,固体内各点的弹性性质都雷同.依据平均性假定,在研讨问题的时刻,就可以从固体中掏出任一单元来进行剖析,然后将剖析的成果用于全部物体.3.各向同性假定所谓各向同性,即假定可变形固体内部随意率性一点在各个偏向上都具有雷同的物理性质,因而,其弹性常数不随坐标偏向的转变而转变.现实上,有很多固体材料不具有这种性质,例如木材.竹材.纤维加强复合伙料等,但这类材料不在本书评论辩论规模之内.此外,各向同性假定也仅仅运用于弹性阶段,即使是初始各向同性的固体,在进入塑性阶段后,也成为各向异性的. 4.小变形假定所谓小变形假定,即假定固体在外部身分(外力.温度变更等)感化下所产生的变形,远小于其自身的几何尺寸.依据小变形假定,可以不斟酌因变形引起的固体的尺寸变更,而采取变形前的几何尺寸来代替变形后的尺寸,使得问题大为简化.例如,在研讨物体的均衡时,可不斟酌因为变形所引起的物体尺寸和地位的变更;在树立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略去几何方程中的二阶小量等,使根本方程线性化.5.无初应力假定假定所研讨的可变形固体初始处于天然状况,即在外部身分(外力.温度变更等)感化之前,其内部是没有应力的.这个假定仅仅为了表述轻便而引进的,若固体内有初应力消失,则在外部身分(外力.温度变更等)感化时,其内部现实消失的应力即等于初应力加上外部身分感化所产生的应力.以上假定是本书所评论辩论的问题的基本.此外,本书还不斟酌固体与时光有关的力学性质如粘性等;同时,也不斟酌固体在外力感化下的动力效应,即假设外力感化进程是一个迟缓的加载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惯性力效应可以疏忽不计(如许的加载进程称为准静态加载进程).四.弹塑性力学问题的研讨办法弹塑性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自力的分支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汗青.它源于临盆实践,反过来又直接为临盆实践办事.弹塑性力学固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在土木.机械.水利.航空.材料等工程范畴,跟着新材料.新构造和新技巧的不竭成长,实践又给它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理论问题和工程运用问题,使这门古老的学科处于不竭的成长中.工程实践中,一个具体的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办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经典办法.采取数学剖析办法对弹塑性力学问题的定解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得出固体内部的应力和位移散布等.这种办法须请求解一个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在很多情形下,求解的难度都相当大,所以,常采取近似解法,例如,基于能量道理的Ritz法和迦辽金等.2)数值办法.很多现实工程问题无法采取经典解法求解,而须要采取数值办法求得近似解.在数值办法中,经常运用的有差分法.有限元法及鸿沟元法等.跟着电子盘算机技巧的不竭成长,今朝,数值办法已被普遍运用于各类工程构造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中.3)试验办法.采取机电办法.光学办法.声学办法等来测定构造部件在外力感化下的应力和应变的散布纪律,如光弹性法.云纹法等.4)试验与数值剖析相联合的办法.这种办法经常运用于外形异常庞杂的工程构造.例如对构造的特别部位的应力散布纪律难以肯定,可以用光弹性办法测定;而对构造整体,则采取数值办法进行剖析.五.与初等力学理论的接洽和差别弹塑性力学的重要义务是研讨可变形固体在外部身分(例如外力.温度变更等)感化下的应力和变形散布纪律,这也构成了弹塑性力学的根本内容.从研讨对象.研讨问题的内容和根本义务来看,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和构造力学都是雷同的;从处理问题的办法来看,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和构造力学都是从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但从所研讨问题的规模来看,它们是不合的.材料力学仅研讨杆状构件(杆件),构造力学重要研讨由杆状构件构成的构造体系(杆系构造),而弹塑性力学既研讨杆件,也研讨诸如板和壳以及挡土墙.堤坝.地基等实体构造,是以,它的研讨规模涉及土木匠程构造的所有类型.此外,材料力学和构造力学研讨的问题重要局限于弹性阶段,而弹塑性力学则研讨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损坏的全部进程的力学问题.别的,从对所研讨问题的简化程度来看,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和构造力学也是不完整雷同的.在材料力学和构造力学里,除了采取上述的几个根本假定外,它们往往还要对杆件的应力散布和变外形态做出某些假定,是以,得到的成果有时只是粗略的近似.但在弹塑性力学里,则无须引进那些假定,所以其得到的成果就比较精确,并可以用来校核初等力学理论(这里,初等力学理论系指采取更简化的力学模子树立起来的材料力学和构造力学理论)的成果是否精确.例如,在材料力学里研讨直梁的横力曲折问题时,就引进了平截面的假定,由此得到直梁横截面上的曲折应力散布是线性的;但在弹塑性力学里研讨该问题时,因为无需采取平截面假定就可求得问题的解,所以,弹塑性力学的求解成果可用来校核平截面假定是否精确,以及运用该假定的前提性和局限性.总的来看,尽管弹塑性力学的研讨对象和研讨办法与初等力学理论基底细同,但它的研讨规模加倍普遍,得到的成果也加倍精确.弹塑性力学可以树立并给出用初等力学理论无法求解的问题的理论和办法,同时还可以给出初等力学理论靠得住性与精确度的器量.表总结了弹塑性力学与初等力学理论之间的接洽和差别.表0.1 弹塑性力学与初等力学理论的接洽和差别思考题。
弹性、塑性、刚性
![弹性、塑性、刚性](https://img.taocdn.com/s3/m/e191c4a169dc5022aaea0079.png)
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除去作用力,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除去作用力,不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刚性:坚硬不易变形的性质。
弹性是恢复原状的能力,刚性是保持原状的能力。
(材料首先表现刚性,然后表现弹性)
或者弹性是材料的变形能力,刚性是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在外力作用下材料首先发生弹性变形,但外力超过一定限度后就发生塑性变形。
材料弹性好,这个限度值就大,弹性不好这个限度值就很小。
总之,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就是弹性。
弹塑性的概念
![弹塑性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e683e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e.png)
弹塑性的概念
弹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既具有弹性变形又具有塑性变形的特性。
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但当外力撤除后,材料能够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没有能量损失。
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且不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会造成能量的损失。
弹塑性材料能够同时具备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性质。
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当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一旦塑性变形发生,材料将会保留部分塑性形变,即使撤除外力,也不会完全恢复。
弹塑性材料通常在强度和延展性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性能,能够承受一定的变形而不断裂或破坏。
弹性力学名词解释
![弹性力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a83492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5.png)
弹性力学名词解释
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变形和应力的科学领域。
它研究物体在受力下的变形行为以及变形产生的应力分布。
弹性力学研究的物体通常指刚体和弹性体。
变形
变形是指物体形状或尺寸的改变。
在弹性力学中,变形可以是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力时,可以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变形。
在弹性变形情况下,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遵循胡克定律。
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力时不可以完全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变形。
在塑性变形情况下,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不遵循胡克定律。
应力
应力是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截面积的比值。
应力描述了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张应力
张应力是物体受到拉伸力作用时的应力。
张应力会导致物体的长度增加。
压应力
压应力是物体受到压缩力作用时的应力。
压应力会导致物体的长度减小。
应变
应变是物体变形程度的度量。
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下的相对变形量。
纵向应变
纵向应变是物体在受到拉伸或压缩力作用下沿着受力方向发生的变形。
横向应变
横向应变是物体在受到拉伸或压缩力作用下垂直于受力方向发生的变形。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是描述物体在弹性变形时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之间成正比。
这个比例常常用弹性模量来表示。
以上是对弹性力学相关名词的简要解释。
弹性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分支,用于研究物体的变形和应力,对于工程和材料科学具有广泛的应用。
弹性与塑性
![弹性与塑性](https://img.taocdn.com/s3/m/125f77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b.png)
材料结构:晶粒大小、晶粒形状、晶界等
材料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等
材料加工工艺:热处理、冷加工、焊接等
应力状态
应力类型: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
应力大小:应力越大,材料变形越大
应力分布:均匀应力、不均匀应力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处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环境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弹性和塑性都会增加
湿度:湿度增加,弹性和塑性都会降低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弹性模量:衡量材料弹性程度的参数,值越大,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越强。
塑性定义
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时能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材料在受力时能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但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点。
塑性材料的变形主要是通过晶格滑移和位错运动来实现的。
塑性材料的应用广泛,如建筑、机械、汽车等行业。
弹性与塑性的关系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改进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
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材料,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设计更安全、更耐用的工程结构,提高工程质量和可靠性。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改进材料加工工艺,提高材料性能和生产效率。
弹性与塑性的应用
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利用弹性原理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改进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建筑结构:利用弹性原理设计抗震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机械设备:利用弹性原理设计弹簧、减震器等部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航空航天:利用弹性原理设计飞行器、航天器等设备的减震系统,提高飞行安全和舒适性
混凝土的变形与收缩原理
![混凝土的变形与收缩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54df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e.png)
混凝土的变形与收缩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广泛应用。
但是,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形和收缩的问题,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深入了解混凝土的变形和收缩原理,对于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的变形原理混凝土的变形是指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形变。
混凝土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类型。
1.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是指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临时形变,荷载去除后可恢复原状,也即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弹性特性。
弹性变形是由混凝土内部的弹性模量决定的。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一种基本力学性质,它表示单位应力作用下材料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应变量。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材料的密度、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约为25-30GPa。
2.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指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永久形变,荷载去除后无法恢复原状,也即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的塑性特性。
塑性变形主要由混凝土内部的内聚力和摩擦力等因素所决定。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塑性变形与荷载大小和荷载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荷载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混凝土发生的塑性变形也就越大。
混凝土的收缩原理混凝土的收缩是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内部水分蒸发或渗透到环境中,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混凝土的收缩主要包括干缩和水泥基材料自身收缩两种类型。
1. 干缩干缩是指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中由于内部水分蒸发而引起的体积收缩。
干缩主要受混凝土内部水分含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干缩率约为0.1%-0.2%。
2. 水泥基材料自身收缩水泥基材料自身收缩是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基材料自身化学反应引起的体积收缩。
水泥基材料自身收缩主要受水泥含量、水胶比、氯离子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水泥基材料自身收缩率约为0.02%-0.05%。
混凝土变形和收缩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变形和收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荷载大小和荷载持续时间:荷载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混凝土发生的变形和收缩也就越大。
材料的变形和塑性应变
![材料的变形和塑性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b6edd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a.png)
材料的变形和塑性应变材料的变形是指受到外力作用后,其形状、尺寸或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而塑性应变则是变形过程中材料发生可逆形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材料的变形机制、塑性应变的特点以及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
一、材料的变形机制材料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形式。
弹性变形发生在加载结束后,材料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没有发生永久性变化。
而塑性变形则是加载结束后,材料发生了永久性的形状变化。
材料的变形主要通过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移来实现。
在弹性变形中,原子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只是暂时的,当外力撤离后,原子会重新回到初始的相对位形。
而在塑性变形中,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移是永久性的,这导致了材料的形状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塑性应变的特点1. 可逆性:塑性应变是可逆的,即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材料的形状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与弹性变形不同,弹性变形是完全可逆的,而塑性变形是部分可逆的。
2. 体积不变:塑性应变发生时,材料的体积保持不变。
这是由于材料的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移不会改变材料的体积,只是改变了材料的形状和结构。
3. 局部应变: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材料的局部区域,这与弹性应变相对应。
在弹性变形中,应变是均匀分布的,而在塑性变形中,应变主要集中在局部区域。
三、塑性应变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塑性应变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 材料加工:塑性应变是材料加工的基础。
通过塑性变形,材料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例如,在金属加工中,通过塑性变形可以制造出各种精密零件和复杂结构。
2. 结构设计:塑性应变的控制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工程结构中的材料常常需要承受大的外力作用,通过合理控制塑性应变,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优化设计:塑性应变的分布对于材料性能的优化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材料中的塑性应变分布,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材料的变形和塑性应变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塑性应变的特点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弹性塑性的概念
![弹性塑性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38ae5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0.png)
弹性塑性的概念弹性塑性是材料学中的两个基本行为,分别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所谓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一个即使去除外力后也不会立即恢复原状,而是沿着原先的形状回归的变形过程。
而塑性变形则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一个即使去除外力也不会恢复原状,而是形成一个新的形状的变形过程。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可逆的,而塑性变形则是不可恢复的、不可逆的。
弹性塑性的行为取决于材料内部结构的不同,例如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和缺陷等因素。
这些内部结构的不同会影响材料的强度、韧度、硬度、耐磨性等性质。
一般来说,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越完整、缺陷越少,材料的弹性变形就越明显,而塑性变形相对较小。
但如果缺陷太多或者强度过高,材料就会出现塑性变形。
比如常见的钢材,由于它的晶体结构比较完整,同时强度也比较高,所以它的弹性变形比较明显,但在受到过大的外力影响下,就会出现硬塑性现象,即材料硬化并变形。
当材料受到外力时,会出现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相互作用。
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 单向作用:在外力作用下,材料会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对材料进行一定的设计,使得材料所承受的外力在其弹性极限之内。
这样,材料就会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弹性变形,而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2. 双向作用:当外力作用达到材料的破坏极限时,材料即会发生破坏。
在这些情况下,材料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即所谓的弹塑性破坏。
3. 多向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材料会同时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
这种情况下,材料就会表现出复杂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通常会导致材料的变形、断裂或破坏。
这就需要设计材料的结构和制造技术,使其能够承受多方向的外力作用,避免因弹性塑性的不同行为而导致的破坏。
在实际工程中,弹性塑性的行为十分重要。
例如,对建筑材料而言,必须具备一定的塑性能够,以避免在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易于破裂。
第二章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
![第二章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d864b87e0722192e4536f6c8.png)
1、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外力(F)与原子间引力(a / r m)、斥力(b / r n) 的平衡过程。
FfFab0 nm rm rn
2、弹性常数
E = 2 (1+ )G
E: 正弹性模量(杨氏摸量) :柏松比 G:切弹性模量
3、固体中一点的应力应变状态
z z z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 晶界对变形的阻碍作用 (1)晶界的特点:原子排列不规则;分布有大量缺陷。 (2)晶界对变形的影响:滑移、孪生多终止于晶界,极少 穿过。
3 晶界对变形的阻碍作用
(3)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a 晶粒越细,强度越高(细晶强化:霍尔-配奇公式) s=0+kd-1/2
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 (有尺寸限制)
材料来说会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直至断裂。
物体受外力作用产 生了变形,除去外力 后物体发生的变形完 全消失,恢复到原始 状态的变形。
弹性变形示意
材料的弹性变形应用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
材料的弹性变形应用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
弹性变形: 变形可逆; 应力应变呈 线性关系。来自0e0
e
3、内耗 Q-1
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 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 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 面积。
工程上对材料内耗应加以考虑
4、包申格效应
产生了少量塑性变形的材料,再同向加载 则弹性极限与屈服强度升高;反向加载则弹性 极限与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2.5 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体取 向的镜面对称关系。
工程力学中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工程力学中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5f3de4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2.png)
工程力学中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是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就工程力学中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进行探讨,介绍它们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弹性变形在工程力学中,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但当外力消失时,物体又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在弹性变形的过程中,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弹性变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可逆性:弹性变形是不可逆的,一旦外力消失,物体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2. 线性弹性:弹性变形遵循胡克定律,即外力与物体变形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变形量与外力成正比。
3. 加载-卸载路径无关性:在弹性变形过程中,物体的变形与加载-卸载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弹性特性有关。
弹性变形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弹簧、橡胶材料、结构设计等领域。
通过研究物体的弹性特性,可以预测和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相对应,塑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即使外力消失,物体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塑性变形发生时,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发生永久性的移动和重新排列。
塑性变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不可逆性: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一旦物体发生塑性变形,即使外力消失,物体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 非线性塑性:塑性变形遵循非线性本构关系,即变形量与外力不成线性关系。
3. 加载-卸载路径有关性:塑性变形与加载-卸载路径有关,不同的变形路径会导致不同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塑性变形在工程实践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金属加工、塑料成型、土壤力学等领域。
研究物体的塑性特性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材料的强度、可塑性以及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规律,并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总结工程力学中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了解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特征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a0830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6.png)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特征
岩石的变形特征指的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能力和方式。
岩石的变形特征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在力消失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岩石的分子或晶粒发生微小的变形,但岩石体整体保持无残余变形。
弹性变形是岩石的初始变形阶段,也是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的阶段。
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可见的变形,并且在力消失后不能完全回复原状的能力。
岩石发生塑性变形时,其分子或晶粒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导致岩石内部产生残余变形。
塑性变形是岩石的中等和后期变形阶段,其应力-应变关系呈
非线性。
破裂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较大外力作用或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发生的变形。
在破裂变形过程中,岩石会发生明显的断裂和破碎,并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岩石的破裂变形是岩石的破坏阶段,岩石在此阶段往往失去了承载能力。
岩石的强度特征指的是岩石承受外力时的力学性能。
岩石的强度特征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硬度和韧性等。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强度特征,例如,花岗岩具有高抗压强度和硬度,而粘土具有较低的抗压强度和硬度。
岩石的强度特征是评价岩石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在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https://img.taocdn.com/s3/m/a3cca5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1.png)
一、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可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
根据变形的特点,固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当外力小于某一限值〔通常称之为弹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当外力一旦超过弹性极限荷载时,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其中有一局部不能消失的变形被保存下来,这种保存下来的永久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这一阶段称为塑性阶段。
根据上述固体受力变形的特点,所谓弹性,就定义为固体在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而所谓塑性,那么定义为在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性[Elasticity]"和“塑性〔Plasticity〕〃是可变形固体的根本属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变形是否可恢复:弹性变形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即弹性变形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塑性变形那么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单值函数关系,而且通常还假设是线性关系;在塑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通常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是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称为物理非线性〕。
工程中,常把脆性和韧性也作为一对概念来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破坏时的变形大小,假设变形很小就破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能够经受很大变形才破坏的,称为韧性或延性。
通常,脆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差,而韧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强。
二、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简化模型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
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
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
构成实际固体的材料种类很多,它们的性质各有差异,为便于研究,往往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质做出某些假设,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将它抽象为理想的“模型〞。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是什么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471bac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a.png)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是什么
形变是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在外力作用下物质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说下什么是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和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
一、什么是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弹性形变是指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又恢复原状谓之“弹性形变”。
如果外力较大,当它的作用停止时,所引起的形变并不完全消失,而有剩余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二、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弹性变形为可逆变形,其数值大小与外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模量为常数。
而塑性变形为不可逆变形,工程材料及构件受载超过弹性变形范围之后将发生永
久的变形,即卸除载荷后将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或称残余变形。
2、概念不同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变形,如果将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它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在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部分消失,不能恢复而保留下来的的那部分变形即为塑性变形。
3、相关性质物体不同
金属、塑料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能力,故可称为塑性材料。
玻璃、陶瓷、石墨等脆性材料则无塑性变形能力。
除外力能产生弹性变形外,晶体内部畸变也能在小范围内产生弹性变形,如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等晶体缺陷周围,由于原子排列不规则而存在弹性变形。
夹杂物和第二相周围也可能存在弹性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可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
根据变形的特点,固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当外力小于某一限值(通常称之为弹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当外力一旦超过弹性极限荷载时,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其中有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被保留下来,这种保留下来的永久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这一阶段称为塑性阶段。
根据上述固体受力变形的特点,所谓弹性,就定义为固体在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而所谓塑性,则定义为在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性(Elasticity)”和“塑性(Plasticity)”是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属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变形是否可恢复.......:弹性变形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即弹性变形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塑性变形则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单值函数关系,而且通常还假设是线性关系;在塑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通常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是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称为物理非线性)。
工程中,常把脆性和韧性也作为一对概念来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破坏时的变形大小,若变形很小就破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能够经受很大变形才破坏的,称为韧性或延性。
通常,脆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差,而韧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强。
二、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简化模型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
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
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
构成实际固体的材料种类很多,它们的性质各有差异,为便于研究,往往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质做出某些假设,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将它抽象为理想的“模型”。
在弹性理论中,实际固体即被抽象为所谓的“理想弹性体”,它是一个近似于真实固体的简化模型。
“理想弹性”的特征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与加载过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在塑性理论中,由于实际固体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过于复杂,若采用它进行理论研究和计算都非常复杂,因此,同样需要进行简化处理。
常用的简化模型可分为两类,即理想塑性模型和强化模型。
1.理想塑性模型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理想塑性模型的特征如图0.1所示。
理想塑性模型又分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和理想刚塑性模型。
当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明显的弹性变形时,常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
在总变形较大、而且弹性变形部分远小于塑性变形部分时,为简化计算,常常忽略弹性变形部分,而采用理想刚塑性模型;另外,在计算结构塑性极限荷载时,也常采用理想刚塑性模型。
2.强化模型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化模型的特征如图0.2所示。
强化模型又分为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和幂次强化模型三种。
以上介绍的塑性简化模型仅仅是材料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情况,在二维和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下,塑性模型就要复杂得多了,有关这方面的概念,将在第三章中介绍。
由于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想塑性模型应用较多,所以,本书在介绍与塑性理论相关的内容时,基本都采用了这个简化模型。
三、基本假定弹塑性力学是一门力学学科,所以,由牛顿最早总结出,其后又由拉格朗日(Lagrange)和哈米尔顿(Hamilton)等发展了的力学的一般原理在这里仍然有效,而且是构成它的理论体系的基石。
但除此而外,它还包含有新的内容,这主要是以下几个基本假定:1.连续性假定所谓连续性假定,是指将可变形固体视为连续密实的物体,即组成固体的质点无空隙地充满整个物体空间。
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
对于固体来讲,还由于整个固体由许多结晶颗粒组成,从而更增加了固体的不连续性。
所以,仔细推敲起来,这个假设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
但如果研究的是固体的宏观力学性态,则所研究的每个微小单位实际上不仅包含有相当多的原子、分子,而且还包含有相当多的晶体,这时物体便可以认为是“连续的”了。
可见,连续性假定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一个近似。
从这一假定出发进行的力学分析,得到的结果已被广泛的实验和工程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根据连续性假定,固体内部任何一点的力学性质都是连续的,例如密度、应力、位移和应变等,就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因而相应地被称为密度场、应力场、位移场和应变场等),而且变形后物体上的质点与变形前物体上的质点是一一对应的。
有了连续性假定,在进行弹塑性力学分析时,就可以利用基于连续函数的一系列数学工具,避免了数学上的极大困难。
2.均匀性假定所谓均匀性假定,即认为所研究的可变形固体是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所构成的,因此,其各部分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并不因坐标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固体内各点的弹性性质都相同。
根据均匀性假定,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从固体中取出任一单元来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整个物体。
3.各向同性假定所谓各向同性,即假定可变形固体内部任意一点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因而,其弹性常数不随坐标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实际上,有不少固体材料不具有这种性质,例如木材、竹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但这类材料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
此外,各向同性假定也仅仅应用于弹性阶段,即使是初始各向同性的固体,在进入塑性阶段后,也成为各向异性的。
4.小变形假定所谓小变形假定,即假定固体在外部因素(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远小于其自身的几何尺寸。
根据小变形假定,可以不考虑因变形引起的固体的尺寸变化,而采用变形前的几何尺寸来代替变形后的尺寸,使得问题大为简化。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平衡时,可不考虑由于变形所引起的物体尺寸和位置的变化;在建立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略去几何方程中的二阶小量等,使基本方程线性化。
5.无初应力假定假定所研究的可变形固体初始处于自然状态,即在外部因素(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之前,其内部是没有应力的。
这个假定仅仅为了表述简便而引进的,若固体内有初应力存在,则在外部因素(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时,其内部实际存在的应力即等于初应力加上外部因素作用所产生的应力。
以上假定是本书所讨论的问题的基础。
此外,本书还不考虑固体与时间有关的力学性质如粘性等;同时,也不考虑固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动力效应,即假设外力作用过程是一个缓慢的加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惯性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加载过程称为准静态加载过程)。
四、弹塑性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弹塑性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生产实践,反过来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
弹塑性力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在土木、机械、水利、航空、材料等工程领域,随着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又给它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理论问题和工程应用问题,使这门古老的学科处于不断的发展中。
工程实践中,一个具体的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经典方法。
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对弹塑性力学问题的定解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得出固体内部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等。
这种方法需要求解一个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求解的难度都相当大,所以,常采用近似解法,例如,基于能量原理的Ritz法和迦辽金等。
2)数值方法。
许多实际工程问题无法采用经典解法求解,而需要采用数值方法求得近似解。
在数值方法中,常用的有差分法、有限元法及边界元法等。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数值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结构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中。
3)实验方法。
采用机电方法、光学方法、声学方法等来测定结构部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分布规律,如光弹性法、云纹法等。
4)实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形状非常复杂的工程结构。
例如对结构的特殊部位的应力分布规律难以确定,可以用光弹性方法测定;而对结构整体,则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分析。
五、与初等力学理论的联系和区别弹塑性力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部因素(例如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这也构成了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内容。
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来看,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都是相同的;从处理问题的方法来看,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都是从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但从所研究问题的范围来看,它们是不同的。
材料力学仅研究杆状构件(杆件),结构力学主要研究由杆状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杆系结构),而弹塑性力学既研究杆件,也研究诸如板和壳以及挡土墙、堤坝、地基等实体结构,因此,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土木工程结构的所有类型。
此外,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研究的问题主要局限于弹性阶段,而弹塑性力学则研究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
另外,从对所研究问题的简化程度来看,弹塑性力学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里,除了采用上述的几个基本假定外,它们往往还要对杆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状态做出某些假定,因此,得到的结果有时只是粗略的近似。
但在弹塑性力学里,则无须引进那些假定,所以其得到的结果就比较精确,并可以用来校核初等力学理论(这里,初等力学理论系指采用更简化的力学模型建立起来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的结果是否准确。
例如,在材料力学里研究直梁的横力弯曲问题时,就引进了平截面的假定,由此得到直梁横截面上的弯曲应力分布是线性的;但在弹塑性力学里研究该问题时,由于无需采用平截面假定就可求得问题的解,所以,弹塑性力学的求解结果可用来校核平截面假定是否正确,以及应用该假定的条件性和局限性。
总的来看,尽管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初等力学理论基本相同,但它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得到的结果也更加精确。
弹塑性力学可以建立并给出用初等力学理论无法求解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可以给出初等力学理论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
表0.1总结了弹塑性力学与初等力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表0.1 弹塑性力学与初等力学理论的联系和区别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