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监测方法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监测方法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监测方法1.监测对象医院在院留置导尿管患者,包括拔出尿管48小时内的患者;其中与病房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住院期间,即患者住进病房的时间≥48小时;2.监测指标医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及导尿管使用率;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②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①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②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③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400,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④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③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4. 监测方法监测前的准备医院感染管理科向各医院感染委员议说明;科负责人进行培训;感染管理科向医院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及正确采集泌尿系统感染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 医院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为了保证该项监测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医院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发现院感病人,应及时上报院感病例,并做好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相关宣教和指导;:每日晨8时或午夜12时登记科室患者管理日志见表1;: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泌尿系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尿常规检查异常时,应结合尿培养进行诊断性检查;:女性采样前应先用中性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或用2%碘伏棉球外阴部及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2%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室温下尿标本耽搁稍久可导致尿内细菌浓度明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不能立即送检者,可暂存于4℃冰箱;调查登记方法医院感管理科工作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留置导尿患者情况,每个留置导尿管24小时以上患者均需填写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登记表见表2,该调查表由院感管理科工作人员填写;:留置导尿患者的信息可从患者病历中获取;危险因素可根据病房护士登记留置导尿患者日常监测登记表以及通过与医生护士的交谈和追踪调查所得的信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获得的信息;各科监测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收集并整理好本科室的监测数据,于每个月10日前提交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5. 有关指标的计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同期患者尿道插管日数感染人数尿尿道插管患者中道泌× 1 000‰导尿管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导尿管日数× 1 00%6.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每个月10日前将数据提交至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各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反馈;医院感染管理科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表1 _______科室病人管理日志监测月份:____ 年______月尿管的患者数;④为科室患者日志各项的累计;表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登记表1. 一般情况姓名住院号床号性别男女年龄岁月天入院日期年月日转出至病房或出院年月日主要诊断;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其他转归□治愈 /□好转/□未愈/□死亡/□其他总住院天数:2.留置尿管情况留置导尿管日期年月日拔管日期年月日留置尿管总天数天感染日期年月日感染发生在留置尿管后天病原菌是否耐药菌,具体耐药特性如MRSA/CRE等3.合并置管:□是□否4.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12送检日期标本名称病原体125.社区感染感染日期感染诊断12送检日期标本名称病原体124. 是否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否□是 2 / 3/ 4联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否□是名称1剂量1天数1名称2剂量2天数2名称3剂量3天数3名称4剂量4天数4填表人:。

综合评价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炎症指标及耐药菌敏感性

综合评价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炎症指标及耐药菌敏感性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使 用导尿管,如手术、分娩 等。
规范操作流程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 导尿管与外界的接触,降 低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导尿管
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和使用 情况,合理安排更换时间 ,避免长时间留置。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在导尿管留置期间,根据情况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感染。
针对性用药
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 行治疗。
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产 生。
提高患者免疫力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增强免疫力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营养支持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 ,促进康复。
03
耐药菌在导尿管相关尿 路感染中的现状及发展 趋势
耐药菌的种类和特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01
对甲氧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抗性,是医院感染的重要
病原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02
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产生抗性,多见于免疫低下患者。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03
炎症指标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感染 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 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炎症指标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01
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 和误诊的风险。
02
动态监测炎症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03
炎症指标的检测简便易行,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及时 治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因突变、外排泵等,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总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总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

二、监测对象监测对象:留置尿管>48 小时的住院患者。

三、监测指标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四、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 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 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 >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菌数 >105cfu/ml 。

2.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 。

3. 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 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 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 1 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 >105cfu/ml ,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1. 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 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 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 ,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 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五、监测方法(一)监测前的准备1 、监测开始前对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导尿管的合理使用
1、单腔导尿管
留取中段尿、膀胱灌注治疗及暂时解除尿潴留
2、双腔导尿管
距离尿管头端约2.5cm处有一小气囊,它具有固定简单、 牢固、不易污染等特点
3、三腔导尿管
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插管无菌操作
专业人员 手卫生 无菌操作、消毒方法
插管无菌操作
病原学
80%为G-杆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属; 20%G+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
沙雷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进行性增加 高效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增加了真菌性尿路感
染的发生;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 糖尿病病人易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尿路感染 免疫受损病人可发生尿路巨细胞病毒感染
感染途径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 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大小、 材质等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 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 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 管后注意事项。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因素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无菌观 念不强,不戴无菌手套或手套被污染不更 换,就会造成泌尿系的交叉感染,是引起 泌尿系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 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 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 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 应当结合尿培养。
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 要的留置导尿。
留置导尿的目的
1、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比重 2、术中保持膀胱空虚,避免膀胱损伤 3、术后引流、冲洗、减小腹部切口张力 4、保持尿失禁、会阴部有伤口或手术者,局部清洁干燥 5、为尿失禁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完美(课堂PPT)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完美(课堂PPT)
24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为避免尿路感染,可选择其他的导 尿方法。
阴茎套引流法:适用于无尿路梗阻并有完整排尿 反射的尿失禁男性患者
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和诊断
定义
特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管48小时 之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3
临床诊断标准: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包括下腹触痛、肾区 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4
病原学诊断标准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和护理导管的其他人员进行在 职培训,强调尿管插入术的适应症和正确技术
反复置入尿管和长期留置尿管,均可引起难治性泌 尿系感染,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14
导尿管置入术的适应症
各种病因(如产后、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动 力性或梗阻性尿潴留,且尿道无严重狭窄
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失调的病人导尿 全麻、腰麻及长时间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 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的
6
尿路感染的病原学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变形杆菌 肠球菌 假单胞菌 肠杆菌 沙雷菌 念珠菌
7
危险因子
一般因素: 年龄 性别 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严重的感 染性疾病、严重外伤) 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态(有并发性疾 病,如糖尿病、截瘫等)
8
特别危险因素
导尿管留置时间 导尿管置入方法 导尿管护理质量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
20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无菌冲洗器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冲洗时,操作者应 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
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容量无菌注射器反复 冲洗
如果导尿管出现阻塞,可通过反复的冲洗保持通畅, 如果导尿管本身是造成阻塞的原因(如凝结物的生 成),那么只能更换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处理和预防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处理和预防

尿细菌学检查
标本收集(中段尿、导尿) 尿细菌定量培养 尿涂片镜检细菌(1/油镜) 化学性检查(NIT)
导尿管相关无症状菌尿(catheterAssociated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CAASB)
抗菌药物过度治疗 CAASB 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反 而危及抗菌药物的远期效果。 除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孕妇出现 CAASB),无 论短期还是长期留置导尿管,均不推荐使用抗菌 药治疗 CAASB。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 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2、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 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 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预防
①多饮水、勤排尿
②注意阴部清洁
③限制不必要的导尿和及时拔除导尿管是预防 CAUTI 最有效的措施
④导尿管的替代方案、间歇导尿技术、保证引流 系统的密闭性等多项预防措施都能降低 CAUTI的 发生
梁英, 王世博, 林志谦, et al.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处理和预防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 2017(3).
梁英, 王世博, 林志谦, et al.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处理和预防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 2017(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CAUTI的病原学特点
短期留置导管患者的菌尿通常由单一生物引起。大肠杆菌 是分离出的最常见的微生物,约占分离株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他分离株包括肠杆菌科如克雷伯氏菌属、沙雷氏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非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微生物,革兰氏 阳性球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 据报道,3%-32%的导尿管患者存在短期念珠菌尿路感染。 长期留置导尿管UTIs患者通常是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外二科石蕾一、cauti的详述1、定义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cfu/ml)。

2、确诊标准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学部位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2)崭新分类进展1――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系统的解剖学、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单纯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解剖学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化疗即可治好,很少对肾功能导致影响。

复杂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

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崭新分类进展2――按病毒感染类型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4、临床重要性南武线灌洗为目前化解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存有25%的住院病人须要南武线灌洗尿路感染为院内病毒感染的第2十一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全球每年1.5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二、cauti的原因分析1、cauti发生机理(1)细菌步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步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导流贯通处开裂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导流袋的污染细菌下行步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填入过程中受损尿道黏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05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医护人员培训内容与方法建议
培训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导尿管相关操作技能、感染防控措 施等。
培训方法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 平和操作技能。
患者及家属教育内容与方式选择
教育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导尿管护理方法、感染 症状识别等。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宣传视频、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针 对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患者及家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 式和内容,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6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介绍
监测指标设定
数据分析方法
设定明确、可操作的监测指标,包括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病 原菌种类、耐药性等。
背景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感染之一,对患者康复和医疗资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至关重要。
0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导尿管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这种感染与导尿管的 留置和使用密切相关。- 分类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 预防措施 • 控制策略 •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01
引言
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 预防与控制方法,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

二、监测对象监测对象:留置尿管>48小时的住院患者。

三、监测指标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四、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1.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五、监测方法(一)监测前的准备1、监测开始前对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及正确采集泌尿系统感染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

二、监测对象监测对象:留置尿管>48 小时的住院患者。

三、监测指标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四、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 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 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 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2.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3. 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 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 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 ,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1. 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 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 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 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五、监测方法(一)监测前的准备1 、监测开始前对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 )留置导尿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

(      )留置导尿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

( )留置导尿管及相关感染监测评估表
目的:本表用于医务人员每日对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进行性评估,不需要时应尽早拔除导尿管。

说明:1、从插尿管当天开始评估,在相关符合项目栏打“√”。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
个/高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
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落数≥103cf/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最佳实践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最佳实践
➢ CAUTI 的危害主要包括延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加重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严重者可并发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肾结石、尿路梗阻及败血症。国内外数据显示,由 CAUTI 引起继发性败血症的死亡率可达10%~13%。
二、CAUTI 重点环节的防控建议
1、手卫生
➢ 国内外发布的相关政策法规、指南、专家共识、操作规范均将手卫生作为预防 CAUTI 最重要的措施 之一。多项研究表明,认真洗手、带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可以显著降低 CAUTI 的发生率。
二、CAUTI 重点环节的防控建议
3、导尿管的更换和拔除
➢ 频繁的更换集尿袋也会导致 CAUTI 的发生。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必然会涉及到导尿管更换 的问题, 共识在结合临床研究的基础上, 对导尿管的更换和拔除给出了 3 条推荐意见: ①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具体更换频率可参照产品说明书; ②当患者疑似 CAUTI 而需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③不推荐在拔除导尿管前夹闭导尿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 共识对手卫生的时机和手套的使用做了证据总结, 共有 6 条: ①留置导尿管前应进行手卫生; ②收集尿液标本或排空引流袋等操作前应进行手卫生; ③在收集尿液标本、 排空引流袋、 拔除导尿管等操作后应进行手卫生; ④戴手套前及摘除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⑤当手部被体液或引流液污染时应洗手,而不能使用手卫生消毒; ⑥置管时应使用无菌手套,每日进行导尿管相关护理时应使用清洁手套,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
态的改变、全身乏力、嗜睡、急性血尿、骨盆不适及耻骨上压痛等,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②经导尿管留取的标本或拔除导尿管48h内留取的清洁中段尿标本中,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3

留置导尿管尿道口护理评分重点标准

留置导尿管尿道口护理评分重点标准
3、环境准备:关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
4、患者准备:开放导尿管,排空膀胱。能积极配合此项操作。
1
5
2
2
1.操作者准备不符合规定者扣2分
2.缺用物1项扣1分
3.用物摆放不当扣2分
操作者自身准备、环境准备可和评估一起进行,未准备扣该项得分;不符合规定者酌情扣分




50分
1.带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
5.引流管道不高于膀胱水平,避免导尿管和收集导管扭曲,规律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定期更换集尿袋,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或参照产品规定,尽量减少反复启动接口频次。
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用温开水抹洗会阴部。会阴部有伤口、分泌物多或有污染时,用蘸取消毒液棉球消毒尿毒口,每日2次。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主张采用膀胱冲洗避免感染;遵医嘱更换或按导尿管材质更换导尿管得频次;有感染者,建议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
2.女性患者月经期宜采用会阴冲洗。
3.为患者保暖,保护隐私。
4.避免牵拉引流管、尿管。
1
1
1
2
操作中未注意酌情扣分


15分
⒈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有效沟通
2.患者会阴部清洁,感觉舒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⒊擦洗顺序对旳,操作纯熟,
5
10
1.与患者沟通不良,酌情扣2-5分
2.患者感觉不适,会阴部清洁不到位酌情扣5-10分
3.未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扣10分
4.操作中不注意观测患者病情酌情扣5-10分。
⒋擦洗顺序不对旳酌情扣5-10分
⒌未注意原则避免、消毒隔离、安全原则酌情扣5-10分




5分
1.告知患者会阴护理旳目旳及配合措施。

5种方法,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5种方法,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5种方法,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发布时间:2023-07-04T13:44:41.2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王倩[导读]5种方法,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王倩(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作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超过50%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都和留置导尿管有关,而15%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留置导尿管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医院总感染中,尿路感染达到20%-30%,仅低于呼吸道感染。

在门诊由于尿路感染而就医的患者达到0.65%,主要以女性患者为主。

除此之外,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并发症,容易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

而如何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呢?请继续进行阅读。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基本概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具体指因插入导尿管或者留置各种导管引发的感染问题。

由于导尿管属于体外异物,细菌一旦附着表面,使用抗菌药物难以被彻底清除,需要将导尿管拔除,才能实施治疗干预。

而在导尿管上容易形成生物膜,能够使抗生素难以进入生物膜中的细菌表层,所以单一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法彻底将导尿管的细菌彻底清除,治疗难度比较大。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评价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判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留置导尿管超过48小时,经尿沉渣检验显示白细胞≥5个/HP,尿培养检出病原菌;(2)临床症状较为明显,革兰阴性菌≥105CFu/mL,革兰阳性菌≥104CFu/mL;(3)没有明显症状表现,革兰阴性菌≥103CFu/mL,革兰阳性菌≥103CFu/mL。

3.引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引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短是影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且留置导尿管感染概率和留置时间具有正相关性;(2)更换导尿管次数比较多,容易增加发生概率,所以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更换次数,以免增加发生概率;(3)乳胶导尿管与常规的集尿袋,相较于硅胶管、抗反流集尿袋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概率明显较高,而导尿管过粗也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4)密闭式集尿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更换集尿袋时人为因素导致的感染发生概率;(5)不管是全身用药,还是局部用药,都会出现耐药菌菌群;(6)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超过60岁;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更加易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等,也容易增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

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标价标准

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标价标准

一、检查说明
1.符号意义:“√”表示正确(或完整),各项完全相符;“×”表示不正确(或不完整),有一项不符均属之;“NA”表示不适用或不涉及。

2.检查频率: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决定检查频率。

3.样本量: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决定检查样本量,但应达到统计学相关要求。

二、指标计算公式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例次数/统计周期内导尿管留置总日数1000‰
2.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管理落实率=检查完全正确(或完整)项目数/(总的检査项目数-不适用项目数)×100%。

3.单项正确或完整率(%)=各单项检查结果正确(或完整)人数/(总的检查人数-不适用人数)×100%。

4.导尿管置管操作落实率(%)=检查完全正确(或完整)项目数/导尿管置管总的检查项目数×100%
5.导尿管维护落实率(%)=检査完全正确(或完整)项目数/导尿管维护总的检査项目数×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评分标准
指标
分级
评分
得分
首次评分合计
体温
36.5-37.5
37.6-39
体温不升或>39
白细胞
男性≥5个/高倍视野
女性≥10个/高倍视野
尿培养
无细菌生长
病原菌生长
耐药菌生长
使用尿管时间
<24h
>24h或<48h
>48h或<一周
一周以上
家庭带入
科外带入
科室感染
指标
分级
评分
得分
首次评分
1、操作台面、四周床拦、床摇柄和输液架:每天四次酒精抹洗(早上与下午得两次护工、中午与晚上9点的两次由A/P班护士负责)□;耐药菌、MRSA或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可能污染严重需要增加抹洗频率的由医生决定并执行□;2、床间分隔屏障、窗台及玻璃:每天两次抹洗(由工友负责);3、医疗垃圾:禁止医疗垃圾暴露桶外和地面,每天1~2次倾倒(由专职陪人负责)□;禁止随地丢弃更换后的床单、衣被和卫生垫(有专职陪人负责)□
1、操作台面、四周床拦、床摇柄和输液架:每天四次酒精抹洗(早上与下午得两次护工、中午与晚上9点的两次由A/P班护士负责)□;耐药菌、MRSA或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可能污染严重需要增加抹洗频率的由医生决定并执行□;2、床间分隔屏障、窗台及玻璃:每天两次抹洗(由工友负责);3、医疗垃圾:禁止医疗垃圾暴露桶外和地面,每天1~2次倾倒(由专职陪人负责)□;禁止随地丢弃更换后的床单、衣被和卫生垫(有专职陪人负责)□
体温
36.5-37.5
37.6-39
体温不升或>39
穿刺点
正常
脓液
渗出物
弥漫性红斑
沿导管皮下部位
出现疼痛性红斑(排除理化因素
未出现
血培养
无细菌生长
病原菌生长
耐药菌生长
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时间
<24h
>24h或<48h
>48h或<一周
一周以上
抽外周血与中心静脉导管血
为同一微生物,菌落数之比为5:1
未出现
家庭带入
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入院日期:转入日期:入院主要疾病诊断:
1、预防要点:
2、环境物表管理:
3、治疗操作规程:(根据ICU目标监测明细操作,由监督员执行监督任务
科外带入
科室感染
1.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无菌导尿包和导尿引流装置使用合理;(3)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描述:A:优□;B:良□;C:A:优□;B:良□;C:差□(2)尿道口充分消毒,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描述:A:优□;B:良□;C:差□。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合适高度,避免接触地面,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引起逆行感染。描述:A:优□;B:良□;C:差□;(2)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3)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4)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5)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总体描述:A:优□;B:良□;C: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