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裘德悲剧人生的成因

合集下载

论裘德的悲剧

论裘德的悲剧

论裘德的悲剧摘要:通过对裘徳的悲剧描写,哈代从伦理道德角度分析,揭示了不合伦理和道德的爱情,只能是幸福的坟墓,不会为社会所认,世俗所容。

同时也指出,正是这种违反伦理的倾慕,为裘徳和苏的未来生活种下了苦果,以致后来发生了儿女间的被缢与自缢。

哈代用这种独特的悲剧式写作手法和技巧,反衬出了不合伦理道德的婚姻必遭惩罚的悲剧性结局。

同时,也从伦理学角度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伦理学批评;伦理禁忌;违背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他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的同情,有着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渗透着浓郁的自然主义色彩。

深受叔本华的悲剧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剧意味,只有悲剧才能描写出人生的可怕和不幸,使人不再留恋,进而断念(刘象愚,2005),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其中的遗憾和惋惜,才能让作品的寓意更深刻,更耐人深思,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哈代在塑造这种美时,便采用了这种悲剧写作手法,即让主人公处于“想过的理想生活和他命中注定要过的悲惨生活之间的对立(聂珍钊,2005)”。

哈代对悲剧的理解同他对生活的现实主义观察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的悲剧小说中描写的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不幸、事业的失败和理想的破灭赋予了小说丰富的社会内容。

他塑造的悲剧主人公都是品德优秀,情操高尚的人物,他们具有热烈的愿望,美好的憧憬,追求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他们的愿望和行动超越了社会所能容忍的范围,违背了传统习俗和道德,社会便设置网罗扼杀他们。

他们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更为强大的社会力量所不容,终遭毁灭。

因此,他们的苦难和不幸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同情,他们肉体的毁灭和理想的幻灭,则进而达到了美和崇高的境界,获得了深刻的悲剧效果。

《无名的裘德》的人格分裂及其悲剧人生蕴含的美学意义

《无名的裘德》的人格分裂及其悲剧人生蕴含的美学意义

《无名的裘德》的人格分裂及其悲剧人生蕴含的美学意义《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哈代描写了裘德与淑两人“离经叛道”的婚外恋过程及震撼人心的悲惨命运。

先前对该书的评论多集中在对主题思想的挖掘和男主人公命运的探讨,对女主人公淑的命运关注较少。

然而,笔者通过仔细研究发现,哈代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并且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哈代在小说序言中曾经说过,他要把“灵与肉之间进行的生死斗争毫无掩饰地加以叙说”。

令人惊奇的是,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对无意识领域的探索与晚他一个世纪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本文旨在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淑由内心冲突而造成的人格分裂及其悲剧人生蕴含的美学意义。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指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

“本我”是一个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代表生物本能和欲望,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追求直接的、绝对的和立即的满足,以释放紧张和焦虑,而不顾及后果;“自我”是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能知觉自身的种种需要,奉行“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采取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超我”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将首先规范、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心、理性,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诱导“自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使个体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遵循“理想原则”,凡不符合“超我”要求的活动将引起良心的不安、内疚甚至罪恶感。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是从高级动物进化而来的,人身上存在着动物的原始欲求,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有追求崇高而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在追求完美人格的过程中,往往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使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人的精神备受折磨,灵魂深处充满矛盾与痛苦。

浅析裘德悲剧的成因

浅析裘德悲剧的成因

读·闻·观51浅析裘德悲剧的成因梅丽美摘要:《无名的裘德》讲述了主人公裘德悲剧的一生。

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梦想破灭、婚姻不幸和英年早逝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裘德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裘德;文学伦理学;悲剧《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乡村青年裘德悲剧的一生。

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本文采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裘德梦想破灭、婚姻不幸和英年早逝三方面,进一步揭示了裘德悲剧的成因。

一、梦想破灭小说中的主人公裘德年仅十一岁就父母双亡,然后跟随姑婆一起生活,但在姑婆家并不受人待见。

裘德自身的生存状况,加之小学老师要去基督寺追求梦想离开了小镇,让年幼的他从小立下宏伟壮志——进入基督寺学习,将来成为牧师。

“他向往去一个身心可以完全托庇,精神得以信守不渝和一个他认为令人崇敬的地方”。

他虽然生活贫困,却非常好学。

为早日实现心中愿望,他首先请求卖假药的医生送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条件是帮他推销假药。

裘德照做了,但还是因为医生屡次爽约,最终没有得到书。

在此之后,裘德抱着一丝希望给以前的小学老师写信,才得到两本旧书。

拿到书本后,裘德欣喜若狂,勤加苦读,可是并没他想象的那么容易自学。

“他觉得自己对希腊文、特别是希腊文剧作的理解程度太差,连自己也不满意。

”此时,他非常需要一位能够给他指点迷津的老师,这样当他遇到深奥、难懂的作品时,就可以求教于老师,掌握要点了。

可是碍于条件有限,他不可能请得起老师。

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他还得帮姑婆干活。

起初,姑婆帮他找了一份为庄稼汉驱赶小鸟的工作。

但当小鸟飞向他驻守的田间,他却同情起了小鸟,并让它们开怀大吃。

因为此事,可怜的裘德遭到庄稼汉的殴打和解雇。

后来,他帮姑婆送面包。

为了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他在赶着马车送面包的途中,都在不顾个人安危、孜孜不倦地读书。

但他的这种驾车方式,惹得群众不满,甚至还招来警察。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悲剧命运研究 英语、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悲剧命运研究 英语、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悲剧命运研究一、概述《无名的裘德》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裘德·弗吉尼亚·克劳的悲剧人生,其情节曲折、发人深省。

裘德所遭受的一切命运安排成为了小说中最为突出的悲剧元素,对此,不禁让人去深入思考裘德的人物形象和命运。

二、裘德的成长经历裘德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无力负担他的学费,裘德只能在农场劳作,读书成为了他的奢望。

他自小聪慧过人,渴求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裘德在接受教育方面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这一切似乎注定了裘德的命运注定平凡,甚至是悲剧的。

三、裘德的爱情经历裘德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他深爱着美丽的女孩苏珊,在苏珊面前,他表现出了他特殊执着的一面。

然而,不幸的是,裘德的爱情并没有得到成功,他因为家境贫寒而被苏珊的母亲驱逐出家门,爱情的挫折使裘德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伤害。

四、裘德的事业经历裘德追求成功,在事业上也是奋发向前,奋斗不懈。

他到了城市,加入了一个艺术团体,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在团体中崭露头角。

然而,正当裘德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因为一场悲剧意外而早早离世,这一切似乎都注定是他的命运。

五、裘德的悲剧命运裘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悲剧,他从出身时便注定了平凡命运,他的爱情得不到成功,最终在事业的巅峰前夭折。

这一切似乎都是他命运的不公平安排。

裘德的命运悲剧令人唏嘘不已,引起了人们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六、结语通过对《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命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裘德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对命运不公平的抱怨。

裘德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命运的探讨。

裘德的悲剧命运也警示着我们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不要追求虚无的东西,真正的幸福在于珍惜当下。

小说《无名的裘德》通过裘德的悲剧命运,使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七、裘德的人生启示裘德的悲剧命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无名的裘德》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讲述裘德这个无名小人物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裘德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从小就被迫放弃学业,去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

他的父亲是一个酗酒的人,经常对裘德和他的家人施暴。

裘德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和磨难,但他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人性的信仰。

他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尽力保护自己的家人,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和压迫。

在这个社会中,裘德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和压迫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他最终选择了逃离这个社会,成为了一个无名的人。

通过裘德的故事,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个社会中,贫穷和压迫让裘德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他失去了对这个社会的信任和希望。

即便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也无法逃脱社会的压迫和不公。

裘德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社会并不是那么美好,人性也并不是那么单纯。

在这个社会中,有太多的人像裘德一样,被迫放弃自己的梦想,被迫忍受着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这让我深感痛心和无力,我开始思考,这个社会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性到底是怎样的?同时,裘德的故事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裘德,我们都可能受到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裘德的故事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要关心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我们不能被社会的不公所击倒,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要努力改变这个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无名的裘德》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裘德的故事,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这部小说让我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关心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触动,我相信它也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的悲剧探析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的悲剧探析
命 的 缺 陷 就 是 摇 摆 不定 和耽 于 幻 想 。
[ 关键词 ]《 无名的裘德》 ;悲剧 ;维多利亚时代 ;性 格缺 陷 [ 中图分 类号 】1 6 1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一l8 (0 10 —04 —0 0 8 7 x 2 l)3 14 3
在其最后一部小说 《 无名的裘德》的序言中,托马斯 ・ 哈代指出这是一部 “ 壮志不遂的悲剧” 。主人公裘 德不过是一个无名小人物 , 却有着崇高的愿望。他追求了一生最后却回到原点。裘德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 , 这是维多利亚时代 的产物 , 但根本原因却要归结到其悲剧性性格缺陷。裘德是一个悲剧性英雄 ,他性格 中致
川 ! i f i : f j{ : { 艇 ; }h ; , , = i j 。 | _ 谢 越 ,
出 揪 5 釜j 祀 术 他 求 么 爻 措 萸 个 模 韵 慧 只 诌邑 希 。 每 劫 黼 垒{ 争 追 仟 乎 拉 粳 糊 械 把 ・的 生
[ 收稿日期]21 — 1 2 00 1 — 1 ; ’ :笔 I; 出 tm : 冀
[ 作者简介]任雪丽(92 , , 18 一)女 山东聊城人 , 曲阜 范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师, 士 , 币 硕 从事英美文学研 究。
:£ : 甜
பைடு நூலகம்
运 与他 的偶 像小 学教 师费 劳孙先生 和遥 远 的基督 寺联 系在一 起 。基 督寺 是他做 梦都想 去 的地方 ,因为那里 可
崇拜 的偶 像 ,费 劳孙 离开 村 子时告 诉裘德 他将去 基督 寺这个 知识 圣地去拿 个大 学毕业 的招 牌 ,然后 在教堂做
个 圣职 。从此 ,基督 寺也 就成 了裘德心 中的天堂 。从童年 时期开 始 ,裘 德 的梦想就 是去基 督寺 并且 成为那 里

裘德悲惨命运

裘德悲惨命运

题目裘德悲惨命运的根源探究来源自拟题目1、研究目的和意义《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继《德伯家的苔丝》后又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哈代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

小说以孤儿裘德的求学受挫,最终未能担任神职,郁闷而死为主线,以裘德和其表亲淑的爱情悲剧为副线。

该作品批判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社会的黑暗、落后与压抑,同时多视角的描述了个人与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紧张关系。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小说的主人公与事件、偶然与巧合、悬念与猜测来分析小说的悲剧效果,同时通过对小说中的环境分析与人物的心理分析来探索悲剧形成的原因。

本课题将结合悲剧理论和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存在主义来着重展现由于人的性格和社会环境的冲突所导致的人类思维层面的变化以及人类面对困难所体现的决不妥协的纯朴性情。

裘德的悲剧折射出的社会现实的残酷性以及小人物的斗争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读者,同时诠释了哈代本人对悲剧人物的定义。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国外对《无名的裘德》的研究现状:作为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一出版就受到了猛烈地攻击。

有的评论家把这部小说更名为“淫秽的裘德”,谴责哈代背离现实,宣布这部小说破坏家庭稳定、动摇宗教基础,是一部不道德的教科书。

威尔菲尔大主教把《无名的裘德》逐出教门,并且把小说当众焚毁。

更有甚者将此书焚烧后的灰寄给哈代,以示“抗议”,因此英国许多图书馆禁止这部小说外借,就连哈代的妻子爱玛也认为《无名的裘德》“不洁净”、“不道德”,造成两人矛盾深化。

《纽约世界》的一位女评论家悲痛地写到:“托马斯·哈代到底怎么的啦?……我为部作品震动和惊恐! ……这恐怕是我所读过的最坏的一本书……除了不道德之外,还非常地粗暴……当我读完以后,我打开窗户,使屋内换换空气……”对此,哈代坚定答到:“《无名的裘德》比我所写的另外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巩固道德……”然而令世人惊讶与不解的是赢得小说创作辉煌成就的哈代,在完成引起巨大争议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后毅然辍笔小说创作,而将写作兴趣完全转向了诗歌。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的悲观宿命论爱情观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的悲观宿命论爱情观

自虐倾 向 , 是造成她 不幸人生 的主要原 因。 2 社会关 系的错位 : . 逃避 他人
在 淑 的生活 中似乎 总 有 一种 力量 使 她 无法 摆 脱 , 管她也 努力 生活 却又不停 地逃 避他 人 。这表 尽
由。事实上 , 只有 当宇宙 中的大意志 刚巧处 于静态
淑在宿命 论 的影 响 下 , 自我 主体 意 思丧 失 , 在
时, 自由才起 作用 。 在 哈代看 来 , 宙 中 的大 意志 ” 宇 与个 人 自由的小意 志之 间的冲突是不 可避免 的 , 各
生活中逃避 自我 , 逃避 自己的情感促使她一步步走 向毁灭 。淑所拥有 的这 种双重 极端性 格 , 使她 反复
思— —一种 预先没 有方 向的朦 胧 无情 的力 或 内在
的推动 力 。但 是 , 由于缺 少一个 更 好 的词 , 以它 所 已经 在哲学 中被 接 受 下来 。 在 另 一处 书信 中说 : ”
“ 包含 在这 一 理论 中 的决 定论 的性 质 就 是 一 种集
人 物性格 与外部 环境 和命 运 总是 相冲 突的 , 在 冲突 中人物总 是 处 于被 支配 地 位 。决 定 悲剧 情 节
一、Leabharlann 悲观宿 命论定义 由 。这就 是他 的基 本 的悲剧宿命 观 , 即冥 冥之 中有
《 名的裘德 》 哈代 的封 笔之作 。这部 小说 无 是
是一个普 通人为成 年男女们 写 的 , 它只企 图真切 自 然 地把人 间的烦恼焦 虑嘲弄 和灾难加 以处理 , 它们
种更强大的力量主宰着芸芸众生, 人没有选择命 运 的 自由 , 而是受 到 一种 驱 使 , 由机缘 巧 合安 排所 支配。人物性格与外部 环境 、 与命运总是相冲突

《无名的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及成因探析

《无名的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及成因探析

《无名的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及成因探析
顾向阳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7(0)4X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经典小说《无名的裘德》通过对主人公裘德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性的反思和深刻批判,揭示了裘德命运悲剧的成因。

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能够揭示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性的弱点,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无名的裘德》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相悖。

本文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悲剧。

【总页数】2页(P23-24)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小说;白拉;裘德;费劳孙;悲剧命运
【作者】顾向阳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时代的悲歌,矛盾的女性——浅析《无名的裘德》中淑·布莱赫德的悲剧成因 [J], 江晶波;王彤
2.宿命阴影下的自由意志之歌——论《无名的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J], 陈浩
3.宿命阴影下的自由意志之歌——论《无名的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J], 陈浩
4.《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成因分析 [J], 汪洋
5.解读哈代《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命运 [J], 张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

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7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ian Jing ShaQiu Si”3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4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艺术家莉丽的女性意识5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6 Ethic V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7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8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910 《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11 论《飘》中斯嘉丽的进步女性主义思想12 Women and Art: A Historical Review of Women’s Role in Western Art13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14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5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16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17 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的种族主义分析18 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19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20 边缘人的挣扎——浅析《断背山》之恩尼斯21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22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23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24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25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26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27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28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29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30 论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31 (英语系经贸英语)成本领先战略与英国易捷航空32 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33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霍桑对美国形象的思考34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35 西方文化视域中《简爱》刍议36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37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3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39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40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41 两代文学家的“优胜劣汰”--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反讽寓意42 [毕业论文](日语系毕业论文)从《菊与刀》看日本人的情义43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44 The Symbols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n The Scarlet Letter45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46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47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48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49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50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式幽默研究--以《哈利波特》为例51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52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5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5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55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56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57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58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59 论《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60 翻译中的字词选择61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62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63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64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65 圣经文化视域下的埃米瑞•巴拉卡《荷兰人》主题解读66 《泰坦尼克号》中美国式爱情观解析67 从功能主义理论看莫言《酒国》中脏话的翻译68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69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70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7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72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73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74 由《呼啸山庄》的爱与恨讨论艾米丽勃朗特的写作心理75 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 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inesburg, Ohio7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77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78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79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80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81 英文谚语的文化场景在中译文中的缺失与弥合8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83 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的成长主题84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85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86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87 英汉恭维语与恭维回应的跨文化分析88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89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90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91 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92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93 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94 A Study o f AP’s News Reports from the Angl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9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96 商务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97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98 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99 试析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悲观主义倾向的成因及其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体现10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根源

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根源

论《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根源作者简介:袁顺红女(1988-),汉,重庆巴南,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摘要: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以悲剧为主。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小说,但也被看作是其最优秀的一部。

该小说主要反映中下层社会人裘德的生存和精神追求,然而裘德的一生短暂又悲剧。

本论文主要从社会背景,裘德的个人原由两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裘德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裘德,悲剧,根源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11.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维多利亚后期)最富盛名的小说家诗人,他的小说继承了维多利亚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

《无名的裘德》的出版,遭到当时维多利亚旧秩序的维护者的指责,抨击其内容伤风败俗、亵渎神圣。

《无名的裘德》讲述了主人公社会下层人士裘德为理想而奋斗,最终却悲剧的一生。

主人公裘德是个孤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内心敏感却又非常的勤奋好学,一边帮工的同时一边自学,梦想有一天可以进入高等学府—基督寺。

然而裘德的人生计划却被一个女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女人就是美貌而粗俗的屠夫之女艾拉贝拉,裘德受她的诱惑并同她结了婚,但不久艾拉贝拉就抛弃裘德另觅新欢。

裘德移居基督寺,与表妹淑相遇,两人一见倾心。

同时,裘德申请进入基督寺学习,却遭到了拒绝,纵使他满腹经纶。

虽然裘德与淑都互生爱意,但淑出于一时的自虐心理,突然宣布嫁给久已对她有意的费劳孙(裘德儿时的恩师)。

虽然费劳孙对淑尊重体贴,但淑发现自己爱的还是裘德,所以离开了他投向裘德的怀抱。

两人并没正式结婚,只是自由同居并育有子女。

处处都是流言蜚语,受到社会的排斥,所以一家人无处栖身,过得十分困苦。

绝望中,长子“小时光老人”(father time,裘德与艾拉贝拉所生)吊死了弟妹,随后自杀。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从一个侧面解读《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从一个侧面解读《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

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从一个侧面解读《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一、本文概述《还乡》《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三部著名的威塞克斯小说。

本文旨在从一个侧面解读这三部作品中呈现的威塞克斯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细致剖析,我们试图揭示乡村女性在哈代的笔下所遭遇的社会压迫、道德困境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这些女性角色不仅承受着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还要面对贫困、家庭责任、道德指责等多重压力。

她们的悲剧命运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反映了当时乡村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压迫。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哈代及其威塞克斯小说的背景,然后概述三部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乡村女性在这些小说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悲剧命运,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原因。

我们将总结哈代对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社会改革的期望和呼吁。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哈代笔下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他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刻反思。

二、《还乡苔丝》中的女性悲剧解读《还乡苔丝》是哈代“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中的代表作,它描绘了苔丝这一乡村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苔丝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苔丝悲剧的根源在于社会等级制度的压迫。

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等级森严,阶级之间的流动几乎不可能。

苔丝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她的命运。

即便她拥有美丽、善良和纯洁的品质,也无法摆脱贫困和社会压迫。

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对苔丝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她的婚姻选择上,更体现在她的精神世界中。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男性的评判。

苔丝在面对亚历克和克莱尔两个男性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接受男性的选择和安排。

这种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不仅使苔丝失去了自我,更使她在面对困境时无法自救。

《无名的裘德》概述

《无名的裘德》概述

《无名的裘德》概要‎第一部在马里‎格‎林夜读学生裘德‎帮老‎师菲洛特桑先生‎收拾东‎西前往基督寺‎。

裘德是‎一个十一岁‎,父母双亡‎,由姑婆‎带大的男孩,‎裘德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两‎本书。

裘德在驾车‎时‎艰苦阅读。

裘德经常‎观望着基督寺所在的方‎向。

十六岁时学习了‎一‎门石匠的手艺用于‎谋生‎。

一个养猪人的‎女儿阿‎拉贝娜故意丢‎了一块猪‎内脏来引起‎裘德发现她‎的存在。

‎他们在礼拜天‎约会。

‎裘德的读书计划‎为此‎打乱。

年轻血性的‎裘‎德在阿拉贝娜有意的‎勾引下偷吃了禁果。

阿‎拉贝娜骗他结婚。

新‎婚‎之夜裘德发现阿拉‎贝娜‎的种种不良行径‎。

裘德‎与阿拉贝娜发‎生争吵。

‎最后他们分‎手了,阿拉‎贝娜去了‎澳洲。

第二‎部‎在基督寺裘‎德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但因为是石‎匠之身所以只能久久徘‎徊于高等学府广厦深‎院‎的大门之外,裘德‎因为‎一张照片迷上了‎他的表‎妹淑。

淑作为‎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在路边‎买了两座‎异教神像与女‎老板产‎生了争执。

裘德‎为了‎留住表妹带她去见‎自‎己的小学老师菲洛特‎桑先生。

并雇她当老师‎。

裘德发现淑和菲洛‎特‎桑之间形成了亲密‎关系‎。

裘德回家探望‎病重的‎姑婆了解到淑‎童年的事‎。

裘德给各‎个大学寄信‎但都没有‎回应,只有一‎封劝他‎放弃。

裘德伤心‎地喝‎醉了跑到淑的面前‎。

‎裘德有了当牧师的新‎计划。

之前的梦想已经‎消散了。

第三部‎‎在梅尔彻斯特淑‎在师‎范学校开始就学‎,与裘‎德的约会被大‎家指指点‎点。

她处处‎遭人唾弃,‎被学校关‎起来,最后淑‎趟过这‎个群最大的河流‎全身‎湿冷的逃跑来到裘‎德‎面前,述说自己以前‎的事,包括自己和一个‎男大学生曾有了亲密‎关‎系。

裘德说淑是一‎个具‎有伏尔泰精神的‎人。

‎菲洛特桑先生‎向淑求婚‎,在回信中‎要求裘德当‎他们的证‎婚人。

在婚礼‎结束后‎裘德在酒吧碰到‎了做‎女招待的阿拉贝娜‎。

‎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婚‎了。

哈代《无名的裘德》的悲剧意识探析

哈代《无名的裘德》的悲剧意识探析

哈代《无名的裘德》的悲剧意识探析摘要:《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天鹅之歌”。

这部小说描述了青年石匠裘德不幸的一生,涉及到人生经历中的诸多冲突,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蕴。

本文主要从婚姻悲剧和理想悲剧两个方面解读主人公裘德悲剧命运,并探讨造成裘德悲剧命运的深层根源。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哈代悲剧意识哈代是享誉全球的作家,被评论家们誉为是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名的裘德》是他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哈代在这部小说的语言中指出这是一部“壮志不遂的悲剧”。

主人公裘德虽处在社会底层,是一个小人物,却有着崇高的愿望,他一生致力于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回到原点。

他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裘德的理想悲剧与爱情悲剧,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败的制度、丑恶的金钱关系、虚伪的道德风尚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

这部小说描述了青年石匠裘德不幸的一生,涉及到人生经历中的诸多冲突,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他把人物放在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诸多冲突中,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作者不仅描绘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还揭示他们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一、裘德的悲剧命运体现1.情感悲剧裘德青年时聪明好学,受酒吧侍女艾拉贝拉的诱惑并同她结婚,但很快艾拉贝拉便抛弃了他。

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裘德移居基督寺,他遇到了表妹淑,两人一见钟情。

裘德与淑的爱情,是裘德情感生活中的主旋律,同时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

他如痴如醉的爱着淑,钦佩淑的才华,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淑,他们两人是相互爱慕的,志同道合的。

但他们两人的爱情是悲剧性的,淑是一位孤苦的青年,聪颖、美丽、贤惠,她富有个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她只要觉得能让她得到自由的事情,她都原意去做。

裘德与淑不顾世俗偏见,他们冲破道德的藩篱,追求自然的、精神的爱情,不愿意和俗世间的人一样在教堂举行他们的婚礼,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亵渎了他们的爱情。

哈代《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哈代《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哈代《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哈代《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无名的裘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英国小说家哈代(18401928)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浅析《无名的裘德》中的悲剧因素

浅析《无名的裘德》中的悲剧因素

裘德 的悲剧命运 的原 因,揭示 了 他 的悲剧是个人 因素和社会 因素结合起来 g t g .  ̄。小说 均带有宿命论 的色彩 ,人物 的命运无可 改变。 关键 词 : 裘得 ;个A- N素 ;社会 因素 ;悲剧
托马斯・ 哈代 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农村地 区,反映各种社会变 化 , 比如 国民经济 ,政 治,道德和 习俗等 。《 无名 的裘德》就是 反映底层人民精神追求的一部悲剧小说 。 本 文将 从个 人因素、社 会 因素 以及理想 与现实 的抗 争来分析 作家展 示出 的主人 公裘德
上帝知道我现在是一点也不爱她了可我不想对她太无情了淑她是一个女人哪我以前还和她好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总不能太残忍了吧
浅析 《 无名的裘德 》中的悲剧 因素
王 欢
( 安康 学院外语 系 陕西 安康 7 2 5 0 0 0 ) 摘 要:《 无名 的裘德》是托 马斯 ・ 哈 代以维多利亚时代为 背景 的悲剧 小说 。本文从 内因和外 因两方面探 索产 生这部 小说主要人物
那才是又福气 的哪 ,你这个可怜 的累赘 东西 ! ”姑婆也只把他 当 做一个 负担 ,对他 的成长 也是漠 不关 心。 三、理想 与现 实的抗争 裘 德离 开 了 自己 的生 活阶层 ,但是他 是有进 取心和 追求美 好生活 的愿望 的。他将希望带到 了 C h r i s t mi n i s t e r ,但 是发现 的只 是一个残酷 的肮脏世 界。环境使他不能实现 自己的梦想 。 孤独从 来没有离开过他 。阿拉贝娜 ,世故 的女人 ,两次和裘德结婚却两 次将他抛 弃。裘德死的时候 ,阿拉 贝娜也没有停止 寻欢 。“ 水一 点水一淑一艾拉 白拉 ! ” “ 嗓子一水一淑一亲爱 的一一点水一劳 驾一 哦劳驾 ! ”裘德 的死是 绝望的,悲惨的 ,寂寞的 。实 际上 , 哈代对于 悲剧有一个深刻 的理解 。 他认识到 , 不可避免 的悲剧 的 主 要 因素存 在于一个 人想要过 的理想生 活和 一个人注 定要过 的 现实 生活之 间的冲突与 矛盾 。裘德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社会是 引起他 的悲剧 的主 要原因。 裘德和淑 的一个 问题是他们 不能够适应社会 , 不能按照外部 环 境而改 变。他们 一直努力地 与外界斗 争却总是 失败 并遭到惩 罚。 在淑 看来, 他们的主要 问题是在外界看来的他们的非法同居。 随着社会 不断地给 他们 施加 压力, 他们 已经是有意识地挑战社会 规范 。淑并不是一个坚定 的人 , 所 以她没有力量忽视社会对他们 的反应 ,没有勇气面对结果 。 她和裘德对一切事情持有敌意抱怨 而不 是从 自身寻找原因。但 “ 反抗上 帝,没有用处 ! ” 裘德在 与阿拉 贝娜 和淑 的关 系上有 的只是 忍受 。 裘德相信他 们 的不幸和他们对 宗教和社会环 境的态度 是有关系 的。 社会环境 是支持社会 不公平 的。他改变 了对教堂 的态度 。 和阿拉 贝娜的不 快婚姻 ,淑 的深刻 思想 都让他认 识到了社会 的冷酷 与虚伪一面 。 淑对社会 阴暗面的反抗 只是停 留于表 面。 在她 的两个孩子死去之 后她 最终像社 会规 范屈服。但是裘德 在社会压 力面前从不放弃 , 在其 一生中都 坚持了 自己的道德 原则。 淑和裘德都是社会规范 的 牺牲 品。 在《 无名的裘德》里 ,不可调和 的矛盾根源于社会 。作家展 现 出了一幅社会变 革时期 的人 们在理想 与现实面前 的矛盾与挣 扎的画卷 。如果裘德 不是身无 分文 ,不 是没有接受好 的教育 ,不 是一个孤儿,那么他不会和阿拉贝娜在一起 ,不会 中断学 习,不 会有那样 一个未来 。如果裘德和淑 的关 系不被社会和 宗教所鄙 弃,那么他们特殊 的生活方式将不会导致他们 的失业和流放 , 更 不要说他 们下一代 的悲剧 的发 生 。裘德 悲剧不仅是他 个人 的悲 剧,更是社会 的悲剧 。 裘 德只是他 们生活的那个 时代 的众 多的牺 牲者的代表,这是对社会现实的否定和批 评。 参考文献 : [ 1 ] 陈焘宇编选 . 《 哈代创作论 集》[ c ] . 北京 :中国社会科 学

《无名的裘德》悲剧意蕴探析

《无名的裘德》悲剧意蕴探析

摘要:《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之一,哈代把痛苦人生的真实写照作为悲剧的题材来源。

本篇论文通过分析19世纪维多利亚末期的大英帝国,垄断资本主义代替了自由竞争的环境下,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分析僵化陈旧的宗教礼数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越来越加重,而一些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年轻人比如该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裘德和淑的人生遭遇。

本文通过论述主人公个人理想信仰和社会宗教礼数及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男女主人公理想的幻灭和爱情的悲剧,阐释了深刻的悲剧意蕴,表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以及僵化陈旧的宗教礼数的强烈批判。

揭示有价值的人同不可避免的命运、环境和社会之间斗争的同时,肯定人的生存价值,以及追求、斗争的意志。

从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努力奋斗会给人类带来信心和希望。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维多利亚末期;裘德;淑;悲剧意蕴;Abstract: Jude the Obscure is a 19th century British critical realist writer Thomas Hardy’s novel is one of Hardy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pain of life as the source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tragedy. This thesis by analyzing the Victoria lat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British Empire, the monopoly capitalism instead of a free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growing wider. Analysis of rigid and stale etiquette of religion on people’s thought control more and more aggravated, and som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the young people of the freedom of thought, such as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in the novel, Jude and S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hero personal ideals of faith and religious etiquette and traditional concepts lead to 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and the tragedy of love, illustrates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of the tragedy, showing the author capitalism education system, the hypocrisy of assets class morality, and the strong criticism of the rigid and antiquated religious etiquette. Reveal valuable with the inevitable fat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truggle at the same time affirm that people’s survival value, and the pursuit of the struggle will.In a certain sence certainly strive to give mankind hope and confidence.Key words:Jude the Obscure; Victoria late; Jude; Sue; tragedy implication;论文提纲:1.简介1.1托马斯·哈代1.2《无名的裘德》2.《无名的裘德》的悲剧意蕴2.1主人公理想的幻灭和爱情悲剧意蕴1)男主人公裘德的悲剧命运2)女主人公淑的爱情婚姻的矛盾和挣扎3)不被世俗所接受的痴情男女的悲剧2.2大工业化的悲剧意蕴3.结论《无名的裘德》悲剧意蕴探析1.简介1.1托马斯·哈代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

论_无名的裘德_中_灵_与_肉_的对比(1)

论_无名的裘德_中_灵_与_肉_的对比(1)

摘要: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维多利亚时期最后一名重要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凡的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被称为“威赛克斯小说”,这些小说再现了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风土人情,描写了现代文明对宗法制传统的侵蚀,以及普通人在时代转型期的人生境遇及心态,其中包括《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尘嚣》、《无名的裘德》等。

作为哈代文学生涯的转折点,《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悲剧故事中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

关键词:对比;灵与肉;人物裘德生于乡村,立志成为一名大学毕业生。

但是他和阿拉贝拉的结合却使他失去了念大学的资格。

于是他前往克里斯特明斯特去追求他的梦想。

在那里裘德爱上了他的堂妹苏,然而苏后来却嫁给了裘德的小学校长为妻,这使得裘德非常痛苦。

最终裘德在事业和婚姻失败的双重打击下忧郁地死去。

裘德挫败的人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社会因素和女性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道德标准、婚姻法律、阶级观念等等。

而女性因素则指两个女人:一个是阿拉贝拉,另一个是苏。

大多数哈代的小说都与性和激情有关,《无名的裘德》也不例外。

哈代在小说的序言中指出:“这部小说要毫不掩饰地讲述灵与肉之间的殊死搏斗…”[1]这里他指出了小说的主题:讲述“灵”与“肉”之间的斗争。

哈代按照性灵观念,将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人物分为灵性(soul)和肉性(flesh)。

灵性人物是精神追求远高于本能欲求的人,他们是充满了理性、情感、有节制、灵魂空灵剔透的人。

而肉性人物则是本能欲求占主导地位、充满了肉欲的人。

而上面提及的两个女人恰恰代表了“灵性”与“肉性”两类人物。

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通过从多方面比较阿拉贝拉和苏的人物特点从而形成了鲜明的“灵”与“肉”的对比。

一、通过对比人物的身体特征哈代首先通过比较两个女人的身体特征向读者展示了两个女人的差别。

当阿拉贝拉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作者是通过下面的语句来描绘她的:…She had a round and prominent bosom,full lips,perfect teeth,and the rich complexion of a cochin hen’s egg.She was a complete and substantial female animal———no more,no less (2)哈代在这里的描述突出了人物的肉体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裘德悲剧人生的成因
2010-11-10 23:49:31 作者:Lauren来源:浏览次数:525 网友评论 0 条
摘要: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着力塑造了悲剧性主人公裘德的形象。

除了通过事件来烘托出裘德的悲剧性命运外,作者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一方面是通过裘德一生事业和婚姻的追求轨迹的循环,暗示了裘德的悲剧;另一方面,通过塑造另外三个人物形象在不同侧面增强了裘德命运的悲剧性。

关键词:裘德;悲剧形象;循环
在《无名的裘德》中有四个主要人物形象,裘德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人公。

多年来,裘德悲剧所产生的原因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通常认为是当时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促使了出身贫寒的裘德大学梦的破灭;而虚伪的婚姻道德观念使相爱的裘德和淑被迫分开。

一、裘德人生的循环
本书的章节是从裘德生活的不同阶段的足迹展开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裘德生活的一个转折,展现了裘德的短暂的一生:在玛丽格伦长大成年后,他开始憧憬去基督寺上大学,并与艾拉白拉结婚;然后便是到基督寺,大学梦破灭,遇到了表妹淑,并萌生爱意;接着便是到梅勒寨,重振旗鼓,又开始另一个梦想,想当一名牧师,淑在一所师范培训,两人爱意渐深;在沙氏屯这一段,是淑和裘德命运的转折点:淑与费劳孙结婚,裘德去探望,姑老太太去世,两人前去奔丧,裘德得知淑婚后并不幸福;尔后,淑离开费劳孙,决定与裘德生活在一起;然后同居后的裘德和淑开始为生计奔波在奥尔布里坎等不同的地方;最后病中的裘德和淑重新回到基督寺,不幸孩子们自杀,淑黯然重投费劳孙的怀抱,裘德和艾拉白拉重新生活在一起,并在病中孤独死去。

小说中的这些地点,特别是基督寺,是缠绕裘德一生的地方。

基督寺是裘德少年时的一个梦想天堂,又是他刻苦学习的一种动力。

他的生命从这里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又走到终点。

理想破灭与此,生命又毁灭与此。

这就是一种循环,人生饶了一大圈,又回到了他原来的出发点上,这也是作者对生命循环认识的一种形象的认识。

人生正常的生命过程,往往要有这些历程:相遇、恋爱、结婚到爱人的离去。

而裘德的婚恋是
从结婚开始的,与艾拉白拉结婚,然后又如醉似痴地爱上表妹淑,淑最后弃他而去,他又和艾拉白拉生活在一起。

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

这又是一个循环。

“故事进程、生活轨迹均可通过内外敌对力量的抗衡能动地生产出一根细线,并逐渐演化为一个可视图形。

”裘德的故事给我们的可视图形便是两条环状的线,这两条线并行交织在一起,使裘德的命运陷入了一种怪诞的气氛中:他追求的东西,最后都成了一场空,事业理想破灭,他依然是一个一文不名、居无定所的手工艺人;爱情理想破灭,他依然又和艾拉白拉生活在一起。

“开始,淑和大学两者看上去都是他无限神秘地热恋的对象;到头来,两者都使裘德陷入幻灭。

两者看上去都能给予理智上的自由和力量;两者都表明骨子里完全是老一套。

两者都给予实现的希望;两者都使他受到挫折。

裘德的全部求知热只不过使他获得一个…穷街师傅‟的头衔,而他对淑的全部忍耐和忠诚却使他丧失了工作,丧失了孩子,最后,甚至丧失了丈夫的名义。

”+),“生存有赖于一根单一的线条。

若超越单线,到达双线,死亡就会接踵而至。

这样看来,线条的双重性仿佛是致命的。

一根生命线,一旦双重起来,就成了死亡线。

”+*,小说中这种双重的循环本身就已经蕴涵着裘德的悲剧性,而这正体现了作者的悲观主义思想及其悲剧观。

人生的轮回和裘德开了一个大玩笑,就如上帝,默不做声地看着世上的生灵来到这个世界上,经过一番挣扎,然后死去。

裘德的悲剧,就是在这双重的循环中得到展现,能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裘德的令人同情的绝望。

究其一生,他的生命欲求和理想无不在现实的阻碍面前破裂。

因此,裘德在临死前诅咒道“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经说过“:我们说《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所有小说中最令人痛苦的一步,也只有对这部小说,我们才能公平地指责他是悲观主义的。

”+&,哈代阅读了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因此在后期创作《无名的裘德》中深受叔本华的影响。

叔本华说“,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也即在于痛苦。

因而,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其本性逃不出痛苦之股掌。

”+(,哈代通过裘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裘德的一生,就是在个体生命意志的驱使下,欲求、挣扎、反抗,结果却在现实困境中陷入悲惨结局;就是“人类所想过的理想生活与他注定要过的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

”!"#然而裘德的理想不断地遭受破灭,但他一直不屈不挠地反抗到生命的终结,这就是悲剧精神。

$%%&年哈代指出:“悲剧表现个人
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

”!‟#具体反映在他创作的小说人物身上“,一方面这些人物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另一方面这种个人意志又迫使他们自身走向悲剧”!%#裘德一生就在不停地向命运抗争“,他是哈代小说中第一个有意识地反抗世俗、反抗资产阶级的婚姻制度,对宗教教条提出责难的正面人物。

”!(#“他是命运的玩物,但他始终崇高、伟大。


二、裘德与其他三个人物的关系
就像《浮士德》中浮士德身上存在着灵与肉的矛盾一样,裘德本身也存在着这种灵与肉的战斗。

裘德在少年时期通过艰苦的自学完成了自我启蒙教育,然后踌躇满志地踏上人生的旅途。

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制定了人生计划,“我有的是坚忍不拔的精神,谢谢上帝!一个人成不成,就看他有没有这种精神******不错,我一定要基督寺做我的母校,而我自己作她的爱子。

我一定要给她露脸增光。

”但是这愿望和理想却经不起现实的敲打。

他还未走出村外就被尘世中的艾拉白拉的情欲之网纠缠住了。

从他在地下捡起艾拉白拉扔过来的猪鞭起,就开始了他灵与肉的搏斗;和艾拉白拉结婚,他轻易地放弃了自己多年来的理想。

在艾拉白拉远走澳洲后,他重拾起过去的理想,这时遇到了有灵性的表妹淑,开始对她持久的追求,但性情飘忽不定的淑对他若即若离,让裘德吃尽了苦头。

“可怜的淑毁了他和她自己的一生,她是那种经常发现诗人和先知是傻瓜的傻瓜,因而无可奈何、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他的理想。

”让我们来看看艾拉白拉和淑这两个女人。

“事实上,淑和艾拉白拉象是驾着柏拉图灵魂之车的白马和黑马,是高贵的和卑贱的两种本能。

”艾拉白拉代表着裘德兽性的、本能的一面,而淑则体现了其理性的一面,裘德就在本能和理性两者之间摇摆,从他婚姻的曲折中显示出了他在这种矛盾中的挣扎。

本能和理性,如果能很好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才能有协调的一面;如若不然,就如裘德一样,只有陷入痛苦的泥沼。

这两个女人,与其说是书中独立的人物形象,不如说是裘德本身的一种投影。

艾拉白拉在小说中被作者当作反面的人物形象来塑造,尽管作者把艾拉白拉描绘成一个粗鄙的女人,但裘德却从见她第一面起,就被她吸引,而在分别几年后的第一次相遇,他们便很自然地在奥尔布里坎的客栈里同宿一夜,尽管那一天晚上他要去车站接淑。

当淑说艾拉白拉“又下贱,又粗俗!”时,裘德则说“也许我
也粗俗,所以才更糟!人类有的毛病,在我身上,都有发生的可能。

”这是裘德和艾拉白拉的相通之处。

至于淑,作者把她描绘成一个“非常空灵玲珑,连她的灵魂都可以看出来”的,而裘德也说“:我这个人一切最优美、最高尚的那一部分,全都是爱你的,你那样毫无粗俗的情况,在一两年以前,曾使我提高”。

裘德一方面在艾拉白拉面前是凡夫俗子,而在淑面前,却又得不食人间烟火,实行禁欲。

一个代表着向下的,一个代表着向上的,就如浮士德身上的善与恶的斗争。

裘德在不同的时期同这两个女人关系的转化可以看出斗争倾向性的结果。

初识艾拉白拉时,由于本能的驱使,受到她的吸引,一度放弃自己的学习计划;尔后遇到表妹淑时,才觉得空灵的淑才是自己真正的意中人;追求受挫后偶遇艾拉白拉,两人又在旅馆里同居一夜;淑弃费劳孙而奔他后,却又使他处于“一直都是闻香不到的地位”;而艾拉白拉的到来,才促使淑迈出一步,和他成为真正的同居关系;然后两人带着孩子辗转奔向基督寺,孩子们自杀身亡,淑离去,裘德又和艾拉白拉生活在一起,一直到病死。

他在两个女人中徘徊,明确显示了他内心的斗争。

这两个女人,一个是他追求的理想的女性,终不能遂愿,另一个却是现实的;就如基督寺的大学,是他十几年不懈的追求,而现实却是一个漂泊不定的手工艺人。

两种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悲剧的绳索,逼使裘德萎靡不振、酗酒,乃至壮志未酬而死去,让读者不得不一声叹息。

作者借艾拉白拉和淑这两个女人,一方面暗示了裘德性格中不可调谐的方面,另外也暗示了裘德悲剧性的命运。

至于费劳孙,又对裘德的悲剧形象起到一种补充作用,我们可以从费劳孙灰色人生中,看到裘德的人生结局。

和裘德一样,费劳孙年轻时也怀有满腔热情和理想,想考取基督寺的大学。

为了理想,他也孜孜不倦地追求了许多年,后来到了中年,梦想遭到破灭,以做一名小学教师潦倒终身。

“他仿佛是裘德的父辈:年龄大一些,性情温和些,才能差点儿,要求也不那么迫切,因而没有发生悲剧的可能性。

”!$,#而且他们同时爱上一个同一个女人,费拉孙完全可说是一个老年的裘德;如裘德壮年不死,那么他也会像费劳孙那样活着。

费劳孙这个形象的存在,除了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外,他还在不断地暗示着裘德的悲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塑造裘德这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上,作者除了运用各种手法来细致地描绘悲剧事件外,还别有匠心地叙述故事和安排人物,使小说增加了悲剧气氛,主人公的悲剧性得以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