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复议前置是什么意思
行政复议前置是什么意思一、行政复议前置是什么意思行政复议前置(也叫复议前置制度)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通过行政复议法所确立和反映的,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具体规范和指导行政复议的法律原则。
行政复议遵守如下原则:1、独立复议原则。
独立复议原则是通过《行政复议法》第三条所确立的原则,指复议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2、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合法原则是通过《行政复议法》第四条所确立的原则。
合法是指要求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的不同情况,依法作出不同的复议决定。
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
及时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申请的受理、复议的审查、复议决定的作出都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及时作出,不得拖延。
便民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具体的复议工作中,要尽可能为复议申请人提供便利条件,让复议申请人少耗费时间、财力和精力来解决问题。
3、一级复议原则。
一级复议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五条所规定的原则,指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复议实行一级终结复议制。
4、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
行政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原则,是指除:(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四种情况之外,行政复议中,当事人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复议而停止执行。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时,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调解或复议的行为。
它是一种民主的、便捷的、经济的社会关系调解机制,有效地把国家的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与公民的合法权益联系起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是公正原则。
行政复议的公正原则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应当公正处理,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扰。
二是客观原则。
行政复议的客观原则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应当根据客观情况和法律规定,由客观事实说话,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行政行为事实。
三是公平原则。
行政复议的公平原则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行政复议案件,不得违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便利原则。
行政复议的便利原则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中,应当为当事人提供便利条件,尽可能减少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时间和费用,使当事人尽快得到有效的行政复议结果。
行政复议是一种民主的、便捷的、经济的社会关系调解机制,它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原则、客观原则、公平原则和便利原则。
以上原则的实施,不仅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其二,3月27日的结果出来之后,因有关学 校对评审程序和评审结果表达强烈不满,并鉴 于有的参评学校申报存在“材料不规范”、 “学风不严谨”、“数据不真实”等问题,陕 西省学位委员会于4月10日召开了第11次博士 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工作的第一次会议,决 定各高校重新填报材料。
2 本案中被申请人应该是谁?复议机关应该 是谁?
3 进一步的思考:高校学位制度建设与 法治
行政复议参加人 行政复议申请人
1必须是本人权益受到侵害 2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 3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复议 申请人资格的具体规定
参见《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6 7 8条
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1被申请人必须是行政主体 2被申请人必须是实施相应行政行为的主 体
A 李某可直接针对该征收行为提起复议
B 李某可直接针对该规范性文件提起复议
C李某可在申请复议征收行为时一并对该规范 性文件提起复议。
D 李某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行政诉讼
下列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是:
A 某市公安局发布了排气量1升以下的汽车不 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张某的汽车不予 上牌照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 具体行政行为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该行政机关
上一级机关
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直接管理该组组织的机 关
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区公安分局三台子派 出所因范某随意殴打他人罚款500元,范 某不服,欲申请复议,本案的复议机关 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解读
文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解读导言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依法行政力度。
其中,行政复议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不仅有利于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还有助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强了行政复议的法律保障,促进了政府公正、高效和廉洁的行政管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主要内容1. 行政复议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明确了行政复议的基本概念,即指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行为而向复议机构提出请求复议的行为。
法律还规定了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公正、及时、简便等原则,为行政复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 行政复议的程序与机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的程序和机构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的提交、受理和审理程序,复议决定的作出和执行程序,以及行政复议委员会等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方面的规定。
3. 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还规定了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明确了哪些行政行为可以进行复议,以及谁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等具体内容。
二、行政复议的深度评析深度上,行政复议应当是具备司法属性的行政行为监督方式,具有类似审判的程序特征、效力特征和合法性特征。
行政复议的立足点是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于不当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有权利予以撤销,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行政复议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加强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监督的一个积极尝试。
通过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立和行政复议程序的规定,可以有效解决一些行政纠纷,避免一些局部的行政不公,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三、行政复议的广度评析广度上,行政复议覆盖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地方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一切行政行为,还包括政府的其他离间权、教育权和水利控制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释义:第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释义:第4条第四条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释义】本条是关于行政复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的规定。
一、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都必须遵守的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合法中的“法”是指什么,有多大的范围,应当加以明确。
我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有特定的涵义。
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基于职权,依据宪法、通过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是指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在全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法规,以及由地方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在地方相应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性法规。
规章是指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民政府、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据法律、法规所制定的在相应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法,包含法律、法规和规章,但前提是规章必须符合法律、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制定宪法及350多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个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6000个地方性法规,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我国的这个法律体系是和谐统一的。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法律、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在这个法律体系中,上位阶的法的效力,高于下位阶的法,下位阶的法不得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同位阶的法之间也不能相抵触。
具体讲就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规章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如果发生抵触现象,则通过备案审查制度予以纠正,或者由制定者进行修改,或者由上一级国家机关予以撤销。
属于行政复议的原则
行政复议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既要体现我国各法系的共同原则,即一般原则,又要遵循对行政复议全过程具有实质性指导意义的特殊原则。
一、行政复议的一般原则。
行政复议总则是指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手段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适用于其他争议的解决。
行政复议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复议过程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母语原则;回避原则和公开审判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标准的原则。
这是解决各种纠纷或纠纷的最基本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处理行政争议时,要尽量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做好证据(包括物证和书证)的收集工作,在充分调查、客观分析案件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裁决,而不是靠主观假设,更不是掩饰事实、徇私枉法;以法律为准绳,这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标准。
从实体法上看,行政复议既要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衡量标准,也要以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为标准。
从程序法的角度看,行政复议应以“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为准绳。
(二)复议过程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复议过程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
其基本内涵是:1.当事人不受性别、职务、国籍、级别的限制,平等享有法律、法规赋予或规定的某些权利和义务。
向复议机关申诉事实和要求的,要求与行政争议有利害关系的复议人员回避;不服行政复议决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规定期限内客观如实提供证据或相关材料;严格执行依法生效的复议决定等。
2.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再被管理和管理。
行政争议的性质决定了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往往存在行政与行政的关系。
但是,申请复议的当事人与答辩人之间的行政复议一经提交行政复议机关并被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将中止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双方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3.行政复议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只能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因双方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对任何一方进行考察。
[论述题,2.5分] 试论行政复议的原则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对于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法定程序。
行政复议的原则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行政复议的原则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权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行政复议的原则进行论述。
一、合法性原则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原则是行政复议程序中最基本的原则。
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原则包括行政复议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复议机关应当合法履行职责、复议决定应当合法有效等内容。
行政复议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复议机关应当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不得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复议。
复议决定应当依法作出,并具有合法效力。
只有在遵循了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行政复议的结果才能得到合法的确认和执行。
二、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原则是行政复议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行政复议应当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复议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利,确保当事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三、合理程序原则合理程序原则是行政复议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合理程序原则包括合理时间、合理程序、合理调查等内容。
行政复议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复议机关应当进行合理的调查,确保复议决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效能原则效能原则是行政复议应当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行政复议应当在能够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复议决定应当具有效力,能够有效解决行政争议,维护行政权利。
五、程序主义原则程序主义原则是行政复议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主义原则包括严格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等内容。
行政复议应当严格依法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复议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
六、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是行政复议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行政复议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及时、有效地促使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决定,维护行政正义,保障社会公平。
属于行政复议的原则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行政复议法确立和体现的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具体规范和指导行政复议的法律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遵循下列原则:1独立复议原则。
独立复议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三条确立的原则,即复议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2合法、公正、公开、及时、方便的原则。
行政复议法第四条确立了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指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按照法定程序对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根据复议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复议决定。
我们必须纠正错误,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应当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和结果应当公开,复议参与人有权获得相关信息。
及时性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受理复议申请、复议复议和复议决定,不得拖延。
便民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具体的复议工作中尽量为复议申请人提供方便,使复议申请人少花时间、金钱、精力解决问题。
3、一级复议原则。
第五条复议原则是第五条行政复议原则的规定。
指行政复议中实行一级终止复议制度,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4、复议不中止执行原则。
行政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原则,是指下列事项:①被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停止执行;②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必要停止执行;③申请人申请中止执行时,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请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④除法律规定的四种中止执行情形外,具体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有争议的,不因复议而中止。
5书面审理是主要原则。
书面审理优先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原则。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式。
但是,申请人提出请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法制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的意见。
6、合法性与适当性双重审查原则。
合法性与适当性双重审查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确立的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不仅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要注意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适当性,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概述一、行政复议概念所谓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要求有权机关予以审查,有权机关依法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予以合法性与适当性审查,并最终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一)合法原则合法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坚持以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为准绳,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
(二)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保持中立,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偏私不袒护,行政复议结果应当体现公平正义的现代法治精神。
(三)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复议应当公开进行,保持透明。
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的过程与结果都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接受当事人与社会的监督。
(四)及时原则及时原则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定时限内尽快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不得拖延敷衍。
及时原则也是行政法高效便民原则中高效原则的要求。
(五)便民原则便民原则是指行政复议应当尽可能方便当事人申请,并尽可能减少当事人的成本支出,简化手续与环节,并获得最有效的权利救济。
行政复议范围行政复议范围,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受理案件的职责权限。
主要解决的是究竟哪些案件可以纳入受理范围,成为行政复议的对象问题。
行政复议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肯定范围,即可以受理的事项;二是排除范围,即不予受理的事项。
一、肯定范围1.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一般只受理具体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确认、侵犯经营自主权的行为、侵犯农业承包权的行为、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不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的行为、行政给付行为等。
2.行政复议可以附带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与行政诉讼一致,行政复议也可以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但须同时符合两项要求:(1)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只限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不包括法律、法规以及规章。
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
第十一章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行政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的行政活动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⑴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合法的原则:①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主体应当合法②审理复议案件的依据应当合法③审理复议案件的程序应当合法⑵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公正的原则⑶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公开的原则⑷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及时原则⑸行政复议应当遵循便民原则行政复议除要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的基本原则之外,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它还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权的原则2、一级复议原则3、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的原则4、不调解原则5、书面复议原则行政复议的作用和意义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将对推动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巨大的作用一、行政复议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制制度;二、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或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三、行政复议制度的确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监督法制。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行政复议机关与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及其他复议参加人、复议参与人之间,为了解决行政争议,依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
行政复议参加人: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当事人(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和复议代理人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特点:1、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由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生的诸多法律关系构成的统一体;2、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中,行政复议机关始终是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一方,并居于主导地位;3、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它的程序性特点比较明显,因此,不能将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简单地归结到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而应该将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看成是一种具有与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相同特性的监督行政法律关系;4、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复议权利和复议义务并不对等。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与审理模式
法学研究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与审理模式朱玉龙,陈伟国,张洪波摘 要:行政复议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有错必究、保障法律法规正确实施原则,二是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
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方式,必要时方可调查、听取的意见的审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困难,还应健全听证制度。
为保证听证程序客观公正,应实行反对偏见规则、事先通知当事人、公开材料、质证辩论关键词:行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救济制度;行政复议法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231(2000)06 0066 72收稿日期:2000 07 04作者简介:朱玉龙(1974-),男,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行政法科,南京,210008;陈伟国(1965-),男,南京市公安局淮海路派出所副所长,210002;张洪波(1975 ),男,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治安系教师,南京,210012.1990年12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建立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可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行政机关内有相对独立性的复议机构进行审查和向相对人依法提供救济的行政内部监控制度,对行政复议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经过近十年实践,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9年4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正式将行政复议确立为一项法律制度。
笔者认为,现行的行政复议法在复议审理方式以及对复议活动的监督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试图从现行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则和审理方式入手,探寻现行法律的利弊所在,以期行政复议法的更加完善。
一、关于复议基本原则(一)坚持有错必究,保障法律法规正确实施原则我国行政复议法将#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作为复议基本原则纳入了总则范围。
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主体的执法监督,促进公正执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且对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治国方略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行政复议法培训资料
⒌行政复议机关应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 议决定;但是法律要求旳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旳除外。 情况复杂旳案件,经行政复议机关责任人同意,能够合适 延长,并告知申请人;但是延长旳期限最多不能超出30日。
⒉申请复议应符正当定旳条件。
A,申请人是以为详细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正当权益旳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 B,有明确旳被申请人; C,有详细旳复议祈求和事实根据; D,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E,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F,法律法规要求旳其他条件。
⒊申请符正当定形式。
《行政复议法》要求旳形式有:书面、口头。申请人是以 口头形式提出复议申请旳,复议机关或者作出详细行政行 为旳机关应该制作笔录或者统计在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讲座
2023年4月9日
一、行政复议旳概念
所谓行政复议,是监督行政旳一种主要形式,是指国家行 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职能(权)时,与作为管理对象旳相 对方发生争议,根据相对方旳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 关或者法律、法规要求旳其他机关,对引起争议旳详细行 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旳一种活动。
对于法律要求当事人能够申请复议也能够向法院起诉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旳则不 得再申请行政复议;已经申请行政复议旳,则不得再向法院起诉。
九、行政复议案件中旳证据问题
《行政复议法》第24条要求: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 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搜集证据; 申请人、第三人能够查阅被申请人提出旳书面回复、作出 详细行政行为旳证据、根据和其他材料,但是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旳除外。
什么是行政复议
什么是行政复议什么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法院请求核实、撤销或者改变该行政行为的一种法律救济途径。
第一章行政复议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行政复议的定义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请求核实、撤销或者改变该行政行为的一种法律救济途径。
1.2 行政复议的主体行政复议的主体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
1.3 行政复议的原则行政复议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公平原则、适格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等。
第二章行政复议的适合范围和程序2.1 行政复议的适合范围行政复议适合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等问题。
2.2 行政复议的程序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查、听证、决定等环节。
第三章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办理要点3.1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包括提起申请的资格、申请的要求和期限等。
3.2 行政复议的办理要点行政复议的办理要点包括复议机关的受理、调查取证、听证、决定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第四章行政复议的效力和结果4.1 行政复议的效力行政复议的效力包括对行政行为的暂停执行和决定执行等方面的效力。
4.2 行政复议的结果行政复议的结果包括撤销、变更、确认或者驳回等处理方式。
第五章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5.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性质、适合范围、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5.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和衔接。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附件一:行政复议申请表格- 附件二:行政复议相关法规及条文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对象作出的具体行为。
- 受理: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 听证:复议机关组织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听证活动。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口诀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口诀:
1. 合法合规原则:申请人申请的事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申请材料应当齐全、真实、准确。
2.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复议应当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进行,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3. 程序法定原则:行政复议的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确保申请人的权利得到保障。
4. 责任明确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明确责任,依法处理案件,确保申请人的权益得到维护。
5. 督促督促原则: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确保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质量。
行政复议的的原则是什么
行政复议的的原则是什么一、行政复议的的原则是什么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通过行政复议法所确立和反映的,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具体规范和指导行政复议的法律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简称《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遵守如下原则:1、独立复议原则。
独立复议原则是通过《行政复议法》第三条所确立的原则,指复议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2、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合法原则是通过《行政复议法》第四条所确立的原则。
合法是指要求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的不同情况,依法作出不同的复议决定。
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
及时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申请的受理、复议的审查、复议决定的作出都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及时作出,不得拖延。
便民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具体的复议工作中,要尽可能为复议申请人提供便利条件,让复议申请人少耗费时间、财力和精力来解决问题。
3、一级复议原则。
一级复议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五条所规定的原则,指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复议实行一级终结复议制。
4、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
行政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原则,是指除:①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②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③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④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四种情况之外,行政复议中,当事人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复议而停止执行。
5、书面审理为主原则。
书面审理为主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原则,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属于行政复议的原则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复议原则。
合法、公正、公开、及时、方便的原则;一级复议原则;不间断复议原则;以书面审理为主的原则;合法性和适当性的双重审查原则。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行政复议法确立并体现的法律原则,它贯穿于行政复议的全过程,特别是对行政复议进行规范和指导。
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独立审查原则。
独立复议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三条规定的原则,即复议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2合法、公平、公开、及时、方便的原则。
《行政复议法》第四条确立了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对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根据不同的决定作出不同的复议决定。
回顾一下情况。
我们必须纠正错误,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应当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要求公开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和结果,复议参与人有权获得有关信息。
及时性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审查和作出复议决定时,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及时作出决定。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具体的复议工作中尽可能为复议申请人提供便利,使复议申请人少花时间、金钱和精力来解决问题。
三。
一级复议原则。
一级复议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五条规定的原则。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是指行政复议中实行一级撤职审查制度。
4审议期间不中止执行的原则。
行政复议不间断执行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原则(1)被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行政复议机关认为申请合理的,决定中止执行;(4)依照法律规定中止执行。
除上述四种情形外,在行政复议中,当事人因复议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复议而停止执行。
5书面审理是主要原则。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优先听证的原则。
行政复议原则上应当进行书面审查。
但是,申请人提出请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法制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进行调查,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与基本制
行政复议的目的和意义
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纠正不当的 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 能。
完善国家权力救济体系,保障公民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
社会监督
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对行政复 议工作进行监督,促进行政机关 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05
行政复议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工商局行政复议案
案情简介
某市工商局因某公司未按规定进行年 检,对其作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决定。该公司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结果
复议机关认为,工商局在作出处罚决 定前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违反了程序正当原则。因此,撤销了 原处罚决定。
案情简介
某市公安局因某公民涉嫌嫖娼,对其作 出了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该公民不服 ,申请行政复议。
VS
复议结果
复议机关认为,公安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 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了 程序正当原则。同时,证据不足,违反了 实体公正原则。因此,撤销了原处罚决定 。
THANKS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允许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旁听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确保其知情权和参与权。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及时将行政复议决定向社会公布,以便当事人和其他利 害关系人了解和监督。
及时原则
01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行政复议程序,
确保程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02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审理过程中及时处理当事人的申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与基本制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4、稳定性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宪法性、法律性规范在 复议领域的具体落实,是行政复议宗旨的具体 体现,也是构成行政复议制度整体框架的基本 内容。因此,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必须在具有 极强的概括性的同时,要有极大的稳定性。
三、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作用
1、帮助人们正确解决行政复议的本质和特点 2、帮助人们正确了解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 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加准确地贯彻执行行政复 议法和行政诉讼法。
二、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特征
1、法律性 2、客观性 3、指导性 4、稳定性
1、法律性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具有明确的法律性,应当 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并由《行政复议法》明 确规定。 按照这样的标准,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应当是 那些不仅可以在行政复议实践中直接引用作为 判案根据,并且可以直接用来解释《行政复议 法》分则部分条文的具体含义的原则。
(一)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所有国家机关都应当坚持的,非特性原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 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 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 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只 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向复 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
Sample Slide Bullet Points
The text demonstrates how your own text will look when you replace the placeholder with your own text. This is a placeholder text. This text can be replaced with your own text. If you don’t want to use the style and size of the fonts as used in this placeholder it is possible to replace it by selecting different options.
行政复议法条文释义
行政复议法条文释义
【实用版】
目录
1.行政复议法的概念和历史
2.行政复议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3.行政复议的程序和结果
4.行政复议法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行政复议法是一部关于行政复议的法律,它规定了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时,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由行政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程序。
行政复议法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以及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但是,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不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行政复议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公正、公开和及时。
行政复议机关在审查行政行为时,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公开行政复议的过程和结果,以接受社会的监督。
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行政相对人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决定受理,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决定。
行政复议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机关必须执行。
行政复议法的意义在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形象。
同时,行政复议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行政复议法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影
响。
它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维权途径,促进了行政机关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行政复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行政复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根据《行政复议法》第4条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发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这些原则贯穿于行政复议活动的全过程,是行政复议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1)合法原则。
所谓合法,是指发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被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并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合法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发行复议职责的主体应当合法。
复议机关应该是依法成立并享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复议权的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必须依法离开有管辖权,参加复议的工作人员必须符合法定的资格和条件,必须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3、审理复议案件的程序应当合法。
行政复议从受理申请、调查取证到审查决定,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否则,就无法保证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
(2)公正原则。
所谓公正,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应当居中裁决,不偏不倚。
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同种情况相同对待,对待申请人和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官官相护”。
所作出的复议决定不仅应当合法,而且应当合理,不可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3)公开原则。
所谓公开,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过程中,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整个过程应当向社会公开,并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
行政复议公开是确保行政复议合法、公正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公开原则,有利于增加行政复议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确保办案质量,为公正、合法地处理复议案件提供程序性保障。
(4)及时原则。
所谓及时,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尽快对复议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决定,这一原则是对行政复议机关工作效率的要求。
行政复议机关遵循及时原则,主要包括及时受理复议及时进行审理、尽快作出复议决定等到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通过行政复议法所确立和反映的,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具体规范和指导行政复议的法律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简称《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遵守如下原则:
1、独立复议原则。
独立复议原则是通过《行政复议法》第三条所确立的原则,指复议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2、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合法原则是通过《行政复议法》第四条所确立的原则。
合法是指要求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的不同情况,依法作出不同的复议决定。
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开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
及时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申请的受理、复议的审查、复议决定的作出都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及时作出,不得拖延。
便民原则,是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具体的复议工作中,要尽可能
为复议申请人提供便利条件,让复议申请人少耗费时间、财力和精力来解决问题。
3、一级复议原则。
一级复议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五条所规
定的原则,指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复议实行一级终结复议制。
4、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
行政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复
议法》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原则,是指除:①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②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③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④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四种情况之外,行政复议中,当事人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复议而停止执行。
5、书面审理为主原则。
书面审理为主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第
二十二条所规定的原则,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6、合法与适当双重审查原则。
合法与适当双重审查原则是《行
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所确立的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过程,不仅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还得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二、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有哪些?
并不是所在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可以通过行政复议
来维权,一般来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只要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就一定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来救济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根据《行政复议法》中的规定,可以行政复议的情形主要有十一种,除此之外的情形申请复议,往往就得不到复议机关的受理。
另外也有一点需要注意,申请行政复议之后,即使有受理,但是在此期间也是不会停止执行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