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
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往往与心肌梗塞引起的电生理改变、交感神经系统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上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和患者的症状可以将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和非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以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
室性早搏指的是在心脏窦房结发放的冲动之外,心室发放一个早期冲动,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而室性心动过速则指的是室性心律大于100次/分。
这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因为它们往往导致心室扑动、颤动甚至停搏,从而引发心跳骤停。
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指除了室性心律失常之外的其他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等。
其中,最常见的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心律失常虽然较室性心律失常的致命性较低,但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心衰等并发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常常导致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缓,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记录这些变化,并与医生及时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的解读方法,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的心电图表现,以便医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系统化的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及对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现将我们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11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43例患者于发病6h内住院治疗,77例患者于发病后6h后住院治疗。
收治时有43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22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9例患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20例患者有心功能不全。
101例患者有高血压史,2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3例患者有高血脂。
所有患者均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确诊。
12治疗方法:监护、休息、吸氧、解除疼痛、溶栓抗凝治疗、纠正心律失常、治疗休克、心力衰竭、对症支持治疗等[1]。
13护理方法:131严密监护:立即进入CCU进行多功能监护,连续心电图观察,血压、呼吸、体温及血液动力学监测并准确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132休息与活动:患者急性发作时,严禁患者进行任何活动,只能卧床休息,使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心脏处于最低耗氧量以期缩小梗死的进一步扩大,使心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严禁自行翻身,一切生活护理由专人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防止不良刺激。
病情稳定后在医生允许情况下方可下床活动。
一般第一周绝对卧床,第二周可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适量的床上活动,如深呼吸、伸展四肢等,使患者血流通畅,避免出现血栓,加重患者的病情。
第三周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若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因演唱卧床休息的时间[3]。
133解除疼痛:急性心梗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加重患者的心肺活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使梗死面积扩大。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是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步骤。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心脏破裂 1、心肌梗死的预防及早期发现 任何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原因都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如过度用 力、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疲劳、吸烟和饮酒都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急剧升高和冠状动 脉痉挛而诱发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1],故对于已明确诊断为 冠心病的患者或存在多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如吸烟、肥胖、高龄、高血脂、糖尿病、高血 压)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指导,注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RV梗死的表现包括RV充盈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肺野清晰和低血压.右胸前导联(V4R)ST段抬 高1mm高度提示RV梗死,RV梗死并发LV梗死则死亡率增加.
低氧血症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常继发于伴有肺通气/灌注关系改变的左房压升高,肺间 质水肿,肺泡塌陷及生理性分流的增加.50~70岁的病人,卧床休息时的正常PaO2 大约为 82±5mmHg.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异位搏动(AEB),心房颤动和心房朴动(比心房颤动少见),见于约10%的心肌 梗死病人,可能反映了LV衰竭或右房梗死.阵发性房速不常见,这些病人先前多曾有房速发作。
最初24小时内出现的心房颤动常是短暂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心衰,以前心肌梗死病史,大 范围前壁梗死,心房梗死,心包炎,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慢性肺部疾病和低氧血症.溶栓治疗减少了发 生率,反复的阵发性房颤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征象,他增加了系统栓塞的危险。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窦房结动脉的起源(即左或右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先前存在窦房结病变的可能性,尤其 是老年人。除非心率慢于50次/分,一般窦性心动过缓无临床意义.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常 是不祥预兆,反映了LV衰竭和低心排血量,还应寻找其他原因(如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肌缺血坏死,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坏死,心肌传导系统结构改变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肌坏死后机体吸收热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心肌梗死后限制活动有关。
6.恐惧与剧烈疼痛伴濒死感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收住监护病房,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2.观察病人疼痛部位、程度和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吗啡止痛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症状。
3.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4.溶栓护理①溶栓前配合医生做18导联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型等;②建立静脉通路;③观察溶栓药物有无过敏反应;④记录胸痛缓解程度及时间;⑤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⑥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尿道及颅内有无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征象,及时报告医生。
5.急性期病人应采取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6.病人因卧床改变了排便习惯,容易造成便秘。
遵医嘱给予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可能导致的心脏猝死。
7.记录出入量,当尿量<30ml/h时应考虑是入量不足还是肾功能下降引起的,及时报告医生。
8.急性期病人全身症状较明显,如虚弱、疲倦、乏力,恐惧、濒死感,护士应多给病人解释、安慰,缓解病人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9.出院指导①家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家属要帮助、鼓励病人,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②警惕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③定期门诊复诊。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处理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如果能及时处理和管理AMI合并症,患者的预后会大幅度提高,减少生命风险。
但是,治疗AMI并发症需要针对病因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医生应在了解气道、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生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处理并发症。
急性肺水肿的处理急性肺水肿 (Acute Pulmonary Edema,APE) 是AM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血浆容量增加和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肺炎水肿和肺功能不良,早期AEP的症状通常是呼吸困难、饱满的颈静脉和水肿。
对于急性肺水肿的处理,需考虑以下治疗方法: - 给予纯氧吸入,以确保氧气供应; - 使用双向呼吸机/呼吸机,将患者连续正压通气,提高患者通气量,并减轻其肺泡水肿; - 给予利尿剂,以促进排尿和减轻组织水肿; - 给予血管扩张剂,使劳累的心脏减轻负担并改善体循环。
心律失常的处理心律失常 (Arrhythmia) 是A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窦性心动过缓。
对于AMI后心律失常的治疗,需采取以下方法: - 给予必要的急救和复苏措施,如心肺复苏; - 药物治疗,如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抗心律剂等; - 内科处理,如氧气治疗和补液。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CS) 是AMI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CS的主要表现是血压和心脏输出量急剧降低、肾脏和内脏器官功能受损,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处理心源性休克,需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 紧急的机械通气和机械升磨治疗,以支持患者呼吸和氧合功能; - 进行血压管理和流量监测,给予升压药并控制液体;- 给予利尿剂调节内环境和补液; - 必要时进行心脏起搏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结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和充分的协调,包括急诊医生、心内科医生、麻醉医生、呼吸治疗师等。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诊断: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2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3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4 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5 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6 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7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措施:1 一般护理: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2 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3 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4 溶栓治疗的护理: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 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 康复护理: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
实施健康教育。
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 健康指导: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预防方法
• 有了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 要尽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意以下几点: •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自觉 戒烟、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不良因素。
• 2.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 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 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 3.放松精神,平衡心态,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 要能泰然处之。
临床表现
• 1 . 先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 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 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 (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 2. 症状:
• 2.1 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
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 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 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
治疗
• 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 强入院前就地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 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 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1. 监护和一般治疗。
• 2. 镇静止痛。
• 3.心肌再灌注治疗:30min内溶栓治疗或90min内介入 。 • 4. 抗心律失常。 •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 6. 其他用药 • • 7. 生活与工作安排。
• 7. 进行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三大并 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 衰),做好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监护的变化、胸 痛的变化。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ICU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 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 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min内滴完。
溶栓效果观察
再通的指标有四点。
①胸痛在溶栓2 h内基本 消失;
② 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 2 h内回降>50%;
③2 h内出现再灌心律失 常;
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 前出现(14 h内)。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P波与QRS波互不相关 二者各有其自己的节律 心房数率快于心室数率 QRS形态可正常,也可
宽大畸型。
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不 仅治疗要及时有效,而且需要专科综合护理的 紧密配合。
因此,既要做好急救护理,还要加强康复护理 及健康教育,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对疾病的认识,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复 发。
测血压的变化,掌握好用药浓度,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并发症的护理:心力衰竭
并发症的护理:心力衰竭
由于心肌梗死后心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引起 观察内容 对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尿比重及末梢循环情况
进行监护。 对肺部咳嗽、咯痰的性质、量、颜色进行观察。 加强对缺氧状况的观察。 及时发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及肺水肿等心力衰竭
睡、迟钝、说话不清;较 重可发生抽抽搐或呼吸 衰竭,心动过缓、心脏 停搏。
多卡因在体内蓄积。
特殊用药的护理: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通过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局部冠脉灌注 而缩小梗死面积,缓解疼痛,降低相关的并发症和死 亡率。
其副作用有头痛,血压下降。 头痛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消失,部分病人需加用镇痛药 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晕厥,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密切监
限制总热能 急性心肌梗死2-3d时以流质为主,每天总热能为2.093.35MJ(500-800kcal)。可食用藕粉、米汤、菜水、去 油过筛肉汤、淡茶水、红枣泥汤、宝宝乐等。应少量 多餐,避免一次量过多,以预防心律失常。凡胀气、 刺激性流质饮食不宜吃,如豆浆、年奶、浓茶、咖啡 等。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
X线胸片大量心包积液。抽血不久后,患 者突然血压明显下降,采取抢救未能挽救 患者生命,于入院1小时后突然死亡。入院 辅助检查未提示心肌损害标记物和心脏彩 超存在异常。
病例剖析:心脏破裂是急性心梗早期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脏破 裂包括心脏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 头肌破裂3种类型,常导致心脏电机械分 离和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一般抢救措施无 效,是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 原因之一。
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最常见的 一种,常发生于第1周,其高峰在心肌梗死 后24小时内。本例患者很可能是属于此等 情况。及时发现并立即采取心脏手术治疗 是治疗本例患者的唯一手段。当时病情危 急,经治医师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拒 绝手术检查,放弃治疗。
竭、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室壁瘤等其他严
重情况,限于篇幅,以后另文阐述。正
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多种多样,
复杂多变,因此掌握上述处理要点十分
重要。■
(发稿编辑:李瑞枫)
35 2019.02 No.6
目前对于心脏破裂的发生机制研究仍 以动物试验为主,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迄 今治疗也没有达成共识。有一些临床研究 提示应用ACEI与ARB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 死后心脏破裂的发生,也有研究建议在急 性心肌梗死发生早期使用β受体拮抗剂降 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这些都只是建议, 需要临床研究证据。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还可以并发心力衰
再行电击,可提高成功率。若身边无除 颤器,应首先予患者心前区作捶击2~3 下,随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 应该使用药物除颤(如利多卡因、普鲁 卡因胺以及胺碘酮等)。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康复计划与实施
运动康复
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 增强心肺功能和体能。
药物依从性
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监测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
长期护理与随访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心脏病史、高血脂、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以及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心肺听 诊是否有异常。
进行血常规、心肌酶学、心电图等检查,以辅助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
如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
常见诊断方法
险。
心力衰竭
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乏 力、水肿等,及时就医。
限制活动
根据医生建议限制患者的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等药物治 疗心力衰竭。
心脏骤停
急救措施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脏骤停的迹象。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 疾病。
营养补充与支持
1 2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特别是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等, 应适当补充。
补充水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 持身体水分平衡,预防脱水。
饮食搭配的基本知识。
0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饮食选择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精品课件
2
急性心机梗死并发症之心律失常
1.慢性心律失常包括:(1)、窦性心动过缓(2)、房室传导阻 滞(3)、 束支传导阻滞
2.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1)、室上性心动过速(2)、室性快 速性心律失常(3)、 束支传导阻滞
精品课件
3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梗时,心脏传导系统受到缺血损伤或者/(合并)迷走 神经反射影响而产生异常。急性心梗患者心率缓慢性心律失常多 表现为心脏传导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一般讲, 下(后)壁心梗时,传导异常大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且 多数为一过性,对阿托品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较佳。相反,前壁 心梗时出现传导异常则提示心肌坏死已累及室间隔大部,通常伴 有左室功能的显著下降。
15%急性心梗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常为140-200次/分
之间,并可发展成室颤。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如无效可试用胺碘酮、
电复律、心室超速起搏。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无益,以往许多研究提
示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可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但使心脏停搏等
致命性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对生存率并无益处。
心梗早期或后期院内发生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较为少 见,但其发生往往提示患者心肌电生理异常和出院后易复发室性心律 失常,对于这些患者出院前可行电生理检查。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平均信号心电图上出现晚电位一样,是心梗后 死亡率和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精品课件
8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梗患者更易发生各种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梗患者快 速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无氧代谢增强(血供障碍)和代谢产物积 聚(静脉回流减少)引起细胞酸中毒,使细胞外钾离子、细胞内钙离 子浓度增高,同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血循环中儿茶酚 胺浓度的增加。这些均可产生细胞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如传导减慢、 不应期延长。同时梗死区心肌和其周围心肌的电生理不均一性为折返 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损伤电流的出现可直接促进浦肯野细胞4相 的自动除极,导致其自律性增高。心房、心室舒张压增高使产生心肌 纤维受牵拉,也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心肌再灌注时 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及氧自由基损伤可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针对 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的心肌缺血 、缺氧等症状 ,可以通过 采取 吸氧治疗 的方法 来缓 解。吸氧时 ,护理人 员应帮助患者正确使 用氧气 器械 ,用鼻导管 持续高流量吸氧 。一般情 况下 ,前3吸 氧流量 应维持 d 在4 / i之间 ,患者病情 缓解后可 间歇性 吸氧 ,吸 氧流量 应维持 ~6Lr n a
2 ・临床护理 ・ 9 8
者 ,头部 放水袋 ,并将头下垫 两层毛 巾,避 免局部冻伤 。给予2%葡 5 萄糖 2rg 0 加地 米2 m 静推 ,3mi再测体 温 ,以观察 降温效果 。对 a 0g 0 n
Ap i2 1 , 1 0 N 1 r 0 2 Vo. 。 o。2 l 1 后 ,咳嗽痰 多 , 清理呼吸道 ,病室每 日通风2 ,协助患者翻身 ,同 要 次 时给患者拍背 , 使痰易于咳出,鼓励患者进食后适量饮水 ,降低分泌物
理体 会报道如 下 。
病床上 翻身 ,并适度坐起活动 四肢 。第4 周患者视 身体状况 ,可 以 ~5
在 室内进 行简单的活动 ,并在 不引起心脏不适 的前提 下 ,适当 的逐步 增加 活动量 。 1_ _3疼痛护理 2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之一 ,由于发生突然 ,并常伴有压 榨 、窒息或烧灼感 ,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及休克。护 理 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性质 、时间及部位 ,并根据 患者的病情 , 遵医嘱使用适宜的止痛及镇静药物 ,及时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并观察患 者用药后有无不适症状 ,发现异常应及 时通知医师处理 。
于肢体触觉消失者,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削,每2 ' 4 时一
次协 助翻身 。用 5%酒精按摩骨 突处 。以免 发生褥疮 。给患者定时做 0 皮肤 检查 ,并教 会患者及家属检查 皮肤方法 ,并告 知局 部长期收呀产 生 的后果 。指导 家属给患者做肢体 按摩和被动活 动,进食 自理缺陷 与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急性心梗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梗的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在治疗急性心梗的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急性心梗护理的一些要点。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包括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脉搏的快慢、节律和强弱变化能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改变可能与心肺功能相关;血压的波动则对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精神状态。
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也十分重要。
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和缓解因素。
疼痛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可能意味着梗死面积扩大或出现新的梗死。
二、休息与体位急性心梗发作后的 1 3 天,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
卧床期间,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洗漱等生活护理。
患者的体位应以舒适为主,通常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适当抬高床头,增加肺部通气量。
三、吸氧吸氧是急性心梗护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流量为 24L/min。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时间。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可能需要增加吸氧流量或采用面罩吸氧。
四、饮食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的 2 3 天内,应以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果汁等。
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软食。
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五、心理护理急性心梗的发病往往突然,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与护理
稳 定 后 改 为 间断 吸氧 。持 续 吸 氧 时 , 日更 换 鼻 塞 1 每 ~2次 , 由 并
另一鼻孑 插入 , L 以减少鼻黏膜刺激 。 2 2 心理护理 . 心肌梗 死是急 危重症 , 多数患 者 的心 理压 力较
大 , 于 高度 紧 张 状 态 , 样 会 加 重 心 肌 的 缺 氧 , 梗 塞 面 积 扩 处 这 使 大, 因此 护 理 人 员 要 及 时 给 患 者 安 慰 及 心 理 支 持 , 解 除 紧 张 焦 以 虑 心 理 , 免 过度 兴奋 , 于 悲 伤 , 持情 绪 稳 定 , 持 环 境 安 静 , 避 过 保 保
23 生活护理 .
嘱患者绝 对 卧床休 息 , 急性期 患者 进食 、 漱洗 、
到改善症状 , 保证长期稳定预后的 医疗 目标 。
参 考 文献 『 ] 红 燕 .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监 测 治 疗 与 护 理 . 国煤 炭 工 1乔 急 中 业 医 学 杂 志 ,0 6 9 1 ) 14 2 0 , (4 : 1. 『 ] 灵 霞 . 肌 梗 死 的 护 理 . 国 医 药 与 临床 研 究 杂 志 ,0 8 5 2王 心 中 20 ,
量 吸 氧 ( 5L rn , 3~ / i) 以后 改 为 低 流 量 吸 氧 ( 2L rn , 情 a 1— / i) 病 a
血红 蛋 门失 去 运 输 氧 的 能 力 , 引起 心 脏 和 其 他 组 织 器 官 缺 氧 , 加 重动 脉 粥 样硬 化 的 发 生 , 进 冠 心 病 的形 成 。而 大 量 的 饮 酒 则 可 促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21 0 0年 1月 第 8卷
j _| | . .
第 2期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8第8页
9.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时因为猛烈疼痛、恶心、呕吐、 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发低血压, 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 血量急剧降低,可引发心源性休克,收缩压 <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 神志冷淡,心率增快,尿量降低(<20ml/h)。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0第20页
4.皮肤观察 应帮助绝对卧床病人按时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及其它并发症。翻身动作要轻柔,协调一致, 既做好翻身及皮肤护理,又不影响病情。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1第21页
5.吸氧 在急性期3-5日应连续高流量吸氧(3~4L/min), 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间歇吸氧(1—2L/min),再逐 步改为必要时吸氧,总吸氧时间视病情而定,普 通7-10日。吸氧不但能改变心肌缺氧状态,减轻 疼痛,也可减轻气促、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早期吸氧有利于缩小心肌坏死范围。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5第15页
(3)体温 四肢是否温暖,来判断是否四肢末
梢循环良好。出冷汗时,说明末梢循环不
良,很可能是心P排血量低P 或者是P血容量不 足。同时应亲密观察中心静脉压。
(4)脉搏 若有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应P-R注间意期:每0.28s 分钟期前收缩次数,及时汇报医师,并进
行对应紧急处理。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第1页
1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 2 病情判断 3 普通护理与观察
目 录
4 溶栓剂抗凝血治疗后观察
5 症状观察
6 并发症观察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第2页
概念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连续性缺血缺 氧所引发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猛烈而持久胸 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品不能完全缓解 ,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改 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 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心源性休克 : 可发生 在起病后 的数小 时至 l 内 , 周 主要 表现 为面 色苍 白 、 肤 皮 湿冷 、 呼吸加 快 , 脉搏 细而 快 、 汗淋 漓 、 大
烦 躁 不 安 、 量 减 少 , 峻 者 可 出现 昏迷 。 尿 严 心 力 衰 竭 : 发 生 在 起 病 的最 初几 天 多
高治愈率 , 少并发症 , 减 降低死亡率 。
关键词
06. 49 】
急性心肌梗死
护 理
分钟 内。因此 , 采取 加 强腹部 按摩 , 要 保
持 1 2天解 大便 1次 , 便 秘者可 作低 ~ 对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6 /.s . 07 s 1x 2 1.
梗死面积继续扩大 , 诱发心 律失常及 其他
严重并发症。 心理护理 : 急性 心肌 梗死 发病 突然 , 疼 痛剧烈 , 有濒死感 , 极度恐惧和焦虑 , 尤
其 是 老 年 人 , 死 亡 的恐 惧 更 为 明 显 。 因 对
病 6小 时 以上 3 9例 , 心源性 休 克 1 , 3例 合并上消化道 出血 6例 , 心律失常 2 l例 ,
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理
般 护理 : 人 置 心脏 重 症 监 护 病 病
室, 专人护理 , 监测 生命 体征 , 绝对 卧床休
资料与方法
一
心肌梗 死 临床 观察. 国现 代 医生 ,09: 中 20
1 0.
息 1 以上 , 免搬 动 , 供一 切 生活 护 周 避 提 理, 保持环境安静 , 减少探视 , 无并发症者 第 2周允许在床上活动 , 然后逐渐加大 活 动量 , 离床站 立 、 内步行 等。给予 持续 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
总发生率可高达50%。
轻者可以恢复;重者见于下壁AMI,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亡。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有室间隔破裂,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3)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4)心室壁瘤:简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 段持续抬高。
室壁瘤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0%。
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1)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变化,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
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速,多源性或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
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2)严密监测血压:动态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是否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一旦发现病人有血压下降趋势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补液等处理。
(3)心衰的观察与护理:AMI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
应严格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少尿、颈静脉怒张、低血压、心率加快等,听诊肺部有无湿啰音。
避免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可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必要时做好有血流动力学监测,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4)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仪、起搏器等,随时做好抢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