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1节 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

什么是想象?

幼儿想象发展有何特点?

想象与幼儿的活动发展有什么关系?

一、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想象?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一名6岁的儿童画的未来的交通工具(见图),就是对汽车和直升飞机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出的新的形象。孩子自己解释为:去外地外婆家,就让“它”飞起来,到那个城市,就降到公路上去,到外婆家的速度就快了。

生活在二十世纪末叶的我们,对二十一世纪祖国的发展面貌似乎清楚地看到了;对以前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压迫情景也似乎历历在目。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

想象中的形象似乎是我们从未感知过的,有些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聊斋志异》中,的狐仙等都是客观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些形象都是人们自身想象出来的。而这些形象无一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打扮。可见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即记忆表象进行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想象,归根结底还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想象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但人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实践,因此就有必要通过他人的描述间接地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人们在获取间接认识的过程中,没有想象是无法构建出新形象、新知识的。想象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幼儿在学习“4可以分成2和2”的组成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通过实物表象(如:头脑中出现4个桔子分两份的分法)理解数的组成概念。又如语言课中的续编故事,教师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通过想象编出不同的结尾来。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幼儿也离不开想象这一心理过程。缺乏想象力的幼儿,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想象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角色游戏中,角色的扮演、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等都要依靠幼儿的想象过程。如:“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使用的沙布做成的包子、馒头,木棍代替的菜勺,炒菜、烧饭、带孩子看病的活动,都是经过幼儿的“假想”而成的。如果没有想象,这种“虚构的”活动便无法开展。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必须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创造”出一定的结构活动。因此,想象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2.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思维的核心就是想象。

我们评价幼儿创造思维的水平也主要是从想象的水平出发的。丰富的想象是幼儿创造思想的表现,如儿童画“月亮上荡秋千”就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因此才可能获得很高的评价。

既然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就应该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二、幼儿的想象主要特征

幼儿想象发展有什么特点?

进入幼儿期,孩子的知识经验积累得更多,言语能力也大大地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也有提高,于是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游戏等活动中,想象活动踊跃地表现出来。概括起来,幼儿的想象特点大致有如下方面: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如看着天上的白云,想象成它是一匹马,一辆坦克或其它物体;听故事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故事情节追踪下去等等。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完全无目的被动的想象。从生理角度看,睡眠时,大脑皮层上有些区点(知觉痕迹)的神经细胞没有抑制,各自之间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了梦。梦中的形象,往往不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再现,有时甚至是荒诞无稽的,有的则和现实生活有一定关联,但又不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梦的构成材料是做梦者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这说明梦境材料来自于客观现实。

有意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某个目标,完成某项任务所进行的活动,都属于有意想象。为打一件新毛衣,想象打什么花色;为搭一座大桥,幼儿想象用什么结构材料等等都是有意想象。

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主要从以下方面归纳而得的: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想象活动不能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如,他(她)拿到什么东西,就想象可以用来干什么,拿起小竹竿,才想象成它是一匹小马,可以进行骑马活动。在幼儿园晨间活动中,我们看到小班幼儿在玩胶粒插塑,你问他,你想搭个什么呀?他不吱声,等搭好了一个什么(在成人看来不像个什么)他就告诉你,这是望远镜。孩子越小,想象的目的越不明确,也就越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幼儿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很容易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这主要是由幼儿初期孩子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决定的。如:在游戏中,孩子一会儿当服务员,一会儿又去当老师。在画画中也如此。一会儿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他又去画兔子吃萝卜。想象主题极不稳定,易受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幼儿在想象过程中常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性和情绪性。情绪高涨时,幼儿想象就活跃,不断出现新的想象结果。在幼儿园,老师亲了一下孩子,那么他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头脑中浮现出老师喜欢他的情景。又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本应以小鸡被老鹰抓走而告终,可孩子们同情小鸡,又产生这样的想象:鸡妈妈和鸡爸爸赶来,把老鹰啄死,救回了小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