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前的三个筛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话前请用好三个筛子

2013年09月13日 09:46 来源:武陵都市报有0人参与评论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一句留言3分钟便可传遍整个地球。人们在惊叹这等速度的同时,又不免有些后怕。因为,这中间难免会遭遇流言蜚语,同时又不晓得谁是始作俑者。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稍不留意就会充当这样的传播者。

如何能防止流言蜚语的传播,是大到党和国家,小到普通老百姓都关心的问题。

为匡正人们的网络言行,最高人民法院9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部司法解释于10日起施行。两高的解释,结合网络犯罪的特点,明确“网络诽谤”犯罪标准,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网络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可公诉;网上散布谣言起哄闹事可追究寻衅滋事罪;发布真实信息勒索他人也可认定敲诈勒索罪;违反规定有偿“删帖”、“发帖”可认定非法经营罪。纵观两高对刑法条款适用网络犯罪的相关解释,其实质是为人们的网络发声框定了必需的行为准则和法律底线。换句话说,就是把已经成为人们共识的“七条底线”具体化为法律条款,更为准确有力惩治网络犯罪活动提供了法律武器。

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普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对待流言蜚语的处置方法,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告诉我们,方法就是说话前用好三个筛子。我们不妨来读读这个故事: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绝对想象不到的……”

“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

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过滤一遍!第一个筛子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是真实的吗?”

“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就应该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

“不,正好相反。”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不厌其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吗?”

“并不是很重要……”

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的,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困扰罢了。”

真实、善意、重要,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每个人的启发。

事实上,流言蜚语比剑可怕,可以伤害人于无形。道听途说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快乐加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看来,流言蜚语真的是很可怕。流言蜚语能使人是非不辨,能使假的变真,真的变假,能蒙蔽人们的眼睛,小心哟!这世道你不可能堵住说谎人的嘴,你不能禁止流言蜚语的传播,但是,你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学会用三个筛子将流言蜚语、没有用的言语过滤掉。用红灯禁止流言蜚语从你的身边经过。

因此,说话前用好苏格拉底定出的三个筛子,一是不做始作俑者,二是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传播者。更为重要的是,避免自己成为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而触碰法律底线。

——王长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