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案例分析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之一课。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寓言故事以前就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寓言故事都是利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有的学生甚至提前看过这篇寓言故事;而且寓言故事的内容一般比较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有兴趣。
但是,对于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
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可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
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寓意。
教学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
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生1:我知道的有《握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南辕北辙》中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南辕北辙》中的道理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不仅是小学生在校的必修课,更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之一。
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和热爱,并且让孩子们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在这方面,授课老师需要选择经典著作,如《论语》、《史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道德、历史学知识。
在学习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小学生将能够走进丰富的文化世界,增长智慧和见识。
本文将以一篇小学语文教案为例,介绍如何教授文章《南辕北辙》,并通过教学过程让孩子们掌握其中的道理。
一、课文内容与分析《南辕北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理故事,讲述了两个不同的人如何选择方向,并让读者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旅程,每个人都能够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并且不断的学习、勇敢面对困难。
这是一篇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有助于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学习道理,启示人生。
二、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南辕北辙》这篇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学生学习道理,提高品德。
3、学生了解“人生”这一重要话题,明白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方向意义和道理。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文章。
翻译文章的大意,鼓励学生猜测文章中有哪些道理。
2、课文解读:教师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逐一讲解。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文章中的道理。
3、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看法和理解,并且在交谈中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笔记训练:通过课堂笔记训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章中的知识点,并且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
5、作文练习:教师提供一些作文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道理和知识。
四、教学亮点1、巧用语言,深化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道理。
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课堂笔记训练以及作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南辕北辙》讲述了⼀个⼈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向⼜不听别⼈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南辕北辙》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南辕北辙》知识点 原⽂: 从前有⼀个⼈,坐着马车在⼤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盘缠带得越多,⾛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字:跑、楚、越 词:提醒、摇头、盘缠(chan) 重点句⼦: 1、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呀?” 2、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盘缠带得越多,⾛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主要内容: 《南辕北辙》讲述了⼀个⼈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向⼜不听别⼈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告诉我们,⽆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向,才能充分发挥⾃⼰的有利条件;如果⽅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
【篇⼆】⼩学三年级语⽂《南辕北辙》教案 教学⽬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和⾃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学质疑 1、⾃由阅读,个⼈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进⾏阅读。
三下第9课《南辕北辙》教案与反思(4月1日)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2、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学生练习,检查,并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4、检查初读: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课文语言简单说说。
三、抓住语言,剖析矛盾。
1、感情朗读:现在你能把那人的固执可笑、自以为是的行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等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
2、探究原因:(1)强化后果:那人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出示句子,齐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根据句式,练习说话:虽然他的马很好;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但是他却到不了楚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可以换成其他关联词语再说说吗?(改用“尽管……可……”再说一说。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优秀7篇)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优秀7篇)《南辕北辙》教学反思篇一由于这则寓言的人物对话较多,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学生个别读。
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此时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仍有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于是我突生想法:“下节课,咱们让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这段话,谁想展示,利用下节课的时间准备,好吗?“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上课后,进入教室看到的是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兴奋的表情,原本想搪塞一下大家,因为还要学习生字,怕耽误时间,使教学内容完不成,但面对同学们这种激情我又于心不忍,于是狠了狠心让学生上台表演,王雪蓓扮演去楚国的人,杨雅淇扮演朋友,她们的表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俩人没有一丝扭捏,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相当到位,她们表演的`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
她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得到的大家的鼓励,也许是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俩人自告奋勇的又要交换角色再演一次。
等到她们演完后,我赶紧扭转话题:“从她们的表演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呀?”“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方向与目的地不同,根本到不了楚国”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谁知意外发生了:“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最后能到了楚国”平时不爱发言的王俪烨冒出了一名。
随后教室里传来了几声笑声,我不动声色,“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
”她理直气壮地说:“地球是圆的,他一直走,绕一圈,就到了楚国。
”这时有的同学也随声附和着,同意俪烨的看法,但也不部分同学不同意。
“这个人还没到楚国,他的钱不花光了。
”“他还没到楚国,就老死了。
”大家分成两派,争得不亦乐乎。
看到“乱”成一片的课堂,我只能维持秩序了。
“看来古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有趣,咱们先不讨论这个人是否能到达楚国,先来说说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要多动脑筋。
”……在同学们的回答声中,一节课又结束了。
虽然这节课没有把预定的内容上完,但通过这节课让我真正明白了,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善待学生,以宽容充斥我们的课堂,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与时间,这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南辕北辙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
2. 学习成语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的含义。
2. 学习成语背后的故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成语“南辕北辙”,让学生思考其含义。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2. 学生阅读故事,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人物是谁?(2)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3)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讲解故事中的道理。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含有“南辕北辙”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
2.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四、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几个含有成语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成语的含义填写相应的词语。
2.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故事。
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含有“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教学目标:1. 理解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含义,学会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1. 引言在我们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一种现象:教师无论如何努力,学生却无法对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现象被称为“南辕北辙”。
在这份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南辕北辙现象和反思。
2. 现象南辕北辙现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但其中有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一次我教授的是一门高级编程语言课程。
我的学生们中有一位非常聪明,以前在其他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然而,在这门课程中,他表现非常糟糕。
他无法理解简单的语言规则,不知道如何编写最基本的代码,并且在考试中得了一个最低分。
这样的情况非常令人沮丧,因为我觉得我的教学方式应该可以帮助他学好这门课程。
3. 原因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决定仔细回顾我的教学方法。
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太多,而且一些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可能非常抽象。
我使用了过多的术语和技术性语言,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示例来说明概念或入门级的操作。
我关注的是讲解如何做事,而并非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借助语言的相关规则来执行所需的操作。
相反,我应该尝试改为采用更加渐进式的、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4. 反思我的这次教学经验给了我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例如:•首先,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成长背景与我想要传授的知识息息相关。
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就很难让他们真正理解课程内容。
•第二,我必须更清楚地表达自己。
在我教课时,我使用了许多专业术语和行话,这些内容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是高度抽象的。
我要注意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并结合更多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概念。
如果需要使用专业术语,我应该先向学生解释这些术语的定义。
•第三,学生需要足够的机会去操作。
在我的课堂上,我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讲解时间,给学生们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实践操作,并向他们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并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我应该让他们在操作学习中体验到一定的成功感。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案例设计及反思
《南辕北辙》案例设计及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并能借助指示语读好对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3、读懂故事,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课前师生交流互动:师:阳光班的孩子们,你们好!不需要再自我介绍了,大家早已认识,二(3)班的熊老师!和邱老师是很好的朋友,常听她提起你们的种种优点,相信我们也能很好的合作,上一节大家都很快乐而深刻的课!一、互动复习1以黑板布置“书”引入师:今天来到阳光班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你由此想到什么?生1:书的后面藏着我们要学的课文!生2:书的后面是一辆马车。
生3:书里面有知识呢!师:对,书里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书本,好好读书,增长知识。
2 温故而知新:词语复习导入师:孩子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生齐)师: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同时请你回忆在第一节课中你学习了什么?3 随机指示:(黑板上方画一辆马车,用彩笔指示“辕”“辙”的位置)辕,辙在图中大概位置提示:辙读音(板书:南北)(具体物象展示,拉近学生对马车的认知距离)师: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季梁这个人。
生2:季梁有个朋友要去楚国,可是却往南走…生3:我们学习了生字词3 词语认读小游戏(学富五车)师:现在,我们就来检测哪个组的同学记得最牢?我这里有五辆小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有一个词语,代表着一车知识,读对词语并找到词在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奖励一车知识!行驶奔驰诚恳固执己见驾车(出示写有五个词语的小马车,两组比赛,读词找句子,读正确将小马车贴上黑板,激励生勇于挑战!)(设计思考:1 本课要认识13个字,会写10字,开课前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而方式方法则需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分析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3)思考: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样?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版本的《南辕北辙》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现象。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3.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才能达到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难点2.1理解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2将成语“南辕北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成语故事。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角色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特点。
三、成语运用1.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成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同时,学生能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判断方向,避免做出南辕北辙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体会故事的寓意。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一个地方,但是走的方向错了,能到达目的地吗?”(2)引出课题《南辕北辙》,并在黑板上板书。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辕”“辙”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那个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他的朋友是怎么劝他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3)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深入理解(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南辕北辙的例子。
5、总结寓意(1)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如果方向错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
(2)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6、拓展延伸(1)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想象那个人最终的结局。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和寓意。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意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南辕北辙”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并背诵。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成语运用。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优秀6篇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优秀6篇《南辕北辙》教学反思篇一优点:1. 学生基本功扎实,语速适中。
2. 导入好,能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
3. 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到位,能让学生多次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4.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表演法、分角色朗读、交流法等。
5. 板书工整,突出了教学的。
重难点。
不足及建议:1.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没有提出一定的问题,学生只是盲目地读,无目的。
建议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
2. 学生表演课文时每人拿着一本书,只顾看书,使得表情、动作不到位。
建议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在表演前给学生留一点准备时间,表演时放开课本,效果会更好。
3. 本节课中教师讲得有点多。
建议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节课讲得成功,教学效果很好。
但没有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只是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张嘴。
希望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使我们的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迅速腾飞!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导入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学生们抢着回答,还有的学生说出了《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了。
体会寓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而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读故事,如:自由读、指明读、有感情地分角色读。
并让三名学生上台表演课文内容,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课堂一下子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了。
紧接着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已想对去楚国的人说些什么。
这时,学生对寓言的体会就水到渠成了,懂得了行动和目的相反,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这样也就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为了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我紧接着提问:“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去做?”在学生当中立刻蹦出了美丽的火花,张芮同学脱口而出:“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就会达到目的的。
”较后我设计了课堂延伸这一环节,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像《南辕北辙》这样的事例。
《南辕北辙》的案例分析及反思
《南辕北辙》的案例分析及反思《南辕北辙》一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了行动和目的相反时的背道而驰,即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有了《亡羊补牢》为基础,讲述这则故事时,我感觉轻松自在。
在这节课中,有两个环节学生表现十分出某。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假如你遇到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我想对他说:“你应该听从朋友的劝告。
”学生:我想对他说:“你走错了方向,无法到达楚国。
”学生:我想对他说:“你错了,应该及时改正,这样你才能到楚国。
”学生:我想对他说:“如果你听取朋友的建议,就能迅速抵达楚国。
”二、揭示寓意,展现学生个某。
教师: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学生:我懂得了做人不应该太固执。
学生:我懂得了犯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这样才能成功。
学生:我懂得了行动和目的相反时,永远无法达成目标。
学生: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选择正确的方向。
教学反思:讲完课后,我习惯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
发现学生用五六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写得还不错。
只有少数学生照着黑板上的板书抄写下来。
大多数同学都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体会,理解了故事的内容,明白了这则寓言所传达的道理。
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深入体会,尊重学生的个某,不要求固定的某,学生就能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懂得做人的道理。
课后,我查阅了网上关于《南辕北辙》一文的教学案例,发现那里的学生素质比我所教的学生高出许多。
其中有一个观点比较新颖:地球是圆的,那个楚国人有一天能到达楚国。
学生们基于此展开了讨论,课堂变得更加热闹,学生也变得更聪明。
学生素质的差距如何才能弥补呢?我认为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多开展一些智力开发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和交流空间,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将创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南辕北辙》教学反思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辕北辙》案例分析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
《南辕北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有了《亡羊补牢》打基础,讲这则故事的时候,我就感觉挺轻松的。
在这节课中,有两个环节学生表现十分出色。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假如你遇到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他说:“你应该听从朋友的劝告。
”
生:我想对他说:“你走的方向反了,到不了楚国。
”
生:我想对他说:“你错了,要及时改正,这样你还能到楚国。
”
生:我想对他说:“如果你听朋友的话,你很快就能到楚国。
”
…… ……
●二、揭示寓意,展现学生个性。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做人不要太固执。
生:我懂得了有了错误,要马上改正。
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生:我懂得了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生: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选对方向。
…… ……
教后反思:
1.讲完课后,我习惯地让学生写收获,发现学生用五六分的时间就写完了,写得还不错。
只有少数照着黑板上的板书抄下来。
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理解了故事内容,明白这则寓言所含的道理。
2.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深入体会,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求固定的答案,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懂得做人的道理。
3.课后,我查阅了网上关于《南辕北辙》的教学案例,发现那里面的学生比我教的学生素质高出许多,其中有一个观点比较新颖:地球是圆的,那个楚国人有一天能到达楚国。
学生们据此展开讨论,课堂变得热闹了,学生变得聪明了。
学生素质的差距怎么才能弥补呢?我认为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多开展一些智力开发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