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多媒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1、听读:明确读音和句读(多媒体)欣赏:课文录音及画面,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三、学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概述:朱元思书作为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部书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瑰丽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朱元思书》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设计一份优质的课堂教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朱元思书》,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思想。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朱元思书》中场景的图片,启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2.学习和理解《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品内容:(1)介绍朱元思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2)详细讲解《朱元思书》的内容,包括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艺术风格等。
(3)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对《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传世价值进行思考和解读。
3.分析《朱元思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1)讲解《朱元思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如夸张、对偶、意象等。
并通过具体实例的解析,使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视觉、听觉和意象描写,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和理解《朱元思书》的美。
4.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1)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诗歌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炼每篇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小组展示和互评,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1、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
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
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吟诵上,力图让学生通过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同时,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生活中运用语文。
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安排吟诵课文、品析美文加上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扎实的基础。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⑴ 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⑵ 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依次探讨以下问题(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⑴ 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⑵ 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⑶ 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⑷ 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⑸ 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⑹ 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与朱元思书-上课优质课一等奖
工作经历
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对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学术研究
教师个人经历
05
课程亮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效果
... function
st core hasst. ...声道 crediting ,一问
core is I th
课程效果
P声道
st诚 16一问 ... ... ...` st IO tax
课程效果
课程效果
C事儿
04
教师风采
严谨认真
教师注重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以身作则,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 ... I限制 on ()*锭 on ,切实 驮
1
2
3
..., st驮
限制 on
,,... ...
课程效果
\ 1... on ... ...,
课程效果
01
U
02
...
03
... thatU ... ... ... ... is... ...
课程效果
it ...... ,的确,一点儿
课程效果
风趣幽默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强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风格
全面发展
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4篇
3、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是以(天人对话)为主题展开,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标有关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目标2教学难点是:目标3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合作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
2、学法针对学情及本课的重难点,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朗读发、讨论法和圈点勾画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导入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此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上课前先让学生把目标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对目标进行解读。
《三》检查预习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能加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情况,更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美丽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的感情。
【教学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另种文体,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一〕读其文,疏其义1、对于这样杰出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肯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
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解释,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
〔同学分组活动〕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沟通。
〔二〕神游佳境本文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很多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同学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三〕体情品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索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同学商量〕整理同学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喜爱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同学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由探讨在当时肯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主动性及消极性。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4.背景链接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播放朗读,注意字音、停顿)2.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líng 嘤嘤yīng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___经纶lún窥谷kuī3.朗读展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 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 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xuān 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 ān]飞/ 戾[lì]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 世务者,窥[kui] 谷/忘反。
横柯[ke]/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文言知识及翻译(1)重点实词①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②从流飘荡(跟,随)③水皆缥碧(青白色)④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⑤泉水激石(冲击,撞击)⑥横柯上蔽(树枝)⑦疏条交映(互相掩映)(2)通假字①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叫声,这里指蝉鸣)②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3) 一词多义①天下独绝(绝妙)(1)绝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①负势竞上(向上)(2)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4)词类活用①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②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③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④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5)重点句子翻译1.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①
②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③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山水之“绝”,“绝”在水之急, 你看,两岸山势变窄,水流奔涌向前,一泻千里
,气势磅礴。身处其中,不禁心潮澎湃。“甚箭
一段游记——读出山水之美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③
④
②
①
④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③
②
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④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③
① 好鸟相鸣,② 嘤嘤成韵。
④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③
① 疏条交映, ② 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与朱元思书栗子作品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写景次序
写景次序上先“水”后“山” 由近及远 ,逐级展开,符合“从流浮荡”的观景习惯, 条理清晰。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
奇山异水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浮荡,任意东西。
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觉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 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 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 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 露出爱慕美妙的大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比较下面两组句中A、B两句, 说说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直描写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间接描写
不以疾也。《三峡》
富春江全貌 写景角度
清 (静)
水 急 (动) 形奇 (视)
山 声奇 (听) 色奇
(语言,构造,立意,体现方式,写作手法,修辞等)
构造美 短小精美
空灵澄澈、清新深幽、
意境美 开阔
志趣美
蔑视功名利禄,爱慕 美妙自然,纵情山水
语言美 骈体文,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
如何来赏读写景状物的文章?
抓特性 理次序 找角度 析办法 得详略 品语言
背景: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
段话,写的是
浙江 境
内 富春江 的秋景。这看似随兴
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 得上一篇_山__水__小_品_。。
配乐朗诵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浮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
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 直视无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鸢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
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 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 心就平息下来;哪些治理政 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 谷,就会流连忘返。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 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 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全文思路
总 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异水 分说
奇山
赏析品味--意境美
1、请找出文中描写 “水”的语句,思考:文章从哪些角度来 写水之“异”的?水“异”在何处?
缥碧-- 色
千丈-- 深
见底-- 清
南朝(梁) 吴 均
学习目标:
1.诵读体会本文语言特色,进一步 培养文言文语感。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梳理常用的文言词汇。 3.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 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 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读准课文
读准加点字音:
水皆缥( piǎo )碧
●
互相轩邈( miǎo )
唐代韦庄称富春江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 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
扬顿挫。
c.语速-- 应慢一些,以便品味、欣赏
d.情感-- 流露出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文言现象的词语
通假字: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同“啭”鸟叫声 同“返 ” 归、还
词类活用: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授教养设计进修目的1.控制并积聚主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2.品读赏析文章,感触感染其天然美.情面美.3.领会文中作者“寻求自由”的情怀,懂得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掌控课文的宗旨.4.才能方面:深刻文章意境,领会文章的说话美.意境美.志趣美.构造美,获得美的享受.重点难点:说话美.意境美.志趣美.构造美教授教养进程一.导入:前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故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堪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教养,谁就会醉于山川.同窗们,你知道哪些有名的景致区?(学生答复)同窗们知道的还真许多,今天先生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景致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路观赏.请求看完后说出本身的感触感染.(学生谈感触感染)富春江的风景真美啊.南朝有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不由自主写了一篇描述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路来进修这篇文章.标题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手札”.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成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手札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一般的写景小品文.二.赏读1.仿例读:教师引入:先请同窗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留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留.听完请同窗们模仿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光去咀嚼文中美的意境.必定要以“乐山川”之心去读,吐字清楚,音韵协调.要留意停留,节拍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留,如许才有光鲜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合的画面交织在一路.还要留意肯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以为形象光鲜.如许,才干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1)理清课文构造---构造美朗读:采取个体朗读办法,其他同窗斟酌:文中哪句话归纳综合了课文描述的山川的特点?为什么?评论辩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归纳综合课文所写风景的特点?为什么?(请1~2个学生(程度稍差的)谈本身的意见,请求:自圆其说,说话完全)(明白:“奇山异水,世界独绝”是风景的特点,全文都环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评论辩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示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程度较好的)谈本身的意见,请求:应用板书上的症结词句,教师留意肯定.填补)小结:教师在学生答复基本上,应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白──总──分异水奇山(2)研读课文,领会心境──意境美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若何抓住“异”来写水的?提醒: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方夸大的手段,写江水之急,勾画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如许描述,静中有动,动静联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不雅之美,凸起地表示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若何抓住“奇”来写山的?提醒:A起首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发奋向上的性命力,它们仿佛要摆脱大地,直上彼苍,欲上不克不及,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性命的颂歌,把这僻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烈.协调.欢快.详和的世界.山包涵了这些性命,这些性命给这山以无穷朝气.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固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气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日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气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联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宗旨──志趣美朗读:全部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应用板书内容测验测验背诵.评论辩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说话很少,但历来优良的诗文都讲求情景相生,水乳融合,请重复咀嚼课文,看看作者描述景物时吐露出如何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谈话,如:A“从流飘扬,随意率性器械”一句,让我感触感染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舒服,吐露了作者安静的心境.展示了作者奔放的情怀.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付与了山川情感.性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示了作者对天然.自由的酷爱,对性命力的赞扬.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但从正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富贵荣华的鄙弃,对宦海政务的喜爱.教师总结:文章表示了作者文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应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涯情趣和躲避实际的高傲隐逸的思惟.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惟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吐露的高傲隐逸之情恰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示.从本身的生涯阅历来看,因为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平常讲求门庭的南朝时期,宦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回避实际.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述相得益彰,作者用大天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比较,肯定前者而否认后者,也加倍反衬出桐庐山川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伟大魅力.板书:志──无拘无束.率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灵活: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共性.不但越职私撰汗青,并且偏实录梁武帝的把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风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率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发奋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豹隐的思惟情感.(4)领会说话特点----说话美提问:读到如今,你以为本文说话上有什么特点?(摊开答复:留意引诱学生存眷句式“两两相对”骈散联合整洁简洁等特点)灵活:填补骈文常识朗读:全部朗读.测验测验背诵教师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但有词采隽永.音节协调的诗一般的说话,更洋溢着清爽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但有特点光鲜的景物,更有晴明潇洒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刻,我们仿佛置身于山川之间,眼不雅天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邪念顿然消失,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故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天然的旖旎风光.三.入境1.感知辞意:教师引入:经由过程美读,我们初步感触感染了文章的各类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刻懂得辞意.请同窗们对比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并展示)2.进入佳境:教师引入:请同窗们随大屏幕的风景,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窗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述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划子,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激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颂,蝉儿在枝头鸣叫??)四.述美1.教师引入:同窗们,跟着这位同窗的导游,我们在咀嚼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路交换感触感染.之后小组代表采取“我读 ,以为”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换.(评论辩论.交换). 或者: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我感触感染到作者____的心境,不信你剖析____请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本身表达.3.再读领会.五.体情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不雅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川间的情感是如何的呢?(学生如不克不及懂得则联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示:本文抒写了富春山河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宦海和寻求利禄之徒的鄙弃之情,含蓄地吐露出爱慕美好的大天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六.品辞章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挚的说话功底,他还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段写就了这篇至文?(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1.可启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咀嚼:⑴构造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⑵动静联合摇曳多姿.写山川动静联合而又有变更.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触感染.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竭,猿啸无绝,构成了一部美好的大天然交响曲,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向往.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但为我们描述出在“天”这个壮阔布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风景.“从流飘扬,随意率性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点,也表示了作者沉醉于大天然美好风景的闲适心境.“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段,把静止的山写活了,付与了它们以性命和动感??)⑷巧用修辞.比方.夸大.对偶句式的应用使读者沉醉于奇山异水之中.七.赏析骈文之美1.与其它句子类比练习,懂得本文说话的清爽流利,精于锤炼.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邻近的句子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熟悉骈文的特点.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评论辩论交换.4.再次有情感朗读,进修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八.总结: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以为作者在这幅幽美的山川适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明白: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宦海和寻求利禄之徒的鄙弃之情,含蓄地吐露出爱慕美好的大天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情感)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说话的特点,再读课文,可以或许让人心动之感.3.其其实古代像吴均如许寄情山川,表达志向的人许多,下面请大家回想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春联的下联.(文化内在)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欧阳修倾慕酒徒亭唱闲置之情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悲凉之意九.观赏(多媒体)1.请观赏历代文人诗人对富春江美景的赞扬.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川,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世界佳山川,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世界独绝”.【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联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志──无拘无束.率性自得高傲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
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
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
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
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You must do what others don't want to do today, so that tomorrow you can have things that others can't.(页眉可删)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掌握词语;2、体会__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__骈散结合等特点;4、学习__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1、__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⑵分析各句: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⑴翻译本段;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4篇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一.教学要点1.掌握以下词语: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二.教学设想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三.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⑵分析各句: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4.学习第二段⑴翻译本段.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5.学习第三段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A.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色 ——形
(视觉)
山之奇 三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鸣千转,猿则百叫
——声
(视听觉)
一、整体感知:
三段文字各写了什么内容? 3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
1段:总叙富春江从富阳 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到桐
2段:具体写富春江水“异水” 的特点。
仿佛,犹如
见日。
同“现”,显现,显露
互相掩映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 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 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 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 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 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 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 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 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沟,那些忙 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 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
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 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 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 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 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 趣。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使人看了感到有“高山”凭依(高峻
上,互相轩m邈iǎo;寒凉争之高意的直树指的 上,)的千形势百,争成着向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 随着江流飘浮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 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着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
南朝着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
“书”是“书信”。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1、仿例读: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
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
(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
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
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
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
(美读。
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总──分异水奇山(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第二段写“异水”。
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提示: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如: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从社会根源来看。
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
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
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机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
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
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机动:补充骈文知识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教师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三、入境1、感知文意: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感。
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
(学生描述并展示)2、进入佳境: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
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
水是青的,天是蓝的。
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
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
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四、述美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
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感到”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
(讨论、交流)。
或者: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要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3、再读体会。
五、体情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
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⑷巧用修辞。
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赏析骈文之美1、与其它句子类比训练,了解本文语言的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相近的句子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认识骈文的特点。
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讨论交流。
4、再次有感情朗读,学习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
八、总结: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感情)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3、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
(文化内涵)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九、欣赏(多媒体)1、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