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人生悲剧之成因

合集下载

你若不看又怎会读懂李商隐的一世哀伤

你若不看又怎会读懂李商隐的一世哀伤

你若不看又怎会读懂李商隐的一世哀伤现代社会,往往那些能打动众人的经典文案,才可以被称为完美的,情商够感人才做得好营销。

而在古代,想做一个著名的诗人,则需要足够多愁善感,还有足够多的阅历来写实,有一个人,他所成就的文学价值恰恰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情商太低导致一生郁郁而成就的,他就是——李商隐,倘若你不曾读过李商隐的诗传,自然也就不懂了有关他的无题人生。

谈起李商隐,我想大多数人都是知晓的,例如这些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在史书上记载,都说他是一个人品低劣的人,《新唐书》《旧唐书》对他的评价都是“无行”,其主要原因都是“背恩”,那到底这其间发生了什么呢?每一个伟大的诗人都是命途多舛的,当你看完了他的人生简介,我们不仅还是要把“文人的官场都是惨淡的”这个定律放进李商隐的一生。

李商隐一生最大的变故,在于卷入了一场叫“牛李党争”政治斗争,在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没有清晰对待选择和坚持立场,总想左右逢源,也正是这种圆滑害了自己一生。

晚唐时期,朝廷上下不太和睦,那一年新科举人牛僧孺等在考卷里批判朝政,触及了李吉甫的利益,仗着自己是宰相,就污蔑人家和考官勾结。

然后就开始引起了舆论站队,一些人觉得他妒贤嫉能,一些人赞同他铲除异己,而这次斗争之后便分出了鲜明派系并确认了对立关系而已。

不妙的是,后来那个举子牛僧孺做到了宰相。

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也进步官场,两个党派势力沉浮不定,交替执政。

李商隐则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最后牛僧孺、李德裕死了,这事儿才算结束。

恩师令狐楚去世,李商隐得到了经源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又入“李党”门下并做了“李党”成员王茂元的女婿,妄想通过婚姻而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

而后虽然顺利通过吏部试,可恰逢“牛党”执政,中书省以“此人不堪”的考语,授官考试复审中将其从候选官吏名单中除名;而“李党”也对李商隐曾为“牛党”的历史污点特别在意,昔年的好友令狐绹已经出相入仕的时候,李商隐依然潦倒,且因为他那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后来李商隐求令狐绹帮忙的时候令狐绹宛然拒绝。

从《锦瑟》,体会李商隐因“交友不慎”,而带来的悲情人生

从《锦瑟》,体会李商隐因“交友不慎”,而带来的悲情人生

从《锦瑟》,体会李商隐因“交友不慎”,而带来的悲情人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李商隐《锦瑟》中的最后一句,现在大多被人们用来祭奠自己曾经纯真美好的爱情。

顾随先生曾经狠狠地表扬过李商隐,说:“义山《锦瑟》可谓绝响之作。

”为什么?因为这首诗晦涩难懂。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说它晦涩难懂,倒不是说诗句的内容让人难以理解,一首七言律诗,引用四个典故。

令很多文人和历史学家感到头疼的,是谁都不能说明白,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是爱情?是抱负?还是其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三十八岁,他的妻子王氏去世。

这时,他刚好收到了时任东川(今四川三台县)节度使的柳仲郢的邀请,让他去四川梓州任职。

李商隐在梓州生活的这四年,虽然经常郁郁寡欢,但是,却是他职场生涯中最稳定的一段时间,甚至一度对佛教产生了兴趣。

《锦瑟》,就被认为,是创作于那个时期。

李商隐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在夹缝中求生存。

他辗转在各个地方的幕府之间任职,只是做一些起草文书的工作,而且在每个地方的任职时间又都不长,过着游幕生活。

他纵有满腹才华,却终不被重用。

这和他年轻时候的错误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用现在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交友不慎、点子不准”。

一、年少得遇令狐楚,何其幸运,又何其不幸李商隐出身贫寒。

父亲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跟随母亲回到河南郑州的家乡,生活艰难。

但是他天资聪颖,跟随族中叔父学习,“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到十六岁时,“以古文出诸公间”。

李商隐十六岁的时候(829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大贵人——时任天平军(今山东东平)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赏识他的才华,请他到幕僚去做巡官。

但是,令狐楚并不让他办事,只是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今体文,所以称为“空携”。

如果李商隐一直追随着令狐家族,那凭借他的才华,以及和令狐绹的关系,一定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毕竟,后来令狐绹一路做官做到了宰相。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悲剧人生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悲剧人生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悲剧人生作者:雷文超正文共:4788字;预计阅读时间:25分钟;唐宣宗大中十年,由于推举他的御史大夫柳仲郢被罢,李商隐也随之从盐铁推官的位置上去职。

这年他四十六岁,从十六岁以《才论》、《圣论》而名动洛阳,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三十年来的宦海浮沉,起起落落,所得的不知是麻木,还是豁达。

李商隐少年丧父,作为家中长子,他必须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

所以李商隐的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佣书贩舂中度过。

直到十六岁那年,他携《才论》、《圣论》前往拜谒时任东都留守的名臣令狐楚,同样才思俊丽的令狐楚对眼前的这个少年和他的文章一见倾心,不仅将李商隐留在自己府中和他的儿子们一起读书,更将自己的骈文技巧倾囊相授。

这时的李商隐是惬意的、是愉悦的,更是对未来满怀憧憬的。

但很多事情,只有在日后回首之时,才明白这对自己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许多年后,也许当李商隐深陷于牛李党争的旋涡而无力自拔,仕途飘零之时,他才会回想,与令狐楚的这次相遇,整整改变了他的一生。

唐文宗大和六年,二十岁的李商隐在令狐楚的资助下离开洛阳,前往长安应考,这时的他是高昂而是自恃的,他还不曾见过官场当中的诡谲和阴暗,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便能一展抱负。

但科举的结果却让李商隐失望不已,由于没有提前谒见主持科举的贾餗而名落孙山。

面对这次遭遇,李商隐在后来的书信中只用了: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这几个字来概括。

这短短数字,既有那一份自矜和自持,也含着隐隐与这腐朽制度对抗的决心。

但在随后的五年里,李商隐数次应考,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才在令狐楚的帮助下中举,这与他首次应考,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期间还经历了短暂的崔戎幕府生涯,和宋华阳没有结果的爱恋、以及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

对于孤傲自矜的李商隐来说,这次进士及第,让他百味陈杂,任自己胸负万丈之才,却仍然离不开令狐楚父子的帮助,他心中所秉持的那一份孤傲,再一次被重重锤击。

但无论如何,及第后的喜悦仍然是占据李商隐的内心的,中举后不久,他便前往兴元拜见恩师令狐楚。

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境政治追求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的长期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形成了李商隐悲叹感慨的心态。

李商隐的诗不受人、事、景、物之限,而是处处浸染着无端的悲思慨绪,隐含着一颗寥落、幽怨、缠绵悱恻而又似有某种追求的心理。

他的诗是如同是艳丽抹上一层愁绪,于朦胧深处透出一丝光亮,感情的影子徘徊在诗行之中如烟似云,扑朔迷离,显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执意的矛盾心理。

(一)坎坷的人生经历十岁那年,李商隐之父卒于幕府,孤儿寡母“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如同外来的逃荒者。

家世的孤苦不幸,病弱的身体,形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来振兴家道。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仅被聘入幕府,又帮他在开成二年(837)中进士。

同年底,令狐楚病逝。

李商隐于次年春入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中党要员,而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所不满。

党人的意见,孤介的个性,使得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 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不由自主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之中,政治上受猜忌和歧视,人格也受到极大诬毁,这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李商隐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积郁了浓浓的一腔悲愤,也为其诗歌悲美意境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年的学道经历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另一原因。

唐自高祖起就尊崇道家。

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成社会风气。

李商隐正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受到当时风气影响。

在玉阳山学道时,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他还学会了道教中“秘决隐文”的表达方法。

在学道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李商隐诗作甚至是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李商隐一生爱着的女冠宋华阳。

李商隐出没于千年道观,沉浸在《道藏》之类古籍中,为什么会引起一场爱情悲剧?究其原因,首先是晚唐社会的影响;其次是晚唐的道教分两大支金丹(又称外丹)与内丹(气功等)两派,都与房中术有关,天性颖悟,热爱生活的李商隐,在背诵这些典籍时,自然会萌动春心,向往爱情;再次是道观里有美丽的女冠,其中不少是豆蔻年华的美女,甚至还有皇家公主,而女冠宋华阳就是随公主入观的。

《夜雨寄北》:李商隐的忧愁人生与豪放诗风

《夜雨寄北》:李商隐的忧愁人生与豪放诗风

夜雨寄北:李商隐的忧愁人生与豪放诗风
引言
夜雨寄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
深处的忧愁情感与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通过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豪放的诗风,李
商隐展现了他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

李商隐的背景与经历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生活在盛世唐朝中期,曾任官
至左拾遗。

然而,尽管有着显赫的身世和才华横溢,但李商隐却经历了悲剧般
的人生。

他性格敏感,多愁善感,在政治斗争和家族纷争中屡受打击。

种种离
散和衰败使他陷入深深的忧愁之中。

《夜雨寄北》:表达忧愁情怀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创作于其晚年时期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
了一个雨夜,作者在思念故乡和逝去的时光中感叹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通过揭
示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离愁别绪,李商隐展现了他对于人世间短暂与无常的
洞察力。

豪放诗风与文学影响
李商隐的诗以豪放自然、直接而深刻的表达风格而闻名。

他善于运用意象丰富、语言简练、用词恰到好处的笔法,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李商
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开创了唐代晚期“豪放派”诗歌的先河,为后来压抑与伤感倾向复兴提供了重要基础。

结论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创作中一首富有情感、引人入胜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商隐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忧愁情怀和豪放诗风。

他才华横溢的诗歌使他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夜雨寄北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品读的佳作。

李商隐人生悲剧之成因

李商隐人生悲剧之成因

晚唐时代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趋于尖锐的 时期 。李唐 王朝 衰 敝 已久 , 日渐 下 滑 , 难 以 复振 , 各 种使社 会矛 盾趋 于 激化 的政 治 痼 疾 积重 难 返 , 国家 经济 、 政治 、 军事等都处于极度混乱、 黑暗、 衰败的境 地之中。藩镇割据和叛乱加剧 了统一王朝的危机 , 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腐朽 的宦官集 团掌握着 国家的政治命脉, 把持朝政, 权倾海 内, 势焰熏天, 造 成了中央政权 的昏庸 、 黑暗和衰弱。虽然 中央王朝 也曾有过平定叛乱 和铲除宦官 的重大举措 , 但不是 失败 , 就是治标不治本 , 政治危机并没有得到丝毫缓 和, 反而 更趋 深化 。 有着 匡时济世 的高远理想的李商隐生长在这样 个王朝末世时代 , 客观上注定 了他的一生很难有 任何大的作为。他怀抱着 “ 永忆江湖归 白发 , 欲回
( 唐 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 , 河北 唐山 0 6 3 0 0 0 )
摘 要 :造成 李商隐人 生悲剧 的原 因, 一是 晚唐 时代政 治 的腐朽和社 会 的黑 暗, 其 中尤 以党争的影 响最为 重
大, 使 得他的政治理想在现 实环境 中必然落空; 二是诗 人 自身性格情 感 的 内在 矛盾 冲突 , 他 的 家庭 出身 、 自负与 自

天地人扁舟” ( 《 安定城楼》 ) 的伟大理想 , 急切地、 热 情地想成就 自己为国为君 的政治功业 , 然而却处处 受阻难 、 受排挤、 受打击 , 只能沉沦下僚 . 坎坷失意 , 不禁 发 出 “ 如何 匡 国分 , 不 与夙 心期 ” 的悲 叹 。他 痛 斥权 贵 们 的骄奢 淫逸 、 祸 国殃 民 , 痛 恨社 会 的黑 暗不 公, 对 自己空有满腔热情和济世才华却难得伸展愤 慨 不平 , 但 终究 对 现实还 是无 可奈 何 , 只能在 愤 慨之 后 复伤 感哀 怨 , 自怜 自叹 。他 指 斥 那些 排 挤 他 的小 人“ 不知腐 鼠成滋味 , 猜意鸩雏竟未休” , 说“ 鸾凰期 举, 燕雀不相饶 ” ; 而各种黑暗势力也像 “ 虎踞龙 蹲纵 复横 ” 的乱石一样 , 阻 碍 着 他 这 样 有 志 之 士 的 进身 之路 。因此 , 李 商 隐 渴 望 实现 匡 国济 时 的 政 治 理想与黑暗腐朽势力使这种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之 问的深刻 矛 盾 , 就是造 成他人生悲剧 的根本原 因。 “ 虚负凌 云万 丈才 , 一 生襟抱 未 曾开 ” ( 崔珏《 哭 李 商 隐》 ) , 正 是他 人 生悲 剧社 会根 源 的生动 写照 。 在 晚唐 社会 的诸 多 政 治 问题 中 , 对 李 商 隐 的一 生 影 响最为 直接 、 最 为重 大 的历来认 为是牛 、 李 两党 之间的纷争 。牛、 李党争 由来 已久 , 积怨甚深 , 朝廷 官员 大都 各 附一派 , 势 同水 火 。往往是 一 派得 势 , 则 另一派遭殃 , 谁是谁非 , 难以一概而论 。李商隐早年 受知于牛党的令狐楚 , 从其学得今文章奏之技 , 备受 宠遇。他的进士 中举 , 也 多亏令狐绚 的极 力举荐 。 但后来他投靠与牛党关 系较疏 的王茂元 , 并结为姻 亲。更为重要 的是大 中年间, 当牛党得势之时, 他却 追随李党 的郑亚远 赴桂州 , 并有诗歌赞美和同情李 德裕 的遭遇。这些 都导人李商隐怀抱“ 欲 回天地 ” 的高远政治 理想 , 一 生积极 奋 斗 , 想 要 有 所作 为 , 但 却 一直 羁 旅 幕府 , 沉沦下僚 , 最终 “ 官 不挂朝籍 而死 ” ( 陆龟 蒙 语) , 年仅四十七 岁就走完了 自己坎坷不幸 的人 生 道路 。造成 他人 生 悲剧 的原 因 , 基 本 上 有 两 方 面 的 因素 : 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 ; 一是 诗人 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前者是外因 , 是诗人无法选择 和改变的生存环境 ; 后者是内因, 是 诗人 难 以摆脱 的性 格矛盾 、 情感 气 质 、 理 想 与幻 灭等 造成的结果。本文在前人已有论述 的基础上 , 欲从 以上两方 面对 其 悲剧成 因作 进一步 的深入 探讨 。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 李商隐为何会仕途不顺?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 李商隐为何会仕途不顺?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为何会仕途不顺?唐代是个诗意盎然的时代,大小诗人多如牛毛,然而真正排得上名号的,也不过我们熟知的那几位而已。

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位,晚唐时期的诗人大多活在前辈们的光环下,压力山大,大有大不如前之势,而李商隐却将晚唐的诗推向了另一个高峰,成为了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的一生过得极不如意,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可能都会憋屈死,因为他的官途简直太不顺利了,在恰当的时候他遭逢变故无法从仕,不恰当的时候他又失去了进入核心政治圈子的机会。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五岁就能吟诵经书,七岁便可写出一手好字,可惜未满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由于他是家中长子,便承担起了光耀门楣的重任。

无奈,李商隐家里并不富有,他跟着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的诗中,还写了他少时曾替人抄书挣钱,补贴家用呢!堪称神童的李商隐在十六岁时就已经非常出名了,但是晚唐不比盛唐,不是谁诗才好谁就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李商隐就是最好的例子。

唐大和三年,李商隐搬到洛阳居住,他的出众诗才很快就使得白居易、令狐楚等人对他刮目相看。

白居易那时已经处于晚年时期,见到年轻又优秀的李商隐,也喜欢的不行,他曾对李商隐说:要是来生我能转世成你的儿子就好了!白居易不知道,自己随意说的一句话竟然让李商隐当了真,李商隐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以后,他真的怀疑这是白居易老先生的转世,还郑重其事的给长子取名为白老,可惜白老天资愚钝,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反倒是李商隐的次子衮师聪明过人,有了几分白居易的风采,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上面提到了白居易,也提到了令狐楚,白居易对李商隐的影响并不大,令狐楚才是那个影响了李商隐一生的人。

令狐楚是唐朝宰相,是跻身晚唐核心政治圈的大人物,同时他也是个文学家,李商隐的文采让他颇为欣赏,便主动生出结交之意,聘李商隐为其幕僚,帮助李商隐在洛阳站稳脚跟,其实也就是让自家儿子令狐绹出去玩的时候带上李商隐,让李商隐融入他们的圈子。

开在寂寞生命中的花朵——李商隐的悲剧人生

开在寂寞生命中的花朵——李商隐的悲剧人生
后便与寡母相 依为命 , 着孤 贫生 活 , 生 人穷 困 , 过 “ 闻见所
无” 。同时正 因 是长 子 , 就 背 负上 了 撑持 门户 的责 任。 也 他在文章 中提到 自己在少 年时期 曾“ 佣书贩舂 ” 即为别人 , 抄 书挣钱 , 补家用。没进 过气派华贵的房舍 , 贴 没见过王公 贵族 , 到 1 , 直 6岁 那个把他视 为己出 , 把李家振兴的责任放
李商 隐的寂寞源于 出身 , 蔓于性格 , 因于环境 。斯 人 更
带进 了令狐楚家 , 才让他 见 了世 面。所 以, 知不 知身世 , 对 李商隐没有实际作用 , 只是一 个寂寞 出生 、 苦长大 、 他 孤 挣
扎生活的寒窗学子 罢 了。“ 四海无 可 归之 地 , 九族 无 可倚
何其不幸 , 天时 、 地利 、 和一样都 没 占。但斯 人又 何其 伟 人 大, 能在窒息得喘不过气 来的环境 下挣扎着 生根 、 发芽 、 成
如果李商隐生活在 初 、 盛唐 , 即使 没有背 景 , 他 的才 凭 华, 也有崛起 的机会。但他生不逢时 , 活在了大厦将倾 他生 的晚唐 。大唐帝 国这朵 风华绝 代 的牡 丹 已经 开始变 黄 、 枯 萎, 即将低 下高傲 的头颅 。藩镇 割据 , 官专权 , 中牛李 宦 朝 党争 , 同水火 ; 势 各地农 民暴 动 , 此起彼伏 , 这就是 晚唐 的社
富 民安 、 威镇 四海 , 时的唐帝 国因优越而 自信 , 自信 而 这 因 从容, 因从容而开放。这种雍 容气 度充分 体现在 了大唐 一
代的文 化上 。唐文化堪称繁荣 , 而这种繁荣又首推文学 , 表 现在诗 、 、 、 文 词 小说的全 面发 展上 。当然 , 中最 高贵 、 其 最 夺人 眼球 的是诗 , 它是 唐文学 的标 志 , 一如 当 时的 洛 阳牡 丹, 富丽堂皇 , 占尽 了所有的荣 光。但再热 闹的宴会 也会 曲 终人散 , 因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到了晚唐 , 国运衰微 , 这场建立在 昌盛 国运基 础上的诗歌盛宴眼看就要凄凉收尾 , 这时却 因李 商隐 、 牧 杜 等人的 出现 , 现出 了最 后 的辉 煌 , “ 显 小 李杜 ” 了 这场 华 成 丽盛宴的最后注脚 。而其 中最让人 唏嘘的就是 “ 负凌 云 虚

解析李商隐——从李商隐的诗中看他坎坷的一生

解析李商隐——从李商隐的诗中看他坎坷的一生

解析李商隐——从李商隐的诗中看他坎坷的一生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最辉煌的时期,在那个时代诗人大多追求意境,但也有例外,比如李商隐,他是唐时期为数不多还会特意追求诗句本身美的诗人,他写的诗不仅富有情感,而且多以诗句本身优美动人而广为传诵,他注重完美,这也使得他的诗句在当时能够独树一帜。

作为出生在晚唐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是唐诗最后的门面。

正因为他的存在,唐诗才得以走向又一个高峰,要知道在此之前唐诗在盛唐时期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已然是大不如前。

清代著名学者吴乔评价李商隐时曾说道:“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李商隐是个文学天才,他五岁能诵经书,七岁就能弄笔砚,十六岁时就写的一手好文章而名扬乡里,当然古文、工楷书法他也是相当了得。

写诗需要天赋,但也要努力。

李商隐十岁丧夫,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十分艰苦,作为男人李商隐需要撑当门户,于是他读书十分刻苦,当然他不仅是为了靠读书出人头地,还是为了抄书挣钱以谋生存。

不过李商隐虽才华过人,但在仕途上却是相当艰难,一直碰壁,这则与当时时代背景有关。

在晚唐,若家里没有些许权势作为背景,想要在科举这条道路上有所作为还是很难的。

于是他不得不多次申明自己曾是李唐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依旧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益处。

李商隐失败了很多次,在他的诗《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中,他曾高调表示对科举的不满。

全诗节选:大镇初更帅,嘉宾素见邀。

使车无远近,归路更烟霄。

稳放骅骝步,高安翡翠巢。

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

早忝诸孙末,俱从小隐招。

心悬紫云阁,梦断赤城标。

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

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

岂意闻周铎,翻然慕舜韶。

皆辞乔木去,远逐断蓬飘。

薄俗谁其激,斯民已甚恌。

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敢共颓波远,因之内火烧。

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飙。

未至谁能赋,中干欲病痟。

屡曾纡锦绣,勉欲报琼瑶。

在本诗中有一句“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他将自己比作鸾皇,而考官也是不识才的燕雀,诗中颇有感慨他官场黑暗,因小人(考官)阻挠,一直不能成功中举的悲愤。

李商隐的爱情世界与悲剧人生

李商隐的爱情世界与悲剧人生

95【才思】【成才经纬】[2013.7]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杰出诗人,他的诗从题材上可分为四类:政治诗、咏史诗、咏怀诗、无题诗。

这些诗无论从反映社会的深度还是广度,还是在开拓和创新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多情诗人的爱情世界李商隐的感情世界是复杂的,在他痴情追寻的爱情世界中,可以考知的恋爱经历有三次。

第一次是他22岁时,与洛阳女子柳枝的恋爱;第二次是他在玉阳山学道期间与女冠宋华阳姐妹的恋爱;第三次是他与妻子王氏的爱情。

在这三次恋爱中,前两次几乎是研究者从他的诗中推演出来的,作者在自己的诗作中没有很明显地说明。

真正可以考证的是他的第三次爱情,他和王茂元的小女儿之间的爱情。

有诗人自己的诗为证。

无题(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篷。

无题(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一)首联写诗人首次见自己钟爱的女子的时间、地点;颔联写他们之间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颈联则荡开笔调,概述诗人在王茂元家里宴饮、“送钩”“射覆”、行令等事,充分反映出诗人当时受到王茂元的器重垂青。

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说:“往在泾川,始受殊遇;绸缪之际,岂无他人。

樽空花朝,灯尽夜室;忘名器于贵贱,去行迹于尊卑。

语皇王致理之文,考圣哲行藏之旨。

每有论次,必蒙褒称。

”就是当时这段生活的写照,和无题诗描写的情状相符合,可作“隔座”联的注脚。

无题(二)意义更加明确,诗中的萼绿华传说是九嶷山的仙女,这里比喻王家女。

“闻道”一词,说明作者在见王氏之前就听说她美丽无比,受人夸赞。

“昔年相望抵天涯”,这句写诗人过去长期思念自己的爱人。

“秦楼客”是诗人自己,“偷看吴王苑内花”,即偷看意中人。

这里所说“吴王苑内花”,是用了西施典故,以西施喻王氏女,有夸奖她的意思。

他在另一首诗中也写道:“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赠别人。

李商隐的爱情世界与悲剧人生

李商隐的爱情世界与悲剧人生

李商隐的爱情世界与悲剧人生作者:柴亚茹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19期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杰出诗人,他的诗从题材上可分为四类:政治诗、咏史诗、咏怀诗、无题诗。

这些诗无论从反映社会的深度还是广度,还是在开拓和创新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多情诗人的爱情世界李商隐的感情世界是复杂的,在他痴情追寻的爱情世界中,可以考知的恋爱经历有三次。

第一次是他22岁时,与洛阳女子柳枝的恋爱;第二次是他在玉阳山学道期间与女冠宋华阳姐妹的恋爱;第三次是他与妻子王氏的爱情。

在这三次恋爱中,前两次几乎是研究者从他的诗中推演出来的,作者在自己的诗作中没有很明显地说明。

真正可以考证的是他的第三次爱情,他和王茂元的小女儿之间的爱情。

有诗人自己的诗为证。

无题(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篷。

无题(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一)首联写诗人首次见自己钟爱的女子的时间、地点;颔联写他们之间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颈联则荡开笔调,概述诗人在王茂元家里宴饮、“送钩”“射覆”、行令等事,充分反映出诗人当时受到王茂元的器重垂青。

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说:“往在泾川,始受殊遇;绸缪之际,岂无他人。

樽空花朝,灯尽夜室;忘名器于贵贱,去行迹于尊卑。

语皇王致理之文,考圣哲行藏之旨。

每有论次,必蒙褒称。

”就是当时这段生活的写照,和无题诗描写的情状相符合,可作“隔座”联的注脚。

无题(二)意义更加明确,诗中的萼绿华传说是九嶷山的仙女,这里比喻王家女。

“闻道”一词,说明作者在见王氏之前就听说她美丽无比,受人夸赞。

“昔年相望抵天涯”,这句写诗人过去长期思念自己的爱人。

“秦楼客”是诗人自己,“偷看吴王苑内花”,即偷看意中人。

这里所说“吴王苑内花”,是用了西施典故,以西施喻王氏女,有夸奖她的意思。

他在另一首诗中也写道:“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赠别人。

李商隐的死因

李商隐的死因

李商隐的死因(2)他的直接死因,从他的诗作中可以寻出。

他的《令狐八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一诗说:二十中郎未足希,骊驹先自有光辉。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

嗟予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

尾联透露出李商隐大约很早以前就患上了消渴疾。

所谓“临邛渴”指的就是汉司马相如患的消渴疾。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他与临邛的关系,《史记》本传中曾有记载: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此后,发生了尽人皆知的相如与卓王孙女卓文君自由恋爱的故事,于是后人便以“临邛渴”代指司马相如的消渴疾。

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或象征意,因为此时他才年方二十四岁(生年依冯浩说),尚未及第。

他在后来的诗作中又多次提到司马相如或消渴疾: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

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江过锦城。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红莲幕下紫梨新,命断湘南病渴人。

今日问君能寄否,二江风水接天津。

自注:时二公从事商隐座主府(《寄成都高苗二从事》)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寄令狐郎中》)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汉宫词》)君到临邛问酒,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寄蜀客》)司马相如既有才华,又患消渴,李商隐同样如此,这就不由得使他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旷代知己之感,所以才在诗中不厌其烦地屡屡以相如及其病患自况。

此外,还可以从他与好友温庭的酬唱诗中找到证。

痛苦体验生成的忧患情结——李商隐悲剧心理透视之一(一)

痛苦体验生成的忧患情结——李商隐悲剧心理透视之一(一)

痛苦体验生成的忧患情结——李商隐悲剧心理透视之一(一)论文关键词:李商隐痛苦体验悲剧心理忧患情结论文摘要:李商隐是晚唐特定时代一个悲剧性的生命意象,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以表现心灵世界见长的诗人。

他47年的生命历程,充满着人生的痛苦体验。

正是这些痛苦体验,主导了他心理建构的悲剧性意向,而这意向的核心就是贯穿在他一生心理和生命历程中的忧患情结。

无论是作为生命个体,还是作为诗人,李商隐充满着魅力。

他一生中许多谜一样的情感经历,悲剧性的生命意象,以及用灵魂深处最隐秘的符号进行象征、暗示的诗歌创作,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驻足捧读,甚至沉迷其中。

尤其是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以表现心灵世界见长的诗人,对他的心理研究所可能产生的价值以及研究的难度一直为学界所共识。

长久以来,很多研究者都试图解读其心灵密码,以能够走进其隐秘的精神世界。

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那些境象凄清朦胧、情调感伤迷离的诗歌,以及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得扑朔迷离的诗人的时候,深感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论作指导,是很难深入其里的。

笔者试图借助现代心理学理论去观照李商隐痛苦的生命体验对他心理建构的影响,以透视其悲剧心理形成的深层原因,从而为他一生悲剧性的生命活动和诗歌创作寻找到心理依据。

我们知道,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昔日辉煌的李唐王朝气数已尽,呈现出没落王朝那种分崩离析、纷然坍塌的颓势。

一种大势已去的衰亡时代的悲剧气氛笼罩着整个社会,渗透在人们的精神状态之中。

感伤成为了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情绪潮,经由无意识浸透到了所有驻足在情感之岸的晚唐文人,李商隐也难以例外。

然而,当我们走近李商隐的精神世界的时候,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哲人狄尔泰的话:“任何世界观的终极根基乃是生命本身”。

一个人心灵世界的建构是直接来自于他对生命的体验,尤其对于一个从事创作的人,他丰富的艺术灵感一定来自他丰富的生命体验。

李商隐的精神世界即是以他对生命的种种体验为根基建构起来的,而体现着他的情感、想象、希望、冥思等心智活动的诗歌创作,更是他生命体验的结晶,是他把自己的命运遭际融合着内心的全部情感建树起来的显示着丰厚生命意蕴的形象世界。

8.11李商隐的忧郁一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8.11李商隐的忧郁一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本来这次的公众号应该是接着上次的写古代文人的官职,只是写到司马光的时候,发现光他一个人的官职更替就太多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而近期比较忙,所以等以后再补上。

李商隐的忧郁一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的诗歌细腻严谨,风格秾丽,在前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上,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然而他死后,朋友崔珏哀悼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曹公在《红楼梦》中借黛玉表达: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李商隐究竟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呢?(一)幼小失怙,种下忧郁之根大约在813年,李商隐出生于郑州荥阳一个小官家中,可能跟基因有关系,他的曾祖,祖父都早夭,对,早夭,黄帝内经说人的天年为120岁,没六十的便为夭。

十岁左右,父亲在浙江任上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幼小的心灵要突然开始面对成人社会的残酷。

别家孩童爬墙上树,调皮捣蛋的年龄,他要“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舂米,挣钱贴补家用,帮助母亲分担压力。

年少失怙带给年幼李商隐的不仅是生活困窘,更严重的是心理伤害:古时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不论是养家糊口的生计问题,还是在孩子成长中勇气和能力的培养,女人都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少年丧父被列为人生三大悲(幼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之首。

没有望族间亲人的扶持帮助,却有一个心灵脆弱身体又柔弱的母亲,这样一个自顾不暇的母亲,几乎没有机会,也没心情向年幼的李商隐表达和展示她的爱。

得到的关心和爱护越来越少,背负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李商隐逐渐变得内向,敏感,怯懦。

他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他喜欢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做事,他不擅长与人交流,也不太懂怎么跟人接触,心中充满了孤独感,但与此同时又极度渴望与人连接,被人认可。

他好想赶快长大。

(二)年少求学,幸蒙恩师眷顾李商隐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真诚爱他护他助他的前辈。

(1)自家祖叔,扎实的文学基本功首先是一位满腹经纶却隐居在野的祖叔,精通五经,在古文、书法上都有颇高的造诣。

李商隐的死因

李商隐的死因

李商隐的死因晚唐诗人李商隐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在家喻户晓的唐人诗选《唐诗三百首》中,他入选诗作的数量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同居前四名。

他的诗作不仅深刻影响了同时代的韩偓、吴融、唐彦谦等,而且泽及后世,宋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以李诗为宗,彼此竞相采用李商隐风格的诗作酬唱,形成宋初诗坛声势最大的诗歌流派“西昆体”。

清人叶燮曾在《原诗》中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可以说,李商隐对宋代诗人的影响可与诗圣比肩,并不怎么夸张。

李商隐诗主要分为政治诗、咏怀诗和爱情诗三大类。

或许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太有名的缘故,人们谈及其诗时,似乎只记得他仅仅善于传情示爱,忘记了他还有其他题材的诗作,特别是忘记了他关于当时政治与时事还写下了许多诗作。

如宋人敖陶孙说:“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

”而元遗山见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便作诗道:“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言外之意谓李商隐诗专写儿女情长。

其实,仅就李商隐现存的诗篇而言,其中大约近百篇都是政治诗。

他素有“欲回天地”之志,对时局政事几乎从未忘怀过,因此当时的一些重大事件,屡屡使他有感于衷,发之于诗。

不可否认的是,李商隐的确“儿女情多”,的确写下了不少爱情诗。

这类爱情诗尤其是“无题诗”,大都写得执着深沉,一往情深,既无依玉偎香的轻薄,又没有肉感淫欲的低俗。

因此颇受后人的关注,就连伟大领袖也曾指示他的秘书田家英到坊间去为他寻找苏雪林女士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

只是“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他的无题诗索解起来有些困难。

李商隐不少诗写得朦胧晦涩,大约与其际遇和性格有关。

在他四十余年的短暂生涯中,一直处于牛李两党夹缝中的生存状态不能不使他写起诗来有些顾忌。

快言快语、直白坦率,当然很舒心,但是,明确表示态度抒发好恶,显然要得罪牛李的某一方。

李商隐试图在牛李两党之间保持中立,但这种中庸哲学恰恰又开罪了双方,给他一生的宦途投上了浓重的阴影。

集才华与骂名于一身,李商隐平凡却不平坦的一生

集才华与骂名于一身,李商隐平凡却不平坦的一生

集才华与骂名于一身,李商隐平凡却不平坦的一生一生仕途坎坷,遭时人质疑,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他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

旁人口中的虚伪浅薄是他,诗歌成就极高也是他,千年后因“非主流诗人”上热搜的还是他,李商隐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成就了他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世路方坎坷,仍立凌云志永忆江湖悲白发,欲回天地如扁舟。

——《安定城楼》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三岁离乡漂泊,十岁丧父归家,李商隐以悲惨为基调的人生仿佛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常常“抄书舂米”以补贴家用。

回乡后,李商隐在堂叔的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和史部书籍,从此,“读书入仕,兼济天下”便成为他历经磨难仍不灭的理想。

曾任宰相的令狐楚极为爱才,他不仅让李商隐与儿子令狐绹一同读书,还将当时官场通用的骈文写作方法传授给李商隐,成为李商隐人生难得的暖意。

与此同时,李商隐在东都还认识了白居易,两人十分投缘,结成忘年交。

曾有流传白居易调侃来生想做李商隐的儿子,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可见白居易对李商隐文采的认可度。

时运多不济,险步入殊途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初识笋呈座中》唐代科举讲究门第,出身普通的李商隐多年名落孙山,自命不凡的他将结果归咎于当时的考官,以“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抒发内心的不满。

太和九年,发生了一件动朝廷根基的大事——甘露之变,许多重要大臣被杀,牵连一千余人,李商隐对此写下《有感二首》,视野也从对自身前途的不平转移到对唐朝命运的担忧。

沈十一徐佩(实习)/文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使李商隐的人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幕僚并娶了他的女儿,本应加入令狐楚所在的牛党的他,现在却选择加入王茂元所在的李党,不知李商隐这么做是初入官场的单纯还是不拒橄榄枝的圆滑。

这件事后,李商隐的仕途注定坎坷不平,也从此背上忘恩负义、虚伪不堪的骂名。

唐李商隐《王翊元及夫人李氏墓志铭》,现藏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宦海浮沉,不忘清醒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唐时代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趋于尖锐的 时期。李唐王朝衰敝已久,日渐下滑,难以复振,各 种使社会矛盾趋于激化的政治痼疾积重难返,国家 经济、政治、军事等都处于极度混乱、黑暗、衰败的境 地之中。藩镇割据和叛乱加剧了统一王朝的危机, 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腐朽的宦官集团掌握着 国家的政治命脉,把持朝政,权倾海内,势焰熏天,造 成了中央政权的昏庸、黑暗和衰弱。虽然中央王朝 也曾有过平定叛乱和铲除宦官的重大举措,但不是 失败,就是治标不治本,政治危机并没有得到丝毫缓 和,反而更趋深化。
有着匡时济世的高远理想的李商隐生长在这样 一个王朝末世时代,客观上注定了他的一生很难有 任何大的 作 为。 他 怀 抱 着“永 忆 江 湖 归 白 发,欲 回
天地入扁舟”( 《安定城楼》) 的伟大理想,急切地、热 情地想成就自己为国为君的政治功业,然而却处处 受阻难、受排挤、受打击,只能沉沦下僚,坎坷失意, 不禁发出“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的悲叹。他痛 斥权贵们的骄奢淫逸、祸国殃民,痛恨社会的黑暗不 公,对自己空有满腔热情和济世才华却难得伸展愤 慨不平,但终究对现实还是无可奈何,只能在愤慨之 后复伤感哀怨,自怜自叹。他指斥那些排挤他的小 人“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说“鸾凰期 一举,燕雀不相饶”; 而各种黑暗势力也像“虎踞龙 蹲纵复横”的 乱 石 一 样,阻 碍 着 他 这 样 有 志 之 士 的 进身之路。因此,李商隐渴望实现匡国济时的政治 理想与黑暗腐朽势力使这种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之 间的深刻 矛 盾,就 是 造 成 他 人 生 悲 剧 的 根 本 原 因。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崔珏《哭李商 隐》) ,正是他人生悲剧社会根源的生动写照。
晚唐诗 人 李 商 隐 怀 抱“欲 回 天 地 ”的 高 远 政 治 理想,一生积极奋斗,想要有所作为,但却一直羁旅 幕府,沉沦下僚,最终“官不挂朝籍而死”( 陆龟蒙 语) ,年仅四十七岁就走完了自己坎坷不幸的人生 道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基本上有两方面的 因素: 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 一是 诗人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前者是外因, 是诗人无法选择和改变的生存环境; 后者是内因,是 诗人难以摆脱的性格矛盾、情感气质、理想与幻灭等 造成的结果。本文在前人已有论述的基础上,欲从 以上两方面对其悲剧成因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在晚唐社会的诸多政治问题中,对李商隐的一 生影响最为直接、最为重大的历来认为是牛、李两党 之间的纷争。牛、李党争由来已久,积怨甚深,朝廷 官员大都各附一派,势同水火。往往是一派得势,则 另一派遭殃,谁是谁非,难以一概而论。李商隐早年 受知于牛党的令狐楚,从其学得今文章奏之技,备受 宠遇。他的 进 士 中 举,也 多 亏 令 狐 绹 的 极 力 举 荐。 但后来他投靠与牛党关系较疏的王茂元,并结为姻 亲。更为重要的是大中年间,当牛党得势之时,他却 追随李党的郑亚远赴桂州,并有诗歌赞美和同情李 德裕的遭遇。这些都导致了令狐绹对他的嫉恨,此
2013 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 第 32 卷 第 1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3 Vol. 32 No. 1
李商隐人生悲剧之成因
景红录
(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 造成李商隐人生悲剧的原因,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其中尤以党争的影响最为重
收稿日期: 2012-10-09 作者简介: 景红录( 1970 ~ ) ,男,山西永济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古代文学。
·67·
后他向令狐绹屡启陈情,望其援引,綯皆未加理睬。 照此看来,李商隐一生与牛、李两党人物都有很密切 的交往,故而两党之间势若水火的争斗倾轧,自然不 会对他的人生道路毫无影响。自《旧唐书·李商隐 传》说李商隐“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以来,关于李商隐身陷两党纷 争而坎坷失意的观点就流传颇广,深入人心,但清代 以来的研究者在李商隐的党属问题上争论颇多。或 主张李商隐属于牛党如徐湛园,或认为他属于李党 如朱鹤龄、张采田,或认为他出入于牛李两党之间, 心怀躁进,诡薄无行因而致以讥诮,如冯浩、陈寅恪。 冯浩虽认为“义 山 不 幸 而 生 于 朋 党 倾 轧 之 日,所 遇 皆此辈,未免为其波染。若其踪迹名位,绝无与于党 局。即綯之恶其背恩,仅一家之私事耳,安得过信史 书,各徇偏见,而必谓其党李之党,或谓其党牛之党 也哉? ”但却又 认 为“义 山 既 不 足 与 论 党 局 矣,而 统 观全集,其无行诚不能解免。当得第而未仕,则遽背 恩而赴泾原; 茂元卒,又欲修好于令狐; 令狐出刺吴 兴,又即应桂管之辟,泰然有‘不惮牵牛妒’之句; 桂 府遽罢,卫公叠贬,令狐入居禁近,则又哀词祈请,如 醉如迷; 迨至令狐宿憾终不可释,乃始真绝望,而以 《漫成五章 》揭 生 平 之 大 略,窃 隐 附 于 卫 公,以 冀 取 重于千载后也。一人之笔,矛盾互持,植品论交,两 无定守。呜呼! 文人鉥肝雕肾于毕生,而徒博后世 浮华无实之诮者,其皆自贻伊戚也夫! ”( 《玉溪生诗 笺注》,) 陈寅恪也说: “至于李商隐之出自新兴阶 级,本应始终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 乃忽结婚李党之王氏,以图仕进。不仅牛党目以放 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斯义山所以虽秉 负绝代之才,复经出入李牛之党,而终于锦瑟年华惘 然梦觉者欤? ”[1]69
大,使得他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环境中必然落空; 二是诗人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他的家庭出身、自负与自
卑相扭缠的性格、对高洁脱俗品格的追求以及多情善感的特点,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主观原因。两者相互作用,成
就了李商隐的悲剧人生和诗歌特质。
关键词: 李商隐; 悲剧; 党争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12x( 2013) 01 - 0067 - 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