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周学案

借代

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其作用是“称代”,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分为①用事物特征代该事物;②具体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用形象代本体;⑤部分代整体;⑥结果代原因;⑦质料代本体。而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特点是本体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虽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其本质仍是打比方。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如上文所述的①~

⑦);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说出本体并用上比喻词可把借喻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①孩子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

②(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例句①是借喻,“园丁”比喻老师,两者在“辛勤培育”上有相似之处,可改成暗喻“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例句②③是借代,“硬硬的”代洋钱,是用事物的特征代事物;“枪杆子”代武装斗争,属用具体代抽象。其他还有用部分代整体,如:锦鳞游泳;用专名代泛称,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雷锋;用形象代本体如:上面坐着两个

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用结果代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代“笑”,是“笑”的结果);用质料代本体,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练习] 区分借喻和借代

A.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上去撵玉石眼去了。

B.看书一定要有所选择,万不能误把毒草当成香花。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E.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F.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

G.无非是怕说错了丢乌纱帽。

H.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借喻:

借代: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定义: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例句: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或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设问。)

作用: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举例

句式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鲁理解①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迅《生命的路》)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

音》)

④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

……(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⑤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⑥老岩不是要在南方过年么?为什么提前回来了?一推门,我就看到了一个奇迹:一把褐色的样式古朴的陶土瓦壶,在蜂窝炉上咝咝地冒着水汽。(叶文玲《心香》)

⑦她像一只轻捷的小鸟一样飞走了。她刚一走,我就后悔了。晚上,校门口---这不明明是约会吗?万一让人看见了还讲得清楚?她怎么敢?到底有什么事呢?对了,一定是想把那张照片要回去,可是照片还在吕宏手里哩!(张抗抗《夏》)上面例①和例②是一问一答;例③是二问一答;例④是连接三个一问一答;例⑤和例⑥是二问不答;例⑦是四问不答。前面四个例句中,先故意设问,然后再自己回答,是为了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深入思考;后面三个例句中,问而不答,目的是让读者去联想,去回味。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在运用时首先要求我们对问题清晰明确的认识,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做到善问善答;还要立足全局,当问则问,不当问则止,这样才能使行文不呆板、有波澜。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例如:①我对于我国献身科学家的青年们的希望是什么呢?首先,要循序渐进。……

②这样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例句①无疑而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只起引人关注的作用,是设问。例句②是疑问句,在疑问中包含着答案,用否定方式“不”表达肯定的意思,是反问句。由于使用反问句式,加强了句子的力度。“这样的表现,能说明你有上进心吗?”这个句子,是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反问句使“否定”的意思很强烈。

[练习1] 区别下列句子是设问还是反问

A.当年毛委员长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难道仅仅是粮食?

B.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

C.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的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E.地球如果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的乐园,赞美诗的歌颂,宗教的故事呢?

F.鸟儿能无拘束地离开大气钻到真空飞翔吗?鸟儿是离不开空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