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当前临床较为热门的话题,事实上,“他汀”只是一类药物的俗名,其实质上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
之所以将其称作“他汀类”原因在于,该类药品在最初时均为进口药物,而其英文名称中都带有“statin”这一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他汀”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运用较广,下面就他汀类药品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做一详细介绍。
他汀类药物临床运用他汀类药物在最开始时是被用于Ⅱa与Ⅱb高脂血症的医治中,包含家族性、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同样也适用于因遗传性高脂血症诱发的并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伴随研究不断深入,许多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但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且在非调脂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比如提升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集聚等,而其在应用范围上已远超出既定适用范围。
临床应用一——冠心病许多随机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可在他汀类药物中获得理想效果,能够调节冠心病病人血脂水平,特别是LDC-C减少至30%以上,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病率与病死率。
他汀类药物于冠心病中的应用可谓是近几年临床药学的最大突破,特别是在能够诱发死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中,在采取抗凝和抗栓诊疗的同时,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调脂诊疗,且借助其药物功效,提升血管内皮功能,在血小板聚集与炎症因子释放过程中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减少病人在急性期间的死亡率,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在某些手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冠状动脉旁路植入术等。
临床应用二——心力衰竭与他汀类药物有关的临床实践,比如北欧辛伐他汀存活实验和胆固醇及冠心病反复发作事件研究均提示他汀类药物能使心力衰竭发生率有效降低。
在一项研究中,讨论分析中度心衰病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在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在2年内降低心衰死亡风险,且降低效果明显。
但是在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却得出阴性结论,所以临床在心力衰竭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仍需谨慎。
临床应用三——免疫调节与抗感染有资料显示,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可阻滞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对T细胞活性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黄天文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黄天文摘要】他汀类药物具有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拮抗炎症、抗增殖、抗血栓形成及免疫抑制等诸多对机体有益的作用。
本文通过介绍该类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辛伐他汀,来阐述该类药物的实际临床应用。
以辛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statins)属于3一羟基3一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体内具有显著的多靶器官效应性:①通过抑制胆固醇代谢路径的关键限速酶HMG—COA来遏制甲醛戊酸的产生,降低LDL—C,治疗高脂血症;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肌缺血等;③有拮抗炎症、抗增殖、抗血栓形成及免疫抑制等诸多对机体有益的作用。
以下就是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1、降脂,治疗高脂血症辛伐他汀被认为是除了饮食疗法之外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之。
辛伐他汀对降低原发性高脂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混合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的高脂血症的疗效很好。
李立定,潘祥奋通过观察96例高脂血症患者在服用辛伐他汀后的整体疗效指出: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是肯定的;对TC、LDL—C的充分治疗[1],符合ATPⅢ的达标要求。
长期服用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是安全的,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辛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水平时,将触发肝脏LDL受体的表达增加从而使循环中有更多的LDL及其前体进入肝脏与LDL受体结合而被清除。
此外,可能还抑制载蛋白β—100在肝内的合成而减少肝内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TKL)的合成和分泌。
提示辛伐他汀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主要是通过降低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来降低LDL的水平,从而达到降脂目的。
对于伴有脂肪肝的高血脂症,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后,脂肪肝病变基本消失,但未能有效修复高血脂引起的动脉血管壁损伤[2]。
这提示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功能。
根据临床观察,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老年人连续小剂量服用辛伐他汀5-10mg后,血脂改善总有效率Tc为87%,TG及HDLC为53%,LDL-C为93%。
临床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药物临床应用 特殊人群用药及注意事项
临床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药物临床应用、特殊人群用药及注意事项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的一种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类药物。
临床应用临床上,阿托伐他汀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冠心病患者。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型高脂血症,当饮食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治疗血浆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载脂蛋白B(ApoB)升高和甘油三酯(TG)升高。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可与其他降脂疗法(如低密度脂蛋白血浆透析法)合用或单独使用以降低TC和1D1-Co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用药可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以及血管重建术的风险,还可以降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和心绞痛的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在用药剂量方面,阿托伐他汀常用的起始剂量为IO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
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24周⑴。
由于高龄(N65岁)是肌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谨慎使用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肝脏和/或肝外代谢后经胆汁清除,有活动性肝脏疾病,包括原因不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1T)持续升高的患者禁止用药。
孕妇及可能受孕的育龄女性禁服本药,哺乳期女性同样禁止服用。
注意事项1、阿托伐他汀偶有少数因横纹肌溶解引起肌红蛋白尿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告。
肾损害病史可能是出现横纹肌溶解的一个危险因素。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某些特定药物如环胞霉素或细胞色素P4503A4强抑制剂联合用药可增加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任何患者如有急性、严重情况预示肌病或有危险因素易诱发继发于横纹肌溶解的肾功能衰竭,应暂停或中断阿托伐他汀治疗。
2、与其他降脂治疗一样,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
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有0∙7%出现AST和/或A1T持续升高(2次或2次以上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68例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脂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毒性、消化道不适、横纹肌溶解症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等。
结论;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且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字: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引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因吸烟饮酒以及缺少相应的体育锻炼等因素,近年来高血脂发生率以每年上升的趋势在发展,已严重影响人们生存及生活质量.由于他汀类降脂药物具有调节血脂、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已然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理想首选药物.但是随着不断深入的临床研究发现,不良反应也在提升,主要体现在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神经系统、肌病、肝损伤.在临床应用中,不少患者用药之后还可能出现头皮、四肢、面部感染异常以及精神抑郁等现象,此外也可能引发失眠、腹泻、腹胀、血栓性血小板降低、皮疹等[1].因此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用药安全性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他汀类药物用药安全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合理用药的对策,为以后安全用药提供依据与保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男95例,女73例,年龄为40~69岁,平均(48.7±4.2)岁。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原发病治疗前提下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81)治疗,6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辛伐他汀,20mg/次,1次/d。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引言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其安全性和合理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行探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一、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分析1. 肌肉损伤他汀类药物与肌肉损伤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
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骨骼肌痛、无力、妊娠酮水平升高等症状,甚至发展为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肌肉损伤,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肝功能受损部分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及时评估肝功能情况,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4. 骨骼肌病变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骨骼肌病变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骨骼肌病变的风险,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骨骼肌情况,及时评估相关风险。
5.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他汀类药物的合理性分析1. 选择合适的剂量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基线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定,然后根据治疗效果逐步调整剂量。
2. 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时需要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降脂药物,例如贝特类药物。
在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长期用药的评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长期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评估,包括肌酸激酶、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药物的选择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应用进展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应用进展【摘要】近些年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而血脂异常的出现,也会诱发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心梗等,血脂异常是这些心血管疾病产生的重要诱因,同时血脂异常也会让一些肝硬化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病程加重,因此近些年临床对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场景及作用研究也更加深入,这也是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合理降血脂的重要研究,对这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做好血脂水平的控制非常必要。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证据。
本文就对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应用进展做具体的分析,为临床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作用;药物作用在人体的血液脂质中有多种成分,而最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而如果人体血液脂质中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成分超出了一定的标准,则临床上判定其为高脂血症。
临床上对成人高脂血症有明确的标准,如果成人在空腹状态下,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大于5.72mmol/L、甘油三酯的水平大于1.70mmol/L,则可以确定为高脂血症。
近些年通过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原因中,高脂血症是其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诱因,如果人体血管中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这会导致其各组织器官的供血明显不足,并且若是人体长时间存在多组织供血不足,就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出现脑卒中及心梗等非常严重的心脑血管病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他汀类药物属于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最早应用于临床可以追溯到1987年,在当时,首个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机体血脂异常改善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并且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随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发展中,逐步奠定了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们就对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联合应用其他降脂类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做具体的综述。
一、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作用1、调节血脂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降脂药物,且这类药物的降血脂效果非常理想。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脂质含量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梗死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低血脂已成为临床中的重要治疗目标。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主要包括降脂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三个方面。
降脂效果是评价一种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改善血脂谱。
在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还观察到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效果。
安全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肌痛和肌无力,严重者可引起肌纤维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降脂药物。
耐受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耐药现象,导致降脂效果下降。
对于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树酯类药物、阿巴斯汀和艾凡莫特等。
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以及及时调整剂量和选择其他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还需要针对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
最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他汀类药物 原理
他汀类药物原理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酶,称为羟甲戊二酸还原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合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他汀类药物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类化合物,它在体内扮演着细胞膜成分、激素合成以及消化液酸性的调节等重要角色。
然而,当胆固醇的水平过高时,它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因此,对于高胆固醇的患者来说,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HMG-CoA还原酶,来调节胆固醇的合成。
在体内,HMG-CoA还原酶是控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之一。
它催化HMG-CoA转变为甘油三磷酸(GTP)和丙酮酸。
他汀类药物通过与HMG-CoA 结合,抑制了该酶的催化活性,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合成。
通过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体内低胆固醇水平。
在体内,低胆固醇水平会促使肝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受体)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
同时,他汀类药物还能增加肝脏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合成,从而进一步降低了LDL的水平。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其他一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它们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并增强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具有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并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他们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美国FDA批准的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罗伐他汀等。
尽管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他们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监测,以确保安全使用。
另外,他汀类药物与某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与部分降血糖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临床使用
平乐县中医医院
01
什么是阿托伐他汀 和瑞舒伐他汀
中华医史几千年,而这个字眼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其实这 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新生的字眼,之前大多使用治疗。
什么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是第三代他汀,是临 床上常用的两种长效降脂药,二者都可以在一天 的任何时候服用,并且不受进餐的影响。因为一 般情况下,胆固醇的合成速度在夜间最快,所以 临床上一般建议患者晚上服应用时有什么区别呢?
临床疗效方面
安全性(副作用)方面
药物间相互作用
临床区别
TREATMENT
临床疗效方面
降脂效果的对应关系
➢ 他汀类药物主要有显著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降低甘油三酯 (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 作用。
注意事项:
①他汀最大降脂效应时间为四周或者更长, 所以临床上会建议起始服用他汀的患者,一 月后复查。
②他汀的剂量增加一倍,降脂疗效仅增加6%, 副作用却明显增加,因此建议血脂水平较高 人群,首选中强效他汀常规剂量,如不达标, 不建议他汀剂量加倍,推荐联合其他降脂药, 如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
什么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来 达到降血脂的目的,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高脂 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或糖尿病伴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脑梗,外周动脉粥 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等)人群,都可以从他汀治 疗中显著获益。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 02 他汀在临床应用时有
➢ 有的人在服药时很注意药物剂量,有的他汀是2mg 一片的,比如匹伐他汀,有的他汀是80mg一片的, 比如氟伐他汀。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他汀之间的剂 量是没有对应关系的。
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且与其他的降脂药物相比较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对LDL-C的治疗有较好的预期疗效,被作为了临床上的一线药物。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人群逐渐扩大,其使用的安全性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其与新发糖尿病风险轻微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应保证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使用,并权衡利弊,以充分发挥出他汀类药物的应有作用,同时减少患者不良风险的发生。
标签:他汀类药物;降脂药;糖尿病风险目前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众多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人们对他汀认知也逐渐从降胆固醇药物转变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活性药物,随着他汀类药物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其安全性也受到关注。
他汀与新发糖尿病风险轻微增加相关,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風险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到他汀类药物带来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获益高于其增加的新发糖尿病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应在患者知情权衡利弊的前提下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中外患者中出现肝酶升高的风险。
其中中国患者的增加轻微明显,因此今后的研究中研制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1]。
目前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上制定中效的小剂量他汀维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冠脉事件的风险,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和复发,并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且不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说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明显,使用时权衡利弊他汀类药物强效合剂。
丹麦学者研究发现,在诊断为糖尿病前应用他汀类药物与微血管风险增加无明显相关,他汀类药物对微血管病变是否有保护作用不需要其它类似的研究证实[2]。
研究者确认在一项研究一年的随访中与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他汀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足踝组立即发生率更低,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目前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在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害更加严重。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自1976年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因其高效、安全、半衰期长,被作为降血脂药物的首选药物。
源于肝的胆固醇是形成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非肝细胞中肝胆固醇的产生是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近几年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1降血脂作用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CH)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逍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生成,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
临床研究发现[1],他汀类药物可使CH下降18%-25%,LDL-C下降25%-35%,TG下降10%-15%,HDL-C浓度上升5%-8%。
2抗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紊乱不仅触发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对血管理体制内皮—氧化氮合成酶直接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对血管内的舒张功能,还能降低血小板和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性,对内皮有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迅速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不仅见于血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也见于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参与影响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该作用是抑制类异戊二烯代谢产物的形成而发挥作用[2]。
3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的沉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增多,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增多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班块不稳定的内在特征。
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巨噬泡沫细胞的大小和指纹面积,减少炎性细胞,抑制泡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产生的MMPS,控制提示炎性反应的C反应蛋白(CRP)的沉积,减少易损性斑块破裂,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抗骨质疏松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是一种能促进造骨细胞增生、成熟和生成新骨的生长因子,他汀类药物能刺激BMP-2。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安全性PPT课件
.
11
冠心病患者积极他汀治疗已成趋势
冠心病患者LDL-C水平:lower is better
发生CHD事件的患者比例%
25辛伐他汀Fra bibliotek4S-P
普伐他汀
TNT
20
阿托伐他汀
筛查
4S-S
LIPID-P
CARE-P
15
HPS-P
LIPID-S CARE-S
S = 他汀治疗
10
HPS-S TNT:阿托伐他汀10 mg
主要他汀稳定/逆转斑块的研究
LDL-C<130 (3.37)
TC<200(5.17)
高危: 1) 冠心病或其等危症(糖尿病) 2) 10年危险性10-15%
极高危: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2)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CHD)+ 糖尿病
LDL-C<100 (2.59) TC<160(4.14)
或LDL-C降低幅度30-40%
.
20
他汀类药物达峰时间
他汀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氟伐他汀 普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达峰时间(h) 4 2
0.5~1 1~1.5 1~2 3~5
.
21
他汀类药物消除半衰期(t1/2)
他汀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t1/2(小时)
14(20~30) 0.5~2.3
或
降低幅度 >40%
标准
<2.6mmol/L (100mg/dl)
或 降低幅度
30-40%
17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多项指南一致推荐:所有CHD患者 都应使用他汀,无需考虑基线LDL-C水平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容易导致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依赖糖尿病等疾病的加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酶,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水平,从而起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本文旨在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一、临床应用评价1.适应症广泛他汀类药物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
而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安全性高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明显的临床异常。
而且,在临床应用中,极少数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疲劳等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都可以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得到控制。
3.口服方便他汀类药物为口服药物,患者在家中即可按时进行用药,无需到医院进行注射或输液治疗,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生活。
二、效果分析1.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能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得到控制。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
2.改善心血管功能高脂血症患者往往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能够减少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并接受定期的健康评估。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背景他汀类药物,也称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
自1987年普伐他汀上市以来,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之一。
作用机理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降低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够增加肝细胞表面受体的数量,使肝脏摄取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减少,从而降低血清中的LDL水平。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适量的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总胆固醇、LDL、甘油三酯和脂蛋白B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对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非常有效。
他汀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血清中的LDL水平,能够减少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内,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形式之一。
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
一项大规模的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心衰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由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引起。
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衰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项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衰患者的临床结局有重要影响,能够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注意事项1.他汀类药物不能与酒精一起使用,因为饮酒会增加药物的肝毒性。
2.他汀类药物不能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使用。
3.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及副作用
规范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降低高危患者的主要冠脉事件、心梗和死亡等方面的作用十分肯定,但许多高危患者尚未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推广使用他汀类药物。
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等危症、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决定是否需要降脂治疗,如需用药,要先判定治疗目标值。
根据患者LDL-C或TC水平与目标值的差距,考虑单用一种他汀的标准剂量是否可达到治疗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危险分层、合并症和合并用药)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果血LDL-C水平和目标值相差较远,可选择他汀与其他降脂药联合应用。
另外,新指南从国情出发,未采用强化降脂的概念,对为了追求提高LDL-C降低程度而一味增大药物剂量持审慎态度。
最近有研究表明,虽然强化降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但与降低患者死亡率无明确关系。
TNT试验[6]在应用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的开放标签试用期后,患者的平均LDL-C水平<130 mg/dl者随机接受10 mg/d(5006例)或80 mg/d(499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随访年。
结果显示,与阿托伐他汀10 mg组相比,阿托伐他汀80 mg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降低%,相对危险降低22%(P=,但总死亡率两组无差异。
此外,阿托伐他汀80mg组肝酶异常发生危险增加6 倍。
试验中出现了5例横纹肌溶解(其中80 mg组2例)。
对于80 mg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及其是否适用于广泛人群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关注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指南还特别强调了调脂治疗的安全性问题,认为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调脂药物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他汀类药物。
许多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调脂药物。
众多长期大规模研究已证明他汀治疗是安全的,但并非全无不良反应,因为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合并症和合并用药情况远比临床试验中复杂,因此在临床试验中可能会低估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酶异常及肌肉毒性。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血浆中胆固醇和(或)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脏疾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脂血症患者数量的增加,治疗高脂血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通过抑制3-羟-3-甲基戊二酸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减少胆固醇生成,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1.1 疗效显著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LDL受体的表达,增加LDL胆固醇清除,进而达到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是一种疗效显著的药物。
1.2 安全性高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一般而言,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者选用适当的药物来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一些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来说,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适应症广泛他汀类药物不仅适用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也适用于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
无论是单用或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4 可持续治疗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长期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持续使用,以维持血脂代谢的稳定状态。
一些研究也表明,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人体内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脂质物质的水平持续增高,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其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
本文将从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两个方面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情况进行综述。
一、临床应用评价他汀类药物最早应用于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认识到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高脂血症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能力,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提高内皮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栓和斑块的形成。
1. 安全性虽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广泛,但其常常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包括肌肉痛、肝酶升高、肠胃道症状等。
在临床实践中,这些副作用往往通过剂量调整、应用时机的改变等方法得以缓解。
2. 生物利用度他汀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取决于口服后的吸收率。
例如,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大约达到50%和14%。
因此,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方案的具体设计。
3. 干预效果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效果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例如,通过治疗,病人的LDL-C水平约可降低20%~60%,三酰甘油水平可降低15%~40%。
2. 预防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预防心血管事故的发生,包括心脏病、中风和心绞痛等。
目前,许多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都证明其具有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率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的功效与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功效与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用于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的药物。
他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蛋白血症,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的发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他汀类药物是美国药物公司默沙东公司研发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
随后的几十年里,他汀类药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据支持他们的功效。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1. 抑制HMG-CoA还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阻断胆固醇合成的关键步骤。
这使得肝脏减少胆固醇合成,迫使肝脏从血液中摄取胆固醇,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2. 促进LDL受体表达:他汀类药物可增加肝细胞上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
LDL受体是细胞内摄取胆固醇的主要通道。
通过增加LDL受体的数量,他汀类药物可促使肝脏摄取更多的LDL胆固醇,从而降低血液中的LDL胆固醇水平。
3. 减少TC和TG的合成: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抑制肝脏合成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能力。
这能进一步降低血液中的TC和TG水平。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不仅涉及胆固醇的降低,还包括改善脂蛋白谱和血脂代谢的多种方式。
同时,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持久性。
他们最常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蛋白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具体来说,他们可将总胆固醇下降20% - 55%,LDL-C下降30% - 60%,TG下降10% - 45%,HDL-C上升5% - 15%(视剂量和个体差异而定)。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调脂治疗及冠心病治疗,作用肯定,在其他领域亦有应用价值。
临床不良反应以横纹肌溶解症最为严重。
本文综合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资料,介绍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进展、调脂以外的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
标签: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医师及医学媒体关注的热点名词,其实“他汀”只是这类药物的俗称,其学名叫作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此名有些拗口。
相比之下,“他汀类”这一俗名易读、好记,因此约定俗成,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学名则多见于专业书籍。
这类调脂药物叫作“他汀类”的原因在于,这类调脂药最早在我国应用的都是进口药物,它们的英文名里都含有“statin”这个词尾,音译过来,就是“他汀”,他汀类调脂药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药物,临床工作中既有过度应用,更有应用不足。
本文以综述形式介绍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
1 药理作用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HMG-CoA 还原酶的结构类似物,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调脂作用[1]:①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阻断肝脏内胆固醇合成,这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
②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转录,使肝脏内LDL受体增多,促进血液内LDL向肝内的转移,导致LDL及其前体IDL从血液内清除增加。
③使细胞内胆固醇库耗竭。
④改变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组成,并使其生成减少,同时从血液内清除增多。
⑤由于胆固醇合成被抑制,因此引起VLDL合成减少和随后的LDL产生减少。
2 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最初主要用于Ⅱa和Ⅱb型高脂血症的治疗[1],包括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其他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也可用于遗传性家族性高脂血症引起的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明确的降低胆固醇作用之外,还发挥着许多非调脂作用,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系膜细胞增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反应等,并在应用指征上远远超出最初的适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自1976年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因其高效、安全、半衰期长,被作为降血脂药物的首选药物。
源于肝的胆固醇是形成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非肝细胞中肝胆固醇的产生是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近几年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1降血脂作用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CH)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逍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生成,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
临床研究发现[1],他汀类药物可使CH下降18%-25%,LDL-C下降25%-35%,TG下降10%-15%,HDL-C浓度上升5%-8%。
2抗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紊乱不仅触发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对血管理体制内皮—氧化氮合成酶直接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对血管内的舒张功能,还能降低血小板和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性,对内皮有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迅速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不仅见于血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也见于血
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参与影响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该作用是抑制类异戊二烯代谢产物的形成而发挥作用[2]。
3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脂质的沉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增多,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增多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班块不稳定的内在特征。
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巨噬泡沫细胞的大小和指纹面积,减少炎性细胞,抑制泡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产生的MMPS,控制提示炎性反应的C反应蛋白(CRP)的沉积,减少易损性斑块破裂,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抗骨质疏松
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是一种能促进造骨细胞增生、成熟和生成新骨的生长因子,他汀类药物能刺激BMP-2。
它还能通过抑制类异戊二酸的合成,妨碍细胞内一些关键蛋白(如谷氨酰胺转肽酶,CTP酶)的异戊二烯化,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动,达到抗骨质疏松作用。
一些回顾性临床研究也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增强骨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
Meierr等研究了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骨折的影响。
91611例50岁以上老年人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骨折发生显著减少[3]。
5肾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不仅有依赖降胆固醇的肾保护作用(即纠正了因脂质代谢异常而引发的慢性肾损害),同时兼具抗细胞增殖、抗炎症、多
疫抑制等作用,减轻肾损害的程度,从而保护肾功能。
细胞生长依赖甲羟戊酸及其衍生物(如FPP和GGPP),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中间产物(特别是非甾醇类异戊二烯)的合成,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分泌以及促进降解[4]。
具体表现为:①抑制蛋白质异戊烯化,一些对细胞生长具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如Ras、Rho蛋白)须经异戊烯化修饰后才能与膜结合并发挥作用;②抑制甲羟戊酸生成,使磷酰多萜醇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生长因子和受体的N 糖基化,阻碍二者结合,抑制细胞生长;③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生成,通过抑制ACE活性使促增生物质血管紧张素H生成减少和抑制增生物质缓激肽增加而产生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④还能使抑制细胞增殖物质NO的生成增加而产生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6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他汀类药物上市以后,患者服用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较好,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主要诊断依据为肌痛、疲乏无力,血清CK升高到正常高限的10倍以上,血清ALT升高到正常高限的3倍以上。
他汀类药物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可能由于甲羟戊酸盐缺乏,因而细胞合成辅酶Q10发生障碍,能量产生受抑制,导致细胞能量耗竭最终死亡。
与有人认为可能与法呢醇等合成减少有关。
特别是与酮康唑、环孢菌素A、左旋甲状腺素、吉非罗齐、红霉素等合用时易发生。
肝毒性所有他汀类药物都产生肝毒性,其发生率约为1%,且呈剂量依赖性。
消化系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表现为眩晕。
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狼疮样综合征、关节炎、荨麻疹、光敏感性等过敏反应罕见。
7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他汀类药物是相当安全的,长期服用已有丰富的经验,但为慎重起见,长期服用本类药的患者,仍必须定期询问有无肌肉方面的症状,同时必须定期复查CK及ALT水平,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须及时停药及做相应处理,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应特别谨慎,警惕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
任何药物都存在不良反应,从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自拜斯亭事件后,国内外心血管病专家多次举行会议,取得了共识:虽然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但其仍可作为治疗血脂异常,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降低冠心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钱熙国,他汀类药物临床验证总结.国外医学:内科分册,2000,27(7)277-281.
[2]李凝旭,李庚山,李建军,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3):268-270.
[3]MeierGR,SchliengerRGKraenzlinME,
[4]陈璐,童荣生,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及临床应用展望.西部医学,2004,0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