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一.上古音乐(约前8000-约前2070)中国音乐的历史,已知的大约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
原始乐舞的内容1、关于劳动生产。
2、以自然灾害作斗争或强健身体。
3、祭祀性乐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11年)夏: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都有用大型乐舞颂扬自己的功德的做法,这种形式始于夏代。
《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乐舞。
周: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周代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导致其礼乐制度“礼崩乐坏”。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楚国巫风盛行。
《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
《九歌》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楚声”,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1、《高山流水》2、《广陵散》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秦汉乐府(前221-220)乐府: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权,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制度。
其中包括参照周朝采风制度首次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到魏晋六朝时,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这一点对后世的音乐及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形式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 1年)第一节;概述。
这时期我国社会制度有很大变化,它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从鼎盛到衰落,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文化上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发展到衰微。
春秋末期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代替,出现了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
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①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盛大的西周终于衰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现代史学称春秋、战国。
由于周天子一统天下局面的崩溃,诸侯称霸,礼乐制受到冲击,终于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
娱乐性比较强的、不受礼束缚的新乐,逐渐代替使人听了昏昏欲睡的“古乐”,而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古乐”(亦称“雅乐”)的衰微,“新乐”(亦称“俗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这时期无论声乐、器乐、音乐科学、音乐美学都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古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西周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如“大师”“小师”、“瞽矇”、“磬师”、“钟师”、“笙师”等。
二、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
从流传下来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和战国的《楚辞》可以看出其概貌。
这时期出现许多民间歌手,并有传授歌唱艺术的人和歌唱理论。
三、器乐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一)乐器已有约70种,有系统化的乐器分类法,称作“八音”。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讲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 西周时期宫廷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雅乐盛行于祭祀与典礼等各种活动中。这时期 的音乐高度发达,有确切文献可考的乐器就多达70多种,此外还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乐 器分类法——“八音”。周平王东迁以后,雅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而造就了我 国音乐发展的第一次繁荣。但随着中央政权的衰落和礼乐制度的崩溃,雅乐的地位逐 渐衰微,新乐逐渐兴盛起来,音乐由官方向民间转变趋势的日益明显。例如,当时社 会下层流行的地方音乐地位逐渐上升,并出现了《诗经》这样的歌诗总集,其中的 “国风”记载了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由于音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乐器、音乐理论 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乐 器更加精美,音律更为准确,诞生了筝、笛、筑等一些新的乐器。在众多乐器当中, 尤以琴的运用最为广泛,着名的演奏家有师旷、师文、伯牙等。器乐演奏的形式也不 再只是局限于独奏,而是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合奏,其中以编钟和鼓为主的“钟鼓之乐” 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唱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专门 进行歌舞表演的歌人。随着俗乐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出色的民间歌唱家,如:韩娥、 王豹、绵驹,以及歌唱教师秦青等。音乐理论在这一时期也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最 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其内容正逐步由礼乐教育转为适应于 娱乐需求的技艺传教。从形式上看,当时的音乐教育具有官学和私学两种。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音乐思想
高山流水遇知音
• 古筝曲《高山流水》产生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 放的时期,当时,各种学派林立,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在音乐领域也呈现出一派繁 荣景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音乐家,有“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乐教秦青,还 有悲歌击筑的高渐离等.而伯牙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古琴大师,他琴艺高超、志 趣高雅.荀子曾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其中《高山流水》 就是伯牙的代表作..关于《高山流水》产生还有一个动人故事:有一次伯牙乘 船到外旅行,中途突然下起小雨,他就停船到江边避雨,看着雨水打到江面的美 丽景色,他琴兴大发,就在岸边弹奏起来.这时樵夫子期走了过来,听到伯牙用琴 声表的心意.,钟子期就赞叹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徐奏 一曲,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连连施礼告罪 说:“失 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貌取人,岂不负了天下贤士?”并主动提出 与钟子期结为 异姓兄弟,相约第二年中秋再到此地相会.到了第二年,余伯牙如 约赴会,等了很久,还不见钟子期,后来才知钟子期已于几个月 前因病去世,余伯 牙顿时“五内崩裂,泪如泉涌,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大哭之后,余伯 牙在钟 子期坟前抚琴吊唁.哀曲奏毕,余伯牙想,从此再无知音,琴瑟又对谁弹?于是便用 力一摔,将琴砸得粉碎,这就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后人有诗赞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 难 上难.”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第二章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六乐(六舞):《云门大卷》、《大咸》、《大濩》、《大韶》、《大夏》、《大濩》、《大舞》2·采风:据说周王朝有个规定,每年春秋两季要派人到各地收集一次民间的歌谣,这个制度叫做采风。
3·现存《诗经》是编者从西周王室收存的三千多首歌谣中精选出来的,按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A:风原位民间歌谣,经文人加工修饰而成,是诗经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他多是贵族文人仿照民歌形式创作的,内容除少数作品外大多是描写贵族生活的;C:颂分为商颂、周颂、鲁颂,这是贵族和统治者在祭祀和大射、视学等重大典礼时所用的歌曲,内容除少数具有史诗性外,多歌功颂德内容。
4·《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5·西周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木、革、丝、匏、竹八类,简称“八音”。
7·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有130多件。
西周时期的乐器制作与音乐演奏
西周时期的乐器制作与音乐演奏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乐器制作和音乐演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本文将从乐器的制作和音乐的演奏两个方面来探讨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西周时期的乐器制作。
在这个时期,乐器种类繁多,包括箜篌、钟磬、鼓、笙等等。
这些乐器的制作大多采用金属、木头和石头等材料,并通过手工工艺进行制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是钟磬。
钟是一种用青铜制成的乐器,形状上有四轮、六轮和八轮等不同种类。
每种钟都有不同的音色和音高,可以用来演奏各种不同的音乐。
磬则是一种用玉石或硬木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上呈方形或圆形。
西周时期的钟磬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从而保证了乐器的音质和音准。
除了钟磬,还有更多其他的乐器也是采用类似的制作工艺,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西周时期的音乐演奏。
在当时,音乐演奏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个宴会、祭祀或社会活动都要进行音乐表演。
演奏的方式多样,包括合奏、独奏和伴奏等形式。
尤其是合奏,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演奏形式,多是由乐队进行演奏。
乐队由不同的乐器组成,每个乐器都有特定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元素。
在演奏过程中,乐手们默契配合,使音乐更加和谐美妙。
音乐在社会活动中起到了疏导情绪、增进人们感情交流的作用。
而西周时期的音乐演奏也有一些特殊的场合,最为有名的就是祭祀仪式。
在祭祀活动中,音乐被认为是能够联系人与神的桥梁,承载着对神的崇敬和祈祷。
因此,音乐演奏在这些仪式中显得至关重要。
在祭祀仪式上,乐手们需要按照特定的节奏和音调演奏,以引导人们与神灵沟通。
音乐演奏的庄重和神圣感给参与者带来了一种超脱凡尘的感受,也加深了人们对神的敬畏。
除了祭祀仪式,音乐演奏还常常用于宴会和婚礼等喜庆场合。
在这些场合,音乐是欢乐和狂欢的象征,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放松的心情。
音乐演奏的调子轻快活泼,富有活力,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第2章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3节
•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 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不再对土地进 行分封。
• 2、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 阻止。
• 3、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 普遍。
• 4、作为奴隶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
2020/4/3
30
• 孔子说“放郑声,郑声淫”、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历 代典籍中斥之为有害身心、 有害国家的淫乐。
• 表演形式有独唱、对唱、帮腔等。
2020/4/3
35
(二)祭祀乐舞的组歌——《九歌》
• 春秋时期的楚国历来被视为“荆楚之 地”、“蛮夷之邦”,其文化在很大 程度上落后于中原地区。到战国时期, 楚国的文学(楚辞)、音乐(曾侯乙 墓编钟)所体现的文化高度,已经不 亚于中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已经与 黄河流域文化并驾齐驱。
• 雅,多是宴饮中所用文人乐歌。 语汇丰富,在心理和形象的刻划 上比较细腻,篇幅也较长。颂, 多是祭祀乐歌。语汇比较省简, 语义晦涩,句法不如民歌整齐。
2020/4/3
34
• 由现存《诗经》乐歌的歌词看,其曲体 结构基本上是在分节歌形式的基础上, 通过加上叠句、引子、换头、尾声等手 法构成各类曲体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 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词“乱”。
2020/4/3
28
• 【郑卫之音】即郑声,指我 国春秋时兴起于郑国和卫国 的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 格的地方音乐的泛称。
• 【礼崩乐坏】春秋以来礼乐制度逐步走向 解体,“郑卫之音”逐渐取代“雅乐”, 在长约五六百年的时间里乎流传全国各地, 影响极为深远。
2020/4/3
29
礼崩乐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020/4/3
16
2、小舞 • 有文舞、武舞之分,地位
中国音乐史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 国 关 风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
雎 求之不得, 》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周 南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楚辞》
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是 《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 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 叫“楚辞”。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他对民歌进行整理加 工写成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 魂》等几部代表作品。
卿、大夫 卿大夫判悬(排两面) 四佾(四行四列)
士
士特悬(排一面)
二佾(二行二列)
音乐机构及音乐教育
• 大司乐——周王朝音乐机构的管理职位称谓 • 音乐教育:国子之教
瞽矇之教
♪ 宫廷音乐的发展
六代乐舞
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代表性的乐舞,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古 乐舞。包括黄帝时期《云门大卷》、尧时期《咸池》、舜《大韶》、夏 代《大夏》、商代《大濩》、周代《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 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左为盘 右为尊)
♪ 音乐家
宫廷乐师
• 善于弹琴
师 旷
鼓
师旷(春秋晋国乐师) “师旷之聪”
琴 雕
师涓(春秋卫国乐师)
像
师襄(春秋鲁国乐师)
师文(春秋郑国乐师) “得心应手”
“文所存者不在弦, 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於心, 外不应於器, 故不敢 发
手而动弦。”——《列子·汤问》
• 善于歌唱 师乙(春秋鲁国乐师) “累累乎端如贯珠”
第2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46节PPT课件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1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2
• 周、汉时期的古瑟,考古发掘中多有发 现。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约为春 秋晚期或战国早期)出土瑟,是目前所 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春秋至秦汉以来出 土的瑟多残缺不全。惟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出土瑟保存完好。
一、乐器、乐器分类法
• 周代乐器见于记载的有70种左右,《诗 经》中明确提到的有29种。
• 周朝,社会生活复杂化,音乐向前发展, 乐器种类增加,有了分类的需要。三千年 前的周朝产生了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 进行的“八音”分类法,是我国古代器乐 艺术进入到一个较高发展层次的反映。
28.09.2020
于故宫博物院。
• 用于宫廷韶乐。 形为伏虎状,背 上有27龃龉,另 置竹籈,析其半 为24茎。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5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6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17
• 鼗(鞉):两 旁缀灵活小耳 的小鼓,有柄, 执柄摇动时, 两耳双面击鼓 作响。俗称拨 浪鼓。
28.09.2020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1)
23
• 筑,古击弦乐器,已失传,大体形似筝, 13弦。颈细而肩圆。演奏时,左手按弦 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 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说文》
• 高祖击筑。《史记·高祖记》
• 渐离击悲筑。陶渊明《咏荆轲》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舞蹈宫廷文化的绚丽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舞蹈宫廷文化的绚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认为是音乐与舞蹈宫廷文化绚丽多彩的时代。
音乐和舞蹈被广泛应用于宫廷仪式、祭祀活动、战争士气鼓舞等方面,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和影响。
一、音乐艺术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成为了宫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国的贵族、王侯将领纷纷聘请各类音乐家,建立宫廷乐府,培养乐队。
乐府中的乐官们专门负责演奏和创作音乐。
丰富多样的乐器被广泛使用,包括筑、琴、鼓、笙、箫等,每种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和演奏风格。
由于各国文化交流,音乐传播得更为广泛。
例如,楚国音乐影响着其他国家,而后来的汉唐乐府中的作品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舞蹈的艺术表达舞蹈是春秋战国时期宫廷文化中另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和节奏,表达着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战国时期的舞蹈形式多样,有宫廷舞蹈、祭祀舞蹈、民间舞蹈等。
宫廷舞蹈通常由专门训练的舞蹈演员表演,他们以婀娜的身姿和优美的动作展现着贵族阶层的尊贵和高雅。
祭祀舞蹈则是人们向神明表达敬意和祈祷的一种方式,通过舞蹈来传递吉祥和祝福的意愿。
而民间舞蹈则更加活泼欢快,展示着人们生活的快乐与活力。
三、宫廷文化的绚丽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和舞蹈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宫廷内的各种仪式和庆典都少不了音乐和舞蹈的陪伴。
各国之间通过音乐和舞蹈,加强了文化交流和联系,有助于建立友好关系。
音乐和舞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宫廷文化的地位,成为了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与舞蹈宫廷文化确实绚丽多彩,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独特标志。
音乐艺术的繁荣和舞蹈的艺术表达展示了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宫廷文化的绚丽也体现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段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音乐和舞蹈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中国音乐史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PPT课件
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分为大雅、小雅两种。大雅是大典的乐歌, 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小雅较接近 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主要用于诸侯大射典礼及士大 夫的乡饮酒礼等仪礼中。
5
❖颂
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重大典礼活动中使用的乐歌,所用的场 合近似大雅,音乐速度缓慢、有的只唱不舞,有的则是纯器乐曲。
渐 渐转化为乐器称为“舂牍”。
❖ “优孟衣冠”
优孟是春秋时楚国的宫廷艺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 人或模仿他人。 当时在宫廷中就流传下来一种调笑表演,借以 讽谏国君,被认为是戏剧表演艺术的胚芽。
11
♪ 乐器和乐器分类法
❖ 八音
周代关于乐器分类的名称。根据乐器制作 材料的不同,将当时的乐器分为金、石、土、革、 丝、木、匏、竹八类。
Chapter Ⅱ
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
概述 礼乐制度与音乐机构及教育 宫廷音乐的发展 民间音乐的发展与《诗经》《楚辞》 曲艺、戏曲艺术发展的萌芽 乐器和乐器分类法 音乐家 乐律学理论和诸家音乐思想
1
♪概 述
•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平王继位,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先后
在我国周代正式确立的古代生律的方法,是我国最早 的生律法。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 (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 国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关 寤寐求之。 风
·
雎 求之不得, 》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周 南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 作用。如《楚辞》中的一些乐曲传入北方,对北方音乐产 生了影响;同时,北方音乐也影响了南方音乐的发展。
音乐在当代的传播与价值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 的价值
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
传统音乐在教育中的地 位
03
音乐与社会文化
音乐与政治
音乐作为政治教化的工具
在西周时期,音乐被视为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来 传达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宫廷音乐与政治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宫廷均设有乐队和歌队,以演奏和 歌唱来彰显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政治凝 聚力和向心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乐器,如编钟、 琴、瑟等,这些乐器在形制和演奏技 巧方面都有所创新。
音乐风格与特点
抒情性增强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情感表 达,旋律线条流畅,情感丰富。
节奏变化多样
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音乐的节奏 也变得更加多样,出现了多种节拍 和节奏型。
地域性风格明显
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音乐的 风格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如北方的粗犷豪放、南方的细腻柔 美。
音乐与宗教
祭祀仪式中的音乐
在西周时期,音乐在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用于与神灵沟通,表达对 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乐器与神话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乐器如琴、瑟、鼓等被赋予了神话色彩,与传说和神话故事 紧密相连,增强了音乐的神秘感和宗教意义。
音乐与教育
“六艺”中的音乐教育
在西周时期,“六艺”是贵族子弟必 须学习的科目,其中包括“乐”,即 音乐。音乐教育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 音乐素养和道德情操。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音乐史-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
• 道家学派的音乐思想(老子、庄子)
① 肯定自然、道化的音乐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庄 子·齐
物论》
② 否定非自然、人为的音乐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姓李名耳, 字伯阳,又称老聃,陈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 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被道教尊称为教祖,是我国 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田猎令人心发狂。” ——《道德经》
• 墨家的音乐思想(墨子)
① 否定音乐的社会政治作用
“是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 以 治天下也。”——《墨子·三辩》
“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 为乐非也。”——《墨子·非乐》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 国 关 风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
雎 求之不得, 》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周 南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楚辞》
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是 《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 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 叫“楚辞”。其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他对民歌进行整理加 工写成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 魂》等几部代表作品。
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乐器(柷)
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乐器(敔)
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群
曾侯乙墓乐器群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 发掘出土,墓主下葬年代为战国初期。
春秋战国的歌曲
春秋战国的歌曲1. 《乱世战歌》:那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不就像个混乱但又充满机遇的大舞台吗?听这首歌,感受战场上的金戈铁马,热血沸腾啊!比如白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耳边会不会就回荡着这样的战歌呢?2. 《英雄的旋律》:春秋战国的英雄们啊,他们的故事多让人着迷!这首歌仿佛就是为他们而唱。
就像荆轲刺秦那般壮烈,这首歌是不是也能让你豪情万丈呢?3. 《百家争鸣之曲》:那是个思想碰撞的时代,百家争鸣哇!这首歌就像是把那些精彩的思想都融合在了一起。
想想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会不会也哼着类似的曲调呢?4. 《烽火佳人歌》:春秋战国的烽火中,也有美丽动人的故事呀。
听着这歌,仿佛能看到那些佳人在乱世中绽放光彩。
好比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是不是也伴着这样的歌声呢?5. 《诸侯的荣耀》:诸侯们为了荣耀而战,这首歌充满了霸气。
这不就跟齐桓公称霸时的威风一样吗?听着它,你不想也激情澎湃一下吗?6. 《铁血丹心曲》:战场上的铁血丹心,在这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是不是跟李牧抗击匈奴时的坚毅很像呢?7. 《忠义之歌》:那时候的忠义之士多让人敬佩呀!这首歌就是对他们的赞美。
就如同豫让为了智伯报仇那般坚定,这歌也能让你心生感动吧!8. 《谋略之音》:春秋战国充满了谋略的较量,这首歌简直就是谋略的化身。
仿佛能看到孙膑在战场上巧妙布局,这歌是不是也很有智慧呢?9. 《风云变幻调》:时代在变,风云变幻啊!这首歌把那种变化莫测都唱出来了。
就好像秦国的崛起,充满了戏剧性,这歌不也很有味道吗?10. 《历史的回声》:春秋战国已经远去,但这首歌却能让我们听到历史的回声。
想想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怎能不让人沉醉其中呢?我觉得春秋战国的歌曲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们让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气息和精神风貌。
考研中西方音乐史知识总结习题:春秋战国时期音乐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1.名词解释:郑卫之音•郑、卫两国(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因而使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对其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魏文侯(前446一前396在位):“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孔子的言论“郑声淫”、“放郑声”。
2.名词解释:《诗经》(“诗三百”)•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期-春秋末期•《风》:十五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贵族文人的作品,共105篇。
•《颂》:40篇,,祭祀宗庙祖先。
3.论先秦音乐思想•述先秦时期音乐思想总体特征。
•述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思想。
•述先秦时期老庄的音乐思想。
•述先秦时期墨子的音乐思想。
(1)论述题:孔子的音乐贡献以及音乐思想•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音乐家。
他善于击磬、鼓瑟、弹琴、唱歌、作曲等。
•贡献:重视音乐,列入教育课程。
“礼、乐、射、御、书、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整理周代的文化典籍•他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精华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大动乱背景下,孔子整理了《诗经》,这应是孔子一生对《诗经》进行讲解、传授和研究的总结。
《诗三百》最终编订成册,作学生的教材来用。
这样体现出孔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的把《诗》《书》《礼》《乐》等典籍从掌握在吏官乐师的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广泛流传的教科书,从而开创了儒家学派,为我国古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在提倡音乐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身体力行。
•首创的私学能够重视音乐教育。
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
指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构成了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灵魂,又提出“安上治民,善莫于礼;移风易俗,善莫于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统治地位的,孔子对西周音乐文化的传承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孔子大量整理和保存了周代文化典籍的结果。
中国历史朝代歌(11种)
中国历史朝代歌(11种)中国历史朝代歌(四字歌、五字歌、七字歌、n字歌)一、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四字歌炎黄子孙,历史悠长。
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禹开始,建立家邦。
汤灭夏桀,国号殷商。
武王伐纣,西周辟疆。
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
春秋五霸,齐桓楚庄。
秦穆晋文,还有宋襄。
战国七雄,各据一方。
秦楚齐燕,韩赵魏梁。
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抗暴政,陈胜吴广。
楚汉相争,刘邦胜利。
西汉开国,长安称帝。
新莽篡位,绿林赤眉。
刘秀兴兵,灭莽杀敌。
再造东汉,洛阳登基。
黄巾起义,分崩离折。
曹魏蜀吴,三国鼎立。
西晋代魏,司马为帝。
五胡乱华,干戈不息。
永嘉南渡,东晋是继。
南朝北朝,隔江峙立。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
北十六国,分别割据。
续有北魏,北周北齐。
扬坚创隋,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
黄巢造反,天下又乱。
五代十国,分裂再现。
匡胤篡周,北宋是建。
辽夏女真,觊觎中原。
全袭汴梁,靖康国难。
南宋高宗,迁都临安。
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时,灭宋建元。
政治腐败,百姓积怨。
洪武起兵,兴明灭元。
成祖永乐,改都顺天。
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称帝,四十二天。
三桂请兵,清帝入关。
道光以后,列强侵犯。
武昌起义,领袖中山。
建立共和,宣统交权。
老袁窃国,军阀混战。
工农革命,捣毁封建。
各族人民,同掌政权。
中华文明,史称五千。
二、中国历代王朝兴衰五字歌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2、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後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後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 墨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 墨子及其音乐观 p41-“非乐”
• 道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 老子-“大音希声”
作业
• 课后习题 p43 4——7题
1孔子及其音乐思想孔子及其音乐思想p39p39尽善尽美尽善尽美22孟子与民同乐孟子与民同乐33荀子荀子乐论篇乐论篇p41p4144真正代表儒家学派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真正代表儒家学派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乐记乐记p40p40墨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墨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墨子及其音乐观墨子及其音乐观p41p41非乐道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道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老子大音希声老子大音希声课后习题课后习题p43
• 产生的新型的乐器中以筝、筑、笛为代 表
• 琴的发展 p31 • 琴曲:《高山》、《流水》
• 乐律——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律 p37
•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众多学派中以儒 家学派和墨家学派为这一时期的显学, 他们的思想是对立的。
• 儒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
1、孔子及其音乐思想 p39-“尽善尽美” 2、孟子-“与民同乐” 3、荀子-《乐论篇》 p41 4、真正代表儒家学派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
2 授课内容有乐德、乐语和乐舞,即音乐的思想理 念、演唱和舞蹈三方面。
3 周王朝还对学习的时间和期限做了规定。 4 六艺
• 编制: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63人。 • 大司乐——最高的乐官 p22
周代的乐舞和乐歌
• 周代乐舞 p23 大致分为五类 (一)六代乐舞 (二)小舞 (三)散乐、夷乐 (四)四夷之乐 (五)宗教性乐舞 • 采风制度 p23
音乐文化交流
周穆王公元前十世纪时的音乐文化 交流贡献。
乐器和古乐理、乐律
• 乐器分类法——八音 p30 • 乐器种类: p31 (1)击乐器——编钟、编磬 (2)吹乐器——埙、箫、笙 (3)弦乐器——琴、瑟 • 古乐理、乐律 p36 、37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音乐作品
• 《易经》中的歌谣: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二十二 贲)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五十四 归妹)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十一 中孚)
•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
存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 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
• “楚辞”: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
• 周代建国初期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使西
周音乐具有制度化和体系化的特点。
•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
的束缚而发展。“古乐”(亦称“雅乐”) 的衰微,“新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 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礼乐制度
• 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为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
序而奖励的一套文化典章制度,以求达到 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孟子:提倡“王与民同乐 ”,认为“仁言
不如仁声之入人深”。
• 荀子:他的 《乐论篇》对于儒家音乐思
想有着系统的总结性意义。 “故乐者, 天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不能 免也。”
《乐 记》
• 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
论著作,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目前尚有 分歧。原有23篇,现存11篇。其中前8篇论 述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后3篇是有关音乐 人物及其言论的记录。
• 墓葬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随葬的125件乐器,
集中在大墓的中室和东室。
• 全套钟、磬架安排了三面,恰如典籍所载
“诸侯轩悬”的规格。
曾侯乙编钟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乐器
• 2003年4月~2004年12月,无锡鸿山发掘了
7座越国贵族墓,墓葬年代约为公元前470~ 前450年,属战国早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雅乐的来源
所谓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表演的乐舞和演奏的音乐,其名称的由来当取其歌辞“典雅纯正”之意。
它用于郊社、宗庙、宫廷礼乐、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这就是周代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
原因在于周人汲取了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认为“殷鉴不远”。
商民族的音乐属于巫文化体系,是一种“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带有狂热的宗教意识、漫无节制的音乐。
周人认为,商人之所以灭亡和商朝统治者“嗜酒”“好色”“淫乐”有关,所以把商朝音乐称为“亡国之音”。
周朝建立后,他们提倡一种有节制、适度的音乐,这就是“雅乐”。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为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序而建立一套文化典章制度,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有合的统治目的。
周朝礼乐制度就是以礼仪和音乐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礼仪包括礼节和仪式。
音乐的等级化则体现在“佾”和“月悬”制度两个方面。
“佾”值乐舞行列,一般指8人为一列“天子用八(8x8=64)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乐悬”为悬挂钟磬多寡的规格。
天子四面,诸侯三面,大夫两面,士一面。
“乐县”制度由森严的宗法制度所决定。
周公的“制礼作乐”
这种制度为西周近300年的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的大动乱和大变革,彻底打败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秩序,音乐的等级制度也失去了约束力。
实际上是以季恒公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的意识形态观念冲破了奴隶主贵族礼乐等级制度的束缚,也就是经济基础的破坏导致了上层建筑的瓦解,当时叫作“乐坏礼崩”实质上从西周初年周公的“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其实是我国奴隶社会从鼎盛时期的高度繁荣之后逐渐趋于衰弱,最后崩溃瓦解、为封建制度所取代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在礼乐方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