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00-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

合集下载

湖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湖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阶段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289354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62578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67753人,增长10.20%,年平均增长率为0.98%。

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503450人,占17.40%。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03467户,家庭户人口为264925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4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70472人,占50.82%;女性人口为1423070人,占49.1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3,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15基本持平。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37688人,占11.67%;15-59岁人口为2086891人,占72.12%;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8963人,占16.2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5037人,占10.8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0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005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423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3162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30673人(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南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南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

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全力筑平台、促转型、重民生、优服务,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回升,经济结构积极调整,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生状况继续改善,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

一、综合经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6960元,按年均汇率折合6937美元。

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6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6%、61.2%、36.2%;三次产业比例为9.1:63.8:27.1。

分行业增加值单位:亿元二、农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其中,种植业产值 11.56 亿元,比上年增长21.3%;林业产值 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9%;牧业产值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渔业产值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01万亩,粮食总产量22.75万吨;蔬菜面积8.74万亩,蔬菜总产量11.93万吨;油菜籽面积8.78万亩;果用瓜面积0.78万亩;花卉苗木面积1.12万亩;生猪出栏36.73万头;湖羊出栏10.06万头;家禽出栏1668.87万只;肉类总产量4.86万吨。

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以淡水产品、家禽、蔬菜、湖羊、生猪等产业为重点,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力度。

2010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达4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达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0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累计达10家;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累计达21家。

浙江各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浙江各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字体:[ 大中小] 日期:2011-05-10 08:29:10 浏览次数:2115 来源:“中国温州”政府门户网站温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1]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口普查主要阶段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2]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912.2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5.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41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16%。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91.0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04.0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9.74万人,占52.59%;女性人口为432.47万人,占47.4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72下降为110.9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0.53万人,占14.31%;15-59岁人口为680.92万人,占74.6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76万人,占11.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54万人,占7.6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1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5.04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4.44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7.9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摘要:本文在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对湖州市及所辖各县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运用加权平均数学计算方法来计算湖州市的总体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湖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湖州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 前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较稳定和平衡为前提。

因此,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从而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

湖州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

图1:湖州市在浙江省的区位图2.1.2 地形地貌湖州市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全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587米。

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平均海拔仅3米左右。

有东苕溪、西苕溪等众多河流。

2.1.3 气候和水文(1)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总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2)水文: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东苕溪、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境边南接东苕溪上游,北濒太湖,东联大运河及黄浦江。

平原河网湖荡密布,山区建有山塘水库,库容10立方以上水库149座。

域内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约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积496平方公里。

湖州市近50年降水变化特性分析

湖州市近50年降水变化特性分析

湖州市近50年降水变化特性分析凌燕;陈光【摘要】选取湖州市33个站点日降水资料(1964—2013年),统计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及年强降水频数,采用Mann-Kendall和小波分析法,对各统计指标进行趋势和周期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湖州市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均存在不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年强降水频数则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Mann-Kendall;小波分析法;统计指标;年强降水频数【作者】凌燕;陈光【作者单位】湖州市水文站,浙江湖州 313000;湖州市水文站,浙江湖州 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5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气候变化势必引起降水模式、降水强度的改变[1]。

降水作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影响到区域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严重时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全市范围内地形起伏高差大,河流水系发达,既有源短流急的山区性河流,又有纵横交错的平原河网水系,同时还受太湖水位的影响,极易出现洪涝或旱情。

因此,研究区域内的降水变化规律,揭示降水演变趋势,对合理利用水资源、防御旱涝灾害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2.1 资料湖州市代表性好,且具有近50 a来(1964—2013年)完整资料系列的33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应用的统计指标有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非汛期降水量,年强降水频数(站次)。

根据浙江省防汛部门统一规定,湖州市汛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非汛期为10月16日至次年4月14日。

年强降水频数为一年中单站日降水量(当日8:00时至次日8:00时)有超过50.0 mm(单日n个资料站日降水量超过50.0 mm,计为nd)的33个站点天数总和。

浙江省各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浙江省各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2000年杭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杭州统计信息网2002-7-29 11:16:56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6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手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及人口增长全市普查登记总人口为687.80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和现役军人,下同),同杭州市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583.21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04.59万人,增长17.93%;平均每年增加10.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61%。

二、人口地区分布及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密度为41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人口为450.22万人,人口密度为1467人/平方公里;五县(市)总人口为237.58万人,人口密度为176人/平方公里。

市辖十三个区、县(市)的总人口及人口密度如下:上城区33.50万人,人口密度为18508人/平方公里;下城区41.24万人,人口密度为13329人/平方公里;江干区56.53万人,人口密度为2689人/平方公里;其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36万人,人口密度为607人/平方公里;拱墅区42.92万人,人口密度为4892人/平方公里;西湖区59.33万人,人口密度为2260人/平方公里;滨江区11.59万人,人口密度为1581人/平方公里;萧山区123.33万人,人口密度为1060人/平方公里;余杭区81.78万人,人口密度为669人/平方公里;桐庐县37.79万人,人口密度为212人/平方公里;淳安县38.22万人,人口密度为86人/平方公里;建德市47.30万人,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公里;富阳市62.84万人,人口密度为348人/平方公里;临安市51.43万人,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公里。

2010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2010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转型提升、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好中求快”的总要求,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扎实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城乡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新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节能减排力度加强,城乡建设水平提升,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矛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不断加大,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基础还不够稳定,民生改善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一、综合经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6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14.61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637.1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482.34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比例为8.0:54.9:37.1。

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0142元,增长11.8%,折合7407美元。

分行业增加值单位:亿元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1301.56 12.1第一产业增加值 104.61 4.0第二产业增加值 714.61 11.6#工业增加值 637.18 11.7第三产业增加值 482.34 1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0.01 14.7批发和零售业 96.76 16.7住宿和餐饮业 26.42 11.8金融业 84.71 19.2房地产业 60.47 -1.8其他服务业 163.96 17.0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2.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21.6%。

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2%。

2010年我省湖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我省湖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我省湖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王一君2010年,在我省湖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历史中,必定是用浓墨重彩刻画的一年。

这一年,我省湖州市政企同心,振奋精神,阔步前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一年,我省湖州市工业经济在成功渡过金融危机后,开始步入后危机时代;这一年,我省湖州市工业经济顺利完成“十一五”收官,迎来“十二五”开局;这一年,我省湖州市工业史上首次出现了“百亿企业”,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崛起,转型升级步伐加速……湖州工业经济用年度成绩报告单证明:我们不仅能凭藉韧性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崛起,更善于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后危机时代的首份“成绩单”提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677.8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215.99亿元,同比增长28.3%;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74.71亿元,同比增长15%。

全市工业十一项评价考核得分位列全省第三。

截至目前,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达3.8亿元的4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顶底复吹氩氧精炼炉真空吹氧脱碳炉及弧形连铸技改项目”已经投产大半年,自投产以来,产销形势十分红火。

在生产现场看到,一个高约10多米、长宽各约7米有余的大铁箱前,两条通红的钢条正源源不断地伸出来,钢条经过冷却后,随即被切割机切成不同长度的钢锭。

这个大铁箱叫“连铸平台”。

技术人员介绍说,这个全封闭的连铸平台内,钢水从钢包流入中间包,再由中间包的出水口进入结晶器。

钢水经过结晶形成钢锭后,才会走出连铸平台。

这是一种全新的炼钢工艺。

“由于该项目用不锈钢连铸取代模铸,仅此一项,即提高成材率8%,而且实现废弃物100%回收利用。

目前该生产线已成功生产出电站高压锅炉用、石油石化用不锈钢管坯等7个系列近40个高端品种。

”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项目成功实施后,公司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等均实现由中端向高端转变,不仅大幅增加了企业产能,还且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该项目投产仅半年左右时间,已经累计开发生产不锈钢近6.5万吨。

湖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湖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统筹城乡建设,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全面实施“1381”行动计划,健全市校合作机制,合作项目累计达到591项,一批重点合作项目成效明显。军民共建、村企结对、部门联建取得新进展。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政策措施,新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40个,累计60%的低收入农户脱贫。全面实施现代农业“4231”产业培育计划,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增长16.2%,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大户快速成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新提高。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耕地垦造任务,新增现代农业园区22个、省级标准鱼塘3.8万亩,强塘固房工程深入实施。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全面推进。加大新农村实验示范重点区域建设力度,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扩面提标。完成河道清淤1506公里,新改善8万农民的饮水条件,新增电气化村110个,有线广播通村率达到100%,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98家,农村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卫生改厕等加快推进。制定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和政策意见,完成农房改建13668户、危旧房改造1610户。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各县区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格局全面形成,安吉“美丽乡村”、德清“和美家园”、长兴“魅力乡村”、吴兴“幸福社区”、南浔“魅力水乡”建设各显特色。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围绕解决群众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现实问题,加大民生改善投入力度,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75.2%用于民生。制定和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着力稳定就业岗位、稳定职工收入。全面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加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9%。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任务超额完成,2.4万名在湖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等都得到新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统筹、免费健康体检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和补偿水平继续提高,新农合“一卡通”报销管理系统开通运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东湖家园竣工交付,住房公积金惠民利民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农村敬老院建设和五保供养工作得到加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学校“三进”工程,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主要质量指标高于省均水平,高考上线率继续位居全省前茅。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公共卫生安全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健康宝宝计划”,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和优质服务水平继续提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启动实施,一批文化品牌成功打响,陈英士故居纪念馆建成开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等取得新成绩。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依法维权得到新推进。老龄、妇女儿童和统计、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2010年浙江各市核实GDP及人均数据

2010年浙江各市核实GDP及人均数据

2010年浙江各市核实GDP及人均数据
(2011-08-23 18:35:53)
2010年浙江各地的核实GDP数据已经出炉,重新计算了一下各市的人均数据(总量后的括号内数据表示跟年初的初步统计数据差值,美元按照去年6.7695年均汇率计算,人口数据为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跟初步统计数据相比,宁波人均终于超过了一万美元;舟山人均超过了绍兴跃居浙江第三位;丽水与温州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根据近几年两市的发展速度,不出意外,今年温州的人均将被丽水超过而落为浙江倒数第一。

2011年浙江各市GDP
2011年1-4季度全省及各市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湖州市 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

湖州市 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

2010年财政预算发文时间:20100317索引号:330500-001-0904-20100317-0003延期公开:0 主题分类:服务对象:公开方式:主动公开责任处室:秘书一处文件编号:开始时间:2011-06-29 20:13:55 结束时间:公开时限:长期公开审核程序:表格下载:附件下载:信息内容2010年财政预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的通知》(浙财预字〔2009〕40号)文件精神,按照《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规定,编制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一)编制原则1.积极稳妥,尽力而为;2.统筹兼顾,突出民生;3.优化结构,厉行节约。

(二)预算安排1.全市汇总预算安排(1)收入预算拟安排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159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

拟安排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868000万元,增长8.5%。

其中税收收入822440万元,增长9.7%;非税收入45560万元,下降9.1%。

税收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情况如下:1.增值税25%部分160333万元,增长8.8%;2.营业税243700万元,增长12.3%;3.企业所得税40%部分100267万元,增长8.1%;4.个人所得税40%部分48740万元,增长6.1%;5.城市维护建设税44000万元,增长9.1%;6.其他地方各税145900万元,增长11.9%;7.耕地占用税21000万元,增长11.0%;8.契税58500万元,增长2.0%。

非税收入主要项目安排情况如下:1.排污费收入3760万元,增长10.3%;2.教育费附加收入21400万元,增长8.5%;3.罚没收入37000万元,下降11.2%;4.计划亏损补贴17150万元,增长0.3%;5.其他收入550万元,下降77.1%。

(2)支出预算根据今年的收入安排和现行财政体制,全市地方留用资金加上预估省各项补助、动用上年结转款项、净结余、调入资金等,拟相应安排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1083400万元,增长5.9%。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2010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加快推进,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7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1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745亿元,分别增长3.2%、12.3%和12.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5年的6.7∶53.4∶39.9调整为2010年的5.0∶51.9∶43.1(见图2)。

图1 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05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8%,其中居住类上涨6.0%,食品类上涨7.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7%。

图3 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08亿元,增长21.7%,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8.3和10.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0.65万人,其中40.6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1.3%,粮食总产量为770.67万吨,下降2.3%,其中晚稻总产量为584.71万吨,下降2.4%(见表2、图4)。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

2006年到2011年浙江省人口统计(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2006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决定,我省于2006年11月1日进行了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是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我省这次调查的常住人口为24.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近5.0‰。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在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三千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2006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的常住人口为4976万人,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与2005年末常住人口4898万人相比,增加了82万人,增长1.67%。

二、城乡构成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13.7万人,占总人口的5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166.3万人,占总人口的43.5%。

与2005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8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11.4万人,占总人口的50.43%;女性为2468.6万人,占总人口的49.5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

四、年龄构成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62.4万人,占总人口的15.31%;15~64岁的人口为3682.2万人,占总人口的73.9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0.75%。

与2005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5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9个百分点。

五、自然增长状况全省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0.78万人,死亡人口为26.75万人,自然增长人口24.03万人。

出生率为10.29‰,死亡率为5.42‰,自然增长率为4.87‰。

1978年-2012年浙江省各市历年工业生产总值GDP

1978年-2012年浙江省各市历年工业生产总值GDP
说明:1、1978-2011年数据为浙江省和各市统计年鉴刊载的年度核实数据,2012年数据为浙江省及各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2 、“各市合计”数为各市直接相加数据,由于GDP是分级核算,因此各市直接合计数不等于全省数;3、1978年各市人均生产总值均按户 籍人口计算;4、全省及各市历年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
123.72 28.40 157.75 33.53 179.92 40.65 204.86 46.82 234.01 50.19 257.09 55.89 323.25 69.47 429.16 90.49 502.47 105.36 606.99 126.02 770.25 152.54 849.44 166.29 904.69 189.62 1089.33 227.95 1375.70 290.07 1925.91 424.71 2689.28 585.52 3557.55 762.01 4188.53 906.61 4686.11 1036.33 5052.62 1134.89 5443.92 1225.28 6141.03 1382.56 6898.34 1568.01 8003.67 1781.83 9705.02 2099.77 11648.70 2543.18 13417.68 2943.84 15718.47 3443.50 18753.73 4104.01 21462.69 4788.97 22990.35 5087.55 27722.31 5949.17 32318.85 7019.06 34606.3 7803.98
10.13
14.28
33.78
78.91 100.53 126.19 177.84 270.08 380.84 445.79 466.97 505.42 550.62 613.31 680.80 782.85 908.87 1076.48 1249.41 1458.48 1715.10 1946.23 2040.45 2426.45 2794.91 2927.34

2000年浙江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

2000年浙江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

2000年浙江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12-05 15:512000年浙江省全社会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2001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联合布置在全国开展了2000年度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优势比较明显的实际,我省R&D资源清查内容由R&D扩展到全部科技活动和科技资源,统计范围也扩大到全省具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

浙江省的R&D 资源清查工作,在全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科技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

现将清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科技活动人员2000年,浙江省全社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5.2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9.52万人。

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折合全时人员为28604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21235人年。

按国家要求的统计范围计算,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2.5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7.95万人。

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折合全时人员为24991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18815人年。

二、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2000年,浙江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104.9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4%。

按国家要求的统计范围计算,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2.7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4%。

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2000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6.6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0.61%。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2010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加快推进,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7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1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745亿元,分别增长3.2%、12.3%和12.1%。

人均GDP为5205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690美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5年的6.7∶53.4∶39.9调整为2010年的5.0∶51.9∶43.1(见图2)。

图1 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05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8%,其中居住类上涨6.0%,食品类上涨7.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7%。

图3 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算收入2608亿元,增长21.7%,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8.3和10.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0.65万人,其中40.6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1.3%,粮食总产量为770.67万吨,下降2.3%,其中晚稻总产量为584.71万吨,下降2.4%(见表2、图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87.00 6380.00 9380.00 4212.0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0
系列1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系列1
6000.00 4000.00 2000.00 0.00
0
0
0
0
000ຫໍສະໝຸດ 000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系列1 系列2
长三角地区 湖州市2000-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
2000年 户籍人口总数(万人) GDP(亿元) 人均GDP(元) 接待海外旅游者(万人) 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 旅游总收入(亿元) 总收入占GDP% 旅游增加值(亿元)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5A级景区 4A级景区 3A级景区 2A级景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地质公园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村镇 资源类型 丰度 资源品位 品位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57.21 550.49 21402.36 7.05 850.94 50.15 9.11%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57.8 883.31 34263.38 19.50 1667.50 102.01 11.55% 20.89 6793.00 19663.00 9536.00 13013.00 6172.00 2008年 258.5 1022.88 39569.83 24.37 1948.43 131.72 12.88% 35.70 8688.00 21604.00 10751.00 14233.00 7046.00 2009年 259.17 1101.83 42513.79 28.27 2321.69 166.24 15.09% 43.55 10286.00 23280.00 11745.00 14561.00 8058.00 2010年 259.98 1301.74 50070.74 33.17 2855.68 214.16 16.45% 61.68 12585.00 25729.00 13288.00 16207.00 9139.00 0 2 0 2 13 1 0 1 1 1 1 1 0 0 0 0 1 24 255.79 256.49 257.05 256.78 325.23 326.95 397.07 459.54 12714.57 12746.92 15447.19 17896.25 1.25 2.00 4.76 350.00 530.02 704.44 22.58 33.33 46.05 41.32 6.94% 10.19% 11.60% 8.99% 15.20 15.87 17.59 1415.00 8684.00 9872.00 11388.00 12607.00 4335.00 4695.00 5052.00 5536.00 257.58 257.89 639.43 753.09 24824.48 29202.17 10.21 14.00 1078.38 1288.00 65.65 78.90 10.27% 10.48% 20.29 3688.00 5095.00 15375.00 17503.00 7288.00 8333.00 11108.00 11685.00 4821.00 532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