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改革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创新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创新【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创新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本文从倡导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结合新时代特点更新德育内容、引入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为此,不断推进德育教育创新是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新时代、德育教育、创新、全面发展、特点、现代技术、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目标、趋势、优秀人才。
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培养优秀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竞赛,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德育教育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就很难实现稳定和发展。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增强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新时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德育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德育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德育教育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传统的德育教育很难涵盖所有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德育教育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手段的引入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教学研究
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在新时代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有效地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该包括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分析,明确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意义,确定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以及期望通过研究为小学德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要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在教育教学领域从事工作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培养更多具有优秀道德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1.3 研究意义小学德育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小学生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和信息化技术的冲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小学德育教育创新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可能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而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其综合素质。
其次,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学校德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网络文化、家庭教育、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
针对这些挑战,学校需要及时调整德育工作的方向和方式,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本文将就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挑战分析1. 网络文化的冲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人们学习、娱乐、交往的主要途径。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隐患。
在网络世界里,学生可能受到误导、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接触不良信息。
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家庭教育的不足在当今社会,由于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子女的德育教育,导致学校成为了孩子们重要的德育渠道。
而许多学校的教师和学校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承担完全的德育责任,这就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许多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认同感不明确,价值观念混乱。
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学校德育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了重要挑战。
二、应对策略1. 推行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学校还可以建立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家校共育。
学校可以借助家长资源,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们提供德育教育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履行育儿责任。
3. 强化德育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德育教育课程、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组织德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5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5篇第1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德育工作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如何进行更好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突破。
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是以灌输式的道德教育为主,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德育工作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德育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能力,使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已经成为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育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
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德育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博客等途径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道德情景再现和道德决策训练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道德选择的结果,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也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
德育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育教学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可以通过开设德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展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讲座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接受到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上,也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学生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感、情感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更加系统的培养和教育。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推动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进行德育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德育教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德育教改工作的几点思考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尤其是跨世纪的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其德育之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用传统的单一训教模式作为开展德育的主要手段日显捉襟见肘。
不断探索德育教改,走出一条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改革之路势在必行。
一、了解当代青年学生当代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接收新鲜事物快,有拼劲,重视信息,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有正义感,可塑性强。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他们又面临着各种考验。
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百家争鸣的理论观点,千姿百态的经济流动,有待他们判断真伪,鉴别优劣,确定自身人生价值取向。
而阅历浅、思想单纯、免疫力低下等特点,又往往使他们的认识陷入误区。
但在学校,课堂上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课余后继教育的脱节等,已跟不上当代青年学生思想上变化的节拍,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和育人宗旨。
正视德育困境,积极探索教改已时不我待。
二、新形势下的德育内容培养思想过硬、品德优良的德才兼备的跨世纪青年,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明确几点具体工作方向。
(一)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启蒙教育,以确立其正确的世界观。
(二)跨世纪青年应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三)跨世纪的中国青年必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历史及国情,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必然性,能够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的主动意识。
(五)鼓励青年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使他们学会自觉履行及遵守日常的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并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完善品格修养,自觉抵制错误思潮、消极价值观、腐朽道德观的侵蚀。
(六)增强对青年学生的普法教育,教会他们既会履行法律义务,又会应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并保护自己。
三、科学施教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依赖于丰富的教育手段的实施。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方案近年来,社会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德育课程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介绍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第一,加强德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建设。
德育课程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清晰的理论基础。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德育课程理论体系,通过各种实证研究和学理研究,探讨德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公德、民德、家德和学德。
通过讲授经典文化和道德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和行为。
第三,推动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课程与学科教育的关系密切。
我们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形成德育与学科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项目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第四,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
第五,注重个性化德育的开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德育的开展。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德育活动和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德育路径。
第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德育课程的关键因素,他们需要具备德育知识和技能。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德育教师的选拔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从事德育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德育理论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融合德育与学科教育、推动实践教育、开展个性化德育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可以使德育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措施,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德育教育改革方案
德育教育改革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到。
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亟需进行全面的改革。
因此,本文将就德育教育改革方案进行探讨与提出。
二、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有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在德育教育改革中,应该明确制定德育的具体目标,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德育教育改革的基础。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优秀的教育专家,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教育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进行评量。
在德育教育改革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德育素质。
五、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德育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六、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七、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是德育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学校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
八、建立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长效机制来支持和维护。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德育教育的持续进行。
九、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社会和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
十、加强德育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德育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和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与国外的学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德育教育的最佳实践。
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方案
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德育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方案。
一、建立全面的德育教育体系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全面的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体系应包括学校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和学校德育管理等方面内容。
学校应明确德育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德育课程,并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
二、加强对师生的德育培训教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因此,加强对师生的德育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教师在道德课堂中的教育效果。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学生的德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德育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目标的,因此,德育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
学校可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估学生的品德水平。
这样可以倡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发展的态度,也能为学校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四、强化德育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德育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道德锻炼和品德培养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行业专家等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讲座,增加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理解。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育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社会实践和创新竞赛等活动。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引入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德育教育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校可以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智能化教育设备,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网络德育课程,方便学生进行远程学习和互动交流。
高校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以下高校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一、加强德育理论研究,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将加强德育理论研究,推动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估体系,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我们将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课堂教育、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支撑,我们将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支德育工作专业化、高素质的队伍。
四、加强德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支撑,我们将加强德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丰富多彩等,让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成长。
五、加强德育工作与社会的联系,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与社会联系紧密,我们将加强德育工作与社会的联系,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包括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加强德育工作成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来支撑,我们将加强德育工作成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高校德育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德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落实好本方案,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过去强调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德育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德育新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以及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追求。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于“立德树人”有着深刻的阐释和重要的地位。
《中庸》中提到“中正静,立身以为孝弟,忠恕以为兄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立德树人的具体方法和指导,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一直被视为国家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因为德育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更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德育新模式的构建和实施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构建和实施德育新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构建德育新模式,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德育理念和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德育路径。
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和引领者,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德育不仅仅在于口头上的灌输,更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好、感受真善美。
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道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5篇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5篇篇1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些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新挑战;应对策略一、引言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文化的交流,各种价值观不断涌现,使得学生的价值观选择更加多样化。
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选择主流价值观,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 网络时代的挑战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网络成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德育工作需要关注网络时代的特点,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3. 社会现实与教育理念脱节带来的挑战当前,一些社会现实与教育理念存在脱节现象。
例如,学校注重知识传授,而社会注重实践能力;学校强调个人发展,而社会强调团队合作等。
这些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在适应社会时面临困难,德育工作需要关注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应对策略1. 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针对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学校应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选择主流价值观。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针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开展网络素养课程、举办网络素养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等问题。
3. 注重实践教育和团队合作针对社会现实与教育理念脱节带来的挑战,学校应注重实践教育和团队合作。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往的传统德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学校德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挑战:1.多元化价值观念冲突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迥然不同,各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面临着挑战,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2.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快速。
其中既有正能量的信息,也有负面信息的渗透。
学校德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让其受益而不受害,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
3.教育与家庭的互动在过去,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较为明显,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家庭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学校的德育责任也越来越重。
学校如何与家庭进行更有效的互动,成为了德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成绩,也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
二、应对策略:1.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引导学校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理解力。
学校德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背景。
2.新媒体教育的整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他们的媒体素养。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成长。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阵地,加强家校合作,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家长学生互动的活动,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来。
4.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和困难,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8篇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8篇篇1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全面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于多方面,包括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差异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各种文化交融、碰撞,中小学生处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德育工作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2.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际关系疏离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增强。
中小学德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1. 网络环境的德育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络环境的普及,网络德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
德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2. 信息化对德育方式的影响信息化时代,学生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德育方式已难以适应。
德育工作需创新方式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德育效果。
四、家庭教育的差异1. 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一环,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
德育工作需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差异,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协同。
2. 家庭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家庭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德育起点不一,德育工作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应对策略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中小学应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2. 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德育方式方法。
如开展网络德育课程、建立德育网站、利用社交媒体等,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和能回。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社会的德育工作愈加复杂和严峻,如何科学地开展德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到来,我国加快推进“德育立校”,倡导以德育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使命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
一、确立德育核心地位在“德育立校”推进的背景下,德育工作不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附带部分,而是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就是要让德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指标。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是重知识、轻德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常常被忽视。
而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要求这种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不仅要学生长期接受德育教育,还要将德育工作纳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二、开展全面德育当前,人们日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培养不断得到重视。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就是要开展全面化的德育教育。
全面德育包括伦理道德、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体育健康、劳动技能等各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含义明确的价值观,继续推广“五小”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
三、实现个性化德育学生的特点各异,受到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施应该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因材施教。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就是要实现个性化德育。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学习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别化的培养和关爱。
例如,针对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体育特长课程应该有所突出;针对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哲学与逻辑教育等。
四、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推进,需要有专业素质和高水平的德育师资队伍作为保证。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就是要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德育师资的综合素质,强化对德育教育的专业学习,增强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使德育教育在学校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21世纪的太阳已经升起,照亮了我国教育的广阔天地。
在这片天地中,德育改革与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就像是教育的灵魂,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德育,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始终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21世纪的学校德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既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质,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1世纪的学校德育,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不仅要教授学生道德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提升自我。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注重创新,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21世纪的学校德育,注重创新,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新的载体,使德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实效性。
通过创新德育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四、注重整合,构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1世纪的学校德育,注重整合,构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还要积极整合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构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更加立体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体系中的德育教育
教育体系中的德育教育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围绕教育体系中的德育教育展开,从多个角度探讨德育教育的内涵、现状及发展。
一、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
这些教育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德育教育的完整体系。
二、德育教育的现状当前,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许多学校已经将德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然而,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本质;其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最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家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三、德育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社区等合作,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其次,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数字资源等,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和途径。
最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四、结语总之,德育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总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素质育人水平
德育工作总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素质育人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合理的价值观和品德。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校立德、教育质量为中心,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素质育人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德育工作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方面之一。
本学期,我们在一次教研中梳理出了高中德育教育必备的素质,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地理、历史等学科入手,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包括宣讲、讲座、考察、参观、实践、发言、辩论等等,以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坚持贯彻走一线、立足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风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本学期,我们始终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
学校通过制定制度和规定,创设风气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文化宣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也是德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校开展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多种手段和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如开展全民素质教育、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公益讲座、收看和学习政治文化类电视节目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认识社会中的加入正义和美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加强对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视学校始终把思想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压力,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能力。
五、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在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创新,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形式成为了德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第1篇示例: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定位。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
为此,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校风建设等方面都设置德育目标,并且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德育专业化、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德育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加强课程、德育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德育APP、开设德育微课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四、加强德育与课程融合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应该深化德育与课程的融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在语文课、历史课、自然课等多种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加强德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
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协同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借鉴经验、总结方法、创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德育工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更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规范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怎样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使之更适应时代的需要,更贴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更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德育工作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该部分内容,可以增加与学生的心理关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和有效的情绪调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指导。
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培养,强化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德育工作需要结合学校的教育实际,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育者们需要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德育工作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家庭是学生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德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与其在家庭的延续密不可分。
德育工作需要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也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锻炼、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促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践中,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
在国内,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上海市教科研室推出的“主题班会”教育方案,该方案强调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国外,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素质教育”理念,该理念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质的培养,提倡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接人生的挑战,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改革
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
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
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
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
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
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
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
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
1994年,第44届国际教
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
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
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
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年12月,开题会。
年1月~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年3月~年6月,各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
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年7月~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年12月,开题会。
年1月~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年3月~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
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年7月~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