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动画事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市场动画人才的奇缺,高校具有培养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大多数高校创办动画专业时间短,在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经验。

本文就湖北某高校为例,着重研究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动画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备受各国关注。

自上个世纪末,我国动画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动画公司相继成立,导致了大量动画人才的缺乏。

为了适应市场对动画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达400多所,如果加上开设动漫相关专业的高校更达1200多所,培养动画人才有60多万人。

这远远超出了美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动画人才第一大国。

从近几年动画人才发展来看,数量与日俱增,但从质量上看却不尽如人意。

从前两年的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来看,都是处于倒数几位。

现在形成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动画企业求才若渴;另一方面是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动画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链接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高校要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其实就是要研究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笔者以湖北某高校为例,希望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湖北某高校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成立于2003年。

现有专业教师17、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现有学生432人。

在近十年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思路。

一、准确定位,制定“以项目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成立之初,学校领导和老师查阅大量关于动画教育、动画人才培养、动画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动画行业状况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对相关院校、动画公司和企业的调研,以及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实际资料与数据,展开实证研究。

他们发现:(1)现有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2)学校的教学与社会实际、业界需求相脱节。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远远达不到社会公司的用人要求。

自2006年起,该院就积极探索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确立了以项目为导向,培养高等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定位,并提出了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计划适应现实的社会需要、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和现实需要联系紧密等一系列要求。

这种培养模式具体可归纳为“124”,其核心内容为“1条主线”、“ 2个主体”、“4个阶段”。

“1条主线”即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

“2种形式”即课堂教学和企课外辅导,即在学校课堂完成理论教学和一些课内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然后在课外由教师带队完成真实项目的制作。

“4个阶段”指教学设计划分为基础性课程学习阶段、单项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职业实践能力培养阶段。

第一阶段: 1-3学期完成动画专业基础性领域的学习和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体现专业的适应性,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等。

第二阶段:第4-5学期按不同岗位设置专业课程,以加强专业的针对性,主要课程有动画形象造型、动画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等。

第三阶段:第6学期开设专业的综合课程,主要是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有动画短片制作、数码影像合成、dv短片制作等。

第四阶段:第7-8学期主要是专业实训课程,完成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项目制作,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据此构建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
课程项目化即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该院课程项目化具体的做法是: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就设立一个虚拟的动画项目,把项目的各个设计与制作环节放到具体对应的课程中去,该项目随着学生学习课程的不断丰富也逐步完善,当学生
所有专业课程学完,这个项目也相应完成。

例如:形象造型阶段在动画形象课程内完成设计,场景设计阶段在动画场景设计课程完成设计,动画制作阶段在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以此向后推。

因此,课程的设计先后是根据动画片的制作流程所设置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该项目的制作,提高了他们的课程的兴趣。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该项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三、按项目分组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动画是一个需要团队意识很强的专业。

团队精神对于一个动画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决定了该企业的前途。

因此,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该院在课程教学组织上和学生考评方式上进行大胆改革,把真实的动画项目引入课堂,在讲授完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后,在该课程实践教学阶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分组进行课程项目设计与制作实践,在课程考评时,根据小组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考评,每个小组的考评分数即是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

此外每个小组成员在不同的阶段都必须要担任小组组长,以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与领导能力。

四、充分利用工作室,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专业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

2008年,该院创建了三维动画工作室、二维动画工作室、黏土动画工作室、影视后期合成工作室、录音工作室等,总投资打100多万元。

其建立目标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
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科研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集中优势,进行科研攻关。

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支撑;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培养双结构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注重学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创新教研平台。

工作室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此外,工作室在教学科研组织上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

而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师生之间得以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并营造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

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近三年来,该院共完成科教研项目7项、校企合作项目10多个、完成动画片30多集,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社会需要人才
高校培养学生最终要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投身企业。

环境的改变,身份的转换,使学生毕业时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期。

如何能使学生尽快缩短这一适应期和满足企业对其能力的要求?学
校深入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该院在加强校企合作上有以下方式:(1)加强实习基地数量的建设,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

(2)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3)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紧缺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4)与企业开展课程教学合作,企业参与学校部分课程教学,实现“订单式”培养。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该院培养的动画人才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层次逐渐提升。

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质量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