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数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1、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做”数学,使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本节课通过由“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转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思考者。

让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进行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一、操作流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4、拓展链接知识应用

5、整体收获归纳总结

二、流程解读: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理论依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课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新课导入阶段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和导语,使学生的已有认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与新授课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融为一

体。

(2)铺垫性原则

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前后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它的先行旧知识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必须遵循铺垫性原则,教师要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对新课有积极辅助意义的铺垫练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入新。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增强新课导入的趣味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一般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情境呈现方式

操作流程:问题情境---表征情境—提出问题这种开课方式比较适合于学生认知策略的建构。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操作演示、设置问题等形式。在创设情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有挑战性,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够使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触景生问,能为本节的教学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突出数学的本质。要有数学味。③创设的情境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研究素材,引发学生思考。

(2)复习导入方式

操作流程:旧知复习铺垫—形成认知冲突—提出新的任务。

这种开课方式适合于前后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学习内容。教师应着重把握那些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对新知提供最佳关系的生长点的知识内容。此外,重点要放在‚导‛字上,要导在新旧知识的街接处,要导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3)直接呈示方式

操作流程:直接提出任务(语言或文本)

值得说明的是,教学时究竟用何种方式导入新课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不论何种方式,其目的都在于对学生进行诱导定向,促使学生产生预期的学习心向,明确学习任务。这其中,诱导是关键,定向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

动机,产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标既是一节课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时刻提醒。学生本节课学得怎么样要从其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教师本节课上得怎么样也要从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因此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一个的目标。

注意事项:

关于导入:激趣导入,不要繁琐,引向主题。

关于问题的设定:(1)、一定要给学生范围去提问题,而且提的问题要有价值。

(2)、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加以引领。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及儿童的认识规律,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表达等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操作点:

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小组内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适时点拨引导,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经验。

注意:

基本活动流程:

问题呈现—尝试探究—交流发现—总结规律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小组合作探究之后的交流汇报,是通过集体的形式对探究中的发现进行梳理总结,找出差异和共同点。在这一模块中,组长组织汇报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进行纠正补充,质疑、点评。教师调动全圆参与交流,关注弱势群体;疑难处点拨、引领;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激励。

注意事项:

小组汇报时,教师还应注意调控其他各组成员注意倾听,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也鼓励他们对前面汇报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教师要善于扑捉学生问题的生成点,在点拨、引领中形成多元对话,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形成多元对话的局面。在此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而不是“主宰”者。

4、拓展链接知识应用

理论依据:

在学生能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设计出思维性强、赋有挑战性的习题,启发学生思考并解决,在练习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注意事项:

课堂上教师不论采取哪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何种活动,都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围绕教学重点,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拓展部分的预设也要围绕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基于学生的大众水平。

5、整体收获归纳总结

理论依据: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沟通知识联系,促进学生新知的建构和知识重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思维、个性、情感的全面发展,促使数学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自主小结,构建知识网络,积极参与评价,拓展知识广度与认识视野,体验数学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统整在整个活动过程之中,产生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活动之中的。但在这一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是必要的,我们应提倡在总结中评价,在评价中总结,评价方式多样化。注意事项:在归纳总结时,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但教师也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三、典型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同学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