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范文参考文献
八段锦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文献综述

八段锦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文献综述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健身气功,以优美的体式加上呼吸运动,它具有很多的好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
八段锦既是一种保健运动,又是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辅助手段。
它的养生价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八段锦的历史、运动方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
一、八段锦的历史八段锦是中国传统气功养生术之一。
八段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流传,人们对其进行了发扬光大。
八段锦在唐代时期被认为是一种越王自锻的方法。
到了宋代,八段锦广为流传,并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保健,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誉。
明朝时期,医药学家李时中对八段锦进行了细致的整理与说明,使其更加明晰、系统化,进一步推广了八段锦。
二、八段锦的运动方式八段锦是一种养生气功,通过八个动作完成一轮,每个动作要求用心而不是用力。
因此,八段锦被认为是一种“精神调节”的运动方式,除了可以起到保健作用之外,还有改善心情的功效。
八个动作为:两手揽彩式、大展弓步式、练腰捧球式、彩凤展翅式、五劳七伤式、双手攀足式、云手转身式,以及站桩式。
三、八段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增强体质八段锦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动作缓慢、身心放松等方式,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研究发现,八段锦练习者的免疫功能比一般人要好。
2、改善心血管健康八段锦可以通过矫正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等方式,改善心血管健康。
正确认识和练习八段锦有助于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3、改善心理健康正确认识和练习八段锦有助于人们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
不仅如此,八段锦还能改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八段锦的认知与实践,可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4、预防老年痴呆八段锦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通过加强锻炼身体和脑力,改善身心健康,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储备和认知灵活度,从而预防老年痴呆。
综上所述,八段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气功养生术。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研究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研究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丰富的传统养生方法和运动项目,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分析其对现代人们健康生活的启示和帮助。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中华传统医学、传统气功、传统武术、传统舞蹈等多种形式。
中华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针灸、按摩、草药疗法等,涉及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等多个方面,对维护人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气功以及传统武术和传统舞蹈都是一种通过锻炼身体来促进健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机能。
在中国古代,这些养生方法被广泛传承,并被人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运动和养生方法,使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调理身体的气血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传统气功、传统武术和传统舞蹈等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人们在锻炼身体的调养精神,提高工作和生活的品质。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的融合,成为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现代人们健康生活的启示和帮助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和环境污染加剧,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加强。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现代人们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强调身心调和。
通过中医药的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性,提倡顺应自然、平和安宁的养生理念。
传统气功、传统武术和传统舞蹈注重通过运动去疏解身心疲惫,调和精神状态。
这些方法都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养生具有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提倡人们顺势而为,认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得到生命的灵感和力量。
休闲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休闲体育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休闲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曾庆城休闲体育与管理系经济1班摘要:休闲时代背景下的休闲体育养生的观念被人们广为接受,文章主要探讨休闲体育养生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休闲体育养生体育养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休闲体育养生前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不断融合交流的各种社会文化、各种文明的价值观推动着文明程度的进步和休闲时代的来临,也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无病长寿与丰饶富裕的社会是人类的梦想。
于是,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正确的养生之道。
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休闲体育养生,以其独有的特征和价值,适应了休闲时代的追求。
休闲体育养生将在休闲时代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耀眼的亮点主体正文:一、休闲时代的来临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困惑压抑了人们生活的丰富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休闲时代的来临促使压抑已久的人们不断追寻着摆脱社会激烈竞争、缓解工作紧张节奏的养生方式,以放松身心。
体育作为休闲的一种良好方式被人们所广泛认同并接受。
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参与生活的方式,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追求,它是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标识。
从闲暇时间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工作时间不断减少,空闲时间越来越多。
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伴随着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幅增加,人们对休闲、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从人们收入的角度看,收入的增加给人们创造了休闲的经济条件。
从人们的价值观看,人们的价值观经历了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变化,人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休闲。
从以上三个角度分析可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以及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休闲时代的已经到来。
二、休闲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种类繁多,像武术、太极拳、导引养生功、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民族形式的体育养生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气功。
传统体育养生论文

传统体育养生小论文很早就听同学说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很好的体育课,这学期终于有幸选上了贾老师的课。
在父母的影响下,对于养生知识我都是希望多多益善,而“传统”二字更是激发了我的好奇。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这些点点滴滴养生知识也对我的日常校园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课堂上,我接触了很多从未听说过的活动,比如正念呼吸、正念行走、深度放松和躯体扫描等,还学习了一套导引保健功。
印象最深的课有这样两次:第一次做正念呼吸活动和观察一个葡萄干。
第一次做正念呼吸的时候,还不能够完全的静下心来,各种各样的念头总是会无故的冒出来,将我的注意力从呼吸上转走,超过五分钟以后,遍感觉身体越来越沉,睡意不断袭来。
后来听了老师的讲解,才知道是身体在告诉我它需要休息了,于是我改善作息,每天尽可能早睡早起,渐渐的,再做正念呼吸等活动的时候不觉得困了。
关于不断冒出的奇怪的念头,一开始我都是希望强制压下去,却发现越压制越回不来。
听了老师的建议后,当有其他念头冒出来时,我就顺着它飘一会,然后在慢慢的回到呼吸上,通过练习,杂乱的念头便越来越少了。
对于我,学习正念呼吸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期中的时候,课业任务繁重了起来,考试也接踵而来。
经常的,晚上睡前会有各种负面情绪涌入脑海,想着复习、作业、考研,难以入眠,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率。
对于这样的情况,以前的我总是束手无策,而现在,我会用正念呼吸的方法,躺着放松自己,放空念头,专注呼吸,很快的便能入睡了。
在白天,正念呼吸的方式则是将我带入身心合一的状态好方法,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下,外界的干扰消失了或者影响变得极其微小,杂乱的念头很少再冒出来,看书的效率也一下子提升了,甚至身体的疲劳度也下降了很多。
另一次印象很深的课是观察一个葡萄干。
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颗葡萄干,然后引导我们用从未见过葡萄干的心情去观察、触摸和品尝,这样一次活动,让我在平淡无奇的葡萄干身上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这种感受很奇妙,就仿佛看到一个相识很久的朋友换了新造型一样。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论文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现代养生的理念,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对竞技项目的形成与发展、竞技体育训练极限、竞技体育整体性调控等3方面的影响及产生的价值,有利于挖掘和创造性地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体育养生;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讲求神行俱养、天人合一、主客相关和动静结合的运动方法,强调顺其自然的适度运动观念。
在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熏陶下,制约了竞技体育对抗性和竞争性的发挥;使得竞技性项目转型于娱乐或表演性特征项目;现代竞技体育在训练技术方面传承了诸多传统体育养生理念。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原则。
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和不断地摸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总结和概括出了一些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传统体育锻炼,并取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一)重养神。
清静是我国传统养生中最主要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倡导“清静为天下正”“少私寡欲”,在《养生论》和《黄帝内经》中都强调了心神安宁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从以上古代传统文献中的论述,无不说明心神清净是维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原动力,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聒噪,从而守住机体蕴藏的神气,否则会对人体神气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消耗。
同时,人们在平时还要降低嗜欲,减少私心,有助于神气的清静内守,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在前人静养的基础上,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提出了“静神”的新含义。
“静神”主要是指精神专一,要摒弃一切杂念。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养生家所倡导的静神,是指神用不过、神静不用、神用专一,既脱胎于道家而又高于道家。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育论文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育论文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育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们的体魄和意志品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作用,并具体阐述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
关键词:体育事业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传统保健与养生;具体实践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道德培养、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古代身体锻炼和养生学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
但是我国高校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传统保健与养生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欠缺,教学内容只限于形式,没有发挥保健与养生的作用,制约了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传统的保健体育也得到了重视,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对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的内涵与意义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是一种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教学模式,有着深刻的内涵。
传统的保健与养生教学通过意念的引导进行缓慢的运动形式,达到促进阴阳平衡,调和气血,通畅经络,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主要强调的是对身体内在的锻炼。
目前的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人类的潜力,同时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只有是两者互相融合,协调发展,才能真正的体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传统保健和养生的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是一个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以运动健身的理念指导行动,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
这种意识的形成除了受终身教育影响外,还受到体育本质的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现代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参考文献引言体育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带来乐趣和娱乐,还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其重要性。
一、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运动,人体的心肌得到锻炼,心脏的泵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
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二、体育运动对骨骼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对骨骼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运动,人体的骨骼得到负重锻炼,骨密度得到提高,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灵活性,减少骨折的风险。
因此,体育运动对骨骼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三、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改善心情,缓解焦虑和抑郁。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减少社交孤立感。
因此,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结论体育运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心血管、骨骼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整体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每天适量运动的习惯,从而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益处。
参考文献:1. Warburton, D. E. R., Nicol, C. W., & Bredin, S. S. D. (2006).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evidence.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74(6), 801-809.2. Lee, I. M., Shiroma, E. J., Lobelo, F., Puska, P., Blair, S. N., & Katzmarzyk, P. T. (2012). Effect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n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wide: an analysis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life expectancy. The Lancet, 380(9838), 219-229.3. Haskell, W. L., Lee, I. M., Pate, R. R., Powell, K. E., Blair, S. N., Franklin, B. A., ... & Bauman, A. (2007).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updated recommendationfor adults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9(8), 1423-1434.4. Reiner, M., Niermann, C., Jekauc, D., & Woll, A. (2013). Long-term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BMC Public Health, 13(1), 813.。
中医与养生论文运动养生 (2)

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达到健身、防病的养生方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世界上的一切药品并不能带替运动的作用。
运动要讲究循序渐进的锻炼,讲究身心的统一锻炼,注重身、心的整体性调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强内脏功能。
在通过运动养生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坚持,并且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运动,这样才能够让身体时刻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下,从而避免引起更加严重的疾病。
一、运动养生的方式1、散步散步是指人们进行闲散从容的进行踱步。
在散步之前,必须要让自己的身体时刻都处在自然和放松的状态下,在通过一些四肢活动,并且保持均匀的呼吸,再进行展步。
一般来说,散步可以分作快步和慢步,快步是指每分钟都需要进行一百二十步左右,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减轻体重。
而慢步,适合生病之后刚刚康复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进行。
2、慢跑对于慢跑来说,跟长跑有很大的差距,是一种特别轻松和愉快的锻炼方式,是所有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行的运动。
就算是有轻微心脏病的老年人,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之后来进行慢跑。
不过,在进行慢跑之前,大家必须要进行十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让身体的关节活动开,让全身都要处在放松的状态下,并且保持较好的节奏。
若是觉得吃不消的话,可以步行一会之后再继续进行跑步。
二、运动养生的常识1、多进行有氧运动在生活中,若是经常进行无氧运动,很容易就会令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运动损害的情况。
所以,在进行健身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消耗热量大和动作比较小的有氧运动。
2、保持良好的心情运动若是气温变化不定,很有可能会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
有很多人常常会感觉到疲劳易怒和精力衰退,若是在这时候进行健身,就会令器官的负担变得更加严重。
3、适当补水在运动的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进行补水。
不单单运动前要补水,就连运动时和运动之后都需要进行适当补水,这样才能够人体里面的细胞达到最好的状态,令人体恢复到平衡4、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人体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活动的时间。
2021传统体育养生对身体、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生理效应范文2

2021传统体育养生对身体、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生理效应范文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对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者科学地组织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导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就是运用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剖析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生理效应,从而揭示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作用机制。
1传统体育养生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的生理效应 身体素质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性等。
身体形态包括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以及肩胛下皮褶厚度等。
传统体育养生都是将身体姿势的调整同呼吸和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特征,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一样,能够有效地改变练习者的身体形态,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
如,曾云贵等(2005)研究认为,《健身气功·八段锦》通过75 天的练习,能够明显提高中老人的上、下肢力量素质,提高中老年人关节灵活性、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
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素质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动作技术结构决定的。
下肢力量增强,主要是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第六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和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等均要求马步站立,马步对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上肢力量增强主要是八段锦中许多动作都要求手指用力旋转抓握,在抓握中使人的前臂及手部肌肉群得到了充分锻炼。
八段锦练习还可以提高躯干和其他部位以及关节的灵活性都有作用,如“五劳七伤往后瞧”可提高脊柱颈段的灵活性,“两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能提高肩关节和手关节的灵活性“,摇头摆尾去心火”可提高髋和踝关节的灵活性。
崔永胜、虞定海(2004年)研究认为,3 个月的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中老年女性的腰围、腰臀比都较锻炼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说明健身气功·五禽戏对改善中老年女性的身体形态具有明显的功效.经过 6 个月锻炼后,练习者体前屈程度明显,闭眼单腿站立时间明显延长,背力增加明显,和练习前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探析——以《黄帝内经》为例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探析——以〈黄帝内经〉为例》系本人在曲阜师范 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 硕士□学位 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 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关键词:黄帝内经;体育;养生;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people begin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t their spare time. Comfortable life, a happy mood and physical health has gradually became the focus of daily life. Health preserving was becoming the object of pursuit in modern life. " Huang Di Nei Jing" is rather than a medical literature, as it is a health code, the " Dead has been sick, treatment of disease"may be termed the earliest discussion of preventive health.The" law on Yin and Yang, and the number of operation" is the sports health house is a standard. Based on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which the thinking of sports health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about the health aspects of the paper,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Yellow Emperor the formation of" thinking of sports health effects. The research results discribed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d the" Huang Di Nei Jing", the author of the time and the main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health and the traditional sports keeping in good health concept.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d" Neijing"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holism; Yin and yang theory;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essence theory.The third part: Investagated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al health mechanism: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harmonizing Qi and blood; conditioning viscera meridian;The fourth part: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emperor" of sports health thought," Huang Di Nei Jing" physical health principle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nature; and God are, by God as the first;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work and rest appropriately; step by step, persevere. " Huang Di Nei Jing" Sports Regimen: walk with delight; a guide in the path; according to Xuan learns network; the breathing, convinced of self-cultivation; meditation to want to avoid the disease cured disease Key words: HuangDiNeiJing Sports Health preserving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研究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研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不仅包括传统的体育活动,还融入了中国古代养生理念和中医养生理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并认识到其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历史渊源、养生理念、传统体育活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历史渊源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古代中国就已有关于养生的理念和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的记载。
在书籍和古代养生方面,养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
古代文化中有一句常言:"生活在动中,身体在动中,生命在动中。
" 这句话直接指出了我们生活应该是在不断的动中、活中度过的,只有在动中,我们才会感觉到别人是怎样的。
这句话里面,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以运动为重中之重的民族。
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健康养身的运动项目。
传统体育活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武术、传统民间竞技等等。
这些体育活动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中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养生功能。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运动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
气功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达到调节身体的效果。
八段锦则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健身操,在调整身体的同时也能够锻炼人的意志。
武术则是中国传统的武术运动项目,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养生理念和武术技法,通过练习武术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还有许多传统的民间竞技项目,如踢毽子、踢毽球、跳大绳、打陀螺等,这些项目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对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健康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气血根据中医理论,气血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研究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研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深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之中,久经考验的传统养生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智慧,值得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加以传承与发扬。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注重内外兼修。
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健康来自内在调养,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体育运动是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增强体魄,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国体育养生方法众多,例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注重调节身心,注重在动与静的平衡中锻炼身体,疏通经络。
太极拳以其柔和的动作、静中带动的特点,被誉为“运动中的禅修”,能够帮助人们舒缓心情,提高专注力和免疫力。
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调理经络,运动身体,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八段锦是一种起源于古代的养生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传统的饮食养生也是中国人注重的重要健康观念。
中国人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讲究五谷杂粮的均衡搭配,避免过量的油腻和甜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指出,不同的季节和体质需要不同的养生方法,例如冬季注重保暖,夏季注重清凉,秋季注重润燥等。
草药的运用也是中国传统养生的一大特色,通过植物的药用价值,对人体进行调理和滋补。
虽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智慧,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忽视。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人们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压力过大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增加。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传统的体育养生文化。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育方面,培养人们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养生的重要性。
其次是建设健康和养生的环境,提供公共运动场所和设备,鼓励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
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适当的支持和保护,推动其发展。
试论传统体育养生

为人 的生存有赖 于身体 的运 动 。《 管子》 :左右前 后 , 说 “ 周而复 所 。・ 无迁无衍 , …一 命乃 长久” 荀 子 ・ 《 天论》 :养备而 动时” 说 “ 。 《 墨子 》 :动或从也” 说 “ 又说 :动 , “ 偏祭从 者 , 户枢免瑟 ” 庄子 》 。《 说 :动而以天行” “ 。医家则从产生疾病的原因 , 来说 明身体运动 的重要意义。 内经》 《 分析不同的人 生病 的原 因时说 ;形乐志苦 , “ 病生于脉。……形 乐志乐 , 病生于 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 。
说” 等中医理 论, 融传统 艺术 、 民俗 、 宗教 、 化于一体, 文 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博 大精深 的体育养生体系 。现 已收集整理的有 导引养 生功 、 气功 、 五禽戏 、 八段锦 、 易筋经等功法 。 关于养 生的最早记载首推 甲骨文 。现存的 甲骨文 中已有关 于调理生活 、 预防疾病等方面盼论述。 于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 关 起源问题众说纷纭 , 有人认为“ 自黄歧” 或是古代某些学派的 创 , 主张。 据考证 , 实际上 , 早在原始 氏族社会 , 已见各种养生术 的雏
运动对养生的重要意义 , 自古识之 。 先秦哲人 的体育思想认
中图 中的一个瑰宝 ,它 的产 生和 发展与 中国医学 的产生和发展是基 本一致 的 ,又由于中国古代
哲学和 自然科学 的介入 ,而使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不 断充 实和完 善, 具有鲜明的中华 民族特色 。其 目的是为 了增进健康 , 年益 延 寿, 它属于大体育观 的范 畴。 目前 国内体 育界对体 育与养生的叫法是五花八 门 ( 如体育
正祛邪 ,保养”也就是指人的生命体在 自然和社会 的大环境中 “ 保持平衡和适应 , 以达到健康长寿 的 目的。 2 传统体育养生的本质
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国传 统养生理论走 向了玄 、 道、 佛综合发展 的道 路 , 葛洪 从理论 3 . 2 完善机 制 。建立完备 的 中国传统养 生体育 的组织体 系 方 法上作 了系统 的 阐发论 述 , 并逐步地 定型 。隋唐五代 时期 , 是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正常运转 的组织保证 。首先 , 实行 领导负 中国养生理论 的发展 进入了新阶段 , 并在宋元 时期 达到了 自己 责制 。选拔任用 敢于说 实话 、 办实事 、 有 魄力 的领导干部 负责 的成熟 期 , 明清时期 普及 于社 会 , 此时 的 中医养 生理论 不仅有 中国传统养生体 育的发展工作 , 完善 中国传统养生体 育的领导 了新 的提 高 , 在 实 践 中也 有 新 的 发 展 , 如“ 八段 锦” 、 “ 易 筋 机构 ; 其次 , 由领导挑选 、 培 训办事 干练 、 通晓 中国传统养生 体 经” 等。 育 的专业人士作 为办事人员 , 组建中 国传统养生体育 的执行机 构; 再次 , 加 强对 中国传 统养生体 育活 动的监督 、 评估 , 建 立 中 2 、 传统体育养生机理 最后 , 加大 中国传统养 生体 2 . 1 天人合一 。 “ 天人合 一” 是 中国古代哲 学思 维基本 观念 国传 统养生体 育 的测评 研发体 系 ;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养生中的体育运动与营养饮食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养生中的体育运动与营养饮食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
体育运动和营养饮食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体育运动和营养饮食两个方面探讨其在养生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体育运动在养生中的作用体育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体育运动,我们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首先,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和肺部的工作效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关节疾病。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健康。
总之,体育运动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二、营养饮食在养生中的作用营养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重要物质,脂肪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调节代谢和维持生理平衡的必需物质。
合理搭配这些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其次,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保持体内水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排除废物和毒素,维持皮肤健康。
此外,适量的纤维素摄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癌。
总之,营养饮食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三、体育运动与营养饮食的结合体育运动和营养饮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养生效果。
首先,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修复组织。
其次,体育运动会导致大量的水分流失,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此外,体育运动还会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因此,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总之,体育运动和营养饮食的结合可以发挥最好的养生效果。
四、体育专业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向在体育专业毕业论文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研究方向:1. 体育运动对免疫力的影响: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体育运动对免疫力的影响,为人们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体育锻炼与养生论文范文3篇

体育锻炼与养生论文范文3篇了解“中国传统养生运动”生活幸福、身体康泰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各种不同的尝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是在中国古代养生学说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多种体育活动和健身方法的总称。
它包括呼吸吐纳、导引、推拿按摩、长拳、太极拳等各种徒手练习方法和骑马射箭、狩猎划船、蹴鞠踢毽等借助器械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
我所了解的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中国传统运动方法有三种:八段锦和五禽戏、太极拳。
其中八段锦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我学习了站式八段锦,以下是我了解到的它的动作的作用及其与经络的关系: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通三焦经、心包经,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改善各种慢性病症状。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疏通肺经,同时治疗腰腿、手臂、头眼部等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调和脾胃两经的阴阳,增强人体正气,主治脾胃不和之症。
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疏通带冲二脉及胆经,治疗劳损引起的颈椎和腰椎疾病。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通心包经、心经、小肠经,治疗心火旺所致的气血两虚、头昏目眩和脚步不稳,增强腰力、腿力和眼力。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作用: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治疗腰酸背痛,手脚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疏通肝经、胆经,治疗气血两虚、头昏目眩、头重脚轻,增强臂力、腰力、腿力和眼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利用颤足使得脊柱得以轻微的伸展和抖动,去邪扶正,接通任督二脉,贯通气血,消除百病。
传统养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传统养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传统养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传统养生主要是从身体的内部进行调节,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体育教学主要是指从事一些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传统养生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内外兼修,更好的锻炼体魄、增强体质。
本文从一些几个方面分析,进一步促进传统养生和体育教学的结合。
1深化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主要是指人们要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等活动,其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终身体育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人要自始至终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增强自己的体质、维持身体健康,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指人们要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要知道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端正自己锻炼身体的态度,有节奏的、系统的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中去,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更要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进入大学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放松警惕,平时的学习生活越来越不规律,在饮食方面也是过于随意,甚至连最重要的早餐也会忽视,这样的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健康而言非常有害,因而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要在大学校园里宣传传统养生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双管齐下,对大学生的健康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传统养生主要是指通过调节饮食、睡眠、心态等内在的方式对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体育外在锻炼形式,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深化终身体育意识也要让学生明白除了体育锻炼之外也要通过调节身体内在保持健康,了解传统养生以及体育锻炼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高校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或者学校宣传栏进行传统养生重要性方面的宣传,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积极的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节奏方面的调整。
2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注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群体中对传统养生的重要作用以及方式方法缺乏了解,对传统养生的重视性不高,这种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学校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传统养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传统养生的重视程度。
[整理版]体育与养生论文
![[整理版]体育与养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ab0f0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5.png)
生命在于运动摘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
关键字:养生、大学生、正确的方向正文:一、提倡运动养生的原因1、古人对运动养生的看法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的锻炼。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则更明确的指出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以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了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2、从现代医学中解读运动养生的道理从上面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十分重视运动保健,“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养生,还在于养心。
法国有位医生曾经说过:“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这句话是有很多道理的。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合,脏腑协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传统养生学的论文中国养生体育的历史发展所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
保就是护利御害,养就是扶正祛邪,就是要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和适应,也就是“天人合一”。
养生涉及许多方面,张湛讲的“养生大要”包括:啬神、爱气、养形、导引、言语、饮食、房室、反俗、医药和禁忌等十项。
其中的啬神、爱气、导引、养形就属于人的生命体的自我运动和锻炼方面的活动。
可见,在中国的养生体系中,人的生命体的自我活动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形成了一套关于人体运动锻炼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体系。
它是运用人自身的运动锻炼手段,对人体生命功能进行强化或优化的有目的的活动。
这种身体运动是为养生长寿服务,即以养护生命使达最长期限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由于它以养生保寿为目标,有其独特的理论、方法和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中国养生体育。
中国养生体育的起源中国养生体育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
据古籍《吕氏春秋·古乐》所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陶唐氏”时代“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雍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肢体活动的大舞,来加以治疗。
可以说,这是后来的导引、按摩等古代医疗体育、养生术的最早形式。
“导引”之名,就是从“教人引舞以利导之”的含义中产生出来的。
长寿思想是养生思想产生的先导。
长寿思想,即人类的“生命价值观”,并非是有些书籍文章中所说的“自古有之”;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当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其产生的物质客观条件,同时,人类文明发展促成了其产生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才有可能应时而发、应运而生。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低下的情况下,虽然逐渐萌发了某些萌芽状态的体育现象,但只是“自卫其生”而已(《体育之研究》语,“生”乃指生存而言,并无生命长寿之意)。
据考古学家考证那时人之平均寿命才16 岁左右,“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8—16 岁;世界上最早记载人口平均寿命的古希腊,当时该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也只有19 岁,且只是对城邦居民的统计。
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了宗教,但并无向天祈寿的思想。
到奴隶社会初期,夏代敬神,商代重鬼,顺应“天命”,万事祈天。
这一思想的产生,是人在社会上之自我价值认识的一大飞跃,也是“生命观”的一大变革。
这种新的“生命观”的最早记载见于商殷巫祝之作《尚书》。
在该书《洪范》中首次提出了“五福”和“六极”的具体要求——“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其中所提及的“寿”(长寿)、“康宁”(健康无疾病)、“考终命”(寿命自终不横夭)及“凶短折”(寿不长)、“疾”(不健康)、“忧”(感情不愉快)、“弱”(身体不强壮),从正反两方面指出了对生命与肌体和心理的全面要求,并把长寿放在首位。
到了西周时期,这种健康长寿的要求成为全社会的祈求和希愿。
这反映在《诗经》这部古代诗歌总集之中:“永锡难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如南山之寿”、“万寿无疆”等诗句,散见于从各地收集的民歌诗作之中,这足以说明当时社会对长寿问题重视程度之普遍。
《周易》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典哲学著作,对于我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发端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书中反映了一些古代的养生思想。
它利用八卦及六十四卦来阐述阴阳消长变化的道理,以揭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些客观规律,进行指导人类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去修养生息,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科学的朴素认识。
《周易》这种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古代许多养生思想学派的共同源头和理论基础。
这种长寿思想之产生与发展,必然导致人们由一般地向天祈求,进而变成为人为的设想和人为的措施,从而导致养生思想的产生和逐渐体系化,并促成养生术的相应诞生与发展。
所以,长寿思想是养生思想之先导,而养生术是养生思想之实践的产物。
伴随着春秋战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巨大发展,在诸子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养生思想与方法渐趋成熟,并形成了粗略的体系,从而揭开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古代养生史上新的篇章。
养生思想的形成养生术是养生思想实践的产物。
长寿思想导致的养生思想,表现在人们社会活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赖于当时被视为国家大事之一的宗教信仰活动(《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是消极方面;另一方面是依赖于有目的有意识的人为措施,即养生思想指导下的社会实践,这是积极方面。
随着养生思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养生思想也日益丰富充实,有其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
这反映了人类对养生问题认识的不断。
体育传统养生学的论文中国养生体育的历史发展所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
保就是护利御害,养就是扶正祛邪,就是要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和适应,也就是“天人合一”。
养生涉及许多方面,张湛讲的“养生大要”包括:啬神、爱气、养形、导引、言语、饮食、房室、反俗、医药和禁忌等十项。
其中的啬神、爱气、导引、养形就属于人的生命体的自我运动和锻炼方面的活动。
可见,在中国的养生体系中,人的生命体的自我活动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形成了一套关于人体运动锻炼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体系。
它是运用人自身的运动锻炼手段,对人体生命功能进行强化或优化的有目的的活动。
这种身体运动是为养生长寿服务,即以养护生命使达最长期限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由于它以养生保寿为目标,有其独特的理论、方法和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中国养生体育。
中国养生体育的起源中国养生体育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
据古籍《吕氏春秋·古乐》所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陶唐氏”时代“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雍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肢体活动的大舞,来加以治疗。
可以说,这是后来的导引、按摩等古代医疗体育、养生术的最早形式。
“导引”之名,就是从“教人引舞以利导之”的含义中产生出来的。
长寿思想是养生思想产生的先导。
长寿思想,即人类的“生命价值观”,并非是有些书籍文章中所说的“自古有之”;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当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其产生的物质客观条件,同时,人类文明发展促成了其产生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才有可能应时而发、应运而生。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低下的情况下,虽然逐渐萌发了某些萌芽状态的体育现象,但只是“自卫其生”而已(《体育之研究》语,“生”乃指生存而言,并无生命长寿之意)。
据考古学家考证那时人之平均寿命才16 岁左右,“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8—16 岁;世界上最早记载人口平均寿命的古希腊,当时该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也只有19 岁,且只是对城邦居民的统计。
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了宗教,但并无向天祈寿的思想。
到奴隶社会初期,夏代敬神,商代重鬼,顺应“天命”,万事祈天。
这一思想的产生,是人在社会上之自我价值认识的一大飞跃,也是“生命观”的一大变革。
这种新的“生命观”的最早记载见于商殷巫祝之作《尚书》。
在该书《洪范》中首次提出了“五福”和“六极”的具体要求——“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其中所提及的“寿”(长寿)、“康宁”(健康无疾病)、“考终命”(寿命自终不横夭)及“凶短折”(寿不长)、“疾”(不健康)、“忧”(感情不愉快)、“弱”(身体不强壮),从正反两方面指出了对生命与肌体和心理的全面要求,并把长寿放在首位。
到了西周时期,这种健康长寿的要求成为全社会的祈求和希愿。
这反映在《诗经》这部古代诗歌总集之中:“永锡难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如南山之寿”、“万寿无疆”等诗句,散见于从各地收集的民歌诗作之中,这足以说明当时社会对长寿问题重视程度之普遍。
《周易》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典哲学著作,对于我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发端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书中反映了一些古代的养生思想。
它利用八卦及六十四卦来阐述阴阳消长变化的道理,以揭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些客观规律,进行指导人类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去修养生息,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科学的朴素认识。
《周易》这种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古代许多养生思想学派的共同源头和理论基础。
这种长寿思想之产生与发展,必然导致人们由一般地向天祈求,进而变成为人为的设想和人为的措施,从而导致养生思想的产生和逐渐体系化,并促成养生术的相应诞生与发展。
所以,长寿思想是养生思想之先导,而养生术是养生思想之实践的产物。
伴随着春秋战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巨大发展,在诸子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养生思想与方法渐趋成熟,并形成了粗略的体系,从而揭开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古代养生史上新的篇章。
养生思想的形成养生术是养生思想实践的产物。
长寿思想导致的养生思想,表现在人们社会活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赖于当时被视为国家大事之一的宗教信仰活动(《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是消极方面;另一方面是依赖于有目的有意识的人为措施,即养生思想指导下的社会实践,这是积极方面。
随着养生思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养生思想也日益丰富充实,有其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
这反映了人类对养。
体育保健论文研究工作针对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系统,根据当代认知方法和时代的需求,对传统的道教养生、保健方法理论及原理进行剖析,并就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构建出道教养生保健体育体系,以期在继承和发扬这一历史瑰宝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内容主要分为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概述、道教养生保健体育对人的本质结构的认知、道教养生保健体育养生观、道教养生保健体育基本理论原则及常用方法、最后,论述了道教养生保健体育当代理论与实践意义。
下面就各部分作简单介绍。
道教养生保健体育概述部分主要对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针对其特点及其思想内容等作简单介绍。
通过对道教养生保健体育关于形、气、神人体构成论的论证,对形、气、神及其相互关系的剖析,以及对由此演生而出的性与命、性命关系的进一步的说明,揭示了道教养生保健体育对人的认识的切入点。
通过对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的“重人贵生,生为第一”人本主义乐生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向上自主命运观,以及对它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修炼观和延生有术的生命操作观的多层面的解说,勾画出道教养生保健体育特有的养生观。
从哲学及史学角。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ork is to found the system of keeping in good health and health care. According to contemporary cognitive method and the demands of era, the work analyzes the methods, theoryand principle, present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about keeping in good health and health care of traditional Taoism, and found its system, make this historical raritycan b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system mainly involves its summarization, cognition of human's essential structure, and idea of keeping in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