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一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中公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中公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中公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

在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是必须背诵和掌握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辅导幼儿,提升教学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前教育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早期教育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洛克对儿童关注的三个方面•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原则•以幼儿为中心•注重感知体验•达到教学目标2. 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形式•班级活动流程•班级规章制度人员管理•教师招聘和培训•家长参与管理教育质量评估•幼教质量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流程3. 教学方法及技巧认知培养•色彩认知•动作认知•空间认知情感交流•情绪管理•喜怒哀乐的表达•情感沟通技巧4. 常见疾病防范知识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的预防•感冒的预防和处理•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防范事故预防与处理•跌打伤的初步处理•烫伤处理•中暑的应急措施5. 专业术语鉴别儿童心理问题•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区别•抑郁症与童年忧郁的区别教育工具名称•布置环境中的各种工具和器材•课堂教学用具的名称和功能以上就是学前教育学必背的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使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应用这些知识,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学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学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学什么一、引言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对幼儿教育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那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呢?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1.幼儿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幼儿发展心理学。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健康与安全教育:幼儿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学习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掌握常见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措施,以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3.幼儿艺术教育:幼儿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另一重要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幼儿艺术教育,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4.幼儿游戏教育:幼儿游戏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幼儿游戏教育,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游戏的功能和意义,掌握设计和组织幼儿游戏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交和语言能力。

5.幼儿教育方法与技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幼儿教育方法与技巧的学习。

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制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和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1.幼儿教育的专业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使教师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2.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措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随着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使教师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和专业化幼儿教师的需求。

学前教育学重点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重点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重点知识点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关注儿童幼儿园前教育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对0-6岁儿童的教育和关怀,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智力和情感发展。

在学前教育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在本文中,将介绍学前教育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对孩子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

在0-6岁这个黄金发展期,孩子的大脑发育迅猛,接受教育的能力也很强。

一个好的早期教育环境和经验,可以对孩子的整个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提供质量高的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快乐、有责任心和有创造力的儿童。

通过学前教育,孩子们能够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方法学前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游戏教育、情景教育和体验教育。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情景教育通过创设情景来帮助孩子理解和学习知识;体验教育是让孩子亲身参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的内容学前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艺术、体育、社会和科学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通过言语交流,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数学是儿童逻辑思维的基础,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社会教育可以让儿童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学校则是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老师应该积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学前教育的评价学前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多元化的。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式学校之前,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培养,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

一、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1 幼儿发展理论幼儿发展理论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儿童的身体、智力、感情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其中,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等。

1.2 学前教育的教育理论学前教育的教育理论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评估等方面。

例如,蒙台梭利教育法、游戏教育理论等都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教育理论。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2.1 幼儿园教学内容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它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幼儿园还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观察、探索能力。

2.2 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品德教育、情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3.1 游戏教育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游戏教育方法通过安排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角色扮演、操纵类游戏等都是常用的游戏教育方法。

3.2 启发式教育方法启发式教育方法强调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学前教育的评估方法4.1 观察评估法观察评估法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来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

4.2 标准测试法标准测试法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测评标准和测试工具,对幼儿进行测评。

常见的标准测试法包括智力测试、语言测试等。

五、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5.1 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学前教育也开始融入科技元素,如利用教育软件、智能设备等辅助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_简答题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_简答题

简答题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a.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形式b.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c.以幼儿的直接经历为根底2.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征:根底性与启蒙性全面性与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与直接经历性潜在性3.幼儿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一.制定教育教学方案的依据二.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三.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6.幼儿园课程容的涵一.幼儿园课程容与课程目标严密相联二.课程容应包含三方面容〔根本知识、态度、行为〕三.幼儿园课程容应该是有机组织的7.幼儿园课程容的围有助于幼儿开展的根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开展的根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开展的根本行为8.幼儿园课程容选择的根本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根底性原则逻辑性原则9.幼儿园课程容组织的根本方法根本方法: 逻辑组织法心理组织法常用方法;纵向组织法横向组织法10.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根本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11.幼儿园课程容选择的根本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根底性原则逻辑性原则12.幼儿园课程容组织的根本方法根本方法: 逻辑组织法心理组织法常用方法;纵向组织法横向组织法1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14. 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课程方案因素一线教师因素15.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16.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观察实验游戏操作参观谈话、讨论讲解、讲述17.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一.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日常活动与生活三.学习环境四.家园合作18.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选择作用监控作用总结作用反响作用导向作用1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从评价功能和进展的时间上划分,可将课程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评价的方法划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围,整体性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2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a.目标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泰勒目标分为七步骤一.确定教育方案的目标二.根据行为和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三.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四.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五.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六.确定评估时使用的计分单位七.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b.差距评价模式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d.外观评价模式e.CIPP评价模式21.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a.行为目标b.过程目标c.表现目标22.学前美术教育总目标:a.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b.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c.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展艺术表现活动。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学前教育学是指对 0-6 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学前教育学领域,有许多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需要教师和专业人士熟练掌握。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学中的必背知识,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 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学前教育:指0-6岁儿童在未接受义务教育前,接受的早期教育。

目的是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方法: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亲子互动、情感交流等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2. 学前教育学发展历程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传统阶段:以“放养式”教育为主,重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但教育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

•现代阶段:注重个性化教育,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未来趋势: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包容性教育和终身学习,倡导多元化、平等化的教育模式。

3. 学前教育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的主动探索和适应过程,提倡“构建式学习”。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受文化环境影响,注重社会互动与情境创设。

•艾森克的情绪智力理论:强调情绪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情绪智力对生活和工作都是重要的。

4. 学前教育学实践经验•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提供安全、温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运用教育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教育游戏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培养其综合素质。

•家校合作:家庭是儿童最初的教育环境,学校和家庭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熟悉并注重这些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为学前教育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大全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大全
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因素决定的,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在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
阶段特征: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
健康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评价标准:根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社会适应等方面。
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问卷调查、测试等,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 为改进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改进措施:针对评价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师资 培训等,以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学习的习惯
游戏化教学: 通过游戏的方 式让孩子在玩 中学,提高学
习兴趣
情境模拟教学: 创设真实情境, 让孩子在模拟 实践中学习知

探究式教学: 引导孩子发现 问题、解决问 题,培养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

05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家庭教育特点:早期性、连 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 时性。
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良 好的社会性品质,促进 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 成员打下基础。
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情感,包括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实施途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渗透、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作等多种途径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历程
01
02
学科特点:学前教育学 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 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具 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 的幼儿教师。

教师编考试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汇总

教师编考试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汇总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第一章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是“活动”,是“帮组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活动”,是“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一)幼儿园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核心)。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与启蒙性;(2)全面性与生活性;(3)游戏性;(主导活动)(4)整合性;(5)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6)潜在性。

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形式中三、课程的要素(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组织;(4)课程评价。

四、幼儿园课程的类型(1)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客体为核心还是以主体为核心,或者说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还是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来划分,可将幼儿园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按课程内容的属性划分,可以划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大类。

(3)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幼儿园)课程。

五、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1)目标模式;(创始人博比特,泰勒)(2)过程模式(斯坦豪斯)。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我国1996年3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按从近到远的顺序分为具体教学活动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就是幼儿园课程目标。

《纲要》中将课程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1)制订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是指为了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专门研究的知识体系。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

一、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认知、情感、意志、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学科,是幼儿教育的基石之一。

幼儿时期,孩子的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幼儿情感变化规律和心理发展阶段,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建立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儿童保健学儿童保健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异常情况,在不干扰幼儿正常成长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必要的保健指导和服务。

三、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学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学是研究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目标、方法、手段、形式等各方面问题的学科。

与成人不同,幼儿具有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还不完全发展的特点。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制定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四、幼儿行为管理学幼儿行为管理学是研究幼儿行为规律及其促进途径的学科。

幼儿行为表现外显的情感状态和认知能力,需要学前教育专业人员有策略地对幼儿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

教育者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家庭背景,指导幼儿养成独立、自信、友好、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幼儿游戏教育学幼儿游戏教育学是研究幼儿游戏教育在全面促进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幼儿时期是游戏最为活跃的时期,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水平等。

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要了解游戏教育的原则、分类和特点,掌握具体应用技巧和方法。

六、幼儿语言教育学幼儿语言教育学是研究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幼儿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认知发展的其它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简单的幼儿英语、汉语教学方法,建立幼儿正确的语言习惯,扶持幼儿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儿童奠定身心发展基础的重大责任。

其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性发展教育、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力求涵盖其核心内容,并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学前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因此,深入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儿童在生理、认知、社会性、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及阶段性特征。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等经典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设计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活动。

•儿童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速度、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和理解儿童个体差异,并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这需要我们掌握观察、评估儿童发展水平的方法,并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儿童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克服发展中的困难。

例如,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各种问题。

•儿童学习与发展:这部分内容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

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才能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例如,游戏是学前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培养社会性等。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内容要点绪论一、学前教育学的涵义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二学前教育学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教育学科分支之一的学前教育学;作为分支的一个学科,学前教育学是复数形式而非单数的,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和教学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管理等分支领域;二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学前教育学”有时也可称“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等,它是随着幼儿教师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861年,兰格将福禄培尔生前发表的15篇有关幼儿园教育的论文汇集出版,取名幼儿园教育学Pedagogics of the Kindergarten,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幼儿园教育学命名的着作,标志学前教育学的独立;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2.研究学前教育问题二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读者了解、认识学前教育2.指导学前教育实践三、学前教育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二文献法: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三调查法: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做出概括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和任务一、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一学前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本文主要指广义;二学前教育的构成要素1.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实践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责任的人2.学前受教育者: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3.学前教育措施:联结学前教育者和学前受教育者的一切中介,包括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社会学前教育当代社会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如幼儿园、托儿所、日托中心、保育学校、保育所、学前班、儿童游戏场、儿童活动中心、早教中心等,其中,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三、学前教育的任务一学前教育肩负着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发端,承担着为儿童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的任务;三学前教育承担着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与保障家庭幸福的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特征一、学前教育的基础性一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主要是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开端时期;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保育、教育一体,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三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学前教育位于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二、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一学前教育公益性的理论基础1.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2.非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二学前教育公益性体现在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上1.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2.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3.学前教育的外溢性三政府参与是学前教育公益性实现的保证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生产,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公众;二是政府采购,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公众;三是政府补贴,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产品的生产者或购买者提供财政补贴;第三节学前教育的价值一、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一学前教育对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价值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等的奠基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阶段;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二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学前期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体现为学前教育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一学前教育通过服务于家长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1.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工2.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发展中二学前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1.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了间接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能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也通过减少社会福利、教育、治安等开支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未来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学前教育通过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初步熏染,为未来公民和政治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而间接影响社会政治的发展;3.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产生间接影响学前教育引领学前初步儿童体验、认识风俗民情,看读儿歌、童话、古诗、故事,初步认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简单的科学知识,学说本民族语言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做着文化传承的工作,尽管只是初步的,但为今后进一步的传承文化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理论流派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一、古代的儿童公育、家庭学前教育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公有、公养、公育,包括低幼儿童在内,由氏族公社的年长而体弱者在住地统一看护、教育;古代文明社会,在普通家庭,0-6岁或7岁的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得到父母和长辈的照料,学习初步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养成行为习惯;皇室、贵族以及地位较高的家庭,则有了初步的学前教育专门化形式和生产生活知识以外的内容,如古埃及宫廷学校、西周“孺子室”;二、近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一慈善性质的托儿所、保育所、幼儿学校等机构的建立欧洲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二幼儿园的建立和发展1837年,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使用自己设计的“恩物”开展游戏教学,1840年,福禄培尔将该机构命名为“幼儿园”;三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颁布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三、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一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儿童权利保障来看,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肯定儿童享有生存、发展、学习和娱乐的权利;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将对儿童各种权利的保护变成各国政府的法律承诺;二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年11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学前教育;三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第二节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狭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某位学前教育家的理论得到传播和应用而形成的派别;广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泛指某一历史时期内持相同或相近的学前教育理论主张的人而形成的学前教育派别,这一派的理论源头往往是多样的;本章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指广义的流派;一、早期的学前教育理论遗产柏拉图:主张儿童公有、教育公有,最早论述了儿童优生问题;主张幼儿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讲故事、音乐、绘画、体育、游戏,首次对游戏作了理论论述;夸美纽斯: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着母育学校1632年,还为儿童编写了世界图解作为教材;洛克:着名的“白板说”,肯定了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和价值卢梭:“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倡导并实施爱的教育,主张教育心理学化,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要求贾谊:实行胎教颜之推:颜世家训朱熹:童蒙须知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要顺应童子之情,倡导以生动活泼的方法教儿童二、国外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一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英国,是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欧文和怀尔德斯平;欧文主张:幼儿学校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小朋友快乐”,为此,他提出了不责骂或处罚儿童、教师表情亲切等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包括体、智、德、美等五方面;二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德国,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作品中,主要观点包括:1.主张改革家庭教育,给缺乏幼儿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广泛建立幼儿园,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2.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甚至打算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3.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4.作业就是给幼儿设计的各种活动,作业活动是幼儿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作业是恩物的发展;三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意大利,是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代表性着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等;1.蒙台梭利早年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晚年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儿童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对特殊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3.蒙台梭利提出了学前教育的两条基本原则;①自由的原则;儿童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具有吸收性心理,能根据自己心理需要和倾向,自由地选择物体和活动,任何工作、活动都不是强迫的;②工作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4.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以及初步知识教育;四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美国,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均有所批判;布莱恩是美国进步主义学前教育运动的先驱,代表人物有杜威、帕蒂.希尔、爱丽丝.坦普尔;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观点主要有:对儿童发展开展实证研究;重视学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肯定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合理部分的同时,试图根本否定恩物主义和象征主义;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建立其教育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方法是“做中学”;五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理论代表是克鲁普斯卡娅、乌索娃、福辽莉娜等;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主要以其鲜明的政治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是其特色;这一流派影响了我国建国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三、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及代表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20世纪20至40年代探索中国化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代表是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等人,其中,陈鹤琴最具代表性;1.五指活动;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语文活动;这五个方面的活动是整个的、相互连贯的,犹如生在手掌上的五指一样,相互联系,故称五指活动;2.陈鹤琴活教育的核心观点概括如下:①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做世界人”;②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③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第三节当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一、新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新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指那些受新行为主义观点影响而形成的某些相近或相似的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基于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学说,认为教学就是通过控制刺激塑造和形成学生正确的行为;1.美国“开端计划”中的许多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就是在新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的;2.新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的课程的共同教育目标是帮助处境不利的儿童发展智力,促进社会平等和发展;如恩格尔曼、贝雷特的课程方案、DARCEE早期训练计划、阿帕拉齐尔早期教育课程方案等均属于此类;二、结构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结构主义也可译作“建构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后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结构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在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影响下形成的各种学前教育理论,突出代表是皮亚杰,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结构、阶段以及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为结构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1.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称为“图式”,图式变化的机制是“同化”、“顺应”与“平衡”;2.儿童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儿童的主动建构,是儿童获得新的经验、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动力;3.儿童到青年初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与外界相互作用,取得平衡;②前运算阶段2-7岁,处于“自我中心主义”时期,思维开始由表现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思维具有直觉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出现了具体运算图式,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认知结构发展到最高水平,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4.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①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自我中心”;②2岁到6、7的前运算时期,“他律”阶段;③6、7岁到11、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自律”阶段;④11、12岁到14、15岁的形式运算阶段,“公道”阶段;5.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最终和最根本的目的;6.儿童教育的原则:①应配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②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的主动性;③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④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三、人本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人本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影响而提出的各种学前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价值以及人性的探索为使命,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等;马斯洛在对健康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教学”的理论;四、多元智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多元智力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受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影响而形成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学前教育方案;他认为智力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语言-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反省智力、人际智力;1989年,又提出了第8种智力,即自然智力;五、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意大利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齐在意大利北部小城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为核心而形成的;1.马拉古齐确立的儿童观主要有:①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②儿童拥有自己的权利;③儿童有主动学习的愿望;④儿童是有差异的;⑤儿童是“关系”中的儿童;2.环境被视为儿童的第三位老师;3.提倡方案project教学,儿童可以在综合性活动中自由探究、选择、欣赏,实现、拓展其潜能;4.在马拉古齐的学前教育理论中,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因此,马拉古齐非常重视教师和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六、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全美幼教协会NAEYC在推行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时所提出或应用的一些理论观点,是将各种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综合应用于一个方案之中;1.构建充满爱心的学习者社区2.教学应促进发展与学习3.制定实现重要目标的课程4.评价儿童的发展与学习5.和家庭建立互动的关系第三章儿童发展与儿童观第一节儿童发展一、儿童发展概述一儿童发展的涵义与特征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6岁、7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 ;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1.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2.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3.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4.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5.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二制约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与环境:遗传侧重先天生物遗传因素,环境侧重后天教育等环境因素,二者互相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发展;2.学前教育:能提供最最简捷、最有效的环境;3.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总之,遗传、环境、教育和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这四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合力,共同制约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二、儿童发展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1.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理论1认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第一,口唇期岁;第二,肛门期岁;第三,前生殖器期3-6岁;第四,潜伏期6-11、12岁;第五,生殖期青春期;2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2.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婴儿期岁,信任对怀疑;第二,儿童期岁,自主对羞怯;第三,学前期或游戏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第四,学龄期6、7岁-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第五,青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成年早期18-30岁,友爱亲密对孤独;第七,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对停滞;第八,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已述,略三社会文化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观:人有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故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3.社会文化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儿童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在适当水平内的教学,和有一定指导的社会环境;四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华生的发展心理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习惯取决于该行为导致的结果;如果一种行为能够导致好的结果则该行为以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反之亦然;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五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个体的生物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因素组合成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层次的环境系统由里到外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涵盖儿童发展、教育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学科,旨在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园管理者。

以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
1. 儿童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是对儿童发展的深入了解。

这包括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各发展阶段的特点、身体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2. 教育方法: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掌握各种教育方法,包括游戏教育、艺术教育、语言教育、体育教育等,以及各类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此外,还需要了解各种评估方法,以便评估儿童学习的成果。

3.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掌握儿童心理学理论,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性别认同、家庭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

4. 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掌握幼儿园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组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5. 社会科学基础: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掌握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
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作用。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为他们日后成为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或幼儿园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被视为儿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之一。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则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士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原理、幼儿教学方法、幼儿发展心理学及幼儿园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入探索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一、幼儿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中,幼儿教育原理是基础中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基于科学的教育原理进行的,其中包括了儿童的学习特点、教育的目标和理念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主要通过游戏来进行,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幼儿学习还强调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相结合,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了解这些原理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根据幼儿教育原理来指导教学才能使得教育事半功倍。

二、幼儿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方法是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学方法包括了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等等。

例如,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此外,探索性的学习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熟悉各种幼儿教学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是学前教育专业人士的基本要求。

三、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发展心理学研究幼儿在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例如,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合适的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也是幼儿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关注重点。

了解幼儿在社交交往中的需求和困惑,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

四、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涉及到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多个方面。

例如,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包括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育评估以及幼儿发展的理论等方面。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来进行探讨。

一.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定义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是指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情感、身体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这些知识涉及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等方面,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

其次,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可以指导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与家长、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三.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具体内容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幼儿发展理论:学前教育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幼儿的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语言、思维、记忆等认知发展方面的知识,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提供指导。

3. 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重点,他们需要学习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活动。

4. 幼儿教育评估: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学习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5. 幼儿社会情感发展:学前教育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在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特点,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一.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学前教育学。

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指的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重组而构建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为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

学前教育含义: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儿童: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与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是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

学前教育者: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人,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要素。

学前教育措施:是学前教育活动支持、联结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者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一切中介,是构成的学前教育活动的支持性要素。

家庭学前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以外的社会场所、由专职人员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奠基性特质。

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对儿童具有启蒙作用的特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能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特性。

普惠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学面向所有儿童,确保所有学前儿童都能从中获益,而不能仅仅满足少数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需要。

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应注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将对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项工作相结合,保教并重。

以游戏为主要途经的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以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为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儿童发展的含义:是指儿童在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进行两边与质变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对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个人形象、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在学前教育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

学前教育的概念和分类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按时间划分,学前教育可分为幼儿园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阶段。

前者是指3-4岁的学习生活,后者则是4-6岁的学习生活。

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学前教育是以幼儿的发展规律为基础,意在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其特点包括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等。

在实践中,教育者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注重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身体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艺术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示范引导、激发兴趣、情境教学和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前教育的评价和反馈对学前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幼儿的整体发展情况和潜在能力,而非过分强调成绩和智力等方面。

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自然观察、记录和定期反馈,鼓励幼儿的积极表现,同时引导他们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儿教育理念的变革,学前教育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培养优质的幼儿教育师资力量、更好地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等,都是学前教育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方向。

总之,学前教育学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知识的学科,需要不断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理解,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涉及幼儿教育、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

在这个领域,教育者需要掌握一系列专业知识点,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幼儿发展阶段幼儿早期发展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主要包括:•社会认知阶段: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

•情绪发展阶段:幼儿在情绪发展中逐渐学会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适当地处理情绪问题。

•语言发展阶段:幼儿在语言学习中逐渐学会了解和运用语言,逐渐掌握了语言表达和沟通的技巧。

幼儿健康管理除了发展阶段,幼儿的健康管理也是学前教育中必需重视的内容。

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教育者需要了解以下专业知识点:•儿童营养:了解儿童饮食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食物,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发育。

•儿童安全:掌握幼儿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预防和应对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

•疾病预防:了解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儿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中,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者需要了解以下教育方法:•游戏教育: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多感官教育:通过多感官体验,促进幼儿感知、认知和运动的发展。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情商,提升幼儿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涉及到众多领域,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技能和关爱心态。

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论述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学科内容和专业技能。

一、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对于学前教育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幼儿的身心发展迅速,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

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不同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理论和研究成果,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还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等内容,教师需要遵守这些规定来确保教育工作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科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学、教育技术学等。

1.心理学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通过学习心理学,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培养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为幼儿的个体化学习和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2.教育学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中的核心学科。

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以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3.儿童发展学儿童发展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学习儿童发展学,了解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行为习惯,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新兴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来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操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一)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二)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对幼儿的研究(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

(二)行为目标取向——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的生成。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指每个幼儿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目的性原则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

(二)适宜性原则一是适应需要,二是促进发展。

(三)生活化原则生活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

(四)兴趣性原则(五)基础性原则(六)逻辑性原则六、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一)基本方法1、逻辑组织法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2、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

(二)常用方法1、纵向组织法以先后顺序排列内容,是螺旋递进式的。

2、横向组织法使课程内容和儿童已有的经验连为一体。

七、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一)忠实取向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二)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和班级、小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三)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八、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1、集体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九、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一)从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划分1、形成性评价2、终结性评价(二)从评价方法划分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三)评价主体的不同1、内部评价2、外部评价(四)评价对象的范围1、整体评价2、局部评价3、单纯评价十、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一)目标评价模式——泰勒(二)差距评价模式——普洛沃斯(三)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四)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五)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十一、班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米切尔受杜威思想的影响,坚信教育的力量能影响和改造社会,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应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与其生活相联系。

(一)理论基础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特点——“发展—互动”,“发展”的含义是儿童生长的样式以及对儿童和成人成长特征的理解和反应的方式。

“互动”首先强调的是儿童与环境,包括其他儿童、成人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

近年来,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已将其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更广泛意义的概念上,它们是进步主义和心理健康。

(二)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1、目标班克街方案的基本理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其社会化的过程不可分离。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第一是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动机;第二是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包括自我认同、自主行动、自行抉择、承担责任和接受帮助的能力;第三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包括关心他人、成为集体的一员、友爱同伴等;第四是鼓励儿童的创造性。

2、内容由于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学习“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

3、方法在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用的工具。

4、评价评价是班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教师了解儿童如何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计划和决策的原则。

(三)教师的作用1、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2、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四)与家庭的共同工作(五)对班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十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此,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

“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为目标。

在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教育内容由四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

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中,触觉训练最为主要,因为蒙台梭利相信幼儿常以触觉替代视觉或听觉。

(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把教师称作“指导员”。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儿童提供榜样。

教师的榜样作用需要教师的自我完善,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蒙台梭利的长处可以粗略地归纳为对儿童的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地观察,及时地给予指导。

十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一)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该课程的设计者们声称,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二)目标、内容和方法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计划——做(工作)——回忆”这三个环节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儿童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所参与活动的打算,也能使教师密切地参与到整个的活动过程之中。

(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主要是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

(四)对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评价十四、瑞吉欧教育体系瑞吉欧·艾米里亚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在过去的30多年里,建立了一个公共的儿童保教体系,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创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学校的管理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方法,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之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它被视为欧洲教育改革的典范,并在当今对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前言中是这样介绍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它是一系列的幼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每个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和道德潜力都得到了精心的培育和引导。

”(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三个方面: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1、意大利特有的文化和政治2、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认为,该体系的建立曾受到过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艾沙克斯等一些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家的影响。

3、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马拉古兹认为皮亚杰理论对瑞吉欧教育体系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并赞同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假说。

对瑞吉欧学校而言,家庭参与是与教育目的直接紧密联系起来的。

在教育过程中,三个主要的参与者——儿童、教育者和家庭被认为是平等的、紧密相连和缺一不可的,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方状态良好,就会促进另外两方的参与。

(二)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与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其自身特点,如下: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马拉古兹认为,只要成人能为儿童安排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儿童就有可能运用多种符号系统(马拉古兹称之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表现和表达自己。

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社会交往的重要性,相信儿童在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有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的需要,并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与他人共同建构知识。

马拉古兹相信对儿童而言,最好的学习发生在儿童之间以及在儿童的家庭中。

瑞吉欧学校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注重发展人际关系,让儿童不仅在自己与同龄儿童间和与成人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让儿童懂得建立这些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是注重让儿童学会如何与人协作,通过方案活动,为儿童提供机会,去认识协作的益处。

三是注重让儿童学会接纳和欣赏别人的思想和观点,使他们能从各种角度来审视世界。

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三)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作用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着和指导者。

在瑞吉欧,无论是从教师与儿童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是从时间的发生方面说,教师所采取的行动都是螺旋式进行的。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儿童是共同建构者,这是瑞吉欧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

这种角色承担着极为复杂、精细和多层面的任务。

(四)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评价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一些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瑞吉欧,特别是一个题名为“如果眼睛能越过围墙“(后改名为”一百种儿童的语言“)的展示瑞吉欧儿童教育成就的展览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使得瑞吉欧教育体系更为名声大噪,参观者络绎不绝。

马拉古兹所说,应该把儿童看成是有潜力的、强大的、有能力的,最为关键的是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相关联的人。

第二章学前艺术教育第一节学前音乐教育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趣味性和游戏性是音乐教育方法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技能性的特点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明显特征之一。

1、形象性和感染性2、趣味性和游戏性3、技能性和综合性二、学前音乐教育的目标(一)学前音乐教育总目标1、歌唱2、韵律活动3、打击乐演奏4、音乐欣赏(二)学前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三)学前音乐教育单元目标主题性音乐活动时根据某一阶段幼儿园全民教育内容的需要,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去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在音乐程度上循序渐进的,是幼儿的演唱演奏能力所及的,具备音乐艺术审美情趣的,与主题内容有关的音乐教材,组织音乐活动。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三、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方法: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