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支出结构与教育经费的充足和使用效率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与效率
市场周刊透明图标.tifn ot exist!一、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长远发展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靠教育。
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和经费投入标准等问题,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孟明义等学者,通过“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合理比例”的研究,重点分析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政府应该为教育发展提供多少经费。
研究组选取了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39个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分析,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与本国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公共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该在4.06%—4.24%之间。
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经费已经超过4%的水平,但在支出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分配决策结果不够公平、实际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作为对国民素质整体水平有重要影响以及受教育对象数量最多的基础教育却不合理,其财政支出绩效更是值得研究。
二、教育财政支出的必要性亚当·斯密最先提出了政府财政支出中应包含教育支出的思想,在《国富论》中,它赋予政府各种各样的任务,其中重要的三项一般职能为提供保护、正义和某些公共工程。
他论证了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对个人收入水平和工资构成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政府教育投入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教育对社会生产、人的发展有相互作用等方面做了论述,他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有力手段;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马歇尔也认为“教育能带来广泛的社会公共福利,应该作为一种共同需求,由社会公共福利的代表者———政府投入予以实现”。
并且,政府通过投资教育,才能培养出大量的人才,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格莱斯坦指出:“私人投资教育会带来收入分配扭曲,从而会减少在其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
而公共教育对下一代产生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因而会激励父母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资。
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筹措与高效使用
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筹措与高效使用摘要对我国近年中、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和支出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在筹措及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职教经费来源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区域差异大等。
具体对策是: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路径,完善办学经费的管理制度和使用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筹措与使用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现代服务业已经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新引擎。
而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2010~2012年,职业院校为第三产业输送了1640多万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以北京市为例,在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中,70%以上的管理及技术骨干是职校生[1]。
然而在现实中,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与艰难发展,导致其始终徘徊在主流教育体系之外。
面对拓展空间有限、教育模式僵化、“双师型”教师匮乏等办学瓶颈,如果把实现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作万丈高楼,那么大厦的基石就是稳定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收入为281007916千元,与2010年的233698045千元相比,增长了20.24%。
但职业教育经费收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收入的比例仅为11.77%。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各种专项拨款不断增长,但相比基础性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因为要适应相关产业发展需要,需要更多的投入,财政教育投入政策也更要向职业教育倾斜。
同时,各类职业院校自身也积极筹措办学经费,拓宽融资渠道,把办学经费投资到专业建设、特色办学上,以提升办学质量。
2011年,各类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经费支出共计273231521千元,比2010年增长了17.61%。
但办学经费不足仍然阻碍着很多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经费的入不敷出导致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诸多方面举步维艰。
衡量教育经费充足的指标
衡量教育经费充足的指标衡量教育经费充足的指标教育经费充足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那么,如何衡量教育经费是否充足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第一,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准来评估教育经费的充足与否,可以客观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通常高达5%以上,甚至超过10%,而一些资源较为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则只能勉强维持在2%左右。
因此,若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认为该国教育经费相对充足。
第二,教育经费与学生人数的比例。
教育经费不仅仅是看投入的总量,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当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相对充足时,它可以为每一名学生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经费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较高,那么可以认为其教育经费相对充足。
第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充足与否不仅取决于其投入的数量,还与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密切相关。
教育经费的有效利用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经费用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改善教学环境,那么可以说其教育经费较为充足。
第四,教育经费的分配公平性。
教育经费的分配是衡量其充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在分配教育经费时能够考虑到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那么可以认为该国的教育经费分配较为公平和充足。
综上所述,衡量教育经费充足的指标可以从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教育经费与学生人数的比例、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以及教育经费的分配公平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得到合理满足时,我们才能说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相对充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提高这些财政支出的效率,使之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效率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特点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有其特殊的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对高等教育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高等教育财政主要以政府预算为主要来源,而其他收入则相对较少。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在不断增长。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也在持续增加,而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在结构上存在一定问题。
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中,教学支出占比较高,而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相对较少,相对不平衡。
以上这些特点,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
支出过于浪费。
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表现为一些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等。
财政支出效率不高。
尽管财政支出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实际教学效果以及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财政支出的效率并不高。
支出中存在着腐败现象。
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一些违规使用财政支出的现象,甚至有的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教育腐败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相关部门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应当加强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制度,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使用和科学分配。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摘要】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财政教育支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教育支出结构分析教育支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表明了财政支出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但教育经费短缺的呼声仍然强烈,其原因之一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存在不合理因素。
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效益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
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增,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4年以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但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政府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亦偏低。
从表1中看出,近段时期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1991年617.8亿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到2001年,达到了3000个亿以上。
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低,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未能达到1995年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
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也偏低,如果把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计算在内,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也仅仅能提升近4个百分点,低于韩国(1997年)20.5%、泰国(2000年)22.44%和墨西哥(1999年)25.54%的水平。
关于教育资金来源和使用效率的思考
关于教育资金来源和使用效率的思考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
这是国家为促进教育科学事业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勾画的美好蓝图。
这表明,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是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核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更新知识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消费将成为长期性和经常性的消费热点。
把中国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做大、做强教育“蛋糕”,教育资金来源和使用是关系教育改革和发展未来的重要一环。
财政拨款和教育投融资对充实教育资金来源极其关键。
解决好教育资金来源和提高其使用效率才能够为教育振兴提供长足动力。
我们认为,要实现教育公平和效率,必须做到:一方面要落实义务教育公平,实现起点公平。
作为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应实行全面免费供给,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免费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
同时,应降低准入门槛,允许社会在更广泛领域办教育。
另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教育体制,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化、市场化。
高等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应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政府主要提供服务和发挥监管作用。
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数为私立,资金来源主要靠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教育投融资体系,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我国教育投入现状和问题缓解教育资金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国民教育体系,从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但是,从我国教育投入来看,还存在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以及社会力量有待拓展等问题。
(一)总量偏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各级财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会各界也积极通过各种形式投入教育,我国教育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离社会需求和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教育投资提高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
教育投资提高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投资则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教育经费是确保教育投资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意味着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效益。
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点。
1. 着重支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根基,对于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中,应该优先保障基础教育的资金支持,包括学校建设、教师薪酬和学生奖助等方面。
2. 注重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教育经费的配置应该注重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应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
3. 优化教育结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投资要注重整体规划和结构调整。
合理配置教育经费需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进行科学规划,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优先投入到信息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是评估教育投资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点。
1. 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教育经费使用的科学管理是确保经费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资金审批和绩效评估等环节,可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有效防止资金浪费和腐败问题。
2.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经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一分钱都能够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大贡献。
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教育经费的有效利用。
3. 加强监督和评估为了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利用,需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和纠正资金滥用或浪费的问题。
课题研究论文:关于优化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思考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优化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思考教育一直是政府非常看重的问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xx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实现了4%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尽管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项,但教育支出结构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影响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
如何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教育支出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区域间教育支出不平衡,东西差距大在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点的财政管理体制下,我国的地方政府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该地区教育支出水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地区间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
从各地区的投入来看,东部地区是教育投入最多的,并且从东至西呈阶梯状递减分布,且阶级差距日益扩大。
因为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主要以地方投入为主,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不同,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经费充足,教育投入比较多,教育质量相对来说比较高。
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而财政收入本来就不足,这使得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加上各地政府对教育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这使得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根据有关统计,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人均教育投入水平、生均投入等各个地区的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
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不发达,既不能满足发展教育所需的资金,也不能有良好的待遇条件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
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义务教育情况仍不够乐观,偏远山区生均拨款水平过低,一些地区生均预算内经费严重不足,“保运转”问题依然存在;偏远山区生均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根本不能适应基本教学要求。
总体上看,偏远山区教育投入不足,幼稚教育资源短缺,校际之间差别较大,学校教师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与改善建议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与改善建议教育是立国之本。
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补充的体制,因此国家财政教育支出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大业。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一)教育支出规模近年来,在我国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从绝对量来看,我国财政对于教育投入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是1991年的近40倍。
从增长速度来看,1997年和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均超过30%分别代表2000年前后的两个峯值;从2007年以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增长速度经历了小幅波动,近两年处于下降区间,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从相对水平来看,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比重整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目标计划,2013年延续增长态势。
1991年到2013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5%小幅浮动。
(二)教育支出结构1. 教育支出的分配结构。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是不同的。
表2中列出了2005年到2013年我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
从绝对量来看,2006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大幅增长,增长率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2009年、2010年增长率有所回落,2011年增长率又有大幅提高,此后处于逐渐回落状态;普通高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在2011年、2012年有大幅增长,其余年份增长率最高为2008年的36.93%;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在2006年到2010年增长幅度有限,2007年增长率仅为3.32%但2011年增长率大幅上涨到70.98%而之后急转直下,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正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
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
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
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教育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论教育支出结构与教育经费的充足和使用效率
论教育支出结构与教育经费的充足和使用效率倪 俊摘要:本文从教育经费支出内部结构出发,采用国际比较和地区比较的方法,从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结构分析了我国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从教育事业性经费中公用经费支出结构分析了我国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并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考察了经费的充足性和使用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基本结论是,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教育经费存在不足现象,从地区比较来看我国教育经费充足程度和使用效率存在地区差异。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经费使用效率并无显著影响关系。
关键词:支出结构;充足;使用效率Exploration of Adequacy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Fund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Structure(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ructuredifference of education funds'expenses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dequacyof education recurrent expens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nonpersonalexpenses.Three basic conclusions can be reached from the analysis.Firs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 ,there is inadequacyof edcuation funds in China.Seco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comparision ,there are both inadequacy and inefficiency of educationfunds among different districts.Third,lev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dequacy of edcation funds but no significant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funds.Key words :Expenses'sturcture;Adequacy ;Efficiency一、问题提出教育支出结构是教育资源充足性和利用效率的重要体现,它从财政方面反映着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并影响着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数量。
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
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一、前言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各校的教育经费支出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二、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主要指由政府负责支出的教育经费。
这些经费源于政府税收、赤字和其他政府融资形式。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也不断增加。
在我国,政府教育经费占比较高,大约占到了国家财政预算的20%。
然而,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够合理。
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在教育方面得到的支持较少,导致教育资源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够透明。
一些学校或地区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存在不规范、不规范甚至违规的情况。
这都需要我们去更加关注和改进。
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是评价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教育经费的使用对学生学习、教师教育、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对我们了解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评价教育投入效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学习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益具有显著影响。
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过程。
例如,学校修建更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材和资料,开展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
2.教师教育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也对教师的教育效益具有影响。
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推动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例如,教育经费可以用于聘请海外教育专家或学者来讲课、培训,也可以用于为教师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辅导和教学培训。
3.提高教育质量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基础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与质量密切相关,对于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进行宏观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需要明确的是基础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计算方法。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是指每名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学杂费、教材费、教学设备费、教师工资等各项支出的总和。
而生均经费支出结构则是指这些费用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和分配情况。
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需要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研究。
在国家层面,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受国家教育政策、财政预算安排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经费支出水平。
2019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教育经费支出水平逐年上升。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保障了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公平分配。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在地区层面,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较高,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偏低。
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经济水平和财政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均衡。
如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支持,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当前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学校层面,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学校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受学生规模、教学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影响,不同学校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存在差异。
教育支出
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
—— 教育支出
目 录
一、教育支出的定义和属性
二、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三、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
四、教育支出的效率分析
一、教育支出的定义和属性 ❶ 定义:财政教育支出是指财政支出中的教育部分支 出,主要包括教育的基础设置投资、教育的经常费用。 ❷ 属性:当前将教育支出归入非生产范围,因为它不 能对当前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做出直接贡献。从长远看, 教育的发展将不 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 象的素质,他们 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O
D
D′
B
C 教 教育 育
对私立学校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
OVER
第三小组
对学生本人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一般有两种具 体的做法: 1、拨款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 2、给学生发放免费入学卡。
②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其他产品 其 他产品
C
A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获 ⊙家庭在获得补助前,预算线AB与无差 得补助的低收入家庭可以 将补助款用于购买其他产 异曲线I相切于E点,用于教育消费的数量 品,因此这种方式无法保 为OD。得到补助后,家庭的预算线由AB向 证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消费。 外平移至CF,并且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 E’点。可以看出,家庭用于教育消费和其 他产品的消费同时增加,其中教育消费由 OD增加到OD’,增加了DD’。 E′
2006年
1:1.6:10.0
四、教育支出的效率分析
① 对学生本人补助的经济效应 ②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பைடு நூலகம்
③ 对私立学校补助的经济效应
其他产品 其 他产品
教育投入与经费管理合理配置教育经费提高利用效率
教育投入与经费管理合理配置教育经费提高利用效率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经费以提高经费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教育投入与经费管理的合理配置以及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展开论述。
一、教育投入的重要性教育投入是指国家在教育领域所进行的资金投入,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师薪酬、教育科研等方面。
正确的教育投入能够为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然而,过低的教育投入往往导致教育资源的匮乏,影响教育的良性发展。
因此,合理增加教育投入,并通过合理配置提高经费利用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理配置教育经费的重要性1. 提高经费利用效率教育经费有限,如何提高经费利用效率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通过合理配置,可以确保教育经费流向具体教育领域,将资金用于教育实际需求,避免浪费。
合理配置还可以解决某些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使各地教育机会均等化,从而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2. 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合理配置教育经费可以为教育创新提供资源支持。
通过将更多的经费用于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方面,可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此外,合理配置经费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手段的更新与升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途径1. 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基础。
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标准和流程,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同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督和审计,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经费利用效率的关键。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经费的最优配置。
3. 科学规划教育经费使用教育经费的科学规划能够使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教育经费规划,并将其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学校,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财政支出也逐年增加。
教育领域的资金使用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部分资金被浪费、效益不明显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财政支出的作用,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财政监管,杜绝资金浪费教育财政支出是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应该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钱,杜绝资金浪费。
在加强财政监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财政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财政支出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审计制度,加强对教育资金的跟踪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2. 强化审计监督。
加大对教育财政支出的审计力度,深入查找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有力的监督效果,促使各级教育部门更加谨慎地使用资金。
3. 加强财政调度。
通过建立统一的教育财政调度平台,统筹规划各项支出,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实现资金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
二、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教育投入结构的优化,是提高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教育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投入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 加大对教育硬件的投入。
在教育财政支出中,应该适当增加对教育硬件的投入,包括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2. 加强对教育人才的支持。
教育人才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应该加大对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完善教师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政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加大对教育贫困地区的投入。
针对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贫困地区,应该加大对其教育事业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加强绩效评估,激励教育发展活力绩效评估是提高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可以激励教育部门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资金。
1. 建立教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的重点和方向,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指引。
须关注教育投入的使用结构和效率问题 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
《须关注教育投入的使用结构和效率问题投入产出比计算公式》摘要:与此同时,人们对教育投入的预决算、结构、标准、使用、效率、监管等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对教育经费使用中的许多问题和乱象抱有极大的忧虑,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常规的教育投入,学校的日常维护维修经费、教育活动经费、教师发展经费、部分地区的校车经费、住校生经费等,不仅缺少标准,而且也存在缺位,当然,教育投入的结构问题比较复杂,简而言之,会涉及投入构成的结构、资金投向的结构、教育自身发展的结构、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的结构等相关问题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力呼吁增长教育经费的大背景下,通过党和政府的多方努力,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教育经费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绝对数量和宏观比例等均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人们对教育投入的预决算、结构、标准、使用、效率、监管等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对教育经费使用中的许多问题和乱象抱有极大的忧虑。
有限的教育经费能否使用好、使用到位,是全社会特别关注的大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经过千呼万唤和艰难曲折,中国教育近19年前提出的目标终于将要实现了。
但有关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和效率的思考也随之凸显。
在此,仅就相关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教育投入的确定要有明确的标准依据大家关注的教育经费占GDP的4%,指的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投入,即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
但考量这个指标的仅是投入的结果,并未涉及使用结构和效率的问题,也未明确提出为什么要达到4%的预算标准和理由。
通常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是要有预算标准的,大体包括:第一,非常规投入经费。
即用于各级各类公立学校的学校建设、设备更新费用等,这类经费属于非常年投入,是项目投入,在预算中是根据当时投入的需要和条件单独确定标准的。
第二,常规投入经费。
即常年常规投入经费,包括学前教育(未列入义务教育之前)的补助费和公立学前机构的办园经费、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费用(学生人头费、教师工资、教师发展经费、教育活动经费、办学费用、学校维修保养费、校车费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大部分经费(在普通学校经费的基础上还要增加职业教育所需的实习等费用)、高等教育方面的基本经费(公立高校的运营管理经费与民办高校的补助费、科研项目经费等)、成人与社会教育的补助费等。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同时管理和使用效益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更好地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一、教育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性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保障教育公平。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能够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使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提高教育公平。
(二)提高教育质量。
严格的财政管理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三)促进教育改革。
强化财政管理可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可以避免财政浪费和滥用,保障国家财政安全。
在教育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对于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不够细致,导致管理混乱。
(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
部分地区和学校教育财政支出效益较低,存在一定的浪费和盲目投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三)财政管理手段滞后。
有的地方在教育财政支出管理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财政管理手段。
(四)缺乏监督机制。
当前,教育财政支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失职失责现象的发生。
以上种种问题都对教育财政支出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和建议(一)健全教育财政支出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教育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价,实现财政支出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资金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与此教育财政支出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等。
加强教育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财政预算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也是各级政府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加强教育财政预算管理,可以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监督。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财政预算编制的监督力度,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于预算执行情况也要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预算安排,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教育财政支出中,要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确保教育教学设施的改善和教育教学条件的提升。
要加大对教师工资和福利的保障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教育装备和教学资源的采购,也要进行有效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和过度采购。
要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对财政支出绩效的监督和考核。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可以帮助政府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管理是保障教育财政支出安全和规范的重要保障措施。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财务管理风险。
要加强财务监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程序,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对于学校财务活动也要进行严格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要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财务信息化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校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准确汇报,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支出结构与教育经费的充足和使用效率倪 俊摘要:本文从教育经费支出内部结构出发,采用国际比较和地区比较的方法,从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结构分析了我国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从教育事业性经费中公用经费支出结构分析了我国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并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考察了经费的充足性和使用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基本结论是,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教育经费存在不足现象,从地区比较来看我国教育经费充足程度和使用效率存在地区差异。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经费使用效率并无显著影响关系。
关键词:支出结构;充足;使用效率Exploration of Adequacy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Fund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Structure(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ructuredifference of education funds'expenses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dequacyof education recurrent expens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nonpersonalexpenses.Three basic conclusions can be reached from the analysis.Firs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 ,there is inadequacyof edcuation funds in China.Seco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comparision ,there are both inadequacy and inefficiency of educationfunds among different districts.Third,lev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dequacy of edcation funds but no significant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funds.Key words :Expenses'sturcture;Adequacy ;Efficiency一、问题提出教育支出结构是教育资源充足性和利用效率的重要体现,它从财政方面反映着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并影响着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数量。
衡量教育经费充足的角度和指标较多。
在讨论教育经费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用投入、产出,以及教育系统内部运行有关特征指标来讨论和评价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
以往的关于教育经费的研究,更多的关注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性和公平性[1],有的从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如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比重、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或者从不同层次的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入手[3],也有的从生均教育经费入手,还有的从教育经费按来源渠道细分从各种渠道的人均教育经费入手[4],与经费结构的研究,更多的侧重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即投入结构),较少的关注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这一角度分析教育经费充足的研究尚未被深入发掘。
因此,本研究试图从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国际差异与地区差异出发,多角度地分层次、分地区考察教育经费的充足。
相对于教育财政的充足与公平,关于教育财政的效率的研究较少。
虽然有一些财政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供人们进行效率研究,如生均教育支出这样的综合指标,以及教学支出占经常性比例、管理支出占经常性经费比例、人员支出占经常性经费比例等结构指标,但是,由于效率评价指标并不存在绝对合理的界限或标准,无论是生均成本、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比、公务费与业务费之比等都只具有相对意义,经费使用效率并不存在上限或下限的绝对标准,而只有通过实地考察才能对其进行评价,才能发现资源利用中的潜力,进而改进资源利用效率,使得稀缺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
正因为经费使用效率评价的困难性,研究人员一般会避开这样问题。
然而,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是我们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经费总体规模不断增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故本研究试图从教育支出内部结构这一切入点入手,比较地区间与地区内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教育支出结构的划分与本研究的关注点通常,人们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教育支出结构划分为如下三种:(1)教育支出内部结构: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2)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支出(3)教育支出区域结构:东、中、西部教育支出、"三片"地区教育支出、城乡教育支出等。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教育支出内部结构。
教育支出的内部结构分为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基建费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又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人员性经费主要用于支付教师的工资、补助和福利保障以及学生的奖贷助学金,公用经费则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以及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经费支出。
[5]至于各种开支的比例多少为宜,理论上既没有统一的规定,实践中各国的做法也不一致,但目前的相近比较的结论是:一般地在市场经济国家,要维持教育系统正常运行,不同类型的支出具有不同的弹性,其中人员经费最具刚性,所以可以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事业费支出中人员支出比重较高的可以表明经费更加紧张,公用经费比重较高的表明经费相对充足。
故本文将采用教育事业费支出结构中人员性经费与公用经费之比(P/N )的国际差异与地区差异,分别来考察地区间以及地区内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
而基建经费在不同年份变化较大,故本文不予考虑。
在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中结构中,公用经费的比例反映了学校教学活动所需图仪设备及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公务开支的满足程度,因而它是反映教育经费充足(或短缺)程度的重要指标。
而公用经费中公务费与业务费所占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经费的充足和使用效率。
公务费指学校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机动车辆燃料费、清洁用品和其他支出,而业务费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包括教学业务费、实验实习费、文体维持费、宣传费等。
[5]从公务费和业务费的支出性质我们可以看出公务费反映管理支出,而业务费反映教学支出。
因而,一般认为,公务费比例越低越好,因为它在一定程度表明非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业务费比例较高,将会有将多的资金用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因而公务费与业务费所占比例反映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本文将采用公用支出结构中公务费与业务费之比(A/I ),来比较地区间和地区内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从教育支出内部结构的国际比较看教育经费充足国际比较是研究教育经费是否合理的常用方法。
国际上一般认为,高等学校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比值为2是适当的,中学该为比值为6/4,小学该比值至多为7/3.[3]图一给出了2003年我国各级学校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值以及国际惯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育事业费支出中公用部分与人员部分之比为0.88,普通高中该比值为1.06,普通初中该比值为2.83,普通小学该比值为3.47,与国际惯例相比,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值偏低,而中小学阶段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值偏高,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该比值偏高更为明显。
表明相对于国际惯例,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人员经费相对不足比较明显,高中教育阶段亦是如此,而在小学和高中教育阶段,人员经费比重偏高,公用经费相对不足。
四、从教育支出结构的地区比较看教育经费的充足地区比较是对不同地区(省、市、县或东、中、西或城、乡)的教育经费进行横向比较。
本文首先通过比较不同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结构,来考察我国31个行政地区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
然后,按照"三片"地区的划分标准,通过比较"三片"地区上述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差异,来看"三片"地区教育经费充足程度。
最后,考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关系。
1、从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结构的地区比较看教育经费的充足本文从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种学校类型,分别比较各地区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结构,以此来考察各地区的教育经费充足程度,并对各地区在教育阶段教育事业费支出结构的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各地区在各教育阶段的教育事业费支出结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表一给出了2003年各地区教育事业性经费支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值(P/N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广西等西部欠发达地区P/N 值较高,表明小学阶段这些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初中阶段,除西藏、青海、新疆、河南、云南等地P/N 值较高;高中阶段,依然是西藏、青海、新疆三地P/N 值高居前三位;而在大学阶段,该比值较高的既有经济不发达地区西藏、青海、新疆等地,也有福建、海南等中部地区。
从图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教育级别的递增,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值显著递减,而且在各地区在各级教育中的P/N 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小学阶段该比值较低的地区,在初中、高中阶段也相对较低,反之亦然,在小学阶段该比值较高的地区,在初中、高中阶段该比值也相对较高。
说明各地区各级教育经费的充足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表明,各级教育P/N 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并且相关系数较高,均大于0.5.注:图二、三、四横轴是按照各地区人均GDP 排序此外,各地区在各级教育中的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除上述因素外,还与地方性的工资福利政策有关,如新疆、西藏、宁夏等西部少数民族集中地区,教师收入水平较高。
图三给出了各地区教师工资,从图中我们可以各地区教师工资的变化规律与各地区各级教育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值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