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素材 新人教版
初一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思维导图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初一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思维导图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1e020695998fcc22bcd10d9a.png)
目的
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大运河
时间 概况
从605年起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唐江五大水系
流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 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诞生
隋文帝进,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
进程 意义
581年,北周外威杨坚夺权建隋,以长安建都,杨坚 即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 史发展
隋朝的发展
措施 作用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纺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降雨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意义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约1300年
隋朝的灭亡
原因 时间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https://img.taocdn.com/s3/m/b79276ebcaaedd3383c4d39b.png)
唐朝进入鼎盛
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与筒车; 蜀锦冠全国、越窑邢窑、唐三彩闻名世界; 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盛 唐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气
象
开放的社会风气 风气开发、兼容并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玄奘西
游天竺
西
《大唐
西域记》
唐朝对 外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
文化传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 发达 国力 强盛
对外 政策 开明
交通 便利
开元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建 立618
李李
武
唐
世
则
玄
渊民
天
宗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
从 李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贞
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任贤;完善三
观 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严格考查官吏政绩;减轻
治
人民负担。
到 开
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元 唐玄 盛宗 世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f1ade3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8.png)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年改年号为贞观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发兵反击突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宰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三、唐与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医学、天文、历算唐新罗音乐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政权(辽)契丹族政权的建立(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建立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时间10世纪初91611世纪前期1038都城上京临潢府兴庆府发展情况发展生产,创造文字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造西夏文字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从进攻到防御宋真宗澶(cán)洲之战与“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三、西夏与北宋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宋夏合约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db4b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7.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 盛唐气象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6北宋的政治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8金与南宋的对峙9宋代经济的发展1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元朝的统治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4明朝的统治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7明朝的灭亡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偏安农业的发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的疆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隋文帝(杨坚)581年夺北周建隋朝长安为都,废除门第,用考试选人才。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1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的统治。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2024年中考备考】七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大单元整合+考点清单+难点点拨)
![【2024年中考备考】七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大单元整合+考点清单+难点点拨)](https://img.taocdn.com/s3/m/ae647f5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a.png)
【2024年中考备考】七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大单元整合+考点清单+难点点拨)主题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大单元整合】【考点清单】考点一:隋朝的统治1.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时期国力强盛的原因:(1)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社会安定;(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值度量衡;(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4.大运河(1)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四段: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③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消极:加重了百姓劳役和赋税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
5.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2)创立:①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3)影响积极:①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③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土,禁锢了人民思想,阻碍了新思想的萌发。
6.隋朝的灭亡隋朝末年,徭役兵役沉重。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考点二:唐朝的统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1)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aaf7126bb68a98271fefa7a.png)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的 灭亡
灭亡 618年,隋朝灭亡
退 出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
5 8 9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fb79b6941ea76e58fa0455.png)
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1115
金 与 南
女真 族 崛起
年 阿骨 打 建立 金
金灭 辽 1125 年
金灭北 宋 1127年
宋 的
1127年 赵构建立南宋 定 都 临安
对 南宋 峙的
偏安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宋高宗秦桧 杀害岳飞
宋金和议 宋金对峙局
面形成
农业 的发
宋展
代 经 手工 济 业的 的 兴盛 发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领先世界;北 宋东(京1)郊宋外代,最建大有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2世)界都上市最繁早荣的船表坞现;:南店宋铺海增船加配;备了先进的指南 针。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商品琳琅满目。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 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年
蒙古灭西夏
元 1227年
朝 蒙古灭金 1234年
的
南宋与蒙古灭对峙 40多年
统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治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
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
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书法家:颜真卿、欧 阳询
玄奘 西游 天竺 西 《大 唐西 域记》
唐朝 对外 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 华唐朝文化传 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 化对 发 外交 达 政通 国 策便 力 开利 强明 盛
开元 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 建立 618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956f9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8.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阶段⽰意图:北朝(北周)南朝(陈)隋朝唐朝五代⼗国隋唐时期特征:繁荣和开放的社会581年,定都长安589年(隋⽂帝时);历史作⽤:结束了⾃西晋以来⼆百七⼗多年战乱分裂的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三次⼤统⼀。
时间:605年特点:纵贯南北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杭州)三点:起点涿郡,中⼼点洛阳,终点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历史作⽤:⼤⼤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①贵族李渊(唐⾼祖)起兵反隋,建⽴唐朝,建⽴时间:618年,定都长安形成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⑴重视发展⽣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⑵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政策措施⑶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⑷⼤兴学校,发展科举⑸任⽤贤才、虚⼼纳谏(任命房⽞龄和杜如晦做宰相,⼈称"房谋杜断";重⽤的魏征是最著名的谏⾂)治世局⾯形成:国家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逐步增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她晚年称帝,把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唐太宗发展农业⽣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宗励精为治:任⽤贤才(例如姚崇);重视地⽅吏治;注意节俭。
史称开元年间的政局为"开元之治"唐⽞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明显增加,唐朝进⼊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907年,唐朝灭亡。
①兴修⼤型⽔利⼯程;②农耕技术提⾼:⽔稻⼴泛采⽤育秧移植;农业③蔬菜引进许多新品种;④茶叶⽣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⑤⽣产⼯具的改进: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具筒车。
丝织业:花⾊品种多,技术⾼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瓷、唐三彩最为有名著名的⼤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都长安城:城内实⾏“坊市制”。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61ce0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0.png)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业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0b120f4790c69ec3d5bb75f7.png)
( D )7.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 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B )8.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灭陈统一全国 D.下令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
( A )9.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 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 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脱脱《宋史》)
返回
正确答案: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 及所学知识,读懂材料的意思。古代科举制度是一视同仁的。无论 是功臣之后还是贫民子弟,想做官全凭科举考试。所以材料中的 “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 他提升自身的地位”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公平正义原则。A、B、D项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此题选择C。
( B )3.下列关于大运河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B.隋文帝时期开凿 C.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A )4.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你设计了一条从 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A.涿郡—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余杭 C.洛阳—余杭—涿郡 D.余杭—洛阳—涿郡
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 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材料二、三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教材图片点拨+误区预警 (3份打包)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教材图片点拨+误区预警 (3份打包)](https://img.taocdn.com/s3/m/fd30aff41eb91a37f0115c0f.png)
图片点拨
点拨
含嘉仓,隋代国家粮仓,位于河 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含嘉仓的修 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隋朝初年 社会经济的繁荣。
含嘉仓示意图
图片点拨
隋朝大运河
点拨
阅读示意图,我们可以了解隋朝大运河 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从北向南分 为四段,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即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通过示 意图,我们可以了解隋朝都城长安的位 置,以及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南北端点 余杭和涿郡的位置。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8 9 年 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误区分析:本题考查对隋朝历史中重大事件的记忆。其中 A、C、D三项都与隋朝的相关史实相符,隋朝的建立者是 隋文帝, B项不符合史实。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隋_清)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隋_清)](https://img.taocdn.com/s3/m/b103b1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e.png)
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
5 8 9 年 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隋朝的 灭亡
灭亡 618年,隋朝灭亡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