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养生论文

合集下载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武术论文5篇范文

武术论文5篇范文

武术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武术论文太极拳习练对我院学生性格塑造的价值“虎借风威抟阵式,龙乘云气显功夫。

乾元虚实凌霄剑,坤道柔刚太极湖。

竞技包容增智慧,武林拳艺演真如。

”-----------题记时间太窄,指缝太宽,不经意间,昨天已是流年。

刺眼的阳光照射着宿舍,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自己练习太极拳的心得。

不觉间,在塔沟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武术练习也已成了习惯。

匆忙的日子总不给人闲暇的喘息机会,只能意犹未尽的去回想。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太极拳,对我的影响颇深,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

回想刚入学时自己的模样,练习武术扭扭捏捏,到现在却已经能够淡定自若,不能不说练习武术的功劳,而作为武术项目中的精华---太极拳,更不得不提。

伟大领袖邓小平曾在1978年会见日本友人时赞誉“太极拳好”,可见太极拳的地位。

而国家领导人为何如此重视太极拳呢?不得不与太极拳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人的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有关。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一些见解。

我们在进行每一次的太极拳练习时,教练都会要求我们先站桩,目的就在于使心情静下来,而练习时保持心无杂念才可能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即追求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格的自我完善以及内心的自我更新。

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唯有心静才可能练出太极的韵味,因为太极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天人合一的运动。

心静,自然无杂念,忘记自我,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长此以往,那么我们的性格就会变得平缓,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有益。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都非常的偏激,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脆弱,遇事容易冲动,甚至做出一些傻事蠢事,酿成不可收拾不可挽回的后果。

现在大学都普遍开设了武术教程,而太极拳往往是最主要的,可见人们已经意识到太极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就拿我们教练来说,经常练习太极拳,使他看上去是那么谦和。

如果我们可以坚持把太极练下去,那么我相信我们也可以达到太极所教授的‘修心养性,尽性如天’的境界。

武术和养生的关系

武术和养生的关系

武术和养生的关系武术和养生的关系随着现在物质生活的条件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养生这块投入的关注也就更多了,多种多样的健身方式,养生方法让人应接不暇。

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经历了几千年仍然历久不衰,自然是有它独特的魅力的风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术和养生的关系。

欢迎阅读!武术和养生的关系中国武术除了本身具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它在养身健身这块的造诣也是不可小嘘的,它的实用价值让很多中外名家赞叹,是我国五千年历史下积攒的瑰宝。

养生同样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保健学问,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来保养身心,从而使身体获得最健康的状态,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那么养生和武术碰到一起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武术和养生的关系1、神共养又称“性命双修”。

宋代以后“性命双修”发展为“性功”和“命功”的炼养体系。

在养生治身的修炼中,性与命本来是统一的“本一而用则二”的关系,精神意识的修炼和生命物质的修炼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内外的修炼,一方面使作为生命载体的身体状态得到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使精神得到新的体验和发展,使人的生命机能日臻完善。

所以形神共养是中国传统养生和武术理论重要的炼养原则。

形指形体,亦即身体,包括躯干四肢、筋骨皮等;神指人的心性、精气神、意识、思维等。

形神共养,即不仅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意在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养生手段来实现生命和潜能的开发与完善。

武术和养生的关系中国武术继承了“形神共养”或“性命双修”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的“内外兼修”炼养理论与方法。

精气神被称为人体三宝。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基本物质的转化运动形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切功能和能量形式;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液、津液的外在表现。

正因为精气神具有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功能动力、精神主宰三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武术与养生

武术与养生

武术与养生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健身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具有攻防技击、艺术展现和养生保健功能。

武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而不被种种的现代意识形态所淹没,除去本身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外,主要依靠了其养生健身这一古老而又最具现实意义的实用价值功能。

在李氏形意太极拳创编人李春苓先生的身上这种养练观显现的最为突出,他少年时身患重病,久治无效,后经人介绍以修习山西形意拳求生存。

通过坚持习武强身,不但病治好了而且身体比一般人还要好很多。

多年以后他继承统武术精华,根据人体构造对山西形意拳加以了突破和改进。

如今他己七十四岁高龄仍肤红齿坚、发乌骨硬、耳聪目明、力大无比,几个小伙子,与他较力,几番下来,几个年青人被累得大汗淋漓,而老人家却稳如泰山一般,这与他长期练武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繁多。

为推动武术运动全面发展,将武术分为五大类:拳术类、器械类、对练类、集体项目、攻防技术。

目前流传广泛适合大家练习的有太极、站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八卦掌、推手等等。

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并且配合呼吸、意念,调理气血、放松精神。

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活血化淤,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还能改善已经形成淤血的脏器的生理状态,例如心肌梗死、脑血栓、早期肝硬化等等;通过畅通经络,将体内病气排出,从而使内脏趋于阴阳平衡。

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延缓各。

传统养生运动论文

传统养生运动论文

了解“中国传统养生运动”生活幸福、身体康泰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各种不同的尝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是在中国古代养生学说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多种体育活动和健身方法的总称。

它包括呼吸吐纳、导引、推拿按摩、长拳、太极拳等各种徒手练习方法和骑马射箭、狩猎划船、蹴鞠踢毽等借助器械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

我所了解的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中国传统运动方法有三种:八段锦和五禽戏、太极拳。

其中八段锦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我主要选修学习了站式八段锦,以下是我了解到的它的动作的作用及其与经络的关系: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通三焦经、心包经,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改善各种慢性病症状。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疏通肺经,同时治疗腰腿、手臂、头眼部等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调和脾胃两经的阴阳,增强人体正气,主治脾胃不和之症。

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疏通带冲二脉及胆经,治疗劳损引起的颈椎和腰椎疾病。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通心包经、心经、小肠经,治疗心火旺所致的气血两虚、头昏目眩和脚步不稳,增强腰力、腿力和眼力。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作用: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治疗腰酸背痛,手脚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疏通肝经、胆经,治疗气血两虚、头昏目眩、头重脚轻,增强臂力、腰力、腿力和眼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利用颤足使得脊柱得以轻微的伸展和抖动,去邪扶正,接通任督二脉,贯通气血,消除百病。

除了八段锦外,五禽戏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

中华武术的传统医学融合与健康保健

中华武术的传统医学融合与健康保健

中华武术的传统医学融合与健康保健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武术技艺,更是一门包含中华文化精髓的综合体系。

在许多人看来,武术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但其实中华武术还融合了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可以为个体健康保健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中华武术源于古代军事技术,其技法融入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是由阴阳失衡、气血不畅引起的,而武术练习可以通过调整呼吸、锻炼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灵活性等方式,促进气血的流畅和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强健身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首先,中华武术强调的是身体的自我调理和保养。

通过练习武术,可以调整身体的脏腑功能,增强肌肉的灵活性和爆发力,锻炼人体的耐力和体质。

比如太极拳就是一种典型的以柔克刚、以缓制急的武术形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帮助人体达到内外兼修的健康状态。

同时,武术练习注重呼吸和调控身体的气机,使人体气血得以和谐运行,维护身体的健康。

其次,中华武术的传统医学融合还包括了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

比如太极气功、武当养生功等传统功法,通过呼吸、动作和意念的结合,调和气血、舒缓经络,有助于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这些养生功法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调理,帮助人体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此外,中华武术还注重心理的调养与健康。

在武术练习中,往往强调身心合一、意念集中、保持冷静的心态,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压力、舒缓焦虑、增强自信和忍耐力。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武术的传统医学融合在这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传统医学融合与健康保健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体系,涵盖了自身的技术要求、中医养生理论以及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

通过练习中华武术,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和谐身心等多重保健效果,有助于维护个体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倡导人们尝试中华武术的同时,也应注重其传统医学融合的特点,从而实现全面的健康保健目标。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太极文化是其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太极文化的理论基础是《易经》。

以太极拳运动为其核心,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太极球等。

太极拳的精髓即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相互变化。

而其奥秘,则在于永远处于变动开合状态。

而这种状态,必须遵守平衡,即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关键词:太极文化太极拳阴阳哲学里的太极:什么是太极?太极一词,始见于《易经》系辞上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里的生,不是产生,而是演变的意思。

亦即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太极的变化流通,包含或阴或阳,呈现柔与刚两种不同的属性,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二仪,两仪即太极。

总之,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拳学里的太极:太极,太极拳的原理可以概括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思想的动态体现。

宋周敦颐撰“太极图”推道体之本原曰:“无极而太极,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

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

”意思是太极为宇宙生化之源,万物启蒙之本。

一、太极拳理对养生的阐述太极拳理包括的方面众多,众多拳家在自身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予以总结,使太极拳理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也使学习者收益终身。

(一)“根”的健身作用“千变万化有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陈鑫:《陈氏太极图说》);“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其根在脚,发于腿”(武禹襄:《十三势说略》)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太极拳中“根”的重要性。

有研究证实,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的增强老年人的下肢平衡力,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即关节灵活性。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简析传统武术的养生价值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简析传统武术的养生价值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64期2021年4月(上)基金项目:项目来源:河北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019KYYB17。

作者简介:周嵩山(1981-),男,河北冀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武术文化。

前言武术与医学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武术依赖于医学而产生,而养生作为医学的重要内容,它和武汉源于同样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不言而喻武术具有较强的养生健身价值。

1、传统武术养生的基本特点1.1、武术招数孕育着养生理论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传统武术养生每一个招数,我们发现它理念都孕育着深厚的养生理论。

从根本上来说,传统武术中的运动注重运动者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在确保身体运动的基础上强调每个人的养精、炼气、调神,这些运动基本要点成为了他们传统武术动形的主要形式,也是传统武术锻炼者的锻炼形式。

同时,传统武术注重阴阳理论,在武术运动中强调虚与实、动与静的观察和结合,强调开合升降等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强调武术运动过程中的屈伸与俯仰,并形成了形、身、气、血的整体统一,强调武术运动中表与里的和谐统一。

1.2、武术养生强调意、气、形的和谐统一从运动生理角度来看,传统武术强调意、气、形的和谐统一,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一个人的呼吸与躯体运动是否与他们的意念达到了和谐统一的位置,通过传统武术运动就可以在坚守意念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来不断进行调息,最后达到动形与意念的统一发展。

其中,坚守意念就是意守,在传统武术中就是指运动者意念专注;调息就是运动者根据自身情况来调节呼吸节奏,而动形就是指他们的形体运动,和谐统一就是意念专注、调节呼吸、形体运动三者之间能够通过运动达到整体的协调配合。

在武术运动中运动者要保持形的神一致性,也要确保意和气紧紧相随,最后让形和气相互感知,通过形体运动和意念专注来促进身体内外的和谐性,最后达到医学角度的养生健身作用。

1.3、武术具有风格独特的养生方法传统武术具有“融诸家之长于一体”的基本特点,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人们通过传统武术养生实践来总结出来的,这些运动生理的养生知识和经验就成为了人们别具一格的养生方法。

武术桩功养生论文

武术桩功养生论文

浅析武术桩功与养生摘要本文通过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当今桩功养生锻炼的现状及桩功养生普及的策略三方面的分析与阐述,希望人们对武术桩功的养生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对研究“武术文化与养生”这一大命题起到些许的抛砖作用。

关键词桩功养生天人合一中华武术博大精神,源远流长。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且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多样,必有其令人神往之处。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长寿的关键条件,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养生之道,以求心态的平和与身体的健康。

本文仅从武术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桩功养生锻炼的现状,探讨桩功养生普及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武术文化与养生”这一大命题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养生,又称道生、摄生、颐养等,“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其中载文“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养”指的是保养、补养,“生”指的是生命、生存的意思。

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养生就是依据生命存在、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强健身心,增进智慧、延长生命的目的。

桩功是中国传统武术中基本功法的重要内容,拳谚有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桩功的训练历来被武术各门派所重视,如形意门中,习武者从初始学习到较高境界,都强调无极桩和三体式桩的训练。

桩功在形式上有动静之分,其实质强调内外兼修,固本培元,实内坚外,洁内华外,阴阳相交、水火相济,强调形、意、气相互配合,协调平衡的整体活动。

剖析桩功在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中存在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桩法训练达到动作的定势,为蓄劲发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通过与意念、呼吸的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身养性的境界。

因此,各传统武术流派依据这两个目的基本上把桩功分为技击桩和养生桩,这里重点讲养生桩,其目的是习武者用来强健身体、调理阴阳、通畅呼吸,通经达络、延长寿命,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论武术的健身价值 文献综述

论武术的健身价值 文献综述

论武术的健身价值文献综述前言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拳种流派繁多,内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具有技击、强身健体、医疗保健和观赏娱乐等多种功能。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它独具中华特色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哲学、美学、中医学、兵学、内工学等多种文化理念,同时注重内外兼修,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

随着国务院号召全民健身运动的逐步深入,武术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起到了扩大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作用。

在网上浏览了几十篇相关文献后,我们了解到武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下展现出的健身价值。

李国辉、杨志平刊发在《商品与质量》的《武术运动的习练特点》一文中,列举了不同地域中的武术种类及历史沿革。

如佛山地区的咏春拳、山西的通背拳、上海的木兰拳、山东的螳螂拳等。

并总结出了不同人群习练武术的要点:青少年当选择动作舒展大方、钢筋有力的长拳;中老年人可选择动作缓慢柔和、刚柔并济的太极拳。

同时提出,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拳种、时间、地点进行练习。

这表明和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武术具有明显的时空和多样性的优越性,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追捧喜爱。

韩宁在《浅析武术的健美价值》一文中,通过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认为武术运动对人体塑形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武术练习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促进是巨大。

武术对呼吸要求极高,不同招式讲究不同的呼吸技巧,如“提、托、聚、沉、憋、闭”等。

武术专业的男生比普通男生肺活量大500ml左右,心肌重量则高出16厘米。

武术动作姿势优美大方,而人的健美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姿势中展现。

人的日常基本活动有站立、坐、行、跑等,而武术长拳套路中就有“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口诀,说明武术套路能够很好的增强人体的健美姿态。

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联系,能够纠正不良神性,增加人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使肌肉隆起明显,表现为人体整体线条的清晰挺拔。

包国庆在《武术的修身养性作用》一文中论述了武术运动中“气与力”的关系。

中国古代武术与身心健康之道

中国古代武术与身心健康之道

中国古代武术与身心健康之道中国古代武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运动,它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一种身心修养的途径。

在中国文化中,武术被视为一种综合性的健身方式,它注重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内外修养的平衡。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

中国古代武术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的培养。

在武术练习中,人们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的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和韧性,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

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全身的协调性,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炼,人们可以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得到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

同时,武术的练习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除了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中国古代武术还注重内外修养的平衡。

在武术的练习中,人们不仅要锻炼身体,还要注重内心的修养。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毅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同时,武术的练习还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集中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平衡和和谐。

中国古代武术还注重呼吸的调节和内力的培养。

在武术的练习中,人们通过深呼吸和调节呼吸的节奏来平静自己的心情,放松身心。

同时,武术的练习还可以培养出丰富的内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外界的干扰和困难。

内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修炼,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炼,人们可以使自己的内力得到提高,从而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

中国古代武术还强调道德和伦理的培养。

在武术的修炼中,人们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还要注重与他人的关系。

武术的修炼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人们需要尊重师长和他人,遵守道德和伦理的准则。

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总之,中国古代武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意志力和毅力,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集中力,调节人们的呼吸和心情,培养人们的内力和道德观念。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摘要:太极拳自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已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体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经常习练太极拳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多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太极拳;中老年;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许多,经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

2.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练拳要用“意”而不用力,要求“完整”一气,前后连绵不断,全神贯注,以意导气,一招一式都是讲求意念要在身体动作前先动,意不动身不动,意动身随,意静形止。

所谓意念,也即是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

同时动作的某部分比较复杂,而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大脑要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训练作用。

3.太极拳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作用太极拳确实能降低骨矿物质丢失率,有效地降低骨折的发生机会,另外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骨折。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二、太极拳对中老年心理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修心养性的作用老年阶段,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

单纯的健身,以期延年益寿,而不重视健心以期修心养性,是很难达到安度余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的目的。

所以对于老年人一定要在观念上用内涵丰富的健康取代目标单一的健身,并在运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试论养生与武术中的精气神

试论养生与武术中的精气神

试论养生与武术中的精气神作者:薛阳来源:《体育时空》2017年第11期养生的三个目标是智慧、快乐及健康,而武术的最终目标是智慧、愉悦、防身与健康。

两者在目标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均为养精、养气与养神。

养生与武术都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使得两者之间相扶相持,获得最为理想的效果。

一、养生与武术中的精气神养生与武术均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塑造大众积极精神面貌、锻炼健康体魄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其精气神方面的特点具体如下:①养生中的精气神。

“精”是生命的根本,属于物质基础。

“气”是生命的能量,在“精”与“神”中承担着桥梁作用。

“神”属于生命的主宰。

从某个层面来讲,养生中的精气神,就是升华生命境界的意思,并非只局限于日常生活中在饮食方面的讲究事项,而核心是倡导大众注重“修心”。

②武术中的精气神。

武术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崇德尚武是武术文化的主要内容。

武术中体现出来的精气神,不仅需要运动者的所有步型、气力、身法、眼神、手法等动作技术都应到位,还应做到内在的形神兼备及武术修为。

具体来讲,就是在武术练习中不仅应讲求规范的动作形体,而且应做到精气神能够传意,并且还应符合整体运动观的“内外合一”。

这里所说的“内”,指的是人的气息、意识与精神的运动”;“外”指的是人体身步手眼的活动,借助意识形成动作,使得外部形体与内在精气神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做到眼到手到,使得动作、呼吸及意识能够实现协调一致。

二、养生与武术中精气神的影响作用在长期的互相融合过程中,养生与武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两者的最终目标或最高境界均为智慧、快乐与健康。

养生、武术和传统中国文化,特别是先贤古圣所向往的最终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来讲就是智慧与觉悟。

(一)形神合一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的人生是“和谐”,涵盖有三个层面的意思:①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也就是“天人合一”。

传统武术的养生思想、方法与价值

传统武术的养生思想、方法与价值

传统武术的养生思想、方法与价值中华传统武术有着悠久历史,并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因此,传统武术才真正称得上养生运动。

养生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西方产生了以体育为主流的体育养生方式,而在东方则形成了自我内练为主要特征的养生体系,武术就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精品。

武术具有鲜明的运动特点,拳脚交错,刀剑纵横,但如认为武术只是一种体能意义上的形式表现,那是对武术的曲解。

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以拳械为符号,达到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契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术养生的最终目的是要超越一招一式的束缚,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

这也正是武术养生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的重点之所在。

一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现代社会呼吁健康长寿,因此人们急切需要具有健身养生功能的体育运动,而中国的传统武术独具健身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

传统武术养生强调“天人合一”,“内外合一”,认为人本身是一个小宇宙,应遵循宇宙的规律,让人体与宇宙达到共振,与自然融为一体,协调发展,人的个体本身也应该达到内在的心意思维与外在的表象动作协调一致;强调“调心练意”,“练意调神”一切肢体运动要与“心”、“意”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意识的作用,通过锻炼,达到身心俱健。

此外,中国传统武术主张“松静自然”,“动静结合”。

松,指精神与身体的放松;静,指心态和情绪的平静。

传统武术强调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动为用,以静为养,动静适宜方能健康。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都要求动静适宜。

二传统武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养生术中华传统武术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因此,传统武术被称为养生术。

传统武术不仅锻炼外在形态姿势,更讲内功的修炼。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各种流派都遵守的练功准则,各种功法和技法皆以意带动,形随心动,以形达意,形意合一,注重通过练功达到疏通经络,防止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武术与中医养生保健

武术与中医养生保健

武术与中医养生保健武术和中医养生保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均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两者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练习武术和遵循中医养生原则,可以有效地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意志力和毅力。

通过练习武术,可以锻炼肌肉、提高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体质,增加耐力和抗打击能力。

武术还能够培养人的独立和自律性格,让人更加坚忍不拔,勇敢坚强,具有不服输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普遍缺乏锻炼,导致患病率逐渐增加。

而通过练习武术,可以有效地预防多种疾病,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治未病”和“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要维持身体健康,就必须保持人体的平衡。

中医养生注重平时调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中医养生推崇中和平衡的饮食原则,强调五谷杂粮、少油少盐,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清淡。

同时,中医养生还倡导适当的运动,注重调养五脏,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发生。

武术和中医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练习武术可以增加体能,培养意志力,同时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配合中医养生保健原则,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原则也能为武术练习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护身体,避免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伤害。

比如,在练习武术后,中医推荐进行适当的按摩和调理,以促进气血顺畅,消除疲劳,保持身体的平衡。

综上所述,武术和中医养生保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珍贵的财富,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武术和中医养生保健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健康、快乐的生活。

愿大家都能通过练习武术和遵循中医养生保健原则,享受健康长寿的人生。

中国古代武术与身体健康养生

中国古代武术与身体健康养生

中国古代武术与身体健康养生中国古代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用于自卫和战斗,更被广泛应用于身体健康养生领域。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重视养生保健,注重身心平衡和身体锻炼。

中国古代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演变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武术在身体健康养生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首先,中国古代武术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姿势,武术可以增强肌肉强度和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可以锻炼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使身体更加健壮和灵活。

长期坚持武术训练可以改善体能素质和增强肌肉协调性,从而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

其次,武术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在武术训练中,通过快速而有节奏的动作,人们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工作效率。

这种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血液的供给量,还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和废物排送,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的顺畅。

通过武术训练,人们可以增加体内氧气的摄取量,提高肺活量,降低心脏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此外,中国古代武术还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调节身心平衡。

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肌肉的锻炼和力量的提升,还要注重内息的调养和心神的调整。

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练习,人们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减轻压力和焦虑。

这种内外兼修的做法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并有益于身心健康。

最后,中国古代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无论是太极拳的舒展慢柔,还是形意拳的刚健有力,中国古代武术都注重内外的和谐与统一。

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意志力和耐力。

同时,武术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总之,中国古代武术在身体健康养生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心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睡眠质量。

武术与健康养生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

武术与健康养生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

武术与健康养生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在众多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中,武术被认为是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内心平静的综合性运动方式。

本文将探讨武术与健康养生的联系,并分享一些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

一、武术的健身效果武术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身体训练方式,以其独特的功效而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

首先,武术能够全面锻炼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身体的肌肉得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力量逐渐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得到提高。

其次,武术中的各种动作和姿势需要配合呼吸来完成,这种有节奏的呼吸可以帮助身体吸取更多氧气,提高肺部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身体机能。

同时,通过控制呼吸,武术还能达到心理冷静和情绪稳定的效果,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此外,由于武术讲究技击和防御技巧,对于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通过不断的练习,人们能够提高集中注意力和反应的速度,同时也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

二、武术与养生的关系健康养生旨在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而武术正是一种能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运动方式。

首先,武术强调身心统一,追求内外兼修。

通过对内功的修炼和技击的训练,人们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其次,武术中的冥想和内丹功法,使得练习者在动作中能够保持专注和放松,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种内心的平静能够起到疏导压力和焦虑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

此外,武术注重调理身体,讲究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适当的饮食和养生方法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术中的养生理念可以帮助人们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规律,改善身体状况。

三、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1.定期练习武术:每周定期参加武术训练,坚持体验武术的乐趣和益处。

可以选择合适的武术门派和教练,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2.注意饮食和作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注意摄入各类营养物质。

浅谈少林武术与老年养生

浅谈少林武术与老年养生

36禅武少林养生少林武术是中州武术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文化特色享誉海内外。

少林武术动作迅猛,快速有力,非打即防,随时随地都可以施展解数和发挥威力,具有鲜明的技击浅谈少林武术与老年养生文/李 奕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养生”二字时刻警示着人们要注重身体的健康。

人类越来越追求着高质量、高标准、高大上的生活,尽管医学足够发达,但是人类还是想通过自身努力找到一个保养、调养、颐养生命的方式。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细心观察不难看出,近几年广场舞、健身操、八段锦等有氧运动成为当下人们用于养生的主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养生的行列,也有极少部分老年人坚信着老祖先创造下来的财富对于养生是大有裨益的,于是开始了习练养生。

少林武术中的《易筋经》《洗髓经》都是很著名的养生功法,他们以此作为强身健体、提升生命质量、调养身心的经典文本。

禅武少林养生性。

或许有人会问少林武术怎么能与老年人养生联系在一起?那么,就跟随作者来一探究竟。

一、少林武术的和谐价值观(一)内外兼修和谐是武术的独特价值取向,少林武术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同样也具有和谐的价值取向。

少林武术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身与心是其子系统,它们是统一的,身体的内与外、神与形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讲求内外兼备。

少林武术注重形体与精神的统一训练,先外练形体,再内练精神、气、力。

所谓外练就是要对人体骨骼和肌肉关节进行锻炼,也要对由肢体所完成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形进行锻炼。

少林拳中的马步桩,就是少林武术中最常见的基本功,不仅使动作规范,而且使人体的骨骼、肌肉各个系统得到了锻炼。

外部锻炼打通了人体内部的通道,才能促使人体内部精气得到流通。

少林武术讲求内外合一,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要协调一致,手、足、眼三者相齐,鼻尖、脚尖、指尖三尖相照,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髋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使身体高度协调,达到平衡。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

养生角度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探讨高艳【摘要】Traditional Wushu has experienc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from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continuously impro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t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unique practical technology with rich and comprehensiv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theo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erving one's health, probes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Wushu, and its value of preserveing one's health in modern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its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does the analysis of how to d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in view of preserve one's health.%传统武术从它的形成、发展到不断完善,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在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且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内涵的综合性实用技术。

传统中华武术与养生

传统中华武术与养生

(附五)郭扬:传统中华武术与养生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仅山西省,就有武术拳种六十五种,武术套路七百五十三个(《山西武术拳械录》)。

作为一名业余武术爱好者,在京华中医最高学府,演讲《传统中华武术与养生》,这样一个大命题,实实在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值得庆幸的是,喜逢北京中医药大学50华诞。

海内外贤达,同聚一堂。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向大师们请教的机会。

所以,我才不顾浅陋,抛砖引玉。

借我多年来习武学医的甘苦的历程,谈谈对《传统中华武术与养生》的肤浅体会。

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师长斧正。

1962年9月,在武汉,我刚上初中,就被副伤寒送进了医院。

治愈后,班主任老师建议休学,因已落下的二个月的课程,怕跟不上。

我不想休学,经过努力,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但因身体羸弱,又病倒了。

暑假期间,行武出身的父亲说:“不想进药铺,就得学武术。

”于是,开始了我拜师习武的生涯。

第一次见老师,就遇到老师给人治病。

被人掺扶着走进来的病人,腿痛的不敢着地,经老师在她膝关节上搬捏几下,病人居然自己能走出门去。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老师神奇的本领学到手。

我的师傅叫陈照瑞,回族。

后来,我才知道,他老人家原来是河南派心意拳传人袁凤仪师祖晚年的亲传弟子。

习武之余,我最喜欢听陈老师讲往事:袁凤仪师祖晚年,歇了镖业,在家以教亲戚晚辈心意拳余日。

一年秋天早晨,师祖正带徒弟们练功,突感腹中内急,连忙走进灌木丛中方便。

刚一蹲下,就觉知两肩被重重压住,脑后热气袭人。

袁师祖无暇思索,一记地炮肘打出去,竟将一只金钱豹打翻在地。

因发力过猛,裤缝迸裂,不能遮体。

当年,跑回家替袁师祖取裤子的,就是我的师傅。

袁师祖早期弟子尚学礼老师,以66岁高龄,在1931年,开封举行的华北五省运动会上打擂获胜,得龙泉古剑一口(《中州武术·马学礼与心意六合拳》)。

当时,我老师就随同前往,亲眼目睹了这场龙争虎斗。

我真羡慕,先辈们精湛的拳艺和他们那钢铁般的身体。

1969年2月,下乡插队前,我向老师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华传统武术有着悠久历史 并融合了道家文
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养生文化 因此 传统武术才真正称得上养生运动。

传统武术在人类健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健康意识与传统武术在健身中的优势及其作用进行分析 探讨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

关键词传统武术健身养生价值
传统武术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 它之所以能够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并且不断发展 能传播到世界各地 因为它确实不仅是一种打斗的技术 而且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多方面的魅力。

比如太极拳和八卦掌 都具有极强的抗暴功效、极好的开智效果、无穷的艺术趣味更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

不但中国人喜欢 世界各国人民也都喜闻乐见。

一、社会健康意识是当今时代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在已是高科技时代 是数
码之家了。

特别是高科技不断融入人类生活 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如电脑代替很多体力劳动 出门电动车 公交车 小轿车代替步行 自行车等等。

可是别忘了 任何事情
都具有两面性 科技发达的今天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我们本来具有的动物特征逐渐退化 人类的头脑越来越
发达 而身体却越来越虚弱。

还有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激烈的竞争、强烈的欲望 使人们的精神过度紧张 心理不
平衡 导致一系列“职业病” 形成了新的社会问题。

另外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人们健康长寿的愿望与日俱
增 人们对健康也给予了更高的标准。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使
的生命的时间达到极限 这就需要寻求一种具有健身养生
功能的体育运动 然而传统武术则刚好具备这一功能。

二、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
现代社会呼吁健康长寿 因此人们急切需要具有健身养
生功能的体育运动 而中国的传统武术独具健身养生思想和
养生方法。

传统武术养生强调“天人合一” “内外合一” 认为人本身是一个小宇宙 应遵循宇宙的规律 让人体与宇
宙达到共振 与自然融为一体 协调发展 人的个体本身也
应该达到内在的心意思维与外在的表象动作协调一致 强调“调心练意” “练意调神”一切肢体运动要与“心”、
“意”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意识的作用 通过锻炼 达到身心俱健。

此外 中国传统武术主张“松静自然” “动静结合”。

松 指精神与身体的放松 静 指心态和情绪的
平静。

传统武术强调动静结合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以动
为用 以静为养 动静适宜方能健康。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都要求动静适宜。

三、传统武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养生术
中华传统武术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养生文化 因此 传统武术被称为养生术。

传统武术不仅
锻炼外在形态姿势 更讲内功的修炼。

“内练一口气 外练
筋骨皮”是各种流派都遵守的练功准则 各种功法和技法皆
以意带动 形随心动 以形达意 形意合一 注重通过练功
达到疏通经络 防止疾病 保健强身的目的。

另外通过练习
传统武术可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 全面改善生理、心
理的机能。

这也正是武术养生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的重点之
所在。

作为一种健身的运动形式 传统武术与其他运动相比具
有独特的优势。

他不受体质 地点 金钱 年龄等的限制。

它比较自由 灵活 并且它的运动量 运动幅度 都可以由
练习者自己来控制。

身体素质好的人可以选择运动量大、较
长的套路 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可以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的、较
短的套路 也可以从中选择一段或一节进行练习。

另外 传
统武术对外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

同样是健身方式 乒乓
球运动需要球台和球拍 羽毛球需要球拍和球网 打篮球需
要篮筐和篮球 而传统武术则不需要任何器材 同样能够达
到锻炼效果。

除此之外 传统武术的练习没有年龄的限制
它是一项终身运动 每一个年龄段得人都可以练习。

因此
许多武术专家认为 传统武术是适合任何人的最好的健身养
生方法。

四、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
传统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运动方法 能够增强和维护
联系着的生理功能。

另外 传统武术是一种整体运动 要求
内外合一 所有动作都要求身体各部分以及内在精神的协调
配合 这样身心各部分都得到了锻炼 从而全面提高或维护
练习者的柔韧、反应、灵敏、协调、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 调节身体内环境的平衡 调养其气血 改善内在机能。

传统武术击技训练使人获得防身自卫的能力 以增加练
习者的安全感 从而是练习者保持心态平静 精神放松 这
样间接地起到了健身养生的作用。

传统武术道德训练是一种
使人心态平衡的修养方式 传统武术道德训练可以提高人的
精神境界 降低人的欲望 解决期望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
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问题 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传统武术的练
习 将人的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人生哲学连在一起 相互
作用 把心态平衡、延年益寿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 兼而得
之 较好的把健身养生结合起来。

健身和养生既一致 又不
是同一个东西。

现代生活讲究生活质量 即活的健康 在健
康的基础上长寿 传统武术追求的是高质量的健康和长寿。

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的今天 大力开展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活动 发挥中国传统武术养
生文化的优势 将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人们从事传统养生运动 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可以更好地体现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追求。

传统武术对健身非常全面 它注重人的内外兼修 强调从精神到肉体 由内到外 循序渐进地全面进行锻炼 从中了解、领悟做人真谛 完善人生价值 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