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核心素养教案1(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核心素养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少论述思想的作品中都善于用寓言来劝谕或讽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则,希望通过这两篇古代寓言的学习,进一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感受寓言的现实意义。
二、自主阅读,疏通文意
1.根据下面的提示,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1)试着读一读原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试着将原文用现代汉语讲一遍,讲不下去的地方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进行商议。
(3)自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要注意积累:涉及读音的可以将字音标注到该字的正上方,涉及字义的可以将释义标注到该字的正下方。
(4)自读过程中用方框标注出寓言中的人物。
2.检查学习效果,快速抢答。
《穿井得一人》字音字义积累小卡片
字音:溉()汲()
字义:穿.井得一人________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
及.其家穿井________国.人道之________
丁氏对.曰________ 闻.之于宋君________
得一人之使.________不若.无闻也________
《杞人忧天》字音字义积累小卡片
字音:杞.()人身亡所寄.()星宿.()
中.()伤躇步跐.()蹈舍.()然
字义:身亡所寄._________ 因往晓.之_________
若.屈伸呼吸_________ 奈何
..忧崩坠乎_________
只使
..坠_________ 积块耳._________
躇.步跐蹈_________ 舍.然大喜_________
设计意图
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同时也是对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方法上的示范。
三、依据文意,理解寓意
1.演一演:丁氏等人如何说。
角色演绎《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
提示:
①注意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等说话时的神态、语气。
②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添加符合语境的人物语言。
③闻而传之者、国人可以有多个人。
2.判一判:谣言传播谁之责。
宋君对这次谣言的传播十分生气,他决定进行追责。如果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预设:①丁氏。他是谣言的缘起。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一事表述不清,产生歧义。②闻而传之者。他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大家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设计意图
角色演绎是对文意疏通的检测。“判案”活动则意在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寓言故事里包含的丰富内涵,更深入地理解寓意。
3.议一议:宋君缘何能止谣。
“谣言止于智者”,宋君为什么能止住这次谣言呢?
预设:①宋君身份地位的特殊性、权威性;②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实地探访,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4.说一说:现实谣言如何止。
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建议课后读《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全文),“察传”就是明察传闻之意,告知我们对于传闻要谨慎对待,多做调查研究,这样才不至于成为“愚者”,避免谣言带来的危害。自媒体时代,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更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发生呢?大家说一说:
(1)你听到的传闻中,最后证实是谣言的事例。
(2)事例中止住谣言传播的“智者”。
(3)你从事例中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阅读原文的后半部分,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本寓言的语境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创作目的。
四、明列子意图,探现实意义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天瑞》共由十四章组成,“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出自第十二章的节选。
活动一:变身故事中人,还原对话现场。
请同桌两人用原文或自己的话,一位变身“杞人”,一位变身“晓之者”,还原对话现场。
提示:杞人(忧,担心,忧心忡忡)
晓之者(晓,开导,胸有成竹)
活动二:链接出处,探究寓言语境义。
教师引导:中国古代寓言不像《伊索寓言》独立成篇,它往往出自某篇文章,是文章的组成部分。《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是文章的节选。《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把寓言放回原文语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寓言在文中的寓意。
出示《列子·天瑞》第十二章的后半节,学生小组合作通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长庐子①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
也,奚②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选自《列子·天瑞》【注】①长庐子:又作“长卢子”,楚国人,曾著书九篇,属道家一流。②案:何,为什么。
分层设计
对于能力较弱的班级,教师可以提供链接文字的译文,尽可能扫除学生在理解字面意义上的障碍。
任务: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长庐子、列子对“杞人忧天”的不同态度,思考“杞人忧天”这个寓言故事在文中的用意。
活动三:联系现实,寓意新解。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老庄的顺应自然的思想相近,链接之后我们发现原文就是借“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来表达列子的思想。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杞人忧天”的看法。
提示:①必要;②不必要。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
1.课堂小结:中国古代寓言是传递我们古人思想、智慧的重要方式。阅读古代寓言,我们可以将寓言故事放回到古人的语境当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知道这个寓言的创作初衷。我们也要在寓言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结,发掘出寓言的另外一些意义,达成寓言的个性化解读。
2.作业:自创一则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