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效果教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巧用肌理-湘美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巧用肌理-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巧用肌理”,要求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观察和创造不同的肌理效果。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并能运用肌理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学会运用肌理创造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品质。
教学难点1. 肌理的表现方法: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 创意思维:如何将肌理效果与作品主题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水粉颜料、画纸、画笔、拓印工具、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肌理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及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3. 教学内容:肌理的概念、分类及表现方法4. 教学目标: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教学难点:肌理的表现方法、创意思维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收集身边的肌理素材,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下一节课的创作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少儿绘画肌理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7-10岁儿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肌理绘画的兴趣。
2. 通过观察、触摸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如:树叶、布料、石头、纸张等)。
2. 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 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水粉、丙烯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不同质地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肌理有什么作用?3. 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肌理绘画的兴趣。
二、观察与触摸1. 教师分发各类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材料的肌理美。
2. 学生分享观察和触摸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动手实践1. 教师示范如何用油画棒在纸上表现肌理效果,引导学生尝试。
2.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材料,用绘画工具表现肌理效果。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展示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拓展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肌理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二、动手实践1. 教师分发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肌理效果。
2.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画面,用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展示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用不同方法表现肌理美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肌理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肌理_初中美术教案
3. 教师出示课题:“肌理”。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其肌理。
2.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触摸树叶的叶脉,感受其表面的纹理。
3. 教师提问:如何将这些漂亮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呢?
4. 学生讨论拓印的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源自教案:肌理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重点让学生掌握拓印、磨印等方法,能够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教师强调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不同质地的材料,尝试创作肌理作品。
教学反思:
三、学生创作(15分钟)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如麻袋、树叶等,进行观察和触摸。
2. 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材料的轮廓。
3. 学生选择拓印或磨印的方法,将材料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
4. 学生可以适当添加颜色,使作品更加丰富。
四、展示评价(5分钟)
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肌理的表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使学生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拓印、磨印等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表现能力。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肌理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认识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和触摸,培养学生对物体表面质地的感知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创作出具有肌理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1. 了解什么是肌理。
2. 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
3. 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教学难点:1. 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丰富的肌理效果。
2. 将肌理效果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1. 学生: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画纸等。
2. 教师: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具有肌理特点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肌理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会有这样的肌理?这些肌理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学习1. 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触摸和观察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丰富的肌理效果?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拓印材料,如油画棒、颜料、排笔等。
2.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运用拓印工具和材料,创作具有肌理特色的美术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不断尝试新的肌理效果。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对下次课程的期待。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运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的方法,创作出具有肌理特色的美术作品。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关于初中肌理讲课教案
关于初中肌理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肌理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特点;2. 肌理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肌理的感知和欣赏;2. 肌理在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肌理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等;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肌理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的概念;2. 学生分享对肌理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肌理的定义和特点,强调肌理是由物体的表面组织结构产生的视觉感受;2. 教师讲解肌理的分类,包括天然肌理和人造肌理,以及抽象肌理和具象肌理;3. 教师展示一些肌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创作,每组选择一种肌理进行模仿和创作;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肌理的细节,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完成肌理创作,展示并分享作品。
四、欣赏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作品,关注作品的肌理效果和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和创作不同类型的肌理,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者实地考察,加深对肌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培养了学生对肌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效果的肌理作品。
通过欣赏和评价,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肌理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肌理知识。
肌理 初中美术教案
肌理初中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各种具有不同质地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石材等。
2. 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3.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让他们观察并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肌理?为什么要在作品中表现肌理?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或质感,它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2. 介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三、示范(10分钟)1. 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肌理效果。
2. 讲解示范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作品中的肌理如何与主题相协调。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欣赏和学习彼此的优点。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更多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鉴赏肌理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让他们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2篇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美术教案-感觉肌理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肌理在艺术中的作用与表现方式。
2. 具备观察、分析和表达肌理的才能。
3. 通过创作作品,表达自己对肌理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及分类。
2. 观察和分析肌理的方法。
3. 利用不同媒材表达肌理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图片、艺术作品或实物,展示不同的肌理表现。
2. 不同的绘画媒材和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 展示不同的肌理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绘他们的感受。
- 引导学生考虑,肌理在艺术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如何影响观众的感受和作品的表达?Step 2:讲解〔10分钟〕- 介绍肌理的定义,即外表纹理或质地的外观和感觉。
- 讲解常见的肌理分类,如光滑、粗糙、细腻、凹凸等。
Step 3:观察与分析〔20分钟〕- 展示不同的肌理图片、艺术作品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肌理表现。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肌理的细节特征,如线条、形状、颜色和明暗等。
- 让学生尝试用形容词来描绘不同肌理的感觉和效果。
Step 4:理论〔30分钟〕- 给予学生一些理论任务,如使用各种绘画媒材和工具来表达不同的肌理。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技法和实验,例如使用刷子、刮板、海绵等来创造不同的肌理效果。
- 引导学生考虑如何利用色彩和明暗来增强肌理的表现力。
Step 5:分享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作品,讨论不同肌理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 总结肌理在艺术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和表达肌理。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肌理,如树皮、石头、布料等。
- 可以组织学生进展实地考察,到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中观察和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肌理。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理论活动中表现的观察和分析肌理的才能。
- 学生的作品是否可以有效地表达不同肌理,以及是否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现。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精选2篇(二)教学目的:1. 学生可以掌握剪花边的根本技巧;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展剪花边的设计;3. 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剪花边来装饰手工作品。
大学美术专业肌理课教案
课程名称:肌理课授课对象:大学美术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肌理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 学习肌理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肌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
2. 肌理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肌理的表现手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2. 学生对肌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肌理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肌理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肌理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的形态和质感。
2. 教师介绍肌理的分类:自然肌理、人工肌理、混合肌理。
3. 教师展示不同肌理的作品,分析其特点。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肌理类型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肌理有哪些分类?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肌理的表现手法:点、线、面、色块等。
2. 教师介绍肌理的技巧:叠加、混合、渲染等。
3. 教师展示肌理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种肌理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肌理技巧,制作具有创意的作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表现手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互动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制作肌理作品的质量,如肌理效果、创意等。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介绍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肌理的制作方法:讲解肌理的制作技巧和步骤。
3. 肌理的应用:分析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展示优秀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肌理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张、颜料、画笔、剪刀、胶水、各种材质的物品(如布料、纸张、塑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激发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肌理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讲解肌理的制作方法。
3. 示范与指导:展示优秀作品,分析肌理在作品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肌理制作。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内容: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应用3. 重点提示:制作技巧、创新思维4. 难点提示:如何巧妙运用肌理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示范、实践等环节,分析其有效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4. 自我提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肌理教案高中
肌理教案高中教案标题:肌理教案-高中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什么是肌理以及它在艺术中的应用。
2. 学生将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肌理,并能够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运用肌理元素。
3.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对肌理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分类。
2. 肌理在艺术中的应用。
3. 肌理元素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投影仪和屏幕。
2. 艺术作品示例,包括不同类型的肌理。
3. 学生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强调其中的肌理元素,并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肌理。
2. 向学生解释肌理的定义,即表面的外观和感觉。
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幅艺术作品。
2. 学生观察和分析所分配的艺术作品中的肌理元素,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分析的艺术作品,并讨论其中的肌理特点。
讲解:1. 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肌理,如粗糙、光滑、纹理等,并提供相应的示例。
2. 解释每种肌理的特点和在艺术中的应用。
实践:1. 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肌理类型,并运用它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2. 学生可以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尽可能多地表现出选择的肌理类型,并注意细节和层次感。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肌理元素和分类。
2. 强调肌理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不同的肌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画廊或博物馆,观察并分析展出作品中的肌理元素。
2. 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外出时拍摄不同类型的肌理照片,并在下节课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评估方式:1. 学生对艺术作品中肌理的观察和分析记录。
2. 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对肌理的运用和细节表现。
教案扩展:1. 将肌理与其他艺术元素(如色彩、形状)结合,进行更深入的艺术创作探索。
2. 引导学生研究不同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肌理的方法和风格。
一年级美术肌理教案设计
一年级美术肌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认识不同肌理的特点,培养对肌理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观察和表现肌理时,能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培养对肌理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 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不同肌理的特点,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肌理。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肌理图片和实物,设计简单易懂的肌理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不同的肌理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肌理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肌理,如粗糙、光滑、凹凸等,并让学生观察实物,感受不同肌理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3. 创作实践(30分钟)。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肌理,如木头、石头、布料等,并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这些肌理。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肌理进行表现,可以在纸上用铅笔勾勒,再用颜料填充,也可以直接用颜料勾勒。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让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从中学习和借鉴。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肌理的认识更加深入,观察和表现肌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表现肌理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表现肌理的同时,能够展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案、教学设计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肌理创作技巧,以生活中的物品为题材进行创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肌理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c.将整理好的素材分享给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
4.观察并欣赏身边的美术作品,关注肌理的运用。要求如下:
a.选择一幅或多幅美术作品,分析其肌理特点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b.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些作品及其肌理运用的亮点。
c.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观察心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
(五)总结归纳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一下创作思路和心得。我会对大家的作品进行点评,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和提高。"
2.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肌理创作技巧的运用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些实物和图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它们表面的纹理和质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有趣的美术创作技巧——巧用肌理。"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肌理特点和感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以及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和作用。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它可以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有层次感。肌理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小学美术《肌理》教案
-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有效沟通、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肌理创作作品。
举例解释:
-对于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创作实践中,教师鼓励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尝试多种材料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逐步突破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肌理相关的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肌理制作的实验操作。学生将尝试使用拓印、刮画、揉纸等方法创作肌理作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肌理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创作。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和分析著名美术作品中的肌理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肌理对作品视觉效果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拓印、刮画、揉纸等肌理制作技法,学生跟随练习,掌握基本技法要领。
-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肌理元素,培养观察力,提高对肌理美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能够灵活运用到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这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肌理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创作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少儿绘画肌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肌理的美,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通过观察、触摸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观察和感受不同质地的肌理美。
2. 学习用拓印、磨印等方法表现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1. 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
2. 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学准备:1. 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如树叶、石头、布料等)。
2. 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 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如水粉、油画棒、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它们在生活中的美在哪里?二、讲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1. 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2. 分析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装饰、设计、建筑等。
三、观察和触摸肌理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材料,观察其肌理特点。
2. 学生触摸材料,感受其质感和纹理。
四、实践练习1. 教师示范拓印、磨印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操作步骤。
2.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尝试用材料制作肌理效果。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深入学习肌理表现方法1. 教师讲解不同肌理表现方法的特点和技巧,如:刮画、刷画、喷画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方法,尝试表现肌理效果。
三、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创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肌理教案 初中
肌理教案初中课程类型:初中美术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绘来感受和表现肌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特点。
2. 感受和表现肌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肌理。
2. 创作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准备:1. 各种具有不同肌理的物品,如石头、布料、木头等。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各种具有不同肌理的物品,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引导他们感受肌理的美。
2.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的表面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二、讲解肌理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解释肌理的定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2. 讲解肌理的特点:凹凸、粗糙、光滑、柔软等。
三、感受和表现肌理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让学生触摸和观察不同的肌理物品,感受它们的质感。
2. 引导学生用铅笔或颜料描绘出所感受的肌理效果。
四、创作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多种肌理物品,思考如何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肌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绘来感受和表现肌理。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能够巧妙地运用肌理,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但部分学生对肌理的表现手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初中美术课肌理教案模板
【课题】:肌理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肌理元素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肌理的概念、种类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肌理元素在创作中的运用,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创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各类肌理材料(如:布料、纸张、砂纸、毛线等)。
3. 绘画工具(如:颜料、画笔、剪刀等)。
4. 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各类肌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纹理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纹理就是肌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肌理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种类及特点,并举例说明。
2.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肌理材料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3. 引导学生分析肌理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如:增强视觉效果、突出主题等。
三、实践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肌理材料,并说明创作要求。
2.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肌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肌理的概念、种类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肌理元素,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2. 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肌理作品,展现家乡特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如何巧用肌理进行设计。
3.能够运用肌理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内容:1、肌理的概念和作用:肌理是一种图案,由无数个小元素重复组成。
它可以使设计更加有层次感,丰富视觉效果,提高品牌的辨识度,适合于多种设计场景的运用。
肌理通常包括纹理、图案、线条和点等基本元素,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元素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来打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肌理的分类:在设计中,肌理可以分为沉重的、轻盈的、粗糙的、光滑的、有机的、几何的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肌理适用于不同场景,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巧用肌理进行设计:(1) 丰富空间感:设计中可以使用不同层次的肌理来营造出多种空间感,并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例如,在橱窗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精妙的肌理营造出浪漫或高雅的氛围,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2) 增强辨识度: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肌理元素,将这些元素巧妙的融入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品牌的辨识度,还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种特殊的认知。
例如:LV的经典皮纹图案,相信大家一定都能一眼认出。
(3) 提高信息传递效果:当我们在设计中加入一些有着特定肌理的元素时,可以使得传达信息的效果更直观。
例如,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肌理的字体来强调关键信息,增强信息传递性。
(4) 与色彩相互辉映:肌理和色彩不仅要相互搭配,还需要相互促进。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选用颜色和肌理,通过搭配和组合营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
三、教学步骤:1、给学生讲解设计中巧用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通过多种案例向学生展示巧用肌理进行设计的效果。
3、让学生进行肌理元素的拼贴,肌理的合理排列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4、请学生进行肌理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作品展示来检验学生的能力。
5、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检测学生对于肌理概念与分类的掌握程度。
2、检测学生对于巧用肌理进行设计的掌握程度。
初中美术肌理教案
初中美术肌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 肌理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2. 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材》或相关肌理创作教学资源。
2. 教师准备示范作品和评价标准。
3.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和材料(如纸张、布料、石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肌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的美感。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肌理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演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和理解。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行尝试制作肌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创作肌理作品,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三、创新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肌理效果,进行创新实践,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
3. 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展评(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肌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肌理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学生自行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创新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肌理效果,进行创新实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审美意识。
儿童绘画肌理课程教案设计
儿童绘画肌理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培养他们对肌理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绘画肌理的基本技巧,提高其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质感和形态,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绘画中,通过表现肌理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
2. 肌理的分类。
肌理可以分为粗糙、光滑、细腻等不同的类型,每种肌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绘画肌理的技巧。
绘画肌理需要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比如用笔触、色彩和层次感来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4. 肌理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肌理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肌理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并激发其对肌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通过讲解肌理的分类和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多样性和表现方式。
3. 示范演绎。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绎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4. 学生实践。
让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绘画肌理的技巧,培养其观察和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
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肌理在艺术作品中的魅力,培养其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 总结。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总结,让学生在总结中发现不足和提高的空间,激发其对绘画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肌理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对肌理有直观的认识。
2. 示范演绎,老师通过示范演绎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3. 学生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来掌握绘画肌理的技巧。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包括对肌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肌理的表现能力和创作的想法。
绘画肌理训练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创作肌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意思维,提高绘画技能。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运用不同材料创作肌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肌理效果的把握和表现。
2. 肌理与绘画整体风格的协调。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肌理概念、分类、创作方法等。
2. 实物肌理素材:纸张、布料、木块、砂纸等。
3. 绘画工具:素描纸、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4. 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不同肌理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提问:什么是肌理?肌理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介绍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分析肌理在绘画中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 讲解不同材料在肌理创作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肌理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总结点评,强调肌理效果与绘画整体风格的协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肌理有哪些分类?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创作肌理?二、新课讲授1. 介绍肌理创作中的技巧,如叠加、混合、对比等。
2. 讲解肌理效果与绘画整体风格的协调。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肌理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总结点评,强调肌理效果与绘画整体风格的协调。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意思维。
2. 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绘画技能。
3.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肌理效果与绘画整体风格的协调,使作品更具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导入:
组织课堂秩序
导入新课:在我们学过的色彩图案知识中,除了平涂描绘的形象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画面呢?
引出新课题:《肌理效果制作》
二、讲授新课:
肌理:物体的表面特征,也意指物体的质感,它是具有表现力的造型要素。
(1)视觉肌理:只能用眼睛去感知,如印刷品中的图形。
(2)触觉肌理:能够用手触摸,由浅浮雕式的凹凸感,眼睛也能感
知。
在今天的新课中,我们将具体介绍几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制作方法。
展示不同的肌理图案:
1.喷洒法——包括两种方法:一种为喷绘法,另一种为洒色法。
(1)喷绘法:以喷笔等喷绘工具为主的绘制方法。
由于喷绘工具绘制的色彩细腻、均匀,所以它不仅可以绘制出具有写实风格的
画,且能使画面达到一种神秘效果。
喷绘法除使用专业的喷绘
工具外,还可以利用刷子等工具达到类似的处理效果,采用遮
挡方法,可以喷绘出清晰的边缘。
(2)洒色法:将色彩洒在画面的一种方法。
它以毛笔、海绵等工具
敷上颜色并洒在画面所需之处,以达到一种不规则的点状的肌
理效果。
时装画中的某些点状面料肌理、背景处理可以使用此
方法。
2.阻染法——利用颜料中油性颜料(油画棒、蜡笔、油性马克笔等)与水性颜料(水彩)相互不融的特性,以一种颜料作纹理,
水粉颜料附着其上,由此产生两种颜料的分离。
此法多用
于深底浅色面料的处理
3.拓印法——拓印法是将棉花、海绵、布等材料,使其形成一定的形状,敷上颜料之后,作于画中,可形成一定的肌理效果。
亦可
预备如纸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某种所需形状,再用拓印之
法,形成某种所需形状的特殊肌理效果。
4.转印法——采用转印纸上的图案,并将这些图案用刮笔转印到画中。
转印的图案具有工整、快捷等优点,但受到转印纸图案种
类及尺寸的限制。
5.折皱法——将画面按所需揉、折成皱,再敷上色彩作画,产生一种肌理效果,称为折皱法。
此法用于特殊的面料和背景肌理效
果的表现。
6.流彩法——此方法利用颜料的流动性达到表现的目的。
首先用适量的清水打湿需要处理的部分,然后用含有一定量水分的颜色
置于其中,小心翻动画面,使色彩流动至满意为止,干后
即成为具有流动感的画面效果。
亦可预先在镜面、水面(需
用油性颜料)等光滑的材料表面将颜料作好流动的色彩肌
理,然后用画纸覆盖其上,将流动的色彩印入画中,最后
进行剪辑处理。
7.晕染法——晕染法是从中国工笔画技法中吸取而来的一种技法。
采用两支毛笔交替进行,一支敷色,一支沾清水,由深至浅均
匀染色。
8.刮割法——这是利用某种硬物、尖状物或刀状物,刮割画面,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的方法。
运用此法时,需考虑刮割的深度
与纸张的质地与厚度,避免划破纸张。
9.撇丝法——这是中国画、染织图案设计中的一种技法。
采用笔敷色之后,将笔锋撇开,形成间隔、长短等不规则的排线。
10.重叠法——以色与色的逐层相加,产生另一种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的色彩。
这种效果,一般表现透明、或需要加深的色,
可以多次进行完成。
相加色彩的次数,可以三或四次、甚
至更多,一般来说,以纸张的承受力、颜色的覆盖力和所
要表现的效果为准。
比如表现朦胧的效果时,可以运用重
叠法,由浅至深,逐层、逐次晕染,使其产生透明的效果。
11.剪贴法——以面料、报刊、色纸等一些可用于剪辑、拼贴的材料,按画面需要进行拼接、粘贴的一种技法,它可用作间接预视
面料运用的整体效果。
12.磨擦法——用枯笔、海绵、橡皮、布等带有阻力的粗糙的材料,敷上少许颜料,磨擦画面,或用砂纸、牙刷等工具磨擦画面,
由此而产生一种较为朦胧、陈旧的某种痕迹效果,此法称
为磨擦法。
13.凹凸法——使用一定的外力,将画面所要处理的部位,敲打、压挤出凹凸效果来,由此而产生一种立体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
是,运用此法时,色彩的选用,不可太多,最好使凹凸处
理在色块,或单色色块上,甚至是无色之中。
凹凸的部分,
其面积不宜过大。
使用凹凸法时,应注意力度的大小,以
及纸张的弹性、厚薄,以免损坏画面。
三.课堂小结:1.所谓肌理就是一种不平整纹路,在绘画中主要能起丰富
画面的作用。
2.不同的肌理效果,搭配不同的色彩,使画面完整而生动。
3.提出问题:除了以上示范的肌理制作方法之外,还有没
有其他方法可以制作出肌理呢?(如:撒盐法等)四.课堂练习:用不同的肌理方法中制作出各种肌理图案。
五.作业要求:
1.从13种肌理方法中选择12种制作肌理图案(9cm×9cm×12张)。
2.纸张规格:8开×3张。
六.工具准备:水粉笔,衣纹笔,水粉颜料,调色盘七.板书设计:
一、肌理:物体的表面特征(肌肤的纹理)。
(1)视觉肌理
(2)触觉肌理
二、肌理的制作方法:
1.喷洒法:喷绘和洒色
2.阻染法
3.拓印法
4.转印法
5.折皱法
6.流彩法
7.晕染法
8.刮割法
9.撇丝法
10.重叠法
11.剪贴法
12.摩擦法
13.凹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