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南迁与客家迁徙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人南迁与客家迁徙史

摘要:纵观历史,中国的各个民族的迁徙在封建时代可谓屡见不鲜。就汉族而言,在历史上就发生好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促使中原汉人南下的原因众多,政局的动乱、战争的频繁、生产被破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等。客家民系主要是以中原汉人为主体,同时在宋代时期融合了当地的土著人。客家先祖在历史上多次迁移,他们的迁徙都跟中原汉人南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章粗略阐述多次中原汉人南下的情况,同时粗略探讨客家先祖每个阶段的迁徙状况。

关键词:北人南迁客家迁徙迁移规模迁移时间

(一)北人南迁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迁徙,这使得人类更好适应万变的社会环境,使人类的文明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在古代的中国,中国各民族就有或大或小的迁徙活动,其中中原汉人的长期南迁尤为突出。北人的南迁多少都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各种状况,同时北人南迁使得北方发达的文明向文明基础较为薄弱的南方传播。人口的流动,加大了北方和南方的联系,促使了民族的大融合,稳定中国社会,巩固了统治者的政权。下面从历史的几个阶段来简单阐述北人南迁的情况。

秦汉时期。在秦朝之前,就有少数中原汉人向南迁徙,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以前。但是真正的大规模迁徙是在秦始皇合并六国之后,“随着岭南归入秦朝版图,秦始皇发50万人岭南,这是首批大规模南迁的北人。后来中央王朝派往南边的驻军,相信也有落籍不返的”1总之,秦朝几次向南越遣去军民百万之多,经过较长的岁月,汉族与土著民同化。“秦朝南下军民所作的路线,从秦都咸阳出发,朝东过潼关,由今河南洛阳、汝阳折向东南,经宛(今南阳)沿白河、汉水入长江。之后,分两路南行:一路入鄱阳湖,顺江西南赣水谷地,翻粤赣边的大庾岭,出横浦关(即梅岭关),进入今广东福地包括粤北重镇韶关和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广州);另一路沿长江入洞庭湖,由湖南湘水水谷地西南行,翻过湘桂边的越城岭(今广西兴安县境)而至岭南西部地区。”2西汉末年,政局巨变,中原又发生战乱,人们为求安宁,开始自动南迁。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纷破产,黄巾起义后社会更加动荡,战争频繁,百姓纷纷南下。三国鼎立后,受吴国和蜀国政权吸引,不少北人选择南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统一中国二十多年后,政权出现内讧,后来发展为内乱,同时五胡外族人趁机入侵。不少中原汉人不甘在五胡统治之下,所以中原汉人又一次大规模向南方迁徙。当时人民多数选择在江东一带,更南迁的汉人就集中在豫章(今天江西南昌)、南康(今天江西赣州)一带,有些甚至走向闽、粤。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使得西晋政权根本上分解,一些王室上层谋划南渡,这就使得大批汉人南迁。到了东晋时期,北人南迁最为鼎盛。由于当时东晋政府对南迁世族给予优惠待遇,并且出台一系列吸引汉人的政策,中原汉民就大规模涌向江南。东晋时期,东晋政府不积极北伐,滞留在中原的汉人见汉人统治大势已去,同时又不甘心受制于外族人手中,所以被迫南迁。

隋唐至北宋时期。本阶段初,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心安稳。但是在唐玄宗以后,地方节度使势力发展,最后“安史之乱”发生,唐朝政权开始走线衰落,社会变得十分动荡。唐军与叛军长期战争,社会不得安宁,许多地方变得十分萧条。这导致不少中原汉人选择入川或南移。后来的黄巢起义使得动荡的社会更加变得复杂,这迫使深受其害的人们都选择南迁。

南宋至明末清初。北宋在1126年亡于金,开封被破以后,北宋王室南逃。广大军民不愿意受金人的统治,大举南下。南宋高宗也鼓励汉人南下。元取代金控制北方后,举兵南下,

1胡守为著《岭南古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7页

2丘菊贤杨东晨《中原汉人南徙与客家述评》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学版)1990年

留在北方的汉人抵抗元人的入侵,可是后来都纷纷失败。最后汉人纷纷辗转于粤北、粤东等地。明朝前期社会较为稳定,但中叶以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同时天灾连连,终于导致明末大起义。后来清朝入侵,许多民众都加入到李自成等人的抗清队伍当中。这对客家人继续迁徙带来影响。

(二)客家的迁徙史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客家人的先祖从西晋就开始举家南迁。客家人的血缘是古代中原汉族的血缘,他们是南迁汉民的一分子,汉族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总而言之,在宋代之前客家的迁徙史是跟南迁汉人的迁徙史重合在一起,只是后来客家先祖在南方形成自己特有的民系。众多的客家研究学者当中,罗香林对客家人的族源和迁徙情况,做了甚为详细的考证。他的观点是把客家的迁徙分五次大迁徙。现在学界对客家人源流的研究还不充分,对客家人祖先的定性还不肯定。笔者认为,客家人的迁徙次数不是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应该突破多年来“五次迁徙”的定论,把客家人的迁徙史放在南迁汉族的迁移史当中来研究。客家人的迁徙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如果从客家人的迁徙意愿来分,简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明清之前,客家人的迁移原因基本上都是客观的。明清时期之后客家人迁徙都是主观需要促使的。客家人的迁徙从公元四世纪就开始,每隔300到500年就有一次迁徙。下面将对客家人的迁移史作粗略的阐述。

魏晋时期。西晋后期的内乱导致“五胡乱华”,西晋政权被外族所肢解。这就形成了一次的中原汉人的南迁。许多的学者都认为,客家的源流就来于此,这都为世人所公认。此阶段的汉人南迁,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西晋被五胡所灭,汉人在外族人的统治下,在中原找不到安定的地方,同时他们又不甘心屈服在外族人的统治之下。正是国破的原因令汉人甘愿离乡别井,以求安身。第二由于当时南逃的西晋贵族以司马睿为首的王室上层建立起东晋偏安王朝,他号召中原的汉人南迁。东晋时期,东晋政府给南下的汉民种种的优惠待遇。东晋政府的号召再加上感情上对汉族王朝的追随,这都促使汉民大大规模的南下。在东晋初期,还是有不少的汉人选择留在中原,但是由于东晋统治者不积极北伐,而且当时中原的胡人作乱,汉人不得安生。所以后来汉人不断南下求生。南北政权的对峙导致战争时常发生,东晋的统治者的软弱,北方的领土迟迟不能收复,这导致汉人继续南下。

隋唐至北宋时期。本阶段初,中原恢复了汉人统治,建立起统一的巩固的重要集权国家,社会较为稳定,人民的生活都有所改善。不久这安稳的状况给天灾人祸所打破,社会矛盾激化。不久,黄巢起义,这促使客家先民迁移到闽西南等地。“这次的迁徙,其远者已达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则达福建宁化长汀上杭永定等等地,其更近者,则在赣东南各地”。3

北宋末年至明末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都有一些中原汉人继续南下,但这时期南下的数量不多。只有到了北宋末,由于北宋受到外族(辽、女真)骚扰,后来更被金所灭,北宋王室南逃在临安重建南宋。这跟两晋末的情况相似,南宋政府号召国民南下由赣南闽南流入粤东粤北。由于大批汉人纷纷南下,南下的外来户超过了原本的土著人。这是一个民系融合的时期,外来的汉人和当地的土著人开始融合为一体。在这一时期的汉人南下,在赣南粤边区定居的成为了现在的客家人。

上面所说的为客家人迁移史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客家人民系形成的过程。下面所说的是客家民系形成后的外迁。客家人的大规模的外迁有两次,一次是在明末清初,一次在乾嘉年间。清初的时候,由于满洲贵族移湖广填四川措施的需要,鼓励南方人向台湾、四川等地迁移。迁入的南方人可得到一定银两补助和垦荒减免税收的优惠。这时候客家主要的住地正处于人多地少的窘况,所以客家人纷纷前往。乾嘉时期至鸦片战争时期,为了开发雷州、琼

3胡希张莫日芬董励张维著《客家风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