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优秀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向心加速度理论解决问题;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2. 方法1.教师引导方式: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计算方法。
2.合作探究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数据,深入了解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
3.独立探究方式:在课后布置相关实验和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向心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围绕某一物体旋转的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向心加速度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旋转式过山车的设计、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质谱仪的设计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急转弯,司机和乘客身体会有什么变化?2. 讲解与演示1.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当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必然受到一个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a = v^2 / r,其中 v 为物体的速度,r 为圆周半径。
2.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是一种惯性力,作用在沿着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物体上,大小与向心加速度成正比。
向心力可以用 F = m a 来计算,其中 m 为物体质量。
3.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向心力大小除以物体质量。
4.向心加速度的应用:例如,可以运用向心加速度原理解释为什么疯狂过山车在坡度最高的位置时,人感受不到重力,而是被座椅中的向上压力压在座位上。
3. 合作探究1.实验一:通过旋转半径不同的圆环,测量小球不同圆周半径下受到的向心加速度,验证向心加速度公式 a = v^2 / r。
2.实验二:通过旋转转盘,将挂在转盘上的物体拨出固定位置,观察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大小和方向。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_高一物理教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_高一物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教法建议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4、讲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改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学设计方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主要设计:一、向心力:(一)让学生讨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二)展示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三)演示实验: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作用.(四)让学生讨论,猜测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探究?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索性实验.(用向心力演示器实验)演示1:半径r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质量m的关系.演示2:质量m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半径r的关系.演示3: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给出进而得在.(五)讨论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向心力究竟与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提醒学生注意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中的k应为常数.因此,若m、为常数据知与r成正比;若m、v为常数,据可知与r成反比,若无特殊条件,不能说向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二、向心加速度:(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二)讨论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物理量是否为恒量:v T f探究活动感受向心力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橡皮塞或其他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如图).依次改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体验一下手拉细绳的力(使小球运动的向心力),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大小有什么不同:使橡皮塞的角速度增大或减小,向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改变半径r尽量使角速度保持不变,向心力怎样变化;换个橡皮塞,即改变橡皮塞的质量m,而保持半径r和角速度不变,向心力又怎样变化.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做圆周运动的橡皮塞甩出去,碰到人或其他物体.曲线运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法建议“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方案一](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方案二](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曲线运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课件2,抛出的手榴弹做曲线运动,加强认识。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4.2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案
4.2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知识与技能】(1)知道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向心力的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运用向心力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 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向心力F 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2)观赏运动美(通过影片),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 、r 、ω的关系:r m F 2ω=(2)难点:①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r a 2ω=和r v a 2=。
教学过程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是难点。
因此,设计好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关键,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并做了如下设计:引入新课:播放两段影片,创设情境:(1)飞车走壁(2)过山车设问:影片(1)(2)中的车做的是什么运动?(圆周运动)大家再注意观察这两个影片中的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为什么飞车和过山车通过圆周最高点时掉不下来呢?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用一段绳子系一个装水的塑料杯子。
如果将杯口朝下水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倒出来,有没有办法使杯口朝下但水不流出来呢?请一位同学来演示。
设问:杯子做的是圆周运动,到最高点时杯口朝下,水为什么没洒出来呢?我们学完本章后将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何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理解向心力的作用;2.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能力目标1.会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会根据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计算有关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达到教与学的协调;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实质是物体的合外力,体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物理思维的流畅和严谨。
二、教学设计(一)地位: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已从运动学角度形成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认知结构。
本堂课则着重于从动力学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本质的认知,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实验的探究,引领学生认清运动的本质及科学方法的运用,从而实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揭示匀速圆周实质问题,即为什么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指向圆心,即向心力,产生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所以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大小及其意义。
难点:学生在前面所学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而本节课所授内容为曲线运动知识,向心力就是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于学生而言,认知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向心力的建立是难点。
疑点: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就会产生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而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同样受到一个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这个合外力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疑点。
解决办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猜测,实验验证,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使学生明白: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指向圆心,即向心力,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所以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②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使用向心力演示器,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由学生总结出: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动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即2ωmr F =或rv m F 2=。
高中物理教学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第五节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33)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进一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4、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r m F 22==ω,向心加速度的大小22r v r a ==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难点: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实验、讲授、讨论、归纳、推理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五、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一定要受外力作用。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怎样?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一)、向心力1、演示实验:在光滑水平桌面的O 点固定一根钉子,把绳的一端套在钉子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2、讨论:a : 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b : 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3、 结论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向心力的方向不断变化,但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而物体运动的方向沿切线方向,所以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4、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向心力指向圆心,而物体运动的方向总是沿圆周上的切线方向,二者互相垂直。
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上无加速度,速度大小不会改变。
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5、向心力的大小(1)体验向心力的大小a :每组学生发用细线联结的钢球、木球各一个,让学生拉住绳的一端,让小球尽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转动的快慢、细线的长短多做几次。
高三物理上册《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教案、教学设计
1.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对圆周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
2.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赛车在弯道处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向心加速度与半径、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利用数学知识,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让学生体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概念:讲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3.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并进行实验验证。
4.应用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理解。
b.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c.设计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互动:
a.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b.教师适时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5.课后巩固:
a.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c.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等。
高中物理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知识体系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新课程物理必修2教材,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课标的要求是: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道向心加速度。
教学重点是“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难点是“理解向心力的概念;解公式a=rω2和a=v 2/r”。
2.教学环节设计◆本节课的设计流程为:或F=mv2/r,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rω2或a=v2/r,顺理成章,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便于学生接受。
◆根据因材施教,设计反馈练习,保底拔尖的原则,练习题力争层次化、系统化,保证量与质的适变性。
另外,根据生活情景来创设题目,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的确切含义,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上述公式的含义。
(4)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创设一定的学生实验,让学生亲历探索向心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2、难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理解公式a=rω2和a=v 2/r。
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实验探索法四、教学媒体:同大小的橡胶球与铁球、细线(以上没两位学生一组)、高脚杯和玻璃弹珠、向心力演示器、视频与图片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计说明一、趣味实验引入课题问题1.“如何用高脚杯取玻璃弹珠?”教师演示问题1.若玻璃弹珠做匀速圆周运动,它运动特点如何?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零?导问: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又有什么特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展现课题: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猜想,讨论,思考可能方法。
物理教案-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物理教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向心力的概念。
2.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向心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向心力–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力。
–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运动半径有关。
–向心力的公式为:$F_c = \\frac{mv^2}{r}$,其中F c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
2.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的变化率。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半径有关。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_c = \\frac{v^2}{r}$,其中a c表示向心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提问: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为什么会向圆心方向运动?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受到的力是什么。
–引入向心力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推导向心力的公式。
2.向心力的计算–通过实例演示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揣摩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向心力,并在小组间互相讨论和交流答案。
3.向心加速度的计算–通过向心力的概念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分组进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向心加速度,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对答案和讨论。
4.拓展应用–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旋转木马、汽车转弯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效果评价1.设计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点进行即时纠正和解答。
《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2.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3.能够计算给定物体的向心加速度;4.能够分析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2.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和计算;3.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刚学习的力的基本概念,并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2.展示一段公园旋转木马的视频,并询问学生对图中旋转木马上的物体为什么会偏离竖直方向做圆周运动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与这种运动有关的力是什么。
二、学习向心力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推理,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给学生提供一段公园旋转木马运动的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图中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受力是否会使物体发生加速度。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受力方向向圆心,大小与物体质量、圆周半径和角速度有关。
三、学习向心力公式(20分钟)1.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向心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推导出向心力的计算公式:F = mv^2 / r。
其中,F为向心力,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r为圆周半径。
2. 通过对公式的实例进行演练,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例题,例如:一个半径为2m的转盘上有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做圆周运动,其速度为3m/s,求此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四、学习向心加速度(25分钟)1. 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向心加速度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
与向心力的关系为:F = ma,将向心力的公式代入:mv^2 / r = ma。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r为圆周半径,a为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向心力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向心力的概念、来源、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采用圆周运动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将牛顿第二定律自觉地从直线运动迁移到圆周运动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重点向心力的概念,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难点向心力的来源教具多媒体、学案教学要点:向心力的概念、来源、公式及其物理意义特别关注:向心力的来源知识链接:向心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流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课前汇报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公式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大家认真聆听,评价及进行补充为新课打基础定向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加速度是由合力产生,那么向心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匀速圆周运动与向心力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
2.公式:Fn= 或Fn= 。
3.来源: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可能是物体所受外力的,也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
向心力是按命名的力,它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或它们的分力来提供。
4.作用:产生,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1.装置:细线下面悬挂一个钢球,用手带动钢球使它在某个水平面内做,组成一个圆周摆,如图所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聆听、思考,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
通过实例,得出向心力名称的由来。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向心力的公式。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教师指导。
交代本节主要研究方向,提醒学生进入状态。
阅读教材,提取精华。
通过情景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向心力的来源和方向。
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示交流2.求向心力及合力:(1)可用Fn= 计算钢球所需的向心力。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必修2
高一物理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设计理念本节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构建互动课堂。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从动力学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将其细化为许多小问题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问题而互动。
以实验为主线——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到学习目标是“应需而生〞;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探究向心力,并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观察分析、自主推导、讨论交流、反馈评价等都着眼于学生亲身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4章匀速圆周运动,第2节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也是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是教学重点。
学生亲历向心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法、比较法及分析论证等研究方法;同时,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先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也是难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圆周运动实例分析的前提;也为学好万有引力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作准备。
由于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力概念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高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采用实验观察,感受向心力;分组实验探究,得出向心力大小;再由理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最后,经实践运用,巩固理解概念。
这也是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降低数学推理要求;这样,将知识难点的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教案
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定义,了解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向心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分。
2. 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采用示例法,分析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实际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v²/r,其中v为速度,r为半径。
3. 向心力的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称为向心力。
4.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F = mv²/r,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r为半径。
5. 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别: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
6. 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半径越小,向心力越大。
7. 实际应用示例:汽车转弯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使汽车保持圆周运动。
8. 讨论: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生活中的意义,如行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9. 练习题:计算给定条件下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10.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了解了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1. 作业:巩固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计算,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
12. 拓展:研究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高级物理中的应用,如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等。
13. 反馈:通过练习题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掌握程度。
14.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成绩,评价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4篇)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4篇)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教案大全(1)《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概念是构成物理学问的基础,正确地理解、掌控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保证。
在教学中假如能依据物理概念的特征以及同学的认知规律,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同学对概念的习得。
依据现代认知理论,学问的习得可分为三个阶段:学问的感悟、学问的巩固、学问的应用。
结合物理概念的特征,其教学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的感悟、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
本课时的教学将遵从现代认知理论设计教学过程。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向心加速度是加速度概念的连绵,同时是圆周运动与向心力之间的纽带。
理解向心加速度将为理解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利用向心加速度分析圆周运动速度变化的问题继承了运动学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这部分内容既能够复习直线运动的学问,更为今后圆周运动的解决供应方法。
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三)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利用必修1的学习,已经认识了直线运动的解决方法。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已经体会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对曲线运动条件的学习,让同学已经熟悉到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肯定会产生加速度。
对于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问题,同学应当不会觉得生疏。
(四)创新之处创设情景的全程性本节整体设计的提出是基于同学对向心加速度的熟悉和理解。
首先利用花样滑冰、链球竞赛这两个视频观看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怎样的力。
而后利用同学试验:朔料杯中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和细线拉着的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让同学亲自体会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如何供应的。
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由这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在推导向心加速度大小时,利用做好的泡沫板大圆和毛衣针、磁帖、磁条动态的演示△t 趋于零时△v的极限过程。
同时要求同学做图,体会△v的方向和大小,进而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述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向心力及其方向,理解向心力的作用.2.通过实验理解限定向心力的因素,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及其变形.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产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4.会根据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计算有关问题.5、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能力训练点1.会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会解释现象,提高科学表述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实质是物体的合外力,体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特点.(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物理思维的流畅与严谨.二、学法引导利用实例来加强直观教学,在学生获得一定认识的基础,注重推理说明.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观念,明确它们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2.难点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释有关问题.3.疑点(1)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起什么作用?(2)怎样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分析?(控制变量法,可以略讲)4.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实验说明问题(2)充分利用推理说明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向心力演示器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突出用推理的方法来总结规律.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分析、解释现象找出规律.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的(略)(二)整体感知这节课是着重从力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展开,是一节概念课,要求正确理解,正确应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复习引入)(问1)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运动性质?变速运动(匀速率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问2)力学特点?合力和运动方向(即速度反向)不在同一直线(过渡)这个合力有什么特点呢?(分析实例)如右图,合力必有沿半径(指向圆心的)的分量,这个分量叫向心力。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5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5篇《向心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
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1)思维基础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
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依据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3. 了解向心加速度对物体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
2. 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2. 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2.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3. 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进行集体讨论,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4. 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视频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向心力的存在,进而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讲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演示实验。
3.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4.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相关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5.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进行集体讨论。
6. 小结:总结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2. 学生练习题答案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课堂讨论集体表现和表达能力。
4.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向心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2.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关系。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快度教课设计[ 教课知识与技术]1、理解向心加快度和向心力的观点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快度。
经过实验研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快度。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剖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经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根源。
[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有关圆周运动的剖析方法,培育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
2、能从平时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明确地表述发现问题。
3、试试经过思虑发布自己的看法,试试运用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实质问题。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圆周运动的奇特和睦,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2、乐于研究平时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所隐蔽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 教课要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快的观点。
2、知道向心力大小 F=mrω2= mν2/r ,向心加快度的大小a= r ω2= ν2/r ,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 教课难点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快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辰改变。
2、理解向心力是按作用成效命名的成效力。
[ 教课方法 ] :实验法、讲解法、概括法、推理法[ 教课器具 ] :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细绳。
[ 教课过程 ]一、引入新课1、复习发问上节中我们学习的描绘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V、ω、 T、 f 、n2、引入:因为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辰在变,因此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色?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呢?加快度犹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课1、观点⑴向心力实验:①、在圆滑的薄板上做实验a、用手击未栓线的小球,小球沿着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用手击栓有细绳一端固定的小球,使小球做圆周运动②在圆滑的玻璃板上套有一张白纸,同时将上述的小球沾上印泥,重复以上实验,把在纸上留下的运动轨迹展现给学生看,指引学生议论、剖析:小球为何做了圆周运动?③经过议论获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遇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协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高一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案与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
高一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与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高一物理课程设计的,主要涵盖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问题解答。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答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物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应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答问题;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及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教材知识,准备好课堂笔记本和学习工具;3.实验准备:准备实验装置及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实施顺利。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5.1 向心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引入向心力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物理意义;2.介绍向心力的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向心力与速度、质量和半径之间的关系;3.通过例题演示向心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悉计算过程。
5.2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与向心力的关系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介绍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向心加速度与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3.通过例题演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熟悉计算过程。
5.3 应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解答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思考,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答问题;2.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解答问题;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
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16套
2、小链球16对。
3、向心力演示器16台。
4、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视频: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06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
视频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板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
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16套
2、小链球16对。
3、向心力演示器16台。
4、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视频: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06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
视频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板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
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16套
2、小链球16对。
3、向心力演示器16台。
4、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视频: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06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
视频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板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