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VS改句”——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下)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新高考题型之“原句VS改句”解题攻略

高三语文新高考题型之“原句VS改句”解题攻略

新高考题型之“原句VS改句”解题攻略1【题型起源】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

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

目前,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2【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4分。

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3【解题模式】新题型,还在探索中。

但任何一种类型题目,都有规律可偱,有方法可找。

下面是总结的答题技巧。

“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第一步:找不同。

2024届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共21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之“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共21张ppt)
19.文中画横线句子,如果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 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19.①原句是排比句式,运用了三个“这样的”结构,句式整齐, 节奏感强,朗朗上口(1分),强调了香雪对大山、月亮、核桃树 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关怀(2分); ③改句则无强调意味,不能深入表达香雪此时此刻的细腻感受。 (1分)
排比、反复、设问、对偶、通感)
用词不同
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名词罗列、副词、 介词等极富特色的字词及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
人称不同 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近;第三人称:客观
语体不同 口语、书面语、方言俚语、文言等
标点不同 破折号、叹号、问号、省略号等
知识拓展
•1.用词不同: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 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动词: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形容词:点出事物特点,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拟声词: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特
实战演练
例1: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 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 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 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 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1.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 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句子表达效果更好?
链接教材 教材原句
改句
例1.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例 1.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 静,悲凉。

专题06 原句vs改句-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专题06 原句vs改句-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关注句式的变化
1、倒装句:为了强调、突出某些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 句式叫做倒装句。倒装的内容即是强调的内容。是作者在文段中 重点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者主旨。 原句:我未曾在漫天的风雪中彷徨绝望,也未曾在歧路的暗影里 落入深渊,因为我相信地上有无数的太阳。 改句:因为我相信人间有光明,所以我在人生路上未曾绝望,也 未曾堕落。
反问句:加强语气,语气更强烈。把本来已确定的 01 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和表达效果。更能引人注意,让人深思。
陈述句、疑问句、 祈使句、反问句、 感叹句等
祈使句:表达更为委婉、客气、礼貌、易被对方
02
接受。
疑问句:构成悬念,使读者带着问题往下探究.引
03
起读者注意,引出话题.引起读者思考.
04
感叹句:感情表达更强烈、充沛
关注语言风格和语体风格
●原句: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 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
●改句: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 都适宜生着蘸酱吃
语言风格:幽默诙谐 辛辣犀利 平实简明 含蓄委婉 直白晓畅 语体风格:口语 书面语;谦辞和敬词。
10、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结、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 ○ b人称的变化
关注句子的变化
○ a修辞手法变化 ○ b语序的变化:关注句子间的衔接、照应。逻辑顺序、观察顺序、事理顺序 ○ c句式的变化:倒装,整散,长短 ○ d语气的变化:祈使句,肯定、否定句,疑问,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
①原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强调了菜的品种之多。 ②原句使用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明快。 ③原句表述口语化,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效果比较鉴赏

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效果比较鉴赏
找明不同
定准角度
析透效果
1.原句: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
层锡箔样的辉光。
改句: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地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
锡箔样的辉光。
——山东威海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考第20题
鉴赏角度:
①原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当做“我”的同伴,
精妙用词
(拟声词)
一、找明不同 梳理角度
找明不同
定准角度
原句: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
话;稍偏右边,嘚嘚的马蹄声又一路响上了山去。
改句: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
山的声音。
①原句使用了拟声词,生动准确模拟出凿石声、说话声和马蹄声,更能体 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读来如身临其境,表达效果更好。 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富于变化,表达灵动随性,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 ③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
“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赏析
——2 0 2 0 年 新 高 考 山 东 卷 语 用 新 题 型 探 究 主讲:夷陵中学 朱晓娟
“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赏析
请分享一下你做这类题时的思考步骤或者解题思路。
找 不同
定 角度
析 效果
一、找明不同 梳理角度
一、找明不同 梳理角度
例1: 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降落,从天而降。
精妙用词
(副词、名词)
修辞手法
(比喻)
句式变化
(语序变化)
一、找明不同 梳理角度
找明不同
定准角度

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效果比较鉴赏

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效果比较鉴赏

三、探究真题 精益求精
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
鉴赏角度: 收获4:在语境的宏观视野下,思考鉴赏角度!
1.句式变化 ①强调重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一扫而光”,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
四、小试牛刀 学以致用
2024/3/7
四、小试牛刀 学以致用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芒,江波阔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
原句: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 泊的诗意。 改句: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①原句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 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②原句使用“参差隐现”这个词,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一 种朦胧的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 的,删掉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 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
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024/3/7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
三、探究真题 精益求精
找明不同
定准角度
析透效果
1.原句: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
层锡箔样的辉光。
改句: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地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
锡箔样的辉光。
——山东威海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考第20题

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原句VS改句”

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原句VS改句”

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原句VS改句”1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

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

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2【命题方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4分。

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新题型,还在探索中。

但任何一种类型题目,都有规律可偱,有方法可找。

作为一线老师,面对这一题型,笔者先是从大量新试题中挑选取出这一题型;再亲身实践,在做题解题中总结规律方法,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先做后教,先学再研。

高考语文新题型原句与改句(教师)

高考语文新题型原句与改句(教师)

原句VS改句一、解题思路:第一步:找不同。

(做题前提)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定角度。

(做题关键)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

(得分保证)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二、找不同--定角度1.(2020~2021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

问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文中句子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案:①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原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

②原句结尾“严厉而又古板”与下文的转折“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①强调重点:句式内部结构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②篇章结构:上下文的衔接紧密度。

2.(湖北黄冈六校2021届第一次联考)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

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

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

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

“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原句vs改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原句vs改句+

活动二 掌握句子效果比较赏析的角度及方法
探真题,练思维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
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
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掌握词语表达效果赏析的方法
真题再现:
回归原题,寻方法
1.(2022·全国乙)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 “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 别?请简要说明。
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 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 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 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 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
解 题 攻 略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不同。
先看改句,将原句与之仔细对比,找出并勾画出不同之处。 第二步:定角度。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写的句子用了“正”虽然
“顾盼,寻觅”并列,词语音节有变化,不呆板,改后的句子中 也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但
的动词都是双音节的,过于单调。(2)单音节的“舞,破”和双音 现场感弱了很多。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比较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比较
202X年新高往考看小全碟我国子Ⅰ在里卷倒·杯山了东醋盘往和狼小辣碟椒籍子油里的,倒然几了后醋张在和酸桌辣和椒子辣油的之,合然奏间后里犹在,酸我豫和把辣,饼的和一合粥奏个都里一女,扫我孩而把光子饼,和又走粥心过都满一,来扫又而,意光足用,。又手心满,又 20.文里中的画线筷的句子子和可以盘改子写成向:“我门心外满意指足了地把指饼,和粥对都一我扫建而光议。,” 从店语义门上外看二是者摆基本了相几同,张为什桌么子说原,文表达效 20往.小文那碟中子里画里线肯倒的了句定醋子凉往可小以快碟改子,写里成可倒:“了我是醋心我和满辣意固椒足执油地,把地然饼挑后和在粥了酸都和一一辣扫张的而合光桌奏。子里” 从,坐语我义了把上饼下看和二来粥者都,基一本扫让相而女同光,,孩为又什子心么满把说,原桌又文意表足达。效 20.文子中收画线拾的果句干更子净好可?以,和改辣然写椒成后油:“,我要然心了后满在意六酸足个和地辣把门的饼钉合和奏粥肉里都,一饼我扫和把而饼光两和。碗粥” 从都小语一义米扫上而粥看光二,,者又牛基心本满肉相,饼同又,意和为足什小。么米说原粥文表达效
回归教材,探本溯源
1.原句:“(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 一个乞丐了。” 改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 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必修下《祝福》)
原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 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202X山东模考)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域中必须 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 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 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斜射,那片青黑便多些 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 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 有的灰,有的好像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 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 不同才真叫人想做几句诗。

新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原句VS改句”

新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原句VS改句”

新高考语文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原句VS改句”【题型起源】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

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

在目前阶段,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4分。

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新题型,还在探索中。

但任何一种类型题目,都有规律可偱,有方法可找。

新高考题型之原句与改句哪个更好的七种解题方法

新高考题型之原句与改句哪个更好的七种解题方法

新高考题型之原句与改句哪个更好的七种解题方法在新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原句VS改句”的题型。

这种题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全国Ⅰ卷·山东卷。

随后,许多地区也开始使用这种题型。

现在,这种题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命题方式,具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举个例子,2020年的山东卷中就出现了以下这句话:“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其中有一句话被用波浪线标出,要求考生将其改写。

改写后的句子在语义上基本相同,但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强调的重点来看。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而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其次,我们可以从适用的位置来看。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而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最后,我们可以从语体风格来看。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而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这种题型的解题模式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找不同,对比分析原句和改句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的差异;第二步是定范围,找出原句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的特点,确定回答的得分点;第三步是析效果,对原句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的效果进行分析。

在解题时,倒装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技巧。

原句: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态度。

改句:我们无法控制很多事情,但可以控制态度。

分析:将原句分为两个小句,突出“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强调态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例6:原句: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他。

新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比较分析)课件(53张PPT)

新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比较分析)课件(53张PPT)

7、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 果是客观事实。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 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①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
句子
倒装句、强调句、否定句 长短句、整散句、单复句
修饰词 文风
衔接、位置、结构
(一)单复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词语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 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我是中国人。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 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如: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
单句的分类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转换为一般主谓句。
如:⑸ 门口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⑹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一重复句及其类型
只有一个结构层次的叫一重复句。主要有下列十种类型: 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 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解说复句、目的复句。
①原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强调中医大夫的“高明 ”与众不同。 ②原句先否定再肯定,形成表意的反差,有 出人意料的效果。③原句与文段开头遥相呼应,形成反复回 环之美。
分析角度归纳4:
① 内容上的侧重点(突出了、强调了什么) ② 在文段中的位置(适合开头或结尾;承上启下等) ③ 文段的语言风格(活泼俏皮、典雅精致、委婉含蓄、深沉蕴藉、诗情画意、幽默诙谐、辛辣犀利等) ④ 与上下文的衔接(主语一致、或句式相似、或时空顺序/逻辑顺序等) ⑤ 短句与长句(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⑥ 描写的层次性(层次分明,或从整体到局部,或细节描写等) ⑦ 对仗工整【整句:对偶句、排比句、互文、反复、顶针、回环等特殊句式】

2020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比较分析)课件(53张PPT)

2020高考新题型: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比较分析)课件(53张PPT)
①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
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逻辑。 ②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 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结尾。③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 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 和谐。
⑧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因果、递进、转折、条件与结果等) ⑨否定句(用否定句来强调肯定的语气,语意反差,出人意料) ⑩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特点
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 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 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要求多是
句子
倒装句、强调句、否定句 长短句、整散句、单复句
修饰词 文风
衔接、位置、结构
(一)单复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词语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 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我是中国人。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 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如: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
单句的分类
5、转折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 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 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 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①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分析角度归纳1:
①内容上的侧重点(突出了、强调了什么) ②在文段中的位置(适合开头或结尾;承上启下等) ③文段的语言风格(活泼俏皮、典雅精致、委婉含蓄、深沉蕴藉、

新高考题型之“原句VS改句”解题攻略!高中语文教和学

新高考题型之“原句VS改句”解题攻略!高中语文教和学

新高考题型之“原句VS改句”解题攻略!高中语文教和学【题型起源】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这道题型之先河。

此后,2021届实行新高考地区纷纷效仿这一题型。

目前,这一新题型代表了一种命题方向,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4分。

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解题模式】新题型,还在探索中。

但任何一种类型题目,都有规律可偱,有方法可找。

下面是总结的答题技巧。

:“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第一步:找不同。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课件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课件

综合训练
•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①句式上,原句将修饰成分“心满意足”后置,独立成句,强调吃过肉饼 之后的满足感。改文是常式句,较为平淡。 ②结构位置上,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合适 做段落的结尾。改句用来结束文段,好像话还没说完。 ③语言风格上,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一致, 而改句比较普通。
②他把房间打扫了。(把字句,强调“房间”)
③房间被他打扫了。(被动句,强调“他”)
5.常式句与倒装句
所谓常式句,指句子成分按常规次序排列的句子。 即“(定)主—(状)谓(补)——(定)宾” 所谓倒装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式句,即改变了语序的句子。倒装句 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突出所倒装的句子成分/分句。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定语后置——大家都凝视着这位新同学,高高的,瘦瘦的。 状语后置——他离去了,在依依不舍中。 宾语前置——这块手硬了。
①因果复句: 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常式句) 今年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变式句) ②转折复句: 他虽然有病,但还是坚持学习。(常式句) 他还坚持学习,虽然有病。(变式句) ③条件复句: 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常式句) 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变式句)
课堂小结
第一步:找不同。 先看改句,将原句与之仔细对照,找出并勾画出不同之处。 第二步:定角度。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确定原句不同于改句的切入角度。 确定准了角度,也就踩准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角度分别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原句和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原句和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原句和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

我放下饭碗,下了楼。

《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

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①,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

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

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①原句每个动词都带“着”,强调动作正在进行,现场感更强;②原句单双音节变化使用,不呆板;③原句中单音节的“舞、踱”和改句双音节的“跳舞、踱步、鸣叫”相比,更能体现出仙鹤动作的轻盈。

2023年新高考全国乙卷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原句VS改句 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原句VS改句  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原句 VS 改句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020 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用 19 题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 19 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 4 分。

得分点有 2 到 4 个。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不同。

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定范围。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九个方面——9 把解题钥匙一、修辞手法(先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生动形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比拟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生动形象)反问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互文言简意繁。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反语增强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强调了……突出了……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强调了……,加强语气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一气呵成;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节奏感。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二、倒装句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句VS改句”——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攻略(下)四、修辞手法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

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

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典型例目】例8.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

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

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现学现练】题9.原句: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

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

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

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

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

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

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改句: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

题10.原句: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

改句: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

参考答案:题9 原句“难堪”运用拟人修辞,通过“我”扎不进弯曲针头的难堪,表达对邻居痛苦不堪,却仍默默承受的愧疚。

题10 原文运用比喻修辞,更形象地写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

五、词语分析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

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典型例目】例9.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1)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

(2)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

(3)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像。

例10.原句: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改句: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气势,朗朗上口。

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

【现学现练】题11.原句: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

题12.原句: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勤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

改句: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

参考答案:题11 原文有“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强化了“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去掉关联词语,就成为一般的叙述句,缺少了原句的严密准确性。

题12 ①“简笔水墨勾勒”照应美术作品这一说法,点明了画境;②“在巨大的木板中”突显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

六、语体(语言风格)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

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典型例目】例11.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例12.原句: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改句: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现学现练】题13.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迫得走投无路的破产中国农民,飘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怀着一撮家乡的泥土。

那时,闽粤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白粉髹腹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乘着信风,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

当时离井别乡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

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

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

试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改句: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

题14.改句: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

参考答案:题13 原句情感充沛,与抒情性语境更为符合。

题14 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七、结构安排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

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典型例目】例13.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

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

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

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

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

20.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种更好--些?简述理由。

(5分)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示例一)第一种更好。

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

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示例二)第二种更好。

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后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做出选择1分,理由陈述4分,理由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个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应改成“据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

言之成理即可。

)例15.改句: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凉抽去。

原句“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留下”搭配。

【现学现练】题15.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

题16.原句: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改句:我伸出手去抚摸了浑身冰凉的它。

题17.原句: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

改句: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

参考答案:题15 原句能更好承接上文,在简陋房子里感受到暖意;同时引领下文,西北风的强劲带来的满身灰尘。

题16 原句结尾“严厉而又古板”与下文的转折“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

题17 内容上,原句先说抚摸,后说它浑身冰凉,符合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