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
An a ay i n p o p c ie s r ela c a a o lir g r ssa c r a im ne to n l sso r s e tv u v il n e d t f mu td u - e it n e og n s i f ci n
fc。 sa eat b td a tr r tr u e t MDRo n t n. i 0 i i Comp e e sv a u e v 。b a nt e e t n r du et 。 r h n ieme s r sha et etke 。prv n d a e c he i i e c fMDRO ne to . ncd iac o ai sPo ete u el c; i c r u iu— st e r n m ;r pcv sr i neRs f ts t d esn g s s i v l a ka o
【 bt 】 O j t e o r i ei luprf r etn n n o ons o i A B | b c v T o d m d aspot r e n o dc t lf oo ma r ei pve c p v i a o r c l o
if t n y xlr g h ea ne n s c ro u img rs t c gns MD O i et n n ci po n e rvl c drkf t s fm hd —eia e rai e obe i t p e a i ao sn o m( R )n co . f i
国际 医药卫 生导报 2 0年 第 l 01 6卷 第 l 8期
I MHGN,S pe e 0 0,Vo.6 No1 e tmb r2 1 11 .8

临床 检验 ・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减轻焦虑和恐惧
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 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治疗信心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康复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体 的康复和免疫力的提升。
家属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家属培训
对家属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让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 中发挥积极作用。
实时性。
强化防控措施研究
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研 究和开发,提高防控效果。
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多重耐 药菌的威胁。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宣传 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和知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将大量探针固定于芯片表面,与待测样本杂交,实现多重耐药菌的高通量检测 。
耐药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耐药基因筛查
通过检测细菌耐药基因,预测其耐药表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耐药基因传播监测
追踪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路径,评估其传播速度和范围,为制定防控策略提 供参考。
03
防控策略与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提高患者对多重耐药菌认知度
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 形式,向患者普及多重耐药菌的
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法。
互动交流
鼓励患者提问,及时解答患者关于 多重耐药菌的疑惑,增强患者对防 控措施的依从性。
案例分析
分享成功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案例, 提高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心理干预在防控中作用和意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患者与家属、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共 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

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统计分析

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统计分析

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统计分析骆朝京;王柏莲;韦惠;黄少刚【摘要】目的回顾分析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数据,给临床防控多重耐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统计学回归模型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检出率、院内感染、抗菌药物联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等指标.排除重复检出菌株、其他类型的多重耐药菌和多重感染的病例,分成耐药组和非耐药组.结果监测时段内,5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的为CRAB (29.77%)、MRSA (21.85%);检出率能正向影响院内感染(影响系数为4.456>0,P<0.05);耐药组抗菌药物联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高于非耐药组(P<0.05).结论CRAB和MRSA检出率居高,给临床防控工作带来压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导致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增高及住院天数的延长.【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15)018【总页数】3页(P2719-2721)【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作者】骆朝京;王柏莲;韦惠;黄少刚【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感染管理科,南宁530199;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检验科,南宁530199;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药剂科,南宁530199;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信息科,南宁530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是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定义为主要包括的多重耐药菌。

现目标监测分析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院内感染、抗菌药物联用和住院天数,给临床防控多重耐药菌提供参考。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HEILONGJIANG MEDICIAE AND PHARMACY Apo4419,Vol.26No.4・Id・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①苏畅(住木斯大学附属第二+黑龙江住木斯134062)摘要:目的:观察多重耐药菌(MDR)感染流行的特征以及相关因素。

方法:使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我院2410-43-2417-43检测出来的所有MDR的分布,调查并且分析。

结果:总共分离病原菌为1056株,其中MDR416株,占全体的33.47%;革兰阴性菌大约占78.27%;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而且主要是分布重症监护室、泌尿科以及呼吸科,分别为33.04%、1594%及25.74%;其中年龄最大者为53岁,年龄最小者为32岁,大于60岁的占64.29%。

主要引起医院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的感染及胸膜腔感染。

结论:造成MDR感染危险的因素较多,以预防管理及控制等方面入手,才可有效地阻止MDR感染发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目标性;检测;分析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8-424(242)42-412)-42多重耐药菌1multipleresistantUacte/n,MDR)指得是临床使用的3类及3类之上抗菌的药物后期所出现的耐药细菌。

这些年来,MDR为日益增长的趋势,对临床治疗抗感染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即为目前医院所控制感染的难点,对患者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MDR的感染于社区及医院之中所散发的以及交叉传播,MDR感染对婴幼儿的威胁特别大。

为了解医院MDR患者感染的状况,临床医务的人员可以在工作之中可以有效预防以及控制MDR的感染,来降低MDR感染的发生率,本文章探究MDR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24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210-93-2212-93检测出来的所有MDR的分布,调查并且分析。

总共分离病原菌为1052株,其中MDR210株210株MDR感染患者中有女161例,男225例,年龄32-83岁,平均(56.52±2.42)岁。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1. 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在不同类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其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目标性监测方案2.1 监测对象本次目标性监测主要以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2.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不同医疗机构的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并采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同时,统计不同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和流行趋势。

3. 目标性监测结果3.1 菌株分布通过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

3.2 耐药性分析针对不同菌株,我们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呈多重耐药。

3.3 流行趋势分析通过对多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这意味着多重耐药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和感染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4. 目标性监测分析4.1 主要问题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滥用和误用抗生素、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不严格等。

4.2 风险评估通过对目标性监测分析的数据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和挑战越来越大。

这不仅会导致治疗方案受限,还可能增加临床感染的风险和死亡率。

4.3 建议和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3.1 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内涵培训,明确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原则,减少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的现象。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DR)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加强对MDR的监测和控制,本次报告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目的本次目标性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多重耐药菌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耐药机制以及寻找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通过监测分析,可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

三、监测方法本次目标性监测采用以下方法:1. 临床标本收集:选择不同类型的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从不同医院的患者中进行采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 菌株分离和鉴定: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菌落分离和纯化,使用传统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的鉴定,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药敏试验方法,测试不同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记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抗生素的抑菌环直径,为后续的耐药机制分析提供参考。

四、监测结果根据本次目标性监测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情况:在不同地区的医院,MDR感染范围广泛,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和不同类型的标本。

耐药菌株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但普遍存在。

2. 耐药机制分析:通过对不同MDR菌株的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耐药基因的传播是导致MDR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和可移动性基因元件的介导共同促进了MDR菌株的形成。

3. 治疗方法:根据对多重耐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我们发现MDR菌株对大部分传统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因此,应该优先选择其他治疗手段,如联合用药、靶向治疗和药物修饰等。

五、建议针对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监测:不同地区的医院应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报告MDR的感染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2. 提高临床规范:医疗机构应加强规范化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和患者隔离等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调查与控制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调查与控制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调查与控制通过运用我院的杏林院感实时监控系统,对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发现,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2019年11月25-12月5日相继发生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聚集性病例,院感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果断处置感染患者,分析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多部门协调会议,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感染的流行与蔓延,现将调查与控制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科室基本情况我院神外监护病房位于门诊与病房之间的连接处,设立床位12张,隔离病房一间,备用病室一间,大通间病房10张床位,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脑出血和外伤重症患者增多,调查当日住院患者高达15人,加床致使病室拥挤,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二)患者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4-65岁;2例脑出血,2例颅脑外伤患者,入住神外监护时间48小时以上,均接受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间大于2天。

患者均有发热、肺部湿啰音和黄脓痰,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胸片显示有肺部感染征象,2次连续痰培养结果都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

表1神外监护病房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例资料性年原发性疾病侵袭性操标本来入感染使用呼别龄作源院日期日期吸机日期男55岁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痰11月17日11.2511月17日女44岁右基底节脑出血气管插管痰11月24日11.2811月24日男61岁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痰11月22日11.311月22日男65岁左侧基底节脑出血气管切开痰11月29日12.0511月29日二、核实诊断根据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验结果及现场调查,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可诊断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对照《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中的“医院感染聚集病例定义”---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出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可确认是医院感染聚集。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在2015年的名住院患者中,共收到3998个细菌标本,其中阳性率占总标本的29.23%,共1169个。

从中筛选出了191
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男性126例,女性65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60岁以上患者占64.6%。

与去年相比,
检出的耐药菌株呈下降趋势。

图1展示了2015年全院分离病原菌的标本类型构成比。

从标本数量来看,痰液、尿液和血液分泌物是最常见的标本类型。

图2展示了2015年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

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按照标本类型(或感染部位)进行的病原菌构成比如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构成2748株,其中痰液和肺炎克雷伯菌占
比最高;泌尿道标本病原菌构成27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脓液标本病原菌构成2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

折线图展示了按照两种目标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检出率。

从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折线图可以看出,第二季度的检出率最高,而第四季度的检出率最低。

从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折线图可以看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检出率相对较低。

多重耐药管理年度总结(3篇)

多重耐药管理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院在2023年全面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工作。

二、工作内容1. 组织培训:我院组织了多次多重耐药菌管理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制定制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包括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隔离、消毒、预防等。

3.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监测体系,对全院所有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

4. 强化隔离: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及环境的安全。

5. 加强消毒:对病房、手术室等易感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6. 规范用药: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7. 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三、工作成效1. 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2. 规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

3. 优化了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保障了医疗安全。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不足,防控意识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继续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部分科室多重耐药菌监测力度不够,监测结果不够全面。

改进措施:加强对科室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的督导,提高监测质量。

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仍需加强。

改进措施:继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五、展望2024年,我院将继续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推进多重耐药菌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能力。

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与控制成效评价

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与控制成效评价

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与控制成效评价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细菌(MDROs)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MDROs感染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目标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

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成效进行评估。

结果2012年较2011年MRSA检出率和HA-MRSA构成比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 ,P<0.05;χ2 =6.269 ,P<0.05)。

结论加强MDROs监测,时时干预可有效防止MDROs在医院内的传播。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监测控制【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26-02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和增多,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增加了医院感染控制的难度[1]。

因此,有效地预防控制MDROs医院感染对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解本医院住院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2011-2012年住院的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2011-2012年期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的所有住院患者。

1.2 监测方法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日利用信息系统查询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有目标的去临床科室实施前瞻性调查,包括调查感染来源,分析易感因素,感染诊断分为HA-MDROs感染与CA-MDROs感染。

现场督导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1.3 控制措施即对MDROs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包括对MDROs感染患者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类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设置隔离标识;严格控制病房人员流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按非感染者在先、感染者在后的原则,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严格按照洗手和手消毒指征实施手卫生措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特别是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要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必要时要穿隔离衣;加强病房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诊疗用品专用,对物体表面、各种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对医疗废物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处理,防止通过医疗废物传播和流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防控措施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防控措施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目的:通过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MDROs)监测分析,制定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

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252例ICU患者送检各类病原学标本1085份,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导入Whonet软件细菌菌株、耐药性统计分析。

结果:1085份标本中阳性菌株582株,细菌以G-杆菌为主,依据多重耐药菌诊断标准检出常见5种菌株及MDROs,393株MDROs主要分布在呼吸道与泌尿道,发生医院感染273株,占69.47%。

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采取积极有效综合防控措施可以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

标签: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随着多药耐药菌(MDROs)甚至泛耐药菌日益增多,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重要关键点[1]。

国内研究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与ICU病死率密切相关[2]。

为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抢救成功率,笔者对2012年1-12月ICU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联合防控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ICU 252例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等病原学标本累计1085份。

252例患者中男171例,女81例,其中年龄≥60岁246例。

1085份病原学标本中阳性菌株582株,细菌以G-杆菌为主,其中常见的MDROs菌株393株。

1.2 诊断标准MDROs诊断依据2012年国家质检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医院感染诊断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鉴定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导入Whonet软件细菌菌株、耐药性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多重耐药菌菌株数量阳性菌株582株,其中常见细菌种类551株(多重耐药菌菌株393株),占71.32%,耐药菌株发生情况见表1。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目的探讨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

结果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中,从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多重耐药菌86株,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菌分布顺序为痰液、尿液、分泌物、脓液、血液;分离得到的耐药菌株依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

多重耐药杆菌检出科室排名分别为综合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结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对于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控、预防和控制,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性耐药菌感染的关键。

标签: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处理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s)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被认为是一种微生物对3类或3类以上的抗生素同时耐药[1]。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株也不断增加,使得患者身体内部菌群出现失调,引起免疫力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构成了新世纪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挑战[2]。

因此,了解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分布和对其实施干预处理措施是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的重要手段。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病因学标本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现将内容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细菌株来源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4.1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9-300d,平均住院时间35d。

多重耐药年度科室总结(3篇)

多重耐药年度科室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多重耐药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难题。

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年度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2.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3.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4.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1)组织开展了多次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意识;(2)邀请感染管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及临床诊疗要点;(3)加强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报告(1)完善多重耐药菌监测体系,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筛查;(2)加强实验室监测,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及时送检;(3)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3.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整改;(3)推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升(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明确科室感染管理职责;(2)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医院感染防控流程;(3)开展医院感染防控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4)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三、工作成效1. 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明显提高;2.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降低了感染风险;3. 抗菌药物使用得到有效管理,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改善;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升,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掌握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培训;2. 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报告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提高监测效率;3.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需持续加强,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分析及院感防控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分析及院感防控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分析及院感防控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MDRO)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标本共3063份,包括血液、体液、尿液、大便、分泌物、痰、支气管灌洗液等标本均上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细菌室进行检测培养。

结果对50株MDRO按数量、分布进行分析,前三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60.0%、12.0%、8.0%。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6.7%,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商品名: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耐药均>73%,对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耐药率均>40%。

其对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呋辛酯均敏感。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及呋喃妥因耐药率高达60%,其对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0%,其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呋辛酯、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50% ,其对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

结论MDRO日益增多及其耐药性迅速提高,院感防控重点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重视环境卫生管理,落实每一病例防控、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才能有效提高MDRO防控。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耐药性;院感防控MDRO指对常用抗菌药物主要大类中≥3类耐药。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临床防控不到位使MDRO泛滥及耐药性不断提高,给临床防控带来极大压力及挑战[1]。

本研究选择2015年1~12月本院病原微生物培养标本共3063份,对其进行细菌室培养,旨在探讨本院MDRO分布及耐药情况,让医务人员重视MDRO防控及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MDRO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

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第16卷第18期IMHGN,September2010。

V01.16No.18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宋爱华高德朋赛海芳�9�9 临床检验�9�9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检测出所有MRSA、VRE、产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监测。

结果共监测多重耐药菌菌株213株。

占全部送检菌株的34.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耐药菌株多为产ESBI鼻的细菌。

综合ICU感染率最高,≥60岁、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手术、使用抗生素等是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易感因素Ananalysisorsprospectivesurveillsacedataofmuhidrug-resistaneeorganisminfectionSONGAi-hu&GAODe--pengSAIHai-五ang.DepartmentofInfectionControlVc’endengCentmlHospitMWeihai264400China【幽tltaot】ObjectiveToprovidemedicalsupport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nosocomialinfectionbyexploringtheprevalenceandriskfactomofmultidrug-r隅istanceorganism(MDRo)infection.MethodsProspectivesurveillancewasconductedfromOctober2008toOctober2009tomonitorMRSA,VRE.orESBLa-producingstrainsandAcinetohaeterBaumannwereisolated.R∞Id柚Atotalof213MDR0strainsweredetectedwhichwm34.30%ofalloftheisolatedstrains.卟eIowerrespiratorytractwasthemaininfectionsiteandESBLs-producingstrainsweretheprimarygerms.MDROinfectionoccnrrLMlmoatfb—quenflyinICU.Patientsaged600roldercoexistingcirculatorysystemdiseasf!s.useofmechanicalventilationsurgery.andantibioticusewereidentifiedastheriskfactorsforMDR0infection.Cknc嘶哪VariousriskfactorsareattributedtoMDROinfe&ion.ComprehensivemeasureshavetobetakentopreventandreducetheincidenceofMDROinfection.【研袖】Muhidrug-resistanceorganisms;Prospectivesurveillance;Riskfactors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ICU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ICU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浙江实用 医学 2 o 1 3 年2 月第 1 8 卷第 1 期 Z I l e j i a n g P r a e t i  ̄ M  ̄c i n e F  ̄ m a r y , 2 o 1 3 , V d . 1 8 , N o . 1
・6 1 ・

临床 与 药物 ・
I C U多重耐药菌 目标性监测 的分析
1 对 象与 方法
1 . 3 . 3 干预措施
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 防措
施等知识 的培训 , 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
2 0 1 0年 1 月 1日 ~2 0 1 1 年 1 2月 感染 控 制工 作 的重视 , 掌握 并 实 施 预 防 和控 制 多 重
1 . 1 监 测 对象
2 结

率为 4 8 . 4 4 %相 比高出 8 . 9 8 %( P<0 . 0 5 ) 。见表 1 、 表2 。两样本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
2 . 1 多重 耐药 菌 ( MD R O ) 检 出结 果
I C U共 监 测
3 1日本 院所 有 I C U患 者 ( 转 出后 随 诊 4 8 小时) 。 1 . 2 监测 范 围 根据卫生部 2 0 o 8年 《 关 于 加 强 多
耐药菌传播 的策 略及 措施 ; 采 取接 触 隔离预 防控 制: 隔离标识 、 严格 手卫生 、 床头放 置快 速手 消毒 剂、 环境物体表 面及 仪器设备 消毒 ; 建立季度 细菌
时发 出书 面报 告 。 1 . 3 . 2 科室医生开隔离医嘱 , 按 要 求 采 取 有 效 预 防控制 措施 ; 院感 染 管 理 科 每 日到 科 室 进 行 督 查 , 发 现 问题 及 时反 馈 , 认真指 导, 对 感 染 患 者 进 行 追 踪 直至 解 除隔离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在接触所有病人的粘膜或者破损皮肤 前必须洗手”:研究发现依从性<40%
• “在接触所有病人的粘膜或者破损皮肤 前必须戴手套”:观察研究结果,依从 性达到80-90%
• 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 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 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
• 预计与病人及其环境有明细接触时,需 要加穿隔离衣。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 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 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 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 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 知相关科室,以便其他科室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 散。
• 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 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 施。
常见多重耐药菌: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 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 患者的隔离预防:
•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 者或定植者安排在同一房间。
•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旁隔离,不能与 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间。
•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设 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抗生素的合理性预防应用
• 预防用药的原则
• 预防用药指征 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程度 是决定患者是否采用预防用药的唯一指 标。预防用药仅适应于未感染的患者, 同时该患者如果不预防用药极有可能发 生感染并造成严重的后果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目标性监测及防控措施效果分析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目标性监测及防控措施效果分析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目标性监测及防控措施效果分析目的通过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VRE感染及定植患者并给予预防控制措施,对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标本培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情况,针对重点科室采取VRE主动筛查、加强手卫生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及环境的清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与2013年比较,2014年标本培养VRE 检测,阳性检出率由15.44%降至到4.91%(P﹤0.05)。

结论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VRE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目标性监测;防控措施随着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相关文献报告,部分美国医院肠球菌所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中28%由VRE所引起[1]。

国内诸多文献报道临床分离到的VRE也逐年增多[2-3],分离率0~14%[4-5]。

本报告通过对VRE目标性监测,对科室采取VRE主动筛查、加强手卫生管理、及时采取消毒隔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干预措施以降低VRE的传播,并对VRE的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VRE来源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BD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100,纸片扩散法(K-B 法),该方法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tute,CLSI)公布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判断标准。

1.3方法1.3.1目标性监测感染办公室人员每日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系统查询临床送检标本培养结果,发现VRE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开具隔离医嘱(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做好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报告2015年38539住院患者例中共收到3998个细菌标本,阳性率占总标的29.23%,共1169个。

从其中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191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65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60岁以上患者占64.6%。

与去年相比,检出的耐药菌株呈下降趋势。

一、2015年全院分离病原菌的标本类型构成比(图1)
2015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图2)
二、按照标本类型(或感染部位)进行的病原菌构成比
1、呼吸道标本病原菌构成2748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2、泌尿道标本病原菌构成27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3、脓液标本病原菌构成22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三、按照两种目标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折线图
1、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折线图
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折线图
七、总结
1、2015年全院共分离病原菌3998株。

2、3998株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3.6%,革兰阴性菌占69%,真菌占7.4%。

标本分布前三位为痰、尿液和分泌物。

3、革兰阴性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是曲霉素感染的病人数在增加,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

在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菌株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大肠埃希菌仍占60%左右。

4、全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株191人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有80次,根据调查其中社区感染占58.1%;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是41.9%。

五、整改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
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
2016年1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