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赏析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赏析集锦: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时年40岁。醉翁亭,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七里。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
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全篇的中心,主要围绕一个“乐”字,一层接一层,有条不紊,自然流畅,写得从容婉曲,千回百转。第一段由醉翁亭之得名引到醉翁的自号,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段写“山水之乐”,第三段写游人之乐,第四段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写“山水之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寄托,虽然遭受贬谪,但能排除政治失意的悲愤,从山水之中自得其乐。写游人之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政绩,滁人游乐是由于生活安定,太守游乐是由于政务清闲。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表现的是欧阳修的理想。“与民同乐”,特意点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见,环绕一个“乐”字所表现的内容,与其说是欧阳修的生活情趣,毋宁说是欧阳修的政治胸怀。
苏询赞美欧阳修的散文:“条达疏畅”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意思是欧文写得明晰流畅,轻快从容,显得毫不费力的样子。该文正是这样,作者经过精心构思,却出以平易,像是信笔写来,毫不经意,真正做到了意到笔随,自然、轻快、流畅。
-----《醉翁亭记》融抒情、写景和叙事于一体,文笔非常简洁,善于概括,而不失之笼统,只须一二字,便可以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南宋的朱熹曾说:“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可见欧阳修是如何的讲求精炼。醉翁亭的朝暮四时的景色,只各用了一句,便包括无遗。醉翁亭的游人,只写了“负者”、“行者”,再加上“伛偻提携”,便表现出“往来而不绝”的盛况。再如第二段写山景朝暮的晦明变化,“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说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就消散了;云烟聚合,山谷就变得昏暗起来。这里用了“出”、“开”、“归”、“暝”四个词,都是表形态或明暗变化的,放在一起,使静境变为动境,传达出—种跳荡变幻的生气。该文可谓言简意深的典范,全文只有四百多字,内容却丰富深厚,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读后使人受到欧阳修思想感情的强烈感染,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醉翁亭记》的语言特别显得音韵铿锵。基本上是什么什么“者”、什么什么“也”的判断句式,一连用了二十七个“也”字,但读起来丝毫不感到平板单调,反而像问答唱和一样,“前者呼,后者应”,高下抑扬,极富于抒情意味。尤其是文中骈句与散句错杂运用,时而表现整齐的美,时而表现参差的美,使文情与声情很好地统一了起来。像“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
酒,泉香而酒冽”,“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是双句相对。像“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是三句相对。但有时又有意打破字数相等与句法相同。如“风霜高洁”与“水落石出”,在“水落石出”之间加上一个“而”字,“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下句“名之者谁”后面却是五个字的“太守自谓也”。这样,在统一当中,又包含着变化,显得活泼跳脱,姿态横生。
《古文观止》的编者评论说:“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这些特点都从不同方面显示了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写作该文时,年方四十。这是一篇政治上失意而仍然行乐的作品,有意避免感伤的情调。不仅婉转地表达了他在滁州为政的业绩,也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而仍然自乐的心情。文章构思精巧别致,紧扣题目,写“醉翁”,写“亭”,写“山水之乐”,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并让他处于主导地位,结尾自报姓名,别有韵味。“也”字高频运用,自有心机。“醉翁之意不在酒”,成为历世常引用的名言。
【赏析2】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提到他,总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记》,他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儿的山,没有嶙峋怪石,没有岩绝壁,这儿的水,不是惊心动魄之水。山,委纡起伏,布满了茂盛的绿荫,幽深秀丽,静静地绵延环绕;水,犹如一条回旋曲折的银色飘带,潺潺而下,泠泠悦耳;还有一亭,四角翘起,像鸟一般,悄然飞临在这细水旁,多么柔和寂静的景色啊。《醉翁亭记》开头这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里,产生了愉悦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仁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若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扰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看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