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翻译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8a54a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f.png)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翻译
1、原文: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版和。
天分秋暑资吟权兴,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2、白话译文:披星戴月乘船扬帆经过这里,远远地望见集贤林,见佳气盈盈、闻颂歌阵阵。
这里路不拾遗,可知政之严肃;野外多滞留的谷穗,可见时局之和。
天有秋凉暑热,可以让诗人吟咏;晴天带来了美丽的溪山让人沉醉。
于是我捉蟾蜍研墨,写出的彩笺书信几可剪开宛若轻纱的江波。
出处: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蜀素帖》中的《重九会郡楼》。
3、创作背景: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
宋哲宗元祐三年()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
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
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
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米芾用笔“八面出锋”,于变化中显沉着笔力,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
《蜀素帖》通篇用笔纵横挥洒,动荡摇曳,骏急痛快。
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刚柔相济的姿态、痛快淋漓的气势与沉着痛快的风格。
米芾的蜀素帖八首诗原文及注释
![米芾的蜀素帖八首诗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a5270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4.png)
米芾(1051-1107)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与苏轼、黄庭坚、文同等人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骈体和横折叠字,飘逸自然,被誉为“米体”。
蜀素帖八首是米芾的一组行草书法作品,包括《江雪》、《千秋节》、《秋夕》、《登岳阳楼记》、《兰亭集序》、《醉翁亭记》、《琵琶行》和《赤壁赋》。
这八首作品展现了米芾的高超书法技艺和深厚文学修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后人的目光。
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美景象,通过对孤独老人独自垂钓的生动描写,寄托了作者处理世事的孤独心情。
2.《千秋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宫殿千门如画图,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首诗以“The香”描绘了盛唐的繁华景象,千门万户的宫殿宛如巨型的画阵,而诗人的神情落寞,冷峻,蕴含了他身世多舛的悲悯之情。
3.《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这首诗写出了深秋季节的宁静和清冷的感觉,描绘出了作者倚在床上看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景。
4.《登岳阳楼记》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远望,风景如画,激发了作者赞美家国的深情。
这篇文章以概括、发挥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岳阳楼的敬畏和对家国的深情。
5.《兰亭集序》孤云将会,行者怀感,岂无怆想所至乎?或剑奋辞,或环佩交颂;怨此自问也名自怀也,岂达于此!一春古华,力而游梁相于逍遥,斯已而已矣。
注释:兰亭集序是我国文学史上面的一篇致赞文章,它用辞令冠绝当时,且纤捷风雅,明理意,成为了书法名篇。
6.《醉翁亭记》此亭极好,而人烟旷绝,水面波澜不见。
初至,有山无水;既有水,亭上山下;有山有水,观者起念,尽期于海。
则徒者返骇。
注释: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结构、优美的文采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是文学史上的一件珍贵成就。
7.《琵琶行》凄凄去去,扶桑已动。
汉家烟尘暗连山。
悲风伤梁汉。
宫阙相望。
注释:这首诗借物喻人,寄托了南北对峙的痴怀,诗句纯率,初文精丽,是当时文学艺术的精品。
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https://img.taocdn.com/s3/m/258a2fe8998fcc22bcd10daf.png)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7d1bd3b90d6c85ed3ac64a.png)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蜀素帖》,顾名思义,就是写在蜀地产丝绸上的帖子。
相对于常用的纸,丝绸是一种新的书写材料,质地粗糙且吸墨能力差,这就对笔的掌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纸上的美,呈现于丝绸。
写字嘛,就是笔与纸的游戏,当一个角色生疏时,只能寄托于熟悉的那个角色了。
从效果来看,米芾对笔的掌握,炉火纯青了。
蜀素主人林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好的东西,就要方方面面都要好,字好,书写材料也要好。
这样,才可以反复把玩欣赏,怡悦身心。
这一点,本人感同身受:一张牛皮席,就要最大的,最厚的,最贵的;一把梳子,就要牛角的,还要白牛角的,还要最长的,最贵的。
当然,现在虽然条件受限,但那份心是不会变的。
米芾寄情山水,但是对于庙堂还是有些眷恋的,这也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通病,再道家,也只是表象。
此地无银三百两,一直说自己钟情山水、没有庙堂之苦的人,越是心情复杂啊!否则,怎么会“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呢?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美,在太湖;杭州之美,在西湖。
那么,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才算是美景呢?从历代文人评判的结果看,就是江浙地区:有山、有水、有雨、有雾;随后,有茶、有桥、有车、有船、有运河。
图1蜀素帖拟古(一)原文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译文青松刚劲,身姿挺拔;直插云宵,耻于曲盘。
好多滕蔓杂树,互相牵连着露出松端,与之相争高下。
秋天到了,山花灿烂,如紫烟一般;彩云旖旎,如织锦般华丽。
对此,青松无感,也不标新立异与之争艳;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下,从自身的缝隙中,向松林里射出一圈圈光斑,美丽极了!柏树见此,吐出了柏籽效仿;仙鹤看到了,也缩起了脖子,自愧不如。
青松原本并不华丽,它是如何位列岁寒三友呢?龟与鹤年寿相当,可它们外形差异甚大,一个是羽毛,一个是鳞甲。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https://img.taocdn.com/s3/m/9dc5c07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b.png)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米芾蜀素帖米芾,字元章,汉族人,姓米也姓芊,陕西人,后来迁到了北襄阳,也曾在江苏镇江定居过,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鉴定家、画家和理论家,在北宋当时很有名的“宋四家”中,其中一位就米芾,他曾经在学校里当过老师和书画博士,还当过礼部员外郎。
米芾《蜀素帖》部分米芾擅长写诗文,画书画,还懂得鉴别物品的真假,米芾创立了米点山水,米芾的性格很怪异,行为举止也有些疯狂,曾有人叫他“米颠”。
《蜀素贴》是米芾的作品,长29.7厘米,宽284.3厘米,71行658个字,上面一共有八首诗,蜀素贴也叫做“拟古诗帖”,为什么会叫蜀素贴呢?蜀是指蜀地,现在指的是四川,四川有一种质量好的本色绢布,就叫做蜀素,蜀素的制作很讲究,上面织的是乌丝,是很珍贵的物品。
当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将它裱成了长卷,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在上面题诗写文什么的,但是传了三代却没人敢在上面写什么,后来米芾见到之后便在上面写了五七言八首诗,写得随手自如像如鱼得水一般一挥到底,当时米芾三十八岁,他的文采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蜀素贴”。
米芾蜀素贴结构笔法很率意,结体很诡异,独具一特的风格跟晋唐以前和平简远的书风大不相同,蜀素贴创造出了神采奕奕的意境,后人称它为中华第一美帖,现在它被收藏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
米芾作品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要么是在词赋上有很高的造诣,要么是在书法上功夫精妙,要么是在诗文创作上独有成就,而很难有人精通各家所长于一身,比如说欧阳修,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再如李白,写诗无数,被称为“诗仙”,再比如张旭,在书法艺术上有极深的造诣,等等,众多著名的古代文人都有其精通的艺术,虽然对于别的方面有所涉猎,却也未达到精通的境界,而有一个人与他们都不同,他不仅能写诗,能作文,擅长书画,精通鉴别,对于收藏也有很高的热情,此人便是米芾。
米芾像说起米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个雅号“米颠”,这是由于他在行为举止穿着方面的怪异和癫狂形态而被当世人起的一个名号,他遇见奇石都会称兄道弟,故而得此名号也算是吻合他的性格和行为。
蜀素帖原文及释文
![蜀素帖原文及释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75c1e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e.png)
《蜀素帖》原文及释文《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蜀素帖》的原文及释文:《拟古》: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盤。
种种出枝叶。
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
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
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
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
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
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
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
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
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
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
玉破鲈鱼霜(旁改作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
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
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
且戏嫦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
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
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
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
彩牋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
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宁有後。
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
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
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皎皎中天月。
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
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
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
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
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
迢迢愿招类。
金颸带秋威。
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飆。
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駈。
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
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
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
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
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梢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胪初唱第一声。
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
不使敲枰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
棘壁湖山两清(清点去)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
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
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
濯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
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业点去)来器业何深至。
米芾《蜀素帖》全文赏析
![米芾《蜀素帖》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51084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8.png)
米芾《蜀素帖》全文赏析
哎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米芾的《蜀素帖》。
这《蜀素帖》可不得了,那可是书法界的宝贝!
你说这《蜀素帖》到底好在哪儿呢?我觉得吧,它的字儿啊,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在纸上欢快地跳舞。
那笔画,有的像细细的柳枝随风摇曳,可能又有的像粗壮的树干稳稳扎根。
咱仔细瞅瞅,这每个字的结构,那叫一个巧妙!也许就像搭积木一样,这儿多一块,那儿少一块,可偏偏就是那么恰到好处,你说神奇不神奇?我常常想,米芾当时写的时候,是不是脑袋里有个神奇的魔法盒子,一下子就把这些漂亮的字给变出来啦?
再看那用笔的力度,有的地方轻轻一勾,像是微风拂过水面,只泛起一点点涟漪;有的地方重重一捺,哎呀,简直就像大力士跺脚,震得纸都要抖三抖!这力度的变化,我猜米芾当时可能是心情一会儿轻松,一会儿紧张,所以这字的力量也跟着变来变去。
还有啊,这《蜀素帖》的整体布局,那也是相当有讲究。
一行行字排下来,有的紧凑得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有的又疏散得像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位置。
难道米芾是把这张纸当成了一个大舞台,让每个字都能尽情表演?
我自己试着模仿写了写,哎呀妈呀,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就奇怪了,米芾咋就能写得这么好呢?也许是他天天练,天天琢磨,说不定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把字写漂亮。
你们说,如果我们也像米芾这样努力,能写出这么厉害的字不?我
觉得吧,只要咱们肯下功夫,可能也会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但这过程
肯定不容易,就像爬山一样,得一步一步往上爬,累得气喘吁吁也不
能放弃。
反正啊,这《蜀素帖》真的是太牛啦!每次看都能有新的发现,新
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觉得呢?你们看的时候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
想法?。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29174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d.png)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蜀素帖是唐代著名碑帖之一,为唐朝书法家蜀素所创作。
这篇文章将会逐句解释蜀素帖的原文及其译文,为读者深入了解蜀素帖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我见汝妻。
尽显美色。
解释:我看见你的妻子,她美丽动人。
立言上念。
言因身生。
解释:思想和言语从内心产生。
无咎我心。
突然病重。
解释:没有伤害我心灵,却突然病重。
言行胜于。
父与母亲。
解释:言行胜过父母。
众人赞叹。
心之所欲。
解释:众人赞叹,满足内心的愿望。
展我音韵。
舒展而愉。
解释:表达我的声音和音乐,舒展而愉悦。
窜我身下。
心中痛苦。
解释:逃避痛苦的内心。
玉楼金阙。
富贵之地。
解释:玉楼金阙是富贵繁华的所在。
回眸一笑。
心灵的渴望。
解释:回头微笑,是心灵的渴望。
众人皆言。
天下没有。
解释:众人都说天下没有。
愁肠两结。
忧伤的内心。
解释:愁肠两结,悲伤的内心。
登山涉水。
颠沛流离。
解释:登山涉水,漂泊流离。
阳光险恶。
翻山越岭。
解释:阳光险恶,翻越山岭。
鲸鱼大如。
海岳之巅。
解释:鲸鱼大如,如同海岳之巅。
扫尽天下。
清净之身。
解释:扫尽天下,保持纯净的心灵。
身者小成。
言听计从。
解释:身者小成,言听计从。
倚桥长歌。
心情畅快。
解释:倚在桥上,长歌而唱,心情畅快。
真假难辨。
虚实难分。
解释:真假难辨,虚实难辨。
音声翕合。
和谐相应。
解释:音声合为一体,和谐相应。
回眸露笑。
嫣然一笑。
解释:回眸露出微笑,嫣然一笑。
乐在其中。
无尽欢笑。
解释:快乐就在其中,欢笑不断。
愿得此身。
安然无恙。
解释:希望拥有这样的身体,平安无事。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就是对蜀素帖的原文及其译文进行一一解释。
这篇文章通过对每一句话的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蜀素帖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蜀素帖作为唐代的一件文化艺术品,它通过文字之美和意境的表达,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通过这篇解释文章,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蜀素帖,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天下第八宋·米芾《蜀素帖》(高清版)
![天下第八宋·米芾《蜀素帖》(高清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f7d7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4.png)
天下第八宋·米芾《蜀素帖》(高清版)作者介绍米芾(西元1051-1108年),北宋书画家、鉴赏家。
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右六年(1091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有洁癖,多蓄奇石。
尝於无為州治,见巨石,状其丑,大喜,巨衣冠拜揖,呼之為「兄」,因举止狂放,世称「米颠」。
不能与世随和,故从政数困。
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
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有「风檣阵马,沉著痛快」之评。
作品介绍在北宋,当时的蜀地(四川)生产出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被称为“蜀素”。
蜀素上面有乌丝栏列,由于纹罗比纸粗糙,滞涩很难写,并且不易吃墨也不洇墨,十分考验书写者得书法功底,非功力深厚的书家绝不敢书。
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就把这卷蜀素收藏数余年,直到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受林希的邀请,两人结伴至太湖的近郊苕溪游览,林太守拿出了这卷收藏已久蜀素请米芾题字。
米芾见到这卷蜀素后“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即兴就写下了八首诗,并在卷末署有“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记”,钤有”米姓之印”。
《蜀素帖》后有两则题跋,言道:“庆历甲申(1044)岁,东川造蜀素一卷,藏于家者二十余年,今既装褫,将属善书者题其首。
熙宁元年戊申(1068)三月丙子,吴郡记,希子中。
”“熙宁八年(1075)四月十四日,与东海徐道渊、成都闾丘公显同赴子中邵氏东园之招。
观此数遍。
晋陵胡完夫题。
”通过第一则题跋可知,此蜀素卷已藏于林希府中二十四年之久,且进行装裱,待善书之人前来题首。
而第二则题跋表示,到了七年后的熙宁八年,东海徐道渊、成都闾丘公显、晋陵胡完夫等人相聚于林希府东园之中,林希将其藏三十一年之久的蜀素卷拿出请众人题写,但一行众人皆因其珍贵难得且不宜着墨书写而推辞,仅胡完夫留下一则短跋。
01蜀素帖
![01蜀素帖](https://img.taocdn.com/s3/m/4ce2208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8.png)
01蜀素帖创作背景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
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
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
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赏析: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了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
有个叫作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是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来题诗,以遗子孙,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而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一直到了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般,他于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
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得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所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在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简/繁体原文及译文:《拟古/擬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青松勁挺姿,淩霄耻屈盤。
译文:青松刚劲地挺着它的身姿,直插云宵而耻于曲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
译文:好多滕蔓杂树,互相牵连着露出松端,与之相争高下。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秋花起絳烟,旖旎雲錦殷。
译文:秋天到了,山上的适季花儿忽然盛开,紫红一片,美丽得象云锦一般。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译文:对此,青松不感到羞辱,也不标新立异与之争艳,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下,从自身的缝隙中向松林里射出一圈圈斑斓的光丸,美丽极了!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
译文:柏树见此,吐出了柏籽效仿;仙鹤看到了,也缩起了自己的颈项,自愧不如。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https://img.taocdn.com/s3/m/5aa7466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1.png)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蜀素帖》乃宋米芾之手笔,是中国十大行书之一。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艺术大师,其随性自然,行止怪诞,书法摇曳生姿,字字神品。
《蜀索帖》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帖的诞生还有一段机缘,一卷质地精良的蜀索相逢一位意气风发的才子,于是米芾挥毫泼墨,顿时成就佳篇、尽显酣畅淋漓之极致。
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
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时米芾38岁,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各体诗八首,71行,658字,胃黻款。
《蜀素岾》书于乌丝栏内,恢弘的气势却不受局限,率意放纵,豪迈洒脱。
笔势飞动,无尽变化。
《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楷,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
体现了米芾用笔“八面出锋”,变化无穷的特点。
因蜀素粗糙,所以作者在书写时全力以赴,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
《蜀素帖》结构奇崛,变化多端,字体形颀长,风姿绰约,自然成趣。
当时著名书法家、词人黄庭坚就非常推崇此帖,他认为帖中笔势时如刀剑出鞘,锐不可当,又如娇羞女子,婀娜多姿。
后人对此帖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它以率真的笔法改变了晋唐以来和平简淡的书风,创造出神采飞扬的新意境。
蜀素帖 名词解释
![蜀素帖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6f740b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7.png)
蜀素帖名词解释
一、作者
《蜀素帖》的作者是北宋书法家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汉族,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于湖北襄阳和江苏镇江等地。
他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二、材质
《蜀素帖》的材质是丝织品,具体来说是一种质地轻薄、细密柔韧、富于弹性、拉力强、色泽美丽的丝织物,又称“蜀织素”。
这种材质在北宋时期非常流行,被广泛应用于书画作品的创作和装饰。
三、内容
《蜀素帖》的内容主要是米芾的自作各体诗八首,包括《拟古》《中秋登海岱楼作》《韩马》《送刘太冲序》《紫薇花》《山林集序》《清平时节》《家产》等。
这些诗篇反映了米芾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艺术风格。
四、特点
《蜀素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米芾在创作时采用了内敛外放的笔法,使字形多变而紧凑,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其次,他的用笔非常有力,线条粗细变化丰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第三,他的作品构图精妙,通过巧妙的布白和穿插,使整体结构严谨而多变;最后,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有晋人的韵味,又有自己的个性,被誉为“米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五、价值
《蜀素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首先,它是米芾书法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北宋书法艺术的风格特点和历史背景;其次,它也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对于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它还是北宋文化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北宋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因此,《蜀素帖》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2e67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1.png)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米芾蜀素帖原文及释文米芾(1051年-1107年),字远白,号松雪道人,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擅长书法,尤其以行书见长,被誉为“行书之神”。
蜀素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晚年创作的一幅长卷。
下面是蜀素帖的原文及释文:原文:“於余以善书知名驰誉,泽被先儒,声播继哲,亦因三十年来,夙夜孜孜,不敢怠惰。
寻思圣人之书,古人之法,合适论章,苟求于此,人自可以知余之所趋心迹矣。
虽曰余书,实乃古书,古人之书,无非经传,是以宜求于仁义之道,而后责己以无私,通于诸子,而后求其实用,皆以为笔墨之用,皮墨之艺,岂能合乎古人之心哉?”释文:在我以善书而闻名,受先儒的影响,声誉传扬于后世,也是因为这三十年来,我夜以继日地勤奋刻苦,从未有过的懈怠。
我思索圣人的著作,古人的法则,合适的论述,若要求于此,人们自然能够知晓我的内心追求。
虽然说是我的书法,实际上乃古书的影子,古人之书,无非经典传世之作,所以宜寻求于仁义之道,然后要求自己没有私心,通达于各家学说,进而追求实用之道,这都是以作为书法墨迹的工具,皮墨的艺术,怎么能与古人的心意相契合呢?蜀素帖是米芾以自身的感悟和理解,结合古人的经典著作而创作的。
他在帖中表达了自己对书法的追求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对古人经典的尊崇和敬重。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道德的追求和人生的修行。
只有以仁义为基础,无私无欲地探索各家学说,并以实用为目标,才能达到古人笔墨的境界。
蜀素帖的意义在于,米芾通过书法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自身的才华和境界。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文人墨客精神的体现和追求。
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芾蜀素帖解析
![米芾蜀素帖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874c3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2.png)
米芾蜀素帖解析一、米芾和蜀素帖的简介米芾这个人可太有趣啦,他是北宋时期超厉害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那叫一个独特,就像他这个人一样充满了个性。
蜀素帖呢,那可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哦。
这蜀素啊,是一种很特别的丝织品,在这上面写字可不容易,但是米芾却能写出这么惊艳的字,可见他的功力有多深厚。
二、蜀素帖的风格特点1. 用笔方面米芾在蜀素帖里的用笔超级灵动。
你看他的笔画,有时候像在跳舞一样,轻快而又富有节奏感。
他的起笔和收笔都很有特点,起笔常常是尖锋入纸,就像小鸟的尖嘴轻轻啄了一下纸面,很俏皮的感觉。
收笔呢,又不是那种很生硬的结束,而是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好像这个笔画还想再延伸出去一点。
而且他的笔画粗细变化很丰富,粗的地方像是一个壮汉的手臂,充满力量;细的地方又像丝线一样纤细柔美。
2. 结构特点这帖里字的结构也特别有意思。
有的字看起来歪歪斜斜的,但是却有一种奇特的平衡感。
就好像一个杂技演员在走钢丝,虽然看着危险,但是却稳稳当当的。
他会把字的各个部分进行巧妙的组合,有的部分放大,有的部分缩小,就像搭积木一样,搭出一个个独特而又和谐的字。
而且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也很棒,就像一群小伙伴在聊天,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关联着。
3. 整体布局从整体的布局来看,蜀素帖给人一种疏密得当的感觉。
不是那种密密麻麻让人看着头疼的布局,也不是过于松散让人觉得空洞。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把握得恰到好处。
就像在一片田野里种庄稼,种得整整齐齐,但是又有一定的间隔,看起来很舒服。
三、蜀素帖的艺术价值1. 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蜀素帖在书法史上那可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呢。
它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都从米芾的这个帖里汲取灵感。
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书法的星空中闪闪发光,指引着后来的书法家们探索书法艺术的奥秘。
2. 艺术感染力这个帖的艺术感染力也很强。
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会被那些灵动的字所吸引,仿佛能感受到米芾在创作时的那种激情和灵动的思维。
它不仅仅是一些字的组合,更像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卷,每一个字都是画卷里的一个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
北宋米芾神作《蜀素帖》,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并题跋称赞
![北宋米芾神作《蜀素帖》,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并题跋称赞](https://img.taocdn.com/s3/m/5254ad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8.png)
北宋米芾神作《蜀素帖》,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并题跋称赞宋代,米芾,《蜀素帖》乌丝栏绢本墨笔,手卷,纵27.8厘米,横270.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蜀素帖》以载体的质地命名在书法史上似乎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它又是米芾所存书作中写在丝织品上的唯一之物。
纵27.8厘米,横270.8厘米,凡71行,共556字,抄录在织出的乌丝栏上共有五七言自作诗8首。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历久如新,光彩照人。
此卷所用蜀素是十分珍贵的绢,於神宗庆历时在四川所造。
米芾的字受王献之影响最深,有一种俊逸疏爽之气,在北宋四大家中,米字的笔法和速度最灵活而有变化。
此卷虽书於乌丝界栏内,但行笔飞扬恣肆、神采生动,丝毫不为格式所拘。
米芾《蜀素帖》局部之清代董浩楷书题清代董浩楷书题:此米芾蜀素真迹卷为大学士傅恒旧藏,壬寅冬其子额附福隆安家不戒於火,而是卷适以付装获全,因进入内府,即提什纪其事。
今春其孙丰伸济伦家复遭祝融之厄,传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为丁甲下取洵乎。
翰墨因缘,流传有数,艺林名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
戊申孟夏御识。
臣董浩奉敕敬书。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鸟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於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卷末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记”,并钤有“米姓之印”,时年三十八。
米芾《蜀素帖》局部《蜀素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故此帖又名《书诸体诗卷或》或《拟古诗帖》。
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二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一首与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
米芾《蜀素帖》局部《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蜀素帖》名词解释
![《蜀素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3377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d.png)
《蜀素帖》名词解释《蜀素帖》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多角度全面解释。
《蜀素帖》是一本古代书法作品集,由唐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创作。
它以蜀地(即今天的四川地区)为背景,因此得名。
该帖总共有十二卷,收录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艺术角度来看,《蜀素帖》展现了王羲之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技巧。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为主,笔触流畅、潇洒,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篆刻作品则展示了他对印章的独特理解和创作能力。
从历史角度来看,《蜀素帖》反映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王羲之在书法界的地位。
王羲之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素帖》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见证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对后人的影响。
从文化角度来看,《蜀素帖》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书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融合了音乐、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蜀素帖》作为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境界。
从教育角度来看,《蜀素帖》对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蜀素帖》,人们可以了解到王羲之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通过研究《蜀素帖》中的字体和结构,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综上所述,《蜀素帖》作为一部重要的古代书法作品集,具有艺术、历史、文化和教育的多重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才华和创作风格,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和欣赏《蜀素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蜀素帖释文解析
![蜀素帖释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b00e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e.png)
《蜀素帖释文解析》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探索一下《蜀素帖》的释文。
《蜀素帖》可是书法中的宝贝呀!这上面的字写得那叫一个漂亮。
先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字,比如说“青松劲挺姿”,这几个字呀,笔画刚劲有力,就好像那挺拔的青松一样,直直地站立着。
想象一下,在一片大大的森林里,有一棵青松,它的枝干粗壮,叶子翠绿,给人一种坚定、有力量的感觉,这几个字就有这样的魅力。
再说说“林麓转秋清”,这里的笔画流畅自然,就像秋天的风轻轻吹过树林,树叶轻轻摆动。
仿佛我们能看到秋天的树林,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声音。
还有“帆归白帝城”这几个字,那笔画的走势,就好像是江上的帆船,顺流而下,快速地朝着白帝城驶去。
闭上眼睛想一想,江面上波光粼粼,帆船的帆被风吹得鼓鼓的,是不是很生动?咱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劲”这个字,它的那一撇一捺,写得特别有劲道,就像是一个大力士在用力地伸展胳膊。
“秋”字呢,那一点一横,就像秋天的树枝和树叶,简单却又形象地表现出了秋天的特点。
同学们可能会问,那写《蜀素帖》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需要书法家有深厚的功力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据说呀,书法家米芾在写《蜀素帖》的时候,心情特别好,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到了这些字里。
《蜀素帖》的释文不仅字写得美,其中表达的情感也很丰富。
有的字让人感到欢快,有的字让人觉得宁静,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同学们,当我们仔细去欣赏《蜀素帖》的释文,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书法世界,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多看看,多学习,说不定将来我们也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呢!好了,今天关于《蜀素帖》释文的解析就到这里啦,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收获,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米芾《蜀素帖》译文
![米芾《蜀素帖》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78bd3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0.png)
米芾《蜀素帖》译文释文如下:《拟古》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
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
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
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
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
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
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
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
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
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
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
玉破鲈鱼霜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
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
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
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
佳气葱葱听诵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
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
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
彩牋书尽翦江波。
《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
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宁有后。
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闭客今焉是。
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
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
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
迢迢愿招类。
金飔带秋威。
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
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驭。
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
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
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
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
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捎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胪初唱第一声。
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
不使敲枰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
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
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
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
濯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
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
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
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
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
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
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
溪堂米黻记。
扩展资料《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f5648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9.png)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蜀素帖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如下: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译文及逐句解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蜀道的艰险,难以到达天空,蚕丛和鸟鱼也无法穿越,创国的英雄们感到茫然无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四万八千年来,蜀道与秦塞之间没有人烟交流。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在西方的太白山上有一条鸟道,可以横跨峨眉山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山崩地裂,壮士们牺牲,然后用天梯和石栈相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方有六条龙形云朵环绕太阳,下方有水波逆流回旋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连黄鹤都无法飞越,猿猴想要过去只能愁苦地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盘旋曲折,百步之内有九个弯曲的山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摸着胸口仰望天空,叹息着坐下,心情沉重。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何时能够再次西行?畏惧这条险峻的道路无法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看到悲鸟在古老的树木上啼鸣,雄鸟飞翔,雌鸟围绕在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到杜鹃鸟在夜晚唱歌,悲伤的声音在空山中回荡。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的艰险,难以到达天空,听了这些故事使人们悲伤失色。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https://img.taocdn.com/s3/m/7f4b445b69eae009581bec61.png)
。
作
。
书 风 显 露 出 米 芾 不 偶 于 俗 的 人格 特 质
“
”
。
(
陈宇
选荐
)
32
知 龙名
?
书 法 教育
_
1 1
0/ 20
6
1
i
一
?
H
一
^
1
-
一
s
s * 8 F
-
t
£ 幕
# J 9
^
l
-
m
I
l l
I
■
■
1
1
1
-
! 1
J
—
天
T
n
?
-
i
?
n
—
■
,
,
v
乱 真 程度
。
主要
《
品
-
i
M
^
^
》
铭 》 《 拜 中 岳 命作 》 等
。
iJ
ym
i
.
米芾 平 书 法 用 功 最 深 成 就 J f: 以行书 为 最大 c^tl 康有为 曾说
,
。
:
J
.
k
1
"
^
-
.
_
i f
S
r : g i 亦 称 拟 古诗 蜀 素 帖
綠在 这 方 面 尤 其 突 出
m ■
■
>
m 1
J J
—
m
J
J
- ■
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 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 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 得水一般。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 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 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 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绢本长卷,有乌丝栏,高29·6厘米,长284·2厘米,计71行,658字,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霜)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ye,四声)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qu,二声)。报汝(ru,三声)慎勿语,一语堕(duo,四声)泥涂。
此米芾蜀素真迹卷为大学士傅恒旧藏,壬寅冬其子额附福隆安家不戒于火,而是卷适以付装获全,因进入内府,即提什纪其事。今春其孙丰伸济伦家复遭祝融之厄,传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为丁甲下取洵乎。翰墨因缘,流传有数,艺林名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戊申孟夏御识。臣董浩奉敕敬书
【跋文】
《蜀素》一卷,乃庆历四年甲申东川所造,东园邵子中藏于家二十余年,至熙宁元年戊申装褫成卷。先记其尾,虚其首,以将属善书者。庆历至熙宁二十余年矣,至熙宁八年乙卯胡完夫、徐道渊、闾丘公显观于子中家,展转数遍,亦题其尾,尚其素也。至元佑三年戊辰始为米溪堂书,熙宁至元佑又几二十几年矣,子中、完夫诸公爱其素如此,不知诸公及见溪堂之词翰否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鸱那一顾。
迩(业)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彻。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敝记。
附:
【题识】
增城嗜书,又好米南宫书,余在长安得蜀素摹本,尝与增城言米书无第二,但恨真迹不可得耳。□二十余年,竟为增城有……
犹有蜀素存米者,幸逭郁攸献晋卿。堪与渔村为合璧,似争兰畹擅连城。书虽涉放原归整,□固云颠颇具英。磬折幽光非谬誉,谓狮捉象是精评。癸卯仲春上澣御题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初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室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据《宣和书谱》说:“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请求碑榜,户外之履常满。家藏古帖甚富,名其所藏为宝晋斋”。其于书法各体兼善,尤精行书,大刀阔斧,独往独来,沉着痛快,奇纵变幻,振迅天真,出人意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是《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最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