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鉴赏及译文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鉴赏及译文参考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
谩:徒,空。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及注释二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
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
现实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
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渴望温暖,但现实中却不能得到,也只有将之寄托在幻想之中了。
因此,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
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
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
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
“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
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日暮”
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
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在上阙,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
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二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
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
这里,“星河”,即银河。
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
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
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
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
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
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
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
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
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
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
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
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风名。
“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
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
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
这种借神仙境
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