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doc 17页)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含义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组织和国家政府运作的基础,是实现公共目标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2. 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规范性、效率性和公共性等特点。
具体体现在组织结构、职权划分、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过程等方面。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理论行政管理与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包括资源配置理论、效率经济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目标设定、权衡效率与公平、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2. 社会学理论行政管理与社会学理论相关,包括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组织设计、人员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等提供了理论支持。
3. 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与政治学理论相关,包括公共行政理论、民主行政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制度设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 规划职能行政管理的规划职能包括组织目标的设定、政策的制定、计划的编制等。
规划是行政管理的起始点,是指导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2. 组织职能行政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机构设置、职权分配、工作流程设计等。
组织是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
3. 指挥职能行政管理的指挥职能包括领导、协调、监督等。
指挥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
4. 控制职能行政管理的控制职能包括评估、监督、评价等。
控制是行政管理的保障,是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获取信息、制定决策、评估效果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行政管理理论
什么是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在那个时期,行政管理者和学者开始意识到,政府机构需要更加科学地进行管理,以应对社会和经济变革带来的挑战。
因此,他们开始积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政府机构,从而形成了行政管理理论。
在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其中,一些最为重要的理论包括经典行政管理理论、人类关系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制度理论等。
经典行政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对组织的控制和指挥,将组织比作一个机器,管理者负责调节各部门的运转,以保证整体的效率和效益。
这一理论体系的代表人物包括泰勒、韦伯和费奥尔。
人类关系理论则提出了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人类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梅奥和马斯洛。
组织行为理论则关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组织运行的影响,着重强调领导力、决策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性。
制度理论则强调组织的结构和流程对其行政效能的影响,主张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适应性。
除了上述理论外,还有一些其他理论在行政管理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比如决策理论、领导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发展和运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运用行政管理理论,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挑战,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
当然,行政管理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之中。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观点也在不断被提出。
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管理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等也日益受到关注。
行政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为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路。
尽管理论本身并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理论的指导和启发,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挑战,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使命。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理论是关于管理公共事务的原则、方法、规律和技术的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变化,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和未来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详细概述。
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组织结构、层级、规章制度以及对组织成员的控制和约束。
代表人物有韦伯、泰勒、法伦等。
韦伯的理论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高效的组织模式,强调科学管理和规范化运作。
他提出的官僚特征有明确的职责、规章制度、专业化、层级性和无感情。
泰勒的理论主张分工和专业化,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套科学分析和管理生产流程的方法,主张对工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法伦的理论主要强调管理科学化和性能评估,他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NPM)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管理理论,主张市场化、私营化和精简政府。
其主要特点包括结果导向、经济效率和公民参与,主张政府应像企业一样经营管理,重视竞争和效益。
NPM的代表人物有奥斯格德、奈斯比特和胡贝尔曼等。
奥斯格德提出的经济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管理学理论,推崇”集约型经营“,追求高效率、高生产和市场化。
奈斯比特则更加重视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主张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胡贝尔曼则强调政府需要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并通过强化公民参与方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治理理论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关注政策制定、执行和绩效评估的过程,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治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基勒、帕特那姆、拉赫曼等。
基勒提出了消费者的法律、市场的形成和消费者的行为三个概念形成的公共产品购买行为理论,强调公共机构应该经常地检视政策是否对市场化、竞争化、服务质量等产生利弊,及时调整。
行政管理学-17 行政发展共17页文档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意识形态
动力 阻力
政治因素
行政人员追求使命感 行政系统追求自身“合法性”
行政人员 既存行政体系 行政文化
国 三高 、行政发展的内容
家 级
等 学
(一)行政体制发展
精校
品公
课 共 (二)行政职能发展
程管
教理
材 类 (三)行政行为方式发展 专
业
基础 (四)行政文化发展
4、提供回应性服务
5、公共部门的分散化和小型化
6、引入竞争机制
7、采用企业管理模式
国高 家等 级学 精校 品公 课共 程管 教理 材类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教 材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行政管理领域新兴的一种新公共行政理论, 是由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罗伯特·B·登哈特等为代表的一批行政学者 在批评传统的公共行政,尤其是在批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教 材
1954年的改革 1958年的改革 1965年的改革 1982年的改革 1988年的改革 1993年的改革 2019年的改革 2019年的改革
三、中国行政发展的方向
国高 家等 级学 精校 品公 课共 程管 教理 材类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教 材
廉洁政府 法治政府
(二)新公共服务的理论观点
1、服务而非掌舵
2、追求公共利益
3、思想的战略性与行动的民主性
4、服务公民而非服务顾客
5、责任的复杂性
6、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
行政管理理论百科
行政管理理论百科一、行政管理理论的概念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范原则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了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学、行政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政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等公共部门组织,以及它们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功能等。
行政管理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领域广泛,内容繁多,涵盖范围广。
其次,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中。
再次,它是一门实证性学科,通过对管理实践现象的观察、实证研究,形成理论和规范原则。
最后,它是一门动态性学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它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围绕着行政管理的目标、组织、人员、管理方法、政策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学者和学派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一般可以将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分为以下几种:科学管理学派、人文管理学派、行政法学派、组织理论学派、综合管理学派等。
科学管理学派,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泰勒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概念是“科学管理”,即通过对工作中的人、设施和程序进行科学分析和设计,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该学派强调科学方法、规范化操作、时间和工时报酬、生产过程控制等理论观点。
人文管理学派,强调人的心理、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因素对管理活动的影响,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个性和情感需求,注重激励、领导、沟通等人际关系方面的管理。
人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斯洛、霍桑斯、玛丽•帕克特等。
行政法学派,强调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提倡管理活动的法制化和程序化,以保障公共利益和民众权益。
组织理论学派,是一种以组织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学派,加强对组织结构、功能、文化、变革等方面的研究,强调组织内部的权力、控制、协调和决策等问题。
综合管理学派,是指在以上几种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管理理论观点和方法,试图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多元化、综合化问题。
名词解释行政管理理论
名词解释行政管理理论一、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其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管理公共资源,并保证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
行政管理包括各种管理功能,如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它也涉及到领导、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二、行政管理的历史行政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和行政组织,但现代行政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逐渐形成的。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行政管理的先驱者,如韦伯、泰勒、福尔莱特等,他们对组织理论、管理科学和行政效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涌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管理理论,如行政职能论、人类行为理论、公共选择论、制度理论等。
三、行政管理的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是研究政府和公共组织的运作、管理和治理的学科领域,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内容和理论思想。
行政管理理论包括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和学术观点,如行政权力理论、决策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
1. 行政权力理论行政权力理论是通过研究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权力结构、权力关系和权力运作来理解行政管理的学说。
行政权力的性质、来源和限制是行政权力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行政权力理论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结构和运作、行政法律制度、行政程序和决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在行政权力理论中,权力的合法性、权力的分立和权力的制衡是研究的重点。
2. 决策理论决策理论是研究政府和公共组织的决策过程、决策行为和决策结果的理论框架。
决策理论旨在理解和解释政府和公共组织在面临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冲突性情境下的决策行为和决策结果。
决策理论涉及到决策者的认知、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在决策理论中,决策的理性性、决策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公正性是研究的重点。
3.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是研究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的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1. 引言行政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执行的过程。
行政管理理论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理论,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对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影响。
2.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共行政学的起源。
公共行政学的兴起与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有关,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行政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传统理论阶段、行为理论阶段和制度理论阶段等。
2.1 传统理论阶段传统理论阶段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的层级结构和职能划分上。
斯波尔丁认为,行政管理是一个技术性活动,强调层级结构和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理论,强调规范化和合理性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2 行为理论阶段行为理论阶段强调对行政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进行研究。
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行政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信息有限、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也强调了行政管理者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的影响。
2.3 制度理论阶段制度理论阶段关注行政管理的制度安排和规则设计。
哈伯默斯认为,行政管理是一个制度性活动,需要通过规则和程序来实现公正和效率。
奥利弗·威廉森的“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了制度安排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理论有多个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
3.1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研究如何构建和管理高效的组织结构。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组织理论的经典范例,认为组织应该通过规范和层级结构来提高效率。
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更多的组织理论,如团队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
3.2 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影响因素。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是决策理论的重要代表,认为决策者受到信息有限和目标多样性的制约。
此外,决策理论还包括风险决策、博弈论等研究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内容有哪些
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内容有哪些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它既包括国家机关内部的管理活动,又包括政府对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制定政策、管理资源、执行决策以及评估和监督管理结果。
历史渊源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各类王朝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实践,但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在19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
近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主要源自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管理科学和公共政策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主要理论流派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涵盖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包括传统公共行政学派、新公共管理学派、公共选择理论和制度主义等。
传统公共行政学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官僚体系来实现公共利益的管理,强调组织分工、权责明确、程序规范等。
新公共管理学派注重市场化和私营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公共选择理论则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和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制度主义理论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制度安排和规则设计。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决策过程和绩效评价等问题。
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和变革、组织学习和创新、组织文化和氛围、组织领导和激励等方面。
管理政策理论管理政策理论是指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管理活动中的决策、规划、实施和评估等过程的理论。
它包括了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管理规划和实施、管理评估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政策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制定的规则、程序、计划和政策的效力和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它包括了人才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薪酬和福利制度、绩效评价和管理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以及团队合作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效益。
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内容包括
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运行、行政行为以及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学科,其理论基本内容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功能、组织、决策、控制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三个基本概念。
行政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政府行政、事务、制度、组织等多方面内容;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贯穿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管理、文化管理、卫生管理、教育管理等,因此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行政的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监督等活动。
行政管理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性、目的性、组织性、协调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二、行政管理的原则行政管理的原则包括法治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和民主原则等。
法治原则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依法行政;效率原则是指行政管理应该追求效率,以尽快实现政府的目标和任务;公平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公平对待不同利益相关者;透明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公开、透明,让公民了解政府的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民主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民主参与,让公民能够参与决策、监督行政。
三、行政管理的功能行政管理的功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
计划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组织是指政府将资源、人力和物力有机地组织起来,实施政府的决策和计划;领导是指政府领导和指导政府工作的活动;控制是指政府对政府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协调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协调各种资源和利益。
四、行政管理的组织行政管理的组织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门机构和事业单位等。
中央政府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总体领导;地方政府是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管理本地区的行政事务;部门机构是行政管理的具体执法和管理单位,如财政部、教育部、环保部等;事业单位是政府授权管理某一领域的事务,如医院、学校、邮局等。
五、行政管理的决策行政管理的决策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做出决策的活动,包括决策的概念、过程、方法和原则等。
行政管理理论课有哪些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课有哪些内容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理论课的第一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行政管理的定义、特征、对象和范围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本质和特点,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组织和管理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特征: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专业性、公共性、持续性等特征。
行政管理的对象: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公共事务、公共资源、公共制度等。
行政管理的范围:行政管理的范围包括政府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执行等。
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行政管理理论课的第二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效率性、公正性、透明性等原则。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遵循法律规范和职责规范,避免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追求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工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和组织,不偏袒不厚待,维护公正和正义。
行政管理的透明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保障公共利益。
三、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理论课的第三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管理职能、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提供指导。
管理职能:行政管理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管理技术:行政管理的管理技术包括决策、沟通、协调、激励、监督等。
管理手段:行政管理的管理手段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社会手段等。
四、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行政管理理论课的最后一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信息化、法治化等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组织内部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行政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实践的基础,它提供了指导和理解行政管理过程的原则和概念。
本文将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决策理论等方面。
一、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其中,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了效率和竞争,提倡市场化、结果导向和分权。
公共价值导向理论则关注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实现,强调政府应以公正和公正为原则来管理公共事务。
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参与,强调决策的公开和透明,以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二、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研究的是企业或政府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科学管理理论提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改进组织运作效率,强调分工、协调和控制。
人类关系理论则强调组织成员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强调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文化建设。
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倡灵活、开放和学习型组织。
三、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的是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以及领导者如何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
传统领导理论侧重于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行为,强调领导者的能力和魅力。
情境领导理论则关注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决策,强调领导者要根据情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变革和激励理论强调领导者的变革和激励能力,以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四、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研究的是组织或领导者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人理论假设人们是理性的,能够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做出决策。
行政人理论则强调决策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决策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局限性。
群体决策理论强调群体的智慧和多样性,认为群体决策能够提高决策效果和合法性。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理论涵盖了公共管理、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和决策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和合法性,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什么统称行政管理理论
什么统称行政管理理论一、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和行政学理论,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塞涅卡等思想家对政治和行政组织的理论探讨,对后世的行政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管理学的兴起,行政管理理论逐渐从政治学和行政学中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管理理论在美国和欧洲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的经验主义者强调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
而欧洲的法德潘等学者则注重制度和规范的研究,推动了对行政组织和制度的理论深化和完善。
这些理论成果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行政管理理论流派1.经验主义流派经验主义流派是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并建立行政管理的科学原则和规律。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衡奇、泰勒等,他们强调从实践中发现管理规律,提高管理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
2.制度主义流派制度主义流派着重从组织结构、权责关系、规范和制度等方面分析行政管理,力求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和管理制度。
韦伯、马克斯·韦伯等代表人物深入研究了行政规范和制度,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3.行政法学派行政法学派将法学和行政管理学相结合,着重解决行政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适用,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理论。
华伦斯坦等代表人物在此领域取得了多项理论成果,为现代法治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依据。
4.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强调行政管理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利益和需求,注重建立和谐的组织环境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马萨洛、赫茨贝格等代表人物提出了以人的需求和实现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理论,为管理学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5.制度转型流派随着社会变革和制度转型的不断深化,制度转型流派逐渐成为行政管理理论关注的新焦点。
制度转型流派关注政府和行政组织的变革与发展,通过研究政府改革、组织变革、领导与治理等问题,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
行政管理理论简介怎么写
行政管理理论简介怎么写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管理公共事务来提高社会效率,保障公共利益。
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了组织的结构、职能、权力、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其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满足社会的需求。
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国家的兴起密切相关。
从古代封建国家到现代民主国家,行政管理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地演化和完善。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组织中的重要工具,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转。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理论、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将从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简单介绍一下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一、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研究了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旨在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绩效。
组织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管理理论、人类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等多个分支。
1.1 传统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的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泰勒、亨利•福尔德和马克斯•韦伯等。
传统管理理论主张科学管理方法,通过任务分工和规范化的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绩效。
其核心思想是“一切都以效率为标准”。
1.2 人类关系理论人类关系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兴起的管理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人的因素。
代表人物有埃尔顿•梯奇、亨茨•硕尔和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等。
人类关系理论主张尊重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提倡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以此来提高组织绩效。
1.3 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管理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克里斯•阿奇博尔德和罗宾斯•斯蒂夫曼等。
行为科学理论主张对员工的动机进行激励和激励,以此来提高组织的绩效。
1.4 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管理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系统,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行政管理治理理论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治理理论名词解释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对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和治理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持续完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组织理论、行政领导理论、行政绩效理论、公共管理理论、行政法与行政伦理等。
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它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理论、现代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
传统理论主要关注行政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划分,例如韦伯的官僚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理论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关注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治理关系。
行政领导理论主要研究行政领导者的角色、职能和领导风格,以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行政领导理论主要包括领导者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情境领导理论。
领导者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对领导效能有重要影响,例如权威领导和魅力领导;领导行为理论关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例如任务导向型领导和关系导向型领导;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于领导者适应特定情境的能力。
行政绩效理论是指通过量化和评价行政绩效来提高行政效能和治理效果的理论体系。
行政绩效主要包括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体系是指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例如财务绩效、服务绩效和效率绩效;激励机制是指建立适当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政策,例如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和表彰奖励;绩效管理是指通过目标设定、监督评估和反馈改进来提高绩效效能。
公共管理理论是探讨公共事务决策和公共资源配置的理论体系。
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政府的政策决策制定过程和决策影响机制;公共服务理论关注政府对民生事务的服务提供和服务质量保障;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政府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的决策和应对策略。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运行和组织管理的过程,对于现代社会的顺利运行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理论是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行政管理理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组织学、社会学等。
下面将从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内容、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详细概述。
一、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出现了增长和扩张的趋势,对于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机构提出了挑战。
一些早期学者开始研究行政管理问题,如韦伯、泰勒等。
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念和原则,为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内容行政管理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组织理论:研究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的组织结构、权责关系、人员配置等问题,旨在提出合理的组织设计和机构安排,以提高行政效能。
2. 行政决策理论:研究决策的过程和方法,包括问题的识别、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评估等,旨在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3. 行政绩效理论:研究衡量行政绩效的指标和方法,旨在评估公共机构的绩效,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行政沟通理论:研究政府机构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机制,旨在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5. 行政改革理论:研究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目标和方法,旨在提出改革策略和措施,推动行政体制和能力的现代化。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行政管理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说。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理论:1. 文艺复兴理论: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理论主张政府应该追求公共利益,强调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
2.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方法和标准化的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
行政管理理论学习内容总结
行政管理理论学习内容总结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行政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行政管理理论则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和行政组织管理等。
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的活动,政府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行政组织管理是指管理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活动。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传统理论阶段和现代理论阶段。
传统理论阶段主要包括经典行政学派和行政行为学派,现代理论阶段主要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和领导理论等。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实证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观察来获取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理论的方法。
理论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理论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发现理论内在的规律和方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来发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领导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和变革管理理论等。
组织理论关注的是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决策理论关注的是管理者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情况时做决策的方法,领导理论关注的是管理者如何有效地领导团队和组织,绩效管理理论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评估和激励绩效,变革管理理论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组织变革和发展。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现实应用及发展趋势行政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中。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全球化、数字化和社会化等。
全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需要与国际接轨,以应对全球化挑战,数字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四、行政管理理论的启示和思考行政管理理论的学习内容对于提高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1. 引言行政管理是一门研究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实施政策和管理资源的学科。
作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行政管理涉及诸多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详细概述行政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关键概念,以便深入理解这一学科的本质。
2. 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理论涉及多个基本概念,下面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旨在实现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指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政策研究、制定方案以及政策实施和评估等阶段。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指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和执行政府职能的组织,包括行政部门、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评估和提高组织绩效。
3. 行政管理理论框架行政管理理论涵盖多种不同的框架和理论,下面是几个经典的行政管理理论框架:3.1. 管理学派管理学派是行政管理领域最早出现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强调管理者的决策和组织能力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影响。
管理学派的代表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理论。
3.2.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机构的决策者也是有私人利益的个体,他们的决策往往受到私人利益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通过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解决决策者行为中的潜在问题。
3.3.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效率和结果导向,提倡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以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典型特征包括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和公众参与等。
3.4.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价值理论认为,公共部门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公共目标、公共信任和公共道德等。
4. 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理论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也应用于实践中。
行政管理实践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和政策实施等。
4.1.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手段,合理配置和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
行政管理理论简答
行政管理理论简答行政管理理论是指对公共组织和其运作进行分析、研究和规划的理论体系。
它是一门探索公共管理活动的性质、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涉及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各种类型的公共组织。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于提高公共组织的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
传统管理理论主要关注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强调组织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度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福柯的规训理论等。
现代管理理论则强调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注重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的学习能力,代表性的理论包括西蒙的理性决策理论、邓巴巴的组织学习理论和门格尔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理论:探讨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运作规律,研究其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环境适应能力。
重点关注组织的目标设定、权责划分、决策协调、绩效评估和变革创新等问题。
2. 决策理论:研究公共组织中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原则,探讨决策者的行为动机和思维模式,分析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效益,探讨决策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
3. 领导理论:研究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影响力,探讨领导者的激励和激发、团队建设和组织变革,分析领导者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和作用。
4. 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公共组织中的绩效评估和绩效激励机制,探讨绩效标准的设定和评价方法,分析绩效管理对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的影响。
5. 变革管理理论:研究公共组织的变革过程和变革机制,探讨变革的动力和路径、变革的风险和挑战,分析变革对组织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以案例分析、内容分析、深度访谈和比较研究为主要方法,着重于对组织现象和管理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理论构建;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和数理模型为主要方法,注重对组织数据和管理变量进行测量、分析和统计。
(完整word版)第9章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
第9章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一、“群体原则"与建设性冲突1.“群体原则"的论点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人,个人的潜能在被群体生活释放出来以前,始终只是一种潜能,人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本性,获得真正的自由。
“群体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个人存在于相互的社会交往之中福莱特应用“一致性"、“群体思维”和“集体意志”这类词汇,追求一种以群体原则而不是以个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新社会。
福莱特并不是以此否定个人,她只强调个人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一个人的“真正自我就是团体自我",“人没有脱离社会,独立于社会或反对社会的权力".(2)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民主是一种从人发展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民主利用每一个人,把所有的人在多成员的社会生活中交织在一起,使个人的不完整性得以补充。
在她看来,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发展,新的真正的民主,是从小的邻近地段的团体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地区群体、全国群体,甚至发展为国际群体“意志”。
她对投票式的民主不感兴趣,认为那只不过反映了人群心理学和单纯用数量来表示的“权利”。
(3)群体目标—结合的统一性福莱特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会议、讨论和协作来彼此启迪思想,并在对共同目标的追求中表示其统一性,个人可以通过群体经验而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2.建设性冲突的思想(1)福莱特关于冲突的思想①“应该将冲突视为一个组织中任何活动的一个正常过程。
"②冲突并不就是斗争,它只表明一种差别—-意见的不统一或利益上的差别,不仅组织的一般成员与其领导者之间会发生冲突,而且在不同的领导者之间也同样会存在冲突,或者简单地说,差别无所不在。
③由于客观地存在着人的个体差异,所以冲突在人类组织中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与其说将冲突作为坏的东西加以批判,倒不如去重视它,利用它来谋利.④冲突是一个要素,它存在于相互作用的期望之中,冲突并非只是具有破坏性,它同样也具有建设性,冲突作为表现和累积差别的要素,也可能成为组织健康的标志和进步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doc 17页)行政管理理论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
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
(也称行政绩效考核)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1、系统性2、层次性3、注重定量性4、多角度性5、公正性6、复杂性(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弗莱恩观点和看法:)1)是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照正当程序支出2)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3)资源利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三种形式:1横向比较 2纵向比较 3综合比较)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1)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2)部门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3)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1)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2)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3)社会就业率4)进出口总额2、社会发展指标包括:1)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2)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3)环境保护指标4)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3、政治发展指标包括:1)行政机构管理指标2)行政决策指标二、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经济评估指标2、效率评估指标(两种类型:1生产效率 2配置效率)描述应该具备两个特征:1)是定量非定性的2)反映的是整体而非个别情况3、效益评估指标两方面着手:1)看管理活动的产出是否满足了社会或公众的需求2)看这一活动的产出对既定目标的实现作出多大贡献目前流行的做法:1质的量化展示 2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 3质量保证体系4、公平评估指标类型:1)单纯的个人公平2)分部化的公平3)集团性的公平4)机会公平5)化际公平(二)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重点)1、制定计划1)制定计划的目的包括:1是评估对象和效益方面的内容 2是评估人员希望开发的潜在的评估成果和报告要素2)计划的具体内容3)书面计划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1)详细评估的目的2)详细审查的内容5、撰写评估报告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重点)(一)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措施有:1)提供等级标准2)在使用前先实验一遍3)被选择的评价者应独立于被评价的组织之外4)定期检查观测者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质量5)培训新的观察者和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对观测者进行重新培训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采用的调查方法有:1、信件调查 2、亲自访谈 3、电话采访 4、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1、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1)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2)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3)人均投入测定法4)单位成本测定法5)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2、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步骤:1)估计成本和收益A、内部和外部成本及收益B、可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成本及收益C、首要和次要成本及收益D、净收益值和再分配性收益2)成本和收益折现3)得出最后结论3、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关注焦点:1)最低成本评估2)最大效益评估3)边际效益评估第四节(一)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分析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序也制约行政绩效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2、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2、公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着行政绩效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1、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二)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2、改革行政体制,3、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第十二章行政发展第一节(一)行政发展的含义: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既存的行政系统及其活动方式,使其过渡到一种新的状态,以期行政系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圈取得动态平衡,从而发挥更大的能量。
(重点)(二)行政发展的特点:(重点)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三)行政发展的模式一、按照地区特点划分:1、英美模式2、法德模式(主要手段:1、调整公共事业 2、压缩人事开支3、转变组织机构)3、希腊模式4、内源式发展模式(以韩国为代表)5、外源式发展模式二、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划分1、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2、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3、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4、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第二节(一)行政发展的动力分析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文化因素 4技术因素行政发展的内部动力:1、行政组织的演化2、组织分工的细化3、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二)行政发展的阻力分析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三)行政发展的途径:行政改革(重点)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1功能调整 2结构重组 3行为变革行政改革的原则:1、综合配套、整体推进2、坚持依法行政改革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简答:行政改革的必然性:1、行政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3、行政改革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行政改革的原因分析:一、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变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改变也会引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二、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弱化,也需要通过机构改革来克服。
第三节(一)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1、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二)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途径及加入WTO后我国行政发展的趋势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第十三章国际法一、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国际法具有下列特征:1.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不是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故又称为国际公法。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法律,而不是由一个超国家的权力强加于国家的法律。
3.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不是依靠集中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而是主要依靠国家本身。
4.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三、公认的国际法渊源,主要是条约和习惯。
四、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另一个重要渊源。
五、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有: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但其中,国家是基本的主体。
六、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指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且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3.民族自决原则。
七、从国际法的观点看,构成一个国家,应具备四个要素:1.有定居的居民;2.有确定的领土;3.有一定的政权组织;4.具有主权。
八、国家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单一国和复合国;按其行使主权的状况,可以分为独立国和附属国。
九、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保权。
十、国家承认: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在国家以一定方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十一、承认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有:1.法律上承认:也称正式承认,是一种完全的、无保留的并且不能撤销的承认。
2.事实上承认:是一种非正式的、暂时的、可以撤销的承认。
十二、国家继承:是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者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别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
十三、根据国际法,国家继承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1.国家继承的合法性,即国家继承必须符合国际法。
2.被继承的条约和条约以外的事项必须具有领土性,与领土变更无关的权利和义务不属于国家继承的范围。
十四、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是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分割他国或者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十五、国家责任的表现形式:1.限制主权;2.赔偿;3.道歉;4.对国际罪行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国际审判,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日法西斯战争罪犯进行的国际审判。
十六、概括地说,国籍是一个人作为某一国家的国民的法律资格,是一个人同某一个特定国家固定的法律联系,也是国家对一个人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
十七、国籍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1.因出生而取得了一国国籍(原始国籍);2.因入籍(也称归化)而取得一国国籍(继有国籍)。
十八、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国籍法,这部国籍法根据国内国际的实践,采取了新的立法原则:1.在原始国籍的赋予上采取国统主义(双系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过去只采用血统主义的做法。
2.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
3.努力消除和防止国籍抵触的原则。
十九、关于外国人待遇的标准,国际法上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有:1.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一国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
2.最惠国待遇: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二十、引渡: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二十一、引渡是一种国家行为。
一国是否接受他国的引渡请求,除非负有条约义务,由被请求国政府自行决定。
使缔约国负有引渡义务的条约有专门的引渡条约和包含有引渡条款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