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张绮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家园林的构成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
离宫御苑
行宫御苑
中国皇家园林历史时期划分阶段
皇家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朝
•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 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 据《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 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 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 • 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 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秦始皇在 陕西渭南建信宫、阿房宫,引渭水作长池建上林苑,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 征神山仙境。 •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 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 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 、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谐趣园
结语
皇家园林是我国几千年造园艺术的极大成者, 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参天的古树,独特 的建筑,它的方方面面都在吸引着众多的中外 游人。皇家园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保 护它们把它们完整地传到下一代的手中,是我 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谢谢观看!
皇家园林全盛期——隋唐
•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 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一个全盛时期,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致,并注重建筑 美与自然美两者的统一。隋代的西苑和唐代的禁苑都是山水构架巧妙、建筑 结构精美、动植物各类繁多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 形成。洛阳的“西苑”和骊山的“华清宫”为此时期的代表作。 • 隋朝西苑布局上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风格受南北朝自然山水的 影响,采取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 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 • 唐朝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比较著名的离宫别苑有麟游 县天台山的九成宫,临潼县骊山之麓的华清宫。长安城东南隅有芙蓉园、曲 江池,一定时间内向公众开放,实为古代一种公共游乐地。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避暑 离宫,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园区可分为湖区、平原区与 山岭区三大部分,景色多仿江南名胜。
• 建筑特色
1.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以山区布置大量风景点,形成山 庄特色。 2.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 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 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的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 显对照。 3.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 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4.园中水面较小,但在模仿江南名胜风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远借园外东北两面的 外八庙风景,也是此园成功之处。
• 隋唐的皇室园居生活多样化,相应的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三种 类别的区分就比较明显,它们各自的规划布局特点也比较突出。
洛阳西苑
华清宫
皇家园林成熟期 ——两宋到清初
• 宋代(960年~1279年),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 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许多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 逊于唐代,然艺术和技法的精密程度则过之。皇家园林的发 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宋 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 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此时,假 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 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 无其他建设。那时的北京东苑、南苑还只是供骑射、狩猎用 的射圃。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
建筑特点: 1.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 名胜。 2.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 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 3.颐和园后湖尽端的“谐趣园”,和北海静心斋一样,同是清代苑囿中 成功的园中之园。 4.此园利用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 、水院等不同境界,是造园手法上成功之处。浩瀚辽阔的湖面,是清代 其他苑囿所不及的长处。 5.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宏富丽气势, 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皇家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 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这 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 期出现的名园有颐和园(清漪园)、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 园等。 • 清代帝苑的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宫室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以便交 通和使用,园林部分处于后侧,犹如后园,承德避暑山庄、圆 明园、颐和园等大体都作如此布置。 • 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所以祖 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 泉。
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便是“皇家气派”。除了具 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特征外,尚有以下特色: (一)规模宏大 (二)选址自由 (三)建筑富丽,功能齐全 (四)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五)全面吸收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京明、清三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海、中海和北海一道统称三海,位于北京故宫和景山的西侧。最早是金中都 北郊离宫——大宁宫,元时称为太液池(含今北海、中海两部分)。明时仍沿 用,并在南端加挖了“南海”,统称西苑。清代三海规模未有扩展,但建筑物 大量增加。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 • 建筑特色 1.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布局以池岛为中心,池周环以若干建筑群,与唐长安 大明宫太液池的手法相似。 2.北海东岸的静心斋是北京现存小空间庭院中难得的精品,院中假山为乾隆时 作品。 3.中南海中的丰泽园和静谷,是园中之园,尤以静谷的湖石假山的堆叠手法高 超。 4.三海的园林艺术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造园记忆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园中有园、 园内外借景等布局手法都有巧妙地运用。
• 上林苑:汉武帝时期扩建,囊括了长安城的东、南、西的广阔地域,关中八水流经其中, 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余处,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 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仙山。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 延续到了清代。但其规模虽然及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的铺陈罗列, 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此时的皇家园林尚处在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
中国建筑史之
皇家园林
制作人:张绮慧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 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之一。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皇权是绝 对的权威。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 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 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 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 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 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 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此 时战乱频繁,士大夫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受这种时代美学的浸润,皇 家园林虽然在规模上不如秦汉山水宫苑,但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展, 有着更严谨的规制,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 然,表现出一种人工建构结合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已升华到 较高的艺术水平。例如,北齐高纬在所建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征五岳, 建“贫儿村”、“买卖街”体验民间生活等。 • 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 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 至唯一的功能。景观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 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 的比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